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长深院里,见微吟红豆,学书青李。
日长深院里,见微吟红豆,学书青李。
鼠须散卓,曾付扫眉翠,绿纱风不起,炉烟都篆心字。
鼠须散卓,曾付扫眉翠,绿纱风不起,炉烟都篆心字。
密缔星期,许支机石畔,来往绛河水。
密缔星期,许支机石畔,来往绛河水。
谁料分飞万里。
谁料分飞万里。
雾露芙蓉,恨别成秋蒂。
雾露芙蓉,恨别成秋蒂。
桃蹊重到,仙犬遽迎吠。
桃蹊重到,仙犬遽迎吠。
涩尘凝满砌,夕阳空自垂地。
涩尘凝满砌,夕阳空自垂地。
旧日回廊,剩枇杷一树,花下小门闭。
旧日回廊,剩枇杷一树,花下小门闭。

mèngróng··zhǎngshēnyuàn--zhūzūn

zhǎngshēnyuànjiànwēiyínhóngdòuxuéshūqīng

shǔsànzhuōcéngsǎoméicuì绿shāfēngyāndōuzhuànxīn

xīngzhīshípànláiwǎngjiàngshuǐ

shuíliàofēnfēiwàn

rónghènbiéchéngqiū

táozhòngdàoxiānquǎnyíngfèi

chénníngmǎnyángkōngchuí

jiùhuílángshèngshùhuāxiàxiǎomén

朱彝尊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 2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tì)¹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²?远莫致³之。
译文:钓鱼竹竿细又长,曾经垂钓淇水上。难道不把旧地想,路远无法归故乡。
注释:¹籊籊:长而尖削貌。²尔思:想念你。尔,你。³致:到。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泉源¹在左,淇水在右。远子有行²,远兄弟父母。
译文:泉源汩汩流左边,淇水荡荡流右边。姑娘长大要出嫁,父母兄弟离得远。
注释:¹泉源:一说水名。即百泉,在卫之西北,而东南流入淇水。²行:远嫁。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cuō)¹,佩玉之傩(nuó)²
译文:淇水荡荡流右边,泉源汩汩流左边。嫣然一笑皓齿露,身佩美玉赛天仙。
注释:¹瑳:玉色洁白,这里指露齿巧笑状。²傩:通“娜”,婀娜。一说行动有节奏的样子。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淇水滺(yōu)¹滺,桧(guì)(jí)²³舟。驾言出游,以写(xiè)我忧。
译文:淇水悠悠日夜流,桧木桨儿柏木舟。驾车出游四处逛,以解心里思乡愁。
注释:¹滺:河水荡漾之状。²楫:船桨。³桧、松:木名。桧,柏叶松身。⁴驾言:本意是驾车,这里是操舟。言,语助词,相当“而”字。⁵写:通“泻”,宣泄,排解。

  此诗写一位远嫁的女子思乡怀亲的感情。全诗四章,内容都是远嫁女儿脑海中的形象活动。全诗从回忆与推想两个角度来写,可分两大部分,前后各两章,分别成一层意思。

  开头两章,是远嫁姑娘的回忆,都是关于婚前家乡与亲人的事。首章回忆当姑娘家时在淇水钓鱼的乐事:“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和伙伴们一起到淇水钓鱼游玩,这是多么惬意的事,不可能忘记。可惜眼下身在异乡,再也不能回淇水去钓鱼了,“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次章回忆离别父母兄弟远嫁时的情形。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离别的场面和离别的情怀,最使人难忘。远嫁的女儿回忆起这个场景,思念之情不可抑止。第一章、第二章共八句,重点在回忆,强调的是思乡怀亲之情。

  第三、四两章是进一层意思:希企。眼下远嫁女儿已是人家的媳妇,故乡亲人都见不到。回忆激起的情怀,化作热情的企望:希望能有一天重归故乡。三四两章,便是想像回乡时的情景。淇水、泉水依然如故,“淇水在右,泉源在左”,与第二章两句一样,只是句子位置变化一下,实际上是用复沓的手法,表示重来旧地的意思。这时候,出嫁女已不再是姑娘家时持竹竿钓鱼那样天真了,而是“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一副成熟少妇从容而喜悦的样子:故乡,我终于回来了!仿佛为了重新找回少女时代的感觉,这位少妇又到淇水。不过,这次不是钓鱼了,而是“桧楫松舟”,乘船游赏。不过,旧地重游,也不能排解远嫁多时的离愁。三四两章想像回乡的场景,正是远嫁归不得的少妇幻想的场景。想像得越真切越具体,现实中远离故乡不得归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所以,驾船游赏故乡的想像,根本不能解决思乡怀亲的愁思。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0-122

