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天子射雉时,银河耿耿星参差。
南朝天子¹射雉(zhì)²时,银河耿(gěng)耿星参差。
译文:南朝皇帝岀去射猎野鸡的时候,天上银河还泛着淡淡的白光,寥落的晨星还在不时地闪烁。
注释:¹南朝天子:此指齐武帝萧赜。²射雉:射猎野鸡。古代的一种田猎活动。
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铜壶¹漏断²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³
译文:铜壶里的水渐渐滴光,大臣们从梦中醒来准备盥洗上朝。可他们还不知道,飞奔的星群正急奔在去田猎的路上,把尘土踢得老高。
注释:¹铜壶:古代铜制壶形的计时器。²漏断:漏声已断。指时间已达五更。³未知:一作“不知”。
鱼跃莲东荡宫沼,濛濛御柳悬栖鸟。
鱼跃莲东荡宫沼¹,濛濛御柳悬栖(qī)鸟。
译文:宫苑里,池沼里的鱼儿在莲叶之间跳跃,激起了层层涟漪,朦朦胧胧的柳枝上面,静静地悬栖着飞鸟。
注释:¹宫沼:帝王宫苑中的池沼。
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
红妆¹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
译文:嫔妃宫女们个个对着镜子开始着盛装,容颜如春光般姣好。绿树上天鸡一声啼叫,天终于亮了。
注释:¹红妆:指女子的盛妆。因妇女妆饰多用红色,故称。此指嫔妃宫女。
盘踞势穷三百年,朱方杀气成愁烟。
盘踞(jù)势穷三百年,朱方¹杀气成愁烟。
译文:三百年后,南朝气势终于耗尽,开始式微衰落,美好渐渐被朱方那里战火纷飞的愁绪所取代。
注释:¹朱方:春秋时吴地名。治所在今江苏省丹徒县东南。
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涨天。
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涨¹天。
译文:兵灾的彗星划过天际,落到地上,海上狂涛拍岸,渡江作战的鼓声阵阵,飞扬的尘土弥漫了整个天空。
注释:¹尘涨:指飞扬障目的尘土。
绣龙画雉填宫井,野火风驱烧九鼎。
绣龙画雉(zhì)¹填宫井,野火风驱烧九鼎²
译文:皇帝的龙袍、后妃的霞帔连同穿的人一起,都被抛进了宫中的井里;象征国家的九鼎宝器被风赶到熊熊的野火中吞没。
注释:¹画雉:借指后妃。曾益等笺注:“王后之上服曰袆衣,画翚雉之文于衣也。《南史》:隋军克台城 ,贵妃与后主俱入井。”²九鼎:相传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后亦以九鼎借指国柄。
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
殿巢江燕砌生蒿(hāo),十二金人¹霜炯(jiǒng)炯。
译文:荒芜的宫殿里只有燕子在梁上做巢,长期没人践踏的阶石上长满了蒿草;旧宫遗物被拋置在废墟里,空自发岀如白霜般的寒光。
注释:¹十二金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销毁天下兵器而铸成十二个铜人。此指南朝旧宫遗物。
芊绵平绿台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
芊绵平绿台城¹基,暖色春容²荒古陂。
译文:紫禁城也塌了,隐现的墙基上长满了青草,和一眼望去的芊绵绿色连成了一片。当时融融的春光,成了如今的空暧荒陂。
注释:¹台城:六朝时的禁城。²春容:一作“春空”。
宁知玉树后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
宁知玉树后庭曲¹,留待野棠如雪枝。
译文:谁到曾经歌舞过《玉树后庭花》曲子的地方,竟然会留给长满了如雪枝一般的野棠梨树。
注释:¹玉树后庭曲:陈后主所作歌曲《玉树后庭花》。

  黄子云说:“飞卿古诗与义山近体相埒,题既无味,诗亦荒谬;若不论义理而取姿态,则可以。”不用去找多少论证,只要随手翻开《温飞卿诗集》中的第一篇这首《鸡鸣埭曲(歌)》拈出来看看,就可以发现黄子云所说的未免过于武断。这篇古诗,不仅姿态迭丽,而且义理堂堂,更韵味深长,是一篇美丽的借古讽今的佳作。

  这篇作品写出了温庭筠作为一个头脑清醒的知识分子那忧心忡忡的爱国情怀。鲁迅先生说过:“真的,‘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温庭筠正是为了现实而去发思古之幽情的。但他由于秉素之不同,却把一曲挽歌写得十分艳丽动人。甚至同时而以“艳丽”与他齐名的李商隐,在他的《咏史》一诗中,虽也有同样的意思,如:“北湖南埭(即鸡鸣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比起他的这首《鸡鸣埭曲》来,也直白得多了。无怪薛雪要说:“温飞卿,晚唐之李青莲也,故其乐府最精,义山亦不及。”他的这整首诗,就像是诗人饱蘸感情,用他那忧伤的色调,画出了一幅巨大的色彩斑斓的历史长卷,而不是用文字写出的诗。而且,由于他诗中除第一句为了点明情节,运用的是叙述的语言外,通篇都是诉诸视觉的画面,充满了动作性和运动性,再加上他对于声、光、色的调度如此贴切和谐,又仿佛是使人看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电影。早在电影出世一千多年以前,诗人就似乎已掌握了这类乎蒙太奇的表现手法,确实值得惊奇。

