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
郦食(yì)(jī)¹,陈留²高阳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书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
译文:郦食其,陈留县高阳人。喜好读书,但家境贫寒,没有谋得衣食的职业。给村里当看门人,然而官吏及县中有权势的人都不敢役使他,都认为他是狂放的年轻人。
注释:¹食其:即食箕,其名有希望一生丰衣足食之义。²陈留:县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³高阳:小邑名。属陈留县,在今河南杞县西南。⁴落魄:穷困,不得意。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龊好荷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食其乃自匿。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沛公时时问邑中贤豪。骑士归,食其见,谓曰:“吾闻沛公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自谓我非狂。’”骑士曰:“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食其曰:“第言之。”骑士从容言食其所戒者。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¹过高阳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wò)(chuò)²好荷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食其乃自匿(nì)。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huī)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沛公时时问邑中贤豪。骑士归,食其见,谓曰:“吾闻沛公嫚(màn)³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自谓我非狂。’”骑士曰:“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zhé)解其冠,溺(niào)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食其曰:“第言之。”骑士从容言食其所戒者。
译文:到陈胜、项梁等起义时,各个将军攻占下许多地区,他们中有数十人经过高阳县,郦食其听说这些将军都是气量狭小,拘泥琐细礼节,自以为是,而不能听取好的建议,郦食其便躲藏起来。后来听说沛公率军到了陈留郊区,沛公的部下有一位骑兵恰巧是郦食其的同乡,沛公经常向他询问邑中是否有贤者和豪杰。骑士归乡时,郦食其对他说:“我听说沛公对人傲慢又看不起人,但很有远见,这真是我所愿意交往的人,先为我介绍一下。如果看见沛公,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一位姓郦的先生,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皆认为他是狂妄之人,,但他自己说我不是轻狂之徒。”骑兵说:“沛公不爱和读书人交往,请来的客人中若有带着儒生帽子的人,沛公就摘下他的帽子,在帽中小便。和人谈话时,常大骂读书人,所以不要像儒生那样说话。”郦食其说:“只管这么说。”骑兵便像郦食其所告诫的那样从容地说明给沛公。
注释:¹徇地:犹略地。²握龊:同“龌龊”。器量狭窄。³嫚:傲慢。⁴易:轻视。⁵先:介绍之意。⁶溺:同“尿”,小便。⁷第:但也。⁸戒:告诫。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衣,延食其上坐,谢之。食其因言六国从衡时,沛公喜,赐食其食,问曰:“计安出?”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人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知其令,今请使,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食其往,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食其为广野君。
  沛公至高阳传舍¹,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yè),沛公方踞(jù)²令两女子洗³,而见食其。食其入,即长揖(yī)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辍(chuò)洗,起衣,延食其上坐,谢之。食其因言六国从衡时,沛公喜,赐食其食,问曰:“计安出?”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人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sù),臣知其令,今请使,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qiǎn)食其往,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食其为广野君。
译文:沛公到了高阳县的官舍,派人召郦食其来见,郦食其到了,沛公正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为他洗脚,就这样召见郦食其。郦食其进入室内即拱手而不行拜礼,说:“您是想帮助秦攻打诸侯吗?还是想率领诸侯灭亡秦朝?”沛公骂道:“你这个卑贱的儒生!天下百姓遭受秦的苦难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才相继率兵攻秦,你怎么能说帮助秦呢?”郦食其说:“您要招聚民众,纠合义兵,去推翻秦的暴虐统治,就不应当坐在床边召见老人。”于是沛公停止洗脚,起身穿好衣服,请郦食其坐上座,对郦食其赔礼。郦食其于是谈到了六国合纵连横时的情况。沛公很高兴,赐郦食其吃饭,问道:“你有什么好的计策吗?”郦食其说:“您集合的未经训练之众不到一万人,要想直接攻打强大的秦国,这可以说是将手伸向老虎的口中啊!陈留县位于天下的要冲,四通八达,现在城里又囤积了许多粮食。我一向与陈留的县令友好,现在请您任命我为使者去命令他投降。如果他不听从,您就派兵攻打他,我来作内应。”于是派郦食其前往陈留县,沛公率兵跟随他而来,最后攻下了陈留。沛公封郦食其为广野君。
注释:¹传舍:客馆,犹今之招待所。²踞床:坐在床边。³洗:洗足。⁴竖儒:贱儒之意。⁵辍:中止。⁶起衣:谓起身整衣。⁷瓦合:犹言乌合。⁸知其令:谓与县令相知。⁹下:归降之意。
食其言弟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食其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郦生言其弟郦商¹,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²略地。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译文:郦食其推荐其弟郦商,让他率领数千人跟随沛公向西南夺取土地。郦食其经常作说客,在诸侯之间奔走游说。
注释:¹商:郦商,本书有其传。²西南:谓往西南。
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阳,汉兵遁保巩。楚人闻韩信破赵,彭越数反梁地,则分兵救之。韩信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荥阳、成皋,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雒以距楚。食其因曰:“臣闻之,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臧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適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方今楚易取而汉后却,自夺便,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红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庚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岱,阻河济,南近楚,齐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上曰:“善。”
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xíng)¹,汉兵遁保巩²。楚人闻韩信破赵³,彭越数反梁地,则分兵救之。韩信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荥阳、成皋(gāo),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雒(luò)以距楚。食其因曰:“臣闻之,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áo),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臧(zāng)(sù)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適(shì)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方今楚易取而汉后却,自夺便¹⁰,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lěi),红女¹¹下机¹²,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庚¹³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¹⁴之道,距飞狐之口¹⁵,守白马之津¹⁶,以示诸侯形制¹⁷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方今燕¹⁸、赵已定,唯齐¹⁹未下。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²⁰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城²¹,诸田宗强,负海岱(dài)²²,阻河济²³,南近楚,齐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²⁴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²⁵。”上曰:“善。”
译文:汉三年秋天,项羽进攻汉军,夺取荣阳,汉军退保巩县。楚军听说韩信已攻下趟国,彭越又多次在梁一带扰乱,就分兵解救。韩信刚东击齐国,汉王多次被围困在荣阳和成皋,计划放弃成皋县以束的地区,驻守巩县、洛阳以对抗楚军。郦食其于是说:“我听说知道天之所以为天的人就可成就帝王之业;不知道天之所以为天的人就不能成功。称王的人以百姓为天,而百姓以粮食为天。敖仓作为天下运输枢纽已经很久了,我听说敖仓贮藏有很多粮食。楚军夺下荣阳,而不坚守敖仓,却带兵向东进军,留下受到处罚的士兵分别驻守成皋,这正是上天来帮助汉王。如今楚军容易被攻取而漠军反要退却,这是自己放弃了有利的时机,我自认为太过分了。况且两雄不并立,楚、汉长久相战不休,百姓生活不得安宁,国内动荡,农夫不能种田,妇女不能纺织,天下的人心不安定。希望汉王能够尽快再次进军,夺取荣阳,占据敖仓的粮食,堵住成皋之险,封锁太行之道,占据飞狐的险关,坚守黄河的白马渡,向诸侯显示漠已控制了有利形势,天下的人就知道应归顺谁了。如今燕国、赵国已经平定,衹有齐国还没攻下。现在田广占据着幅员千里的齐国,田间统率着二十万军队,在历城驻军,田氏势力强大,背靠大海和泰山,阻拦着黄河、济水的通道,向南靠近楚国,齐国兵将多计谋,将军即使派数十万大军,恐怕一年半载也攻不下。我请求能得到韶书去劝说齐王,使他做漠的束邻。”汉王说:“好!”
注释:¹荥阳:县名。在今河南荥阳县。²巩:县名。在今河南巩县西南。³赵:指赵王国。⁴梁地:指今河南省东部地区。⁵成皋:县名。在今河南荥阳县西北。⁶雒: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⁷敖仓:秦朝所建的大粮仓,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的敖山上。⁸谪卒:有罪被谪的戍卒。⁹却:退却。¹⁰自夺便:谓自己剥夺(即放弃)了便利。¹¹红女:工女。¹²下机:谓不织布。¹³敖庾:即敖仓。¹⁴太行:太行山。在今冀、晋、豫三省交界处。¹⁵狐之口:飞狐口,关隘名。在今河北蔚县东南。¹⁶白马之津:白马津,黄河渡口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北。¹⁷形制:谓占据形胜之地,以制服他人。¹⁸燕:指燕国。¹⁹齐:指齐国。²⁰田间:刘攽以为是“田解”。²¹历城:县名。在今山东济南市。²²负海岱:背靠大海和泰山。²³阻河济:凭借黄河与济水。²⁴岁月:意谓一年半载。²⁵东藩:东方的属国。
乃从其画,复守敖仓,而使食其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曰:“不知也。”曰:“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食其曰:“天下归汉。”齐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项王背约不与,而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负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则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材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项王有背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黄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今。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厄,距飞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食其,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食其日纵酒。
乃从其画¹,复守²敖仓,而使食其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曰:“不知也。”曰:“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食其曰:“天下归汉。”齐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lù)³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项王背约不与,而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¹⁰义帝之负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则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材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¹¹而下。项王有背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¹²;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¹³;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¹⁴;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pàn)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¹⁵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¹⁶,援¹⁷上党之兵¹⁸;下井陉¹⁹,诛成安君²⁰;破北魏²¹,举三十二城:此黄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今。今已据敖仓之粟,塞(sài)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厄(è),距飞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食其,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食其日纵酒²²
译文:汉王听从了郦食其的策划,又驻守敖仓,并派郦食其劝说齐王,说:“大王知道天下的归属吗?”齐王说:“不知道。”郦食其说:“如果大王知道天下的归属,那么齐国可保;如果大王不知道天下的归属,齐国就难以保全。”齐王说:“天下应该归谁?”郦食其说:“天下归汉王”。齐王说:“先生凭什么这样说呢?”郦食其说:“汉王与项羽奋力向西攻打秦军,约好先攻入咸阳为关中王。项羽违背盟约,在汉中称王。项王迁杀义帝,汉王便派蜀汉的军队平定三秦,出关征战,指责项羽杀害义帝的错误之处,收集天下军兵,立诸侯的后代。每攻占一座城都给降将封侯,汉王得到财物都分给士卒共享,和天下百姓共享好处,英豪贤士都愿听从他的使用。诸侯的军队从四面八方赶到,蜀汉的粮食用船运来。项王有违背盟约之名、杀死义帝之错;别人的功绩从不记得,别人的错误却从不忘却;征战取胜了没有奖赏,攻占了城池也不给封爵;不是项氏家族的人不委以重任;为人刻印,把玩而不肯赐人;攻城所获的战利品,积压很多都不肯赏赐给兵将。天下人叛离他,有才能的人埋怨他,没有人被他使用。所以天下的人才都投奔汉王,汉王坐着就可以指挥他们。汉王从蜀汉发兵,平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攻下井陉,杀成安君;打败北魏,夺取三十二座城:这是黄帝的军队,不是人力,是天所保佑。如今已占有敖仓的粮食,堵住成皋之险,驻守白马的渡口,封锁太行之要道,占据飞狐的关口,天下后服的人衹有先被消灭了。大王如赶快投降汉王,齐国的社稷就可以保全,不投降汉王,危险灭亡指曰可待呀。”田广认为是对的,就听从郦食其的话,撤走历下的守兵及装备,与郦食其天天纵情而饮。
注释:¹画:策划。²守:围也。³戮力:并力。⁴西面:西向。⁵咸阳:秦朝国都,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⁶汉中:郡名。治南郑(在今陕西汉中市)。⁷迁杀义帝:见本书《项羽传》。⁸蜀汉:蜀郡与汉中郡。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市)。⁹三秦:指关中地区。¹⁰责:问也。¹¹方船:并船,极言船多。¹²于人之功无所记等句:言项羽吝爵赏而念旧恶。¹³非项氏莫得用事:言项羽任人唯亲。¹⁴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言玩惜侯印而不肯封人。¹⁵可坐而策:谓形势显而易见。¹⁶西河之外:指河东。西河:指山西省与陕西省之间南北流向的一段黄河。¹⁷援:引也。¹⁸上党之兵:指原魏豹之兵。上党:郡名。治长子(今山西长治县西南)。¹⁹井陉:山口名。在今河北井陉县。²⁰成安君:陈余。²¹北魏:指魏豹。魏豹占据之地,为战国魏国北部地区,故称“北魏”。²²日纵酒:日日放纵而饮酒。
韩信闻食其凭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食其卖己,乃亨食其,引兵走。
韩信闻食其凭轼¹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²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食其卖己³,乃亨食其,引兵走。
译文:韩信听说郦食其乘车游说而取得齐国的七十多座城,于是连夜派兵穿过平原袭击齐国。齐王田广听说汉军来到,认为郦食其欺骗了自己,就烹杀了他,带兵逃走。
注释:¹凭轼:伏在车箱前端横木上,这里指乘车。²平原:指平原津,黄河渡口名。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³食其卖己:意谓郦食其与韩信勾结而愚弄自己。
汉十二年,曲周侯郦商以丞相将兵击黥布,有功。高祖举功臣,思食其。食其子疥数将兵,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梁侯。后更食武阳,卒,子遂嗣。三世,侯平有罪,国除。
汉十二年,曲周侯郦商以丞相将兵击黥布,有功。高祖举¹功臣,思食其。食其子疥数将兵,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梁²侯。后更食武阳,卒,子遂³嗣。三世,侯平有罪,国除。
译文:汉十二年,曲周侯郦商以丞相身份率兵攻打黥布,有战功。高祖列举功臣,想到了郦食其。郦食其的儿子郦疥多次带兵出战,战功不大,没被封侯,皇帝因为他父亲的缘故,封郦疥为高梁侯。后改封武阳作食邑。他死后,儿子郦遂继承。三代以后,郦平犯罪,封国被废除。
注释:¹举:分封。²高梁:邑名。在今山西临汾市东北。³武更食武阳,卒,子遂:李慈铭以为“阳卒子”三字衍。《史记》作“更食武遂”。武遂:邑名。在今河北武强县西北。⁴平有罪:据《功臣表》,平坐诈衡王取金免。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yuè)(zhī)¹王,月氏遁²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³应募,使月氏,与堂邑(yì)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译文: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时,把他的头当作饮酒的器皿,月氏时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没有人能帮助他一同攻击匈奴。汉朝正想准备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出使月氏,与堂邑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经过匈奴的时候,匈奴抓住了他们,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说:“月氏国在我们北方,汉朝为什么要前往出使月氏?我想要派人出使南越,汉朝会听凭我的人过去么?”于是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择配了妻室,并且有了儿子,然而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不肯投降。
注释:¹月氏:月氏国。²遁:逃走。³郎:侍郎、郎中。汉代均称为「郎官」。⁴径:经过,行经。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¹²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³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ráo),少寇(kòu),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译文:张骞居住在匈奴西部,趁机与他的下属向月氏国逃去,向西走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大宛国听说汉朝有丰富的财物,想通使而不能,看见了张骞,很是惊喜,问他想要到哪里。张骞说:“我们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封锁道路,如今逃亡出来,只希望大时派人引路送我们。如果真能够到达月氏,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时的财物是说不尽的。”大宛认为说的有道理,就护送张骞,抵达康居。康居再把他们转送到大月氏。大月氏时已经被匈奴杀掉,匈奴人用力他的夫人为时。已经使大夏国称臣做了大夏国的君主,土地肥沃富饶,境内没有侵扰,感到满足安乐,又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根本就没有报复匈奴的心思了。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最终不能摸透月氏的真实意图。
注释:¹属:下属。²亡:逃。³反:通“返”,返回。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留岁余¹,还²,欲³从羌(qiāng)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译文:留下一年多,想要返回,要从羌人聚居的地方回去,又被匈奴人俘获。留下有一年多,单于死去,国内动荡混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和堂邑甘父一起逃亡回到汉朝。朝廷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甘父为奉使君。当初张骞出行时有一百余多人,同去十三年,只有二人能够回还。
注释:¹岁余:一年多。²还:返回。³欲:想要。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天子既闻¹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shǔ),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qián)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译文:汉朝天子听说了大宛及大夏、安息之类的国家都是大国,有很多奇特的物品,世代不迁徙,很大程度上跟中原国家有相同的习俗,而军队力量较弱,看中汉朝的财物;它北面的是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军队强盛,可以用赠送财物、给以利益的办法使他们朝拜汉朝。如果真的能够用恩义使他们归服,那么就能扩充万里之广的土地,讲不同语言有不同习俗的各国就会前来归附,这样汉朝的威望恩德就会遍及四海。汉朝天子于是命令经由蜀郡、犍为郡派出秘密使者,四条道路上一同出使,都各自出行一二千里。
注释:¹既闻:听说以后。既:……以后。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shú)为庶人。
译文: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知晓有水草之处,军队能够及时得到供给没有物资缺乏,于是被封为博望侯。这一年是元朔六年。过了两年,张骞当上了卫尉,跟随李广将军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匈奴把李将军包围,军队死掉逃跑的人很多,而张骞没能按时救援应当被斩首,用钱赎罪贬为平民。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译文:天子多次问询张骞关于大夏之国的情况。张骞已经失掉了侯位,于是说:“联合了乌孙之后,它西面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来而成为汉朝的外臣。”天子认为有道理,于是封张拜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各派两匹马,赶着数以万计的牛羊,带着价值数千万的黄金绢帛,分派多名持节的副使,道路可以方便通行的话就派人去往旁边的国家。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译文:张骞回来后,封为专管接待宾客的大行令。过了一年多,张骞去世了。又过了一年,他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同有关国家的使者一起回来,于是(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
儒家者流¹,盖出于司徒²之官,助人君顺阴阳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yú)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¹⁰者又随时抑¹¹¹²,违离道本¹³,苟¹⁴以哗(huá)众取宠¹⁵。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¹⁶¹⁷,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
译文:儒家那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之官。他们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涵泳于六经的文章当中,特别注意仁义之间的事务,远遵尧舜的道统,近守周文王、武王的礼法,尊崇孔子为师表,来加重他们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道术当中最为崇高。孔子说:「若是对别人有所称赞,就一定先对他有所试验。」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盛世,孔子的德业,是已经经过试验而有成效的。但是迷惑的人已经失去了(儒家经典中)精深奇奥的道理,而邪僻的人又追随时俗任意曲解附会经书的道理,违背离开了圣道的根本,只知道以喧哗的言论来博取尊宠。后来的学者依循着去做,所以五经的道理就乖谬分离,儒学就逐渐的衰微的;那就是那些邪僻的儒者所留下来的祸患啊。
