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贱微物,得厕笔墨间。
於物用有宜,不计丑与妍。
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
用之以发墨,不及瓦砾顽。
乃知物虽贱,当用价难攀。
岂惟瓦砾尔,用人从古难。
砖瓦贱微物,得厕笔墨间。
於物用有宜,不计丑与妍。
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
用之以发墨,不及瓦砾顽。
乃知物虽贱,当用价难攀。
岂惟瓦砾尔,用人从古难。
滁山不通车,滁水不载舟。
舟车路所穷,嗟谁肯来游。
念非吾在此,二子来何求。
不见忽三年,见之忘百忧。
问其别後学,初苦茧绪抽。
纵横渐组织,文章烂然浮。
引伸无穷极,卒敛以轲丘。
少进日如此,老退诚可羞。
弊邑亦何有,青山遶城楼。
泠泠谷中泉,吐溜彼山幽。
石丑骇溪怪,天奇瞰龙湫。
子初如可乐,久乃叹以愀。
云此譬图画,暂看已宜收。
荒凉草树间,暮馆城南陬。
破屋仰见屋,窗风冷如锼。
归心中夜起,辗转卧不周。
我为办酒肴,罗列蛤与蛑。
酒酣微探之,仰笑不颔头。
曰予非此侬,又不负谴尤。
自非世不容,安事此为囚。
幸以主人故,崎岖几摧舟。
一来勤已多,而况欲久留。
我语顿遭屈,颜惭汗交流。
川涂冰已壮,霰雪行将稠。
羡子兄弟秀,双鸿翔高秋。
◇◇飞且鸣,岁暮忆南州。
饮子今日欢,重我明日愁。
来贶辱已厚,赠言愧非酬。
滁山不通车,滁水不载舟。
舟车路所穷,嗟谁肯来游。
念非吾在此,二子来何求。
不见忽三年,见之忘百忧。
问其别後学,初苦茧绪抽。
纵横渐组织,文章烂然浮。
引伸无穷极,卒敛以轲丘。
少进日如此,老退诚可羞。
弊邑亦何有,青山遶城楼。
泠泠谷中泉,吐溜彼山幽。
石丑骇溪怪,天奇瞰龙湫。
子初如可乐,久乃叹以愀。
云此譬图画,暂看已宜收。
荒凉草树间,暮馆城南陬。
破屋仰见屋,窗风冷如锼。
归心中夜起,辗转卧不周。
我为办酒肴,罗列蛤与蛑。
酒酣微探之,仰笑不颔头。
曰予非此侬,又不负谴尤。
自非世不容,安事此为囚。
幸以主人故,崎岖几摧舟。
一来勤已多,而况欲久留。
我语顿遭屈,颜惭汗交流。
川涂冰已壮,霰雪行将稠。
羡子兄弟秀,双鸿翔高秋。
◇◇飞且鸣,岁暮忆南州。
饮子今日欢,重我明日愁。
来贶辱已厚,赠言愧非酬。
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
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
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
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
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苎遍山家。
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苎遍山家。
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
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

  本诗是一首寄题诗,题目是“寄题沙溪宝锡院”,所谓“寄题”,即诗人并没有亲到寺院,而是从异地写诗题赠。在赞颂寺院、僧人的同时,还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为一首别具特色的题赠诗。

