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高馆¹临荒途²,清川带长陌³
译文:高高的宾舍面对着荒芜的道路,清澈的流水连接着长长的小路。
注释:水曹:官名。¹高馆:高大的馆舍。²荒途:荒芜的道路。³长陌:长路。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译文:在这髙岸上有位思绪飞扬的人,他怀着往昔的深情厚谊盼望着远游的朋友早日归来。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译文:水塘边的有丛中野花已绽开了红英,林中的花木还点缀着一些已经泛白的春花(点名季节,在春夏之交)。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日暮有重城¹,何由尽离席!
译文:回望日落的地方就是繁华的都城,为什么在这暮春季节、都城旁边摆设的都是离别的筵席?
注释:¹重城:指宫城、都城。

  六朝诗至南齐永明而一大变,世称“永明体”,代表诗人则是谢朓,他上承晋宋,下开唐风,前人多以他与谢灵运相比。明人钟惺称二谢诗均多排语,“然康乐排得可厌,却不失为古诗。玄晖排得不可厌,业已浸淫近体”(《古诗归》)。明人许学夷也说:“元嘉体虽尽入俳偶,语虽尽入雕刻,其声韵犹古”,至沈、谢则“声渐入律,语渐绮靡,而古声渐亡矣”(《诗源辩体》)。一古一近,判然有别。小谢的“新变”即使从这首短短的送别诗中也可窥其端绪。

  理解这首诗,一上来就碰到一个颇费斟酌的问题:题面上是“还远馆”,而开头第一句即是“高馆临荒途”,那末两个“馆”字所指是一,抑或是二?若此“高馆”即题中之“远馆”,则所写为悬想之词;若否,则是实写送别之地的景色。揣摩全诗,细绎词意,毋宁作后一解为是。

  首联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高馆孤峙,清流映带,长路迢递。馆,即客舍,安顿宾客的馆舍,可能江水曹暂寓于此,如今他又要到更远的馆舍去,诗人将与他举袂相别。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出一种离愁别绪。此处着一“带”字尤为传神:那潺湲的清流仿佛将眼前的道路带向了遥远的地方,在离人的心上更添一层渺远迷茫的情思。次联则交代去者的怀归之情。“流思”,即思绪飘忽不定,流荡无住之意;“怀旧望归客”则为“流思人”之同位语。“怀旧”,怀念旧邦或亲故之意;“望归客”,渴望归去之人,是为偏正结构,非动宾结构。此联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只能更增羁旅情怀。但是诗的第三联并未循此而生发开去,而是重又转回写景。诗人为读者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那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的风光确乎令人陶醉。面对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色,人不应该离别,而应该流连忘返,尽情享受自然的赐予,但偏偏这正是离人分手的时刻。如果说首联的写景正与离情相契合的话,那么此联的写景则以强烈的反衬突现出离别的情怀。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是无可如何的现实,尾联重又归结到送别之意。“日暮有重城”,时光的流逝暗示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而高城暮色的景物又加浓了伤别的情绪。天色将晚,已到了不得不分手的时刻,故主客双方只得在“何由尽离席”的感慨中分道扬镳,诗的最后留给人的是无可奈何的感喟。离席将尽而又不欲其尽,结句将惜别之情发挥得非常充分。

  离别是古诗中一个陈旧的主题。这样一首主题平平的短诗,究竟透露出一些什么“新变”来呢?最突出的一点是诗人通过景物描写而抒发感情、构造意境的创作方法。汉魏古诗多胸臆语,直抒所感,古朴质实,情语多于景语,景物描写仅仅是抒情的附丽。而到了谢朓,则注意在写景中寓情,让情感蕴含在景物之中,二者不是游离之物,而是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成为富有情韵的意境,避免对感情作直露的、正面的表述。即以此诗而论,诗人以清词丽句描绘出一个凄清悠远而又富于色彩的境界,对别离之情几乎未作铺陈,读者感受到的是一种惜别的氛围,情绪的熏染,情感的表达是含蓄蕴藉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风调”、“神韵”。正是在这一点上,小谢的诗成为唐诗的先声。试看王维的《归嵩山作》:“晴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右丞此诗就是正从小谢诗中有所借鉴的。谢灵运也模山范水,但精雕细刻,失之板重,刻意写形,而乏情韵。玄晖则刊落繁缛,以清俊疏朗的笔调将景物构造为富有情韵的意境。于是朴拙质厚的古诗一变而为清新俊逸的近体风格。唐诗那种简笔传神的写景,情韵流动的意境,风神摇曳的格调,正是在小谢这里肇其端的。

