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zèngliè--

luòshuāngdiāoxuèshàngxīnmíngbiānzǒuyòufānshēn

píngjūnshènánláiyànkǒngyǒujiāshūyuǎnrén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50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 一作:复反)
风萧萧¹兮易水²寒,壮士³一去兮不复还。(复还 一作:复反)
译文: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注释:¹萧萧:指风声。²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³壮士:在这里指荆轲。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探虎穴兮¹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译文: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注释:¹兮:语气助词。

  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shuǐ

míng xiānqín 

fēngxiāoxiāoshuǐhán zhuàngshìhuán  (huánzuò fǎn )
tànxuéjiāogōng yǎngtiānchéngbáihóng  (wéihòurénzuò )
嘉景,向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奈傅粉英俊,梦兰品雅。金丝帐暖银屏亚。并粲枕、轻偎轻倚,绿娇红姹。算一笑,百琲明珠非价。
(jiā)¹,向²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奈(nài)(fù)粉英俊,梦兰³品雅。云丝帐暖银屏。并粲(càn)、轻偎(wēi)轻倚(yǐ),绿娇红姹(chà)。算一笑,百琲明珠非价
译文:美景如画,我们都还年少,怎能不沾染云雨。更何况年俊秀,女子娇媚可人。金丝帐里很暖和,银色屏风已掩闭。与佳人一起躺在华丽的枕头上,轻轻相互依偎着。美人嫣然一笑,即使是百串明珠的价值也比不上。
注释:¹嘉景:美景。²向:在。³梦兰:春秋时郑文公的妾梦见天使给了她一枝兰花,后来她生了郑穆公,取名叫兰。后人称怀孕为梦兰。⁴银屏:镶银的屏风。⁵亚:关闭。⁶粲枕:华丽的枕头。⁷非价:价值比不上。
闲暇。每只向、洞房深处,痛怜极宠,似觉些子轻孤,早恁背人沾洒。从来娇多猜讶。更对翦香云,须要深心同写。爱揾了双眉,索人重画。忍孤艳冶。断不等闲轻舍。鸳衾下。愿常恁、好天良夜。
闲暇。每只向、洞房深处,痛怜极宠,似觉些子¹轻孤,早恁(nèn)背人沾洒²。从来娇多猜讶³。更对翦(jiǎn)香云,须要深心同写。爱揾(wèn)了双眉,索人重画。忍孤艳冶(yě)。断不等闲轻舍。鸳(yuān)(qīn)下。愿常恁、好天良夜。
译文:在闲暇时常常在内室深处,对她万分怜宠,但她似乎觉得有些被辜负情意,在无人角落偷偷哭泣。从来都是娇嗔多猜忌。更是相互剪下头发以盟誓,必须共同铭刻下那深沉的情意。甚至为了彰显这份爱意,擦去了精心勾勒的眉峰,让爱人重新为她绘制。如何能够忍心辜负美人的情感呢?我发誓定不会轻易地离开她。鸳鸯被下,我愿常常能拥有这样的良辰美景。
注释:¹些子:有些。²沾洒:流泪。³猜讶:猜忌怀疑。⁴揾:擦去,擦掉。⁵忍孤艳冶:怎忍辜负美人的情意。

