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爱舞镜,海燕贪栖梁。众鸟各自飞,无处无鸳鸯。
山鸡爱舞镜,海燕贪栖梁。众鸟各自飞,无处无鸳鸯。
今日大富人,新赋新婚行。插门桃柳枝,叶叶何相当。
今日大富人,新赋新婚行。插门桃柳枝,叶叶何相当。
垂红结彩球,绯绯数尺长。上书大夫第,照耀门楣光。
垂红结彩球,绯绯数尺长。上书大夫第,照耀门楣光。
中庭寿星相,新𥮕供中央。隐囊班丝细,坐褥棋局方。
中庭寿星相,新𥮕供中央。隐囊班丝细,坐褥棋局方。
两旁螺钿椅,有如两翼张。丹楹缀锦联,掩映蛎粉墙。
两旁螺钿椅,有如两翼张。丹楹缀锦联,掩映蛎粉墙。
某某再拜贺,其语多吉祥。中悬剥风板,动摇时低昂。
某某再拜贺,其语多吉祥。中悬剥风板,动摇时低昂。
遍地红藤簟,泼眠先生凉。地隔衬蒐白,水纹铺流黄。
遍地红藤簟,泼眠先生凉。地隔衬蒐白,水纹铺流黄。
深深竹丝帘,内藏合欢床。局脚福寿字,点画皆银镶。
深深竹丝帘,内藏合欢床。局脚福寿字,点画皆银镶。
蚊帱挂碧绡,犀毗堆红箱。旁室铜澡盆,满储七香汤。
蚊帱挂碧绡,犀毗堆红箱。旁室铜澡盆,满储七香汤。
四壁垂流苏,碎镜随风飏。华灯千百枝,遍绕曲曲廊。
四壁垂流苏,碎镜随风飏。华灯千百枝,遍绕曲曲廊。
庭下众乐人,西乐尤铿锵。高张梵字谱,指挥抑复扬。
庭下众乐人,西乐尤铿锵。高张梵字谱,指挥抑复扬。
弇口铜洞箫,芦哨吹如簧。此乃故乡音,过耳音难忘。
弇口铜洞箫,芦哨吹如簧。此乃故乡音,过耳音难忘。
蕃乐细腰鼓,手拍声镗镗。喇叭与毕栗,骤听似无腔。
蕃乐细腰鼓,手拍声镗镗。喇叭与毕栗,骤听似无腔。
诸乐杂沓作,引客来登堂。白人絜妇来,手携花盈筐。
诸乐杂沓作,引客来登堂。白人絜妇来,手携花盈筐。
鼻端撑眼镜,碧眼深汪汪。裹头波斯胡,贪饮如渴羌。
鼻端撑眼镜,碧眼深汪汪。裹头波斯胡,贪饮如渴羌。
蚩蚩巫来由,肉袒亲牵羊。余皆闽粤人,到此均同乡。
蚩蚩巫来由,肉袒亲牵羊。余皆闽粤人,到此均同乡。
嘻嘻妇女笑,入门道胜常。蕃身与汉身,均学时世妆。
嘻嘻妇女笑,入门道胜常。蕃身与汉身,均学时世妆。
涂身百花露,影过壁亦香。洗面去丹粉,露足非白霜。
涂身百花露,影过壁亦香。洗面去丹粉,露足非白霜。
当胸黄亚姑,作作腾光芒。沓沓靸履声,偕来每双双。
当胸黄亚姑,作作腾光芒。沓沓靸履声,偕来每双双。
红男并绿女,个个明月珰。单衫缠白叠,尖履拖红帮。
红男并绿女,个个明月珰。单衫缠白叠,尖履拖红帮。
垂垂赤灵符,滟滟琲交珰。一冠攒百宝,论价难为偿。
垂垂赤灵符,滟滟琲交珰。一冠攒百宝,论价难为偿。
簇新好装束,争来看新郎。头上珊瑚顶,碎片将玉镶。
簇新好装束,争来看新郎。头上珊瑚顶,碎片将玉镶。
背后红丝绦,交辫成文章。新制绀绫絓,衣补亦宝装。
背后红丝绦,交辫成文章。新制绀绫絓,衣补亦宝装。
平头鹅顶靴,学步工趋跄。今行亲迎礼,吉日复辰良。
平头鹅顶靴,学步工趋跄。今行亲迎礼,吉日复辰良。
前导青罗伞,后引绛节幢。驾车四骝马,一色紫丝缰。
前导青罗伞,后引绛节幢。驾车四骝马,一色紫丝缰。
薄纱宫灯样,白画照路旁。海笛和云锣,八鸾鸣玱玱。
薄纱宫灯样,白画照路旁。海笛和云锣,八鸾鸣玱玱。
帕首立候人,白鹭遥相望。到门爆竹声,群童喜欲狂。
帕首立候人,白鹭遥相望。到门爆竹声,群童喜欲狂。
两三戴花媪,捧出新嫁娘。举手露约指,如枣真金钢。
两三戴花媪,捧出新嫁娘。举手露约指,如枣真金钢。
一钚五百万,两钚千万强。腰悬同心镜,衬以紫荷囊。
一钚五百万,两钚千万强。腰悬同心镜,衬以紫荷囊。
盘金作绲带,旋绕九回肠。上下笼统衫,强分名衣裳。
盘金作绲带,旋绕九回肠。上下笼统衫,强分名衣裳。
平生不著袜,今段破天荒。明珠编成履,千琲当丝纕。
平生不著袜,今段破天荒。明珠编成履,千琲当丝纕。
车轮曳踵行,蛮婢相扶将。丹书悬红纸,麒麟与凤凰。
车轮曳踵行,蛮婢相扶将。丹书悬红纸,麒麟与凤凰。
一双龙纹烛,华焰光煌煌。第一拜天地,第二礼尊嫜。
一双龙纹烛,华焰光煌煌。第一拜天地,第二礼尊嫜。
后复交互拜,于飞燕颉颃。其他学敛纴,事事容仪庄。
后复交互拜,于飞燕颉颃。其他学敛纴,事事容仪庄。
拍手齐欢呼,相送入洞房。此时箫鼓声,已闻歌鲦鲿。