注释:艺文:指书籍。略,概要。《艺文志》是根据西汉刘歆的《七略》写成的,是正史中最早的关于图书目录学的篇章。其中的《诸子略》是根据刘歆《辑略》中有关诸子部分及其《诸子略》写成的。这里只采取论述部分而删去其书目。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班固是站在儒家正统派的立场来评论诸子学派的。¹流:流派。²司徒:官名,秦以前掌管对人民进行教化的事。³阴阳:指儒家所说的阴阳之道,即天地人事自然之道。⁴游文:习文。⁵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句大意是钻研六经的文字。⁶祖述:奉行其道。⁷宪章:法制。这里用如动词,是守其法制之意。⁸宗:尊敬。意谓尊敬仲尼,并以他为师。这句大意是说,这样做是为了增加自己学说的重要性。见《论语·卫灵公》,原文作:“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大意是:如果我对人有所称誉,那是因为我试用过他。⁹精微:指儒家学说的精妙细微之处。¹⁰辟:僻。僻者,邪僻不正的人。¹¹抑:压抑。¹²扬:抬高。¹³道本:指儒道的本旨。¹⁴苟:苟且,随随便便。¹⁵哗众取宠:使众人轰动,以取得荣尊。哗:喧哗。¹⁶乖:背离,相反,这里指违反五经的本义。¹⁷析:分离,这里指弄得经义支离破碎。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¹,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²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³(rǎng),易之嗛(qiān),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译文:道家那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他们连续记载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古今的道理。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这想法)相符于尧的能够谦让,易经上所说的谦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无为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注释:¹史官:记事之官。道家主张清虚自守,鼓吹“清静为天下正”,“致虚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俱见《老子》书)道家提倡柔道,认为弱能胜强,柔能克刚。²君人:作老百姓的君主。³克:能。⁴攘:通让。⁵嗛:通谦。嗛嗛是说谦而又谦,极言其谦退。⁶益:增益。四益,《周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这跟道家所提倡的柔道是一致的,所以班固用来说明道家。⁷放:放任,指无为。⁸弃:抛弃。道家主张纯任自然,反对仁义礼法;鼓吹无知识,反对学问。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阴阳家¹者流,盖出于羲和²之官,敬顺昊(hào)³,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nì)¹⁰于小数¹¹,舍人事而任¹²鬼神。
译文:阴阳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天文的官职。他们尊重的顺从上天,用历象来记录日月星辰的运行,尊重的教导人民按照天时祭祀、耕种;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拘泥固执的人来实行阴阳家的学术,就被禁忌所牵制,拘泥于占卜问卦的小手艺,舍弃了人事而迷信鬼神。
注释:¹阴阳家:已经阴阳律历的一个学派。²羲和:羲氏、和氏,相传为上古掌天地四时的官。³昊天:就是天。昊:大。⁴历象:用如动词,指推历观象。历:记载历法的书。象:观测天文的仪器。⁵敬:慎。⁶时:天时。⁷拘:固执不通。⁸牵:牵制。⁹禁忌:有关吉凶的忌讳。后来阴阳家更讲择日占星等迷信的事,禁忌很多。¹⁰泥:拘泥。¹¹数:术。小数,有关禁忌的小术。¹²任:听凭。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¹,信²赏必³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ch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译文:法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法官。他们奖赏很有信用处罚必然施行,来辅助礼仪制度的推展。易经上说:「先王用很严明的刑罚来整饬法律。」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刻薄的人来实行法家的学术,那么就不要教化,舍去了仁爱,专门用刑法,而想要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至于残害了最亲近的人,伤害恩义刻薄了应该亲厚的人。
注释:¹理官:审理狱讼的官,即法官。²信:诚。³必:果。两个词都用如动词。⁴饬:整顿。⁵刻:刻薄,仁厚的反面。⁶薄厚:使仁厚变为刻薄。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讦者为之,则苟钩釽析乱而已。
名家¹者流,盖出于礼官²。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³。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讦者为之,则苟钩釽(pī)析乱而已。
译文:名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掌礼仪的官职。古代名号品位不一样,所用的礼节也就异等。孔子说:「一定要来端正名分啊!名分不端正,那么所说的话就不顺当;所说的话不顺当,那么所做的事就不成功了。」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喜欢攻击别人阴私的人来实行名家的学术,那么就只会卖弄一些屈曲破碎、支离错杂的言辞罢了。
注释:¹名家:战国时代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企图用比较严密的推理方式来辩论问题,但也有诡辩的倾向。²礼官:古代掌礼仪的官。³数:这里指差等。引自《论语·子路》。⁴钩鈲:钩取出诡怪的道理而破坏名实。钩:取。鈲:破。⁵析乱:分析得支离破碎而淆乱名实。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¹之守。茅屋采²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³,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sì)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¹⁰天下,是以上同¹¹:此其所长也。及蔽¹²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译文:墨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宗庙的官职。他们住在茅草盖顶,以采木为椽的房子里,所以注重节俭;奉养三老、五更各一人,所以主张兼爱;以大射礼选拔人才,所以崇尚贤人;尊崇鬼神尊敬祖先,所以崇敬鬼神;顺从四时做事,所以不相信命运;以孝道宣示天下,所以崇尚同心同德;这就是他们长处。等到眼光浅短的人来实行墨家学术,只看到节俭的好处,因此就反对礼节;推广兼爱的旨意,而不知道分别亲疏远近。
注释:¹清庙:宗庙,宗庙肃然清静,所以称清庙。守字是官字之误。²采:木名,即栎木。³三老五更:古代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三老、五更各一人。更当作叟。⁴选士:相传周代有选士制度。⁵大射:古射礼之一。据说诸侯将有祭祀之事,与群臣射,屡中者得参与祭祀,否则不得参与。⁶上:通尚。墨子主张选择贤者居上位,就是天子也不应世袭而应由万民选择。⁷宗祀:庙祭。⁸右:等于说尊尚。墨家信鬼神,尊尚鬼神。⁹非命:反对天命之说。¹⁰视:通示。¹¹上同:指与在上者取得一致,然后天下太平。墨子主张上同于乡长、国君、天子、,最后上同于天。¹²蔽:见解不全面。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纵横家¹者流,盖出于行人²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³,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xuān)而弃其信。
译文:纵横家这个流派,大概是的出于古代的外交官。孔子说:「读了诗经三百篇,派他出使到国外去,不能独当一面应对进退,固然学了很多又有何用呢?」孔子又称赞蘧伯玉的使者说:「好使者呀!好使者呀!」这就是说一个使者应该权衡工作的利害得失做适当的处置,只接受出使的命令而不接受应对的言辞,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邪恶的人来实行从横家的学术,那么就崇尚欺诈,而背弃了应该遵守的诚信。
注释:¹纵横家:指策辩之士。本来春秋时代的使臣就很讲究辞令。战国时代,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以雄辩的语言游说诸侯。从此策辩之士自成一家,叫纵横家。²行人:《周礼》有大行人、小行人,章朝觑聘问之事,类似后世的外交官。引自《论语·子路》。³专对:独自应对。春秋时代,使者出使四方,有会同之事,唱引用《诗经》的诗句以表意,所以做外交官要熟读《诗经》。引自《论语·宪问》:“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曰。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使乎!使乎!”是孔子赞美使者的话。⁴权事制宜:权衡事实做合适的对策。⁵上:通尚。⁶谖:诈。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杂家¹者流,盖出于议官²。兼儒、墨,合名,知国体³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yǎn)而无所归心。
译文:杂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议政之官。他们兼容儒家、墨家,综合了名家和法家,他们知道治理国家的体要必须有这些派的主张,他们也看出来王道政治必须百家贯通,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学识浮泛的人来实行杂家的学术,就散漫杂乱而没有中心目标。
注释:¹杂家:不主一说而糅合诸家之说的一个学派,其学说以《吕氏春秋》《淮南子》所表现的思想为代表。²议官:谏议之官。³国体:治国之法。⁴此:指儒、墨、名、法诸家的学说。⁵王治:王者的政治。⁶无不贯:对各家学说无不贯通。⁷荡者:学识浮泛的人。⁸漫羡:即漫衍,指牵涉面很广而抓不住要点。无所归心,等于说使人心没有归宿。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¹。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²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³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bèi)上下之序。
译文:农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农业的官职。他们劝导人民耕田种桑来使衣食充足。所以古代最重要的八件政事,第一就是吃饭的问题,第二就是货物的问题。孔子说:「要重视人民吃饭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长处。等到鄙陋的人来实行农家的学术,认为用不着圣明的君王,想要使君民一起耕种,这就违背了君臣上下的次序。
注释:¹农稷之官:周的始祖在尧时做稷官,号曰“后稷”。²八政:《尚书·洪范》言:“农用八政(农,厚)……一曰食(教民勤于农耕),二曰货(教民宝用货物),三曰祀(教民敬鬼神),四曰司空(主使民安居),五曰司徒(主教民以礼仪),六曰司寇(主治奸盗),七曰宾(教民以礼待宾客),八曰师(建立军队)。”食立在第一项,表明八政以食为先。引自《论语·尧曰》。意思是治理国家,所重的是人民和吃的东西。本文引用这句话,重点只在食上。³鄙者:鄙野的人,实指主张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的人。儒家认为参加农业劳动是鄙事,含有轻视之意。⁴悖:扰乱。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小说¹家者流,盖出于稗官²。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³,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nì),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译文:小说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记述闾巷风俗的官。(这一派)是大街小巷的谈论,马路上传说的人所造成的。孔子说:「虽然是小的道理也一定有值得观赏的地方;但想要推行久远恐怕滞泥不通,所以君子是不学的。」但是它也不会没落。(小说家)是乡里有小智慧的人所写的东西,也要把它编辑保存起来而不要健忘了;假如里面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来采用,这也就如同古代樵夫、狂放的人他们的议论一样(有参考的价值)。
注释:¹小说:我国上古所说的“小说”和现代所说的“小说”,含义不同。在上古,凡记载下来的街谈巷语,都叫做小说。²稗官:负责记述闾巷风俗的管。引自《论语·子张》。³小道:小的道理。⁴泥:阻滞。⁵缀:连缀,这里指连缀辞句记录下来。⁶刍荛:割草打柴。这里泛指一般平民。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译文:大概诸子学派有百八十九家,有著作四千三百二十篇。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¹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²,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³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亦六经之支¹⁰与流裔¹¹。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¹²,皆股¹³(gōng)¹⁴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¹⁵。”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¹⁶于野乎?若能修六艺¹⁷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¹⁸
译文:诸子共有十家,其中值得观赏的不过九家而已,都是起于王道政治已经衰微之后,诸侯以武力相征伐,当时的国君,喜好厌恶的不一样,所以九家的学术像群蜂纷飞似的兴起。各自引用他们的一种学说,推崇他们学说的好处,用这学说来奔走游说,迎合诸侯的心理。他们的言论固然不一样,就譬如水火,是互相没落也是互相生长的;就像仁对于义,敬对于和,性质相反却又是互相生成的。《易》经上说:「天下(学问)的途径虽然不一样但是归趋是相同的,思虑虽然很冗杂但是目标一致。」现在各家的学者,各自推崇他们学说的长处,用尽了智慧和思虑,来阐明他们学说的要旨。虽然各自有偏见短处,但是综合他们主要的道理目的,发现他们也都是从六经分支出来的。假使让他们遭遇到圣明的君王,能折中采用他们的主张,他们都可以成为辅佐的人才啊。孔子说过:「礼仪散失了要到乡野去寻找。」现在距离圣人的时代很久远了,圣人的道术残缺废弃,没有处所再去加以追求了,采用他们九家的学术不是胜过去乡野找来得好吗?若是能修明六经的学说,观察参考这九家言论,舍弃短处取用长处,就可以通达治理国家的各种方法了!
注释:¹九家:指除小说家以外的九家。²政:通征。离政,以武力相征讨。³蜂出:象群蜂纷飞似的出现了。⁴辟:比喻。⁵穷知究虑:用尽心思。⁶指:通旨,宗旨。⁷蔽:蔽塞,对某方面的道理闭塞不通。⁸要:主要的道理。⁹归:归宿,目的。¹⁰支:分支。¹¹流裔:末流。¹²折中:调节过与不及,使合乎中道。¹³股:大腿。¹⁴肱:上胳膊。人体靠股肱来活动,用以比喻辅佐大臣。¹⁵野:指民间。¹⁶愈:胜。¹⁷六艺:这里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¹⁸则可以句:就可以通晓天下一切道术了。万方:天下。略:道术。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求问,会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中孺扶服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倢伃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遗诏封光为博陆侯。
霍光,字子孟,票骑¹将军去病²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求问,会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中孺扶服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¹⁰光禄大夫¹¹,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征和二年¹²,卫太子¹³为江充¹⁴所败,而燕王旦¹⁵、广陵王胥¹⁶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¹⁷赵倢伃¹⁸有男¹⁹,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²⁰。上乃使黄门²¹画者画周公负成王²²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²³春,上游五柞宫²⁴,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²⁵,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²⁶为车骑²⁷将军,及太仆²⁸上官桀²⁹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³⁰为御史大夫³¹,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遗诏封光为博陆侯³²
译文:霍光表字子孟,是票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父亲霍中孺,河东郡平阳县人,以县吏的身分替平阳侯家办事,跟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霍中孺办完事回家,娶妻生下霍光,就此隔绝互相不知音讯。多年以后,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受到汉武帝宠幸,立为皇后,霍去病因为是皇后姊姊的儿子而尊贵得宠。长大以后,就自知父亲是霍中孺,还没顾上探访寻问,正好任票骑将军出击匈奴,路经河东郡,河东太守到郊外迎接,他背着弓箭先驱马到平阳旅舍,派手下人迎接霍中孺。霍中孺急步进来拜见,将军也下拜迎候,跪着说:“去病没能早日自知是父亲大人给予之身。”霍中孺伏在地上叩头,说:“老臣能够把生命寄托在将军身上,这是上天的力量啊。”霍去病为霍中孺置买了大量的土地、房屋、奴婢而去。回来时,又从那儿经过,就带着霍光西行到了长安,当时霍光年纪才十几岁,任他为郎官,不久又升到诸曹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出行他就照管车马,回宫就侍奉在左右,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到武帝亲近和信任。征和二年,卫太子因受到江充的诬陷而自杀,而燕王旦、广陵王胥又都有很多过失。这时武帝已年老,他的宠妃钩弋宫赵倢伃有个男孩,武帝心里想让他继承皇位,命大臣辅助他。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后元二年春天,武帝出游五柞宫,得了重病,霍光流泪抽泣问道:“如果有了意外,该谁继承皇位?”武帝说:“你不明白上次图画的意思吗?立小儿子,你担当周公的职务。”武帝让霍光任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任车骑将军,加上太仆上官桀任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任御史大夫,都拜伏在卧室内的床下,接受遗诏辅佐少主。第二天,武帝逝世,太子继承天子的尊号,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年方八岁,国家大事全由霍光决断。在这之前,后元元年,侍中仆射莽何罗和他弟弟重合吼马通谋反,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等人共同诛杀了他们,没有论功行赏。汉武帝病重时,写下诏书封号说:“我死后打开诏书,按上面指示做。”这份遗诏封金日磾为秺侯,上官桀为安阳侯,霍光为博陆侯,都是因为之前平乱有功。当时卫尉王莽的儿子王忽随侍宫中,扬言说:“皇帝临终前,我常在边上,哪里有遗诏封这三人的事,他们自己互相抬高罢了!”霍光听后,狠狠责备了王莽,王莽用毒酒杀了自己的儿子忽。
注释:¹票骑:《史记》作“骠骑”,汉代将军名号,品秩同大将军,为霍去病而始置。²去病:霍去病(前—前),西汉名将,与卫青齐名。六次出击匈奴,打开通往西域的通道,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³河东平阳:河东郡平阳县,地当今山西临汾西南。⁴子夫:卫子夫(?—前),原本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侍宴时被汉武帝看中,入宫,生戾太子,立为皇后。弟卫青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后因戾太子事为武帝所废,自杀。⁵传舍:古代的旅舍。⁶扶服(pú fú):同“匍匐”,伏地而行。⁷郎:帝王侍从官,帝王出则卫护陪从,入则备顾问或差遣。⁸诸曹:各分科办事的官署。⁹侍中:汉代自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侍从皇帝左右以应杂事,出入宫廷。¹⁰奉车都尉:为天子掌管乘舆的武官。¹¹光禄大夫:属光禄勋,掌顾问应对。¹²征和二年:前年。“征和”是汉武帝的年号。¹³卫太子:卫皇后所生,名刘据,谥戾太子。汉武帝末年为江充诬陷,举兵诛杀江充,兵败自杀。¹⁴江充:汉武帝末年任直指绣衣使者。武帝晚年常怀疑身边有人用蛊术诅咒他,派江充至太子宫掘地,挖到桐木人,太子遭到诬陷,趁武帝避暑甘泉宫,告令百官说江充谋反,于是斩杀江充。太子自杀后,武帝渐明真相,令车千秋复查太子冤情,族灭江充家。¹⁵燕王旦:燕刺王刘旦,武帝第三子。为人博学装辩略,喜好招致游士。卫太子兵败以后,上书请求进入宿卫,武帝十分恼怒。后来又藏匿亡命,为武帝所谦恶。¹⁶广陵王胥:广陵厉王刘胥,武帝第四子。喜好倡乐逸游,力能杠鼎,但行为不遵法度。汉昭帝即位,广陵王指使女巫诅咒,后来事发,用丝带上吊而死。¹⁷钩弋:汉宫名,赵倢伃所居。¹⁸赵倢伃:河间(治所在今河北献县东南)人,生病六年以后两手拳曲。武帝狩猎路过河间的时候,张开她的双手,手指即时伸直,由此得到皇上宠幸,入宫为倢伃。倢伃、嫔妃的称号在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置,次于皇后、昭仪,位列第三。¹⁹有男:即汉昭帝刘弗陵,小名钩戈子,五六岁的时候就身体壮实,聪明多知,汉武帝十分喜爱他。²⁰社稷:土神和谷神。借指国家。²¹黄门:宫中官署名,职责是以百物供奉天子。所以宫中另外也有画工。²²画周公负成王: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少,所以由武王之弟周公旦辅政。“画周公负成王”,即以图画形式表达周公辅少主政的内容。负成王,把成王抱在怀中。²³后元二年:前年。²⁴五柞宫:汉武帝所造离宫,在扶风周至(今陕西省周至县东南),有五棵三人合抱的柞树,故名。²⁵不讳:死的婉辞。²⁶日磾(mì dì):金日磾(前—前),原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帝时从昆邪王归汉,任侍中。武帝临终的时候,下遗诏封为秺侯。²⁷车骑:汉代将军名号,文帝时始置,品秩同卫将军及左右前后将军,位次上卿。²⁸太仆:掌舆马的官。²⁹上官桀:武帝时任骑都尉,武帝临终托少主任为左将军,遗诏封安阳侯,孙女为昭帝皇后。前年(元凤元年)因谋反被诛。³⁰桑弘羊: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武帝时制订、推行盐铁酒类的官营政策,抑止富商巨贾的势力。前年(元凤元年)与上官桀通同谋反被杀。³¹御史大夫:掌监察、执法、文书图籍。秦汉时与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合称三公,后改称大司空。³²博陆侯:博,广大;陆,平正。食邑在北海、河间、东郡。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¹,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²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³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译文: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身高达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眼分得很开,须髯很美。每次从下殿门进出,停顿、前进有固定的地方,郎仆射暗中做了标记一看,尺寸丝毫不差,他的资质本性端正就像这样。开始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想望他的风采。宫殿中曾出现过怪异的现象,一夜间大臣们互相惊扰,霍光召来符玺郎要玺,郎官不肯交给霍光。霍光想夺玺,郎官手按着剑把说:“臣子的头可以得到,国玺你不能得到!”霍光很赞赏他的忠义。第二天,下诏提升这位郎官官阶两级。老百姓没有不称颂霍光的。
注释:¹七尺三寸:一汉尺约合.厘米,七尺三寸约合.米。²郎仆射(yè):郎官的首长。³尚符玺郎:掌管帝王符节、玉玺的郎官。⁴谊:通“义”。⁵秩:官吏的俸禄;引申为职位、品级。⁶多:赞美。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票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¹为桀子安妻,有女²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³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票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译文:霍光跟左将军上官桀是缔结婚姻的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有个女儿年纪跟昭帝正相配,上官桀依靠昭帝的大姊鄂邑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成了倢伃,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父亲上官安当上了票骑将军,封桑乐侯。霍光有时休息沐浴离开朝廷,上官桀往往进宫代替霍光决定政务。上官桀父子位尊势盛以后,颇感长公主的恩德。公主私生活不太检点,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上官安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希望按照国家以列侯匹配公主的惯例,霍光不同意。又为丁外人求光禄大夫之职,想让他能得到皇帝召见,也不同意。长公主为此对霍光大为怨恨。而上官桀、上官安多次为丁外人求官爵不能得到,也感到惭愧。在武帝时,上官桀已经是九卿,官位在霍光之上。现在父子又都是将军,有椒房中宫的关系可以倚重,皇后是上官安的亲生女儿,霍光是她的外祖父,却反而掌管朝政,从此(上官父子)跟霍光争起权来。
注释:¹光长女:霍光嫡妻东闾氏所生。²女:上官安之女即霍光之外孙女。在汉昭帝十一岁时立为皇后,年方六岁。³鄂邑盖主:汉昭帝的大姊,即下文的“长公主”。鄂邑,长公主的食邑地。称盖主是以盖侯为驸马。⁴倢伃:即婕妤,宫中女官名,汉代设置。⁵九卿:秦汉以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为九卿。武帝时上官桀曾为太仆。⁶椒房中宫:皇后所居。椒房:汉代后妃所居,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性温,有香,多子的含义。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引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敞亡功为搜粟都尉;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¹盐铁,为国兴利,伐²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³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引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¹⁰亡功为搜粟都尉;又擅调益莫府¹¹校尉¹²;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
译文:燕王旦自以为是昭帝兄长,常怀着怨意。再说御史大夫桑弘羊建立了酒的官买制度,垄断了盐、铁的生产,为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自以为功高,想为儿子兄弟弄个官做,也怨恨霍光。于是盖主、上官桀、上官安和桑弘羊都和燕王旦勾结密谋,叫人冒充替燕王上书,说霍光外出聚集郎官和羽林骑练兵,在路上称“为皇上出行清道”,出发前安排宫中太官先行;又提到苏武过去出使匈奴,被扣留了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做了典属国,而大将军部下长史杨敞没立功就当了搜粟都尉;又擅自增调将军府的校尉;霍光专权,想怎样就怎样,恐怕有些不正常,臣子但愿缴回符玺,进宫参加值宿警卫,观察奸臣有什么事变。他乘霍光休假的日子上书。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桑弘羊就可以跟其他大臣一起把霍光抓起来送走。奏书送上去,昭帝不肯批复。
注释:¹酒榷:政府对酒实行专卖。²伐:自我夸耀的意思。³都:汇聚。⁴肄:练习。⁵羽林:皇帝的护卫军。长官有羽林中郎将和羽林郎。⁶跸:帝王出行之前的清道。这里是指责霍光僭越天子的意思。⁷苏武: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前年(天汉元年),出使匈奴被扣,坚持十九年不屈。说“二十年”是举其整数。⁸典属国:掌管异族投降者的官。⁹长史:汉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将军、边郡太守的属官。¹⁰敞:即杨敞。原本在大将军幕府为军司马,经霍光累次迁升,最后做到丞相。¹¹莫府:即幕府,将军的府署。¹²校尉:汉代军职,位略次于将军。
