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
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
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
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
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chéngshíyáo

míng liǎnghàn 

xiéjìngbàiliángtián chánkǒuluànshànrén 
guìshùhuāshí huángjuécháodiān 
wéirénsuǒxiàn jīnwéirénsuǒlián 

西颢沆砀,秋气肃杀。
西颢沆砀,秋气肃杀。
含秀垂颖,续旧不废。
含秀垂颖,续旧不废。
奸伪不萌,祅孽伏息。
奸伪不萌,祅孽伏息。
隅辟越远,四貉咸服。
隅辟越远,四貉咸服。
既畏兹威,惟慕纯德。
既畏兹威,惟慕纯德。
附而不骄,正心翊翊。
附而不骄,正心翊翊。

西hào

míng liǎnghàn 

西hàohàngdàng qiūshā 
hánxiùchuíyǐng jiùfèi 
jiānwěiméng yāoniè 
yuèyuǎn xián 
wèiwēi wéichún 
érjiāo zhèngxīn 
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
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dīnglìngwēi

míng liǎnghàn 

yǒuniǎoyǒuniǎodīnglìngwēi jiāqiānniánjīnláiguī 
chéngguōrénmínfēi xuéxiānzhǒnglěilěi 

行胡从何方。列国持何来。
行胡从何方。列国持何来。
氍毹㲮五木香。迷迭艾纳及都梁。
氍毹㲮五木香。迷迭艾纳及都梁。

yuè

míng liǎnghàn 

xíngcóngfāng lièguóchílái 
shūxiāng diéàiliáng 
新树兰蕙葩,杂用杜蘅草。
新树兰蕙葩,杂用杜蘅草。
终朝采其华,日暮不盈抱。
终朝采其华,日暮不盈抱。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
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
怅望何所言,临风送怀抱。
怅望何所言,临风送怀抱。

xīnshùlánhuì

míng liǎnghàn 

xīnshùlánhuì yònghéngcǎo 
zhōngzhāocǎihuā yíngbào 
cǎizhīwèishuí suǒzàiyuǎndào 
xīnxiāngxiāoxiē fánhuāhuìgǎo 
chàngwàngsuǒyán línfēngsònghuái怀bào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pínglíngdōng

liǎnghànyuè liǎnghàn 

pínglíngdōng sōngbǎitóng zhīrénjiégōng 
jiégōng zàigāotángxià jiāoqiánbǎiwànliǎngzǒu 
liǎngzǒu chéngnán jiànzhuīxīnzhōng 
xīnzhōng xuèchū guīgàojiāmàihuáng 
淮南王。自言尊。
淮南王。自言尊。
百尺高楼与天连。后园凿井银作床。
百尺高楼与天连。后园凿井银作床。
金瓶素绠汲寒浆。汲寒浆。
金瓶素绠汲寒浆。汲寒浆。
饮少年。少年窈窕何能贤。
饮少年。少年窈窕何能贤。
扬声悲歌音绝天。我欲渡河河无梁。
扬声悲歌音绝天。我欲渡河河无梁。
愿化双黄鹄还故乡。还故乡。
愿化双黄鹄还故乡。还故乡。
入故里。徘徊故乡苦身不已。
入故里。徘徊故乡苦身不已。
繁舞寄声无不泰。徘徊桑梓游天外。
繁舞寄声无不泰。徘徊桑梓游天外。

huáinánwáng

míng liǎnghàn 

huáinánwáng yánzūn 
bǎichǐgāolóutiānlián hòuyuánzáojǐngyínzuòchuáng 
jīnpínggěnghánjiāng hánjiāng 
yìnshàonián shàoniányǎotiǎonéngxián 
yángshēngbēiyīnjuétiān liáng 
yuànhuàshuānghuánghuánxiāng huánxiāng 
 páihuáixiāngshēn 
fánshēngtài páihuáisāngyóutiānwài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
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
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
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
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
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
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
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
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
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别?
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
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
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juéshǒu

míng liǎnghàn 

gǎozhēnjīnzài shānshàngyǒushān 
dāngdāotóu jìngfēishàngtiān 

qiūyúnyīn jiāngshuǐqīngqiěshēn 
yòngtōngyīnxìn liánhuādàimàozān 

cóngchángfēng gēnjīngduànjué 
qíngshàng yǒuqíngānbié 

nánshānguìshù shàngyǒushuāngyuānyāng 
qiānniánchángjiāojǐng huānàixiāngwàng 

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
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
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
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
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
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
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
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
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
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
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
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
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
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
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
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
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
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
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
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
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
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
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
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
娶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
娶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
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
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

