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目二足之民,瞀然不知无之足乐,而以有之为贵。有食矣,而又欲其精,有衣矣,而又欲其华;有宫室矣,而又欲其壮丽。明童艳女之侍于前,吹竽之筑陈于后,而既已有之,则又不足以厌其心志也。有家矣,而又欲有国;有国矣,而又欲有天下;有天下矣,而又欲九夷八蛮之无不宾贡;九夷八蛮无不宾贡矣,则又欲长生久视,万历祀而不老。以此推之,人之歆羡于宝贵佚游,而欲其有之也,岂有终穷乎?古之诗人,心知其意,故为之歌曰:“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夫不自明其一身之苦,而第以苌楚楚可怜 之无知为乐,其意虽若可悲,而其立言则亦既善矣。
横目二足之民,瞀然¹不知无之足乐,而以有之为贵。有食矣,而又欲其精,有衣矣,而又欲其华;有宫室矣,而又欲其壮丽。明童艳女之侍于前,吹竽之筑陈于后,而既已有之,则又不足以厌²其心志也。有家矣,而又欲有国;有国矣,而又欲有天下;有天下矣,而又欲九夷八蛮³之无不宾贡;九夷八蛮无不宾贡矣,则又欲长生久视,万历祀而不老。以此推之,人之歆羡于宝贵佚游,而欲其有之也,岂有终穷乎?古之诗人,心知其意,故为之歌曰:“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¹⁰之无知¹¹。”夫不自明其一身之苦,而第以苌楚楚可怜 之无知为乐,其意虽若可悲,而其立言则亦既善矣。
译文:没有天下的事物,就没有忧患,有了天下的事物就有了忧患。人的忧患,没有什么比有自己的身体更大的了,次一等的是有家庭。如果人没有眼睛,怎么会有对天下色彩的喜爱?没有耳朵,怎么会有对天下声音的喜爱?没有鼻子没有嘴,怎么会有对天下气味和滋味的喜爱?没有思想感情,那么就会任凭天下治与乱、是与非、得与失,我不参与其中,我也就没有什么事情了。一般的人,愚昧不懂得“无”是足以使人快乐的,而认为“有”是宝贵的。有食物了,又希望它更精美;有衣服了,又希望它更华丽;有房屋了,又希望它更壮丽。洁净的童子漂亮的婢女在前面侍奉,吹竽击筑的乐工在后面施展才艺,已经有了这些,可是还不足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有家了,又想要有国;有国了,又想要有天下;有天下了,又想要众蛮夷都臣服进贡;众蛮夷都臣服进贡了,又想要长生不死,历经万年而不老。以此推论,人们羡慕富贵、无节制的游乐,想要拥有它们,哪里会有终极穷尽的时候呢?古代的诗人,心里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写了这样的诗歌:“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不明说自己一身的痛苦,而只说苌楚的无知是快乐,诗歌的大意虽然好像令人悲伤,但它的见解却也已经很高明了。
注释:¹瞀然:愚昧不明。²厌:满足。³九夷八蛮:泛指中国四周各民族。《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又《礼记王制》正义引李巡《尔雅》注,八蛮为“天竺、咳首、僬侥、跛踵、穿胸、儋耳、狗轨、旁春。”⁴万祀:万年,商代称年为“祀”。⁵隰(xí席):低下的湿地。⁶苌(cháng)楚:植物名,又名羊桃、猕猴桃,蔓生,花赤色,果实似家桃。⁷猗傩(ē nuò阿挪):同婀娜。轻盈柔美的样子。⁸夭(yāo):少壮。⁹沃沃:肥美而有光泽。¹⁰子:指苌楚。¹¹知:知觉。以上诗句出于《诗经桧风隰有苌楚》。
余性颛而愚,于外物之可乐,不知其为乐,而天亦遂若顺从其意。凡人世之所有者,我皆不得而有之。上之不得有驰驱万里之功,下之不得有声色自奉之美,年已五十余而未有子息。所有者,惟此身耳。呜呼!其亦幸而所有之惟此身也,使其于此身之外而更有所有,则吾之苦其将何极矣;其亦不幸而犹有此身也,使其并此身而无之,则吾之乐其又将何极矣。
余性颛而愚,于外物之可乐,不知其为乐,而天亦遂若顺从其意。凡人世之所有者,我皆不得而有之。上之不得有驰驱万里之功,下之不得有声色自奉之美,年已五十余而未有子息。所有者,惟此身耳。呜呼!其亦幸而所有之惟此身也,使其于此身之外而更有所有,则吾之苦其将何极矣;其亦不幸而犹有此身也,使其并此身而无之,则吾之乐其又将何极矣。
译文:我生性愚昧无知,对可使人快乐的外物,我不知道它是可乐的,而上天也就顺从我的愚昧,凡人世间所有的东西,我都不能拥有。从大处说我不能取得驰骋万里的军功,从小处讲我也不能得到以声色自我享受的快乐,我年龄已经五十多岁了可还没有后代。我所有的只有我的身体而已。呜呼!我也庆幸所有的仅仅是我的身体,假使我在这身体之外还有其他拥有的东西,那么我的痛苦将哪里会有尽头;我也不幸我还有这身体,假使我连这身体也没有了,那么我的快乐又将哪里会有尽头呢!
