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女伴。斗草斗花轮日换。相约罗衣同浣。略嫌天气暖。
呼女伴。斗草斗花轮日换。相约罗衣同浣。略嫌天气暖。
几摺才开筠扇。莫教题便满。空却回文一半。有人亲落款。
几摺才开筠扇。莫教题便满。空却回文一半。有人亲落款。

guīguóyáo--zhēnguān

bàndòucǎodòuhuālúnhuànxiāngyuēluótónghuànlüèxiántiānnuǎn

zhécáikāiyúnshànjiào便biànmǎnkōngquèhuíwénbànyǒurénqīnluòkuǎn

顾贞观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 22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朝策犁眉騧,举鞭力不堪。
朝策犁眉騧(guā)¹,举鞭力不堪。
译文:我清晨乘着犁眉黄身马,举鞭无力。
注释:¹犁眉騧:黄身黑眉的狡马。
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微服尧祠南。
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¹微服²(yáo)祠南。
译文:强撑着病体,角巾便服地来到尧庙。
注释:¹角巾:有棱角的头巾。²微服:平民的服装。
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
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¹喷作金沙潭²
译文:只见柳丝垂地绿荫遮天,石门喷迸的流水在此汇成金沙潭。
注释:¹石门:鲁郡东门外的水门,遗址在今山东兖州;一说指兖州石门山。²金沙潭:为尧祠南面一个大池潭,水由石门流出。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译文:这里山青水秀,我的老朋友果然为我们选择了一处绝妙佳景。
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
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
译文:庙中不断地有人来击鼓求福,其实尧本无心受人祭拜,你们这又是何苦呢?
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
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
译文:庙前又有双跪石人,如花的美女整日在表演歌舞。
银鞍绣毂往复回,簸林蹶石鸣风雷。
银鞍绣毂(gǔ)¹往复回,簸(bǒ)²(jué)石鸣风雷。
译文:权贵们的豪华车马往来不绝,惊动着林木山石发出轰鸣。
注释:¹银鞍绣毂:指贵族所用紊华车马。毂:泛指车。²簸林:撼动树林。
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
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
译文:远望潭中,长烟与碧波交织,时明时灭。白鸥群翔,如同纷纷扬扬的飞雪。
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译文:红亭赤栏,置于碧流青水之间。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译文:这潭水深过百丈能通彻海底,说不定其中会有蛟龙盘踞。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
译文:置身于此,让人不禁想起音日的绿珠潭,那潭水似乎是一下子都流入了东海,至今遗址无存。那粉面红妆的绿珠又到哪里去了呢?
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
绿珠¹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
译文:当年绿珠楼下的满园鲜花,也一枝难寻。
注释:¹绿珠潭:即洛阳昭仪寺绿珠池。池南有绿珠楼,楼为晋时石崇为爱妾绿珠所建,遗址今已不存。
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落骚人哀。
昨夜秋声阊(chāng)(hé)¹来,洞庭木落²骚人哀。
译文:昨夜秋风已经自西吹来,洞庭波起树叶纷落。
注释:¹阊阖:指西风。²洞庭木落:《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
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译文:当此之时,携同三五少年,登高远望,定会心旷神怡。
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
生前一笑轻九鼎¹,魏武何悲铜雀台²
译文:如果曹操生前不是苦苦地争夺天下,怎么会有妻妾们空向铜雀台歌舞的悲哀呢?
注释:¹九鼎: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后世成为传国之宝,国家权力的象征。²铜雀台:三国时曹操建。遗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
我歌白云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
我歌白云¹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
译文:我现在倚窗长歌一曲《白云谣》,您要随着歌声挥手相应。
注释:¹白云:指《白云谣》。
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译文:当此清风朗月之时,更当人仙共醉,举杯遥劝,仙人自当不辞。
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酹尧尧可闻。
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酹尧尧可闻。
译文:酒酣情浓已近夜半,更应举杯祭尧帝,然而尧安有知?
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
何不令皋(gāo)(yáo)¹拥篲(huì)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
译文:尧倘有知,则应命令皋陶手执扫帚,廓清宇内,扫清遮掩青天的浮云。
注释:¹皋繇:即“皋陶”, 亦作“皐陶”。传说虞舜时的执法官。²拥彗:拿着扫帚。
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高阳¹小饮真琐琐,山公²(mǐng)(dǐng)何如我。
译文:今日的盛会,更为空前。古代山简昼筑高阳池,那只算琐琐小饮,其酩酊醉态怎能与我相比?
注释:¹高阳:高阳池。²山公:山简。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竹林七子去道赊(shē),兰亭雄笔¹安足夸。
译文:竹林七贤的聚会远不如我们,《兰亭集序》所叙的雅集也无足夸耀。
注释:¹兰亭雄笔:指王羲之所写《兰亭集序》。
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
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
译文:金沙潭水的清澈胜过太湖,但水边只剩下憔悴的荷花。
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
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
译文:此次相别,您归西秦,我即将奔赴东越,向瀛洲搜寻仙人之迹。
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
蓝田¹太白²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
译文:将来蓝田、太白若是你我相会之处,请您先为我把石上的月光擦拭得更加光洁。
注释:¹蓝田:即今陕西蓝田山。²太白:指陕西眉县东南之太白山。