  从写作意图上看,诗人在尾联肯定宝锡院僧人的修行,符合寄题诗的特点。尾联中的“野僧”指的是山野的僧人,而标题“寄题沙溪宝锡院”也有“宝锡院”,可见在诗歌结构上尾联与标题形成呼应。尾联“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转为写僧人。“无生乐”,指佛家对生死的认识。“坐结跏”,指佛者诵经时的坐法。尾联两句,写山野之僧人能够悟透人之生死,不去追求俗世的各种享受,终日参禅诵经。这两句诗,既是照应前四句所造之景,溪山秀美之处乃佛家理想的清净地方;又是前四句的反跌,溪山秀美风光和朴实真挚的农村生活并不能打动佛者的虔诚心,自甘整日念佛诵经。从写作内容上看,“野僧”在家乡修行得道,是“物物佳”的具体体现(或侧面反应出沙溪风光秀美,民风淳朴)。

卷绣帘、梧桐秋院落,一霎雨添新绿。对小池闲立残妆浅,向晚水纹如縠。凝远目。恨人去寂寂,凤枕孤难宿。倚阑不足。看燕拂风帘,蝶翻露草,两两长相逐。
双眉促。可惜年华婉娩,西风初弄庭菊。况伊家年少,多情未已难拘束。那堪更趁凉景,追寻甚处垂杨曲。佳期过尽,但不说归来,多应忘了,云屏去时祝。
卷绣帘、梧桐秋院落,一霎雨添新绿。对小池闲立残妆浅,向晚水纹如縠。凝远目。恨人去寂寂,凤枕孤难宿。倚阑不足。看燕拂风帘,蝶翻露草,两两长相逐。
双眉促。可惜年华婉娩,西风初弄庭菊。况伊家年少,多情未已难拘束。那堪更趁凉景,追寻甚处垂杨曲。佳期过尽,但不说归来,多应忘了,云屏去时祝。
诗三百五篇,作者非一人。
羁臣与弃妾,桑濮乃淫奔。
其言苟可取,庞杂不全纯。
子虽为佛徒,未易废其言。
其言在合理,但惧学不臻。
子佛与吾儒,异辙难同轮。
子何独吾慕,自忘夷其身。
苟能知所归,固有路自新。
诱进或可至,拒之诚不仁。
维诗於文章,太山一染尘。
又如古衣裳,组织烂成文。
拾其裁剪余,未识衮服尊。
嗟子学虽劳,徒自苦骸筋。
勤勤袖卷轴,一岁三及门。
惟求一言荣,归以耀其伦。
与夫荣其虑,不若启其源。
韩子亦尝谓,收敛加冠巾。
诗三百五篇,作者非一人。
羁臣与弃妾,桑濮乃淫奔。
其言苟可取,庞杂不全纯。
子虽为佛徒,未易废其言。
其言在合理,但惧学不臻。
子佛与吾儒,异辙难同轮。
子何独吾慕,自忘夷其身。
苟能知所归,固有路自新。
诱进或可至,拒之诚不仁。
维诗於文章,太山一染尘。
又如古衣裳,组织烂成文。
拾其裁剪余,未识衮服尊。
嗟子学虽劳,徒自苦骸筋。
勤勤袖卷轴,一岁三及门。
惟求一言荣,归以耀其伦。
与夫荣其虑,不若启其源。
韩子亦尝谓,收敛加冠巾。
修友李公佐有亭,在其居之东园。今年春,以书抵洛,命修志之。
修友李公佐有亭,在其居之东园。今年春,以书抵洛,命修志之。
李氏世家随。随,春秋时称汉东大国。鲁桓之后,楚始盛,隋近之,常与为斗,国相胜败。然怪其山川土地,既无高深壮厚之势,封域之广,与郧、蓼相介,才一二百里,非有古强诸侯制度,而为大国,何也?其春秋世,未尝通中国盟会朝聘。僖二年,方见于经,以伐见书。哀之元年,始约列诸侯,一会而罢。其后乃希见。僻居荆夷,盖于蒲骚、郧、蓼小国之间,特大而已。故于今虽名藩镇,而实下州。山泽之产无美材,土地之贡无上物。朝廷达官大人自闽陬岭徼出而显者,往往皆是,而随近在天子千里内,几一百年间未出一士,岂其庳贫薄陋自古然也?
李氏世家随。随,春秋时称汉东大国。鲁桓之后,楚始盛,隋近之,常与为斗,国相胜败。然怪其山川土地,既无高深壮厚之势,封域之广,与郧、蓼相介,才一二百里,非有古强诸侯制度,而为大国,何也?其春秋世,未尝通中国盟会朝聘。僖二年,方见于经,以伐见书。哀之元年,始约列诸侯,一会而罢。其后乃希见。僻居荆夷,盖于蒲骚、郧、蓼小国之间,特大而已。故于今虽名藩镇,而实下州。山泽之产无美材,土地之贡无上物。朝廷达官大人自闽陬岭徼出而显者,往往皆是,而随近在天子千里内,几一百年间未出一士,岂其庳贫薄陋自古然也?