  此诗前八句乃幻想之辞,写天上情景,似与诗之主旨无关。汉乐府多用于宴间演奏,取悦宾客,颇有拼凑割裂现象。此数句又见于《步出夏门行》末段。但乐工拼凑之时,应不会毫无理由,信手胡来。张玉谷谓"起八句言天上物物成双,凤凰和鸣,唯有将雏之乐,以反兴世间好妇不幸无子,自出待客不得已来"(《古诗赏析》),并指出其于后面写"健妇"一段有互相映衬发明之作用,"似与下文气不属,却与下意境相关"(同上)。即可备一说。也有人认为此段是乐曲之"艳词"(前奏),亦属可能。诗描写"健妇",取材于一次她接待宾客的全过程:"迎客"、"问客",热情有礼;"请客"、"坐客",殷勤周到;然后酌酒与客、促令办饭等种种描述,不厌其烦:无一不反映出她举止得体,善主中馈。诗中之"客",恐怕不是一般的亲友作客者,而是来自中原之过客,故有送客"废礼"之疑惑, "齐姜不如"之赞美。此诗写女子而忽略其容貌体态,专一述其"健"(才干),可谓别具只眼,亦可见西北地区之民俗。描述看似琐屑,然笔笔紧扣"健"字刻绘,因而人物形象,益见鲜明。

  前八句写天上景物。若理解这几句,须先阐明其隐喻之义。“白榆”指玉衡星。“桂树”指桂星。纬书说“椒、桂生合刚阳。”注文说:“椒桂,阳星之精所生。”道,黄道。《汉书·天文志》:“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也。”古人认为太阳绕地而行,黄道是想象中的太阳轨道。青龙,东方七宿总名。凤凰即鹑火。纬书《春秋元命包》说:“火离为凤凰。”《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索隐》引宋均说:“属后宫场,故得兼子,子必九者,以尾有九星也。”(案闻一多说:尾本东官宿,当为龙尾。此云凤将九雏盖与南宫朱雀相乱。)

  这八句在表现上,颇有特点。其一,因名借物,赋以形态。某些星宿本以动、植物命名,诗人信手拈来,将它们化为动、植物物本身的形象;并且借“黄道”为通衢大道(古有所谓“天衢”的说法),将这些动、植物形象井然有序地系列在“大道”两旁,于是造成一种迥异于人间的“仙境”。诗人借物赋形是有选择的。“桂树”令人想到传说中的“月桂”,“龙”、“凤”是传说中天上的灵物。就是“白榆”也同寻常人间的榆柳不同。这些事物都是烘托“仙境”所不可少的。其二,这种神仙境界出于诗人的想象,是不存在的,然而,其中的一事一物都实有所指,犹如打灯谜,其用意不在字面,可谓之虚而能实。其三是想象奇妙。全部诗意都是从想象生发出来。否则,几个星宿的名称是构不成诗意的。这八句诗用的是诙谐风趣的笔调,所以虽采用了游仙诗的形式,却并非在着意写神仙事。这种将星宿经作动、植物和人作为诗的意象的写法,《陇西行》之前就有,象《小雅》的《大东》篇和《九歌》的《东君》。尽管《东群》写得颇为壮美,却也不还不能象本篇一样创造出完整意境。

  “好妇出迎客”以下二十四句颂美一位能独特门户的“健妇”,是《陇西行》歌辞的正题。诗因何而作,本事已无可稽考。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三十七引《乐府解题》说:“始言妇有容色,能应门承宾。次言善于主馈,终言送迎有礼。”这也只是就字面说的。

  写法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用笔工细。譬如写主人待客一节,先写“请客北堂上”指明客座应安设的方位,继写“坐客毡氍毹”,表示对客人的恭敬,其中也包含待客的规格。摆酒要摆出“清”“白”两样,虽说不上是丰盛,却是在避免单调,可以看出主人用心的周到。所有这些,都很能表现主人公的讲究礼数。有几个细节写得非常妙。如写主人公迎客时,说“伸腰再拜跪”,写在酒席前应酬,说“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全是连续动作;这类句子,用于人物的刻画,能够曲尽其态。又如写主人用好酒待客,说“酒上正华疏”。倒在杯子里的酒涌出水平面形成一条条的花纹,正表明酒好。这种写法,应当说是比较形象比。象这样绘形绘色的笔墨,在乐府诗中是并不多见的。

  第二是叙事的严整有序。开首二句“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简炼地画出主人公的容貌姿态。接着写她对客人施礼、寒暄,把客人让进堂屋,再写为客设座,再写摆酒陪客,再写酒罢备饭,最后送客尽礼,显得有极有章法。这样写,同诗中表现主人公的落落大方,处事的稳健练达是一致的。

