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念醉乡迷酒杯,流年长怕少年催。
莫念醉乡迷酒杯,流年长怕少年催。
西陵水阔鱼难到,南国路遥书未回。
西陵水阔鱼难到,南国路遥书未回。
匹马计程愁日尽,一蝉何事引秋来?
匹马计程愁日尽,一蝉何事引秋来?
相如已定题桥志,江上无由梦钓台。
相如已定题桥志,江上无由梦钓台。

xiāngzhōngyǒurén--

niànzuìxiāngjiǔbēiliúniánzhǎngshǎoniáncuī

西língshuǐkuònándàonánguóyáoshūwèihuí

chéngchóujǐnchánshìyǐnqiūlái

xiāngdìngqiáozhìjiāngshàngyóumèngdiàotái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50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叶公¹子高²好龙,钩³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kuī)¹⁰头于牖(yǒu)¹¹,施(yì)¹²尾于堂¹³。 叶公见之,弃而还(xuán)¹⁴,失其魂魄,五色无主¹⁵。是¹⁶叶公非好¹⁷龙也,好夫¹⁸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屋子内外都雕刻着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叶公的住所,龙头搭在窗台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被吓的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注释:¹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⁷,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²子高:叶公的字。³钩:衣服上的带钩。⁴写:画。⁵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⁶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通“纹”。以:在。⁸闻:听说。⁹下之:来到叶公的住处。¹⁰窥: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¹¹牖:窗户。¹²施:延伸,同“拖”。¹³堂:厅堂。¹⁴还走:转身就跑。还,通“旋”。走:逃跑。¹⁵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¹⁶是:由此看来。¹⁷好:喜欢。¹⁸夫:这,那。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以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但历史上的叶公却不以这样的人。

  叶公最著名的功劳以他不以怨报德,果断率兵平定了白公胜的叛乱,从而稳定了楚国政权。之后,为了楚国的长治久安,把职位让给别人,这一让贤之举,被专家们评为不迷权贵、深明大义。

  叶公沈诸梁,字子高,被楚昭王封为叶邑尹而始姓叶。叶公生于楚国王室之家,其曾祖父以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秦国出兵击退吴军后,楚昭王把沈诸梁封到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的叶邑为尹。沈诸梁受到了楚国朝野及四境诸侯的敬重,时年24岁。

  经考古发掘证实,他主持叶政期间,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组织民众修筑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当地数十万亩农田得以灌溉,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至今,叶公修筑的东陂、西陂遗址保存尚好,以叶公治水的历史见证。

  史学专家安国楼博士称,叶公确实有画龙的爱好,但龙以神化了的动物,不可能下降叶宅,“叶公好龙”折射出叶公所在地和所处时代龙文化的丰厚内涵。专家们还指出,汉代刘向描写的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汉代儒家思想走向独尊的地位后,对楚道之风等其他学派的贬斥。

  根据《周礼》规制,叶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叶公的后裔为纪念祖上之德与祖居之地,部分改沈为叶,以为叶姓之源。因此,叶公沈诸梁又以世界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滨的叶公墓前,来自海内外的叶姓子孙纷纷回乡祭祖,已成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观。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何处名僧到水西¹,乘舟弄月宿泾(jīng)溪。
译文:你是何处的名僧来到水西山,乘着扁舟而赏月,宿于泾溪。
注释:¹水西:即水西山,在泾县西五里。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平明¹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cè)²踏云梯。
译文:天亮时分与我只别去上山,手持禅仗去攀登山中蹬道。
注释:¹平明:天明、天亮。²金策:禅仗。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腾身转觉三天¹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译文:向上腾起身体顿觉离天很近,抬足向回而视只见众多的山岭很低很低。
注释:¹三天:佛教称色界、欲界、无色界为三天。这里是指高空。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xuè)浪肯居支遁(dùn)¹下,风流还与远公²齐。
译文:戏谑放浪哪里肯居支遁之下,风流俊赏与远公慧远而齐名。
注释:¹支遁:晋代名僧,常隐于剡中,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故,人或讥之。遁曰:“贫道爱其神骏。”见《世说·言语》注。²远公:即慧远,晋名僧。居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宗炳、慧水等结白莲社,净土宗推为初祖。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míng)猿啼。
译文:你我此番别离何日才能相见,相思难眠唯听得猿声阵阵。