予少以江南就食居之,能道其风土。地既瘠枯,民给生不舒愉,虽丰年,大族厚聚之家,未尝有树林池沼之乐,以为岁时休暇之嬉。独城南李氏为著姓,家多藏书,训子孙以学。予为童子,与李氏诸儿戏其家。见李氏方治东园,往求美草,一一手植,周视封树,日日去来园间甚勤。李氏寿终,公佐嗣家,又构亭其间,益修先人之所为。予亦壮,不复至其家。已而去,客汉沔,游京师。久而乃归,复行城南,公佐引予登亭上,周寻童子时所见,则树之孽者抱,昔之抱者挤,草之茁者丛,羲之甲者今果矣。问其游儿,则有子,如予童子之岁矣。相与逆数昔时,则于今七闰矣,然忽忽如前日事。因叹嗟徘徊不能去。
予少以江南就食居之,能道其风土。地既瘠枯,民给生不舒愉,虽丰年,大族厚聚之家,未尝有树林池沼之乐,以为岁时休暇之嬉。独城南李氏为著姓,家多藏书,训子孙以学。予为童子,与李氏诸儿戏其家。见李氏方治东园,往求美草,一一手植,周视封树,日日去来园间甚勤。李氏寿终,公佐嗣家,又构亭其间,益修先人之所为。予亦壮,不复至其家。已而去,客汉沔,游京师。久而乃归,复行城南,公佐引予登亭上,周寻童子时所见,则树之孽者抱,昔之抱者挤,草之茁者丛,羲之甲者今果矣。问其游儿,则有子,如予童子之岁矣。相与逆数昔时,则于今七闰矣,然忽忽如前日事。因叹嗟徘徊不能去。
噫!予方仕宦奔走,不知再至城南登此亭,复几闰,幸而再至,则东园之物又几变也?计亭之梁木其蠹,瓦甓其溜,石物其泐乎!随虽陋,非予乡,然予之长也,岂能忘情于随哉?
噫!予方仕宦奔走,不知再至城南登此亭,复几闰,幸而再至,则东园之物又几变也?计亭之梁木其蠹,瓦甓其溜,石物其泐乎!随虽陋,非予乡,然予之长也,岂能忘情于随哉?
公佐好学有行,乡里推之。与予友。盖明道二年十月十二日也。
公佐好学有行,乡里推之。与予友。盖明道二年十月十二日也。
皇祜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
皇祜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
公讳仲淹,字希文。五代之际,世家苏州,事吴越。太宗皇帝时,吴越献其地,公之皇考从钱俶朝京师,后为武宁军掌书记以卒。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及公既贵,天子赠公曾祖苏州粮料判官讳梦龄为太保,祖秘书监讳赞时为太傅,考讳墉为太师,妣谢氏为吴国夫人。
公讳仲淹,字希文。五代之际,世家苏州,事吴越。太宗皇帝时,吴越献其地,公之皇考从钱俶朝京师,后为武宁军掌书记以卒。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及公既贵,天子赠公曾祖苏州粮料判官讳梦龄为太保,祖秘书监讳赞时为太傅,考讳墉为太师,妣谢氏为吴国夫人。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其所有为,必尽其方,日:“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其所有为,必尽其方,日:“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初,太后有遗命,立杨太妃代为太后。公谏日:“太后,母号也,自古无代立者。”由是罢其册命。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初,太后有遗命,立杨太妃代为太后。公谏日:“太后,母号也,自古无代立者。”由是罢其册命。
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使还,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闽争,不能得,贬知睦州,又徙苏州。岁余,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益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暇则益取古今治乱安危为上开说,又为《百官图》以献,日:“任人各以其材而百职修,尧、舜之治不过此也。”因指其迁进迟速次序曰:“如此而可以为公,可以为私,亦不可以不察。”由是吕丞相怒,至交论上前。公求对辨,语切,坐落职,知饶州。明年,吕公亦罢。公徙润州,又徙越州。而赵元昊反河西,上复召相吕公。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迁龙图阁直学士。
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使还,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闽争,不能得,贬知睦州,又徙苏州。岁余,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益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幸多忌恶之。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暇则益取古今治乱安危为上开说,又为《百官图》以献,日:“任人各以其材而百职修,尧、舜之治不过此也。”因指其迁进迟速次序曰:“如此而可以为公,可以为私,亦不可以不察。”由是吕丞相怒,至交论上前。公求对辨,语切,坐落职,知饶州。明年,吕公亦罢。公徙润州,又徙越州。而赵元昊反河西,上复召相吕公。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迁龙图阁直学士。