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军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
明旦,光闻之,止画室¹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军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²,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³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
译文:第二天早上,霍光听说这件事,停留在画室中不进宫。昭帝问:“大将军在哪里?”左将军上官桀回答:“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所以不敢进来。”昭帝下诏召大将军。霍光进宫,除下将军冠叩头自责,昭帝说:“将军戴上冠。我知道这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霍光说:“陛下怎么知道的?”昭帝说:“将军到广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属罢了。调校尉到现在不到十天,燕王怎么能知道呢?况且将军要干坏事,并不需要校尉。”当时昭帝才十四岁,尚书和左右的人都感到惊讶,而上奏书的人果然失踪了,追捕得很紧。上官桀等人害怕了,对昭帝说:“小事不值得追究。”昭帝不听。
注释:¹画室:一说近臣集会谋画之室,一说雕画之室。²广明:亭名。霍光练兵之处。汉代十里一亭。³尚书: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章奏的官。
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译文:这以后上官桀的党羽有说霍光坏话的,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诽谤就办他的罪。”从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讲了,就计划让长公主摆宴席请霍光,埋伏兵士击杀他,乘机废昭帝,迎立燕王做天子。事情被发觉,霍光全部诛灭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的宗族。燕王、盖主都自杀了。霍光威震海内。昭帝年满二十举行冠礼以后,就把政事委托给霍光,共十三年,百姓衣丰食足,四夷归顺服从。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郎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言合光意。光以其书视丞相敞等,擢郎为九江太守,即日承皇太后诏,遣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吉、中郎将利汉迎昌邑王贺。
元平元年¹,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郎有上书言:“周太王²废太伯立王季³,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言合光意。光以其书视丞相敞等,擢郎为九江太守,即日承皇太后诏,遣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¹⁰、宗正¹¹¹²、光禄大夫吉¹³、中郎将¹⁴利汉迎昌邑王贺。
译文:元平元年,昭帝故世,没有后代。武帝六个儿子只剩广陵王刘胥还在,众大臣议论立谁为帝,都主张广陵王。广陵王本来因为行为有失道义,不为武帝所重用。霍光内心感到不妥当。有郎官上奏书说:“周太王不立长子太伯而立幼子王季,周文王舍弃伯邑考而立武王,只在于适当,即使废长立幼也是可以的。广陵王不能承继宗庙。”这话符合霍光心意。霍光把他的奏书拿给丞相杨敞等看,提拔郎官做九江太守,当天接受皇太后的诏令,派遣代理大鸿胪、少府史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迎接昌邑王刘贺。
注释:¹元平元年:前年。²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文王父亲季历是太王的第三子,据说古公看出文王有圣瑞,有意把季历定为嗣子,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因而让分封的诸侯国亡,后进入吴地。³王季:即季历。⁴伯邑考:文王长子。⁵视:同“示”。⁶九江:郡名,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巢湖以北地区。⁷皇太后:即昭帝上官皇后。当时年约十五六岁。⁸大鸿胪:武帝时改典客为大鸿胪,属九卿之一,掌管与外国的交往。⁹少府:掌握山海池泽的税利,以供宫廷之用的官,九卿之一。¹⁰乐成:姓史。¹¹宗正:掌管皇室亲属的官,九卿之一。¹²德:刘德,刘向的父亲。¹³吉:丙吉。¹⁴中郎将:统领皇帝侍卫的武官。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既至,即位,行淫乱。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如令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¹子也。既至,即位,行淫乱。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²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否?”延年曰:“伊尹³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¹⁰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¹¹也。如令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译文:刘贺是武帝的孙子,昌邑哀王的儿子。到了以后,就位,行为淫乱。霍光又担忧又气忿,单独问亲信的老部下大司农田延年。田延年说:“将军是国家的栋梁,明白这个人不行,为什么不向皇太后建议,另选贤明的立为皇帝?”霍光说:“现在想这样,在古代有过这种例子么?”田延年说:“伊尹任殷朝的丞相,放逐太甲而保全了王室,后世称道他忠。将军如果能做到这点,也就是汉朝的伊尹了。”霍光就引荐田延年当了给事中,暗底下跟车骑将军张安世考虑大计,于是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在未央宫开会讨论。霍光说:“昌邑王行为昏乱,恐怕要危害国家,怎么办?”众大臣都惊愕得变了脸色,没人敢开口说话,只是唯唯诺诺而已。田延年走上前,离开席位手按剑柄,说:“先帝把年幼的孤儿托付给将军,把大汉的天下委任给将军,是因为将军忠诚而贤能,能够安定刘氏的江山。现在下边议论得像鼎水沸腾,国家可能倾覆,况且汉天子的谥号常带‘孝’字,就为长久保有天下,使宗庙祭祀不断啊。如果使汉皇室断了祭祀,将军就是死了,又有什么脸在地下见先帝呢?今天的会议,不准转过脚跟去不表态。诸位大臣有回答得晚的,我请求用剑把他杀了。”霍光自责说:“九卿指责霍光指责得对。天下骚扰不安,霍光应该受到责难。”于是参加会议的都叩头,说:“天下万姓,命都在将军手里,只等大将军下令了。”
注释:¹昌邑哀王:刘髆(?—前),汉武帝第五子。²大司农:武帝时改治粟内史为大司农,九卿之一,掌管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³伊尹:名挚,成汤用为相,以灭夏桀,为商初重臣。⁴太甲:成汤长孙,即位后不理朝政,被伊尹放在成汤葬地桐宫,三年而悔过,伊尹迎之复位。⁵给事中:将军、列侯、九卿以至黄门郎等的加官,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为皇帝近臣。⁶中二千石:汉代九卿的俸禄都是中二千石。⁷博士:太常所属学官,掌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⁸未央宫:前年(汉高祖七年)萧何所造,遗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汉长安故城内西南隅。⁹鄂:通“愕”。¹⁰汉之传谥常为孝:汉代自汉惠帝以下,谥号皆冠以“孝”字。¹¹血食:受祭祀。
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皇太后乃车驾幸未央承明殿,诏诸禁门毋内昌邑群臣。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中黄门宦者各持门扇,王入,门闭,昌邑群臣不得入。王曰:“何为?”大将军跪曰:“有皇太后诏,毋内昌邑群臣。”王曰:“徐之,何乃惊人如是!”光使尽驱出昌邑群臣,置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安世将羽林骑收缚二百余人,皆送廷尉诏狱。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光敕左右:“谨宿卫,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负天下,有杀主名。”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顷之,有太后诏召王。王闻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数百人皆持兵,期门武士陛戟,陈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光与群臣连名奏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当废。……皇太后诏曰:“可。”光令王起拜受诏,王曰:“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起就乘舆副车。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驽怯,不能杀身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见左右。”光涕泣而去。群臣奏言:“古者废放之人屏于远方,不及以政,请徙王贺汉中房陵县。”太后诏归贺昌邑,赐汤沐邑二千户。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皇太后乃车驾幸未央承明殿¹,诏诸禁门毋内昌邑群臣。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²,中黄门³宦者各持门扇,王入,门闭,昌邑群臣不得入。王曰:“何为?”大将军跪曰:“有皇太后诏,毋内昌邑群臣。”王曰:“徐之,何乃惊人如是!”光使尽驱出昌邑群臣,置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安世将羽林骑收缚二百余人,皆送廷尉诏狱。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光敕左右:“谨宿卫,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负天下,有杀主名。”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顷之,有太后诏召王。王闻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数百人皆持兵,期门¹⁰武士陛戟¹¹,陈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光与群臣连名奏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当废。……皇太后诏曰:“可。”光令王起拜受诏,王曰:“闻天子有争臣¹²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王西面拜¹³,曰:“愚戆不任汉事。”起就乘舆副车。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驽怯,不能杀身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见左右。”光涕泣而去。群臣奏言:“古者废放之人屏于远方,不及以政,请徙王贺汉中房陵¹⁴县。”太后诏归贺昌邑,赐汤沐邑¹⁵二千户。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译文:霍光立即跟众大臣一起见告皇太后,列举昌邑王不能继承宗庙的种种罪状。皇太后就坐车驾临未央宫承明殿,下诏各宫门不准放昌邑王的众臣子进入。昌邑王入朝太后回去,乘车想回温室,中黄门的宦者分别把持着门扇,昌邑王一进来,就把门关上,跟随昌邑来的臣子不得进。昌邑王说:“干什么?”大将军霍光跪下说:“有皇太后的诏令,不准放入昌邑的众臣。”昌邑王说:“慢慢地嘛,为什么像这样吓人!”霍光命人把昌邑的臣子们全都赶出去,安置在金马门外面。车骑将军张安世带着羽林骑把二百多人绑起来,都送到廷尉和诏狱看押。命令过去做过昭帝侍中的内臣看好昌邑王。霍光下令左右:“仔细值班警卫,昌邑王如果发生什么意外自杀身亡,会叫我对不起天下人,背上杀主上的罪名。”昌邑王还不知道自己要被废黜了,对左右说:“我过去的臣子跟2我来做官有什么罪,而大将军要把他们全抓起来呢?”一会儿,有皇太后的诏令召见昌邑王。昌邑王听到召见,心中着慌,就说:“我有什么罪要召见我啊!”皇太后身被珍珠短袄,盛妆坐在武帐中,几百名侍御都拿着武器,期门武士执戟护陛,排列在殿下。众大臣依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在殿前听诏。霍光与众大臣联名参奏昌邑王……荒淫迷惑,全失帝王的礼义,扰乱了汉朝的制度,应当废黜。皇太后下诏说:“同意。”霍光叫昌邑王起身下拜接受诏令,昌邑王说:“听说天子只要有诤臣七个,即使无道也不会失天下。”霍光说:“皇太后已诏令废黜,哪来的天子!”当即抓住他的手,解脱他的玺和绶带,捧给皇太后,扶着昌邑王下殿,出金马门,众大臣跟着送行。昌邑王向西拜了一拜,说:“又笨又傻,干不了汉朝的事。”起身上了天子乘舆的副车。大将军霍光送到昌邑王的住所。霍光自责道:“王的行为自绝于天,我们臣等无能而胆怯,不能杀身以报恩德。微臣我宁肯对不起王,不敢对不起国家。但愿王能自爱,我今后长时期内不能再见到尊敬的王上了。”霍光流泪哭泣而去。众大臣进奏说:“古代废黜的人要弃逐到远方,不让他接触朝政,请求把昌邑王贺迁徙到汉中郡房陵县去。”皇太后诏令把刘贺送回昌邑,赐给他私邑二千户。昌邑带来一批臣子因辅导不当,使王陷入邪恶,霍光把二百多人全杀了。这些人被推出执行死刑时,在市中号叫:“该决断时不决断,反而遭受他祸害。”
注释:¹承明殿:未央宫中殿名,班固《西都赋》说它是“著作之庭”。²温室:殿名,在未央宫内,武帝时建。³中黄门:汉代给事内廷的官名,以宦者充任。⁴金马门:汉代臣属待诏之处,门旁有铜马。⁵廷尉:掌管刑狱的官。⁶卒:通“猝”。⁷物故:亡故。⁸自裁:自杀。⁹武帐:置有兵器架和五种兵器的帷帐,汉代天子在宫殿中接见臣下时专用。¹⁰期门:武帝时选拔陇西、天水等六郡良家子组成的护卫队,平帝时改称虎贲郎。¹¹陛戟:执戟卫于陛下。原文在“光与群臣连名奏王”以下,有尚书令读三十三个大臣的奏章,列举昌邑王失德之事。因奏文甚长,这里前后均有删节。¹²争臣:直言谏诤之臣。争通“诤”。¹³西面拜:昌邑在今山东巨野西南,长安在其西,西面拜即遥拜长安宗庙。¹⁴汉中房陵县:汉中郡房陵县,在今湖北房县。¹⁵汤沐邑:皇帝、皇后、皇子、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邑。
光坐庭中,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广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反诛,其子不在议中。近亲唯有卫太子孙号皇曾孙在民间,咸称述焉。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武帝时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臣昧死以闻。”皇太后诏曰:“可。”光遣宗正刘德至曾孙家尚冠里,洗沐赐御衣,太仆以軨车迎曾孙就斋宗正府,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而光奉上皇帝玺绶,谒于高庙,是为孝宣皇帝。
光坐庭中,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广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反诛,其子不在议中。近亲唯有卫太子孙号皇曾孙¹在民间,咸称述焉。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²’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武帝时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臣昧死以闻。”皇太后诏曰:“可。”光遣宗正刘德至曾孙家尚冠里³,洗沐赐御衣,太仆以軨车迎曾孙就斋宗正府,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而光奉上皇帝玺绶,谒于高庙,是为孝宣皇帝。
译文:霍光坐在朝廷中间,会合丞相以下大臣讨论决定立谁。广陵王已经不用在前,还有燕刺王因谋反而被诛灭,他儿子不在讨论范围中。近亲只有卫太子的孙子号皇曾孙的在民间,大家都称道他。霍光就跟丞相杨敞等上奏书说:“《礼记》说:‘人道爱自己的亲人,所以尊崇祖先;尊崇祖先,所以敬重宗室。’宗没有子息,选择宗支子孙中贤能的作为继承人。孝武皇帝的曾孙病已,武帝在世时有诏命令掖庭养育照看,到今年十八岁了,从先生那里受学《诗经》、《论语》、《孝经》,亲自实行节俭,仁慈而能爱他人,可以嗣承孝昭皇帝之后,事奉祖宗之庙,爱万姓如子。臣子冒死让太后知情。”皇太后下诏说:“同意。”霍光派宗正刘德到尚冠里曾孙家中,让他沐浴以后赐给他皇帝之服,太仆用轻便车迎接曾孙到宗正府用斋,然后进未央宫见皇太后,受封为阳武侯。霍光捧上皇帝的玺和绶带,进谒了高皇帝庙,这就是孝宣皇帝。
注释:¹皇曾孙:汉武帝曾孙,在民间名病已,即位后改名刘询(前—前)。²“人道”二句:《礼记·大传》句,原文作:“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³尚冠里:长安城内里名。⁴軨猎车:一种轻便车。⁵阳武侯:阳武,在今河南原阳东南。就位前先封侯,表示承认其皇族身分。
明年,下诏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古今通谊也。大司马大将军光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秉谊,以安宗庙。其以河北、东武阳益封光万七千户。”与故所食凡二万户。赏赐前后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杂缯三万匹,奴婢百七十人,马二千匹,甲第一区。
明年,下诏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古今通谊也。大司马大将军光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秉谊,以安宗庙。其以河北、东武阳益封光万七千户。”与故所食凡二万户。赏赐前后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杂缯三万匹,奴婢百七十人,马二千匹,甲第一区。
译文:第二年,宣帝下诏说:“褒奖有德行的,赏赐立首功的,是古今相通的道理。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值宿护卫宫殿忠心耿耿,显示德行,深明恩遇,保持节操,主持正义,安定宗庙。用河北、东武阳增加霍光封邑一万七千户。”加上以前的食邑共计二万户。赏赐先后有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各色丝织物三万匹,奴婢一百七十人,马二千匹,华贵的住宅一所。
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中郎将¹,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²。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³,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译文:从昭帝时起,霍光的儿子霍禹和侄孙霍云都是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带领胡骑、越骑。霍光有两个女婿是东、西宫的卫尉,兄弟、几个女婿,外孙都得以定期朝见皇帝,任各部门的大夫、骑都尉、给事中。亲族连成一体,植根盘踞在朝廷中。霍光从后元年间起掌握国事,到宣帝就位,才归还政权。宣帝谦让不肯接受,凡事都先汇报霍光,然后才奏给天子。霍光每次朝见,宣帝都虚怀若谷,神色敬肃,礼节上屈己退让到了极点。
注释:¹中郎将:统领皇帝侍卫的武官。²胡越兵:指编在汉朝军队中的胡骑、越骑。³卫尉:掌管宫门警卫的官,九卿之一。两女婿,即下文范明友、邓广汉。⁴奉朝请:定期朝见皇帝。古以春季朝见为“朝”,秋季朝见为“请”。⁵后元:指武帝死、昭帝立的后元二年,即公元前年。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上书谢恩曰:“愿分国邑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骠骑将军去病祀。”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为右将军。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¹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上书谢恩曰:“愿分国邑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骠骑将军去病祀。”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为右将军。
译文:霍光主持朝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天病重,宣帝亲自到来问候霍光病况,为他病情流泪哭泣。霍光呈上奏书谢恩说:“希望把我国中之邑分出三千户,封给我侄孙奉车都尉霍山为列侯,来侍奉票骑将军霍去病的庙祀。”皇帝把这事下达给丞相、御史,当天拜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右将军。
注释:¹地节:汉宣帝年号。“地节二年”指前年。
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载光尸柩以辒辌车,黄屋在纛,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陈至茂陵,以送其葬。谥曰宣成侯。发三河卒穿复士,起冢祠堂。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奉守如旧法。
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载光尸柩以辒辌车,黄屋在纛,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陈至茂陵,以送其葬。谥曰宣成侯。发三河卒穿复士,起冢祠堂。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奉守如旧法。
译文:霍光去世了,宣帝和皇太后亲临参加霍光的丧礼。
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译文:当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此人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别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权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全部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等待死等什么?”于是上疏皇上说:“霍氏宽裕昌盛,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应当适时抑制他,不要让他最后到死亡的地步。”上书三次,才听到。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译文:后来,霍氏被杀,而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官。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个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见他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了些柴火。客人对主人说:“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没理他。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邻居们一起救火,有幸使火熄灭。于是主人杀牛备酒,感谢他的邻居。身上烧伤者在上座,剩下的各按他们的功劳就座,而独独不邀请说改烟囱为弯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假使当初听了那客人的话,不用牛、酒,最终可以使火患没有。如今按功劳而邀请宾客,提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移走的人没有得到奖赏感谢,却把焦头烂额的人作为上宾吗?”主人于是醒悟而邀请他。今茂陵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化,应当防止杜绝他。假如按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大臣死,叛乱等事都不会发生。往事既然已经发生,唯独徐福一人没有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重视徙薪曲突的方法,把它放在焦发灼烂之人的上面。”皇上于是赏福帛十匹,之后任他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译文: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里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赞曰:霍光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间,确然秉志,谊形于主。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三年,宗族诛夷,哀哉!昔霍叔封于晋,晋即河东,光岂其苗裔乎?金日磾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
赞曰:霍光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间,确然秉志,谊形于主。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三年,宗族诛夷,哀哉!昔霍叔封于晋,晋即河东,光岂其苗裔乎?金日磾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
霍光(?—前68)靠了同父异母兄长霍去病的提携,从一个小县吏的儿子平步青云,得到汉武帝亲信,受遗诏,辅少主,在皇亲国戚的争斗中,变成权倾一时,威震人主,可以左右皇位继承人的实力人物,前后秉政二十年。班固一方面表彰霍光“资性端正”,一方面又写霍光为了巩固权力,不顾颠倒辈分,使自己的小女儿成为汉宣帝的皇后,并掩盖了妻子串通御医毒死宣帝原配许皇后的罪行。这件事,后来成为霍氏宗族由盛极而被诛的伏线。这在封建皇朝的“外戚”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三王¹²³,惟后用肉刑
译文:禹、汤和周文王以文德治国的美德已经越来越淡薄,随之实行残酷的肉刑。
注释:¹三王:当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禹、汤和周文王。²德:文德。³弥:副词,益,越来越。⁴薄:衰减,淡薄。传说三代圣王以文德治天下,故“刑错而兵寝”(刑罚不用,兵器也收藏起来)。其后则文德日渐衰微,各种各样的刑罚也就多起来。⁵惟:语气词。⁶肉刑:古时切断肢体、割裂肌肤的刑罚,包括墨刑、劓(yì)刑、剕(fèi)刑、宫刑、大辟等。
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太苍令¹有罪,就递²长安城。
译文:太仓令(淳于意)被诬有罪,押解到长安城。
注释:¹太仓令:官名,管理太仓(汉代政府储粮之仓)的行政长官。缇萦之父淳于意曾担任齐之太仓令。²就递:递解。“递”,《文选》作“逮”。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自恨身¹无子,困急²独茕(qióng)³
译文:只悔恨没生儿子,困苦危难时才孤立无援。
注释:¹身:自身,自己。²困急:危急关头。³茕茕:孤独之状。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译文:小女(淳于缇萦)听父亲这么说心痛不已,她想人死了哪还能复生。
上书诣北阙,阙下歌鸡鸣。
上书诣(yì)¹北阙(què),阙下²歌鸡鸣。
译文:她到皇宫门前给汉文帝上书,并在宫门前吟唱《鸡鸣》诗。
注释:¹诣:到。²阙下:阙谓宫阙,阙下代指朝廷。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忧心摧折裂¹,晨风²扬激声。
译文:缇萦号哭阙下、伤心断肠,而见不到君王更忧心如焚。
注释:¹摧折裂:谓断裂。²晨风:《诗经·秦风·晨风》。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¹汉孝文帝²,恻然感至情。
译文:圣明的孝文帝,终于被至诚所感动。
注释:¹圣:圣明。²孝文帝: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之子,公元前179年至前156年在位。在位期间提倡农耕、轻徭薄赋,国富民强,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代并成为“文景之治”。恻然:悲悯之状。至情:至真至纯之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百男何愦(kuì)¹,不如一缇(tí)萦。
译文:天下男儿为什么那么愚笨无能,竞比不上弱女子缇萦。
注释:¹愦愦:昏愚。