  其次,在诗歌的格律上也表现出其新变。自沈约倡“声律说”以来,诗人排比声韵,约句准篇,成为一时的风气,标志了五言古诗向近体律诗的过渡,谢朓也是这场声律化运动中的健将。严羽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沧浪诗话》)除风格而外,格律之新也是其一个方面。即以此诗论,除去押入声韵之外,其他各方面均近似一首律诗。首联对偶工切,但平仄不协,第二联不对,而第三联又成工整的对偶。这在律诗中称为“偷春格”,颔联的对仗移至首联,恰如花儿偷得春光,先春而开。

徘徊恋京邑,踯躅躧曾阿。
徘徊恋京邑,踯(chí)(zhú)¹(xǐ)²曾阿³
译文:留恋京城,还在京城徘徊,脚步因重迭的山停止不前。
注释:将发:即将出发。石头:山名,在今南京市西长江边。烽火楼:利用烟和光来报警而建造的高楼。¹踟躅:住足不进的样子。²躧:鞋,这里作踏解。³曾阿:同“层阿”,重迭的山。
陵高墀阙近,眺迥风云多。
陵高墀(chí)(què)¹近,眺(tiào)(jiǒng)风云多。
译文:登上石头山高处看皇宫,感到皇宫很近,眺望远方风起云涌。
注释:¹墀阙:是指宫殿。墀,即丹墀,指宫殿的红色台阶。阙,指宫殿门左右对峙的一对高建筑物。
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
¹²阻山岫(xiù)³,江海含澜波。
译文:荆、吴远方都被高山挡住视线,江河湖海都波涛汹涌。
注释:¹荆: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因湖北刺山而得名。²吴:今江苏、浙江、安徽一带。³山岫:山峰。
归飞无羽翼,其如别离何。
归飞无羽翼,其如¹别离何。
译文:空中飞回又恨身无羽翼,象这样的别离之情怎么受得了。
注释:¹其如:即如其,象这样。

  这首诗开头两句吟后顿觉一种惆怅忧伤的气氛透入心扉,眼前仿佛看到这样一位青年,他满面愁容,步履迟疑地走出京城,向着江边的山上一步一步地往上踏行。他之所以“徘徊”,“踯躅”,是因为他对“京邑”“恋”念极了。“恋京邑”为一篇中要领。

  “陵高墀阙近,眺迥风云多”。皇宫在京邑中,是诗人日常出没之处。建康为东吴、东晋古都,古迹胜景不胜枚举。诗人登上烽火楼,既没有放眼江天山野,一抒久处“墀阙”之怀,也没有凭吊陈迹,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首先回首俯视“墀阙”。他平素身处墀阙,似乎对墀阙看犹未足,而来登此烽火楼作一饱览。按理说,他此日登楼所望“墀阙”,比他平日所见应是远了。但诗人在此却说是“近”了。这乍想似乎违于理,但深思后便觉合乎情。这“近”字实从首句中“恋”字而来,因其“恋京邑”,故视京邑中的一切便反远为“近”了。“近”字凝结着诗人对京邑、墀阙的无限深情。前三句写京邑,“眺迥”句与上句对举,转写荆州。他对京邑是那样的“恋”,对即将赴任的荆州,诗人也以三句作答。据《南齐书》本传载:谢朓去荆不久,便被同僚王秀之向武帝告密,武帝随令“朓可还都”。据此可知,荆州随王府的人际关系是复杂的。谢朓对此也当早有所料,故“风云多”一语,绝非简单的写景,而实隐含着对此去荆州的畏惧之情。

  接着两句,隐含此情尤深:“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荆吴之间,有山有水。山水本是诗人素性爱好玩赏之自然景物,此时却成了他的惆怅忧郁的象征。山是阻隔两地之情的障碍,江水有着险不可测的波澜。诗人此去荆州福祸未卜,一腔心事咏叹无端,移情于景,以寄托其畏惧之思。

  “归飞”一句,笔意陡转,神思飞越,由将去而未去荆州的此时,想到去荆州后思归之日,陆地有山岫相阻,水路有澜波惊扰,空中又恨身无羽翼。未去荆州时,已对京邑恋不可舍,去了荆州,遇上人事趄必将更“恋京邑”。“恋京邑”而归不得京邑,其心境之愁苦忧思,亦必十倍于今日。忧思及此,笔锋再一转:“其如别离何?”自我提问道:早知日后愁苦,何必今日离此京邑而去荆州呢?