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廊延捍贼,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以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坐擅复书,夺一官,知耀州。未逾月,徙知庆州。既而四路置帅,以公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兵马都部署,累迁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廊延捍贼,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以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坐擅复书,夺一官,知耀州。未逾月,徙知庆州。既而四路置帅,以公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兵马都部署,累迁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人或疑公见敌应变为如何?至其城大顺也,一旦引兵出,诸将不知所向,军至柔远,始号令告其地处,使往筑城。至于版筑之用,大小毕具,而军中初不知。贼以骑三万来争,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为不可及。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人或疑公见敌应变为如何?至其城大顺也,一旦引兵出,诸将不知所向,军至柔远,始号令告其地处,使往筑城。至于版筑之用,大小毕具,而军中初不知。贼以骑三万来争,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为不可及。
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诸蕃质子,纵其出入,无一人逃者。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
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诸蕃质子,纵其出入,无一人逃者。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
初,西人籍为乡兵者十数万,既而黥以为军,惟公所部,但刺其手,公去兵罢,独得复为民。其于两路,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挽之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与守其法不敢变者,至今尤多。
初,西人籍为乡兵者十数万,既而黥以为军,惟公所部,但刺其手,公去兵罢,独得复为民。其于两路,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挽之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与守其法不敢变者,至今尤多。
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Z-公曲直。吕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逐。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欢然相约戮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论遂起而不能止。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用之。
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Z-公曲直。吕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逐。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欢然相约戮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论遂起而不能止。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用之。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乃就道。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日:“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又开天章阁,召见赐坐,授以纸笔,使疏于前。公惶恐避席,始退而条列时所宜先者十数事上之。其诏天下兴学,取士先德行不专文辞,革磨勘例迁以别能否,减任子之数而除滥官,用农桑、考课、守宰等事,方施行,而磨勘、任子之法,侥幸之人皆不便,因相与腾口。而嫉公者亦幸外有言,喜为之佐佑。会边奏有警,公即请行,乃以公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至则上书愿复守边,即拜资政殿学士、知邻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乃就道。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日:“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又开天章阁,召见赐坐,授以纸笔,使疏于前。公惶恐避席,始退而条列时所宜先者十数事上之。其诏天下兴学,取士先德行不专文辞,革磨勘例迁以别能否,减任子之数而除滥官,用农桑、考课、守宰等事,方施行,而磨勘、任子之法,侥幸之人皆不便,因相与腾口。而嫉公者亦幸外有言,喜为之佐佑。会边奏有警,公即请行,乃以公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至则上书愿复守边,即拜资政殿学士、知邻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
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是时,夏人已称臣,公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求知杭州,又徙青州。公益病,又求知颍州,肩舁至徐,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