拍手齐欢呼,相送入洞房。此时箫鼓声,已闻歌鲦鲿。
点心嚼月饼,饤座堆冰糖。啖蔗过蔗尾,剖瓜馀瓜襄。
点心嚼月饼,饤座堆冰糖。啖蔗过蔗尾,剖瓜馀瓜襄。
流连与波罗,争以果为粮。赤足络绎来,大盘芦膻芗。
流连与波罗,争以果为粮。赤足络绎来,大盘芦膻芗。
穿花串鱼鲊,薄纸批牛肪。今日良宴会,使我攒眉尝。
穿花串鱼鲊,薄纸批牛肪。今日良宴会,使我攒眉尝。
食物十八品,强半和椒姜。引手各搏饭,有粳有黄粱。
食物十八品,强半和椒姜。引手各搏饭,有粳有黄粱。
蒲桃百瓶酒,破碎用斗量。呼么复喝六,拇战声琅琅。
蒲桃百瓶酒,破碎用斗量。呼么复喝六,拇战声琅琅。
频黎小海瓯,举白屡十觞。既醉又饱腹,出看戏舞场。
频黎小海瓯,举白屡十觞。既醉又饱腹,出看戏舞场。
影戏粉牵丝,幻人巧寻橦。蓝衫调鲍老,玉瞳辉文康。
影戏粉牵丝,幻人巧寻橦。蓝衫调鲍老,玉瞳辉文康。
蹋鞠肩背飞,迅若惊凫翔。白打唱《回波》,引杖相击撞。
蹋鞠肩背飞,迅若惊凫翔。白打唱《回波》,引杖相击撞。
金吾今驰禁,赌钱亦无妨。初投升官图,意取富贵昌。
金吾今驰禁,赌钱亦无妨。初投升官图,意取富贵昌。
意钱十数人,相聚捉迷藏。到手十贯索,冈利各筹防。
意钱十数人,相聚捉迷藏。到手十贯索,冈利各筹防。
名为叶子戏,均为钱神忙。醉呼解酲酒,渴取冰齿浆。
名为叶子戏,均为钱神忙。醉呼解酲酒,渴取冰齿浆。
饮酪拣灌顶,烹茶试头网。吹烟出烟叶,消食分槟榔。
饮酪拣灌顶,烹茶试头网。吹烟出烟叶,消食分槟榔。
旧藏淡巴菰,其味如詹唐。倾壶挑鼻烟,来自大西洋。
旧藏淡巴菰,其味如詹唐。倾壶挑鼻烟,来自大西洋。
一灯阿芙蓉,吹气何芬芳。分光然石油,次第辉银釭。
一灯阿芙蓉,吹气何芬芳。分光然石油,次第辉银釭。
入夜有火戏,语客留徜徉。行坐粉聚散,笑谈呼汝卬。
入夜有火戏,语客留徜徉。行坐粉聚散,笑谈呼汝卬。
中一蒜发叟,就我深浅商。指问座上客,脚色能具详。
中一蒜发叟,就我深浅商。指问座上客,脚色能具详。
上头衣白人,渔海业打桨。大风吹南来,布帆幸无恙。
上头衣白人,渔海业打桨。大风吹南来,布帆幸无恙。
初操牛头船,旁岸走近港。今有数十轮,大海恣来往。
初操牛头船,旁岸走近港。今有数十轮,大海恣来往。
银多恐飞去,龙圜束万镪。多年甲必丹,早推蛮夷长。
银多恐飞去,龙圜束万镪。多年甲必丹,早推蛮夷长。
左边黑色儿,乃翁久开矿。宝山空手回,失得不足偿。
左边黑色儿,乃翁久开矿。宝山空手回,失得不足偿。
忽然见斗锡,真乃无尽藏。有如穷秀才,得意挂金榜。
忽然见斗锡,真乃无尽藏。有如穷秀才,得意挂金榜。
沈沈积青曾,未知若干丈。百万一紫标,多少聚钱缿。
沈沈积青曾,未知若干丈。百万一紫标,多少聚钱缿。
曷鼻土色人,此乃吾乡党。南方宜草木,所种尽沃壤。
曷鼻土色人,此乃吾乡党。南方宜草木,所种尽沃壤。
椰子树千行,丁香花四放。豆蔻与胡椒,岁岁收丰穰。
椰子树千行,丁香花四放。豆蔻与胡椒,岁岁收丰穰。
一亩值十钟,往往过所望。担粪纵馀臭,马牛用谷量。
一亩值十钟,往往过所望。担粪纵馀臭,马牛用谷量。
利市得三倍,何异承天贶。右坐团团面,实具富者相。
利市得三倍,何异承天贶。右坐团团面,实具富者相。
初来锥也无,此地甫草创。海旁占一席,露处辟榛莽。
初来锥也无,此地甫草创。海旁占一席,露处辟榛莽。
蜃气嘘楼台,渐次铲叠嶂。黄金准土价,今竟成闾巷。
蜃气嘘楼台,渐次铲叠嶂。黄金准土价,今竟成闾巷。
有如千户侯,列地称霸王。善知服食方,百味作供养。
有如千户侯,列地称霸王。善知服食方,百味作供养。
闻有小妻三,轮流搔背痒。长颈猕猴面,此物信巨驵。
闻有小妻三,轮流搔背痒。长颈猕猴面,此物信巨驵。
自从缚马足,到处设鱼网。夥颐典衣库,值十不一当。
自从缚马足,到处设鱼网。夥颐典衣库,值十不一当。
一饮生讼狱,谁敢倾家酿?搜索遍筐箧,推敲到盆盎。
一饮生讼狱,谁敢倾家酿?搜索遍筐箧,推敲到盆盎。
自煎婴粟膏,载土从芒砀。鸡洎窃更鹜,颠倒多奇想。
自煎婴粟膏,载土从芒砀。鸡洎窃更鹜,颠倒多奇想。
龙断兼赝鼎,巧夺等劫掠。积钱千百万,适足供送葬。
龙断兼赝鼎,巧夺等劫掠。积钱千百万,适足供送葬。
君看末座客,挥扇气抗爽。此人巧心计,自负如葛亮。