zhúgān竿

shījīng·guófēng·wèifēng xiānqín 

zhúgān竿 diào ěr yuǎnzhìzhī 
quányuánzàizuǒ shuǐzàiyòu yǒuxíng yuǎnxiōng 
shuǐzàiyòu quányuánzàizuǒ qiǎoxiàozhīcuō pèizhīnuó 
shuǐyōuyōu guìsōngzhōu jiàyánchūyóu xièyōu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郑人有逃暑¹于孤林²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xǐ)³(rèn)从阴。及,反席¹⁰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¹¹阴,而患¹²¹³之濡(rú)¹⁴于身。其阴逾¹⁵¹⁶,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zhuō)于用夕矣。
译文:有人郑国人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的影子挪动自己的卧席。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影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注释:¹逃暑:避暑,乘凉。²孤林:独立的一棵树。³徙:迁移,移动。⁴衽:卧席。⁵以:(用)来。⁶及:等到。⁷至:到了。⁸暮:黄昏。⁹席:睡。¹⁰于:在。¹¹从:跟从。¹²患:苦于。¹³露:露水。¹⁴濡:沾湿。¹⁵逾:通假字,通“愈”,更加。¹⁶去:离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泛泛¹东流水,磷磷²水中石。
译文: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注释:从(旧读zòng)弟:堂弟。¹泛泛:水流貌。²磷磷:形容石头色彩鲜明。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pín)¹生其涯,华叶²纷扰溺。
译文: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注释:¹蘋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²华叶:花与叶。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¹嘉客²
译文: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注释:¹羞:通“馐”。²嘉客:佳客,贵宾。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岂无园中葵?懿(yì)¹此出深泽。
译文: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注释:¹懿:美好。
这首诗,咏的是“苹藻”。苹藻生于幽涧,“托身于清波”,历来被视为洁物,用于祭、享。此诗咏苹藻,开笔先叙其托身之处的非同凡俗:“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泛泛”叙涧水畅流之状,“磷磷”写水中见石之貌。读者眼前,顿时出现了一派幽凉、清澈的涧流。然后才是苹藻的“出场”:“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在幽涧清流之上,苹藻出落得花叶缤纷,随着微波轻轻荡漾,显得何其清逸、美好!“采之荐宗庙,可以羞(进)嘉客。”这就是人们用作祭享、进献贵宾的佳品呵!这两句写苹藻的美好风姿,用的是映衬笔法。读者可以感觉到,其间正有一股喜悦、赞美之情在汩汩流淌。接着,诗人忽然拄笔而问:“岂无园中葵?”意谓:难道园中的冬葵就不能用吗?回答是深切的赞叹:“懿(美)此出深泽!”但苹藻来自深远的水泽,是更可贵、更能令人赞美的。这两句,用的又是先抑后扬的笔法:前句举“百菜之主”园葵之珍以压苹藻,是为抑;后句赞苹藻之洁更胜园葵,是为扬。于问答、抑扬之中,愈加显得苹藻生于幽泽而高洁脱俗的可贵。以此收束全诗,令人读来余韵袅袅。
参考资料:
1、 语文学刊, Journal of Chinese, 1988年04期
2、 少年文艺(写作版), Kids Literature, 2007年12期
3、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006年03期

zèngcóng ·

dōnghàn·liúzhēn liǎnghàn 

fànfàndōngliúshuǐ línlínshuǐzhōngshí 
pínzǎoshēng huāfēnrǎo 
cǎizhījiànzōngmiào xiūjiā 
yuánzhōngkuí chūshēn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残灯风灭炉烟¹冷,相伴唯孤影。判²教狼藉(jí)醉清樽(zūn)³,为问世间醒判是何人。
译文:灯残风灭,香炉之烟也已经变冷,相伴的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问世间醒眼的是什么人。
注释:¹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²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³清樽:酒器,借指清酒(清醇之酒)。亦作“ 青樽 ”。亦作“ 清罇 ”。⁴醒判:清醒之判光。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难逢易散花间酒¹,饮罢空搔(sāo)²。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译文:相聚难离别易,唯又离别之时的酒宴,喝完之后独自搔头。闲愁总是交付喝醉来入眠,只害怕醒来时候自己依然在酒器面前。
注释:¹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²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起笔便是一副凄凉孤寂之境。夜风骤起,吹灭了摇曳的灯火,香炉里的烟灰早就凉透了。一阵风将房间里唯一的光明和温暖,不由分说地夺走了,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影子,伴着孤零零的词人。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判是何人?”既然无人作伴,只有清酒陪伴自己。纳兰所说的“醒判”之人,便是屈原这般不随波逐流,英雄式的理想主义者。纳兰又何尝不是在以屈原自喻。身边小人对权势趋之若鹜,纳兰始终冷判以对,保持高洁之心,只是,这样一人对抗千军万马的日子,多么的孤单,多么的凄凉。