  这是李白久病初愈后为友人送行所作的一首诗,运用夸张的手法,非常富有想象力,意象变幻莫测,情感奔泻直下,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诗一开始,便泄露出诗人的满怀悒郁。在明净秋日的早晨,诗人“强扶愁疾”,策马而行犹似力不能胜。久病初起固是一个原因,但悒郁之愁怀,更是重要因素。愁怀的原因,诗的字里行间已透出信息:故人将归长安,勾起了他对昔日在长安始受礼遇后被排挤的回忆。“角巾微服”一句,含有甚深的今昔之慨。昔日在长安受到皇帝隆重的礼遇,此时却是愁疾之身,在今昔殊异的感慨中有着悒郁不平。

  接写尧祠所见。“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在一片长杨掩蔽、青山碧水的秋日美景中,有石门山上的飞瀑喷射,有历乱的海鸥展翅,开阔明净中给人一种流动感。景是美景,故言“笑夸”。但是这并非纯为宁静自然的美,它笼罩在一片不相称的嘈杂中:来祭祀的人车马雷鸣,夹杂着鼓乐喧嚣,于是诗人发出“尧本无心尔何苦”的慨叹。慨叹之中,隐含着对皇帝周围的谀臣的讥讽和自己被排挤出朝的愤慨。接着又是另一番慨叹:“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谀臣在朝而贤人在野。谀佞之臣既遮蔽皇帝视听,贤人在野也就是自然的事了。由于有对在朝者的不满和在野的不平,才有下面完全离开尧祠物色的个人情怀的抒发和议论。

  接着,诗人的思路从尧祠跳跃到对于历史和人生哲理的探索。时光流逝,名姝的青春、骚人的才华、帝王的权势,都随着岁月消逝了。想象从尧祠超越过漫长的时间和空间,落到洛阳的绿珠楼。当日绿珠的绝代容颜,如今已光彩沉埋;当日与绝代容颜相映照的满园繁花,也已经没有了踪影,唯有潭水东流,与岁月同其匆匆而已。对于绝代名姝光彩沉埋的感慨,其中或许还隐含着对于一切美好生命无法永存的叹息和思索。然后,想象又回到现实来,昨夜秋风,引来了此时的登高望远。秋风乍起,岁月将暮。人生匆匆,功业未就而被逐,于是又想起忠而见疑,泽畔行吟的屈原来。从尧祠到绿珠,再写到屈原,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看,都是极大的跳跃。但是还不止于此。从屈原又跳跃到魏武帝和铜雀台。曹操是那样一位有雄才大略的人,竟也有生的眷恋和死的悲哀,还幻想死后享受生前的尊荣与宴乐。在李白看来,这是大可不必的。诗人要表达的观点是,不论是绝代容颜,骚人才华,还是帝王权势与奢靡生活,都将在岁月流逝中成为陈迹,生前事既不必执着于利害得失,身后事也不必悲叹挂怀。

