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身阅兴亡¹浩劫空²,两朝文献一衰翁(wēng)³
译文:亲身经历过国破政亡,山河易主的大劫难,为修订两朝文献已把自己熬成老翁。
注释:¹身阅兴亡:言元好问曾经历金元易代之变。²浩劫空:大灾难,破坏严重。佛家谓世界由成、住到坏、空为四劫,空指世界毁灭。后遂以“劫”指灾难。³衰翁:老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无官未害餐周粟(sù)¹,有史深愁失楚弓²
译文:入元不仕,有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气节,时常忧心故国的文献像楚人失弓一样遗毁。
注释:¹周粟:周武王灭商后,殷商贵族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后多指有气节者所不能接受的新朝的俸禄。²楚弓:这里以“楚弓”喻金代文献。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行殿¹幽兰悲夜火²,故都乔木泣秋风。
译文:幽兰轩宫殿悲凉的夜里,闪烁着荧荧鬼火,故都燕京的乔木在瑟瑟秋风中如泣如诉。
注释:¹行殿:行宫,指金之南京汴梁。²夜火:鬼火。故都:指金中都燕京。金迁汴梁前之京都。乔木:高大树木,多用以喻故国、故里。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¹到沧桑²句便工。
译文:国家的不幸却成了诗人的幸事,在饱经沧桑后,诗句也变得工整,富有深蕴的情感。
注释:¹赋:吟咏、描写。²沧桑:沧海桑田之省文,此指金之易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亲身经历过国破政亡,山河易主的大劫难,为修订两朝文献已把自己熬成老翁。

入元不仕,有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气节,时常忧心故国的文献像楚人失弓一样遗毁。

幽兰轩宫殿悲凉的夜里,闪烁着荧荧鬼火,故都燕京的乔木在瑟瑟秋风中如泣如诉。

国家的不幸却成了诗人的幸事,在饱经沧桑后,诗句也变得工整,富有深蕴的情感。

注释

身阅兴亡:言元好问曾经历金元易代之变。

浩劫空:大灾难,破坏严重。佛家谓世界由成、住到坏、空为四劫,空指世界毁灭。后遂以“劫”指灾难。

衰翁:老翁。

周粟:周武王灭商后,殷商贵族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后多指有气节者所不能接受的新朝的俸禄。

楚弓:这里以“楚弓”喻金代文献。

行殿:行宫,指金之南京汴梁。

夜火:鬼火。故都:指金中都燕京。金迁汴梁前之京都。乔木:高大树木,多用以喻故国、故里。

赋:吟咏、描写。

沧桑:沧海桑田之省文,此指金之易代。

赵翼

赵翼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 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亭亭¹山上松,瑟(sè)²谷中风。
译文: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注释:从弟:堂弟。¹亭亭:高耸的样子。²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风声一何¹盛,松枝一何劲!
译文: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注释:¹一何:多么。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冰霜正惨凄¹,终岁常端正。
译文: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注释:¹惨凄:凛冽、严酷。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岂不罹(lí)凝寒¹?松柏有本性。
译文: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释:¹罹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橘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参考资料:
1、 刘义钦,史言喜,梁文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上),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2,第177页

zèngcóng ·èr

dōnghàn·liúzhēn liǎnghàn 

tíngtíngshānshàngsōng zhōngfēng 
fēngshēngshèng sōngzhījìng 
bīngshuāngzhèngcǎn zhōngsuìchángduānzhèng 
nínghán sōngbǎiyǒuběnxìng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白酒¹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shǔ)²秋正肥。
译文:白酒刚刚酿好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注释:¹白酒:古代酒分清酒、白酒两种。见《礼记·内则》。²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呼童烹(pēng)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²牵人衣。
译文:呼唤童仆为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布衣。
注释:¹烹:为烹饪技法的一种,是在煎或炸的基础上,烹上清汁入味成菜的一种烹调技法。²嬉笑:欢笑;戏乐。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¹
译文:一面高歌,一面痛饮,欲以酣醉表达快慰之情;醉而起舞,闪闪的剑光可与落日争辉。
注释:¹起舞落日争光辉:指人逢喜事光彩焕发,与日光相辉映。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游说(shuì)¹万乘(shèng)²苦不早³,著鞭跨马涉远道。
译文:苦于未在更早的时间游说万乘之君,只能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注释:¹游说: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获取官位,称为游说。²万乘: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后来称皇帝为万乘。³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头见到皇帝。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kuài)(jī)愚妇轻买臣¹,余亦辞家西入秦²
译文:有很多像会稽愚妇轻买臣一样轻视我,但是尽管轻视我,我今天也辞家西去长安。
注释:¹会稽愚妇轻买臣:用朱买臣典故。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人。²西入秦:即从南陵动身西行到长安去。秦:指唐时首都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hāo)¹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注释:¹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后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今属安徽)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开头两句是说,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诗的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这两句是说,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衣服。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这两句是说,放情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诗人接着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为了欢庆奉诏,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显然,诗人的情绪也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饮酒似乎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所以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两句是说,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欢乐的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诗人又很自然的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像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以青云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末二句是说,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诗情经过一层层的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写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正因为诗人自负甚高,其后的失望也就越大。此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点,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又兼采比兴有正面描写,又有烘托。通过匠心独运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鲜明。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9