君看末座客,挥扇气抗爽。此人巧心计,自负如葛亮。
千里封鲊羹,绝域通枸酱。积著与均输,洞悉万物状。
千里封鲊羹,绝域通枸酱。积著与均输,洞悉万物状。
锦绣离云爵,妙能揣时尚。长袖善新舞,胡卢弃旧样。
锦绣离云爵,妙能揣时尚。长袖善新舞,胡卢弃旧样。
千帆复万箱,百货来交广。遂与西域贾,逐利争衰旺。
千帆复万箱,百货来交广。遂与西域贾,逐利争衰旺。
即今论家资,问富过中上。凡我化外人,从来奉正朔。
即今论家资,问富过中上。凡我化外人,从来奉正朔。
披衣襟在胸,剃发辫垂索。是皆满洲装,何曾蛮服著。
披衣襟在胸,剃发辫垂索。是皆满洲装,何曾蛮服著。
初生设汤饼,及死备棺椁。祀神烛四照,宴宾酒三酌。
初生设汤饼,及死备棺椁。祀神烛四照,宴宾酒三酌。
凡百丧祭礼,高曾传矩彟。风水讲龙砂,卦卜用龟灼。
凡百丧祭礼,高曾传矩彟。风水讲龙砂,卦卜用龟灼。
相法学《麻衣》,推命本《硌碌》。礼俗概从同,口述仅大略。
相法学《麻衣》,推命本《硌碌》。礼俗概从同,口述仅大略。
千金中人产,咸欲得封爵。今年燕晋饥,捐输颇踊跃。
千金中人产,咸欲得封爵。今年燕晋饥,捐输颇踊跃。
溯从华海来,大抵出闽骆。当我鼻祖初,无异五丁凿。
溯从华海来,大抵出闽骆。当我鼻祖初,无异五丁凿。
传世五六叶,略如华覆萼。富贵归故乡,比骑扬州鹤。
传世五六叶,略如华覆萼。富贵归故乡,比骑扬州鹤。
岂不念家山,无奈乡人薄。一闻番客归,探囊直启錀。
岂不念家山,无奈乡人薄。一闻番客归,探囊直启錀。
西邻方责言,东市又相斮。亲戚恣欺凌,鬼神助咀嚼。
西邻方责言,东市又相斮。亲戚恣欺凌,鬼神助咀嚼。
曾有和兰客,携归百囊橐。眈眈虎视者,伸手不能攫。
曾有和兰客,携归百囊橐。眈眈虎视者,伸手不能攫。
诬以通番罪,公然论首恶。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诬以通番罪,公然论首恶。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事隔百余年,闻之尚骇愕。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事隔百余年,闻之尚骇愕。
谁肯跨海归,走就烹人镬?言者袂掩面,泪点已雨落。
谁肯跨海归,走就烹人镬?言者袂掩面,泪点已雨落。
满堂杂悲欢,环听咸唯诺。到此气惨伤,笳鼓歇不作。
满堂杂悲欢,环听咸唯诺。到此气惨伤,笳鼓歇不作。
橐橐拍板声,犹如痛呼謈。道咸通商来,虽有分明约。
橐橐拍板声,犹如痛呼謈。道咸通商来,虽有分明约。
流转四方人,何曾一字著。堂堂天朝语,祇以供戏谑。
流转四方人,何曾一字著。堂堂天朝语,祇以供戏谑。
譬彼犹太人,无国足安托?鼯鼠苦无能,橐驼苦无角。
譬彼犹太人,无国足安托?鼯鼠苦无能,橐驼苦无角。
同族敢异心,颇奈国势弱。虽则有室家,一家付飘泊。
同族敢异心,颇奈国势弱。虽则有室家,一家付飘泊。
仓颉鸟兽迹,竟似畏海若。一丁亦不识,况复操笔削。
仓颉鸟兽迹,竟似畏海若。一丁亦不识,况复操笔削。
若论祛卢字,此方实庄岳。能通左行文,千人仅一鹗。
若论祛卢字,此方实庄岳。能通左行文,千人仅一鹗。
此外回回经,等诸古浑噩。不如无目人,引手善扪摸。
此外回回经,等诸古浑噩。不如无目人,引手善扪摸。
西人习南音,有谱比合乐。孩童亦能识,识则夸学博。
西人习南音,有谱比合乐。孩童亦能识,识则夸学博。
识字亦安用,蕃汉两弃却。愚公传子孙,痴绝谁能药?
识字亦安用,蕃汉两弃却。愚公传子孙,痴绝谁能药?
近来出洋众,更如水赴壑。南洋数十岛,到处便插脚。
近来出洋众,更如水赴壑。南洋数十岛,到处便插脚。
他人殖民地,日见版图廓。华民三百万,反为丛驱雀。
他人殖民地,日见版图廓。华民三百万,反为丛驱雀。
螟蛉不抚子,犬羊且无鞟。此闻欧澳美,日将黄种虐。
螟蛉不抚子,犬羊且无鞟。此闻欧澳美,日将黄种虐。
向来寄生民,注籍今各各。周官说保富,番地应设学。
向来寄生民,注籍今各各。周官说保富,番地应设学。
谁能招岛民,回来就城郭?群携妻子归,共唱太平乐。
