倐烁夕星流。
倐烁夕星流。
昱奕朝露团。
昱奕朝露团。
粲粲乌有停。
粲粲乌有停。
泫泫岂暂安。
泫泫岂暂安。
徂龄速飞电。
徂龄速飞电。
颓节骛惊湍。
颓节骛惊湍。
览物起悲绪。
览物起悲绪。
顾已识忧端。
顾已识忧端。
朽貌改鲜色。
朽貌改鲜色。
悴容变柔颜。
悴容变柔颜。
变改茍催促。
变改茍催促。
容色乌盘桓。
容色乌盘桓。
亹亹衰期迫。
亹亹衰期迫。
靡靡壮志阑。
靡靡壮志阑。
既惭臧孙慨。
既惭臧孙慨。
先愧杨子叹。
先愧杨子叹。
寸阴果有逝。
寸阴果有逝。
尺素竟无观。
尺素竟无观。
幸赊道念戚。
幸赊道念戚。
且取长歌欢。
且取长歌欢。

zhǎngxíng--xièlíngyùn

shūshuòxīngliú

cháotuán

càncànyǒutíng

xuànxuànzànān

língfēidiàn

tuíjiéjīngtuān

lǎnbēi

shíyōuduān

xiǔmàogǎixiān

cuìróngbiànróuyán

biàngǎicuī

róngpánhuán

ménménshuāi

zhuàngzhìlán

cánzāngsūnkǎi

xiānkuìyángzitàn

cùnyīnguǒyǒushì

chǐjìngguān

xìngshēdàoniàn

qiězhǎnghuān

行行即长道。
行行即长道。
道长息班草。
道长息班草。
邂逅赏心人。
邂逅赏心人。
与我倾怀抱。
与我倾怀抱。
夷世信难值。
夷世信难值。
忧来伤人。
忧来伤人。
平生不可保。
平生不可保。
阳华与春渥。
阳华与春渥。
阴柯长秋槁。
阴柯长秋槁。
心慨荣去速。
心慨荣去速。
情苦忧来早。
情苦忧来早。
日华难久居。
日华难久居。
忧来伤人。
忧来伤人。
谆谆亦至老。
谆谆亦至老。
亲党近恤庇。
亲党近恤庇。
昵君不常好。
昵君不常好。
九族悲素霰。
九族悲素霰。
三良怨黄鸟。
三良怨黄鸟。
迩朱白即頳。
迩朱白即頳。
忧来伤人。
忧来伤人。
近缟洁必造。
近缟洁必造。
水流理就湿。
水流理就湿。
火炎同归燥。
火炎同归燥。
赏契少能谐。
赏契少能谐。
断金断可宝。
断金断可宝。
千计莫适从。
千计莫适从。
万端信纷绕。
万端信纷绕。
巢林宜择木。
巢林宜择木。
结友使心晓。
结友使心晓。
心晓形迹畧。
心晓形迹畧。
畧迩谁能了。
畧迩谁能了。
相逢既若旧。
相逢既若旧。
忧来伤人。
忧来伤人。
片言代纻缟。
片言代纻缟。

xiāngféngxíng--xièlíngyùn

xíngxíngzhǎngdào

dàozhǎngbāncǎo

xièhòushǎngxīnrén

qīng怀huáibào

shìxìnnánzhí

yōuláishāngrén

píngshēngbǎo

yánghuáchūn

yīnzhǎngqiūgǎo

xīnkǎiróng

qíngyōuláizǎo

huánánjiǔ

yōuláishāngrén

zhūnzhūnzhìlǎo

qīndǎngjìn

jūnchánghǎo

jiǔbēisǎn

sānliángyuànhuángniǎo

ěrzhūbáichēng

yōuláishāngrén

jìngǎojiézào

shuǐliújiù湿shī

huǒyántóngguīzào

shǎngshǎonéngxié

duànjīnduànbǎo

qiānshìcóng

wànduānxìnfēnrào

cháolín

jiéyǒu使shǐxīnxiǎo

xīnxiǎoxínglüè

lüèěrshuínéngle

xiāngféngruòjiù

yōuláishāngrén

piànyándàizhùgǎo

阳谷跃升。
阳谷跃升。
虞渊引落。
虞渊引落。
景曜东隅。
景曜东隅。
晼晚西薄。
晼晚西薄。
三春燠敷。
三春燠敷。
九秋萧索。
九秋萧索。
凉来温谢。
凉来温谢。
寒往暑却。
寒往暑却。
居德斯颐。
居德斯颐。
积善嬉谑。
积善嬉谑。
阴灌阳丛。
阴灌阳丛。
凋华堕萼。
凋华堕萼。
欢去易惨。
欢去易惨。
悲至难铄。
悲至难铄。
击节当歌。
击节当歌。
对酒当酌。
对酒当酌。
鄙哉愚人。
鄙哉愚人。
戚戚怀瘼。
戚戚怀瘼。
善哉达士。
善哉达士。
滔滔处乐。
滔滔处乐。