旅居无事,左图右史,萧然而自足。啼饥之声不闻于耳,号寒之状不接于目,看碟以为无知,而因以为可乐,于是“无”名其斋云。
旅居无事,左图右史¹,萧然而自足。啼饥之声不闻于耳,号寒之状不接于目,看碟以为无知,而因以为可乐,于是“无”名其斋云。
译文:客居于外没有正事,以书为伴,虽凄凉而自足。因饥饿而啼哭的声音我听不到,因寒冷而号哭的样子我看不到,自己认为自己没有知觉,因此也就认为一切都值得快乐,于是用“无”字命名自己的书斋。
注释:¹左图右史:《新唐书杨绾传》:“独处一室,左右图史。”意为以书为伴。“图”、“史”皆指书。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昔之人贵极富溢¹,则往往为别馆²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³,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译文:过去的人,富贵到了极点,就往往要建造别园林馆舍来供自己享乐,竭尽建筑艺术的精巧,而不惜一切代价。等到建成,却不能常常住在别墅中,只是偶然去一次而已,甚至有的终身都没有去过。而能够常住在里面的人,却又无力去建造别墅。其实,贤能的公卿大夫忙于为朝廷辛劳效力,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种事,卑陋庸俗之辈想以此向家乡的愚民百姓炫耀,使他们感到震惊。
注释:万柳堂:康熙年间(1662~1722年)刑部尚书冯溥的园林别墅。元朝宰相廉希宪曾在京丰台(一说在钓鱼台)侈建别墅“万柳堂”,冯溥借其名为自己别墅之名。¹富溢:极富。²别馆:即别墅,指住宅以外另建的园林馆舍。³勤劳王事:为朝廷辛劳效力。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兼葭,云水萧疏可爱。
临朐相国冯公¹,其在廷时无可訾(zǐ)²,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³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⁵其土以成山;池旁皆兼葭,云水萧疏可爱。
译文:康熙朝的宰相、临朐人冯溥,当他在朝任职时,所做过的事既没有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只是他有座别墅园林在城的东南角。园林的周围有三十亩,园中没有一棵杂树,随着地势的高低,全部种的是柳树,因而题写园中的堂名为“万柳之堂”。在矮墙的外面,骑马经过的人可以望见。园中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深处,利用园中低洼的沼地,建成了池塘,又堆积泥土,造出了假山;池塘边都长满了芦荻,云彩和池水疏落映衬,可爱极了。
注释:¹冯公:即冯溥,山东临朐人,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进士,曾任吏部侍郞,康熙年间(1662~1722年)擢为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颇得康熙皇帝信任,曾广为清廷网罗人才。《清史稿》有传。²訾:毁谤、非议。³榜:题名。⁴短墙:矮墙。⁵累:堆积。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¹架于水上者,今欹(qí)²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译文:雍正初年,我刚到北京,喜欢游玩的朋友都给我介绍万柳堂的胜景。我第一次到万柳堂,还多少有些亭台水阁;第二次到那里,以前凌空架在水上的高桥,已斜卧在水中了;第三次去,则凡是园中所种的柳树,都像被斩过一样,没有一棵留存了。
注释:¹飞梁:悬空修建的桥梁。²欹卧:倾倒。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¹之不暇,又何必朘(juān)²民之膏以为苑囿(yòu)³也哉!
译文:人世间富贵的荣耀,随着时间有升有降,大概也和这个万柳堂园一样。那么士大夫如果能够自己有所领悟的话,就应该不再羡慕富贵这样的身外之物。那些已经置身在富贵之中的人,应当忧虑都来不及,又怎么能搜刮百姓的脂膏来建造园林呢?
注释:¹殷忧:深忧。²朘:剥削。³苑囿:园林。