  这首诗以“恋京邑”提携全篇,明写京邑可恋,暗写荆州可畏。由情及景,以景融情,由今及后,由后复今,妙笔回还往复,互为呼应。诗意含蕴,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877-879
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shuò)¹吹飞雨,萧条²江上来。
译文:北风吹来了飞洒的雨点,一股萧杀之气从江面上迎面扑来。
注释:¹朔风:北风。²萧条:冷落。
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既洒百常观¹,复集九成台²
译文:风雨自远而近,台观都已淋在大雨之中。
注释:¹百常观:本是汉代的台观名,这里代指眼前的一般的观。²九成台:古台名,这里也是借指一般的台。
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空濛(méng)¹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译文:雨渐渐转小,好似雾气弥漫,散漫的飘在空中仿佛尘埃。
注释:¹空濛:雾气迷漫的样子。
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
平明¹振衣²坐,重门³犹未开。
译文:清晨起来整衣而坐等待上朝,但宫门还没有开。
注释:¹平明:清晨。²振衣:抖衣,穿衣时抖掉尘垢。³重门:指宫门。
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
耳目暂无扰,怀古信¹悠哉²
译文:暂时避免耳目的烦扰,悠然自得地像是离开现实世界。
注释:¹信:实在。²悠哉:欣然自得的样子。
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
(jí)¹希骧首²,乘流畏曝鳃(sāi)
译文:隐居时想要出仕一展抱负,临到做官时又怕仕途艰险。
注释:¹戢翼:即敛翼不飞,比喻隐居。²骧首:马首上举,比喻出仕。
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动息¹无兼遂²,歧路多徘徊。
译文:出处进退不能两全其美,出仕或归隐,徘徊不定。
注释:¹动息:即出处进退,做官和归隐。²遂:如意。
方同战胜者,去翦北山莱。
方同战胜¹者,去翦北山莱。
译文:结果归隐的思想战胜出仕的念头,还是到山里去耕地吧。
注释:¹战胜:指隐居的思想战胜出仕的念头。

  北风裹挟着朝雨,从江面上飘飘洒洒,呼啸而来。江上朝雨的景色,宽阔,空濛,而又略带萧索冷落之意,澹然展现在诗人的眼前。朔风可感,但无形无影,诗人却别具匠心,通过可观之雨将它形象地描写出来。细细体会“飞雨”,既可想见朝雨飞动之状,又能感受到朔风阴助朝雨之势。

  百常观,本是汉代的台观之名;九成台,也是古代台名,这里都借指一般的台观。这些亭台楼阁,巍然屹立在曙色朝雨之中,一一映入诗人的眼帘。

  “既”、“复”标识时间的先后承接,但决不是写风雨的断而复续,而是在景观迭现之中,暗写出诗人视野的变换和转移。诗人的视角,仿佛摄像机的长镜头,缓缓地扫描过淋漓在风雨之中的煌煌台观,印入诗人心灵的胶片。所以,风雨的飘洒和集结,在诗人心目中便产生了断而复续的“既”、“复”的感觉,从而在客观绘景之中,隐隐流露出主观观照的心迹。

  淅淅沥沥的小雨,经过风的挥舞,洒落成了烟雾氤氲、轻埃迷漫。直到此时,诗人才交待了“观朝雨”的时间和地点:“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清晨,深宫重门犹未开启,诗人早已振衣而坐、欣赏晨景了。阴霾雨天,雾气沉沉,本应令人沮丧,心情不振,但他却从江上飞雨之中,从这片刻宁静的观赏之际,领略到了非凡的乐趣,久久沉湎于其间,心驰神往,留连不舍。在大自然的神奇诱惑之下,诗人心旌摇动,神思沸腾。喧嚣的尘扰,纷冗的庶务,暂时都已远他而去,使他直感到一种耳目清新的愉悦,并从这种耳目的清新,进一步体会到了精神的宁静和恬适。“耳目暂无扰”,多么难得的纯净之境、空灵之时啊!所以,此时此刻,他的心思终于摆脱了现实时空的束缚,跨越到无限渺远的自由之境,一下子飞到了远世往古,飞到了向往已久的理想之境了:“怀古信悠哉!”清晨朝雨之中,悠然缅怀亘古圣贤,心情该是非常畅快的。

