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丝脆柳。袅破淡烟依旧。向落日秋山影里,还喜花枝未瘦。
丝丝脆柳。袅破淡烟依旧。向落日秋山影里,还喜花枝未瘦。
苦雨重阳挨过了,亏耐到、小春时候。知今夜、蘸微霜,蝶去自垂首。
苦雨重阳挨过了,亏耐到、小春时候。知今夜、蘸微霜,蝶去自垂首。
生受,新寒浸骨,病来还又。可是我、双卿薄倖,撇你黄昏静后。
生受,新寒浸骨,病来还又。可是我、双卿薄倖,撇你黄昏静后。
月冷阑干人不寐,镇几夜、未松金扣。枉辜却、开向贫家,愁处欲浇无酒。
月冷阑干人不寐,镇几夜、未松金扣。枉辜却、开向贫家,愁处欲浇无酒。

èrlángshénhuā--shuāngqīng

cuìliǔniǎodànyānjiùxiàngluòqiūshānyǐngháihuāzhīwèishòu

zhòngyángāiguòlekuīnàidàoxiǎochūnshíhòuzhījīnzhànwēishuāngdiéchuíshǒu

shēngshòuxīnhánjìnbìngláiháiyòushìshuāngqīngbáoxìngpiēhuánghūnjìnghòu

yuèlěnglángànrénmèizhènwèisōngjīnkòuwǎngquèkāixiàngpínjiāchóuchùjiāojiǔ

贺双卿

贺双卿

贺双卿(1715~1735年), 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间人,江苏金坛薛埠丹阳里人氏,初名卿卿,一名庄青,字秋碧,为家中第二个女儿,故名双卿。双卿自幼天资聪颖,灵慧超人,七岁时就开始独自一人跑到离家不远的书馆听先生讲课,十余岁就做得一手精巧的女红。长到二八岁时,容貌秀美绝伦,令人“惊为神女”。后人尊其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 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¹、来从海底,皓(hào)色千里澄辉。莹(yíng)无尘、素娥²淡伫(zhù)³,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lǐn),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
译文:傍晚浮云收敛,淡净的蓝天像一片澄碧的琉璃。银灿灿的圆盘,从海底升起,皓洁的月色洒下清澈的银辉,笼罩四野。晶莹莹纤尘不染,月宫嫦娥淡装伫立,明净净历历可数,那丹桂的枝叶参差不齐。刚刚开始结露,秋风尚未凛冽,一年中再没有如此美好的秋夕。露天下久坐仰望,疏落的流萤时时闪过,惊起的乌鸦向南飞去。登上冰冷的瑶台,将栏杆倚暖,欲下台阶却迟迟疑疑。
注释:¹烂银盘:形容中秋月圆而亮。²素娥:即嫦娥。月中仙子。³淡伫:淡雅宁静。⁴丹桂: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⁵玉露初零:玉露,秋露。零,指雨露及泪水等降落掉下。⁶金风:秋风。五行中秋属金,故乏秋风为金风。⁷瑶台:美玉砌的楼台。此泛指华丽的楼台。⁸迟迟:眷恋的样子。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念佳人、音尘¹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²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料得来宵(xiāo),清光³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译文:我想念远方的佳人,自离别断了消息,当此夜月也应寄情千里缓解相思愁绪。最牵动情怀,是那铜漏的水声不断滴沥;暗自伤心悲惨,是那婆娑的花影偷偷转移。料想来日的夜晚,皎洁的月光依然清丽,但天气是阴是晴又怎能预知呢?我们倾心爱恋,如今离别后,又期望着隔年的相遇。但愿人们健康,清醇的美酒,淡素的月影,永远相随相伴。
注释:¹音尘:音信,消息。²漏声:铜壶滴漏之声。³清光:清美的风彩。⁴凝恋:深切思念。⁵清尊:酒器。亦借指清酒。⁶素影:月影。

  此词写中秋月景而兼怀人。词中以清婉和雅的语言,对中秋月景和怀人情思作了细腻传神的描写。

  开头两句“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一笔放开,为下边的铺叙,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晚云收尽,淡淡的天空里出现了一片琉璃般的色彩,这就预示着皎洁无伦的月亮将要升起,此下的一切景和情都从这里生发出来。接着“烂银盘”句写海底涌出了月轮,放出了无边无际的光辉,使人们胸襟开朗,不觉得注视着天空里的玉盘转动。“莹无尘、素娥澹伫;静可数、丹桂参差。”写嫦娥素装伫立,丹桂参差可见,把神话变成了具体的美丽形象。“莹无尘”、“静可数”和上边所说的“晚云收”、“千里澄辉”的脉理暗通。到这里,月光和月中景已经写得很丰满。中秋是露水初降,已凉天气未寒时,是四季中最宜人的节候,美景良辰,使人留连。“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化用了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和韦应物“流萤度高阁”的名句,写出了久坐之中、月光之下所看到的两种景物,这是一片幽寂之中的动景,两种动景显得深夜更加静谧。“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中的“栏干凭暖”表明,赏月人先是坐着的,而且坐得很久;后来是凭栏而立的,立的时间也很长,以致把阑干凭暖,从而委婉地表现出词人不是单单地留恋月光,而是对月怀人。结语明说词人的怀人情意,曰“欲下迟迟”。