shànzāixíng--xièlíngyùn

yángyuèshēng

yuānyǐnluò

jǐngyàodōng

wǎnwǎn西báo

sānchūn

jiǔqiūxiāosuǒ

liángláiwēnxiè

hánwǎngshǔquè

shànxuè

yīnguànyángcóng

diāohuáduòè

huāncǎn

bēizhìnánshuò

jiédāng

duìjiǔdāngzhuó

zāirén

怀huái

shànzāishì

tāotāochù

步出西城门。
步出西城门。
遥望城西岑。
遥望城西岑。
连鄣叠巘崿。
连鄣叠巘崿。
青翠杳深沉。
青翠杳深沉。
晓霜枫叶丹。
晓霜枫叶丹。
夕曛岚气阴。
夕曛岚气阴。
节往戚不浅。
节往戚不浅。
感来念已深。
感来念已深。
羁雌恋旧侣。
羁雌恋旧侣。
迷鸟怀故林。
迷鸟怀故林。
含情尚劳爱。
含情尚劳爱。
如何离赏心。
如何离赏心。
抚镜华缁鬓。
抚镜华缁鬓。
揽带缓促衿。
揽带缓促衿。
安排徒空言。
安排徒空言。
幽独赖鸣琴。
幽独赖鸣琴。

wǎnchū西shètángshī--xièlíngyùn

chū西chéngmén

yáowàngchéng西cén

liánzhāngdiéyǎn崿è

qīngcuìyǎoshēnchén

xiǎoshuāngfēngdān

xūnlányīn

jiéwǎngqiǎn

gǎnláiniànshēn

liànjiù

niǎo怀huáilín

hánqíngshàngláoài

shǎngxīn

jìnghuábìn

lǎndàihuǎnjīn

ānpáikōngyán

yōulàimíngqín

龚胜无馀生,季业有终尽。
龚胜无馀生,季业有终尽。
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
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
凄凄后霜柏,纳纳冲风菌。
凄凄后霜柏,纳纳冲风菌。
邂逅竟几时,修短非所悯。
邂逅竟几时,修短非所悯。
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下泯。
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下泯。
送心正觉前,斯痛久已忍。
送心正觉前,斯痛久已忍。
唯愿乘来生,怨亲同心朕。
唯愿乘来生,怨亲同心朕。

línzhōngshī--xièlíngyùn

gōngshèngshēngyǒuzhōngjǐngōnghuòshēngmìngyǔn

hòushuāngbǎichōngfēngjūnxièhòujìngshíxiūduǎnfēisuǒmǐn

hènjūnzizhìhuòyánxiàmǐnsòngxīnzhèngjuéqiántòngjiǔrěn

wéiyuànchéngláishēngyuànqīntóngxīnzhèn

怀人行千里,我劳盈十旬。
怀人行千里,我劳盈十旬。
别时花灼灼,别后叶蓁蓁。
别时花灼灼,别后叶蓁蓁。

xièhuìliánshī--xièlíngyùn

怀huáirénxíngqiānláoyíngshíxúnbiéshíhuāzhuózhuóbiéhòuzhēnzhēn

小序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燕,究欢愉之极。
小序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燕,究欢愉之极。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
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
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楚襄王时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时有邹、枚、严、马,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汉武帝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
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楚襄王时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时有邹、枚、严、马,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汉武帝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
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怆。
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怆。
其辞曰: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
其辞曰: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
照灼烂霄汉,遥裔起长津。
照灼烂霄汉,遥裔起长津。
天地中横溃,家王拯生民。
天地中横溃,家王拯生民。
区宇既涤荡,羣英必来臻。
区宇既涤荡,羣英必来臻。
忝此钦贤性,由来常怀仁。
忝此钦贤性,由来常怀仁。
况值众君子,倾心隆日新。
况值众君子,倾心隆日新。
论物靡浮说,析理实敷陈。
论物靡浮说,析理实敷陈。
罗缕岂阙辞?窈窕究天人。
罗缕岂阙辞?窈窕究天人。
澄觞满金罍,连榻设华茵。
澄觞满金罍,连榻设华茵。
急弦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急弦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何言相遇易,此欢信可珍。
何言相遇易,此欢信可珍。

