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四月清和¹雨乍晴,南山当户²转分明。
译文:四月天气已是清明和暖,雨过天晴,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
注释:¹清和:天气清明而和暖。²南山当户:正对门的南山。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更无柳絮(xù)因风起,惟有¹葵花向日倾。
译文: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在眼前纷纷扰扰,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注释:¹惟有:仅有,只有。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赏析一

  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吧!

  赏析二

  本诗语言浅白,色彩明丽清新,犹如摄影师抓拍的一个镜头,"当户转分明""清和雨乍晴",作者调动我们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个清明和暖的气氛。“乍”“转”“起”“倾”,使这些景物鲜活生动,使整首诗充满了雨和夏的味道,从嗅觉,感觉,视觉各个方位来攻占读者的心.最后两句点明本诗主旨,作者的心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

  赏析三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使得万里江山在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后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紧接着转笔入近景: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

  赏析四

  一首平白如话的小诗,既无险字,也无丽词,似乎一览无余.初夏时节,一场清雨刚停,对着门的南山又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随风飘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葵花对着太阳在开放.这其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决非如此浅薄;甚至用不着细细咀嚼,便可知其所指,其所托,其所寄寓着的深意.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此诗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托物而言志。

zhōngchūxià

guāng sòngdài 

yuèqīngzhàqíng nánshāndāngzhuǎnfēnmíng 
gèngliǔyīnfēng wéiyǒukuíhuāxiàngqīng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外湖莲子长参差¹,霁(jì)²青处鸥(ōu)飞。水天溶(róng)(yàng)³画桡(ráo),人影鉴中移。
译文: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阴深处,有一起起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
注释:¹参差:高低不齐。²霁山:雨后山色。³溶漾:水波荡漾的样子。⁴画桡:船桨,这里指画船。⁵迟:缓缓。⁶鉴:镜子。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桃叶¹浅声²双唱³,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huī),分得翠归。
译文: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桃叶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间回荡。歌女所着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
注释:¹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²浅声:轻婉歌声。³双唱:双双唱起。⁴深色:加深颜色。⁵轻衣:形容极薄的夏装。⁶障面:遮面。⁷斜晖:偏西的阳光。⁸翠:指绿荷。⁹阴:阴凉。

  这首词既写江南夏日湖山之美,又写歌女容貌和性灵之美。全词融自然美与女性美于一境,写出了歌女天光水色之间的清歌妙发,表现出湖山和人物纯真自然的性灵。

  上片起句开门见山,直写湖中美景。江南湖泊往往是重重相连。当外湖长满莲篷的时候,远远望去,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比起荷花盛开,又是别有一番风味,此时正是游湖的好时光。下句展开远景:“霁山青处鸥飞”,是写天放晴了,雨洗过后的青山,格外的青,而那青山映衬之间,几点翩飞的白鸥,显得格外的白。“水天溶漾画桡迟。”词人俯仰上下,只见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游湖之人陶醉了,于是,任由船只鉴中缓缓地行。画桡,指画船。迟,谓缓行。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人有时会忘却自己,有时却又以为自己是江山风月的主人。清莹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存。“人影鉴中移。”人船中,船行水上,水面如镜,人影镜里移动。

  下片由写景转为写人,重点描写歌女容貌之美和性灵之美。“桃叶浅声双唱”与“杏红深色轻衣”两句为对仗,一写其歌声,一写其衫色。桃叶,本是晋代王献之妾之名。献之笃爱桃叶,曾作《桃叶歌》歌之,传其辞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南朝陈时,江南盛歌之,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桃叶歌》题解。词上句以“桃叶浅声”写所唱,此“桃叶”即《桃叶歌》,非指人而言。歌声轻婉,故曰“浅声”,女伴同唱,故曰“双唱”。此句写船上的一对歌女双双唱起了轻柔宛转的歌声。“杏红深色轻衣”则写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歌女杏红的衣色,显得格外深。深,亦是词人印象之深。词人写歌女之印象,不写其容貌而写其衣著,正是韵高脱俗的体现。这时正当暑天,故著轻衣。然而,词人印象更深的是:“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暑天斜晖犹热,故而歌女采得一枝荷叶遮面。荷叶虽小,可是当乘船一路归去时,词人却感觉到,好象自己也分得了她手持荷叶的一份绿阴凉意。小荷障面之姿态,很美;分得翠阴之感受,虽为错觉,但更美。

