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瓦指离宫。楼阁飞崇。遥看草色有无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烟柳空濛。
碧瓦指离宫。楼阁飞崇。遥看草色有无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烟柳空濛。
湖水自流东。桥影垂虹。三山秀气为谁钟。武帝旌旗都不见,盛世难逢。
湖水自流东。桥影垂虹。三山秀气为谁钟。武帝旌旗都不见,盛世难逢。

làngtáoshādēngxiāngshānwàngkūnmíng--tàiqīng

zhǐgōnglóufēichóngyáokàncǎoyǒuzhōngzuìshìniánchūnhǎochùyānliǔkōngméng

shuǐliúdōngqiáoyǐngchuíhóngsānshānxiùwèishuízhōngjīngdōujiànshèngshìnánféng

顾太清

顾太清

顾太清(1799年2月9日-1877年12月7日),清朝著名女词人。亦称西林太清。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名春,字子春,一字梅光,号太清,常自署名太清春。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之语。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其一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有屠人货¹肉归,日已暮,欻(xū)²一狼来,瞰(kàn)³担上肉,似甚垂暮,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qūn)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è),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¹⁰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lí)¹¹之,是可笑也。
译文: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注释:¹货:出售、卖。²歘:忽然。³瞰:窥视。⁴垂暮:流口水,这里形容狼馋肉的样子。⁵诸:“之于”的意思。⁶昧爽:黎明。⁷逡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或后退。⁸腭:口腔的上膛。⁹昂:昂贵。¹⁰直:通“值”,价值。 ¹¹罹:遭遇(祸患)。
其二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一屠(tú)¹²³,担(dàn)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注释:¹屠: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²晚:夜晚,晚上。³归:回家。⁴止:通“只”,翻译为仅,只。⁵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甚,很。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惧¹,投以骨²。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³。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
注释:¹惧:害怕。²投以骨:倒装,就是“以骨投之”,意为把骨头扔给狼。以,把。³从:跟从,跟随。⁴复:又,再。⁵矣:语气词,相当于“了”。⁶两狼之并驱如故: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屠大窘(jiǒng)¹,恐²前后受其敌³。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译文: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注释:¹窘:困窘,处境危急,困迫为难。²恐:恐惧,担心。³敌:名词作动词,指攻击的意思。⁴顾:看,视。这里指往旁边看。⁵积薪:堆积柴草。积,堆积。薪,柴草。⁶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苫蔽,覆盖、遮盖。⁷乃:于是,就。⁸弛:解除、卸下。⁹眈眈相向:(狼)瞪着眼看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相:表示偏指一方,指狼瞪屠户,非“相互”。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shǎo)¹,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²。久之³,目似瞑(míng),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¹⁰尾。屠自¹¹后断其股¹²,亦¹³毙之。乃悟前狼假寐(mèi)¹⁴,盖¹⁵以诱敌。
译文: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注释:¹少时:一会儿。²犬坐于前: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³久之:很久。之,音节助词,表示修饰前字,没有实在意义。⁴瞑:闭上眼睛。⁵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悠闲、从容。⁶暴:突然。⁷毙:杀死。⁸洞其中:在柴草中打洞。洞。这里作动词。⁹遂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¹⁰尻:屁股。¹¹自:从。¹²股:大腿。¹³亦:也。¹⁴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¹⁵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亦黠(xiá)¹矣,而顷刻²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³?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注释:¹黠:狡猾。²顷刻:一会儿。³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语气词,相当于“啊”。⁴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其三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一屠暮¹行,为²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³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⁸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¹⁰缚以带。出视,则¹¹狼胀如¹²牛,股¹³直不能屈¹⁴,口张不得合。遂负¹⁵之以归。
译文:有一个屠户,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想到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户)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户就把它背回去了。
注释:¹暮:傍晚。²为:被。³伏:躲藏(也有人说是埋伏,躲藏更符合当时情景。⁴计:方法。⁵可以:可:可以 ;以:把。⁶死之:杀死它。死:杀死。⁷盈:满。⁸遂:于是就。⁹豕 :猪。¹⁰方:才。¹¹则:就;那么。¹²如 :好像。¹³股:大腿。¹⁴屈:弯曲。¹⁵负:背。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非屠,乌¹能作此谋也!
译文:(如果)不是屠户,谁有这个办法呢?
注释:¹乌:哪里,怎么。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暴,杀狼亦可用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暴,杀狼亦可用也。
译文:这三件事情都发生在屠户身上;那么屠户的残忍,用到杀狼上也是可以的。