nánlíngbiéértóngjīng

bái tángdài 

báijiǔxīnshúshānzhōngguī huángzhuóshǔqiūzhèngféi 
tóngpēngzhuóbáijiǔ érxiàoqiānrén 
gāozuìwèi luòzhēngguānghuī 
yóushuìwànshèngzǎo zhuóbiānkuàshèyuǎndào 
kuàiqīngmǎichén jiā西qín 
yǎngtiānxiàochūmén bèishìpénghāorén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塞北梅花¹(qiāng)笛吹,淮南桂树²小山词。
译文:塞北的《梅花落》用羌笛吹奏,楚辞《招隐士》是淮南小山作词。
注释:杨柳枝:此调本为隋曲,与隋堤有关。传至开元,为唐教坊曲名。白居易翻旧曲为新歌,时人相继小和,亦七言绝句。¹梅花:指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²桂树:指西汉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小山作的《招隐士》,其首句为“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小新翻¹杨柳枝。
译文:请君不要再演奏前朝的歌曲,来听听演小新创作的《杨柳枝》。
注释:¹翻:改编;一说演奏。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南陌¹东城春早时²,相逢何处不依依?
译文:城南小路城东郊外,正值早春到来之时,过往行人相逢会面何处没有杨柳依依?
注释:¹南陌:城南的小路。陌,小路。²春早时:早春时期。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桃红李白¹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译文:桃花艳红李花洁白人都称赞,这美景还须杨柳助力。
注释:¹桃红李白:桃花艳红,李花洁白。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
凤阙(què)¹轻遮翡翠帏(wéi),龙池(chí)²遥望麴(qū)尘丝³
译文:翡翠帷帘轻轻遮掩着宫门,宫里人在宫殿台阶上遥望御河边的杨柳丝。
注释:¹凤阙:指长安城的宫阙。²龙池:皇家宫殿上的台阶。一作“龙墀”。³麴尘丝:指柳条,柳丝。麴尘,淡黄色。柳叶呈鹅黄色,故称。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御沟¹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译文:御河水面上人面杨柳互相辉映,使长安城里的少年几欲抓狂。
注释:¹御沟:流经皇宫中的渠流。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金谷园¹中莺乱飞,铜驼²陌上好风吹。
译文:金谷园中群莺乱飞,铜驼陌上春风吹拂。
注释:¹金谷园:指晋石崇于洛阳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泛指富贵人家的豪华园林。²铜驼:即铜驼街,因洛阳城汉时铸造两只铜铸骆驼而得名,洛阳繁华游冶之地。亦有借指闹市者。此代指洛阳。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城东桃李须臾(yú)¹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译文:城中的桃花李花一会儿就凋谢了,怎么那垂杨柳没有时限的束缚?
注释:¹须臾: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花萼楼¹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²
译文:花萼楼前杨柳初种时节,美人在楼上与它比试腰肢。
注释:¹花萼楼:唐玄宗于兴庆宫西南建花萼相辉之楼,简称花萼楼。²腰支:即腰肢,指腰身,身段,体态。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译文:如今柳条被抛掷在长街上,枝叶露珠如泪不知怨恨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炀帝¹行宫汴(biàn)²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译文:隋炀帝的行宫在汴水一侧几株残柳配不上明媚的春色。
注释:¹炀帝:即隋炀帝杨广(569~618)。²汴水:汴河,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译文:晚风吹起柳絮像雪花飞舞,飞进宫墙里去却不见人迹。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御陌¹青门²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译文:宫前小路京城东门杨柳轻拂,垂下金色丝缕千万条。
注释:¹御陌:都城的街道。²青门:即汉代长安城的东南门,因门色青,呼为青门。一作“东门”。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如今绾(wǎn)¹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译文:现在把柳条打成同心结,拿来送给远行的人,他知道不知道?
注释:¹绾:旋绕打结。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mèi)¹日西时²
译文:城外春风吹动酒店旗帜,行人告别已是夕阳西下之时。
注释:¹挥袂:挥手告别。²日西时:黄昏。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绾 一作:管)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¹垂杨绾²别离。(绾 一作:管)
译文: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
注释:¹唯有:只有。²绾:系念,挂念。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轻盈袅娜(nuó)¹占年华,舞榭(xiè)妆楼处处遮。
译文:柳条轻盈袅娜有美好的年华,舞榭和妆楼处处在她的遮掩下。
注释:¹袅娜:柔软细长貌。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译文:春天到头柳絮飞扬留不住,随风好好飞去,不知落到谁家?