  “我歌白云倚窗牖”,诗人在山光水色之飘然欲仙,长风入怀,于是产生劝酒仙人的幻觉。但是现实到底是难以摆脱的存在,飘然欲仙只是一时的慰藉,愤慨不平究竟郁积胸中,对于朝政黑暗,权奸当道,诗人时刻未能忘怀,这才有举杯酹尧,“令皋繇拥篲横八极”以扫浮云的祝愿。他依然对唐玄宗抱有幻想,希望他能任用贤臣,摒弃小人。不过,诗人的思绪在现实中只是稍作停留,很快又进入超脱的境界。在那超脱的境界里,他依然保持有他自己的天真和达观,保持有他的豪情满怀。一些令后代向往的风流人物,又一一出现在诗中。诗人仿佛进入了他们的行列,而昂扬气势更在他们之上,山简、竹林七贤、王羲之、范蠡,在他面前都相对逊色。他觉得自己比他们有更大的气概和才华,他依然傲视万物,昂扬气概未因遭受挫折而消沉。

  最后,诗人与故人临别相期:“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这是从傲视万物到隐居的转折,看似突然,实际上是精神的升华,傲视万物的襟抱既然不容于当世,则唯有与山林为伍,才可以保持高洁的情操。这样一个结尾,表现了诗人巨大的抱负和自信心,是因不容于当世而进入超脱境界的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

  这首诗,诗人的想象驰骋于天上人间,古往今来。不同的意象随情思的莫测变幻而组合,相互之间的衔接,常让人感到突然。但从联结意象的感情脉络看,中间并无滞碍。诗中没有晦涩的象征,没有朦胧的隐喻,激愤的情感奔泻而出,但意象又是跳跃的,中间有巨大跨度。这意象的跳跃式组合,其实就是李白瞬息万变的想象的如实表现。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14-119