  这篇游记散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第一段为叙述部分的前导,说明富贵人家修建林园别墅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中间两段是记叙,以精练的笔触叙写了三次游览万柳堂的情况。最后一段写万柳堂的变化,进一步引起作者的议论。

  开篇劈曲而立,引出一节满含愤敌的议论,指出自古以来,官僚们“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上木之工,而无所爱惜”。但真正建成之后,也只是偶然去一次两次,而“不得久居其中”。有的甚至终身没机会去。他们耗费巨资搜刮人民。建筑这些园林别墅,实际上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显示自己的富贵和显赫,“欲以真此震耀乡里之愚”。冯溥之修万柳堂无疑正属此类。

  文章转入第二部分则叙冯溥其人与其园,在政绩上,他是位很平庸而义显赫的官吏,“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但他耗费巨资修筑的万柳堂却是气度恢弘,景致超群,“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树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刘大櫆去游历时,万柳堂已是面目全非了,这一节所写的景物特征及园林布局。只能是借助前人如毛奇龄、朱彝尊等咏颂万柳堂的诗赋,并依据自己对衰败园林观察中的想象来记叙,景物着墨不多,但淡笔工墨,将其恢弘的气度与幽雅的景致写得非常得体。

  然而曾几何时,这京都名苑便随着主人的失势而迅速败落了,文章第三节便集中笔墨,以简洁而陡峭的笔势直写其破败:“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干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这节文字。气随声转,峻洁峭拔,给入一种江河日下,一落千丈之感,和上文所作渲染铺陈形成鲜明对照,给人以历史桑沧的震动和感喟。

  文章也顺势而下,引出自己的议论:“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他因而认为,学有所成之后左做官的读书入不应去迫某富贵;而身聘高位者,则应倾全力以勤劳国事,不要“胺民之膏”去营建自己的安乐窝。写万柳堂的美景是为了反衬今日的衰败,而万柳堂的衰败又警怵人们明白富贵不可久恃的道理,归结到劝告求仕者和为官者应将精力放到国计民生上,不去做那种搜刮民脂民膏以供自己无度挥霍的蠢事。