  此词游湖这一赏心乐事中,表现了自然风光和人物容貌、性灵之美,体现出词人高雅、清旷的审美意趣,抒写了词人对于大自然和生活的无限热爱。

huàtángchūn ·wàiliánchángcēn

zhāngxiān sòngdài 

wàiliánchángcēn shānqīngchùōufēi shuǐtiānróngyànghuàráochí rényǐngjiànzhōng 
táoqiǎnshēngshuāngchàng xìnghóngshēnqīng xiǎozhàngmiànxiéhuī fēncuìyīnguī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译文:窗户间熟透的梅子已经掉落满地,墙下的竹笋已成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连雨¹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译文:雨下个不停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注释:¹连雨:连续下雨。

qíng

fànchéng sòngdài 

chuāngjiānméishúluò qiángxiàsǔnchéngchūlín 
liánzhīchūn qíngfǎngjuéxiàshēn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昼出耘(yún)¹夜绩(jì)²,村庄儿女各当家³
译文:白天去田里从事田间劳动,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注释:¹耘田:治田除草,从事田间劳动。²绩麻:把麻搓成线。³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童孙未解¹²(gēng)织,也傍(bàng)³(sāng)学种瓜。
译文: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注释:¹未解:不懂。²供:从事,参加。³傍:靠近。⁴阴:树荫。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逸趣横生。

shítiányuánxìng ·sānshí

fànchéng sòngdài 

zhòuchūyúntián cūnzhuāngérdāngjiā 
tóngsūnwèijiěgònggēngzhī bàngsāngyīnxuézhòngguā 

也不多时便立秋,寄声残暑速拘收。
也不多时便立秋,寄声¹残暑速拘收²
译文:过不了多久就要立秋了,残暑啊快点把那嚣张气焰收起来吧,凉爽舒适的金秋就要到了。
注释:¹寄声:托人传话。这里指向残暑发话。²拘收:收起来。
瘦蝉有得许多气,吟落斜阳未肯休。
瘦蝉有得许多气,吟落斜阳未肯休。
译文:树上瘦小的知了怎么会有这么长的气呢,一直鸣叫到斜阳都隐去了它还不肯罢休。

yóuchíshàngshǒu ·

yángwàn sòngdài 

duōshíbiàn便qiū shēngcánshǔshōu 
shòuchányǒuduō yínluòxiéyángwèikěnxiū 
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
不但春妍(yán)¹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
译文:不仅春天的景色美丽,百花争艳,夏天的美景更是令人喜爱。随意生长的花草茂盛,连绵不断,一直到天边。
注释:¹春妍:春光妍丽,指春天妍丽的景色。妍,美丽。
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
鹿葱¹解插纤(xiān)²柄,金凤³仍开最小花。
译文:鹿葱花的画柄已经长得纤长,金凤花也开出了最小的花朵。
注释:¹鹿葱:石蒜科植物,也叫“夏水仙”,在盛夏时能开出淡紫红色或淡粉色且有香气的花朵。²纤长:形容细而长或小臂纤长润洁。³金凤:凤仙花的别称,在夏天开放,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红、紫、黄等多种。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说明春天与夏天的景物各有其佳妙之处,春天固然到处百花争妍,夏天也是遍地花草芳香。后两句描写了两种花,“鹿葱”就是夏水仙,在盛夏时能开出淡紫红色或淡粉色且有香气的花朵;金凤就是凤仙花,也是在夏天开放,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红、紫、黄等多种,有的品种同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朵。这两句写景形象,对仗工整,通过两种夏季比较有代表性的花草印证了前面的说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xiàjué