  全诗共分五绝。

  第一绝是写齐武帝萧赜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与气氛下出城的。写出辉煌而鬼祟。

  南朝的天子要出去打猎了。他起得绝早。天还是黑黑的,所以看到银河淡淡的白光,寥落的晨星还在不齐地闪烁。皇帝的车队,在宫人和侍从们马队的拥簇下,人不知鬼不觉地奔出城去了。

  在另一处,当计时的铜壶里的水渐渐地滴光了的时候,东方泛起了鱼肚色。这正是大臣们早朝的时候。大臣们一个个地从梦中醒了过来,推被而起:准备盥洗上朝。

  这里的耿耿星河、铜壶滴漏,都是共景。而在这一景色下,诗人运用了并行的写法:这里人刚起床,正准备早朝哩;而那里,皇帝们早已过了鸡鸣埭了。两组镜头并行:这里正从容盥漱;而那里,飞奔的马群把尘土踢得老高,奔得很急。这两组平行的镜头,是能说明很多的问题的。至少读者会想到这些宵衣旰食的大臣们,当他们早朝扑了一个空时,那种耸肩摊手、摇头咋舌,一幅无可奈何的样子,也就可以感到这个国家是一个什么样子了。

  由于皇帝的车骑需要绝早偷跑的这一情节的安排,让人分明感到了朝廷有两种力量的斗争。据《南史》载:“齐武帝永明六月五日,左卫殿中将军邯郸超表陈射雉,书奏赐死。”这就足见当年反对萧赜这样荒淫举动的人一定不少。然而作者在这里并没有正面的去写,只是用这一特定的情节,精心酿造出这一鬼祟于庄严的气氛,表达出天子的“逃禅”,从而暗示齐之亡,并非亡于齐之无人,而是亡于皇帝的不用并一意孤行的结果。

  如果说这一绝里的这个意思还不够明显的话,那么在第二绝里,诗人就干脆把一个破坏好端端的和平宁静的国家之罪责,完全归之于皇帝了。

  第二绝,诗人用了三组非常和平静谧的形象,来说明齐之亡,非亡于什么天灾。鱼跃莲东,柳悬栖鸟,宫墙之内是和平静谧的;而万户红妆,镜中皆春,则城乡之人口繁衍,整齐健壮也可见。这些描写也许有点儿夸张,但至少不是战火纷飞,饥鸿遍野,人民辗转于沟壑的形象。据史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可见齐之亡也并非经济衰落。然而之所以石破天惊,江山骤变,三百年江南王气顿时成了一片战火愁烟,则罪过就在于当朝的荒于政事而酖于游宴的缘故。这就叫“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碧树”一句转捩得妙。碧树上天鸡一鸣,“雄鸡一唱天下白”,既是前半繁华的收束,想见人民的安居乐业;又启后半战乱的序幕:碧树一声,正不亚石破天惊。一“晓”字,作为光明的留恋;也是省悟的开始。正是无穷悔恨而又寓于安乐之中,非常关合而又哲理深长。

  三、四两绝连起来写,句法有变化。“彗星拂地浪连海,战鼓渡江尘涨天。”很有点像今天用滥了的电影手法。他先用两个空镜头,天上出现震怒的迹象,不过不是现在习用的电闪雷鸣,而是划过古时象征兵灾的彗星;海上狂涛卷着巨石,发出惊人的怒吼。狂涛的吼声化成渡江的战鼓;卷起的雪浪化作战舰犁开的浪花。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交代了战争的进行。形象生动而笔墨经济;这就是诗词优于散文的地方。接着,“绣龙画雉填宫井,野火风驱烧九鼎”,写齐朝的覆灭,国家处于一片战火之中,十分出色。把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写得如此色彩斑斓。也许正是色彩如此艳丽,这才更加使人触目而惊心的。试看:皇帝的龙袍,后妃的霞帔,这曾是人们心目中非常庄严神圣的物件,人们见了它是要顶礼膜拜的,亵渎了它就会诛及九族。然而如今却是连它穿着的人一起,都抛进宫中的井里,连井都快填满了。青铜的九鼎,那是代表着国家的神器,非大典是不能轻易开启的,如今也被熊熊的战火所吞没了。将一个国家的覆灭,写得惊心动魄。这里的色彩愈艳丽,就愈益令人心惊而不忍目睹。使庄严神圣的东西完全处于邪恶的毁灭之中,那是不由人不痛心疾首的。没有任何叙述的语言,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能有这样富有鲜明而动人的力量。

  诗人在这里是咏史,所以从想象中又回到了现实。眼前是“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过去的宫殿荒芜了,只有燕子在梁上做窠;阶石因长期没人践踏而长满了蒿草。而为了怕人民造反,尽收天下兵器所铸成的十二金人,抛置在废墟里,满身白霜,空自炯炯发出寒光,似乎仍然很神气。然而它愈神气,愈益显出以为没收了兵器就可以天下太平是多么愚蠢可笑。这鲁莽的金人,其实正是无知的象征。它神气得炯炯发光,对着这长满蒿草的废殿,是非常绝妙的讽刺。