参考资料:
1、 王琦珍著.翰墨天下雄: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01月:114-117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亿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¹日夜之勤劬(qú)²,亦将徒劳而鲜获。姚君姬传,甫弱冠³而学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亿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tiáo)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¹⁰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shū)¹¹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¹²,复至京师。无何¹³,则闻姬传已举于乡¹⁴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nǎng)¹⁵时,而学殖¹⁶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译文:古代的圣贤之人,他们也许是能够得到上天照顾的原因吧,所以(他们)一生下来就爱学习,不到成年就学有所成了。如果等到老了再去学习,那么,即使他夜以继日地用尽所有的精力去勤奋学习,也将是徒劳而无所获的。  姚鼐字姬传,刚到二十来岁就已经无所不学了,我非常敬服他。姚鼐是我朋友季和的儿子,他的伯父就是(著名的)南青先生,回忆(我)年轻时与南青交往,(那时)南青才二十岁,姚鼐的父亲还没有长大成人,还未娶妻,姚鼐的祖母仁义恭敬很有礼节。我(每次)到姚家去,他的祖母都一定要摆酒设宴,一直饮到半夜才散席。此后,我一直在外漂泊,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再)回乡见到姚鼐时,这时姚鼐的年龄已经超过他父亲与我交往时的岁数了。第二年,我因为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辞科考试,再次来到京师。不久,就听说姚鼐乡试中举也来到了京城,还没有娶妻成家。我读他所写的诗文辞赋,几乎有赶上和超过我们这辈人的势头。姚鼐能够闻名于当世,这是本来就事先预料到的。只有我还像以前一样穷困无知,而学问的积累增长也将衰落。我不能不对姚鼐感慨赞叹啊。
注释:姚姬传:姚鼐,字姬传。¹极:穷尽。²勤劬:勤劳,劳苦。³甫弱冠:刚刚二十来岁。甫:方始,刚刚。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⁴畏:敬畏,敬服。⁵世父:伯父。⁶南青:姚范,字南青,学者称姜坞先生,乾隆年间(1736—1796)进士,授编修,著有《援鹑堂笔记》等。姚鼐早年受教于姚范。⁷尊府:父亲。⁸垂髫:古时称儿童下垂的头发为垂髫,后引伸为童年。⁹太夫人:指姚鼐的祖母。¹⁰夜分:夜半。¹¹倏忽:迅速,很快。¹²以经学应举:刘大櫆曾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辞科考试。¹³无何:不久。¹⁴举于乡:乡试中举。乡试亦称省试,是在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诸生(秀才)俱可赴考,考中者为举人。¹⁵曩:过去,先前。¹⁶学殖:指学问的积累增长。殖:加多,增长。
昔王文成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昔王文成¹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²,为显官。”文成莞(wǎn)³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yáo)(shùn)”,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máo)仗钺(yuè),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¹⁰其次也。