  李白自从天宝三载辞京还山后,便浪迹天涯,过着游山览水,访僧问道、纵情诗酒的漫游生活,在天宝末年,他在皖南宣州(今安徵宣城)一带,盘桓最久,他为这里的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所迷恋。除了与山翁樵夫、屠沽渔商、隐士逸人相交往外,还常常走观串寺,广与和尚道士交朋友。和李白交游的僧人道士,一般都是些精通佛玄、能诗善文的诗僧、学问僧或有学识才情的道士。此诗中所赠别的“山僧”,即是这样的一位多才多艺、道行高深的名僧。

  水西寺是唐代一所著名的寺院。此寺座落在安徽泾县城西。据《江南通志》记载,水西寺建在泾县西五里的水西山上。这里“林壑邃密,下临深溪,旧建宝胜、崇庆、白云三寺。浮屠对峙,楼阁参差,碧水浮烟,咫尺万状。”水西寺是对水西山三寺的泛指。宝胜寺又叫水西奇,白云寺又叫水西首寺,崇庆寺又叫天宫水西寺。历代名人多到此游览,一些游方的僧人也常封这里挂锡访学。李白所结识的这位山僧,就是外地的云游僧,他也和李白—样是到水西寺游访,二人因此才相逢相识。因此,此诗开头就写道:

  “何处名僧到水西?”何处,并不表示诗人不知道这位僧人是从哪里来,而是说这位名僧不是此寺的僧人,而是从外地来的客僧。次句是说明这位僧人来自何方和来访的目的:“乘舟弄月宿泾溪”。“乘舟”一作“乘杯”。“乘舟”较为普通,“乘杯”更富有神奇色彩,以“乘杯”为善。既然诗中说的是位名僧,就应该有些传奇本领。传说刘宋时期有一位杯渡和尚,他能乘木杯渡水,无假风棹,轻疾如飞。此处说这位僧人也如同杯渡和尚一样,颇有灵异之气,是乘杯来到水西的。他来这里似乎不是为了学佛练禅,而是“弄月”。即他来泾溪是为了欣赏这里的风月美景。当然,高僧们不一定像普通和尚一样去坐禅诵经,苦苦修练,清风明月,无非禅心,只要有所妙悟,也一样能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这也许就是高僧之所以高明之处。“宿泾溪”,泾溪就是在水西寺旁。不宿寺中而宿泾溪,足见此僧的脱俗之处。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第二天清晨此僧就与李白告别而去,手携锡杖上山走了。此僧来时是乘舟(或乘杯)顺水路而来,而分别时却走的山路。“金策”即锡杖,“云梯”,指的是山上的磴道。因远观登山,如登梯而上,高入云中,故云“踏云梯”。诗中不说此僧是扛着锡杖,沿着山中磴道攀山而去,这样写太平凡了,而是说他“手携金策踏云梯”,就把此僧的飘然之状,神异之色突现了出来。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这是从山僧站在山顶上的角度,来写他的感觉。仿佛他是腾身云中、离天宫很近,而回看千山万岭,却都在脚下。而更进一层的意思是借此来寓意此僧的佛学修养之高,说他已近佛界三天(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中的最高天,而下视尘寰,远在脚下。以此来突出此僧道行的高深。紧接着后—联又顺手拉来历史上两位高僧来与此僧比较:是东晋时的高僧。他精通《庄子》和《维摩经》,常与当时名士殷浩、郗超交往。他为人放浪不羁、善于玄辩。

  《世说新语》载:“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他博综六艺,尤善老庄,曾与陶渊明等名士三十多人结莲社,谈玄论道,吟诗作赋,颇有风流名士风度。为后代文人所赞赏。此联的意思是:此僧放浪形骸、谑浪口辩,风流名士的派头,足可以与慧远相提并论!李白将他与历史上的名僧相比,更是为了突出此僧的风度和才情。由此可见,此僧还是一位善于谈玄论道、诗酒风流的放浪人物,以致于与他萍水相逢的李白也对他赞赏有加。于此,一个佛学高深,诗酒啸傲,行迹诡异,举止不凡的高僧形象,已从诗中唤之欲出,廖廖数句就刻画出了一位神态飘洒的高僧。可见诗人的技巧之高超。

  诗的尾联抒写了诗人对这位高僧的深切怀念。“此度别离何丑见,相思一夜瞑猿啼。”刚刚分别就想着何日能再见面。这样的朋友尤其是在僧人中的朋友,对李自来说不是很多的。“相思一夜”暗寓出李白因相思此友而一夜没有合眼。正是整夜相思不寐,所以李白才会感觉到夜间的哀猿一直在山间悲啼。而这哀猿的悲啼,更增加了诗人与朋友的相思离别之苦。虽然这首诗就在凄迷的夜猿声结束了,但是诗人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却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上。