  最后一绝,诗人放眼望去,看到了过去的紫禁城。它塌了,只能隐约见出的墙基,上面也长满了青草,和一眼望去的芊绵绿色连成了一片。当年这里融融的春光,只落得如今空暖荒陂。过去了,六朝金粉,几许繁华,不仅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这禁城的废墟上,野棠梨树都长得这么高大了。这繁花似雪的野棠梨开得多美丽,这亭亭玉树,是不禁使人要想起曾在这儿歌舞过的《玉树后庭花》来的。他就是这样把过去与现实、把荒淫与败亡联系了起来,并过渡得天衣无缝,这简直就是绝好的蒙太奇。

  读这首诗,眼前所见的都是被强调了的艺术景象。正是这些艺术化了的画面,使得读者产生了对于南朝天子昏庸的愤慨,感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痛惜心情。诗是有高度的思想性的。果然不久,农民起义,唐室也就如同汉朝那样经过纷乱而告终。由于历史是这样的相象,以至读者难以断定诗人在这里,到底是悼齐,还是在哀唐。因此,诗人是站在了时代的最高点而预见到了晚唐末世的未来。

  有的学者说:“温庭筠的诗好用浓艳的词藻,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存在比较浓厚的形式主义倾向,在他的乐府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然而就在这首乐府中,实在也看不出浓艳的词藻有什么不好。它不是决定作品有没有思想内容与形式主义的可怕的因素,而只是反映了一个作用的艺术风格。而艺术的风格,是民族传统与现实的社会风气在特定气质的作家身上相结合的结果;它是不能成为评定艺术家的高下之凭据的。看看这首诗的内容,也实在不能不惊讶于他有这样的预见。如果不是一位以人民、国家、民族为忧的人,他是不能于别人的酖乐中感到灭亡的忧戚的。他既敢吟《鸡鸣埭曲》,想必邯郸超的故事他也是知道的。那么,当别人在高压之下,而粉饰升平的时候,他却敢冒忌讳而偏要去揭历史的疮疤,正像他自己说的:“永为干世之心,厥有后时之叹。”没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不可能办到。所以诗人那艳丽的风格,实在是因为他有火样瑰丽的忘我的战斗精神而形成的。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注评.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41-44

míngdài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náncháotiānshèzhìshí yíngěnggěngxīngcēn 
tónglòuduànmèngchūjué bǎochéngāorénwèizhī 
yuèliándōngdànggōngzhǎo méngméngliǔxuánniǎo 
hóngzhuāngwànjìngzhōngchūn shùshēngtiānxiàxiǎo 
pánshìqióngsānbǎiniān zhūfāngshāchéngchóuyān 
huìxīnglàngliánhǎi zhànjiāngchénzhǎngtiān 
xiùlónghuàzhìtiángōngjǐng huǒfēngshāojiǔdǐng 
diàn殿cháojiāngyànshēnghāo shíèrjīnrénshuāngjiǒngjiǒng 
qiānmiánpíng绿táichéng nuǎnchūnrónghuāngbēi 
nìngzhīshùhòutíng liúdàitángxuězhī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扑蕊(ruǐ)¹添黄子²,呵花³满翠鬟(huán)。鸳枕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译文:拈一点花蕊妆点眉上额黄,轻轻地吹拂着小花,把它插满发髻上。十五的月儿照亮闪光的屏风,映出枕上的绣鸳鸯,陪伴着孤独的少女,洒下一片深情的银光。
注释: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¹扑蕊:谓取花蕊以增额黄之色。蕊,花蕊。²黄子:即额黄,古代妇女额间点黄。又,古妇女面也用上的花靥饰之。³呵花:用口吹吹花朵,写戴花的动作。⁴翠鬟:头发所梳的形状。翠,形容发色光润青黑。⁵鸳枕:绣有鸳鸯的枕头。⁶映,汤本《花间集》作“暗”。⁷三五夜:十五月圆之夜。⁸芳颜:青春、美好的容颜。

  这首词写女子月夜的相思之情,以女主人公的严妆丽容以及鸳枕明月为衬,表现其孤栖与寂寞。

  起拍二句,从最具有女性生活特征的化妆着笔,写出女子年轻貌美的形象。“扑蕊添黄子”,谓取花蕊以为面饰。古人制作化妆品,多取材于自然,所以将黄色的花粉作为额黄妆的饰品。“呵花满翠鬟”,说吹花后把花满戴于发髻之上。接下三句,转换抒写角度,不再写动态的人物,转而写静境中的感情世界,情致也变得深婉。“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三五之夜,则月欲明矣,则思愈炽矣。于是乎,对芳颜,扑蕊、呵花以自消遣。女子被封闭在闺房内,阗然独处,无人相问,只有鸳枕、屏山相伴,尤其是十五月圆之夜,更觉无限孤独寂寞。

  此词通过白描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心情绪。词中女主人公月夜独卧,不仅在前以严妆丽容为衬,其后又以“鸳枕”“月明”为衬,鸳枕独托面容,月明偏照芳颜,主人公那孤寂、相思之苦自在不言中。其中,“扑蕊”“呵花”两个细节的描写,用语精细奇妙,而又使人耳目一新。