译文:从前王守仁小时,他父亲带他来到京城,京城的(许多)贵人见了他,都说他应该是第一流的,王守仁问什么是第一流,诸贵人说:“考中进士,做大官。”文成微微的笑着说:“恐怕第一流的应该是圣贤之人。”诸位贵人都非常惭愧。现在既然上天赋予姚鼐世以稀世的才华,并且姚鼐也有志于古人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做法,那考中进士做大官,不是姚鼐所追求的。如果他只是凭文章出众而名传后世,也不是我对姚鼐的期望。孟子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认为不值得去做尧舜,那是违背天理,有能成为尧舜的天资却说做不到,那是不尊重天理。像那举着大旗,手持武器,统领士兵,在遥远的边疆立下战功,这是英雄豪杰们所做的,而我认为还是其次的。
注释:¹王文成:王守仁,明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人,曾在故乡阳明洞中筑室,世称阳明先生,死后谥文成。²射策甲科:考中进士。射策:原为汉代考试方法之一,办法是把问题写在“策”(竹简)上,按难易分甲乙两科,被考试者取策,回答策上所写问题,射策甲科,中者为“郎”(官称)。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³莞尔:微笑的样子。⁴不世之才:不是每世都有的人材,稀有的人才。⁵不朽:古人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⁶人皆可以为尧舜:语出《孟子·告子下》。⁷悖天:违背天理。⁸漫天:不尊重天理。拥旄仗钺,举着旗子,拿着武器。⁹立功青海:泛指到边疆杀敌立功。¹⁰抑:还是。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姬传试于礼部¹,不售²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译文:姚鼐参加了礼部组织的考试,没有考中要回乡,于是我就写了这篇序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他。
注释:¹试于礼部:指会试。清代科举考试在京城举行的会试由礼部主持。²不售:不成功,未考中。
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其鄙有樊迟,其狂有曾点。孔子之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其故人有原壤,而相知有子桑伯子。仲弓问子桑伯子,而孔子许其为简,及仲弓疑其太简,然后以雍言为然。是故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
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¹,其鄙²有樊迟³,其狂有曾点。孔子之师,有老聃(dān),有郯(tán),有苌(cháng)、师襄,其故人有原壤¹⁰,而相知有子桑伯子¹¹。仲弓¹²问子桑伯子,而孔子许其为简¹³,及仲弓疑其太简,然后以雍(yōng)言为然。是故南郭惠子问于子贡¹⁴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
译文:过去孔子的学生,有道德品行好的,有精通政治事务的,有擅长语言交际的,有熟悉古代文献的,他们当中浅薄一些的是樊迟,偏激的要数曾点。孔子的老师,有老聘,有郯子,有苌弘,还有师襄。孔子的老朋友中有原壤这样的怪人,而彼此了解的朋友有子桑伯子。学生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称赞他办事简约。当仲弓觉得子桑伯子过于简约时,孔子又认为仲弓的看法是对的。所以南郭惠子向子贡问道:“孔夫子门中所交往的人,为什么这样杂呀?”哦!这也许就是孔子是个伟人的原因吧?
注释:¹文学:指熟悉古代文献。《论语先进》记叙了孔子十个学生的特长,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类。²鄙:质朴、浅薄。³樊迟: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学生。⁴狂:偏激狂妄。在《论语》中多指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⁵曾点:字晳,孔子的学生。⁶老聃:即老子,春秋战国时楚国苦县人,道家始祖。据说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⁷郯子:春秋时小国的诸侯,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做官。