  《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尖利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本则所写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更是突出了这一主题。《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jiē)嗟烈祖¹!有秩斯祜(hù)²
译文:赞叹伟大我先祖,大吉大利有洪福。
注释:¹烈祖:功业显赫的祖先,此指商朝开国的君王成汤。²祜:福。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¹²无疆,及尔斯所。
译文:永无休止赏赐厚,至今恩泽仍丰足。
注释:¹申:再三。²锡:同“赐”。
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既载清酤(gū)¹,赉(lài)²我思³成。
译文:祭祖清酒杯中注,佑我事业得成功。
注释:¹清酤:清酒。²赉:赐予。³思:语助词。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亦有和羹(gēng),既戒¹既平。
译文:再把肉羹调制好,五味平和最适中。
注释:¹戒:齐备。
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zōng)¹无言,时靡(mí)有争。
译文:众人祷告不出声,没有争执很庄重。
注释:¹鬷假:集合大众祈祷。
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suí)¹我眉寿²,黄耇(gǒu)³无疆。
译文:赐我平安得长寿,长寿无终保安康。
注释:¹绥:安抚。²眉寿:高寿。³黄耇:义同“眉寿”。
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约軧(qí)错衡¹,八鸾(luán)²(qiāng)³
译文:车衡车轴金革镶,銮铃八个鸣铿锵。
注释:¹约軝错衡:用皮革缠绕车毂(gǔ)两端并涂上红色,车辕前端的横木用金涂装饰。错,金涂。²鸾:通“銮”,一种饰于马车上的铃。³鸧鸧:同“锵锵”,象声词。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以假(gé)¹以享²,我受命溥(pǔ)³
译文:来到宗庙祭祖上,我受天命自浩荡。
注释:¹假:同“格”,至也。²享:祭。³溥:大。⁴将:王引之《经义述闻》释为“长”。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译文:平安康宁从天降,丰收之年满囤粮。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译文:先祖之灵请尚飨,赐我大福绵绵长。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¹予烝(zhēng)²,汤孙³之将
译文:秋冬两祭都登场,成汤子孙永祭享。
注释:¹顾:光顾,光临。指先祖之灵光临。²烝尝:冬祭叫“烝”。秋祭叫“尝”。³汤孙:指商汤王的后代子孙。⁴将:奉祀。

  全诗一章二十二句,分四层铺写祭祀烈祖的盛况。开头四句是第一层,首先点明了祭祀烈祖的原由,就在于他洪福齐天,并能给子孙“申锡(赐)无疆”;“嗟嗟”一词的运用,可谓崇拜得五体投地。接下八句,写主祭者献“清酤”、献“和羹”,作“无言”、无争的祷告,是为了“绥我眉寿,黄耇无疆”。这种祭祀场面的铺叙,表现了祭祀隆重肃穆的气氛,反映出主祭者恭敬虔诚的心态。再接下去八句,写助祭者所坐车马的奢豪华丽,以此衬托出主祭者身份的尊贵,将祈求获福的祭祀场面再次推向高潮。结尾两句祝词,点明了举行时祭的是“汤孙”。首尾相应,不失为一首结构完整的诗篇。

  此诗在语言运用上同其他《颂》诗一样,讲究典雅庄重,但由此也产生弊端,难免有些刻板乏味(当然也有好的句子,如“约軝错衡,八鸾鸧鸧”等)。在韵律安排上,此诗倒很有特色,三换韵脚,先用鱼部韵,再用耕部韵,最后是用阳部韵。押阳部韵的句子特多,从“黄耇无疆”到“汤孙之将”的下半部分十一句,连用“疆”、“衡”、“鸧”、“享”、“将”、“康”、“穰”、“享”、“疆”、“尝”、“将”十一个阳部韵,音调非常铿锵和谐,其音节美远胜于文句美。后世句句用韵的“柏梁体”诗恐怕也是滥觞于此。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721-722页