  “难逢易散花问酒,饮罢空搔首。”纳兰心事无人知,只有友人顾贞观懂他,但是相聚之日不多,不能时常与纳兰互诉衷肠,饮酒作诗。纳兰不住地叹息,别离漫长,相逢苦短,知己已去,剩自己一人面对这早早散了的宴席。酒喝光了,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这句写得无限凄凉。既然闲愁萦怀,难以排遣,就让酒来麻醉它们吧,然后,再麻醉我自己,换得一时的安稳睡眠。可是醒来之后依然孑然一身,依然愁绪满怀、怕是又要到酒杯面前,喝得大醉一场。

  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顾贞观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当时身世的无奈,情真意切。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何灏等注析.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第174页

měirén ·cándēngfēngmièyānlěng

lánxìng qīngdài 

cándēngfēngmièyānlěng xiāngbànwéiyǐng pànjiàolángzuìqīngzūn wéiwènshìjiānxǐngyǎnshìrén 
nánféngsànhuājiānjiǔ yǐnkōngsāoshǒu xiánchóuzǒngzuìláimián zhǐkǒngxǐngshíjiùdàozūnqián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公子王孙¹(zhú)后尘²,绿珠³垂泪滴罗巾
译文:公子王孙竞相争逐在后面,貌美的女子流泪湿透了罗巾。
注释:¹公子王孙:旧时贵族、官僚,王公贵族的子弟。²后尘:后面扬起来的尘土。指公子王孙争相追求的情景。³绿珠: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非常漂亮,这里喻指被人夺走的婢女。⁴罗巾:丝制手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hóu)¹一入深如海,从此萧(xiāo)²是路人。
译文:一旦进入深幽如海的侯门,从此心中爱恋之人便成为了陌路之人。
注释:¹侯门:指权豪势要之家。²萧郎:原指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风流多才,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后成为诗词中习用语,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这里是作者自谓。

  此诗首句通过对“公子王孙”争相追求的描写突出女子的美貌,次句以“垂泪滴罗巾”的细节表现出女子深沉的痛苦,三、四两句说女子一进权势之门便视自己为陌路之人。全诗高度概括地写出诗人所爱者被劫夺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社会因门第悬殊而造成的爱情悲剧,寓意颇深,表现手法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委婉曲折。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上句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即通过对“公子王孙”争相追求的描写突出女子的美貌;下句以“垂泪滴罗巾”的细节表现出女子深沉的痛苦。公子王孙的行为正是造成女子不幸的根源,然而这一点诗人却没有明白说出,只是通过“绿珠”一典的运用曲折表达的。用绿珠坠楼的典故一方面形容女子具有绿珠那样美丽的容貌,另一方面以绿珠的悲惨遭遇暗示出女子被劫夺的不幸命运。于看似平淡客观的叙述中巧妙地透露出诗人对公子王孙的不满,对弱女子的爱怜同情,写得含蓄委婉,不露痕迹。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两句没有将矛头明显指向造成他们分离隔绝的“侯门”,倒好像是说女子一进侯门便视自己为陌路之人了。但有了上联的铺垫,作者真正的讽意已经非常明显。之所以要这样写,一则切合“赠婢”的口吻,便于表达诗人哀怨痛苦的心情,更可以使全诗风格保持和谐一致,突出它含蓄蕴藉的特点。

  诗人从侯门“深如海”的形象比喻,从“一入”、“从此”两个关联词语所表达的语气中透露出来的深沉的绝望,比那种直露的抒情更哀感动人。据说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

  从语言上看,这首诗用词很准确。在封建社会里,造成这类人间悲剧的,上自皇帝,下至权豪势要,用“侯门”概括他们,恰当不过,比喻生动形象。诗人以此诗赠给心上人,既写女子的不幸,也描述了自己所爱被劫夺的哀痛,而造成这种痛苦的,正是那些只顾个人喜恶的侯门贵族、公子王孙。作者并没有直接指斥,但诗中流露出的弱者的哀怨、深沉的绝望,却比直露的指斥更厚重,也更能激起读者的同情。诗中的情感实际上也超越了一己的悲欢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51页 .
2、 乐云 等 .《唐宋诗鉴赏全典》 :崇文书局 ,2011年11月版 :458-459页 .

zèng

cuījiāo tángdài 

gōngwángsūnzhúhòuchén 绿zhūchuílèiluójǐn 
hóuménshēnhǎi cóngxiāolángshì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