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惨惨兮春水漫漫,思我故人兮行路难。
春云惨惨兮春水漫漫,思我故人兮行路难。
君辕以南兮我辕以北,去日以远兮忧不可以终极。
君辕以南兮我辕以北,去日以远兮忧不可以终极。
蹇予马兮江皋,式燕兮以游遨。
蹇予马兮江皋,式燕兮以游遨。
念我平生兮君郁陶。
念我平生兮君郁陶。
在师中兮岂造次之可离,忠言不闻兮思君忸怩。
在师中兮岂造次之可离,忠言不闻兮思君忸怩。
毫厘之差兮天壤易位,驷不及舌兮脐不可噬。
毫厘之差兮天壤易位,驷不及舌兮脐不可噬。
思我故人兮怀我亲,怀我亲兮思故人。
思我故人兮怀我亲,怀我亲兮思故人。
怀哉怀哉,不可忍兮不如速死。
怀哉怀哉,不可忍兮不如速死。
慨百年之未半兮,胡中道而遄止。
慨百年之未半兮,胡中道而遄止。
鲁连子兮义不帝秦,负玄德兮羽不名为人。
鲁连子兮义不帝秦,负玄德兮羽不名为人。
委骨草莽兮时乃天命,自古孰无死兮首丘为正。
委骨草莽兮时乃天命,自古孰无死兮首丘为正。
我行我行兮梦寐所思,故人望我兮胡不归,胡不归。
我行我行兮梦寐所思,故人望我兮胡不归,胡不归。
白云英英,涧水泱泱。
白云英英,涧水泱泱。
彼美人兮,硕大且昌。
彼美人兮,硕大且昌。
今朝浴佛旧风流,身落山前第一州。
今朝浴佛旧风流,身落山前第一州。
赣上瑶桃俄五稔,海中玉果已三周。
赣上瑶桃俄五稔,海中玉果已三周。
人生聚散真成梦,世事悲欢一转头。
人生聚散真成梦,世事悲欢一转头。
坐对薰风开口笑,满怀耿耿复何求。
坐对薰风开口笑,满怀耿耿复何求。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外,身游坎窞中。
心在坤维外,身游坎窞中。
长淮行不断,苦海望无穷。
长淮行不断,苦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好,通州路已通。
晚鹊传佳好,通州路已通。
世乱遭飘荡,飞藿共徘徊。
世乱遭飘荡,飞藿共徘徊。
十口隔风雪,反畏消息来。
十口隔风雪,反畏消息来。
画影图形正捕风,书生薄命入置中。
画影图形正捕风,书生薄命入置中。
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
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
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
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
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
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
白发应多长,苍头少有存。
白发应多长,苍头少有存。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宝藏如山席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
宝藏如山席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
吴儿进退寻常事,汉氏存亡顷刻中。
吴儿进退寻常事,汉氏存亡顷刻中。
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
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
早来朝市今何处,如悟人间万法空。
早来朝市今何处,如悟人间万法空。
江岸今多啮,城居昔屡焚。
江岸今多啮,城居昔屡焚。
市人半伧父,竖子亦将军。
市人半伧父,竖子亦将军。
蛟哭金洲雨,猿啼玉观云。
蛟哭金洲雨,猿啼玉观云。
周郎坟土上,回首泪成痕。
周郎坟土上,回首泪成痕。
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
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
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河以北无坚城。
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河以北无坚城。
公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夏盟。
公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郡连夏盟。
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咸京。
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咸京。
明皇父子将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
明皇父子将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
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
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
哀哉常山惨钩舌,心归朝廷气不慑。
哀哉常山惨钩舌,心归朝廷气不慑。
崎岖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节。
崎岖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节。
当年幸脱安禄山,白首竟陷李希烈。
当年幸脱安禄山,白首竟陷李希烈。
希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欺日月。
希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欺日月。
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
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
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
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

  这首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十二句,诗人以史学家的直笔来抒写,唐代平定安史之乱,颜真卿兄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牵制了安禄山的兵力,使之不敢长驱西侵长安,然后郭李大军才得以发挥威力,平定叛乱。开头四句,写安禄山发动叛乱。当时承平日久,在“一朝渔阳动鼙鼓”的情势下,“大江以北无坚城”,叛军所过郡县,望风瓦解。前四句极写安禄山之反,情势严重。接着“公家兄弟奋戈起”四句,写出了平原、常山两郡起义兵的巨大影响。这四句和前四句形成对比,使当时紧张的局势为之一缓。接着写到唐玄宗父子由长安西奔,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以郭子仪、李光弼为主力的朔方兵东征,经历了为时八年的奋战,终于平定叛乱。作者总介说,唐朝重建之功,虽然是李、郭诸将血战沙场的结果,但牵制之力,则是由于平原、常山倡义所致。“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论牵制公威灵”两句,实为千古不移之论。

  第二部分后八句,分写颜真卿兄弟先后秉忠殉难,威武不屈,正气凛然,千秋景仰。但仍以颜真卿的事迹为主。前四句写常山兵败,颜杲卿被俘,在洛阳就义之前,痛骂逆贼,惨遭钩舌的酷刑,忍受肢解而死。颜真卿在其兄一家三十余口被惨杀后,心向国家,并不因此感到震慑,经历长期的艰难辛苦,始终镇守河北一带。次四句写颜真卿的殉节,指出颜真卿当年历经艰难,幸而未遭安禄山之害,但在大局已定之时,却因宰相卢杞谗言,在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之后,被派遣前往宣谕,在颜真卿以年近八十的高龄之时,虽痛斥叛逆李希烈,最后却被李希烈缢死。诗中表明李希烈的罪行,固然不容饶恕,而卢杞用心险恶,尤为令人发指。“希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欺日月”两句,既严正地揭示卢杞的奸险狠毒,也指出当时君主的昏庸,易于为谗佞的巧言所蒙蔽。

  诗的第三部分是结尾四句,前两句对乱臣贼子的下场作了总结,安禄山、李希烈、卢杞之流,如今已和荒烟蔓草,同归湮没,遗臭万年,受到历史的无情鞭笞。而莽莽中原,依然如故。颜真卿的忠精壮节,却声名赫赫,如雷霆当空,威严凛厉,给后世留下了光辉的典范。“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当天”,既和上两句作鲜明的对比,又是全诗的结论。

  这首诗对颜真卿兄弟崇高的节操、刚贞义烈的精神热烈赞颂,论断严正,层次井然,写得悲壮奋昂,可见写诗的目的,除了表彰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外,更在于借这首诗激励自己,坚定诗人自己宁死不屈的信念。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66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