liè

míng xiānqín 

jiējiēliè yǒuzhì 
shēnjiāng ěrsuǒ 
zàiqīng làichéng 
yǒugēng jièpíng 
zōngyán shíyǒuzhēng 
suíméishòu寿 huánggǒujiāng 
yuēcuòhéng luánqiāngqiāng 
xiǎng shòumìngjiāng 
tiānjiàngkāng fēngniánrángráng 
láiláixiǎng jiàngjiāng 
zhēngcháng tāngsūnzhījiāng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¹
译文:楚人不知道什么是凤凰,花高价求购,却买到山鸡。
注释:¹“楚人”两句:传说楚国有个人不认识凤凰,花高价买了一只山鸡,准备当凤凰献给楚王。见《伊文子。大道上》 重价:一作“高价”。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¹
译文:以前还以为是美文献主,现在看来自己都很迷惑。
注释:¹“献主”两句:意思是李白自叹当年奉诏入京,也像楚人献山鸡一样诚心诚意,结果反而被放出京,才觉得自己太执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自居漆园¹北,久别咸阳²西。
译文:自从像庄子一样居住在漆园,离我离开咸阳已经很久了。
注释:¹漆园:在今山东菏泽,庄子当年做过漆园吏。这里以“居漆园”来喻示隐居。²咸阳:秦朝的首都,这里实指唐朝的首都长安。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风飘落日去,节变¹流莺啼。
译文:风吹着落日远去,气节变化,流莺在柳阴下恰恰欢啼。
注释:¹节变:季节变化。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自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译文:早春天寒,桃李花儿还没有开放,此处仍然幽静,怎么会下自成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
逢君发花萼¹,若与青云齐。
译文:你一来桃李就怒放花萼,繁花似锦,欲与云齐。
注释:¹花萼:古人用花萼比喻兄弟,这里是说李白遇到堂弟李冽,仿佛花开萼放。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¹
译文:桑叶也刚刚出绿,春蚕也在蚕房孵化出来了。
注释:¹中闺:即闺房,妇女住的房间。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译文:太阳一出,布谷鸟欢鸣,田家开始锄地犁田。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译文:我却没有土地,谁可以伸手拉我一把?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傅说¹降霖雨,公输²造云梯。
译文:傅说治理天下,普施霖雨,公输盘却喜欢造云梯去战争。
注释:¹傅说:殷商王武丁的大宰相,为治世良臣。因为傅说很好的完成了武丁给他的任务,所以李白说他“降霖雨”。²公输:即鲁班。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羌戎¹事未息,君子悲涂泥²
译文:对外族作战没有平息,君子悲哀世道艰难。
注释:¹羌戎:这里指吐鲁浑,吐蕃。²涂泥:涂炭,遭受苦难。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¹
译文:君子报国有良好的计谋,成功以后却羞于高居显要的官位。
注释:¹执珪:指立功受封。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¹
译文:没有途径去谒见皇上,拄着拐杖回到草房。
注释:¹蓬藜:草野。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¹
译文:那年你再来看我的话,要知道我就在姜太公曾经钓过大鱼的磻溪。
注释:¹磻溪:在今陕西宝鸡东南。商代末年吕望曾在此垂钓。

  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已有两年,三年供奉翰林的生活让他亲眼目睹了唐王朝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唐玄宗为首的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利令智昏,他们为了排斥异己而进行的政治迫害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这让李白对统治者的幻想逐渐破灭,内心的不平和愤懑与日剧增。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堂弟的,所以语气上并不像“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那样慷慨激昂。但是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依然时时隐现出诗人心底的不满和愤慨。

  诗中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情:他认为自己胸怀报国的壮志豪情,又有满腹才华,却没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只好随居,但心里却有不甘。并且躬耕也缺乏相应的条件。诗中用“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等典故表示了自己不受重用的悲愤。同时也传达出自己虽然受到排挤,但仍为边地的动乱而担忧的胸还天下之意。