⁸苌弘:春秋时周敬王大夫,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乐。⁹师襄:也称师襄子,春秋时卫国的乐官。传说孔子曾经向他学琴。¹⁰原壤:鲁国人,孔子的老朋友。据说他母亲死了,孔子去帮他治丧,他却站在棺材上唱歌。孔子骂他“老而不死,是为贼”,但却仍然与他来往。¹¹子桑伯子:名字仅见于《论语雍生》,生平不详。¹²仲弓:冉雍,字仲弓,孔子的学生。¹³简:简约,不烦琐。《论语雍也》记载,冉雍向孔子了解子桑伯子这个人,孔子说还可以,他办事很简约,冉雍说如果平时态度一贯简单马虎,治理政事不是会太简单从事吗?孔子认为冉雍说得对。¹⁴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学生。
至于孟子乃为之言曰:“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之言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唐之韩愈,攘斥佛老,学者称之。下逮有宋,有洛、蜀之党,有朱、陆之同异。为洛之徒者,以排击苏氏为事;为朱之学者,以诋諆陆子为能。吾以为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则天下之理,亦不可以一端尽。昔者曾子之一以贯之,自力行而入;子贡之一以贯之,自多学而得。以后世观之,子贡是,则曾子非矣。然而孔子未尝区别于其间,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夫所恶于杨墨者,为其无父无君也;斥佛老者,亦日弃君臣,绝父子,不为昆弟夫妇,以求其清净寂灭。如其不至于是,而吾独何为訾謷之?大盗至,肢箧探囊,则荷戈戟以随之,服吾之服,而诵吾之言,吾将畏敬亲爱之不暇。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已乎?
至于孟子乃为之言曰:“今天下不之杨¹则之墨²,杨墨之言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唐之韩愈,攘斥佛老,学者称之。下逮³有宋,有洛、蜀之党,有朱、陆之同异。为洛之徒者,以排击苏氏为事;为朱之学者,以诋(dǐ)(qī)陆子为能。吾以为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则天下之理,亦不可以一端尽。昔者曾子之一以贯之¹⁰,自力行而入;子贡之一以贯之,自多学而得。以后世观之,子贡是,则曾子非矣。然而孔子未尝区别于其间,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夫所恶于杨墨者,为其无父无君也;斥佛老者,亦日弃君臣,绝父子,不为昆弟¹¹夫妇,以求其清净寂灭。如其不至于是,而吾独何为訾謷¹²之?大盗至,肢(qū)(qiè)¹³探囊(náng)¹⁴,则荷戈戟以随之,服吾之服,而诵¹⁵吾之言,吾将畏敬亲爱之不暇。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已乎?
译文:至于孟子,为了捍卫孔子的儒学就说:“当今天下的言论不归属杨派就归属墨派,杨派、墨派的言论不停止,孔子的学说就不能发扬光大。凡是能够著书立言反对杨派和墨派的人,便不愧是圣人的门徒。”因此,当时的舆论认为孟子热衷于辩争。这虽然不合乎事实,但热衷辩争的风气,从此开始兴起了。唐代的韩愈,排斥佛教和道教,有学问的人都赞成他。接下来到了宋代,北宋有洛党,蜀党的派别之争,南宋有朱熹、陆九渊的理学观点的分歧。属于洛党这一派的人,以排斥,打击苏轼为能事;坚持朱子理学的人,也把诋毁陆子作为自己拿手的事。我认为天地间的阴阳之气化育生成万物,千变万化无穷无尽,那么世上的道理、学问,也不可能在某一尽头终结。过去曾子寻求用一个原则贯穿孔子学说,他是从实际行动上深入下去:子贡寻求用一个原则贯穿孔子学说,他是从多方面的理论学习中去获得。用后代人的眼光看来,子贡是对的,曾子便是错的了。但是孔子并没有在他们两人之间判别是非高下,因为他的学说本来就包容了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再说孟子憎恶杨、墨学派的原因,是因为杨、墨学派抹杀父子、君臣的关系;韩愈排斥佛、道学说,也是因为佛、道二家抛弃君臣、父子关系,不讲兄弟、夫妻之间的伦理亲情,而一味追求他们的清净寂灭的境界。如果这些学说和派别不是这样大逆不道,我们又何必偏要去非议指责他们?这就好比是强盗来了,撬开箱子,把手伸进袋子,我们就扛着长矛戟枪跟着他,看他如何行动。如果他穿上我们一样的衣服,说的是我们一样的语言,表示服从我们的教化,那我们将会敬重友爱他还怕来不及。现在呢,操起屋子里的戈矛在屋内和自己人打起来,这种做法是不是可以罢休了呢?