  这种发自心灵的对于自然山水的雅爱,同诗人深层意识中积淀的抚剑跨马、建功立业的正统思想发生了冲撞——如果像大鹏那样敛翼不飞,隐居山水之间,“平生仰令图”(《和王著作八公山》)便无从实现,所以,他仍热切地期望能像骏马一样,骧首奋鬣,千里长鸣;但如果全身心地投入仕途,致力于建功立业,又可能像黄河中的游鱼去跳龙门一样,一旦跳不过去,便有曝鳃枯身之祸。仕途险厄,人生多艰。

  诗人深感不可能既从容官场,又优游山林,“动”——出仕与“息”——退隐二者不可得兼,仿佛步行到人生的岔道口上,徘徊良久,举步不定。“方同战胜者,去翦北山莱。”“战胜者”用的是《淮南子》的典故:子夏“出见富贵之乐而欲之,入见先王之道又说(悦)之,两者心战故臞(瘦),先王之道胜故肥。”“北山莱”语出《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莱就是草。诗人表示,将抱着归隐林泉的信念到北山去刈草垦荒,耕地种田了。

  一阵晨雨,给诗人带来了清新悦目的感受,但同时,又搅乱了他的心绪。出仕意识与归隐意识在诗人的思想上,始终无法将它们统一起来,“动息无兼遂”,总不可能尽如人意。为了心理的平衡、为了心性的自由,他的诗中,流露出走向归隐的试图。然而,这仅仅是诗人这一次“观朝雨”以后的一种暂时的精神解脱,实际上他并没能就此远身官场,去翦北山之莱。诗人的悲剧也正在这里。他始终没有解决“动”(出仕)与“息”(归隐)的矛盾,总是在“歧路多徘徊”。他始终肩载着这种沉重的精神负担,艰难地跋涉着人生的路。

  若按写景抒情的一般程式,全诗似乎应以“平明振衣坐”领起,才能顺理成章。但那样势必使全诗结构显得平淡无奇,而且由景入情的转折也将显得生硬、突兀。诗人的高超之处正体现在这里。他以“观”为全诗之眼,前六句直接写“观”时客观之景,后八句写“观”后主观之情,“平明振衣坐”二句置于枢纽关键之处,使写景与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样,令人读来既觉层峦叠蟑,一波三折,又感到接转巧妙妥贴,气脉流畅,饶有韵味。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858-859页
淮扬股肱守,高卧犹在兹。
淮扬股肱守,高卧犹在兹。
况复南山曲,何异幽栖时。
况复南山曲,何异幽栖时。
连阴盛农节,籉笠聚东菑。
连阴盛农节,籉笠聚东菑。
高阁常昼掩,荒阶少诤辞。
高阁常昼掩,荒阶少诤辞。
珍簟清夏室,轻扇动凉飔。
珍簟清夏室,轻扇动凉飔。
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
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
夏李沈朱实,秋藕折轻丝。
夏李沈朱实,秋藕折轻丝。
良辰竟何许,夙昔梦佳期。
良辰竟何许,夙昔梦佳期。
坐啸徒可积,为邦岁已期。
坐啸徒可积,为邦岁已期。
弦歌终莫取,抚机令自嗤。
弦歌终莫取,抚机令自嗤。