  该诗借用西汉文帝时缇萦上书的事迹,表达了对诸子不肖使自己受到牵累的哀伤与无奈, 同时也流露出能够因圣主明君发动恻隐之心而获得宽宥的微茫期许。该诗叙事凝练,语言质朴;全诗中遣字用韵融入声韵理论,偶句押韵,一韵到底,全押平声。该用韵方式为后人写古诗效法,也接近唐律诗用韵方式。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开首两句,是第一部分。简短捷说。追叙肉刑起始,以引出太仓令将受肉刑一事。这两句,类似全诗的“引子”,却暗含着对肉刑的谴责。意思是说,夏禹、商汤、周文王等三王的仁德之治,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被淡薄了,后来就使用起了肉刑。赞“三王”之道用“德”,那么“用肉刑”者自是不德。作者对残暴肉刑的谴责,对仁德之政的向往,就尽在这两句中了。

  由“太仓令有罪”至“恻然感至情”,是第二部分。这部分是叙述缇萦之父获罪,缇萦上书救父,汉文帝深受感动的历史故事。

  在这部分中,诗人先用四句,来写齐太仓令淳于意获罪,将被递解长安受刑,以及他自恨没有男儿,到危急之时深感孤独无援的悲痛。再用四句,来写幼女缇萦伤于父亲“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指危急时无可用之人)”的话,伤于父亲的命运,想到古歌《鸡鸣》中那“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的诗句,于是随父至京,“诣阙下(即到宫阙之下)”上书朝廷,“愿入苍为官婢,以赎父刑罪”。接下来两句“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是渲染缇萦的为父心忧和上书之言,足以使天地折裂,晨风为之传颂。其悲壮之言行,足以感天动地。果然,连皇帝也被感动了。这两部分的末两句,“圣汉孝文帝,侧然感至情”,就是写汉文帝被他那孝父至情所感动,顿生恻隐怜悯之情。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正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缇萦,苍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弱女子,竟敢伏阙上书,甘愿没苍为婢以赎父罪,并且希望废止肉刑而给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其情可悯,其见甚明,其行亦悲壮矣。

  因而,诗人在最后一部分,用两句,将她的言行与男子作比道:“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以“百男”与一女作比,本苍已见出高下之势:百男竟“不如”一女,则更见出此女子的不同凡俗。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强比,将他对这奇女子的敬佩和盛赞之情,以及对“百男”的轻蔑之意,充分地表达出来了。