dòngxiān--liǔyǒng

jiājǐngxiàngshǎoniánzhēngzhānyúnnàifěnyīngjùnmènglánpǐnjīnzhàngnuǎnyínpíngbìngcànzhěnqīngwēiqīng绿jiāohóngchàsuànxiàobǎibèimíngzhūfēijiàxiánxiáměizhǐxiàngdòngfángshēnchùtòngliánchǒngshìjuéxiēziqīngzǎonènbèirénzhāncóngláijiāoduōcāigèngduìjiǎnxiāngyúnyàoshēnxīntóngxiěàiwènleshuāngméisuǒrénzhònghuàrěnyànduànděngxiánqīngshěyuānqīnxiàyuànchángnènhǎotiānliáng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¹,客²吴越、齐赵间。 李邕(yōng)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译文: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注释:¹振:通“赈”救济。²客:客居、漂泊。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¹庙及郊,甫奏²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³文章,擢(zhuó)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zhòu)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dài)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hè),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译文: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注释:¹飨:供奉鬼神、祭祀。²奏:呈献。³试:考试。⁴世:代。⁵迨:到,等到。⁶窃:私下。⁷故事:旧业,祖业。⁸虽:即使。⁹其:难道。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¹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²三川。肃宗立,自鄜(fū)州羸(léi)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³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guǎn)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jì)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jié)激,违忤圣心。陛下赦(shè)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译文: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疲困衰弱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临时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后来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左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琬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说“琬,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建立有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有大臣的体器。时人认为房琬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可是他的性情有些傲慢。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陛下赦免了罪当百死的我,又赐我还乡,这是天下的大幸,不仅我独自蒙受圣恩。”这样皇帝从此很少和录用人才了。
注释:¹会:恰逢。²避走:逃到……避难。³亡走:逃奔,逃到。⁴上谒:通名进见尊长,此指进见皇上。⁵布衣:平民。⁶细:小,轻微。⁷解:怒气消解。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时所在¹寇夺,甫家寓²(fū),弥年³艰窭(jù),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biǎn)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¹⁰¹¹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yí),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yí)。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kuí)间。因客耒阳。令尝馈(kuì)牛炙(zhì)白酒,大醉,一昔¹²卒,年五十九。
译文: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杜甫自身前往鄜州探视。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穿衣服,而性格褊狭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时年五十九。
注释:¹所在:到处。²寓:寄居。³弥年:经年;终年。⁴再:第二次。⁵表:上表推荐。⁶以:因为。⁷世旧:世代交谊。⁸或:有时。⁹乃:竟然。¹⁰中:内心,心中。¹¹衔:怀恨。¹²昔:夜。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甫放旷不自检¹,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²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³,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译文: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
注释:¹自检:自我约束检点。²尝:经历。³伤时挠弱: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译文:东郊局势艰危还没有解除,朝中如裴判官你这样的忠义之人太稀少了。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译文:你不幸落到叛军手里,仍然能够守节不移、忠义报国。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卷帘落对酒,上马雪沾衣。
译文:我与裴判官卷帘望山,举杯对饮,上马时激起的雪花打到衣服上。
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
却向嫖(piáo)(yáo)¹幕,翩(piān)翩去若飞。
译文:裴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风度翩翩就像要飞一样。
注释:¹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sòngpéipànguānzéizhōngzàiguīyáng--céncān

dōngjiāowèijiěwéizhōngshìjūnluòchénnéngchíhànjiéguī

juǎnliánshānduìjiǔshàngxuězhānquèxiàngpiáoyáopiānpiānruòfēi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 一作:连天)
寒雨¹连江²夜入吴³,平明送客楚山。(连江 一作:连天)
译文:秋冬时节的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¹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²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³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⁴平明:天亮的时候。⁵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⁶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⁷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¹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²在玉壶³
译文:到了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注释:¹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²冰心:比喻纯洁的心。³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丹阳¹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²深。
译文: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注释:¹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²楚云:指楚天之云。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高楼¹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²明月心。
译文:芙蓉楼上为你饯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楚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注释:¹高楼:指芙蓉楼。²寒江: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

  第一首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

  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寒雨”指的是秋雨,连江,满江。夜入吴,是指作者和辛渐夜晚到达润州,润州古代属于吴国,所以说是入吴。当时王昌龄作将江宁(今南京市)丞,他从江宁启程,送他的朋友辛渐来到润州,在此分手,辛渐独自去往洛阳。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秋雨满江的夜晚,我们来到润州。“寒雨连江”的景物描写,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含蓄的写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指的是黎明,客,指的是辛渐,楚山,指的是楚地的山,辛渐前往洛阳要经过楚地,这里,以“楚山”指代他的行踪。这句话的意思是,天色刚亮,我就在芙蓉楼上为您送别,远望那一片楚山,令人感到孤独,“平明”承接上句的“夜”,写出了离别的仓促,夜晚同来,黎明分手,来不及在此地漫游,是令人遗憾的。“楚山孤”这个景象,即写出了楚山的孤耸,又写出作者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孤独心情,可谓情景交融之笔。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洛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相问,如同说“问你”,冰心是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的。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收到贬谪。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第二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先从“秋海阴”、“楚云深”写起,以景起兴。第三句是点题:高楼送客,依依惜别,心情悲愁,酒不尽兴。末句以景结情:寒江寂寂,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全诗融情入景,以景结情,主要还是抒情,堪称一绝。

参考资料:
1、 中国文学网 陈祖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rónglóusòngxīnjiànèrshǒu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hánliánjiāng píngmíngsòngchǔshān  (liánjiāngzuò liántiān )
luòyángqīnyǒuxiāngwèn piànbīngxīnzài 

dānyángchéngnánqiūhǎiyīn dānyángchéngběichǔyúnshēn 
gāolóusòngnéngzuì hánjiāngmíngyuè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