  此诗是一首七言排律,这实在令人意想不到,一贯不愿受格律束缚的自由浪漫诗人的李白,却用七言排律写诗。李白这首七言排律,也和李白其他律诗一样,有“以古入律”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著.李白思想艺术探骊: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2月第1版:373-375

biéshānsēng--bái

chùmíngsēngdàoshuǐ西chéngzhōunòngyuè宿jīng

píngmíngbiéshàngshānshǒuxiéjīnyún

téngshēnzhuǎnjuésāntiānjìnhuíkànwànlǐng

xuèlàngkěnzhīdùnxiàfēngliúháiyuǎngōng

biéjiànxiāngmíngyuán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南朝(cháo)¹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²。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译文:历经千古的北宋已成为伤心的地方,还唱着那《后庭花》曲。昔日的辉煌与显赫早已不复存在.过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导、谢安等豪华宅第人家,而如今却已不知道飞到了哪户人家中。
注释:¹南朝:东晋以后,宋、齐、梁、陈四朝并都于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史称其为“南朝”,词中代指已为金所灭亡的北宋。²后庭花:曲名,即南朝陈后主所作之艳曲《玉树后庭花》。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huǎng)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jì)¹堆鸦²。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译文:于异国重见故国宫姬,世事如梦呀,肌肤胜过白雪,见其昔日豪贵,发式如旧。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啊!
注释:千髻:女性的一种发型,将头发挽在头顶。²堆鸦:即指其发型。

  吴激的这首词,通篇借用唐人诗句借景抒情,笔姿盘旋空灵、唱叹有情。当然也必须有一两句实写,才不致使人感到扑朔迷离。因此,过片几句推出前面对暗示的”商女“形象:“仙肌胜雪,宫髻堆鸦。”这两句描写不只是单纯写这位歌姬之美貌,而是从她的容颜梳妆,勾起了词人对北宋故国旧事的回忆和怀念。所以词人抚今追昔,而有“恍然一梦”之感。

  昔日皇家女子,今朝却是市井歌妓,这个反差太强烈了,不禁又触发了词人故国之身悲,身世之同感。吴激想自己如今羁身北国,“十年风雪老穷边”(刘迎《题吴激诗集后》),自己和这位歌女不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么?这自然使他想起当年白居易于浔阳江头夜遇琵琶女的情景,想起白居易的悲叹:“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吴激在《人月圆》的结尾三句融合白居易的诗意境,借意抒怀,把自己和这位歌姬,比作白居易之于琵琶女了。

  北宋中叶以后,填词渐趋工巧,隐括前人诗句填词蔚为风气。贺铸、周邦彦、陆游、吴文英等人都擅长此道。而其中吴激这首词将古人诗句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如自其口出,能以人巧与天工相吻合,不愧是一首成功的“隐括体”。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381页,高原

rényuèyuán··yànběirénzhāngshìjiāyǒugǎn--

náncháoqiānshāngxīnshìyóuchànghòutínghuājiùshíwángxiètángqiányànzifēixiàngshuíjiā

huǎngránmèngxiānshèngxuěgōngduījiāngzhōuqīngshānlèi湿shītóngshìtiān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迟日¹园林悲昔游²,今春花鸟作边愁³
译文:悲叹昔日还在园林里游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开鸟鸣更引发我在边疆的哀愁。
注释:¹迟日:春日。²悲昔游:作者旧游之地,因放逐再次经过感到悲伤。³边愁:流放边远地区产生的愁绪。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独怜京国¹人南窜(cuàn),不似湘江水北流。
译文:独自怜惜从京城里出来的人往南逃,真羡慕湘江的水呀,你却往北流去!
注释:¹京国:指长安。

  诗的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该是心旷神怡的。而这里追叙“昔游”时却用了一个“悲”字。这个悲,是今天的悲,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而反过来,也可以说,正因为想起当时的游乐,就更觉得当前处境之可悲。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这一句诗是用现在的情移过去的境,为昔日的欢乐景物注入了此时的悲伤心情。

  诗的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一般说来,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这一句诗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如果就艺术手法来说,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与杜审言的这句诗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司马光的《续诗话》评这一联诗说:“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这里,以花鸟可娱之物来写“感时”、“恨别”之情,采用的也是反衬法。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对杜甫有直接影响。“花溅泪”、“鸟惊心”一联,可能就是从“花鸟作边愁”这一句化出的。