  该诗有两点需要说及。一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班固能以“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的态度,来歌颂一个奇女子,已属难能可贵。二是,此诗虽仅老实叙事,缺乏文采和形象性,但它毕竟是有文献可考的第一首文人五言诗,那种初学者的质朴和幼稚是情有可原的,而作者那种敢于实践新诗体的精神,也是可贵的。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古诗名篇赏析 第1册》: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01:第167-168页
2、 萧涤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60页
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由数朞而创万代,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言焉。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民,故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而拓其制,时岂泰而安之哉,计不得以已也。吾子曾不是睹,顾曜后嗣之末造,不亦暗乎?今将语子以建武之治,永平之事,监于太清,以变子之惑志。
东都主人喟然¹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²人也。子实秦人,乎夸³馆室,保界河山,信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夫大汉之开元¹⁰也,奋布衣¹¹以登皇位,由数朞¹²而创万代,盖六籍¹³所不能谈,前圣靡¹⁴得言焉。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¹⁵,讨有逆¹⁶而顺民,故娄敬¹⁷度势¹⁸而献其说,萧公¹⁹权宜²⁰而拓²¹其制,时岂泰而安之哉,计不得以已也。吾子²²曾不是²³睹,顾²⁴²⁵后嗣之末造²⁶,不亦暗²⁷乎?今将语子以建武²⁸之治,永平²⁹之事,监³⁰于太清³¹,以变子之惑志³²
译文:东都主人喟然长叹,说道:“风俗多么影响人们的观念。先生确属秦地之人,只知道炫耀壮丽的宫殿,仗恃险固的河山,虽然理解昭襄与始皇,但先生哪里知道大汉的成就光辉灿烂!大汉王朝之开始创建,高祖由平民登上金銮宝殿,经过多年苦战创立了巩固的政权,这是六经所未能记载,前圣所不曾言传。当此之时,高祖进攻横暴的秦王而应天命,讨伐叛乱反逆以顺民心,娄敬衡量时局而建议定都长安,萧何根据形势而兴建壮丽宫殿。这难道是出于奢侈享乐的欲念?全都是形势所需而不得不然。先生非但认识不到这一点,反把后代求仙、奢侈等事炫耀夸赞,岂不是显得过分愚暗?现在,我告诉先生建武时期的政治,永平年间之政事,使先生知道为政应顺应天道而适应自然,以改变先生的糊涂观念。”
注释:¹喟(kuì)然:叹息的样子。²移:改变。³乎夸:夸耀。⁴保界河山:谓守河山之险以为界。保,守。⁵信:确实。⁶识(zhì):记住。⁷昭襄:秦昭王和庄襄王。⁸乌:何,怎么。⁹云为:言行。¹⁰开元:犹言创始。¹¹布衣:平民。¹²数朞(jī):几年。朞,同“期”,一周年。¹³六籍: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¹⁴靡:无。¹⁵当天:蔽天。¹⁶逆:叛乱,谓臣伐君。¹⁷娄敬:即刘敬。¹⁸度(duó)势:考虑当时的形势。¹⁹萧公:萧何。²⁰权宜:随时事采取适宜办法。²¹拓:扩展。²²吾子:相亲爱之称。²³是:此,指上文“度势”“权宜”之由。²⁴顾:反而。²⁵曜:夸耀。²⁶末造:犹末世,指一个朝代近于衰亡的末期。²⁷暗:愚昧不明。²⁸建武:东汉光武帝年号(25—56)。²⁹永平:东汉明帝年号(58—75)。³⁰监:通“鉴”,借鉴,比照。³¹太清:天道,自然。³²惑志:困惑之心。
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于时之乱,生人几亡,鬼神泯绝,壑无完柩,郛罔遗室,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秦、项之灾,犹不克半,书契以来,未之或纪。故下人号而上诉,上帝怀而降监,乃致命乎圣皇。于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然发愤,应若兴云,霆击昆阳,凭怒雷震。遂超大河,跨北岳,立号高邑,建都河洛。绍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荡涤,体元立制,继天而作。系唐统,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岂特方轨并迹,纷纷后辟,治近古之所务,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且夫建武之元,天地革命,四海之内,更造夫妇,肇有父子,君臣初建,人伦实始,斯乃伏牺氏之所以基皇德也。分州土,立市朝,作盘舆,造器械,斯乃轩辕氏之所以开帝功也。龚行天罚,应天顺人,斯乃汤、武之所以昭王业也。迁都改邑,有殷宗中兴之则焉。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不阶尺土一人之柄,同符乎高祖。克己复礼,以奉终始,允恭乎孝文。宪章稽古,封岱勒成,仪炳乎世宗。案《六经》而校德,眇古昔而论功,仁圣之事既该,而帝王之道备矣。
往者王莽¹作逆,汉祚²中缺,天人³致诛,六合相灭。于时之乱,生人几亡,鬼神泯绝,壑无完柩,郛遗室,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秦、项之灾,犹不克¹⁰半,书契¹¹以来,未之或纪¹²。故下人号而上诉,上帝¹³怀¹⁴而降监¹⁵,乃致命乎圣皇¹⁶。于是圣皇乃握乾符¹⁷,阐坤珍¹⁸,披¹⁹皇图²⁰,稽²¹帝文²²,赫然²³发愤,应若兴云,霆击昆阳²⁴,凭²⁵怒雷震。遂超大河²⁶,跨²⁷北岳²⁸,立号高邑²⁹,建都河洛。绍³⁰百王之荒屯,因造化³¹之荡涤³²,体元³³立制,继天³⁴而作³⁵。系³⁶³⁷³⁸,接汉绪³⁹,茂育⁴⁰群生⁴¹,恢复⁴²疆宇,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⁴³。岂特方轨⁴⁴并迹,纷纷⁴⁵后辟⁴⁶,治近古之所务⁴⁷,蹈一圣之险易⁴⁸云尔哉。且夫建武之元⁴⁹,天地革命⁵⁰,四海之内,更造夫妇,肇⁵¹有父子,君臣初建,人伦实始⁵²,斯乃⁵³伏牺氏⁵⁴之所以基⁵⁵皇德⁵⁶也。分州土,立市朝⁵⁷,作盘舆,造器械,斯乃轩辕氏⁵⁸之所以开帝功⁵⁹也。龚行⁶⁰天罚⁶¹,应天顺人,斯乃汤、武之所以昭⁶²王业也。迁都改邑,有殷宗⁶³中兴之则⁶⁴焉。即⁶⁵土之中,有周成⁶⁶隆平⁶⁷之制焉。不阶⁶⁸尺土⁶⁹一人之柄⁷⁰,同符⁷¹乎高祖⁷²。克己复礼⁷³,以奉终始,允⁷⁴⁷⁵乎孝文⁷⁶。宪章⁷⁷稽古⁷⁸,封岱⁷⁹勒成⁸⁰,仪⁸¹⁸²乎世宗⁸³。案⁸⁴《六经》而校德⁸⁵,眇⁸⁶古昔而论功,仁圣之事既该⁸⁷,而帝王之道备矣。
译文:“往昔王莽作乱篡汉,大汉皇统因而中断,天意人心皆欲诛灭,天下百姓共歼国贼。当时战乱连接,生民几乎死尽,鬼神都将泯绝;沟壑白骨累累全无棺椁收敛,城郭房屋荡然只余断瓦残砖,尸体铺满郊原,鲜血流于谷川。秦王、项羽所造灾祸,未能及此一半,自有文字以来,从未载此大难。下民哭诉上天,上帝观察人间,传命于圣皇光武。圣皇手持天降之祥符,阐释地现之瑞物,披览皇图,考察帝书;勃然起兵,应者如云,昆阳以少胜众,声势有如雷霆。于是横渡大河,跨越北岳,立帝号于高邑,建京都于河洛。继续历代荒废了的事业,根据天意而涤荡弊政;以天地之德为法式创立制度,继承上天意旨而付诸实行。远承唐尧的传统,近接前汉的丰功,使一切生灵繁衍滋长,让四方疆域归于一统。光武帝的功勋已经盖过前代明主,他的事迹已经超过三皇五帝。难道能说他仅仅只与近代圣君并驾齐驱?只与近代明主一样把国务治理?难道能说他只是蹈袭个别圣君的安邦大计?在光武帝建武初年,天下革新。四海之内,夫妇之道重造,父子之礼始全,君臣之义初建,人伦从此开了新篇,像伏羲氏一样把皇德的基础铺奠。划分州土城池,建立邑镇集市,制作舟船车舆,制造器械用具,这就是轩辕氏所以开创皇业的措施。恭谨地代替上帝惩罚叛逆,适应天命而顺从人意,这乃是商汤、周武宏扬帝业的义举。迁都改邑,有殷王盘庚中兴的准则为据;建都中土,有西周成王隆盛的楷模可依。不凭分封之地与世袭之权,光武与高祖同受符命于上天;克己复礼而始终遵行,光武与文帝同样地恭肃而谨严;效古法据古礼,刻石碑封泰山,光武与汉武同样礼仪光灿。遵六经而与古帝比较德义,观往昔而与先贤论列功绩。仁圣之事既周全,帝王之道也完备。”
注释:¹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之侄,新王朝的建立者。²祚(zuò):皇位。³天人:天意和人事。⁴生人:即生民,人民。⁵泯(mǐn)绝:灭绝。⁶壑(hè):山谷,坑地。⁷郛(fú):外城。⁸罔:无,没有。⁹厌:通“餍”,布满。¹⁰克:能够。¹¹书契:指文字。¹²纪:通“记”,记载。¹³上帝:天帝。¹⁴怀:怜悯,同情。¹⁵降监:指自上向下作监视。¹⁶圣皇:光武帝的尊称。¹⁷乾符:天之符瑞,是帝王受命于天的吉祥征兆,即指河图。¹⁸坤珍:地之符瑞,是帝王应之于地的吉祥征兆,即指洛书。¹⁹披:分解。²⁰皇图:封建帝王的版图。²¹稽:考核。²²帝文:天文。²³赫然:愤怒的样子。²⁴昆阳:汉县名,在今河南省叶县,新莽地皇四年(23)刘秀歼灭王莽的主力军王寻、王邑于此。²⁵凭:满,盛。²⁶大河:指黄河。²⁷跨:占据。²⁸北岳:恒山的古名,在今河北省曲阳县西北,与山西省接壤处。²⁹高邑:春秋时为晋国的鄗邑,西汉时为侯国。光武帝在此即位,因避讳,改名为高邑,故址在今河北省柏乡县北。³⁰绍:继承。³¹造化:创造化育,指天地。³²荡除:清除。³³体元:谓体法天地之德。一说谓置善德于身。³⁴继天:谓承天之志。³⁵作:起,出现。³⁶系:继。³⁷唐:即唐尧。³⁸统:统业,统绪事业。³⁹绪:业,指前人未竟之功业。⁴⁰茂育:繁盛滋长。⁴¹群生:一切生物。⁴²恢复:重新拓广。恢,大。⁴³三五:三皇五帝。⁴⁴方轨:两车并行。⁴⁵纷纷:众多。⁴⁶后辟:谓君。⁴⁷务:事务。⁴⁸险易:比喻理乱。⁴⁹元:开始。⁵⁰革命:古代认为帝王受命于天,因称改朝换代为革命。⁵¹肇(zhào):开始。⁵²实始:这才开始。⁵³斯乃:这就是。⁵⁴伏羲氏:中国远古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又传说他创造八卦。⁵⁵基:始。⁵⁶皇德:天子的恩德。⁵⁷市朝:指国家的规模建制。⁵⁸轩辕氏:黄帝之号,古史记载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古史传说蚕桑、医药、舟车、宫室、文学之制,皆始于黄帝时代。后人以黄帝为中华民族的祖先。⁵⁹帝功:帝业,王业。⁶⁰龚行:恭行。龚,通“恭”。⁶¹天罚:上天的惩罚。⁶²昭:光大。⁶³殷宗:殷代的祖先,指盘庚。盘庚在王室衰乱时,率众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商复兴,史称殷商。⁶⁴则:准则,法则。⁶⁵即:就,至。⁶⁶周成:即周成王。⁶⁷隆平:盛平,升平。⁶⁸阶:凭借。⁶⁹尺土:极狭小的土地。⁷⁰柄:权力。⁷¹同符:古代用符契作为凭证,因称事情相同为同符。⁷²高祖:开国皇帝的庙号,这里指汉高祖刘邦。⁷³克己复礼:语出《论语·颜渊》,意思是约束自己的视、听、言、动,以回复和符合礼的要求。⁷⁴允:诚信,诚实。⁷⁵恭:恭谨。⁷⁶孝文:即汉文帝。⁷⁷宪章:效法。⁷⁸稽古:考求古事。⁷⁹封岱:帝王在泰山上筑土祭天。岱,泰山的别名。⁸⁰勒成:刻碑以记功。勒,雕刻。⁸¹仪:仪礼。⁸²炳:明。⁸³世宗:汉武帝死后的庙号,有一世之宗之意。⁸⁴案:通“按”,按照。⁸⁵校(jiào)德:量德,与古帝之仁德相比较。⁸⁶眇:远。⁸⁷该:通“赅”,尽备。
至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盛三雍之上仪,修衮龙之法服。铺鸿藻,信景铄,扬世庙,正雅乐。人神之和允洽,群臣之序既肃。乃动大辂,遵皇衢,省方巡狩,躬览万国之有无,考声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烛幽。然后增周旧,修洛邑,扇巍巍,显翼翼。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是以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阙庭神丽,奢不可逾,俭不能侈。外则因原野以作苑,填流泉而为沼,发蘋藻以潜鱼,丰圃草以毓兽。制同乎梁邹,谊合乎灵囿。若乃顺时节而蒐狩,简车徒以讲武,则必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历《驺虞》,览《驷》,嘉《车攻》,采《吉日》,礼官整仪,乘舆乃出。于是发鲸鱼,铿华钟,登玉辂,乘时龙,凤盖棽丽,和銮玲珑,天官景从,寝威盛容。山灵护野,属御方神,雨师泛洒,风伯清尘。千乘雷起,万骑纷纭,元戎竟野,戈鋋彗云,羽旄扫霓,旌旗拂天。焱焱炎炎,扬光飞文,吐焰生风,欱野喷山,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遂集乎中囿,陈师案屯,骈部曲,列校队,勒三军,誓将帅。然后举烽伐鼓,申令三驱,輶车霆激,骁骑电骛。由基发射范氏施御,弦不睼禽,辔不诡遇,飞者未及翔,走者未及去。指顾倏忽,获车已实,乐不极盘,杀不尽物。马踠余足,士怒未渫,先驱复路,属车案节。于是荐三牺,效五牲,礼神祇,怀百灵。觐明堂,临辟雍,扬缉熙,宣皇风,登灵台,考休徵。俯仰乎乾坤,参象乎圣躬,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西荡河源,东澹海漘,北动幽崖,南趯朱垠。殊方别区,界绝而不邻,自孝武之所不征,孝宣之所未臣,莫不陆讋水栗,奔走而来宾。遂绥哀牢,开永昌,春王三朝,会同汉京。是日也,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内抚诸夏,外绥百蛮。尔乃盛礼兴乐,供帐置乎云龙之庭,陈百寮而赞群后,究皇仪而展帝容。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列金罍,班玉觞,嘉珍御,太牢飨。尔乃食举《雍》彻,太师奏乐,陈金石,布丝竹,钟鼓铿鍧,管弦烨煜。抗五声,极六律,歌九功,舞八佾,《韶》《武》备,泰古华。四夷间奏,德广所及,僸佅兜离,罔不具集。万乐备,百礼暨,皇欢浃,群臣醉,降烟熅,调元气,然后撞钟告罢,百寮遂退。
至于永平之际,重熙¹而累洽²,盛三雍³之上仪,修衮(gǔn)之法服。铺鸿藻,信景铄(shuò)¹⁰,扬世庙¹¹,正雅乐¹²。人神之和允洽¹³,群臣之序既肃¹⁴。乃动大辂(lù)¹⁵,遵皇衢(qú)¹⁶,省(xǐng)¹⁷巡狩¹⁸,躬览¹⁹万国之有无,考²⁰声教²¹之所被²²,散皇明²³以烛幽²⁴。然后增周旧,修洛邑²⁵,扇巍巍²⁶,显翼翼²⁷。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²⁸。是以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阙庭²⁹神丽³⁰,奢不可逾,俭不能侈。外则因原野以作苑³¹,填流泉而为沼,发蘋藻³²以潜鱼,丰圃³³草以毓³⁴兽。制同乎梁邹³⁵,谊³⁶合乎灵囿³⁷。若乃顺时节而蒐狩³⁸,简³⁹车徒⁴⁰以讲武,则必临之以《王制⁴¹》,考之以《风》《雅》⁴²。历《驺虞⁴³》,览《驷⁴⁴》,嘉《车攻⁴⁵》,采《吉日》,礼官整仪⁴⁶,乘舆乃出。于是发鲸鱼⁴⁷,铿⁴⁸华钟⁴⁹,登玉辂,乘时龙⁵⁰,凤盖⁵¹棽丽⁵²,和銮⁵³玲珑⁵⁴,天官⁵⁵景从⁵⁶,寝⁵⁷威盛容。山灵⁵⁸护野,属御⁵⁹方神⁶⁰,雨师⁶¹泛洒⁶²,风伯⁶³清尘⁶⁴。千乘雷起,万骑纷纭⁶⁵,元戎⁶⁶竟野,戈鋋⁶⁷⁶⁸云,羽旄⁶⁹扫霓,旌旗⁷⁰⁷¹天。焱焱炎炎⁷²,扬光飞文⁷³,吐焰生风,欱⁷⁴野喷山,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⁷⁵。遂集乎中囿⁷⁶,陈师案屯⁷⁷,骈⁷⁸部曲,列校队⁷⁹,勒⁸⁰三军⁸¹,誓将帅。然后举烽伐鼓,申令三驱⁸²,輶车⁸³霆激,骁骑⁸⁴电骛⁸⁵。由基⁸⁶发射范氏⁸⁷施御⁸⁸,弦不睼⁸⁹禽,辔不诡遇⁹⁰,飞者未及翔,走者未及去⁹¹。指顾⁹²倏忽⁹³,获车已实⁹⁴,乐不极⁹⁵⁹⁶,杀不尽物。马踠⁹⁷余足,士怒未渫⁹⁸,先驱复路,属车⁹⁹案节¹⁰⁰。于是荐¹⁰¹三牺¹⁰²,效¹⁰³五牲¹⁰⁴,礼神祇¹⁰⁵,怀百灵¹⁰⁶。觐¹⁰⁷明堂¹⁰⁸,临辟雍¹⁰⁹,扬缉熙¹¹⁰,宣皇风¹¹¹,登灵台¹¹²,考休征¹¹³。俯仰乎乾坤¹¹⁴,参象¹¹⁵乎圣躬¹¹⁶,目中夏¹¹⁷而布德¹¹⁸,瞰四裔而抗棱¹¹⁹。西荡¹²⁰河源,东澹¹²¹海漘¹²²,北动幽崖¹²³,南趯朱垠¹²⁴。殊方别区,界绝而不邻,自孝武¹²⁵之所不征,孝宣¹²⁶之所未臣,莫不陆讋¹²⁷水栗¹²⁸,奔走而来宾。遂绥¹²⁹哀牢¹³⁰,开永昌¹³¹,春王¹³²三朝¹³³,会同¹³⁴汉京。是日也,天子受四海之图籍¹³⁵,膺¹³⁶万国之贡珍,内抚诸夏,外绥百蛮¹³⁷。尔乃盛礼¹³⁸兴乐,供帐¹³⁹置乎云龙¹⁴⁰之庭,陈百寮而赞¹⁴¹群后¹⁴²,究皇仪¹⁴³而展帝容¹⁴⁴。于是庭实¹⁴⁵千品,旨酒¹⁴⁶万钟¹⁴⁷,列金罍¹⁴⁸,班¹⁴⁹玉觞¹⁵⁰,嘉珍御,太牢飨。尔乃食举《雍》彻,太师奏乐,陈金石,布丝竹,钟鼓铿鍧,管弦烨煜。抗五声,极六律,歌九功,舞八佾,《韶》《武》备,泰古华。四夷间奏,德广所及,僸佅兜离,罔不具集。万乐备,百礼暨,皇欢浃,群臣醉,降烟熅,调元气,然后撞钟告罢,百寮遂退。
译文:“至于明帝永平之际,则愈加光明愈加协和。于三雍宫举行隆重典礼,明帝将绣龙的礼服穿着。铺叙宏伟的文章,发扬光辉的美德。传颂世祖的庙号,端正庙堂之雅乐。人神之关系的确和谐,群臣之序列又很肃穆。于是车驾出动,沿着康庄的皇衢。巡视四方,考核守牧。观览万邦的民风习俗,考察教化之普及程度;广布帝王的神明,照亮幽远的区域。然后扩充周代京城的旧制,增修洛阳的宫室,宏扬巍峨的雄姿,显现壮伟的气势,向藩国显耀汉京的光彩,让它成为统领八方的标志。于是皇城之内,宫室光明,城阙门庭,壮丽神圣,豪华处不越法度,俭朴处也不过分。皇城之外,就原野而建苑囿,疏流泉而为沼湖,蘋藻繁盛以藏鱼,圃草丰茂而育兽,体制同于梁邹,意义合乎灵囿。如果顺应时节而猎禽兽,检阅车卒而习武事,则必定按照《礼记》中的《王制》,参考《风》《雅》中有关田猎的诗。观《驺虞》,阅《驷铁》,赞《车攻》,择《吉日》,礼官整饬威仪,车驾方才出去。于是举起鲸鱼形的钟杵冲撞,铸有篆文的华钟发出巨响,登上玉饰的宝车,乘坐六匹骏马所拉的猎车,绣凤的伞盖随风飘动,行进的车马銮铃叮咚,百官小吏如影一般跟从,寝息兵威而隆盛礼容。山林之神在原野护卫,四方之神驾车跟随,雨师遍洒道路,风伯清除尘灰。千辆兵车起动如雷,上万骑卒你进我随,巨型战车在郊野布满,长戈短矛遮蔽了云天,羽旄上扫霓虹,旌旗拂过苍穹。刀矛挥动只觉火花闪亮,旗帜飘荡但见文彩飞扬,刀枪耀空如喷吐光焰,车马奔过似长风翻卷。山岳和着平野,清气随着回旋。日月因而暗淡,丘陵为之震撼。于是苑囿的中央,集中了全部兵将。部曲相并陈,校队列成行。布置了三军,告戒了将领。然后举起烽火,战鼓轰鸣,宣布田猎按“三驱”的原则进行,轻车如迅雷激震,骁骑如闪电穿云。养由基般的射手弯弓搭箭,范氏般的驭手驾车疾行,不射杀迎面逃来的惊惶之兽,不射杀侧面飞过的恐惧之禽。朝前逃的鸟刚起飞就中箭坠落,朝前奔的兽未跑远就受伤难行。指手顾盼之间,获车已经满盈。寻欢而不极乐,猎物而不杀尽。骏马尚有余力,士卒锐气犹存。先驱已上归途,属车缓缓随行。于是向天地宗庙把三牺进呈,还献上麇鹿麏狼兔等五牲,不但敬礼天神地祗,而且招徕各种神灵。接见诸侯于明堂,宣布政教于辟雍,发扬光明之盛德,显示圣君之仁风。登上高入云端的灵台,考察天降瑞物的吉征,仰观上天又俯察大地,反思皇德是否与天地合一。观览中国而广布仁德,眺望四边而远扬神威,西荡黄河源头,东震大海之滨,北动幽深山崖,南耀朱红之境。直到异域殊方,边界隔绝而不相邻之邦;武帝所不曾征讨,宣帝所未能归降,无不既畏又敬,水陆兼程,奔赴中国而俯首称臣。于是哀牢倾服,永昌归顺。春天诸侯朝觐,一齐会同洛京。这一天,明帝接受四海所呈之版图户籍,受纳万国所贡的异宝奇珍,内安华夏诸侯,外抚蛮邦夷民。继而盛陈礼乐之器,供帐于云龙之庭。百官引各藩王入宫,先行朝觐的礼仪,后瞻君主的圣容。宫庭满陈佳肴千种,美酒万钟,金罍列成队,玉杯排成行,将美味尽用,把三牲遍赏,进餐伴以《雍彻》之乐声,乐师指挥演奏的进行。陈列编钟编磬,布置琴瑟箫笙,钟鼓之声庄重悠永,管弦之声激越热情,五声高奏,六律弹尽,《九功》的歌声嘹亮入云,《八佾》的舞姿高雅动人;《韶乐》《武乐》尽奏,太古之曲毕陈;四夷之乐穿插其间,因大汉声威影响遥远,《僸佅》、《兜离》等曲也来此助欢。万种音乐齐备,行完百种礼仪,皇帝欢愉,群臣沉醉,此时天降烟煴,调和人间元气。然后撞钟宣告礼毕,百官方才谢恩退去。”
