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暗人初寂,寒生夜向深。
烛暗人初寂,寒生夜向深。
潜鱼聚沙窟,坠鸟滑霜林。
潜鱼聚沙窟,坠鸟滑霜林。
稍作他方计,初回万里心。
稍作他方计,初回万里心。
还家只有梦,更著晓寒侵。
还家只有梦,更著晓寒侵。
清湖纳明月,远览无留云。
清湖纳明月,远览无留云。
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
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
自醉宁问客,一樽复一樽。
自醉宁问客,一樽复一樽。
平生今不饮,意得同酣醺。
平生今不饮,意得同酣醺。
清言冰玉质,坏衲山水纹。
清言冰玉质,坏衲山水纹。
殚精有後悟,畜耳无前闻。
殚精有後悟,畜耳无前闻。
潜鱼避流光,归鸟投重昏。
潜鱼避流光,归鸟投重昏。
信有千丈清,不如一尺浑。
信有千丈清,不如一尺浑。
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
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
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
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
黄生後来秀,纯茂静者徒。
黄生後来秀,纯茂静者徒。
不见动经月,来亦不须臾。
不见动经月,来亦不须臾。
人事已好乖,可复自作疏。
人事已好乖,可复自作疏。
子虽向人懒,胜处不可孤。
子虽向人懒,胜处不可孤。
迨此田事休,仍当寒雨余。
迨此田事休,仍当寒雨余。
深知阻泥泞,步屐意何如。
深知阻泥泞,步屐意何如。
纤软小腰身,明秀天真面。淡画修眉小作春,中有相思怨。
背立向人羞,颜破因谁倩。不比阳台梦里逢,亲向尊前见。
纤软小腰身,明秀天真面。淡画修眉小作春,中有相思怨。
背立向人羞,颜破因谁倩。不比阳台梦里逢,亲向尊前见。
绣幕罩梅花,莫放清香透。鉴里朱颜岁岁移,只道花依旧。
把酒问梅花,知我离情否。若使梅花知我时,料得花须瘦。
绣幕罩梅花,莫放清香透。鉴里朱颜岁岁移,只道花依旧。
把酒问梅花,知我离情否。若使梅花知我时,料得花须瘦。
冉冉梢头绿,婷婷花下人。
冉冉梢头绿,婷婷花下人。
欲传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欲传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当年阙里与论诗,晚岁河山断梦思。
当年阙里与论诗,晚岁河山断梦思。
妙手不为平世用,高怀犹有故人知。
妙手不为平世用,高怀犹有故人知。
阴阴云日江城晚。小院回廊春已满。谁教言语似鹂黄,深闭玉笼千万怨。
蓬莱易到人难见。香火无凭空有愿。不辞歌里断人肠,只怕有肠无处断。
阴阴云日江城晚。小院回廊春已满。谁教言语似鹂黄,深闭玉笼千万怨。
蓬莱易到人难见。香火无凭空有愿。不辞歌里断人肠,只怕有肠无处断。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陈师道中年受知于苏轼,由苏轼推荐为徐州教授。两年后,苏轼因党祸被贬杭州;陈师道不避流俗横议,不顾上官阻拦,托病请假,送苏轼直到南京(今河南商丘)。五年之后,苏轼再贬为宁海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栖身岭南;陈师道也被定为苏门余党,撤销了颍州教职。就在他们一人身处海疆,世人皆欲杀之,一人被撤职,潦倒穷愁之际,有一位苏轼的崇拜者吴远游,准备到惠州看望苏轼,陈师道作此诗以寄意。

  诗是送吴远游的,话却是说给苏轼听的。首句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李邕求识面”句意,说吴远游久闻苏轼之名,欣然欲一识其面。次句说,吴远游原本是方外之士,与陈师道坚守儒术异趣;然而,二人于苏轼,好贤慕义而不顾自身安危则是相同的,故说“异好有同功”。这两句关合吴、苏和诗人自己,写“送”、“谒”正面。颔联上承“同功”,转写苏轼。吴远游能不辞万里之行,前往拜谒苏轼,他却不能同往,一酬感恩知己之谊,因此深觉愧对吴生。一个“惭”字,写出了心驰神往而不果断行事的心情,很有份量。对句“人谁恕此公”,化用杜甫“世人皆欲杀,我意独怜才”句意,写苏轼当时的处境。“人谁恕”三字,既愤慨于时议偏向朋党,又暗将苏轼比为李白,在愤慨、沉痛中露出骨力。正因为世人多趋炎附势,落井下石,不知羞惭,越发显得上句“渐”字的份量。颈联承此义,继写诗人与苏轼的遭际心情,是全诗警策。“百年”巧用杜甫《戏题上汉中王》“百年双白鬓,一别五秋萤”句。当时苏轼五十八岁,陈师道四十二岁,合为“百年”,概指双方。“双白鬓”从形象着笔,囊括两人一生遭遇。这一句上承“人谁恕此公”,以人海之横流衬托“双白鬓”的心心相许,以“百年”之悠悠衬托“双白鬓”的傲然特立,在茫茫人海中陡然树立起两个孤独、苍老而又不屈的高大形象。对句“万里一秋风”,写人去万里,心神则一脉相通,如秋风之远而无间。这句暗用杜甫“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之意而丝毫不露痕迹。“百年”句绘出两个心魂相许的形象,“万里”句写出彼此死生契阔的情怀,显出交谊之深厚,不可动摇。结联进一步补足“万里秋风”之意,诗人说:请替我寄言苏公,他虽万死投荒,如卫青之君恩日衰;我始终不负公门,自罢教职后不求再做官,如同任安终不肯离卫青之门而改事他人。至此,诗情振起。接上“依然一秃翁”,刻画出一个刚毅、固执的老人,昂然挺立于两间,虽削职为布衣,风骨依然不改。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坚持正义与友情,以及凛然不可犯的气概。该诗原本是作者用来慰藉远谪沿海偏远之地的故人,客观艺术效果却显示出作者那种值得骄傲的孤独感,朴挚中带有慷慨,深沉而又不粘滞,处逆境而无悲凉,四次化用杜甫诗却不损骨力,凝重沉着,是《后山集》中的力作。

浅色千重柔叶,深心一点娇黄。只消可意更须香。好个风流模样。
玉蕊今谁攀折,诗人此日凄凉。正须蛮素作伊凉。与插钗傍鬓上。
浅色千重柔叶,深心一点娇黄。只消可意更须香。好个风流模样。
玉蕊今谁攀折,诗人此日凄凉。正须蛮素作伊凉。与插钗傍鬓上。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