  诗的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作用。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但这一句还没有点到《渡湘江》这个题目。最后一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才提到湘江,点破诗题,而以“水北流”来烘托“人南窜”,也是用反衬手法来加强诗的中心内容。

  杜审言渡湘江时,正值春光明媚,绿水映青山,秀丽的异乡风光撩人意绪,使被贬迁异地的诗人缅怀过去,遐想未来,心中怅惘、失落。因此诗的起句感情深沉地直诉:“迟日园林悲昔游”。他触景生情,回忆起从前在这春光晴丽的大好时光里,尽情游赏园林景色的乐趣,间或还有朋友与他一同饮酒赋诗,赏春惜春,好不痛快。如今只身南迁,心中之悲不难想象。“迟日园林”与“昔游”之间加一“悲”字,使句意曲折而丰富,语势跌宕而劲健。对句:“今春花鸟作边愁”。“今春”指出渡江的时间。“花鸟”概括春景,虽没有直接描绘声色,而鸟语花香的境界已在眼前。“作边愁”,是说今春的花和鸟不同往年,它们也含愁带恨。这里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以比兴表达诗人的愁思。一个“作”字,语意双关。既象说花鸟,又是说人,亦可理解为人与花鸟同说,婉曲而有机趣。

  这句诗色彩清淡,情意浓挚,七个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远游伤春的情怀。“独怜京国人南窜”,是这首诗的中心所在,从前两句的忆春、伤春转入叙事抒情,感慨自己从京都流贬到荒僻的南地。“独”字下得有力,使全句生神,激活全篇。“不似湘江水北流”,紧承第三句点题作结,出语自然。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说:“初唐七绝,味在酸咸之外,‘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所谓“味在酸咸之外”,即指诗中蕴含的情感复杂丰富余味无穷。这些诗句的妙处,不仅在于融情于景,而且还通过时间、空间、景物的不同对比,形成一种杳邈迷茫的意境,仿佛有万般的游丝争惹人的离愁,读者细细体味就能感受其巨大的感染力。“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初读似常语,并无警策之处,仔细品味,就可看到诗人怅惘的形象。他独立舟头,思悠悠,无限离愁,正如一江春水向北流。杜审言性格爽朗轩豁,喜直抒胸臆,这自是其诗的特色之一。《载酒园诗话》说他“即作磊砢语,亦犹苏子瞻坐桄榔树下食芋饮水,略无攒眉蹙额之态。”这段形象的评语,可帮助我们从多方面去感受欣赏杜审言诗的风格。

  胡应麟对这首诗的评价很高,他说:“唐初五言绝,子安诸作已入妙境。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惟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这首诗以押韵对起,又以对作结,俱有整齐美、和谐美以及反复咏叹的韵味。初唐时期是七绝初创的阶段,杜审言这首《渡湘江》是有相当影响的,说它“具有开启诗坛新风的作用”,也不为过誉。

xiāngjiāng--shěnyán

chíyuánlínbēiyóujīnchūnhuāniǎozuòbiānchóu

liánjīngguórénnáncuànshìxiāngjiāngshuǐběiliú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cháo)¹其上,孵(fū)(chú)²将出。一日,鹊徊(huái)³其上,悲鸣不已。将(qìng)(zhī),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¹⁰扬去。未几,一鹳(ɡuàn)¹¹横空而来,“咯咯”作(zuò)¹²声,二鹊亦尾¹³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zā)¹⁴,遂¹⁵¹⁶冲鹊巢,衔(xián)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¹⁷二鹊招鹳援友也。
译文: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快长成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扬长而去。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飞舞了起来,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注释:¹巢:筑巢。²雏:变成幼鸟(名作动)。³徊:徘徊。⁴翔:飞翔。⁵已:停止。⁶将之:在原文中等同"未几"''俄而'',一会儿的意思。⁷集:栖,躲。此处为聚集,会合。⁸上:上方。⁹语:告诉;诉说。¹⁰俄而:一会。¹¹鹳:一种较凶猛的鸟。¹²作:发出。¹³尾:尾随。¹⁴匝:圈。¹⁵遂:就。¹⁶俯:向下俯冲。¹⁷盖:原来。
动物世界里的亲情也同样让人感动,本文中喜鹊看到自己同伴的孩子遭到赤练蛇的侵犯,从而“悲鸣不已",招来群鹊,其中两只喜鹊请来一只鹳,也许是群鹊的友爱感动了鹳,鹳勇敢地“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动物尚能如此讲究情义,连动物都如此,我们人类岂能无情无义。所以我们要助人为乐,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要团结友爱。当问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要会动脑筋,就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加以解决,要学会求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