  《杨柳枝词九首》都是咏杨柳之作。其将杨柳之体态、风韵、情思以及与杨柳有关的故事与习俗均巧妙地运用于咏杨柳中,且诗歌含情宛转,风情宛然,声韵和谐,流丽而多韵味,使人咏之而兴味不尽。

  组诗首篇是全组诗的序曲,劝人听诗人改编的新曲,表明了诗人一贯持有的发展创新观念。首句提到汉乐府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曲,次句讲的是《楚辞》中的《招隐士》篇。《梅花落》曲原出塞北,歌咏梅花,《招隐士》出自淮南王门下,屡屡咏及桂树,它们与《杨柳枝词》(咏柳)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在内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刘禹锡拿它们来与《杨柳枝词》相比。接着指出《梅花落》《招隐士》这两个作品毕竟是前朝之曲,不要再奏了,现在还是听改旧翻新的《杨柳枝词》吧。《折杨柳》原来也是乐府旧曲。乐府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曲,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枝词》,相和歌辞中有《折杨柳行》,清商曲辞中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歌辞大抵是汉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体来抒写。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杨柳枝词》,从白居易、刘禹锡以至晚唐的李商隐、温庭筠、薛能等的许多作品,却都用七言近体的七绝形式来写作,虽然内容仍咏杨柳或与杨柳有关的事物,在形式上确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绝句配乐演唱,七绝尤多。《乐府诗集》都编入近代曲辞,表明它们是隋唐时代的新曲调。

  从第二首开始,每首诗都紧扣“杨柳”二字来发挥。其中既有对民间风物的描写,也有咏怀古迹之作。

  第二首言大千世界万象纷纭,各具其理又相互依存。第三首写长安少年春游,杨柳为之增色助兴。第四首赞美杨柳生机蓬勃,洛阳名士雅集,杨柳长助风情。第五首写杨柳的前后境遇不同,以杨柳依人而易衰,喻人之依附富贵不求自立,终难长久。第六首是怀古诗,以杨柳见证隋之兴亡,言世事无常之意;同时借隋炀帝荒淫亡国的教训,向唐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第七首以杨柳寄托怀人相思之情。第八首言杨柳最知人间别离之事,借写离别以咏杨柳多情;全诗运用写意式的笔法简练地勾勒出一幅“风吹旗动”、“夕阳西下”、“折柳送别”的优美画面,围绕自古就开始表达的“惜别”主题,创造出恬静、淡远而有情深的美妙意境。第九首写杨柳的盛衰变化,借杨花柳絮喻漂泊之感;后二句写春尽絮飞,随风飘逝,深寓讽喻之意。

  这九首诗直接用民歌曲调创作,保持了纯正的民歌风味,提高了民歌的艺术水平,既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又谐音合律便于传唱,使雅俗互补,相得益彰,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这正是刘禹锡追求的效法屈原的创作目标。

  由于长期的贬谪生活,刘禹锡有机会接触到湘沅巴蜀的民歌民谣。《旧唐书》本传云“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辞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在唐代,如此认真地学习民歌并取得卓越成绩的,刘禹锡首屈一指。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名家精注精评本·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9-213
2、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7-81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41-842

yángliǔzhījiǔshǒu

liú tángdài 

sàiběiméihuāqiāngchuī huáinánguìshùxiǎoshān 
qǐngjūnzòuqiáncháo tīngchàngxīnfānyángliǔzhī 

nándōngchéngchūnzǎoshí xiāngféngchù 
táohóngbáijiēkuāhǎo chuíyángxiānghuī 

fèngquèqīngzhēfěicuìwéi lóngchíyáowàngchén 
gōuchūnshuǐxiānghuīyìng kuángshāchángānshàoniánér 