注释:¹杨:杨朱,春秋末战国初魏人。相传他反对墨子的“兼爱”和儒家的论理思想,主张“贵生”、“重己”。²墨:墨翟,墨子,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反对战争,反对儒家的礼乐。此处所引孟子的话节录自《孟子滕文公下》。³逮:及、到。⁴洛、蜀之党:宋哲宗元祐年间朝廷党派名称。洛党指程颐(洛阳人)为首的党派,蜀党指苏轼(四川人)为首的党派。⁵朱:朱熹。⁶陆:陆九渊。二人都是南宋著名哲学家,因学术观点的不同引起辩争。⁷诋諆:诋毁。⁸气化:古代哲学术语。指阴阳之气(物质本原)化生万物。⁹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¹⁰一以贯之:《论语里仁》记载孔子的话:“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意思是说,曾参啊,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穿起来。至于这个根本的原则是什么,孔子没有说,他的学生们也就名自揣摩着去寻求。¹¹昆弟:兄弟。昆,兄。¹²訾謷:非议、诋毁。¹³胠箧:撬开箱箧。胠,撬开。¹⁴探囊:把手伸进口袋里。指偷盗。¹⁵诵:说,语言上使用。
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此不足以论人也。人貌之不齐,稍有巨细长短之异,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战?北宫黝、孟施舍,其去圣人之勇盖远甚,而孟子以为似曾子、似子夏,然则诸子之迹虽不同, 以为似曾子、似子夏可也。居高以临下,不至于争,为其不足与我角也。至于才力之均敌,而惟恐其不能相胜,于是纷坛之辩以生。是故知道者,视天下之歧趋异说,皆未尝出于吾道之外,故其心恢然有余;夫恢然有余,而于物无所不包,此孔子之所以大而无外也。
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¹之,此不足以论人也。人貌之不齐,稍有巨细长短之异,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战?北宫黝(yǒu)²、孟施舍³,其去圣人之勇盖远甚,而孟子以为似曾子、似子夏,然则诸子之迹虽不同, 以为似曾子、似子夏可也。居高以临下,不至于争,为其不足与我角也。至于才力之均敌,而惟恐其不能相胜,于是纷坛之辩以生。是故知道者,视天下之歧趋异说,皆未尝出于吾道之外,故其心恢然有余;夫恢然有余,而于物无所不包,此孔子之所以大而无外也。
译文:没有深入地研究别人的言论究竟是对还是错,一听见有稍微和自己不同的言论,就群起而攻击他,这就不能够做到正确、全面地评价一个人啊。人的相貌是有差异的,如果稍微有身材的胖瘦、高矮的不同,便斥责他不是人,岂不是太过分了吗?北宫黝和孟施舍是孟子认可的勇者,其实他们离圣人要求的“勇”恐怕差得太远哩,但孟子认为他们像曾子,像子夏,这样说来,那么这几个人的行为虽然不同,但在某点精神上,认为北宫黝像子夏、孟施舍像曾子,还是可以的。以站在高处往下看的姿态看待其他学派,就不会导致辩争,因为对方太弱小,不能够和我们较量。如果双方的才能力量不相上下,又各自担心不能战胜对方,这样才会产生复杂繁多的辩争。所以懂得天地变化之道的人,他看世上的学派分流和不同理论,都没有超出于自己的学说之外,因此他的心胸宽阔气度宏大;心胸宽阔气度宏大,那么对万事万物就能全部包容,这就是孔子为什么伟大而善于包容的原因啊。
注释:¹排:排挤、排斥。²北宫黝:姓北宫,名黝,战国时齐国人。³孟施舍:生平不详。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这里所引用的是《孟子公孙丑》上的话,北宫黝和孟施舍都是孟子认为有勇的人,北宫黝培养勇气的方法是,对别人寸步不让,事事都要求胜过别人,孟子认为他像子夏全面钻研,懂得很多。孟施舍培养勇气的方法是,没有胜利的把握也无所畏惧,一往无前,孟子认为他像曾子对道的专一。⁴均敌:相等,分不出上下。敌,相匹敌。⁵道 :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⁶歧趋:不同的、分离的方向。此犹言分支流派。⁷恢然:弘大、宽阔貌。
辛夷零落海棠残,似梦春光取次看。人世那堪春几度,夕阳萧寺独凭阑。
辛夷零落海棠残,似梦春光取次看。人世那堪春几度,夕阳萧寺独凭阑。