yángwàn sòngdài 

dànchūnyánxiàjiā suíyuánhuācǎoshìshēng 
鹿cōngjiěchāxiānchángbǐng jīnfèngréngkāizuìxiǎohuā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松阴一架半弓¹(tái),偶欲看书又懒开。
译文:松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
注释:¹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积极小。弓,古时丈量地亩的器具,后为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1.6米。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戏掬(jū)¹清泉洒蕉(jiāo)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译文: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注释:¹掬:两手相合捧物。
这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的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xiánchūxiàshuì ·èr

yángwàn sòngdài 

sōngyīnjiàbàngōngtái ǒukànshūyòulǎnkāi 
qīngquánjiāo értóngrènshēnglái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¹月明中。
译文:夜晚依然跟中午一样炎热,打开房门在月下稍微站一会。
注释:¹小立:暂时站立住。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译文:虫鸣不歇的茂密竹林树丛中,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并不是风。

  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该诗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觅”和“取”,“追”更能表现对“凉”的渴求,杜甫“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羌村三首》其二)诗意可见。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

  第一句貌似平直,其实也有一层曲折:中午时分,烈日暴晒,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今,“夜热”竟然与“午热”相仿佛,则“夜热”之甚,可想而知。唯其如此,才引出次句诗人月下独立的形象。“开门”,点出作者原在室内。或许他本已就寝,而因夜里天热的缘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而“明月”,则点出正值“月华皎洁”的三五之夜。这样,作者“独立”的目的,应该说是“追凉”与“赏月”兼而有之,追凉可得体肤之适,赏月则可得精神之快,难怪他要独立不移、执着若此了。

  第三句是对周围环境的点染:竹林深深,树荫密密,虫鸣唧唧。“竹深树密”,见其清幽;“虫鸣”,则见其静谧——唯其静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于是又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不是风”,点明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范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取凉》诗亦云:“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桂旗俨不动,藻井森上征。”虽设问风从何来,但既然桂旗不动,可见非真有风,殿阁之“微凉”不过因静而生。人们通常说“心静自凉”,其理相若。因此,范诗实可与这首诗参读。

  显然静中生凉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如果没有“不是风”三字,读者很可能将“凉”与“风”联系在一起。陈衍《石遗室诗话》早就指出:“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然而,这首诗的妙处恰恰也就在这里。作者故意直到最后,才将微露其本意的线索交给读者——既然明言“不是风”,善于神会的读者自当想到静与凉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即又当想到,前面出现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所作的铺垫。这样,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道出本意更有诗味。大概这就是《石遗室诗话》所称道的“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的旨趣。

xiàzhuīliáng

yángwàn sòngdài 

rántóng kāiménxiǎoyuèmíngzhōng 
zhúshēnshùchóngmíngchù shíyǒuwēiliángshìfēng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梅子¹留酸软齿牙²,芭蕉分绿³与窗纱
译文: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
注释:¹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²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³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⁴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日长睡起无情思¹,闲看儿童捉柳花²
译文:漫长的夏日,从午睡中醒来不知做什么好,只懒洋洋的看着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
注释:¹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²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这首诗写作者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

  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73-1074

xiánchūxiàshuì ·

yángwàn sòngdài 

méiliúsuānruǎnchǐ齿 jiāofēn绿chuāngshā 
chángshuìqíng xiánkànértóngzhuōliǔhuā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毕竟¹西湖六月中²,风光不与四时³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注释:¹毕竟: 到底。²六月中:六月中旬。³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⁴同:相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¹莲叶无穷碧(bì)²,映(yìng)³荷花别样红
译文: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像与天相接,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注释:¹接天:像与天空相接。²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无穷:无边无际。³映日:指阳光。映照着日光。⁴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88-1089

xiǎochūjìngsònglínfāng

yángwàn sòngdài 

jìng西liùyuèzhōng fēngguāngshítóng 
jiētiānliánqióng yìnghuābiéyàngh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