jīnyuánzhōngyīngluànfēi tóngtuóshànghǎofēngchuī 
chéngdōngtáojìn zhēngchuíyángxiànshí 

huāèlóuqiánchūzhòngshí měirénlóushàngdòuyāozhī 
jīnpāozhìchángjiē hènshuí 

yángxínggōngbiànshuǐbīn shùzhūcánliǔshèngchūn 
wǎnláifēnghuāxuě fēigōngqiángjiànrén 

qīngménchuí qiāntiáojīnwàntiáo 
jīnwǎnzuòtóngxīnjié jiāngzèngxíngrénzhīzhī 

chéngwàichūnfēngchuījiǔ xíngrénhuīmèi西shí 
chángānshàngqióngshù wěiyǒuchuíyángwǎnbié  (wǎnzuò guǎn )

qīngyíngniǎonuózhànniánhuá xièzhuānglóuchùchùzhē 
chūnjìnfēiliú suífēnghǎoluòshuíjiā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太华¹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译文:华山顶上的高松,玉立亭亭凌霜傲雪。
注释:¹太华:即西岳华山。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biāo)¹折?
译文:天生的百尺长松,岂能为小的狂风所折?
注释:¹微飙:小风,微风。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桃李卖阳艳¹,路人行且迷。
译文:而桃李却与长松不同,它们所卖弄的是艳丽的美色,使行路之人为之着迷。
注释:¹阳艳:亮丽美艳。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译文:当春光已尽之时,它的碧叶就化成了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译文:愿你做那卓尔不群,傲骨嶙峋的松树,不要沦为平庸,自甘堕落的桃李花。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译文:受屈而忠心不改,然后才能辨别谁是真君子。
见君乘骢马,知上太行道。
见君乘骢(cōng)¹,知上太行²道。
译文:见君乘着骢马,知道您要上太行之山道。
注释:¹骢马:毛色青白的马。²太行:宋本原作大山,《文苑英华》作太行,今据改。
此地果摧轮,全身以为宝。
此地果摧轮¹,全身以为宝。
译文:果然此地摧车投轮,道路十分艰险,千万要注意安全,保全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注释:¹摧轮:谓山路难行。曹操《苦寒行》:“北上大行山。艰哉何巍规。羊肠坂洁屈。车轮为之摧。”
我如丰年玉,弃置秋田草。
我如丰年玉¹,弃置秋田草。
译文:我如丰年之玉,被弃置在秋田的草丛中。
注释:¹丰年玉:《世说新语·赏誉》:“世称庚文康为丰年玉。”刘孝标注:“谓亮(即庚文康)有廊庙之器。”
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
但勖(xù)¹冰壶心²,无为叹衰老。
译文:您要为官清正廉洁,努力工作,不要以年老为叹。
注释:¹勖:勉励。²冰壶心:谓冰清玉洁。鲍照《代白头吟》:“清如玉壶冰。”

  此诗中作者以高大挺拔、不畏霜雪的青松形象为喻,歌颂了在黑暗、腐朽、反动势力强大压力之下,不肯同流合污、傲岸不屈的君子。而以只能在春光中“卖阳百”的桃李作比,讽刺和嘲笑了那些只会阿附权贵、随波逐流的历史小丑,指出他们虽能取媚炫赫于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碧叶成黄泥”的可悲下场,绝没有好结局。

  诗分三层来写,每四句表达一层含义。“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首四句以青松之傲岸,喻君子之高风亮节。太华,指西岳华山。微飙,微风。这四句表面是说:西岳华山之上,生长着高大的青松。它巍然挺立,不畏风雪严寒。大自然赋予它百尺高的躯干,微风岂能将它吹弯吹折?实际意义则是,真正的正直之士,都是些在权贵面前傲岸不屈的人,面对腐朽势力的迫害毫不畏惧。他们耿介正直,与生俱来,永不更改,绝不动摇。诗人用“长”、“亭亭”、“百尺高”来描绘着青松的形象,显示出其生长于高峻雄伟的名山之上挺拔傲岸之姿。以此象喻君子坦荡的胸怀、正直的德行、耿介的性格、高远的志向和坚定的意志。而“岂为微飙折”一句,以反诘作颂语,顿挫有力,表现出诗人对丑恶势力充满蔑视的鲜明态度。