  有人将此词解释为写男女双方幽会的情景,说开头两句写女子着意妆饰,表现了她准备欢会时喜悦的心情;后三句是对相会时的具体描写。聊备一说。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4-65
2、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25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1-52

nán ·ruǐtiānhuáng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ruǐtiānhuáng huāmǎncuìhuán yuānzhěnyìngpíngshān yuèmíngsān duìfāngyán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欹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脸上金霞¹²,眉间翠钿(diàn)³深。欹(qī)覆鸳衾(qīn)。隔帘莺百啭(zhuàn),感君心。
译文:脸上映出朝霞的点点金光,春色在眉间翠钿处徜徉。斜倚在凤凰枕畔,凝视锦被上的鸳鸯。帘外晓莺唱着幽婉的歌,似知我思君的一片情肠。
注释: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风蝶令”。¹金霞:指帐中的妆饰物灿烂生辉,光彩照人。一说指两颊妆色匀称,有光泽,若彩霞状。又说指额头之饰物,即额黄。²细:清淡。古代女妆有浓淡二种。³翠钿:唐宋女子的一种面饰,用绿色花钿粘在眉心,或制成小圆形贴在嘴边酒窝的地方。钿,即花钿,用极薄的金属、彩纸等剪成各种小花、小鸟、小鸭等形状的饰物。⁴欹枕:斜靠在枕头上。欹,一作“倚”。⁵鸳衾:绣有鸳鸯鸟图形的彩色锦被。⁶帘:一作“俨”。⁷百啭:形容声音宛转动听。啭,一作“转”。

  这首词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词人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把相思之情写得非常含蓄,极尽深婉缠绵之风格。

  起拍两句,写女主人公卧于金帐中的神情,通过对面部的刻画表现出来,看似平淡闲适。接着“倚枕”句笔锋暗转,写女主人公倚枕独眠,烘染感情,透出她的孤寂与思恋。“隔帘”二句,写闻莺而惜春,闻莺而思人,再次拉大反差,加重女主人公女主人公的悲哀。时已暮春,黄莺百啭,引起了女主人公的惜春怀春之情,更感念情人的深情厚意。“感君心”三字,将相思之情点明。从“覆鸳衾”到“莺百啭”,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恐此期间,相思正苦。

  此词前两句抒情不露痕迹,次两句若隐若现,末句直吐衷肠。全词除运用象征、触景生情的手法来表达深婉的相思之情外,还有直接剖白“感君”的心曲,但此“感君”之心依旧隐约,不可捉摸,达到一种欲露不露、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无限联想的空间。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3-64
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0-51

nán ·liǎnshàngjīnxiá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liǎnshàngjīnxiá méijiāncuìtiánshēn zhěnyuānqīn liányīngbǎizhuàn gǎnjūnxīn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
昔年戎虏(lǔ)¹犯榆关²,一败³龙城匹马还。
译文:过去,外族侵略者武装侵犯北方,攻到榆关边塞时,被龙城飞将军李广打得一败涂地,只剩几个人、几匹马逃回去了。
注释:温德彝:唐文宗时大将,曾任河中都将、天德军使等职。¹戎虏:指武装的外族侵略者。²榆关:古代有两处,一在今河南中牟县南,一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之山海关。此处借代边塞重镇。³败:一本作“破”。⁴龙城:在今河北长垣南,是汉时匈奴神圣要地,匈奴于岁五月在此大会各部酋长祭其祖先、天地、鬼神。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
侯印不闻¹封李广²,他³人丘垄(lǒng)似天山
译文:李广有这么大的功劳,但没有得到应得的封爵;而那些无德无才的人,不但被封侯,而且死后还给建立了高大的坟墓。
注释:¹闻:听说。²李广:西汉武帝时大将,一生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骁勇善战为匈奴所畏,敬称之为“飞将军”,然终不得封侯,最后被逼而死。³他:一本作“别”。⁴丘垄:坟墓。⁵天山:这里喻指坟墓大如天山一样。

  这首诗题为《伤温德彝》,中心在一个“伤”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将官温德彝有功而未得封侯一事,借汉代大将军李广的命运作比,对唐代统治阶级的赏罚不明,埋没有人才,进行了大胆的讽刺。

  诗人先濡毫大书边将温德彝的卓著功勋:“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古代泛称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为戎,戎虏乃对其蔑称。史载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卫青麾军直驱龙城,获首虏七百级。多用典故,借古讽今是此诗的特色,诗中名物事迹皆不可拘泥字面,“一败龙城”喻称边将大获全胜。此两句从“戎虏”的“犯”,写到“戎虏”的“还”,虽然将军的战绩只字未提,但将军的卓著战功已经写出。两句以夸张的笔墨、雄豪的气势,赞颂边将温德彝面对戎虏的进犯,奋起反击,斩获至多,敌军只落个匹马逃归的惨败。昔年建功如此,昂首青云,扬眉吐气。