谁能招岛民,回来就城郭?群携妻子归,共唱太平乐。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6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予谒(yè)¹告南归,以成化戊戌²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³。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dài)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zhì)之。
译文: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这些。
注释:¹告谒:请假。²成化戊戌:成化十四年(1478)。成化,明宪宗朱见深年号。³大枪岭: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六十里。⁴大柳树驿:又名大柳寨,在安徽滁州市西北五十里。⁵绐:欺骗。⁶须:等到。⁷滁州:今安徽滁州市。⁸清流关:在安徽滁州市西北二十五里。⁹识:记住。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¹,挟铜钲(zhēng)²束燎(liáo)³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yín),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yù)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¹⁰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¹¹,抵滁(chú)¹²
译文:到了清流关,天已经黑了,退回去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就派人叫山下的邮卒带着铜锣火把继续赶路。山口两座山峰对峙,高几百寻,向上看不到山顶。石头栈道崎岖险要,我们都下了马,踩着肩膀向上攀登。频频相约定:如果有危险情况,就前后喊叫呼应。恰在这时有一个大星,光芒明亮,从东向西划过天空。寒风突然刮起来,火把都灭了,四面山上的草木发出飒飒的声响。于是人人感到害怕,互相大声喊叫不停。铜锣一起敲起来,响声震动山谷。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像一个灿烂的银盘,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我们才开始举手互相庆贺。然而下山的时候,还长时间心中害怕不能平静。我暗自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的。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注释:¹邮卒:指驿站的守卒。²铜钲:古代一种乐器,后指铜锣。³束燎:火把。⁴寻:古代以八尺为一寻。⁵不极:不能看到顶峰。⁶石栈:山岩上挖凿的道路。⁷岖崟:山石险峻的样子。⁸累肩:形容石栈陡峭,前面行走的人好像踩在后面人的肩上。⁹赵点检:指赵匡胤,在他后周任殿前都点检。¹⁰二将:指南唐大将军姚凤、皇甫晖。¹¹二鼓:二更天。¹²滁阳:即滁州。因其地在滁水之北,故名。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十七日午,过全椒¹,趋和州²。自幸脱险即夷³,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rǎn)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xiù)回合,桑田秩(zhì),凡数村,俨(yǎn)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yǎo)不知其所穷,始大骇(hài)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¹⁰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¹¹以驱虎也。”