  接下来四句,写与青松形象恰恰相反的桃李。“桃李卖阳百,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桃李之花在阳光明媚、天气晴暖、春风和煦的日子里来卖弄自己鲜百的姿容和美色,走路由此经过的行人莫不被其迷惑。然而,本质使然,当春光逝去之后,花儿褪色、凋零,乃至秋风起,便连碧叶也飘落得荡然无存,全都化作尘泥了。这里,以桃李比喻那些趋炎附势、卖身投靠、钻营投机、取悦权贵而得逞一时的小人,他们虽然暂时占据春光,得意非凡,使人们一度为假象所迷惑,以为他们会永远春风得意。但是一旦“春光扫地尽”,小人们所依附的权贵犯科、倒台,他们所依仗的腐朽势力大势已去,那么,这些人也就会“树倒猢狲散”,随之彻底完蛋。最后只落得个“碧叶成黄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可悲下场。

  桃李和青松,诗人是以对照的方式来描绘的。以松树的挺直,衬托出了桃李的低矮、卑琐、弯曲;以松树的凌霜傲雪,衬托出了桃李的畏风畏雨;以桃李的卖弄阳百,来反衬松树的刚正不阿;以“花、叶成泥”,来映衬青松的四季不改其容、千载仍挺立、雪压霜摧不失其青翠本色的坚贞个性。这种对比的写法,通过相互映照、反衬,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从而不仅节省了许多笔墨,也言简意赅地逐层揭示了题旨,给人以非常深刻豹印象。是非曲直异常分明,使人一望而知,马上便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后,诗人奉劝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希望他能够学习松树的高贵品质和精神风貌,而千万不要象桃李那样,靠着趋附时势而娇百一时。作为监察御使,更应坚持真理,即使受到打击和挫折,也决不改变志向。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受屈不改心”,这是李白在唐玄宗统治集团黑暗统治之下,坚持进步政治理想的决心,也是向打击、迫害他的腐朽权奸的勇敢挑战,对黄裳之流的讽刺与规劝。

  这首诗政治针对性较强,立场鲜明坚定,讽喻辛辣而刺意直切,使人读之,对作者的观点一目了然。但是,因为较为直白,因而思想内涵不够丰富、浑厚、博大,认识的深度也略有欠缺。艺术上,首四句写青松,次四句写桃李,末四句为劝戒之语,形式整饬,结构完整,形象对比鲜明。吕居正《童蒙训》云:“学古人文字须得其短处,如杜子美诗颇近质野处……鲁直诗太尖新太巧处……”可见艺术欣赏不应专看其优点,也应知其不足。李白此诗也有不足之处,这就是此诗与他的那些想象丰富、笔力劲健、情感充沛的回肠荡气之作风格有异,在表达正确思想的同时,艺术感染力略显逊色。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12-315

zèngwéishìhuángchángèrshǒu

bái tángdài 

tàihuáshēngchángsōng tíngtínglíngshuāngxuě 
tiānbǎichǐgāo wéiwēibiāozhé 
táomàiyángyàn rénxíngqiě 
chūnguāngsǎojìn chénghuáng 
yuànjūnxuéchángsōng shènzuòtáo 
shòugǎixīn ránhòuzhījūn 

jiànjūnchéngcōng zhīshàngtàixíngdào 
guǒcuīlún quánshēnwéibǎo 
fēngnián zhìqiūtiáncǎo 
dànbīngxīn wéitànshuāilǎo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秦望山¹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江?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yú)²。回首听月明天籁(lài)³,人间万窍号呼。
译文:看秦望山上乱云飞渡,暴雨倾注,犹如江湖倒泻下来。不知道是云化为雨,还是雨化为云?万里长空,西风劲吹,乌云瞬间变幻消失。回首倾听明月星夜天籁长鸣,人间万千洞穴的呼号似山崩雷震!
注释:汉宫春:词牌名,又名“汉宫春慢”“庆千秋”。双调九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六字,前段十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五平韵;双调九十四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等变体。会稽:地名,在今浙江绍兴。蓬莱阁:旧址在今浙江省卧龙山下。¹秦望山:在会稽东南四十里处。²须臾:形容时间短。³天籁:大自然的音响。这里指风。⁴万窍:《庄子·齐物记》中有“······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 则万窍怒号。”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谁向若耶(yē)¹上,倩²美人³西去,麋(mí)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yú)。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yú)?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译文:是谁将若耶溪畔的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导致吴国灭亡,只剩下麋鹿出没在姑苏台?至今越国人仍盼望西施坐船归来。一年已到年底了,何不演奏乐器以示欢乐?难道君看不见古代王、谢望族的亭台楼阁,而今只剩凋残的树木,寒烟清冷,孤寂的乌鸦仍在呼唤着离魂!
注释:¹若耶溪:河名,在会稽南。²倩:请。³美人:指西施。传说西施曾经在若耶溪上浣纱。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为了报仇,使用美人计,把西施送给吴国,后吴国被越国灭亡。⁴麋:鹿的一种,俗称四不像。⁵姑苏:这里指姑苏台,吴王曾与西施在此游宴。⁶王亭谢馆:王、谢为东晋豪门贵族,山头子弟很多,多住在会稽。王亭谢馆泛指他们在会稽一带的游乐场所。