  诗歌开篇,作者从“楚人不识凤”到“久到咸阳西”交代了为什久居于此,援引楚人重价买山鸡的典故说明自己当初“献主”的错误:自己曾像那个拿着山鸡当凤凰献给楚王的人一样自信,现在反而明白是迷误,因为君王也许并不需要自己这样的人才。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阶级打压和排挤表示不满。接着作者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描写:“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时光在无情流逝,眼看老之将至,而自己只能在这里看风起吹过,太阳升了又落,冬去春来,鸟儿飞走又飞来。作者同时对堂弟的到来表示欢迎:“自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意思是自花未开,没有人来攀折,我幽居在此,也没有人会来,只有你的拜访让我感觉到兄弟情深。然后写道“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意思是农家繁忙的时候,妇人要忙着养蚕,农人要忙着耕地,而自己一介书生,住在这不相宜的环境里,不可能与妇人一道养蚕,更不可能和农人一起耕地,于是只是孤独的在此。然而,这并不是诗歌的主题。作者很快将话题转移到对生活的不满和社会的担忧上去:“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他说,自己虽然有公输班那样的才能,却不能像傅说一样被重用,眼看着边疆战乱,生灵涂炭而无法献策立功。而“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还强调了作者希望得到重用并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最后作者写道:“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意思是自己无法见到明主,没有办法得到重用,就这样已经到了拄着拐杖走路的年纪了,感叹空有满怀的壮志和才能却毫无用武之地。结尾“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是作者明志的话,说自己依然在等待,等待着文王相访,等待君臣相合,一展宏图。

  李白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本诗从“傅说降霖雨”开始作者的感情开始达到高潮,一步步升华。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虽然李白对当时的统治阶级十分失望,但他并没有完全绝望,他还怀着重返朝廷的想法,希望献出自己的才华和力量,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诗人这种忧国忧民的感情和积极入世的态度,决定了这首诗虽然基调有些低沉,却在沉郁中有一股振奋之气。

参考资料:
1、 林东海.李白诗选:远东出版社,2011年:第147页
2、 葛景春.李白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24页
3、 安旗,阎琦著 .《国学经典导读 李白诗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01 :第241页

zèngcóngliè--bái

chǔrénshífèngzhòngjiàqiúshān

xiànzhǔyúnshìjīnláifāngjué

yuánběijiǔbiéxiányáng西

fēngpiāoluòjiébiànliúyīng

táohánwèikāiyōuguānlái

féngjūnhuāèruòqīngyún

sāng绿chūncánzhōngguī

chūmíngtiánjiāyōngchú

chǐdōngzuòshuíxiāngxié

shuōjiànglíngōngshūzàoyún

qiāngróngshìwèijūnzibēi

bàoguóyǒuzhǎngchénggōngxiūzhíguī

yóumíngzhǔzhàngháipéng

niáněrxiāng访fǎngzhīzàipán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江南孟夏¹天,慈竹²笋如编。
译文:初夏时的江南,慈竹长得又多又密,就像编排好的队伍一样。
注释:¹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农历一年四季中的每个季节都有“孟”、“仲”、“季”的排列。农历夏季的三个月即四、五、六月,分别对应称为“孟夏”“仲夏”“季夏”。²慈竹:竹名。又称义竹﹑慈孝竹﹑子母竹。丛生,一丛或多至数十百竿,根窠盘结,四时出笋。竹高至二丈许。新竹旧竹密结,高低相倚,若老少相依,故名。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shèn)¹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译文:天边出现了海市蜃楼的奇丽景象,近处蛙声一片,就像那正在合奏的管弦。
注释:¹蜃气: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着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现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以为蜃吐气而成,故称。

zhuàngjiāngnán ·mèngxià

jiǎyǎn tángdài 

jiāngnánmèngxiàtiān zhúsǔnbiān 
shènwéilóu shēngzuòguǎnxián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¹齐人有欲金者²,清旦³,衣冠而之。适(yù)金者之所,因¹⁰(jué)¹¹其金而去¹²。吏捕¹³得之¹⁴,问曰:“人皆¹⁵在焉¹⁶,子¹⁷攫人之金何¹⁸?”对曰¹⁹:“取²⁰金之时,不见人,徒²¹见金。”
译文: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到市场上去。去到卖金子的地方,乘机抢了店主的金子离开。衙役把他逮住了,审问他:“人都在那里,你抢别人的金子,这是为什么?”齐人回答他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注释:¹昔: 从前。²欲金者: 想要金子的人。有…者:有一个…的人。³清旦: 清早。⁴衣冠: 穿好衣服、戴好帽子。⁵之:到…去。⁶市:集市。⁷适: 到…去。⁸鬻:出售。⁹所: 地方。¹⁰因: 趁机。¹¹攫:抢。¹²去: 离开。¹³捕:抓捕。¹⁴之:代词,代指齐人。¹⁵皆:都。¹⁶焉:那里 。¹⁷子:你,指代小偷。¹⁸何:为什么。¹⁹对曰:回答道。对:回答。²⁰取:抢。²¹徒:只,仅仅。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