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¹²;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dì)视崖堑(qiàn)¹³,深不可测,涧水潺(chán)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¹⁴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译文:十七日中午,过了全椒县,往和州去。心里正庆幸离开险境走上平坦的路途,不用再担心。走了四十里,渡过后河。只见面对着的山隐隐约约,问随从人员,他们说:“应当爬过这座山,才能到和州香林院。”不久,太阳慢慢下山后,马进入山中,山峦重叠,桑树农田井然有序,总共有好几个村庄,很像武陵、仇池,方才以为是可喜之事。到了晚上,往山里越走越深,山也越来越多,野草和树木把山路封堵,深远得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才开始害怕得淌出汗来。路过一座野庙时,遇上一位老汉,问他:“这是什么山?”他说:“这就是古时候的昭关。离香林院还有三十多里,要快些走。前面山上有火烧起的地方,那是在放火赶老虎啊。”这时候,铜锣火把都来不及准备了,靠着山崖,沿着山沟,奇形怪状的石头一块连着一块,马被吓得往后躲避。大家以为那里伏着老虎,转身逃跑,跌倒的人横七竖八地,人压着人,叫喊的声音很低,即使强要他们大喊,他们也不敢大喊。过了好一会他们才爬起来,沿着山梁走,看看崖下的沟谷,深得没法知道;山涧里的水哗哗地流淌着,和风声一样时快时慢。抬头看见满天星斗,自己估计这一回难逃危险了,同时想起当年伍子胥曾经在这里被困,难道人在险恶的地势就应该这样受苦吗?二更时分,到达香林院。在灯下忽然清醒放松下来,就像重新活了过来一样。
注释:¹全椒:今安徽全椒县,在滁州南。²和州:今安徽和县。³夷:平。⁴后河:在今安徽和县北。⁵香林院:在和县北三十五里。⁶岫:峰峦。⁷秩秩:整齐的序的样子。⁸武陵:今湖南常德市。这里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说的桃源。发现桃花源的人是武陵人。⁹仇池:在今甘肃省成县西,本名“仇维”,因山上有池,故又称仇池。据《宋书·氐胡传》说:“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山上丰水泉,煮土成盐。”¹⁰昭关:在安徽金山县北,两山对峙,形成交通要道。春秋时为吴楚两国的界关。¹¹烈原:烧山。¹²避易:退避。¹³崖堑:陡崖和深沟。¹⁴伍员:字子胥。他父兄被楚平王杀害,逃往吴国,“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译文:啊呀,我因为离开亲人久了,一切都不考虑,冒着危险连夜赶路,越过两座关卡,扰犯了老虎窝,虽说临近危险而能避免,大概也可以算是很不谨慎了!认真地把这些记下来作为以后的警戒吧!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¹工夫兴味长。
译文:读书一定要戒除慌慌忙忙的习惯,潜心体会就会感到兴味无穷。
注释:¹涵泳:深入领会。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未晓不妨(fáng)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译文:有些不懂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一旦自己有了切身体会的时候立即结合所学,认真思考。