zàijùnbìngchéngshěnshàngshūshī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huáiyánggōngshǒu gāoyóuzài 
kuàngnánshān yōushí 
liányīnshèngnóngjié táidōng 
gāochángzhòuyǎn huāngjiēshǎozhèng 
zhēndiànqīngxiàshì qīngshàndòngliáng 
jiāfángliáojiàn 绿fāngchí 
xiàshěnzhūshí qiūǒuzhéqīng 
liángchénjìng mèngjiā 
zuòxiào wéibāngsuì 
xiánzhōng lìngchī 
春心澹容与,挟弋步中林。
春心澹容与,挟弋步中林。
朝光映红萼,微风吹好音。
朝光映红萼,微风吹好音。
江垂得清赏,山际果幽寻。
江垂得清赏,山际果幽寻。
未尝远离别,知此惬归心。
未尝远离别,知此惬归心。
流溯终靡已,嗟行方至今。
流溯终靡已,嗟行方至今。
江皋倦游客,薄暮怀归者。
江皋倦游客,薄暮怀归者。
扬舲浮大川,惆怅至日下。
扬舲浮大川,惆怅至日下。
靃靡青莎被,潺湲石溜泻。
靃靡青莎被,潺湲石溜泻。
寄语持笙簧,舒忧愿自假。
寄语持笙簧,舒忧愿自假。
归途岂难涉,翻同江上夏。
归途岂难涉,翻同江上夏。

cáojiāoyóushī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chūnxīndànróng xiézhōnglín 
zhāoguāngyìnghóngè wēifēngchuīhǎoyīn 
jiāngchuíqīngshǎng shānguǒyōuxún 
wèichángyuǎnbié zhīqièguīxīn 
liúzhōng jiēxíngfāngzhìjīn 
jiānggāojuànyóu huái怀guīzhě 
yánglíngchuān chóuchàngzhìxià 
huòqīngsuōbèi chányuánshíliùxiè 
chíshēnghuáng shūyōuyuànjià 
guīnánshè fāntóngjiāngshàngxià 
易阳春草出,踟蹰日已暮。
易阳春草出,踟蹰日已暮。
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
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
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
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
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
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

jiāngshàng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yángchūncǎochū chíchú 
liánshàngtiántián shuǐ 
yuànyānguìzhōu shítóngqiān 
qiānxiāng guìzhōuróng 
jiāngshàngcǎilíng qīnggòngnánchǔ 
炎灵遗剑玺,当途骇龙战。
炎灵遗剑玺,当途骇龙战。
圣期缺中壤,霸功兴宇县。
圣期缺中壤,霸功兴宇县。
鹊起登吴台,凤翔陵楚甸。
鹊起登吴台,凤翔陵楚甸。
衿带穷岩险,帷帟尽谋选。
衿带穷岩险,帷帟尽谋选。
北拒溺骖镳,西龛收组练。
北拒溺骖镳,西龛收组练。
江海既无波,俯仰流英盼。
江海既无波,俯仰流英盼。
裘冕类禋郊,卜揆崇离殿。
裘冕类禋郊,卜揆崇离殿。
钓台临讲阅,樊山开广燕。
钓台临讲阅,樊山开广燕。
文物共葳蕤,声明且葱茜。
文物共葳蕤,声明且葱茜。
三光厌分景,书轨欲同荐。
三光厌分景,书轨欲同荐。
参差世祀忽,寂寞市朝变。
参差世祀忽,寂寞市朝变。
舞馆识馀基,歌梁想遗啭。
舞馆识馀基,歌梁想遗啭。
故林衰木平,荒池秋草遍。
故林衰木平,荒池秋草遍。
雄图怅若兹,茂宰深遐眷。
雄图怅若兹,茂宰深遐眷。
幽客滞江皋,从赏乖缨弁。
幽客滞江皋,从赏乖缨弁。
清卮阻献酬,良书限闻见。
清卮阻献酬,良书限闻见。
幸藉芳音多,承风采馀绚。
幸藉芳音多,承风采馀绚。
于役倘有期,鄂渚同游衍。
于役倘有期,鄂渚同游衍。