wèitàizizhōngshīwèitàizi--xièlíngyùn

xiǎojiànānshízàigōngcháoyóuyànjiūhuānzhī

tiānxiàliángchénměijǐngshǎngxīnshìzhěnánbìng

jīnkūnyǒupéngèrsānzhūyàngòngjǐnzhī

láishūwèijiànzhěchǔxiāngwángshíyǒusòngtángjǐngliángxiàowángshíyǒuzōuméiyányóuzhěměiérzhǔwénhànzhūcáibèiyīngduìzhīnéngérxióngcāiduōhuòyánzhīshìfāngjiāngshùxiánjīněr

suìyuèliúlíngluòjiāngjǐnzhuànwén怀huáiréngǎnwǎngzēngchuàng

yuēbǎichuānhǎizhòngxīnghuánběichén

zhàozhuólànxiāohànyáozhǎngjīn

tiānzhōnghéngkuìjiāwángzhěngshēngmín

dàngqúnyīngláizhēn

tiǎnqīnxiánxìngyóuláicháng怀huáirén

kuàngzhízhòngjūnziqīngxīnlóngxīn

lùnshuōshíchén

luóquēyǎotiǎojiūtiānrén

chéngshāngmǎnjīnléiliánshèhuáyīn

xiándòngfēitīngqīngliángchén

yánxiānghuānxìnzhēn

相彼景响。
相彼景响。
有比形声。
有比形声。
始云同宗。
始云同宗。
终焉友生。
终焉友生。
棠棣隆亲。
棠棣隆亲。
頍弁鉴情。
頍弁鉴情。
缅邈岁月。
缅邈岁月。
缱绻平生。
缱绻平生。

zèngānchéngshī--xièlíngyùn

xiāngjǐngxiǎng

yǒuxíngshēng

shǐyúntóngzōng

zhōngyānyǒushēng

tánglóngqīn

kuǐbiànjiànqíng

miǎnmiǎosuìyuè

qiǎnquǎnpíngshēng

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
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
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薄。
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薄。
溯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
溯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
亮乏伯昏分,险过吕梁壑。
亮乏伯昏分,险过吕梁壑。
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托。
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托。
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
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
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
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
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
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
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庄子》《列子》二书中都记有这样两个有趣而发人深省的故事。一说,列御寇为伯昬(昏的异体字)无人射,列子技艺精湛,手平如砥,甚至能放一杯水在肘上,箭方去而未至靶,杯水又重新落到肘上。然而伯昬无人说“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于是他“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于外”,列子惊怖,伏地汗流至踵。伯昬无人就说:“那些与天道同一的至人,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现在你害怕得直瞬眼睛,可见你内心未明自然之理,不够充实啊。”另一则故事说孔子观乎吕梁,悬瀑三十仞,流沫三十里,连鼋黾鱼鼈之属都不敢过,然而却有一个男子在其中戏水,孔子以为他想自杀,命弟子去岸边救他,那人却上了岸,披发而歌,游于塘下。孔子问他:“游泳有“道”没有?”那人回答:“并无所谓道。只因从小生长于水边,所以能安于水。唯因顺从水之道而无我见存在,所以下水就能不知其然而然,与水化为一体。”这两个故事,曾被历代诗人无数次地运用过,但是却很少见有人能像谢灵运《富春渚》诗这样,用得如此灵活而贴切。

  别过了始宁故宅,灵运又浮舟西南行,进入桐庐富阳县境的富春江。富春江有两个特色,一是清,二是险。梁吴均《与宋元思书》曾状其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正写出了这两方面的特色。山水是自然形态的东西,而以之入诗文,则不可避免地染上作者的主观色调。既清且险的富春山水,在卓荦不羁的吴均眼中合成了自由竞荣,勃勃生气的清奇,所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游子羁旅的孟浩然笔下则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片清怨;然而在刚为险恶的政治风浪抛掷出来,恃才傲物,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谢客眼中,则是另一番景象。