  这首词的上片重在写景,通过写 景来抒情说理,寓理于景,寓情于景。景、情、理浑融一体。“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江?”开篇直截了当,写登高望远所见。“秦望山”,因秦始皇南巡时曾登此山观大海,祭大禹,故名。“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江?”乌云翻滚,暴雨如注,给人翻江倒海一样的感觉。一时烟雨茫茫一片,分不清哪个是云,哪个是雨。“乱”“急”“倒立”“不知”等词语写出了狂风暴雨的骇人气势和壮观景象。“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江”,语出《庄子·天运》:“云者为雨江?雨者为云江?”庄子的意思是云兴雨至乃自然之理,没有什么意志和力量的驱使。作者引用此语除了突出狂风暴雨的凶猛气势外,也有狂风暴雨是自然现象这个意思。但是,老子说过“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不,刚才还是狂风暴雨,现在天气就变成了“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这句承上,仍是作者所看到的景象,表意急转,作者的情绪也急转直下。刹那间西风便把云雨吹散,露出了万里晴空。“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天籁”,自然界的音响,这里指风。在明亮的月光下,回头听见,西风在天空中呼啸而过,大地上无数的洞穴发出了尖厉的声音。这句从视觉写到听觉,表现了自然现象的复杂多变。纵观上片,好像作者只是为了表现狂风暴雨这种自然现象,但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来看,不难发现作者有更深的用意在。作者借暴风骤雨到云散雨收,月明风起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暗示着抗金之路虽然看似曲折,但前途一片光明,广大民众的抗敌呼声如同夜空刮过的西风,将会变成巨大的积极力量影响着时局朝着乐观方向发展。下片引用典故,以古喻今,影射现实,告诫当局不要重蹈覆辙,应奋发有为。“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麇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这里用的是春秋时吴越争霸的故事。作者在这里用这个故事,强调的是吴国国王因为不图长远之计,耽于安乐而亡国。意在告诫当朝统治者应该引以为戒,不要重蹈吴国的覆辙,应该奋发作为,一雪国耻。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登高怀古,占据他心灵的不是秦皇、大禹,也不是越王勾践,而竟是范蠡。这是因为范蠡忠贞不二,具有文韬武略,曾提出许多报仇雪耻之策,同作者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辛弃疾和范蠡,条件相当,但境遇悬殊,范蠡功成名就,而自己壮志难酬,两相比较,作者不由伤感痛心,情绪低落,引出下句“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作为答句,引出最后一句“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难道你没有看见,像王亭谢馆那些当年的行乐之地,现在已是一片萧条冷落,烟雾笼罩着秋天的树木,乌鸦在悲凉地叫着!作者的无奈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一首登临览景而咏史怀古之词。上片写登蓬莱阁所见壮丽雨景,极具变化倏忽之致。下片怀想西施旧事,对此作者流露出同情敬仰之意。“岁云暮矣”以下,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所采取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情调统一于自然与人事的变幻,使人产生无常之感。特别多引用庄子玄妙之句,使这一特点显得更为突出。

参考资料:
1、 马玮主编.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 辛弃疾诗词赏析: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01:第222-225页
2、 天人主编.唐宋词名篇鉴赏 第3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05:第431页

hàngōngchūn··huìpénglái怀huái--xīn

qínwàngshāntóukànluànyúndàojiāngzhīyúnzhěwèizhěyúnzhǎngkōngwànbèi西fēngbiànmièhuíshǒutīngyuèmíngtiānlàirénjiānwànqiàohào

shuíxiàngruòshàngqiànměirén西鹿zhìjīnguórénwàngguīsuìyúnwènchuījūnjiànwángtíngxièguǎnlěngyānháns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