  接着褒扬之笔一顿,厉扬奋发之气全敛,出之以沉痛不平之语:“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李广功劳很大,但不得封侯。他曾反思平生、扼腕怅叹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建者,何也?”丘垄似天山,谓建功天山,死后建冢亦似天山,系化自霍去病祁连山冢典故。霍去病乃汉武帝后族,夤缘少年得志,十八岁即领兵作战,六次征讨匈奴,将西匈奴驱至祁连山以西,二十四岁病逝,汉武帝特许建冢像祁连山,以示殊恩,世以为荣。其墓在今陕西兴平县茂陵(汉武帝陵)东五百米处,土冢犹存。第三句写李广有功“不闻封”,第四句用一“似”字作了入骨的讥讽。题中之“伤”字,其意也就自在其中了。诗人借汉庭暗指唐朝,以李广喻比温德彝,醒警而形象地指责李唐王朝厚此薄彼,对一些在第一线冲锋陷阵的将领刻薄寡恩,激愤不平之情溢于言表,发人深省,令人愤恨。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者岂止边将,诗人亦属其列,故有此同情。纵览《温庭筠诗集》,与此诗旨意相仿者时有可见,《赠蜀府将》云:“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苏武庙》云:“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联类并读,当有助于理解此诗中的悲情恨意。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25-626

shāngwēn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niánróngfànguān bàilóngchénghuán 
hóuyìnwénfēngguǎng广 rénqiūlǒngtiānshān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懒拂¹鸳鸯枕²,休缝翡(fěi)翠裙³,罗帐罢炉熏(xūn)。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译文:懒得去抹拭鸳鸯枕上的灰尘,也不去缀缝裂开了的翡翠裙,罗帐里也不再燃香炉熏烤。近段时间来相思的心更加深切了,那都是为了思念你呀!
注释:¹拂:放置。²鸳鸯枕:绣有鸳鸯图形之枕,此作为象征男女欢合的意象。³翡翠裙:绣有翡翠鸟的裙子,与第一句“鸳鸯枕”对文。⁴罗帐罢炉熏:不再以炉香熏暖罗帐。罢,停止。熏,熏香,焚香。古时围炉燃香料,熏烤衣服和被帐等物,取其香暖。

  这首词写女子思君而不见所产生的慵懒和愁怨。全词五句都是写一个“思”字。“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三句,写昔思之苦;“近来心更切”写近思之切;“为思君”写为谁而思。在写昔思之苦时,作者描绘了三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鸳鸯枕因久置未用而积满灰尘;积尘而又“懒拂”,一是说明鸳鸯枕仍无用处,二是暗示所思之“君”尚未归来,三是表现了思君不至时颓丧的精神状态。翡翠裙而“休缝”,也曲折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女为悦己者容,悦己之人不在,也就无须用翡翠裙来妆扮自己了。罗帐熏香,表现了昔日柔情蜜意的幸福生活情趣,“罢炉熏”说明恋人去后,这种情趣已不复存在了。这三句说明女主人公原无心料理枕帐裙饰等琐事,从而充分表现她那相思时的无聊情绪,这是使用睹物思人、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写的是抽象的感情,但给读者以具体的感受。“懒”“休”“罢”三个动词,在这三句词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一层进一层。“懒”,疏懒之意,含义较轻;“休”,表示停止的意愿,比“懒”的语义稍重,意思进了一层;“罢”是表示终止的一种决断、果敢语气,比“休”的语义又重了一层。通过这种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把闺妇对久客不归之“君”的怅望之情,表现得十分具体。

  后二句是对前三句的补充,说明百无聊赖的原因,也是更进一层地直抒思念之情。“懒拂”“休缝”“罢炉熏”这些都是昔日思念之“切”的心理表现在行为上,而近来的思念,只用一个“更”字,就说明了其程度远远超过了昔日。这种艺术手法,其妙有三:第一,在意脉上使词意曲折层深;第二,在文意上做到言简意赅;第三,在结构上层层相扣。由此可见,这个“更”字的内涵是较为丰富的。末句“为思君”一语,一是点明了所思之人,二是总括了昔思之苦与近思之切的种种痛苦感受,三是交代了全词的主旨。“思”字为词眼,是全词的抒情线索,在篇末出现,成为点睛之笔,在构思上颇具匠心。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6
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0-61

nán ·lǎnyuānyāngzhěn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lǎnyuānyāngzhěn xiūféngfěicuìqún luózhàngxūn jìnláixīngèngqiè wèijūn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wō)(duò)¹低梳髻(jì),连娟²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译文:梳成了倭堕髻低低地垂,描出又细又长的弯眉。终日为相思心碎,待到百花争艳的时候,我已为君憔悴。
注释: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风蝶令“。《金奁集》入“仙吕宫”。¹倭堕:即倭堕髻,本是汉代洛阳一带妇女的时髦发式。²连娟:或作联娟,微曲的样子,形容女子眉毛弯曲细长,秀丽俊俏。

  这是一首闺情词,写闺中女子对情郎刻骨铭心的思念。词为短制小令,然而女主人公深沉执着而丰富细腻的爱情却表现得极其深刻,扣人心弦。

  起笔二句描摹女子的妆饰容貌。词人刻划女子姣丽动人,只选择写了发髻与眉毛,是以局部代替全貌的手法。信手挽梳的堕马髻,大弧度地半歪头侧,如一朵斜挂树冠的乌黑云朵,飘飘荡荡,欲堕非堕,使人联想到女子轻步移走时,风飘仙袂,窈窕婀娜的娇柔风韵;两道淡细的蛾眉,弯弯地延伸向额际,似轻雾遮掩的黛绿春山,如隐如现,似乎可以看到眉下一湾清水似的脉脉双眼。发髻弧线与眉毛曲线构成的画面,富有柔和的线条美感,传递出了女子的风采和神韵,这是一个淡雅高洁、痴情真纯的美貌女子。