  夜中,诗人渡过了富春东三十里的渔潭浦,清晨舟抵富阳城外。六七十里外的定山、赤亭山是富春名胜,但诗人并不往游,只是向峰顶那缅渺的云雾远远一望,又匆匆驶去。起四句连下“宵济”,“旦及”、“无淹薄”三字,可见富春秀色,此时对意兴索寞的诗人来说并引不起多大兴趣,而远山上那萦青际白的云雾,似乎正象征着他不绝无尽的愁绪。忽然水势突变,逆流而上,惊浪急湍撞击着去舟;而崖岸曲折,参差凹凸,更处处阻遏着行程。这景象真是惊心动魄,诗人自己也不知如何飘过了这一段险泷,不禁深自庆幸:尽管自己并没有伯昬无人那种履险若夷的定力,却竟然如吕梁男子般惊险地闯过了这难关。待得惊魂稍停,他倒是悟出了一条至理。《易·习卦》:“水洊至习坎”,《艮卦》又说“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其止,止其所止”。意思是,虽有重险悬绝,而水仍相继而至,这是因为水性已习惯了山坎的缘故。艮即止义,两山相重,正象征着止息之义,君子当因此而引起思索,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不要越过了自己的本位。《易》象正揭示了刚才经历凶险一举的内在含义。如果自己真能像伯昬无人与吕梁丈夫一样,内心元气充实,与自然合一,完全忘掉物我、利害、险夷之间的差别,顺乎自然之理,使行动与之不期而合,那么虽然多历风险,也可达到履险若常的境地。推而广之,生活亦正同于行舟,也当顺应自然之理,那么对不久前经历的仕途风波正不必如此耿耿于怀,怨天尤人。自己平生之志本在幽栖养生,二纪之前只因意志薄弱而出山,从此就困顿于世俗之事。希求为入仕干禄已过久了,直至今天总算有了机会实现对友朋许下的远游轻举的诺言。想到这里,诗人感到蛰伏已久为世事蒙蔽的宿愿渐渐得到了舒展生发,顿时眼前的万事就如枯叶朽枝般零落不足道了。思念及此,诗人感到胸怀开张,心地光明,就如庄子所说的神明虚空无所怀的神人一样,忘掉了自身存在而任物推移。从此就只要如那蛰伏以存身的龙蛇,以屈而求伸的尺蠖那样与世委蛇,善养天年就是了。

  经过了富春渚后,谢客其实没有真能如诗中所说那样达到超人的境界。甚至就在浮江之际,他恐怕也未曾真正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诗中所言,充其量,也只是即景生想,从理念的观照中得到一种感情的宣泄,这在谢诗其他各篇中不难看到。然而就作诗时一刹那间的感触而言,他却确实达到了情景理的圆融无碍。

  全诗实分三个层次,前六句纪行写景;“平生”以下的最后八句是对自身人生道路的检讨与悟参。二者之间本不相涉,但却因中间四句的四个典故而连成了一体,这四个典,尤其是前面《庄》《列》二典用得十分巧妙。舟行富春山水际,而伯昬一典为山、吕梁一典为水,联想十分自然,且同用《庄》《列》更十分工致。山,水之典甚多,不用其它,而偏用这两个,则是因它们既在形象上深切富春山水的凶险,又暗蕴所以能履险若夷的理念。这个理念在诗中是用“亮乏”、“险过”的形式反说的,更切当时诗人的实感。由反到正,则再接用《易经》中一水一山两典,从而顺理顺章地引出了以下对生活历程的检讨。诗歌用典,从诗骚起即有,建安以后更渐成风气,但是用得典雅、精严,炉锤工致,成为作诗一大法门,却不能不说自大谢始,当然由此也带来了谢诗有时稍嫌晦涩之病。得失二方面在此诗中都反映得甚典型。这又是陶、谢诗风的一大区别。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09:632-633

chūnzhǔshī--xièlíngyùn

xiāotándànchūnguō

dìngshānmiǎnyúnchìtíngyānbáo

liúchùjīnglíncāncuò

liànghūnfēnxiǎnguòliáng

jiànzhì便biànjiānshānguìzhǐtuō

píngshēngxiéyōulúnzhìkùnwēiruò

jiǔgànqǐngshǐguǒyuǎnyóunuò

宿xīnjiànshēnxiěwànshìlíngluò

怀huáibàozhāokuàngwàilónghuò

夫逝物之感,有生所同。颓年致悲,时惧其速。岂能忘怀,乃作斯赋。
夫逝物之感,有生所同。颓年致悲,时惧其速。岂能忘怀,乃作斯赋。
相物类以迨已,闵交臂之匪赊。揆大耋之或遄,指崦嵫于西河。鉴三命于予躬,怛行年之蹉跎。于匙鸠之先号,挹芬芳而夙过。微灵芝之频秀,迫朝露其如何?虽发叹之早晏,谅大暮之同科。
相物类以迨已,闵交臂之匪赊。揆大耋之或遄,指崦嵫于西河。鉴三命于予躬,怛行年之蹉跎。于匙鸠之先号,挹芬芳而夙过。微灵芝之频秀,迫朝露其如何?虽发叹之早晏,谅大暮之同科。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