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 - 古诗词
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
田蚕¹事已毕,思²妇犹苦身³
译文:盛夏时节,田里的农活结束了,养蚕缫丝的事也告一段落了,别的妇女开始休息了,而她还要继续继续辛辛苦苦地干活。
注释:¹田蚕:耕田和养蚕缫丝。²思:句首语气词。³苦身:身体劳累。犹,依然,还要。
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
当暑理¹(chī)²服,持寄与行人³
译文:骄阳酷暑里,她正在整理葛布衣服,准备给出门在外的丈夫寄去。
注释:¹理:料理,归拢。²絺:细葛布,即用葛(一种植物,纤维可以织布)织的布。³行人:作客在外的人,这里指她的丈夫。

  “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这位农家妇女辛辛苦苦地下田耕地、养蚕缫丝,结果“田蚕事已毕”,收获多少姑且不说,单是丈夫在外,她一个人在家里支撑门户,原本就很辛苦,可是“田蚕”忙过之后,依然不能像别的妇女那样得以短暂的修整和喘息。“犹苦身”,即仍然要继续劳作,也就是说她没有时间和条件休息。她的丈夫为什么外出?出门干什么去了?是出征疆场了,还是不得已出去谋生了呢?诗中虽未点明,但我们不难想象,这不能说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从“思妇” 归拢整理的家织粗布衣服我们不难想象,她虽然种地养蚕,但是她仍然穿不起绫罗绸缎之类的好衣服,最多也只能穿那些“絺服”——细密一点的葛布衣服,这说明她的收获除了苛捐杂税可能已经所剩无几了,她只能自己穿那些粗疏的葛布,而将稍为细密的葛布寄给出门在外的丈夫。正所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哪!

  这首民歌语言凝练优美,生动流畅,自然率真,委婉含蓄,恰切地表达思想感情,较为突出地体现了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暑理絺服”是一个情景场面描写,也是一个极具色彩的细节描写,你看:骄阳当头,酷暑难耐,一位农家妇女,在院子里,细心地拍打晾晒着一件件准备给丈夫寄去的细密的家织葛布缝制的衣服,浸着汗津俊俏的脸庞,有欣慰,有期待,也有幽怨。此时,虽然没有像别的妇女那样躲在凉爽的屋檐下乘凉,但是她并不觉得辛苦,因为她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牵挂与思念,这也许就是千百年来中妇女的伟大之所在。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
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冶游采桑女,尽有芳春色。
冶游采桑女,尽有芳春色。
姿容应春媚,粉黛不加饰。
姿容应春媚,粉黛不加饰。
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
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
采桑不装钩,牵坏紫罗裙。
采桑不装钩,牵坏紫罗裙。
语欢稍养蚕,一头养百塸。
语欢稍养蚕,一头养百塸。
奈当黑瘦尽,桑叶常不周。
奈当黑瘦尽,桑叶常不周。
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
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
养蚕不满百,那得罗绣襦。
采桑盛阳月,绿叶何翩翩。
采桑盛阳月,绿叶何翩翩。
攀条上树表,牵坏紫罗裙。
攀条上树表,牵坏紫罗裙。
伪蚕化作茧,烂熳不成丝。
伪蚕化作茧,烂熳不成丝。
徒劳无所获,养蚕持底为?
徒劳无所获,养蚕持底为?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