  “终日”句,由外貌描写转入内心世界。“两相思”,实际上是特指女子一方对情人的思念。男子何往不知,但从词意看已久未相聚,唯有心系神绕之。“终日”如痴如醉,思念不已,极写女子情意深挚。这一“终日”,不是指一日的自晨至暮,而是日日如此。一句话概括尽女子每一天的举止与心理,它既是首二句的补足,又为后二句蓄势、张本。此句还说明了首二句乃暗含慵惰恹恹之态:堕马髻以高危颤晃为美,女子却漫不经心地“低梳”而成;蛾眉本应精描艳抹,女子却信手“淡扫”而罢。“女为悦己者容”,伊人不在,妆成无人赏。意之真,情之深,于细微处可体会到。

  有了前三句从外貌到内心的全面刻划,最后水到渠成地推出“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感情强烈,分不出是女子心底的呼唤、倾慕,抑或怨叹、表白。这是一股感情的迸发,确是词人经意用笔之处。前面已写女子无心妆扮,终日相思,这儿又写她春日相思,这是加倍的写法,意义并不重复。词人特意选择春天,尤其百花盛开春烂漫时,浓笔突出她典型环境中的相思之苦之深。春天万物竞生、春机盎然,是洋溢着生命活力、饱含幸福蜜汁的季节;春天又往往使人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追求欢快的爱情生活。唐人王昌龄诗曰:“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可以说是古来闺中女子的代表心情。词中女主人公在这容易触动人情的春天里,自然倍加强烈地思念情人,难怪她要“为君憔悴尽”了。“憔悴尽”的女子容貌,一经词人以“百花时”相映衬,便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女子姣好的容貌被相思煎熬得日益消瘦憔悴,生命的花朵渐渐枯萎欲凋,自然界的花朵则满山遍野烂漫盛开,传递出热闹的春意。一冷一热,一黯淡一明媚,两相对比,反差强烈,一下子就将女子至死不渝的爱情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深刻地展示出来,并以其真纯的感情、凄苦的命运,来感染读者。词人这里用的是重笔,笔之力度极重极强,如古刹击钟,最后一槌声震山野的重敲,惊撼人心,发人至深,余音久远。再从头咀嚼全词,前面似不经心的淡笔之意,皆一一显明出来,细加品味,清香满口,经久不散。

  此词率直地表现女子强烈的相思之情,与温庭筠词一般的含蓄温婉风格明显不同,这应该是与吸收了民间词的成分有关。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0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2-63

nán ·duòshū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duòshū liánjuānsǎoméi zhōngliǎngxiāng wèijūnqiáocuìjìn bǎihuāshí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手里金鹦(yīng)(wǔ)¹,胸前绣凤凰。偷眼²暗形相³,不如从嫁与,作鸳(yuān)(yāng)
译文:待嫁的女子手中正绣着金鹦鹉,胸前绷子床上绣着凤凰。暗中左顾右盼,偷偷打量,心想就这样嫁给他,作一生的鸳鸯吧。
注释: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春宵曲》、《望秦川》、《风蝶令》等。杨文生考此词曲调本。¹金鹦鹉:金色鹦鹉,此指女子绣件上的花样。²偷眼:偷偷瞥视、窥望。³形相:端详、观察。⁴从嫁与:嫁给他。从:跟、随。⁵作鸳鸯:比喻结为夫妻;鸳鸯:鸟名,形似野鸭,雌雄双柄双止,偶居不离,古称“匹鸟”。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这是一个很有点气派的公子哥儿,手里擎的是名贵的鹦鹉,身上著的是绣着凤凰的锦服。“偷眼暗形相”,这是女主人公的活动。“形相”,端详、打量也。一“偷”一“暗”,一个思春心切又不无娇羞的少女出来了。“不如从嫁与,作鸳鸯”。一番“形相”之后,女主人公很快地做出了嫁他的抉择。在这里,作者为人们展示了一个鸟的意象系列:活的鹦鹉、绣的凤凰、抽象的富于像象征意味的鸳鸯。唐人多以鹦鹉、凤凰对举,如骆宾王诗云:“鹦鹉杯中浮竹叶,凤凰琴里落梅花。”又如杜甫诗云:“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但词中的鹦鹉、凤凰似乎只是为了招来鸳鸯。他端详了半天,看到的是他手里的鹦鹉、胸前的凤凰,于是自然而然地,她想到了鸳鸯,选择了鸳鸯。“不如从嫁与”一句颇觉突兀,而“作鸳鸯”又使“不如从嫁与”变得顺理成章,意象的转换揭示了少女的心理变化进程。

  温庭筠借助民间艺术中常用的比兴手法使这首流于浅近的词饶有趣味,为人们描绘了一幅世俗的、平凡的而又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民间生活小景。

nán ·shǒujīnyīng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shǒujīnyīng xiōngqiánxiùfènghuáng tōuyǎnànxíngxiàng cǒngjià zuòyuānyāng 
转眄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转眄¹如波眼,娉(pīng)(tíng)²似柳腰。花里暗相招³,忆君肠欲断,恨春宵(xiāo)
译文:转动的明眸,流盼着清澈的秋波;纤秀的腰肢,如翠柳般婀娜。花丛里的幽会已成往事,深情的回忆只增添了相思的凄恻,更恨这春宵孤独漫漫难过。
注释: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¹转眄:目光左右地扫视。眄,一作“盼”。²娉婷:形容姿态秀美。³暗相招:偷偷地相互打招呼邀约。此处指幽会。⁴恨春宵:恨春宵难过。