jùnyáosòngdòumíngbáohuáhái西jīng--bái

cháoméiguābiānkān

qiángchóuxiàngchùjiǎojīnwēiyáonán

zhǎngyángsǎojiànshíménpēnzuòjīnshātán

xiàokuārénzhǐjuéjìngshānguāngshuǐqīnglán

miàozhōngwǎngwǎngláiyáoběnxīněr

ménqiánzhǎngguìshuāngshírényǒuhuā

yínānxiùwǎnghuílínjuéshímíngfēngléi

yuǎnyānkōngcuìshímíngmièbáiōuluànzhǎngfēixuě

hóngtíngzichìlángànliúhuánzhuǎnqīngjǐntuān

shēnchénbǎizhàngdònghǎizhīyǒujiāolóngpán

jūnjiàn绿zhūtánshuǐliúdōnghǎi绿zhūhóngfěnchénguāngcǎi

绿zhūlóuxiàhuāmǎnyuánjīncéngzhīzài

zuóqiūshēngchāngláidòngtíngluòsāorénāi

suìjiāngsānshǎoniánbèidēnggāoyuǎnwàngxíngshénkāi

shēngqiánxiàoqīngjiǔdǐngwèibēitóngquètái

báiyúnchuāngyǒuěrwénshēngdànhuīshǒu

zhǎngfēngchuīyuèhǎiláiyáoquànxiānrénbēijiǔ

jiǔzhōnghānxiāoxiàngfēnshānglèiyáoyáowén

lìnggāoyáoyōnghuìhéngzhíshàngqīngtiānhuīyún

gāoyángxiǎoyǐnzhēnsuǒsuǒshāngōngmǐngdīng

zhúlínzidàoshēlántíngxióngānkuā

yáoxiàoshāshuǐzhìjīnqiáocuìkōnghuā

ěrxiàng西qíndōngyuèzànxiàngyíngzhōu访fǎngjīnquē

lántiántàibáiruòwèisǎoshíshàngyuè

贾谊宅中今始见,葛洪山下昔曾窥。
贾谊¹宅中今始见,葛洪²山下昔曾窥。
译文:贾谊宅中的水井今天才见到,葛洪的炼丹井昔日曾看过。
注释:¹贾谊:西汉政治局、辞赋家。²葛洪:东晋道教学者、医药学家。
寒泉百尺空看影,正是行人暍死时。
寒泉¹百尺空看影,正是行人暍(yē)²死时。
译文:水井深达百尺只能看影,行人不能汲饮因此中暑而死。
注释:¹寒泉:极言水深。²暍:中暑。一作“渴”。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万树鸣蝉隔岸¹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译文:乐游原上西风阵阵,各种树上都有蝉在鸣叫,河的对岸出现了一道彩虹。
注释:¹隔岸:河的对岸。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xī)¹自趁虞(yú)²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译文:羲和驾着太阳车,一直到黄昏时分才停下来休息,不肯让这夕阳结束,不肯让太阳掉头向东。
注释:¹羲和:古代神话中驾驭太阳车的神。²虞泉:亦作“虞渊”,传说为日没处。

yóuyuán

shāngyǐn tángdài 

wànshùmíngchánànhóng yóuyuánshàngyǒu西fēng 
chènquán宿 fàngxiéyánggēngxiàngdōng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北山¹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译文: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
注释:¹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北:一作“此”。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 一作 始)
相望¹²登高,心随雁(yàn)飞灭³。(试 一作:始)
译文:我试着登上高山遥望远方,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注释:¹相望:互相遥望。²试:一作“始”。³“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愁因薄暮(mù)¹起,兴是清秋²发。
译文:愁绪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注释: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²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一作“清境”。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沙行 一作:沙平)
时见归村人¹,沙行²渡头³歇。(沙行 一作:沙平)
译文: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注释:¹归村人:一作“村人归”。²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³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洲 一作:舟)
天边树若荠¹,江畔(pàn)²如月。(洲 一作:舟)
译文:天边林中树木好似颗颗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注释:¹荠:荠菜。²洲:又作“舟”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何当¹(zài)酒来,共醉重阳节²
译文:什么时候能载酒来这共饮,于重阳佳节对酌同醉。
注释:¹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²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写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随雁飞灭”。因薄暮时思念之“愁”和清秋之“兴”无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见“归村人”,而不见友人踪影,所以要相邀重阳节携酒登高而醉。全诗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二句历来脍炙人口。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二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脱化而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不禁心中悲戚,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四句诗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这也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参考资料:
1、 李景白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6-77 .

qiūdēnglánshānzhāng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běishānbáiyún yǐnzhěyuè 
xiāngwàngshìdēnggāo xīnsuíyànfēimiè  (shìzuòshǐ )
chóuyīn xìngshìqīngqiū 
shíjiànguīcūnrén shāxíngtóuxiē  (shāxíngzuò shāpíng )
tiānbiānshùruò jiāngpànzhōuyuè  (zhōuzuò zhōu )
dāngzàijiǔlái gòngzuìchóngyángjié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百战功成翻¹爱静,侯门²渐欲似仙家³
译文:身经百战功成名就反倒喜欢平静,显赫侯门日渐清幽好像洞仙人家。
注释:¹翻:副词,反而。²侯门:君主时代五等爵位第二等为侯,这里指老将军的府第。³仙家:仙人所住之处。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墙头雨细垂纤(xiān)¹,水面风回聚落花。
译文:墙头上细雨蒙蒙低垂着纤纤绿草,水面上微风回旋聚集着片片落花。
注释:¹纤草:细草,小草。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井放辘(lù)(lú)¹闲浸酒,笼开鹦(yīng)(wǔ)报煎(jiān)²
译文:到井台放下辘轳闲逸中浸凉美酒,开鸟笼鹦鹉学舌提醒人莫忘煎茶。
注释:¹辘轳:利用轮轴制成的一种起重工具,用在井上汲水。²煎茶:烹煮茶水。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几人图在凌烟阁¹,曾不交锋向塞(sài)²
译文:有几人有资格将形象画在凌烟阁,却不曾身经百战交锋于塞外黄沙?
注释:¹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将开国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画相刻在凌烟阁内。唐太宗亲自作赞,褚遂良书,阎立本画。这二十四人都曾是带兵打仗的武将。²向塞沙:在塞外沙场作战。这里泛指带兵作战。