注释:¹重熙:光明又光明。²累洽:太平相承。³三雍:指明堂、辟雍、灵台,古代封建帝王举行祭祀典礼的场所。⁴上仪:隆重的礼节。⁵衮龙:衮卷龙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绣龙的礼服。⁶法服:礼法规定的标准服。⁷铺:布。⁸鸿藻:大而错杂的花纹。⁹信:通“伸”。¹⁰景铄:谓大的美德。景,大;铄,通“烁”,美。¹¹世庙:高祖之庙。孝明帝尊光武帝庙号为世庙。¹²雅乐:用于郊庙朝会的正乐。正雅乐:指依谶文改大乐(音乐名)为大予乐(亦音乐名)。¹³允洽:和美,信实。¹⁴肃:严正。¹⁵大辂:即玉辂,玉饰的皇帝专用车。¹⁶皇衢:驰道。¹⁷省方:视察四方。¹⁸巡狩:同“巡守”,古代帝王五年一巡守,视察诸侯所守之地。¹⁹躬览:亲自观览。²⁰考:考察。²¹声教:威声和教化。²²被:及。²³皇明:天子之明德。²⁴烛(zhú)幽:照明幽暗之处。²⁵洛邑:即洛阳。²⁶巍巍:形容宫阙高大的样子。²⁷翼翼:形容宫阙庄严雄伟的样子。²⁸极:中,谓洛阳在诸夏之中。²⁹阙庭:宫廷和阙廷。³⁰神丽:奇异美丽。³¹苑(yuàn):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林园。³²蘋藻:都是水草名。³³圃(pǔ):种植蔬菜、花果或苗木的地方,周围无垣篱。³⁴毓(yù):同“育”,养育。³⁵梁邹:两者都是汉县名,在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北。³⁶谊:义理。³⁷灵囿(yòu):神圣之囿。³⁸蒐(sōu)狩:打猎。春猎为蒐,冬猎为狩。³⁹简:查检,检阅。⁴⁰车徒:兵车及步卒。⁴¹王制:王者的制度。《礼记》《荀子》皆有《王制》篇,记先王治国之制度。⁴²《风》《雅》: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⁴³驺虞:《诗经·召南》中的诗篇名。⁴⁴《驷》:《诗经·秦风》中的诗篇名。⁴⁵《车攻》《吉日》:都是《诗经·小雅》中的诗篇名。⁴⁶整仪:整齐威仪。⁴⁷鲸鱼:谓刻杵作鲸鱼形。⁴⁸铿(kēng):撞击。⁴⁹华钟:钟有篆刻之纹,故谓华钟。⁵⁰时龙:应时的龙。⁵¹凤盖:凤凰伞,帝王仪仗用。⁵²棽(shēn)丽:纷垂摇扬的样子。⁵³和鸾:车铃。⁵⁴玲珑:清越的声音。⁵⁵天官:泛指百官。⁵⁶景(yǐng)从:紧相追随,如影随形。⁵⁷寝:盛。⁵⁸山灵:山神。⁵⁹属御:属车之御。⁶⁰方神:四方之神。⁶¹雨师:司雨之神。⁶²泛洒:遍洒。⁶³风伯:司风之神。⁶⁴清尘:拂除尘垢。⁶⁵纷纭:盛多的样子。⁶⁶元戎:古代大型的兵车。⁶⁷鋋(chán):铁把短矛。⁶⁸彗:扫。⁶⁹羽旄(máo):羽旗。⁷⁰旌(jīng)旗:旗帜的通称。⁷¹拂:掠过。⁷²焱(yàn)焱炎炎:形容戈矛车马光彩闪烁的样子。⁷³文:色彩交错。⁷⁴欱(hē):啜,吸吮。⁷⁵摇震:晃动。⁷⁶中囿:即囿中。⁷⁷案屯:止军驻扎。案,止住。⁷⁸骈(pián):并列。⁷⁹校队:部队。⁸⁰勒:治,统御。⁸¹三军:周制天子六军,三居一编,故言三军。这里泛指军队。⁸²三驱:即三田。天子、诸侯每年三度田猎,猎时必驱,故称田猎为驱。⁸³輶(yóu)车:驱逆之车。⁸⁴骁(xiāo)骑:勇猛的骑兵。⁸⁵电骛(wù):电驰,形容迅速。⁸⁶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⁸⁷范氏:指赵简子之御人。⁸⁸施御:驾驭。⁸⁹睼(dì):视。⁹⁰诡遇:指打猎时不按礼法规定而横射禽兽。⁹¹去:离去。⁹²指顾:谓手指而目顾,极言其迅速。⁹³倏(shū)忽:转眼之间。⁹⁴实:充满。⁹⁵极:尽。⁹⁶盘:乐。⁹⁷踠(wǎn):屈曲。⁹⁸渫(xiè):消散。⁹⁹属车:皇帝侍从的车子。¹⁰⁰案节:按辔调节马的步伐。案,通“按”。¹⁰¹荐:进,献。¹⁰²三牺:指祭天、地、宗庙之牺。¹⁰³效:呈献。¹⁰⁴五牲:指麋(mí)、鹿、麏(jūn)、狼、兔。¹⁰⁵神祇(qí):天神和地神。¹⁰⁶百灵:百神。¹⁰⁷觐(jìn):古代诸侯秋朝天子为觐。¹⁰⁸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¹⁰⁹辟雍:汉祭祀之所。¹¹⁰缉熙:犹言积渐至于光明。¹¹¹皇风:谓天子之德。¹¹²灵台:汉代观察天文气象之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¹¹³休征:谓休美之征验,犹吉利的征兆。¹¹⁴乾坤:天地的代称。¹¹⁵参象:观象。¹¹⁶圣躬:天子之圣体。¹¹⁷中夏:中国。¹¹⁸布德:广施恩德。¹¹⁹抗稜:振举威势。¹²⁰荡:疏通。¹²¹澹:触动。¹²²海漘(chún):海边。¹²³幽崖:寂静的山崖。¹²⁴朱垠:南方。¹²⁵孝武:即汉武帝刘彻。¹²⁶孝宣:即汉宣帝刘询。¹²⁷讋(zhé):恐惧。¹²⁸栗(lì):恐惧。¹²⁹绥:安抚。¹³⁰哀牢: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¹³¹永昌:汉郡名,辖境相当于今云南省大理民族自治州及哀牢山以西地区。¹³²春王:即春王月,周王正月之别名。¹³³三朝(zhāo):元日。颜师古注《汉书·孔光传》曰:“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¹³⁴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帝王曰会,众见曰同。¹³⁵图籍:地图和户籍。¹³⁶膺(yīng):受。¹³⁷百蛮:指与华夏对称的诸少数民族。¹³⁸盛礼:隆盛之礼。¹³⁹供帐:供设帷帐。¹⁴⁰云龙:汉洛阳宫门名,以云龙为饰,故名。¹⁴¹赞:引。¹⁴²群后:谓众诸侯。¹⁴³皇仪:天子之仪容。¹⁴⁴帝容:帝王之威容。¹⁴⁵庭实:贡献之物。¹⁴⁶旨酒:美酒。¹⁴⁷钟:古代酒器名,圆形似壶。¹⁴⁸金罍(léi):古代酒器名,尊形,饰以金,刻以云雷之象。¹⁴⁹班:谓排列。¹⁵⁰玉觞(shāng):玉杯,酒器。
于是圣上亲万方之欢娱,又沐浴于膏泽,惧其侈心之将萌,而怠于东作也。乃申旧间,下明诏,命有司,班宪度,昭节俭,示太素。去后宫之丽饰,损乘舆之服御,抑工商之淫业,兴农桑之盛务。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女修织紝,男务耕耘,器用陶匏,服尚素玄。耻纤靡而不服,贱奇丽而弗珍,捐金于山,沈珠于渊。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登降饫宴之礼既毕,因相与嗟叹玄德,谠言弘说,咸含和而吐气,颂曰:“盛哉乎斯世!”
于是圣上亲万方之欢娱,又沐浴¹于膏泽²,惧其侈心³之将萌,而怠于东作也。乃申旧间,下明诏,命有司,班宪度,昭¹⁰节俭,示太素¹¹。去后宫之丽饰¹²,损乘舆¹³之服御¹⁴,抑工商之淫业¹⁵,兴农桑之盛务¹⁶。遂令海内弃末¹⁷而反本¹⁸,背伪而归真,女修织紝¹⁹,男务耕耘,器用陶²⁰²¹,服尚素玄。耻纤靡²²而不服,贱奇丽而弗珍,捐金于山,沈²³珠于渊。于是百姓涤瑕²⁴荡秽²⁵而镜至清,形神²⁶寂漠²⁷,耳目弗营²⁸,嗜欲之源灭²⁹,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³⁰而自得,玉润而金声。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³¹盈门,献酬交错,俎豆³²³³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登降³⁴饫宴³⁵之礼既毕,因相与³⁶嗟叹玄德³⁷,谠言³⁸³⁹说,咸⁴⁰含和⁴¹而吐气,颂曰:“盛哉乎斯世!”
译文:“君王见万方如此欢乐,享受着上天赐予的恩泽,惟恐奢侈之心萌生,而怠慢于田间劳作。于是重申旧有的制度,下达圣明的诏书,命令有关的臣僚,把具体的章程宣布,崇尚节俭,表彰朴素。摒除后宫的奢侈装饰,减少乘舆的车服用物;贬抑工商之末业,振兴农桑之要务;于是天下百姓弃工商而重农耕,背虚伪而归真诚。妇女精于织纴,男子专于耕耘;采用陶罐、葫芦等质朴器皿,选择颜色素淡的俭朴衣裙;轻视精美的衣裳而不穿着,鄙弃奇丽的饰品而不以为珍;弃金于山,沉珠于渊。于是百姓涤净污秽观念,取法于天道自然;形神保持澹泊宁静,耳目不为外物沾染。嗜欲之根源去净,廉耻之思想产生。万民之心情优游乐业,自得自尊;万民之品德如玉之润,似金之声。因此,四海之内学校如林,青年学子济济盈门。进献酬答之礼仪往来交错,俎豆之类的礼器陈列繁多,堂下的学子起舞,堂上的师尊咏歌,舞蹈颂扬帝功,歌声赞美仁德。尊卑饮宴之礼已毕,赞叹美德具备的皇帝。各人发表良言宏议,内怀中和之德,吐纳天地元气。最后齐声颂扬:多么伟大啊,这圣明的时期!”
注释:¹沐浴:浸身,置身。²膏泽:比喻恩泽。³侈心:奢侈、放纵之心。⁴萌:萌芽,开始。⁵东作:指春耕生产。⁶明诏:圣明的诏书。⁷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⁸班:通“颁”,颁布。⁹宪度:法度。¹⁰昭:彰明,显示。¹¹太素:朴素。¹²丽饰:华丽的装饰。¹³乘舆:皇帝乘坐的车子。¹⁴服御:衣服车马之类。¹⁵淫业:末业。¹⁶盛务:可大可久的事业。¹⁷末:指商业。¹⁸本:指农业。¹⁹织纴(rèn):以丝织布。纴,织布帛的丝缕。²⁰陶:瓦器。²¹匏(páo):葫芦之属。²²纤靡:纤细华丽。²³沈:同“沉”。²⁴瑕:比喻事物的缺点。²⁵秽:谓秽行、秽德。²⁶形神:身体与精神。²⁷寂漠:同“寂寞”,寂静。²⁸营:通“荧”,迷乱,迷惑。²⁹源灭:根本消灭。³⁰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³¹庠(xiáng)序: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而言。³²俎(zǔ)豆:都是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的礼品。俎,置肉的几;豆,盛干肉一类食物的器皿。³³莘(shēn)莘:众多的样子。³⁴登降:上下。³⁵饫(yù)宴:宴饮。³⁶相与:共同。³⁷玄德:潜蓄不著于外的品德。³⁸谠(dǎng)言:善言,正直的话。³⁹弘:大。⁴⁰咸:都。⁴¹含和:内藏温和之气。
今论者但知诵虞、夏之《书》,咏殷、周之《诗》,讲羲、文之《易》,论孔氏之《春秋》,罕能精古今之清浊,究汉德之所由。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修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秦岭、九崚,泾、渭之川,曷若四渎、五岳,带河溯洛,图书之渊?建章、甘泉,馆御列仙,孰与灵台、明堂,统和天人?太液、昆明,鸟兽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游侠逾侈,犯义侵礼,孰与同履法度,翼翼济济也?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识函谷之可关,而不知王者之无外也。
今论者但知诵虞、夏之《书¹》,咏殷、周之《诗²》,讲羲、文之《易³》,论孔氏之《春秋》,罕能精古今之清浊,究汉德之所由。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xiǎn)矣。且夫僻界¹⁰西戎,险阻四塞(sài)¹¹,修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平夷¹²洞达,万方辐凑¹³?秦岭、九崚,泾、渭之川,曷若四渎(dú)¹⁴、五岳¹⁵,带河溯洛,图书¹⁶之渊?建章、甘泉,馆御¹⁷列仙,孰与灵台、明堂,统和¹⁸天人¹⁹?太液、昆明,鸟兽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游侠逾侈²⁰,犯义侵礼,孰与同履²¹法度,翼翼²²济济²³也?子徒习秦阿(ē)(páng)²⁴之造²⁵天,而不知京洛²⁶之有制也。识函谷之可关,而不知王者之无外也。
译文:“如今论者只知诵虞夏之《书》,咏殷周之《诗》,讲伏羲、文王之《易》,论孔氏之《春秋》,很少能通古今之演变,探汉德之渊源。先生对过时的旧章陈典颇有钻研,对往日的奢侈风习又很迷恋,温故知新已属不易,想知当今盛德就更为困难。况且长安与西戎相连,位置偏处西部,四面关塞险阻,借以作为防御,怎比得上东都,居于大地中部,平旷通达,万方归服,有如车轮辐条,都集中于车毂?西都依傍秦岭、九嵕之山,挟带泾水、渭水之川,怎比得上东都四河贯穿,五岳岿然,河图、洛书之瑞,都在水中呈现?西都的建章、甘泉,接纳众神列仙,怎比得上东都的灵台、明堂,是宣扬教化之宫,统和天人之殿?西都的太液、昆明之池沼,畜养鸟兽之囿苑,怎比得上东都之辟雍,环水既深且宽,象征道德之富,如像四海无边?西都之游侠逾法越纪,犯礼侵义,怎比得上东都之人同遵国家法纪,都有谦恭容仪?先生只知道阿房宫高耸入云,哪里知道东都的制度无比昌明;先生只知道函谷关可以封锁,哪里知道王道的威力无往不胜!”
注释:¹书:指《尚书》。²诗:指《诗经》。³羲文之易: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卦辞。⁴清浊:犹善恶。⁵究:探究。⁶驰骋:纵马奔驰,引申为奔竞,趋赴。⁷末流:犹下流,谓诸子。⁸温故知新:语出于《论语·学而》。⁹鲜:少。¹⁰僻界:偏鄙之界。¹¹四塞:指四面皆有天险,可作屏障。¹²平夷:平坦。¹³辐凑:如辐之凑于毂,比喻聚集一处。¹⁴四渎:古代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川的总称,即江(长江)、河(黄河)、淮、济。¹⁵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¹⁶图书:河图洛书的简称。《汉书·五行志》曰:“河出图,洛出书。”¹⁷馆御:设台以进御神仙。¹⁸统和:统一和合。¹⁹天人:天下之人。²⁰逾侈:奢侈逾礼,指西都宾云“列肆侈于姬、姜”等。²¹履:施行,执行。²²翼翼:恭敬的样子。²³济济:众多的样子。²⁴阿房:即阿房宫,秦代著名的大建筑物,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阿房村。²⁵造:至。²⁶京洛:京都洛阳。
主人之辞未终,西都宾矍然失容,逡巡降阶,惵然意下,捧手欲辞。”主人曰:“复位,今将授予以五篇之诗。”宾既卒业。乃称曰:“美哉乎斯诗!义正乎扬雄,事实乎相如,匪唯主人之好学,盖乃遭遇乎斯时也。小子狂简,不知所裁,既闻正道,请终身而诵之。”其诗曰:
主人之辞未终,西都宾矍(jué)¹失容²,逡(qūn)³降阶,惵(dié)意下,捧手欲辞。”主人曰:“复位,今将授予以五篇之诗。”宾既卒业。乃称曰:“美哉乎斯诗!义正乎扬雄,事实乎相如,匪唯主人之好学,盖乃遭遇乎斯时也。小子狂简,不知所裁¹⁰,既闻正道,请终身而诵之¹¹。”其诗曰:
译文:东都主人的话尚未说完,西都宾客惶恐得变了容颜。他退席下了阶沿,情绪异常低沉,拱手告辞欲还。主人说道:“请回来坐下,我将告诉你颂诗五篇。”宾客既已听完,不禁连声称赞:“多美好啊,这些诗篇!意义比扬雄之赋更正,内容比相如之赋更真,不仅是由于主人有丰富学问,更主要的还是时代的真实反映。小子志虽大而才鲁钝,不知浅深,既闻诗中所言的正道,定将把它吟诵一生!”其诗为:
注释:¹矍然:惊惶四顾的样子。²失容:犹“失色”,因恐惧而变了脸色。³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⁴惵然:恐惧的样子。⁵意下:心中。⁶捧手:犹拱手,表示敬佩。⁷卒业:诵读全篇。⁸小子:表示轻蔑的称呼。⁹狂简:谓志大而于事疏略。¹⁰裁:节制,控制。¹¹诵之:诵读这五首诗。
明堂诗
明堂诗
译文:明堂诗
于昭明堂,明堂孔阳。
(wū)¹²明堂,明堂孔阳³
译文:啊!光辉的明堂,是多么明朗。
注释:¹於:叹美之辞。²昭:明。³孔阳:甚明。
  圣皇宗祀,穆穆煌煌。
圣皇宗祀,穆穆煌煌。
译文:圣皇祭祀祖先,礼仪庄严辉煌。
注释:圣皇:称颂光武帝。宗祀:谓庙祭。穆穆:肃敬、恭谨的样子。煌煌:美盛的样子。
  上帝宴飨,五位时序。
上帝¹宴飨(xiǎng)²,五位³时序。
译文:上帝亲临宴会,五神依次就位。
注释:¹上帝:上古之帝。²宴飨:谓神受飨。³五位:五方之神,即东方苍帝威灵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矩、北方黑帝汁文纪。
  谁其配之,世祖光武。
谁其配之,世祖光武。
译文:有谁可以作陪?世祖光武皇帝。
  普天率土,各以其职。
普天率土¹,各以其职。
译文:天下所有诸侯,各尽自己职守。
注释:¹普天率土:普天,犹言遍天下。率土:谓境域以内。这一造语出自《诗经·小雅·北山》篇。
  猗欤缉熙,允怀多福。
(yī)¹缉熙²,允怀多福。
译文:啊,盛德无比光明,必致无限幸福。
注释:¹猗欤:叹美之词。²缉熙:光明。允:诚信。怀:归向,来到。
辟雍诗
辟雍诗
译文:辟雍诗
乃流辟雍,辟雍汤汤。
乃流辟雍,辟雍汤(shāng)¹
译文:辟雍环绕清流,碧波滚滚滔滔。
注释:¹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圣皇莅止,造舟为梁。
圣皇莅(lì)¹止,造舟为梁²
译文:圣皇亲临雍宫,连接舟船成桥。
注释:¹莅:来临。²造舟为梁:谓连舟为浮梁。
  皤皤国老,乃父乃兄。
(pó)¹国老,乃父乃兄。
译文:国老德高望重,有如慈父长兄。
注释:¹皤皤:头发斑白的样子。
  抑抑威仪,孝友光明。
抑抑¹威仪²,孝友³光明。
译文:圣皇仪容谦诚,孝友之心光明。
注释:¹抑抑:谦谨的样子。²威仪:庄严的容貌举止。³孝友:孝顺父母与友爱兄弟。
  於赫太上,示我汉行。
(wū)¹太上²,示我汉行³
译文:啊!显赫光耀的圣君,大汉道德的典型。
注释:¹於赫:赞叹词。²太上:指太古立德贤圣之人。³行:遵行。
  洪化惟神,永观厥成。
洪化¹惟神,永观²厥成。
译文:德化万民如神,将见大功告成。
注释:¹洪化:谓德化普及。²观:示。
灵台诗
灵台诗
译文:灵台诗
乃经灵台,灵台既崇。
乃经¹灵台,灵台既崇。
译文:灵台既已建成,楼台崇高入云。
注释:¹经:量度。崇:高。
  帝勤时登,爰考休徵。
帝勤时登¹,爰(yuán)²³休徵。
译文:明帝经常登临,考察瑞物吉征。
注释:¹时登:以时登之。²爰:于是,乃。³考:考核。
  三光宣精,五行布序。
三光¹²³,五行布序
译文:日月星辰明丽,五行井然有序。
注释:¹三光:指日、月、星。²宣:布。³精:明。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⁵布序:谓各顺其性,无谬戾。
  习习祥风,祁祁甘雨。
习习¹祥风²,祁(qí)³甘雨。
译文:轻拂的祥风和煦,飘着舒缓的甘雨。
注释:¹习习:形容微风和煦的样子。²祥风:和风。³祁祁:犹徐徐。
  百谷蓁蓁,庶草蕃庑。
百谷蓁(zhēn)¹,庶草蕃庑(wú)²
译文:田畴的百谷繁荣,郊原的众草茂盛。
注释:¹溱溱:茂盛的样子。²蕃芜:滋长茂盛。
  屡惟豊年,於皇乐胥。
屡惟豊年,於(wū)¹乐胥²
译文:连年都获得丰收,啊,圣皇是多么欢欣!
注释:¹於皇:叹大。²乐胥:喜乐。胥,语助词。
宝鼎诗
宝鼎诗
译文:宝鼎诗
岳修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
岳修贡兮川效珍,吐金景¹兮歊(xiāo)²浮云。
译文:山岳生产贡品啊,河水献出奇珍。山川放射金光啊,升起朵朵祥云。
注释:¹金景:黄金色之光。²歊:气上升的样子。
  宝鼎见兮色纷縕。焕其炳兮被龙文。
宝鼎见兮色纷縕(yùn)¹。焕²其炳³兮被龙文
译文:王洛山发现宝鼎啊,色彩纷繁而交映。焕发灿烂的光辉啊,布满美妙的龙文。
注释:¹纷縕:纷繁,繁盛。²焕:焕然光彩。³炳:光辉灿烂。⁴龙文:龙形的花纹。
  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
登祖庙¹兮享圣神²。昭灵德³兮弥亿年。
译文:进奉宗庙殿堂啊,献于祖先神灵。显示先皇灵德啊,亿年永播清芬。
注释:¹祖庙:先祖之庙。²圣神:指智德至极,无所不通,神妙不可思议的天子。³灵德:灵妙之德。⁴弥:终于,尽于。
白雉诗
白雉诗
译文:白雉诗
启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嘉祥阜兮集皇都。
启灵篇¹兮披²瑞图³,获白雉(zhì)兮效素乌,嘉祥(fù)兮集皇都
译文:翻开灵篇啊观看皇图,获取白雉啊,献上素乌。不少祥瑞啊集于京城。
注释:¹灵篇:谓河、洛之书。²披:分解。³瑞图:祥瑞之图。⁴白雉:古代迷信以白雉为祥瑞。⁵嘉祥:吉祥。⁶阜:大,多。⁷皇都:天子之宫城。
  发皓羽兮奋翘英,容洁朗兮于纯精。
发皓(hào)¹羽兮奋²(qiáo)³,容洁朗兮于纯精
译文:不少祥瑞啊集于京城,展翅翘尾啊白如玉英。颜色光洁啊而且晶莹。
注释:¹皓:白。²奋:鼓起。³翘英:美丽的尾羽。⁴洁朗:清洁明朗。
  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
彰皇德兮侔(móu)¹周成²。永延长兮膺³天庆
译文:显示皇德啊可配周成。千年万载啊,受天之福荫!
注释:¹侔:相等。²周成:即周成王。³膺:受。⁴天庆:上天之福庆。