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是时,夏人已称臣,公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求知杭州,又徙青州。公益病,又求知颍州,肩舁至徐,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
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及其世次、官爵,志于墓、谱于家、藏于有司者,皆不论著,著其系天下国家之大者,亦公之志也欤!
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及其世次、官爵,志于墓、谱于家、藏于有司者,皆不论著,著其系天下国家之大者,亦公之志也欤!
铭曰:
铭曰:
范于吴越,世实陪臣。敢纳山川,及其士民。范始来北,中间几息。公奋自躬,与时偕逢。事有罪功,言有违从。岂公必能,天子用公。其艰其劳,一其初终。夏童跳边,乘吏怠安。帝命公往,问彼骄顽。有不听顺,锄其穴根。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儿怜兽扰,卒俾来臣。复人在廷,其事方议。帝趣公来,以就予治。公拜稽首,兹惟难哉!初匪其难,在其终之。群言营营,卒坏于成。匪恶其成,惟公是倾。不倾不危,天子之明。存有显荣,殁有赠谥。藏其子孙,宠及后世。惟百有位,可劝无怠。
范于吴越,世实陪臣。敢纳山川,及其士民。范始来北,中间几息。公奋自躬,与时偕逢。事有罪功,言有违从。岂公必能,天子用公。其艰其劳,一其初终。夏童跳边,乘吏怠安。帝命公往,问彼骄顽。有不听顺,锄其穴根。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儿怜兽扰,卒俾来臣。复人在廷,其事方议。帝趣公来,以就予治。公拜稽首,兹惟难哉!初匪其难,在其终之。群言营营,卒坏于成。匪恶其成,惟公是倾。不倾不危,天子之明。存有显荣,殁有赠谥。藏其子孙,宠及后世。惟百有位,可劝无怠。
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
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
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
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
正经首唐虞,伪说起秦汉。
正经首唐虞,伪说起秦汉。
篇章异句读,解诂及笺传。
篇章异句读,解诂及笺传。
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断。
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断。
初如两军交,乘胜方酣战。
初如两军交,乘胜方酣战。
当其旗鼓催,不觉人马汗。
当其旗鼓催,不觉人马汗。
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
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
念昔始从师,力学希仕宦。
念昔始从师,力学希仕宦。
岂敢取声名,惟期脱贫贱。
岂敢取声名,惟期脱贫贱。
忘食日已晡,燃薪夜侵旦。
忘食日已晡,燃薪夜侵旦。
谓言得志後,便可焚笔砚。
谓言得志後,便可焚笔砚。
少偿辛苦时,惟事寝与饭。
少偿辛苦时,惟事寝与饭。
岁月不我留,一生今过半。
岁月不我留,一生今过半。
中间尝忝窃,内外职文翰。
中间尝忝窃,内外职文翰。
官荣日清近,廪给亦丰羡。
官荣日清近,廪给亦丰羡。
人情慎所习,酖毒比安宴。
人情慎所习,酖毒比安宴。
渐追时俗流,稍稍学营办。
渐追时俗流,稍稍学营办。
杯盘穷水陵,宾客罗俊彦。
杯盘穷水陵,宾客罗俊彦。
自从中年来,人事攻百箭。
自从中年来,人事攻百箭。
非惟职有忧,亦自老可叹。
非惟职有忧,亦自老可叹。
形骇苦衰病,心志亦退懦。
形骇苦衰病,心志亦退懦。
前时可喜事,闭眼不欲见。
前时可喜事,闭眼不欲见。
惟寻旧读书,简编多朽断。
惟寻旧读书,简编多朽断。
古人重温故,官事幸有间。
古人重温故,官事幸有间。
乃知读书勤,其乐固无限。
乃知读书勤,其乐固无限。
少而干禄利,老用忘忧患。
少而干禄利,老用忘忧患。
又知物贵久,至宝见百炼。
又知物贵久,至宝见百炼。
纷华暂时好,俯仰浮云散。
纷华暂时好,俯仰浮云散。
淡泊味愈长,始终殊不变。
淡泊味愈长,始终殊不变。
何时乞残骸,万一免罪谴。
何时乞残骸,万一免罪谴。
买书载舟归,筑室颍水岸。
买书载舟归,筑室颍水岸。
平生颇论述,铨次加点窜。
平生颇论述,铨次加点窜。
庶几垂後世,不默死刍豢。
庶几垂後世,不默死刍豢。
信哉蠹书鱼,韩子语非讪。
信哉蠹书鱼,韩子语非讪。
天冥冥,云蒙蒙,
白兔捣药姮娥宫。玉关金锁夜不闭,
窜入涤山千万重。滁泉清甘泻大壑,
滁草软翠摇轻风。渴饮泉,
困栖草,滁人遇之丰山道。
网罗百计偶得之,千里持为翰林宝。
翰林酬酢委金璧,珠箔花笼玉为食。
朝随孔翠伴,暮缀鸾皇翼。
主人邀客醉笼下,京洛风埃不沾席。
群诗名貌极豪纵,尔兔有意果谁识。
天资洁白已为累,物性拘囚尽无益。
上林荣落几时休,回首峰峦断消息。
天冥冥,云蒙蒙,
白兔捣药姮娥宫。玉关金锁夜不闭,
窜入涤山千万重。滁泉清甘泻大壑,
滁草软翠摇轻风。渴饮泉,
困栖草,滁人遇之丰山道。
网罗百计偶得之,千里持为翰林宝。
翰林酬酢委金璧,珠箔花笼玉为食。
朝随孔翠伴,暮缀鸾皇翼。
主人邀客醉笼下,京洛风埃不沾席。
群诗名貌极豪纵,尔兔有意果谁识。
天资洁白已为累,物性拘囚尽无益。
上林荣落几时休,回首峰峦断消息。
杨子懒属书,平居惟嗜酒。
一沐或弥旬,解酲须五斗。
淡尔轻荣利,何常问无有。
忍忆四马归,行为一麾守。
湘酎自古醇,醽水闻名久。
簿领但盈几,圣经不离口。
湖田赋稻蟹,民讼争◇亩。
兀尔即沈冥,安能知可否。
聊为寄情乐,岂与素怀偶。
藏器思适时,投刃宁烦手。
行当考官绩,忽复困甖缶。
杨子懒属书,平居惟嗜酒。
一沐或弥旬,解酲须五斗。
淡尔轻荣利,何常问无有。
忍忆四马归,行为一麾守。
湘酎自古醇,醽水闻名久。
簿领但盈几,圣经不离口。
湖田赋稻蟹,民讼争◇亩。
兀尔即沈冥,安能知可否。
聊为寄情乐,岂与素怀偶。
藏器思适时,投刃宁烦手。
行当考官绩,忽复困甖缶。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