  此词写男主人公对女子的深深思念,从男子的视角展示女子的形象,突出其思忆之苦。

  起拍二句是写男子忆念中女子动人美丽的形象:秋波如媚,柳腰娉婷。“转盼如波眼”,写眼光流盼如秋波般清澈、闪耀;“娉婷似柳腰”,表现女子的美妙身段:这两句都运用了比喻手法。那次幸福的欢会女子给男主人公留下难忘的印象,为思忆之苦先垫上一笔。接着“花里暗相招”一句是写当时的幽会,欢乐的幽会也给男主人公留下难忘的记忆,再为思忆之苦垫上一笔。这三句纯是以女方的倩影衬托男子的情思。有了前面三句的铺垫,后面写男主人公的思忆之苦就很自然了。后二句“忆君肠欲断,恨春宵”,直抒相思情深,春宵难遣。尤其是“肠欲断”“恨春宵”六字,生动地把主人公为情所苦的形象突显出来。

  此词虽然用语普通,甚至有些俚俗,但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有今昔对比,有叙事有抒情,跌宕多姿,别具特色。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2-53
2、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25

nán ·zhuǎnmiǎnyǎn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zhuǎnmiǎnyǎn pīngtíngliǔyāo huāànxiāngzhāo jūnchángduàn hènchūnxiāo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ruǐ)¹无限当山额²,宿妆³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译文:宿妆的蕊黄只留下依稀残迹,迷蒙的纱窗又将你的笑容隐去。你来时已是晚春时节,刚刚来又匆匆别离。相见时虽有牡丹花开,终难留住将逝的春意。
注释: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名。¹蕊黄:即额黄。因色似花蕊,故名。²山额:旧称眉为远山眉,眉上额间故称山额。或解为额间的高处。³宿妆:隔夜的妆饰,残妆。⁴隐笑:浅笑。⁵牡丹时:牡丹开花的时节,即暮春三月。⁶暂:刚,表示时间短。吴本《花间集》作“新”。⁷还:迅速,立即。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翠钗(chāi)¹金作股²,钗上蝶双舞³。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译文:玉钗上配有金股的装饰,钗上的彩蝶舞弄着双翅。明月洒下遍地的银光,照着院里黄花满枝。欲问明月和黄花,你可知道我的心事?
注释:¹翠钗:镶嵌了翠玉的金钗,一种插于发髻的精美首饰。²股:钗的组成部分,俗称钗脚。³蝶双舞:钗头所饰双蝶舞形。

  这首词写思妇离情,为怀旧思远之作表现她对相聚时短,相别时速的无限怨恨之情。这种怨恨之情贯穿全篇。

  上片写人、记事。开头即写初次相会时的突出印象,旨句“蕊黄无限当山额”,先从女主人公的额妆入笔,写出唐时流行的妇女妆饰美,由妆饰美,映托出女性形象美。下接次句,“宿妆隐笑纱窗隔”,写美人慵懒、怨淡的情态。此处“宿妆”,是在昭示女主人公晨起未理新妆,一副无情无绪的慵懒之状。“隐笑”二字,指笑意收敛、隐褪不显,表达一种忧苦、怨淡的表情。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二句,叙写相见旋别情事,有“相见何迟,相别何速”之意,点到“离情”的题上来。”相逢牡丹时”一语双关,牡丹既是说花,也是说人,都是最美的青春时节。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词人借用一个“暂”字,再清楚不过地表明“相见”时间之短暂;紧接又着一“还”字,表明离去匆匆。而在此之前“相见牡丹时”的欢笑与种种美好的情事,伴随着“暂来还别离”的词句倏然远去,引起后面无限的伤感。

  下片写饰物、写美景,烘托“别离”的情思。女主人公头饰非常美,翠钗闪烁着金黄碧绿的光泽,且以金作股,可见其贵重。钗由两股组成,古代情侣分别时常常掰钗为二,二人分执一股,以表相思,盼望重合。词人以重笔描摹“金作股”的妇女头钗,不单单是追求词句精致的装饰美,其深层的意蕴还在于以金钗暗示二人“似金钿坚”的爱情,以及女主人公对爱情持守的坚定。蝶双舞,这是借助钗上装饰的双飞蝶,象征美女的脉脉芳心,同时也反衬她孤独的心境。从翠钗上双双蝶舞,感伤别后的情难再遇,勾起无限心事重重,不得平复。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二句倒装,意谓对着当头明月的满枝繁花,也无从诉说她的心事。“心事”二字,承“暂来还别离”而来:女主人公因追忆往日爱情的欢乐,而更加剧对离人的相思之情,“竟谁知”三字透露着女主人公深深的叹惋。词情至此,已趋整合,这种无人知晓又难与人说的情感,再怎么表达也只能沉默。所以,最后一句,“月明花满枝”,表面上看,是在描写明月朗照、鲜花满枝春夜美景,而进一层,则是女子在夜深人静之时,只能对着空中明月和园中花枝,无声苦相思,良辰美景徒然虚设。以淡语收煞,融怀人的情思于眼前之景,意境凄迷。