shū

jiǔyuān sòngdài 

shūqièjièzàihuāngmáng hányǒnggōngxìngwèicháng 
wèixiǎofángquánfàngguò qièshēnyàoliáng 
初夜含娇入洞房,理残妆,柳眉长。翡翠屏中,亲爇玉炉香。整顿金钿呼小玉,排红烛,待潘郎。
初夜含娇入洞房,理残妆,柳眉长。翡翠屏中,亲爇玉炉香。整顿金钿呼小玉,排红烛,待潘郎。

  和凝的《江城子》共有五首,是一组完整的组词,内容相连,叙述一位女子与情人夜间约会相见的整个过程,从第一首“排红烛,待潘郎”到第五首“天已明”,写出这位女子含娇、含恨、含笑、含情、含愁的一个等待恋人时特有的心态流程,表现出她对恋人的一片痴情。因为它“章法清晰”,所以被人誉为“联章之祖”,又称“江城五支,为言情者之祖”。所谓“江城五支,为言情者之祖”,指的应该并不是“托美人以写情,指落花而自喻”,而应该是采用组词这种特别的方式,叙述了一件完整的情事过程。这属于和凝的首创,所以称祖。 《江城子·初夜含娇入洞房》为第一首,是全组词的序曲。此词描绘女子等待情郎的种种情状,有动作,有语言,非常形象。

jiāngchéngzi··chūhánjiāodòngfáng--níng

chūhánjiāodòngfángcánzhuāngliǔméizhǎngfěicuìpíngzhōngqīnruòxiāngzhěngdùnjīndiànxiǎopáihóngzhúdàipānláng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人生不相见,动如¹(shēn)与商²
译文: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
注释:¹动如:是说动不动就像。²参与商:二星名。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译文:今夜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¹
译文: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
注释:¹苍:灰白色。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访旧¹半为鬼,惊呼²热中肠。
译文:打听昔日朋友大半都已逝去,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注释:¹访旧:一作“访问”。²惊呼:一作“呜呼”。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译文: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还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háng)¹
译文: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
注释:¹成行:儿女众多。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怡然敬父执¹,问我来何方。
译文: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挚友,热情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
注释:¹父执: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即父亲的执友。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乃未已 一作:未及已;驱儿 一作:儿女)
问答乃未已¹,驱儿²³酒浆。
译文: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注释:¹乃未已:一作“未及已”,还未等说完。²驱儿:一作“儿女”。³罗:罗列酒菜。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¹黄粱²
译文:冒着夜雨剪来了青鲜的韭菜,端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注释:¹间:读去声,搀和的意思。²黄粱:即黄米。新炊是刚煮的新鲜饭。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¹称会面难,一举累²十觞(shāng)³
译文: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
注释:¹主:主人,即卫八。称就是说。曹植诗:“主称千金寿。”²累:接连。³觞:酒杯。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¹
译文:喝下十几杯酒也难以让我一醉,是感受到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注释:¹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明日隔山岳¹,世事²两茫茫³
译文: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注释:山岳:指西岳华山。²世事:包括社会和个人。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极言会面之难,正见令夕相会之乐。这时大乱还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觉。