chūn--liúkuí

xīnlíngluòhǎitángcánshìmèngchūnguāngkànrénshìkānchūnyángxiāopínglán

大江风急峭帆喧,帆影江声万马奔。朝发铜陵未朝饭,两山如画过天门。
大江风急峭帆喧,帆影江声万马奔。朝发铜陵未朝饭,两山如画过天门。

tónglíng--liúkuí

jiāngfēngqiàofānxuānfānyǐngjiāngshēngwànbēncháotónglíngwèicháofànliǎngshānhuàguòtiānmén

年少高才始发硎,小桃花下户长扃。承欢切至多容色,汲古精微入杳冥。
年少高才始发硎,小桃花下户长扃。承欢切至多容色,汲古精微入杳冥。
前辈风流今已邈,后堂丝竹汝曾听。西州门外山如旧,从此扁舟不忍停。
前辈风流今已邈,后堂丝竹汝曾听。西州门外山如旧,从此扁舟不忍停。

wēngzhàoqín--liúkuí

niánshǎogāocáishǐxíngxiǎotáohuāxiàzhǎngjiōngchénghuānqièzhìduōróngjīngwēiyǎomíng

qiánbèifēngliújīnmiǎohòutángzhúcéngtīng西zhōuménwàishānjiùcóngbiǎnzhōurěntíng

良辰值暄序,振策遵灵崖。暗谷既阴閟,崇坡复阳开。
良辰值暄序,振策遵灵崖。暗谷既阴閟,崇坡复阳开。
斑斓绝壁峙,䆗窱曾阿颓。朱葩冒石脊,翠颖环水涯。
斑斓绝壁峙,䆗窱曾阿颓。朱葩冒石脊,翠颖环水涯。
文鱼跃西涧,森木荣南垓。幽幽乳窦滴,殷殷飞瀑豗。
文鱼跃西涧,森木荣南垓。幽幽乳窦滴,殷殷飞瀑豗。
兰野霞气上,松门樵响来。引手摘弱卷,散发依苍苔。
兰野霞气上,松门樵响来。引手摘弱卷,散发依苍苔。
攀登不知倦,憩坐时忘回。志虚浮虑遣,襟远群象该。
攀登不知倦,憩坐时忘回。志虚浮虑遣,襟远群象该。
况挈素心侣,同倾昭旷怀。
况挈素心侣,同倾昭旷怀。

yóulóngmiánshān--liúkuí

liángchénzhíxuānzhènzūnlíngànyīnchóngyángkāi

bānlánjuézhìyǎotiǎocéngātuízhūmàoshícuìyǐnghuánshuǐ

wényuè西jiànsēnróngnángāiyōuyōudòuyīnyīnfēihuī

lánxiáshàngsōngménqiáoxiǎngláiyǐnshǒuzhāiruòjuǎnsàncāngtái

pāndēngzhījuànzuòshíwànghuízhìqiǎnjīnyuǎnqúnxiànggāi

kuàngqièxīntóngqīngzhāokuàng怀huái

澹然九秋时,复此层楼上。遥虚耸碧峰,嵯峨非一状。
澹然九秋时,复此层楼上。遥虚耸碧峰,嵯峨非一状。
宿云涧中收,轻烟林外飏。天高见鹄飞,风远闻渔唱。
宿云涧中收,轻烟林外飏。天高见鹄飞,风远闻渔唱。
欣兹景物佳,抚心默惆怅。
欣兹景物佳,抚心默惆怅。

lóushàngxiǎowàng--liúkuí

dànránjiǔqiūshícénglóushàngyáosǒngfēngcuóéfēizhuàng

宿yúnjiànzhōngshōuqīngyānlínwàiyángtiāngāojiànfēifēngyuǎnwénchàng

xīnjǐngjiāxīnchóuchàng

昨日观君《佛手诗》,如从指上见明月。芳果惊看优钵昙,顿令我亦离言说。
昨日观君《佛手诗》,如从指上见明月。芳果惊看优钵昙,顿令我亦离言说。
扰扰浮生梦寐间,一弹指顷千沤灭。王侯将相只须臾,何况我辈孤且拙。
扰扰浮生梦寐间,一弹指顷千沤灭。王侯将相只须臾,何况我辈孤且拙。
我从朔漠厌风尘,君亦南荒穷跋涉。梦中相对两羁人,回首旧游成历劫。
我从朔漠厌风尘,君亦南荒穷跋涉。梦中相对两羁人,回首旧游成历劫。
拈花自知色不染,捧钵谁言食堪阙。从前被螫指可断,若使归空手当撤。
拈花自知色不染,捧钵谁言食堪阙。从前被螫指可断,若使归空手当撤。
心清那用挈军持,迹秘聊须书贝叶。华岳三峰掌已开,请君更问维摩诘。
心清那用挈军持,迹秘聊须书贝叶。华岳三峰掌已开,请君更问维摩诘。

sūn怀huáisānyǒngshǒuzhǐshīhòu--liúkuí

zuóguānjūnshǒushīcóngzhǐshàngjiànmíngyuèfāngguǒjīngkànyōutándùnlìngyánshuō

rǎorǎoshēngmèngmèijiāndànzhǐqǐngqiānōumièwánghóujiāngxiāngzhǐkuàngbèiqiězhuō

cóngshuòyànfēngchénjūnnánhuāngqióngshèmèngzhōngxiāngduìliǎngrénhuíshǒujiùyóuchéngjié

niānhuāzhīrǎnpěngshuíyánshíkānquēcóngqiánbèishìzhǐduànruò使shǐguīkōngshǒudāngchè

xīnqīngyòngqièjūnchíliáoshūbèihuáyuèsānfēngzhǎngkāiqǐngjūngèngwènwéi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