  这首诗因颔联两句饮誉诗坛。王衍品读之后,很是欣赏,于是赐张蠙霞光笺,并将召掌制诰。权臣宋光嗣以其“轻傲驸马”,遂止。

  首联“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概括点出老将心境的寂寞及其门第的冷落。一个“翻”字,甚妙。老将有别于隐士,不应“爱静”,却“翻爱静”;“侯门”与仙人的洞府有异,不应相似,偏“渐欲似”,这就把这位老将不同于一般的性格揭示出来。

  颔联、颈联四句,作了具体刻画。“墙头雨细垂纤草”,“侯门”的围墙,经斜风细雨侵蚀,无人问津,年久失修,已是“纤草”丛生,斑剥陆离。状“纤草”着一“垂”字,见毫无生气的样子,荒凉冷落之意,自在言外。“水面风回聚落花”,写园内湖面上,阵阵轻微的旋风,打着圈儿,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这里只用了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风自吹拂、花自飘零、湖面凄清、寂寞萧条的景象。园林冷落如许,主人心境可知。这是诗人寓情于物之笔。

  “井放辘轳闲浸酒”,老将取井水之凉,使酒清凉爽口,写其闲适生活。“笼开鹦鹉报煎茶”,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主人,督请煎茶待客。这两句从侧面借助物情来反映人情,不仅使画面的形象鲜明生动,构成一个清幽深邃的意境,而且深刻细腻地揭示出老将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状态,手法相当高明。

  尾联“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用反诘的句式对老将进行规劝与慰勉,揭出诗的主旨。据《新五代史》载:蜀王建五年曾起寿昌殿于龙兴宫,“画建像于壁”,并且还起“扶天阁,画诸功臣像”。这两句是说:在凌烟阁画像留名的人,又有谁不曾在战场上立过功呢?功劳是不可抹煞的,感到寂寞与萧条是大可不必的。

  这诗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前六句铺写老将寂寞闲适的“仙家”生活,后二句笔锋一转,点明旨意,文势波澜曲折。本来,以“百战”之功赢得封侯的老将,在诗人看来更应竭力报国。可“功成”反爱起“静”来,这是出人意外的;“静”且不说,还愈来愈欲“似仙家”,一点世事也不关心了;不唯如此,竟连自己居住的园林也懒得去经营修葺了。铺写老将的消沉,一层比一层深入,反过来证明规劝老将的理由越来越充分。如果说,前者是“画龙”,那么后者就是“点睛”;二者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使诗歌的“理”,在情景交融的画面中表现出来,规劝之旨,体现于诗情画意之中。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41-1342
2、 贺新辉.全唐诗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2619-2621

xiàlǎojiànglíntíng

zhāngpín tángdài 

bǎizhàngōngchéngfānàijìng hóuménjiànxiānjiā 
qiángtóuchuíxiāncǎo shuǐmiànfēnghuíluòhuā 
jǐngfàngxiánjìnjiǔ lóngkāiyīngbàojiānchá 
rénzàilíngyān céngjiāofēngxiàngsàish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