  杜笃的《论都赋》建议迁都长安,写得很策略;班固维护建都洛阳,在处理对前汉西都评价上,也极为谨慎小心。《西都赋》本为赞美、夸耀之词,不用说。《东都赋》开头云:

  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子实秦人,乎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

  批评的矛头对准的是秦皇而非汉帝。下面接着一小段写“大汉之开元”,十分概括。因为后汉以承前汉之皇统自居,对前汉不能不加肯定;但从前、后汉的比较来说,当时统治者需要的是对后汉功业和东都洛阳的赞扬、歌颂,故对前汉的功业不能作太具体、详细的表述。下面说:“今将语子以建武之治,永平之事,监于太清,以变子之惑志”,开始对后汉王朝功业、礼制的铺叙。又说:“迁都改邑,有殷宗中兴之则焉;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又从历史方面来论证定都洛邑,前有先例,且居天下之中,得地利之便。由赋中内容的安排和措词的上下照应情况,可以看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心态和班固对此的把握。

  《东都赋》以封建礼法为准则,赞扬了建武、永平的盛世,以“盛乎斯世”一语作为大段描述的结尾,对西都宾先予称赞,再予批评,行文摇曳多姿,善于达意。下面又将西都同东都的形势及风俗直接加以比较:“且夫辟界西戎,险阻四塞,修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秦岭九崚,泾渭之川,曷若四渎五岳,带河泝洛,图书之渊?建章、甘泉,馆御列仙,孰与灵台、明堂,统和天人?太液、昆明,鸟兽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游侠逾侈,犯义侵礼,孰与同履法度,翼翼济济也?”态度鲜明地称赞东都洛阳地利、形势及礼俗之淳厚,建筑、设置之合于王道。“统和天人”、“同履法度”,点出了《东都赋》的主题;“图书之渊”、“道德之富”,是《东都赋》着力铺叙、宣扬之所在。下面照应《两都赋》开头部分:“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识函谷之可关,而不知王者之无外也”。完全以一个新的尺度来衡量秦(实际上是代指前汉)和东汉王朝政教之得失。接着以西都宾的折服为赋正文部分的收束。这同《上林赋》的结尾完全一样。但整个说来,班固的《两都赋》开头、结尾、过渡等章法更为严谨、自然,且富于情态,长于韵味。

  班固此赋由于创作的目的在于表述一个政治问题上的个人见解,甚至是为了参与一场争论,故它不似《子虚》、《上林》的有很多虚夸的部分,以气争胜,而更多实证。它主要不是抒发一种情感,表现一种精神,而是要表现一种思想,体现一种观念。这也可以说是同时代风气有关,是当时文风和社会风气的体现。另外,同该赋中强调礼制、强调崇儒思想相一致,赋的语言典雅和丽(马积高《赋史》即已指出这一点),节奏步武从容,和銮相鸣,可谓金声玉振,有庙堂朝仪的风度。

  在结构上,此赋对《子虚》、《上林》也有突破,上文已言及。下面再看看其结尾上的创意。作为全赋的结束,《东都赋》末尾不是在西都宾“矍然失容,逡巡降阶,惵然意下,捧手欲辞”之后即结束,下面接上说:“主人曰:复位,今将授予以五篇之诗。”大约是考虑到下面即录附诗,会使结尾割裂而失去风韵,故将诗附于篇末,而以西都宾的称赞为结尾:宾既卒业,乃称曰:“美哉乎斯诗!义正乎扬雄,事实乎相如,匪唯主人之好学,盖乃遭遇乎斯时也。小子狂简,不知所裁,既闻正遭,请终身而诵之。” 显得轻松而诙谐,多少带有一点寓言的味道,使这篇骋辞大赋在庄严之中,带有活泼之气。其中“义正乎扬雄,事实乎相如”,也可以看作是班固自己对《两都赋》特色的概括。

  因为此赋写洛阳的形胜、制度、文物等,同《子虚》、《上林》的仅写田猎者相比,内容要更为丰富、开阔,也更能集中地、多角度、多方面地展现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因而后世时有人加以摹拟,形成“京都赋”的类型。《昭明文选》分赋为十五类,“京都赋”列在第一。《文苑英华》、《历代赋汇》等也有“京都”或“都邑”一类。

  尽管在班固之前已有京都赋之作,但能使这类题材以及表现方式、结构方式结合而形成大赋的一种门类,乃有赖于此赋取得的成就。历史上很多优秀的作品,尤其具有某方面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往往成为后来作家学习、甚至摹拟的范本。班固之前的京都之作,扬雄的《蜀都赋》已有残缺,崔骃、傅毅的《反都赋》只余残章剩句,傅毅《洛都赋》也有残缺,便说明了它们的历史地位。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盖闻王者莫¹高于周文²,伯³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xī)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¹⁰。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¹¹亡绝¹²也。贤人已与我共平¹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¹⁴之,可乎?贤士大(dà)夫有肯从我游¹⁵者,吾能尊显¹⁶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zhèn)¹⁷意。
译文:听说古代圣王没有谁超过周文王的,霸主没有谁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依靠贤人成就功名。现在天下贤人有智慧有才能,难道只有古代才有这样的人吗?担忧的是君主不肯去结交,贤士有什么道路被进用?现在我靠上天神灵和贤士大夫平定了天下,统一全国成为一家。希望长久保持下去,世世代代奉祀宗庙到无穷。贤人已经和我共同平定天下了,而不和我共同治理天下,可以吗?贤士大夫们肯同我共事的,我能够使他贵显。把诏令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注释:高帝:即汉高祖刘邦,字季,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06年至前195年在位。他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农业生产,打击商贾。他能知人善任,任人唯贤。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¹莫:没有什么人,代词。²周文:即周文王,姓姬,名昌,商纣时为西伯。在位五十年,国势强盛。³伯:通“霸”,春秋时诸侯的盟主。⁴齐桓:即齐桓公。姓姜,名小白。他任用管仲,富国强兵,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⁵智能:智谋与才能。⁶岂特:岂独,难道只。⁷人主:人君。⁸奚由:由奚,从哪里。奚,何,哪里。⁹灵:威灵,有保佑的意思。¹⁰以为一家:以天下为一家。以,介词。“以”后省宾语“之”(天下)。¹¹宗庙:奉祀祖先的庙堂。古时把帝王的宗庙当作国家的象征。¹²亡绝:无穷。亡,通“无”。¹³平:平定。¹⁴安利:安养。¹⁵游:交游,这里有共事的意思。¹⁶尊显:致人于尊贵显赫的地位。¹⁷朕:我,我的。古时君臣都可称“联”,自秦始皇时起,专作皇帝自称。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御史大夫¹²³相国,相国(zàn)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jùn),其有(chèn)¹⁰明德¹¹者,必身劝¹²,为之驾,遣(qiǎn)(yì)¹³相国府,署¹⁴行义年¹⁵,有而弗言,觉免¹⁶。年老癃(lóng)¹⁷病,勿遣¹⁸
译文:御史大夫周昌把诏书下达相国酂侯,相国酂侯下达各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达各郡太守。如果有美名和美德相称的,一定要亲自劝他出来,给他准备车马,送他到相国府,写下经历、状貌、年龄。如果有贤人而不推举,发觉后要免除他的官。年老而体弱多病的,不要送来。
注释:¹御史大夫:汉朝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宫之一。协助相国,掌管机要文书和监察事务。²昌:周昌,高祖功臣。³下:下达。⁴相国:即丞相,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国家政事的最高行政长官。⁵酂侯:指萧何。⁶御史中执法:又称御史中丞,地位仅次于御史大夫。这里指诸侯国掌管监查、执法职务的长官。⁷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即太守。⁸其有:如有。⁹意:美好的名声。¹⁰称:相符。¹¹明德:美德。¹²身劝:亲自往劝出仕。¹³诣:前往。¹⁴署:题写。¹⁵行、义、年:事迹、状貌、年龄。义,通“仪”。¹⁶觉免:发觉后受免职处分。¹⁷癃:腰部弯曲、背部隆起。这里泛指残疾。¹⁸遣:派送,打发。