  第三是文字质朴。质朴是乐府叙事篇章的共同特点,而本篇尤为突出,描叙一事一物,莫不从实处着笔;并且做到朴素而能生动传神。如“左顾”、“敕”、“促令”、“盈盈”、“趋”等字眼,都极富表现力。

  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呢?诗人由衷赞美说,古代的贤妇人齐姜同她相比也不免逊色,说她是胜过“丈夫”的“健妇”。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这种赞誉,可以说是非常之高了。这也正是她在封建社会的妇女中出格的地方。但诗中写她所有的行为都不仅没有超越,而且是严格遵循封建礼法的。这一点,则是主人公性格的核心。诗的写法,从始至终扣在一个“礼”字上。

lǒng西xíng ·tiānshàngsuǒyǒu

míng liǎnghàn 

tiānshàngsuǒyǒu zhòngbái 
guìshùjiādàoshēng qīnglóngduìdào 
fènghuángmíngjiūjiū jiāngjiǔchú 
shìshìjiānrén wéiyuèshènshū 
hǎochūyíng yánzhèng 
shēnyāozàibàiguì wènpíngānfǒu 
qǐngběitángshàng zuòzhānshū 
qīngbáizūn jiǔshàngzhènghuáshū 
zhuójiǔchí yánzhǔrénchí 
quèlüèzàibàiguì ránhòuchíbēi 
tánxiàowèijìng zuǒchìzhōngchú 
lìngbànfàn shènshǐ使liú 
fèisòngchū yíngyíngzhōng 
sòngyuǎn guòménshū 
 jiāng 
jiànchímén shèngzhàng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裾。
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
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
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思。
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思。
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春色触发人们的怀远之情,这在闺情诗中有无数的表现,例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其情绪的发动与此相似,虽然后两句出以怨责口吻,实在还是表示她的春心是由春风撩拨的。所以把女子的怀人之情称为“春思”、“春心”,真是合适不过了。这首古诗一开始就写出了人们的共感,叫人觉着清新可喜。如果将它放在闺情诗的序列里,它又是较早这样表现的,读者读着李白等人的作品,自然就想起了它。这里写这个女子的联想又是十分具体、细腻。春风吹动了她的罗衣裾,使她想起了对方的青袍,这是由此及彼的联想;青袍的颜色是青的,眼前的春草也是青的,眼前的春草在春风中舒展着,心上人的青袍也一定是在春风中飘拂着,这是由抽象到具体的联想。通过这些联想,对方的形貌就宛然在目,她得到了一种幻想的满足了。当然,这些联想的逻辑顺序在诗句间并未清楚展示,由“罗衣裾”到“青袍”、由“长条”再到“青袍”,其间的联结,是由读者补缀起来的。这就是诗的可味之处。这里以“春草”象喻“青袍”,也是很新鲜的,五代牛希济有一首小词《生查子》,其结尾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大概是由此脱化而来的。

  上面四句都是写这个女子的感情活动,可以叫“想”,下面四句写她的行动,也就是“望”。“朝登津梁上,褰裳望所思。”津梁,就是桥梁,也许当初她所怀念的人就是由此出发的。这两句说:今日一早她就登上此地,提起衣裳久久瞩望,对远人她是多么思念啊,其心情又是多么焦灼啊。自然,她是望不到“所思”的。《诗经·卫风·氓》写女主人公望“所思”方位:“乘彼诡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这里没有写她的“泣涕涟涟”,而是写她的继续期待和追求,显得含蓄而温厚。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古代有一个男子叫尾生,和一个女子相约在桥下相会,到时女子未来,河水暴涨,尾生不肯离开,抱着桥柱淹死了。这是宁死不负信约的典型。“皎日以为期”是句成语,古人往往指日为誓,以示信守。这两句是说:“怎能像尾生那样坚守信约、如期而归呢!”这两句有的解释为:“这是深怨‘所思’不可靠的意思。”恐怕未必。与其说是怨,不如说是热烈的期待,她是以尾生这样的钟情来期待她的爱人的。另外,“抱柱信”故事的引入也很自然,此地即为津梁,与故事的情境是一致的。

  此诗可能为文人加工的民间作品。它即景起兴,即事发想,自然浅切,情态宛然,大概原本是“男女相从而歌”那种环境中的产物。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80-181页

qīngfēngzhì

míng liǎnghàn 

qīngfēngzhì chuìluó 
qīngpáochūncǎo cǎozhǎngtiáofēngshū 
zhāodēngjīnliángshān qiānchángwàngsuǒ 
ānbàozhùxìn jiǎowé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