  这首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开头四句说,人生旅途常有别离不易相见,就像参星商星实在难得相遇。今夜又是什么吉日良辰,让我们共同在这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这四句是说,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昔日往来的朋友一半已去世,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今俱已鬓发斑白了。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古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的难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何以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呢?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的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的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没想到我们已分别二十个春秋,今天还能亲临你家里的厅堂。“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伤痛。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这两句是说,相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这四句是说,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老友,亲切的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这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笔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谊。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的带过,可见其裁剪精炼之妙。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两句是说,冒着夜雨剪来了新鲜的韭菜,呈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从中看到处士的热情款待:酒是让儿子立刻去张罗的佳酿,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这四句是说,主人感慨见面的机会太难得,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一连喝干了十几杯还没有醉意,令我感动你对老友情深意长。

  这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感子故意长”,概括的点出了今昔的感受,总束上文。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末两句是说,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末两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寻味。

  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是一种内在的沉郁顿挫。

  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见出内心的激动。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又趋向沉郁。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诗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把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如果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对照,就可以发现,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而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时代气氛,诗人的感受和文字风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平静而愉悦,连文字风格都是淡淡的。而杜甫则是悲喜交集,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因之,反映在文字上尽管自然浑朴,而仍极顿挫之致。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69-170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69-170页 .

zèngwèichǔshì

 tángdài 

rénshēngxiāngjiàn dòngshēnshāng 
jīn gòngdēngzhúguāng 
shàozhuàngnéngshí bìncāng 
fǎng访jiùbànwéiguǐ jīngzhōngcháng 
yānzhīèrshízǎi chóngshàngjūntáng 
biéjūnwèihūn érchéngháng 
ránjìngzhí wènláifāng 
wènnǎiwèi érluójiǔjiāng  (nǎiwèizuò wèi érzuò ér )
 chūnjiǔ xīnchuījiànhuángliáng 
zhǔchēnghuìmiànnán lěishíshāng 
shíshāngzuì gǎncháng 
míngshānyuè shìshìliǎngmángmáng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粉壁(bì)¹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译文:墙壁雪白正可作天空,用丹青绘出江海。
注释:¹粉壁:用白石灰粉刷的墙壁。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游云¹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译文:浮云不知归还,白鸥日日长在。
注释:¹游云:指在外做官的人,一作浮云。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
博平¹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²
译文: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画前欲辞官。
注释:¹博平:唐河北道博平郡的博平县,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北。王志安,生平不详。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的得道的人。²挂冠:挂冠,即辞官。冠,帽子。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松溪石磴(dèng)¹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译文:秋色笼罩着松溪和石阶,拂晓的凉意使愁客想把家还。
注释:¹石磴:石阶。《韵会》:“磴,登涉之道也。”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这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粉壁为天、下有江海的绝妙景致,意境极为开阔,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侧面表现出诗人超脱的想像力,虽写观画感受,却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表达出诗人在咏物题画等方面有相当高超的技巧。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描绘一幅浮云飘泊不定、在烟云深处寻找鸥鸟身影的景致,意境极为幽闲,表现了作者隐逸的思想、追求自由的精神和旷达的情怀。此两句有紧扣上文,烘托气氛,皆写画中景物:天空、江海、浮云、白鸥,为下文写不志安的归隐之思作铺垫。

  “博平真人不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通过写借用博平真人不志安欲“挂冠”的归隐心,表露出诗人的江海之志。既是明写,亦是喻己。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笼罩在“秋色”中的“松溪”、“石磴”无不带有诗人、画家的感情因素。结得自然,而又落脚于“秋”字,自然地点明了寄诗抒怀的时间,从而联想到自已的身世,漂泊不定如浮云一般。“愁客”、“思归”,字里间处处充溢着客居思归的酸楚之情,让诗句意境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云、风、雷、电,天、海、月、日、涛,是李白爱入诗的事物。凌、挥、飞、吼,奔、卷、横、啸是李白最爱入诗的动词。此诗借用“空天”、“江海”、“游云”、“日见”、“带”、“坐”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不可一世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同时描写了画上的美景,又表达了思乡的感情。在诗歌格式上,五言与七言融合一体,也体现了李白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诗歌特色。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4-925
2、 刘继才.中国古代题画诗释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02月第1版:19-20
3、 李儒光编著.画中诗 中国题画名诗鉴赏:岳麓书社,1995年12月第1版: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