chāngdēngsūnquánchéngshī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yánlíngjiàn dānghàilóngzhàn 
shèngquēzhōngrǎng gōngxīngxiàn 
quèdēngtái fèngxiánglíngchǔdiàn 
jīndàiqióngyánxiǎn wéijìnmóuxuǎn 
běicānbiāo 西kānshōuliàn 
jiānghǎi yǎngliúyīngpàn 
qiúmiǎnlèiyīnjiāo kuíchóngdiàn殿 
diàotáilínjiǎngyuè fánshānkāiguǎng广yàn 
wéngòngwēiruí shēngmíngqiěcōngqiàn 
sānguāngyànfēnjǐng shūguǐtóngjiàn 
cēnshì shìcháobiàn 
guǎnshí liángxiǎngzhuàn 
línshuāipíng huāngchíqiūcǎobiàn 
xióngchàngruò màozǎishēnxiájuàn 
yōuzhìjiānggāo cóngshǎngguāiyīngbiàn 
qīngzhīxiànchóu liángshūxiànwénjiàn 
xìngfāngyīnduō chéngfēngcǎixuàn 
tǎngyǒu èzhǔtóngyóuyǎn 
二别阻汉坻,双崤望河澳。
二别阻汉坻,双崤望河澳。
兹岭复巑岏,分区奠淮服。
兹岭复巑岏,分区奠淮服。
东限琅琊台,西距孟诸陆。
东限琅琊台,西距孟诸陆。
阡眠起杂树,檀栾荫修竹。
阡眠起杂树,檀栾荫修竹。
日隐涧疑空,云聚岫如复。
日隐涧疑空,云聚岫如复。
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戎州昔乱华,素景沦伊谷。
戎州昔乱华,素景沦伊谷。
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
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
长蛇固能剪,奔鲸自此曝。
长蛇固能剪,奔鲸自此曝。
道峻芳尘流,业遥年运倏。
道峻芳尘流,业遥年运倏。
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浩荡别亲知,连翩戒征轴。
浩荡别亲知,连翩戒征轴。
再远馆娃宫,两去河阳谷。
再远馆娃宫,两去河阳谷。
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春秀良已凋,秋场庶能筑。
春秀良已凋,秋场庶能筑。

wángzhùzuòrónggōngshān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èrbiéhànchí shuāngxiáowàng 
lǐngcuánwán fēndiànhuái 
dōngxiànlángtái 西mèngzhū 
qiānmiánshù tánluányīnxiūzhú 
yǐnjiànkōng yúnxiù 
chūtiàolóuzhì yuǎnjìnsòngchūn 
róngzhōuluànhuá jǐnglún 
diànwēilàizōnggǔn wēiguǎnmíng 
chángshénéngjiǎn bēnjīng 
dàojùnfāngchénliú yáoniányùnshū 
píngshēngyǎnglìng jiēmìngshū 
hàodàngbiéqīnzhī liánpiānjièzhēngzhóu 
zàiyuǎnguǎngōng liǎngyáng 
fēngyānshífàn shuāngzhāo 
chūnxiùliángdiāo qiūchángshùnéngzhù 
国小暇日多,民淳纷务屏。
国小暇日多,民淳纷务屏。
辟牖期清旷,开帘候风景。
辟牖期清旷,开帘候风景。
泱泱日照溪,团团云去岭。
泱泱日照溪,团团云去岭。
岧峣兰橑峻,骈阗石路整。
岧峣兰橑峻,骈阗石路整。
池北树如浮,竹外山犹影。
池北树如浮,竹外山犹影。
自来弥弦望,及君临箕颍。
自来弥弦望,及君临箕颍。
清文蔚且咏,微言超已领。
清文蔚且咏,微言超已领。
不见城壕侧,思君朝夕顷。
不见城壕侧,思君朝夕顷。
回舟方在辰,何以慰延颈。
回舟方在辰,何以慰延颈。

xīnzhìběichuāngcóngshì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guóxiǎoxiáduō mínchúnfēnbǐng 
yǒuqīngkuàng kāiliánhòufēngjǐng 
yāngyāngzhào tuántuányúnlǐng 
tiáoyáolánliáojùn piántiánshízhěng 
chíběishù zhúwàishānyóuyǐng 
láixiánwàng jūnlínyǐng 
qīngwénwèiqiěyǒng wēiyánchāolǐng 
jiànchéngháo jūnzhāoqīng 
huízhōufāngzàichén wèiyánjǐng 
怅望南浦时,徙倚北梁步。
怅望南浦时,徙倚北梁步。
叶上凉风初,日隐轻霞暮。
叶上凉风初,日隐轻霞暮。
荒城迥易阴,秋溪广难渡。
荒城迥易阴,秋溪广难渡。
沫泣岂徒然,君子行多露。
沫泣岂徒然,君子行多露。

línsòngbiéshī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chàngwàngnánshí běiliáng 
shàngliángfēngchū yǐnqīngxiá 
huāngchéngjióngyīn qiūguǎng广nán 
rán jūnxíngduō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