  这首词的创作,很典型地体现温庭筠追求一种隐约含蓄之美。作者选择具有丰富象征意义和暗示作用的“妆”与“饰”,来表达人物内心深隐情思。全词惟有结句一句是写景,也是以美景隐悲情,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张 红.温庭筠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9-21
2、 吴熊和 沈松勤.唐五代词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1994:45-46
3、 王克俭.温庭筠 晏殊诗词选.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2013:24

mán ·ruǐhuángxiàndāngshāné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ruǐhuángxiàndāngshāné 宿zhuāngyǐnxiàoshāchuāng xiāngjiàndānshí zànláiháibié 
cuìchāijīnzuò chāishàngdiéshuāng xīnshìjìngshuízhī yuèmínghuāmǎnzhī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香灯¹伴残梦²,楚国³在天涯(yá)
译文:孤灯伴着我没有做完的梦,楚国千里迢迢还远在天涯。
注释:¹香灯:燃香膏的照明灯。²残梦:谓零乱不全之梦。³楚国:指作者的旧乡吴中。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月落子规¹(xiē)²,满庭山杏³花。
译文:月儿落下杜鹃也不再啼叫,只见庭院里开满了山杏花。
注释:¹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²歇:停止啼叫。³山杏:山中野杏。

  在五、七言绝句中,五绝较为近古;前人论五绝,也每以“调古”为上乘。温庭筠这首五绝,却和崇尚真切、浑朴、古澹的“调古”之作迥然有别。它的意境和风格都更接近于词,甚至不妨说它就是一种词化的小诗。

  碧磵驿所在不详,据次句可知,是和诗人怀想的“楚国”相隔遥远的一所山间驿舍。诗中所写的,全是清晨梦醒以后瞬间的情思和感受。

  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乍醒时,思绪还停留在刚刚消逝的梦境中,仿佛还在继续着昨夜的残梦。在恍忽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明灭不定,更增添了这种恍在梦中的感觉。“残梦”,正点题内“晓”字,并且透出一种迷惘的意绪。不用“孤灯”而用“香灯”这种绮丽的字面,固然和诗人的喜作绮语有关,但在这里,似有暗示梦境的内容性质的意味,且与全诗柔婉的格调取得统一。“香灯”与“残梦”之间,着一“伴”字,不仅透露出旅宿者的孤孑无伴,而且将夜梦时间无形中延长了,使读者从“伴残梦”的瞬间自然联想到整个梦魂萦绕、孤灯相伴的长夜。

  次句忽然宕开,写到“楚国在天涯”,似乎跳跃很大。实际上这一句并非一般的叙述语,而是刚醒来的旅人此刻心中所想,而这种怀想又和夜来的梦境有密切关系。原来旅人夜来梦魂萦绕的地方就是远隔天涯的“楚国”。而一觉醒来,惟见空室孤灯,顿悟此身仍在山驿,“楚国”仍远在天涯,不觉怅然若失。这真是山驿梦回楚国远了。温庭筠是太原人,但在江南日久,俨然以“楚国”为故乡。这首诗正是抒写思楚之情的。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三、四两句,又由心之所系的天涯故国,转回到碧磵驿的眼前景物:月亮已经落下去,“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规也停止了凄清的鸣叫声;在晓色朦胧中,驿舍的庭院正开满了繁茂的山杏花。这两句情寓景中,写得非常含蓄。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鸣声有如“不如归去”。特别是在空山月夜,啼声更显得凄清。这里说“月落子规歇”,正暗透出昨夜一夕,诗人独宿山驿,在子规的哀鸣声中翻动着羁愁归思的情景。这时,子规之声终于停歇,一直为它所牵引的归思也稍有收束,心境略趋平静。就在这种情境下,诗人忽然瞥见满庭盛开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触。全诗也就在这但书即目所见与若有所感中悠然收住。对这景物所引起的感触、联想和记忆,则不着一字,任凭读者去寻味。这境界是美的,但似乎带有一点寂寞和忧伤。其中蕴含着一种愁思稍趋平静时目遇美好景物而引起的淡淡喜悦,又好像在欣喜中仍不免有身处异乡的陌生感和孤孑感。碧磵驿此刻已经是山杏盛开,远隔天涯的“楚国”,想必也是满目春色、繁花似锦了。诗人当日目接神遇之际,其感受与联想可能本来就是浑沦一片,不甚分明,因此笔之于纸,也就和盘托出,不加点醒,构成一种朦胧淡远的境界。这种表现手法,在温词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成功,像《菩萨蛮》词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等句,都是显例。对照之下,可以发现“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两句,无论意境、情调、语言和表现手法,都与词非常接近。

  这首诗几乎通篇写景(第二句从抒情主人公心中所想的角度去理解,也是写景,而非叙事),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也没有多少叙事成分。图景与图景之间没有勾连过渡,似续似断,中间的空白比一般的诗要大得多。语言则比一般的诗要柔婉绮丽,这些,都更接近词的作风。温庭筠的小诗近词,倒主要不是表明词对诗的影响,而是反映出诗向词演化的迹象。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19-1120

jiàn驿xiǎo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xiāngdēngbàncánmèng chǔguózàitiān 
yuèluòguīxiē mǎntíngshānxìnghuā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