鍰
⒈ 见“锾”。
measure; money, coins
鍰【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還。《說文》鋝也。《玉篇》六兩也。《小爾雅》二十四銖曰兩,有半曰捷,倍捷曰舉,倍舉曰鋝,謂之鍰。宋咸曰:舉三兩,鍰六兩。《書·呂》其罰百鍰。《傳》六兩曰鍰。鍰,黃鐵也。《釋文》鍰,戸關反。六兩也。鄭及爾雅同。《說文》云六鋝也。鋝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也。馬同:又云,賈逵說,俗儒以鋝重六兩。《周官》劒重九鋝。俗儒近是。《疏》《考工記》云戈矛重三鋝。馬融云:鋝,量名。當與呂鍰同。俗儒云:鋝六兩爲一川。不知所出耳。鄭康成云:鍰,稱輕重之名。今代東萊稱,或以大半兩爲鈞,十鈞爲鍰。鍰重六兩大半兩,鍰、鋝似同也。或有存行之者,十鈞爲鍰,二鍰四鈞而當一斤。然則鍰重六兩三分兩之二,《周禮》謂鍰爲鋝,如鄭康成之言,一鍰之重六兩,多於孔王所說,惟挍十六銖爾黃鐵,今之銅也。互詳鋝字註。
又與環同。《前漢·五行志》宮門銅鍰。《註》鍰,讀與環同。
又《集韻》胡慣切,音患。
又《五音集韻》王眷切,音院。義同。
又《韻補》叶胡涓切,音懸。《蘇軾·月華寺詩》天公胡爲不自憐,暮使百鎰朝千鍰。
鍰【卷十四】【金部】
鋝也。从金爰聲。《罰書》曰:“列百鍰。”戶關切
(鍰)鋝也。尚書釋文引六鋝也。六誤衍。鄭注攷工記曰。許叔重說文解字云。鋝、鍰也。今東萊謂大半兩爲鈞。十鈞爲環。環重六兩大半兩。鍰鋝似同矣。周禮職金正義曰。夏侯、歐陽說。墨罰疑赦。其罰百率。古以六兩爲率。古尚書說百鍰。鍰者、率也。一率、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也。百鍰爲三斤。鄭玄以爲古之率多作鍰。玉裁按古文尚書吕㓝作鍰。今文尙書作率。亦作。或作饌。史記周本紀作率。尙書大傳一六兩、作。漢書蕭望之傳金之法、作。皆今文尚書也。今文謂率六兩。說古文者謂鍰六兩大半兩。許用古文說者也。百鍰爲三斤。正與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數相合。从金。爰聲。戶關切。十四部。書曰。古本作書曰。趙本作虞書曰。今按當作周書曰。罰百鍰。吕㓝文。東原師曰。鍰、鋝篆體易譌。說者合爲一。恐未然也。鍰當爲十一銖二十五分銖之十三。攷工記作垸、其叚借字。鋝當爲六兩大半兩。史記作率、漢書作、其假借字。二十五鍰而成十二兩。三鋝而成二十兩。吕㓝之鍰當爲鋝。弓人膠三鋝當爲鍰。一弓之膠、三十四銖二十五分銖之十四。不得多至二十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