  《高帝求贤记》一文虽然短小,却清楚地说明了诏令求贤的原因、目的和方法。

  刘邦起自布衣,对士人多有轻侮。但由于他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认识到的天下多有赖于士人,为此他统一天下后,要治理天下,就急于寻访贤能之人,心情十分急迫。尽管此诏书是在刘邦在位晚年发布的,但这封诏书毕竟奠定了西汉的基本国策,功不可没。西汉大量贤士得到重用是在武帝宣帝时期。但是,要追溯西汉王朝的求贤历史,还要从这封诏书开始。

  高帝刘邦求贤的根本目的,自然是为了使自己的统治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高帝之所以求贤,则是因为他从历史与现实两个不同的层面,清醒地认识了经营天下与贤人辅的紧密联系。就历史而言,世之王者莫高于周文,周文王在位五十年,国势强盛,其成名的关键在于任用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泰颠、闳夭、散宜生、南官适等贤人;世之霸主莫高于齐桓公,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成名的关键在于任用管仲。就现实而言,贤人的重要性对高祖刘邦更是刻骨铭心。当初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超,商祖起于闾巷之间,拨乱诛暴,平定海内,终践帝祚。他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善用智能之士。高祖曾云:“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能取天下也。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正因为知此,诏书才有“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云云。不论着眼于历史,还是着眼于现实,刘邦都迫切感到需要贤士大夫来治理天下。

  诏书以周文、齐桓自许,以古之贤士期待今之人,流露了刘邦希冀王霸之业的雄心以及渴求贤才的迫切。诏书云:不惟古之人有智慧有才能,今天下人亦然,只因人主不肯结交,致使贤者无由进升。如此归咎人君,便见高祖礼贤下士之意,显得顿挫而又警醒。高祖本意在于进用贤者以安定汉家,却云“与吾共安利之”;一个“利”字,巧妙地将自身的好处幻化成了贤人的利益。如此说来,高帝求贤便有了为贤者打算图谋的含义。诏书又云:“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上文言“交”,此处言“游”,更表现出一种天子友匹夫的大度雍容的气度;尊之显之云云,则是直接诱之以势力。诏书结尾云:郡国若有贤者,“必身功为之驾”,“有而弗言,觉,免”;一个‘必”字、一个“免”字,再次表现了高帝求贤的精诚。由此可见,《高帝求贤诏》不仅层次划然,而且用语极具艺术性。

  不过,政治在很多情况下都不会是这种停留在纸面上的温情脉脉牧歌。在封建社会,“飞鸟尽,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悲剧一次次重演,所谓贤者,所谓智能之士,常常难以摆脱这种历史的悲剧。

参考资料:
1、 朱一清.《古文观止》赏析集评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254~258
2、 吴云.古文观止注·译·评(上卷):长春出版社,2004:311~312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武字子卿,少以父¹任,兄弟²并为郎³。稍迁至栘(yí)中厩(jiù)。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kuī)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¹⁰。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¹¹。天汉元年¹²,且(jū)(dī)¹³(chán)(yú)¹⁴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¹⁵使持节¹⁶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¹⁷常惠等募士斥候¹⁸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译文: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人来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已经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礼品送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注释:¹父:指苏武的父亲苏建,有功封平陵侯,做过代郡太守。²兄弟:指苏武和他的兄苏嘉,弟苏贤。³郎:官名,汉代专指职位较低皇帝侍从。汉制年俸二千石以上,可保举其子弟为郎。⁴稍迁:逐渐提升。⁵栘中厩:汉宫中有栘园,园中有马厩(马棚),故称。⁶监:此指管马厩的官,掌鞍马、鹰犬等。⁷通使:派遣使者往来。⁸郭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亲统大军十八万到北地,派郭吉到匈奴,晓谕单于归顺,单于大怒,扣留了郭吉。⁹路充国: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派遣使者至汉,病故。汉派路充国送丧到匈奴,单于以为是被汉杀死,扣留了路充国。事见《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¹⁰辈:批。¹¹相当:相抵。¹²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天汉,汉武帝年号。¹³且鞮侯:单于嗣位前的封号。¹⁴单于:匈奴首领的称号。¹⁵中郎将:皇帝的侍卫长。¹⁶节:使臣所持信物,以竹为杆,柄长八尺,栓上旄牛尾,共三层,故又称“旄节”。¹⁷假吏: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¹⁸斥候:军中担任警卫的侦察人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¹与长水²(yú)³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hún)(yé)(zǐ)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zhuó)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yān)(zhī)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nǔ)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译文:匈奴正要派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会缑王与虞常)连同卫律所率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中共同谋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张胜同意了,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注释:¹缑王:匈奴的一个亲王。²长水: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北。³虞常:长水校尉,后投降匈奴。⁴昆邪王:匈奴一个部落的王,其地在河西(今甘肃省西北部)。昆邪王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降汉。⁵浞野侯:汉将赵破奴的封号。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率二万骑击匈奴,兵败而降,全军沦没。⁶卫律:本为长水胡人,但长于汉,被协律都尉李延年荐为汉使出使匈奴。回汉后,正值延年因罪全家被捕,卫律怕受牵连,又逃奔匈奴,被封为丁零王。⁷阏氏:匈奴王后封号。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zhì)(zī)¹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译文: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注释:¹左伊秩訾:匈奴的王号,有“左”“右”之分。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¹。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yú)²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译文: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敲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注释:¹受辞:受审讯。²舆:轿子。此用作动词,犹“抬”。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¹。”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²,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gào)³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译文: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如果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
注释:¹相坐:连带治罪。古代法律规定,凡犯谋反等大罪者,其亲属也要跟着治罪,叫做连坐,或相坐。²弥山:满山。³膏:肥美滋润,此用作动词。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¹,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niè)雪,与旃(zhān)²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³上无人处,使牧羝(dī),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wū)(jiān)(yì)海上。武能网纺缴,檠(qíng)¹⁰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¹¹、穹庐¹²。王死后,人众徙(xǐ)去。其冬,丁令¹³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译文: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挖野鼠穴里藏的草食充饥。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擅长结网和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部落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注释:¹乃幽武,置大窖中:又做“乃幽武置大窖中”。²旃:通“毡”,毛毡。³北海:当时在匈奴北境,即今贝加尔湖。⁴羝:公羊。⁵乳:用作动词,生育,指生小羊。公羊不可能生小羊,故此句是说苏武永远没有归汉的希望。⁶去:通“弆”(jǔ),收藏。⁷於靬王:且鞮单于之弟,为匈奴的一个亲王。⁸弋射:射猎。⁹武能网纺缴:此句“网”前应有“结”字。缴,系在箭上的丝绳。¹⁰檠:矫正弓箭的工具。此作动词,犹“矫正”。¹¹服匿:盛酒酪的容器,类似今天的坛子。¹²穹庐:圆顶大篷帐,犹今之蒙古包。¹³丁令:即丁灵,匈奴北边的一个部族。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初,武与李陵¹俱为侍中²。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³为奉车,从至雍(yù)阳宫,扶辇(niǎn)下除,触柱折辕(yuán),劾(hé)大不敬¹⁰,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¹¹从祠¹²河东¹³后土¹⁴,宦(huàn)¹⁵与黄门驸马¹⁶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¹⁷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¹⁸。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¹⁹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²⁰。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²¹,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²²列将²³,爵通侯²⁴,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huò),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译文: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注释:¹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李广之孙,武帝时曾为侍中。天汉二年(前99年)出征匈奴,兵败投降,后病死匈奴。²侍中:官名,皇帝的侍从。³长君:指苏武的长兄苏嘉。⁴奉车:官名,即“奉车都尉”,皇帝出巡时,负责车马的侍从官。⁵雍:汉代县名,在今陕西凤翔县南。⁶棫阳宫:秦时所建宫殿,在雍东北。⁷辇:皇帝的坐车。⁸除:宫殿的台阶。⁹劾:弹劾,汉时称判罪为劾。¹⁰大不敬:不敬皇帝的罪名,为一种不可赦免的重罪。¹¹孺卿:苏武弟苏贤的字。¹²祠:名词作动词,词类活用,“祀”,祭祀。¹³河东:郡名,在今山西夏县北。¹⁴后土:地神。¹⁵宦骑:骑马的宦官。¹⁶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¹⁷太夫人:指苏武的母亲。¹⁸阳陵:汉时有阳陵县,在今陕西咸阳市东。¹⁹女弟:妹妹。²⁰保宫:本名“居室”,太初元年更名“保宫”,囚禁犯罪大臣及其眷属之处。²¹春秋高:年老。春秋:指年龄。²²位:指被封的爵位。²³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苏武父子曾被任为右将军、中郎将等。²⁴通侯:汉爵位名,本名彻侯,因避武帝讳改。苏武父苏建曾封为平陵侯。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jīn),与武决去。
译文: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如果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昭帝¹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²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译文: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注释:¹昭帝:武帝少子刘弗陵。昭帝即位次年改元始元。始元六年(前81年),与匈奴达成和议。²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汉朝皇帝游玩射猎的园林。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¹。武留匈奴凡十九岁²,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译文: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注释:¹京师:京都,指长安。²“武留”句:苏武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出使,至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还,共十九年。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文章一开始写道:“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这部分也是文章着力描写的部分,以精彩的笔墨描写了苏武反抗匈奴统治者招降的种种斗争情形。具体描写到匈奴招降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接着写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牧羊。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他手握汉节──国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这时斗争是相对缓和的,直接表现的是苏武与自然环境做斗争。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李陵在劝苏武时曾说:“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而苏武与李陵的对答针锋相对,波澜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声气跃然纸上。此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敌对阵营的故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作者的描写也很到位,是这部分最出彩之处。

  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一段,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课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看似平实记述,细细品味却包含着作者诸多感情。人生不过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长!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为信念坚执如此确实令人敬佩!幸而虽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可以说这句表达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心声。

  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自从班固的《汉书》问世以后,苏武的英名就反复出现在历代的诗词、散文、辞赋、戏曲、小说之中。他的感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苏武传》附见于《汉书·李广苏建传》。《李广传》基本上照录《史记·李将军列传》,《苏建传》只有短短几行,而《苏武传》则是班固倾全力为之的。在《汉书》中,此传是最能显示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才华的优秀篇章之一。

  坚强个性、民族气节、爱国意志三个方面是构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征。作者在刻画这些特征时颇费艺术匠心。

  首先是剪裁得法。范晔称赞班固“文赡而事详”,“详而有体”(《后汉书·班固传论》),很为中肯。本文详叙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的曲折经历而略叙回国以后的事迹,这有利于突出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苏武在匈奴一共十九年,作者对这十九年的生活也没有采用编年纪的方式来描写,而是详写匈奴方面劝降、逼降和苏武的拒降。至于苏武在匈奴娶胡妇生子的事情只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略提一笔。这同样有利于突出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略写的第三部分,作者也不是一味简略,对于苏武身后得以画图麒麟阁的荣宠就写得很详细。由此可见,本文不仅做到了详其所当详,略其所当略,而且详中有略,略中有详,充分显示了作者在剪裁方面的精思。

  其次是对比鲜明。本文安排的对比主要有这样几处:一是与张胜对比。作者写张胜的见利忘义、丧失骨气,衬托了苏武的深明大义和富于骨气;写张胜的遇事束手无策,对国家不负责任,衬托了苏武的临事不惧、对国家高度负责。二是与卫律对比。作者暴露了卫律卖国求荣的可鄙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加突出了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三是与李陵对比。李陵善于伪装。他装出满肚子委曲的样子,极力埋怨汉武帝对待臣下太刻薄。宋代吕祖谦曾经指出:“当陵之海上说苏武,陵母固未诛也,而激切捭阖,指斥汉失,若必欲降武者,则此言岂可尽信哉!”(《汉书评林》引)尽管李陵后来又装出关心苏武生活的样子,赐以牛羊,但苏武确实没有相信他的话。李陵斤斤计较于一家一己的恩怨,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而苏武则置一家一己的恩怨于不顾,一心一意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两种思想,两种胸怀,有如天渊之别。李陵越说得委婉动听,就越显得渺小可鄙;苏武越沉默寡言,就越显得可敬可佩。事情发展到后来,连李陵自己前后的言行也构成了对比。开始时甘于充当一名无耻的说客,经与苏武多次交谈,方始认识到人间还有“羞耻”二字,不得不自讼道:“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这是第一层对比。动员苏武投降时说得头头是道,及至看到苏武回国时又哭得哀哀欲绝。这是第二层对比。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对于变节者来说,只配忍辱偷生,悄悄地苟延残喘,但他连这点自由也没有,必须身不由己地去充当说客,结果是扮演了一个可怜虫的角色。当苏武的英名彪炳青史之时,正是他的叛国者的灵魂被公诸于世之日。在李陵饯别苏武的宴会上,苏武不会片言不发,但作者却不着苏武一语,只是淋漓尽致地刻画李陵悔恨、懊丧、羞惭的种种表现,对比的色彩异常鲜明。就苏武形象的塑造而言,这也可以说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因为苏武的光辉形象已经栩栩如生地活现在读者的面前了。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389-399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263-268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
译文:大汉永元元年(汉和帝年号,西元89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恭敬天子、辅佐王室,理国事,高洁 光明。就和执金吾耿秉,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统以八阵,临以威神,铁甲耀日,红旗蔽空。于是登高阙,下鸡鹿,经荒野,过沙漠,斩杀“温禺鞮王”,用其血涂鼓行祭;用“尸逐骨都侯”的血来涂刀剑之刃。然后四方将校横行,流星闪电,万里寂静,野无遗寇。于是统一区宇,举旗凯旋,查考害传图籍,遍观当地山河。终于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此所渭一次劳神而长期安逸,暂时费事而永久安宁。于是封山刻石,铭记至德。铭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
铄王师兮征荒裔,
译文:威武王师,征伐四方;
剿凶虐兮截海外。
剿凶虐兮截海外。
译文:剿减凶残,统一海外。
夐其邈兮亘地界,
夐其邈兮亘地界,
译文:万里迢迢,天涯海角;
封神丘兮建隆嵑,
封神丘兮建隆嵑,
译文:封祭神山,建造丰碑;
熙帝载兮振万世!
熙帝载兮振万世!
译文:广扬帝事,振奋万代。

  范晔《后汉书》曰:齐殇王子都乡侯畅来吊国忧,窦宪遣客刺杀畅,发觉,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大破单于。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fēngyānránshānmíng

bān liǎnghàn 

    wéiyǒngyuányuánniánqiūyuè yǒuhànyuánjiùyuēchējiāngjūndòuxiàn yínliàngshèngmíng dēngwángshì  wéiqīng nǎizhíjīngěngbǐng shùzhíxún bīngshuòfāng yīngyángzhīxiào chīzhīshì yuángāiliùshī nánchán dōnghuán 西róngqiāng hóuwángjūnzhǎngzhīqún xiāosānwàn yuánróngqīng zhǎngfēn yún wànyǒusānqiānshèng zhèn wēishén xuánjiǎyào耀 zhūjiàngtiān suìlínggāoquè xià鹿 jīng jué zhǎnwēnxìn xuèshīzhúrǎnè ránhòuxiàohéng xīngliúhuìsǎo xiāotiáowàn kòu shìmièdān fǎnpèiérxuán kǎozhuànyàn qiónglǎnshānchuān suìzhuō涿 kuàānhóu shèngyānrán nièdùnzhīluò fénlǎoshàngzhīlóngtíng shàngshūgāo wénzhī宿fèn guāngzōngzhīxuánlíng xiàānhòu huījìng zhènhànzhītiānshēng suǒwèiláoérjiǔ zànfèiéryǒngníngzhě nǎisuìfēngshānkānshí zhāomíngshèng yuē 

shuòwángshīzhēnghuāng 
jiǎoxiōngnüèjiéhǎiwài 
xiòngmiǎogènjiè 
fēngshénqiūjiànlóngjié 
zàizhènwànshì 

后土化育兮四时行。
后土化育兮四时行。
修灵液养兮元气覆。
修灵液养兮元气覆。
冬同云兮春霡霂。
冬同云兮春霡霂。
膏泽洽兮殖嘉谷。
膏泽洽兮殖嘉谷。

lùngōngshī--bān

hòuhuàshíxíng

xiūlíngyǎngyuán

dōngtóngyúnchūnmài

gāoqiàzhíjiā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