  过片“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这两句,上承“欲下迟迟”,下启对情思的描写。过片接得自然妥贴,浑然无迹,深得宛转情致。下边主要从对方写起。遥想对方此夜里“最关情”的当是“漏声正永”,“暗断肠”的应为“花影偷移”。随着漏声相接、花影移动,时间悄悄地消逝,而两人的相会仍遥遥无期,故而有“暗断肠”之语。料想明天夜月,清光也未必会减弱多少,只是明天夜里是阴是晴,谁能预料得到呢?两人之所以共同留恋今宵清景,是因为今年一别之后,只能待明年再见了。这是接写对方的此夜情,自己怀念对方的情思,不从自己方面写出,而偏从对方那里写出,对方的此夜情,也正是自己的此夜情;写对方也是写自己,心心相印,虽悬隔两地而情思若一,越写越深婉,越写越显出两人音尘别后的深情。上片“露坐久”,“栏干凭暖”的深刻含意,通过对对方此夜情的两层描写揭示出来。歇拍三句“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结得雍容和婉,有不尽之情,而无衰飒之感。这首词的结句东坡的《水调歌头》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来。但苏词劲健,本词和婉,艺术风格不同。

  这首长调词操纵自如,气脉贯串,不蔓不枝,徘徊宛转,十分出色。其佳处于起得好,过得巧,而结得奇。正如沈义父评说长调慢词时,所说的,“第一要起得好,中间只铺叙,过处要清新,最紧是末句,须是有一好出场方妙”(《乐府描述》),这首词的末句堪称“一好出场”,显露了全词的和婉之妙。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96-97页

绿tóu ·yǒngyuè

cháoduān sòngdài 

wǎnyúnshōu dàntiānpiànliú lànyínpán láicónghǎi hàoqiānchénghuī yíngchén édànzhù jìngshǔ dānguìcēn chūlíng jīnfēngwèilǐn niánjiāshí zuòjiǔ shūyíngshí quèzhèngnánfēi yáotáilěng lángānpíngnuǎn xiàchíchí 
niànjiārén yīnchénbiéhòu duìyīngjiěxiāng zuìguānqíng lòushēngzhèngyǒng ànduàncháng huāyǐngtōu liàoláixiāo qīngguāngwèijiǎn yīnqíngtiānyòuzhēngzhī gòngníngliàn jīnbiéhòu háishìnián rénqiángjiàn qīngzūnyǐng chángyuànxiāngsuí 
越山青断西陵浦。一片密阴疏雨。潮带旧愁生暮。曾折垂杨处。
越山青断西陵浦。一片密阴疏雨。潮带旧愁生暮。曾折垂杨处。
桃根桃叶当时渡。鸣咽风前柔橹。燕子不留春住。空寄离樯语。
桃根桃叶当时渡。鸣咽风前柔橹。燕子不留春住。空寄离樯语。

  《桃源忆故人》,词牌名。《词谱》:“一名《虞美人影》,张先词或名《胡捣练》,陆游词名《桃园忆故人》,赵鼎词名《醉桃园》,韩淲词有‘杏花风里东风峭’句,故名《杏花风》。”双调,四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  

  此词系忆苏姬。它与《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一为忆苏州去妾,一为怀杭城亡妾。两词可互相参阅。  

  “越山”两句,述越中风景。“西陵浦”,即西陵渡。此言词人由吴至越地,眼中越山青青,阴风凄雨,隔断了词人遥望当年两人分别之处——西陵浦。“潮带”两句,忆旧日离别。“潮”,指钱江潮。《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中有“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讲的也是西陵地处钱江潮的余波。此言西陵地处钱江潮尾,暮色中江潮起,阻住了行舟的航速,由此词人想道:当年我不也是在这儿折柳赠别,劝阻你离别吗?但终于你还是离我而去,使我离愁之恨一直延续至今。上片写作者触景生情。  

  “桃根”两句,借典寄愁。“桃根桃叶”句,化用王献之《桃叶歌》典故。“桃叶”,系晋王献之妾。王有《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这里借喻与去妾分别。此处是说:这里正是当年两人分离的渡口,所以今天旧地重游,听到传入耳中的船桨声,也觉得它似在为两人的分离而呜咽哀伤。“燕子”两句,借物寄愁。言词人见燕子在即将启程的船桅上呢喃不停,似乎牢骚满腹地埋怨,留不住这美好的春色,也留不住帆樯的启行。真是好景难住,人难永聚,两地相思意,千言万语诉说不尽。这燕子呢喃之语,似乎还在向词人诉说去姬寄来的言语,可惜这些言语终究难解词人的相思心结。疑姬去之后的信来诉说其苦衷,所以有此一说。下片借景抒情,寄托愁思。

táoyuánrén··yuèshānqīngduàn西líng--wényīng

yuèshānqīngduàn西língpiànyīnshūcháodàijiùchóushēngcéngzhéchuíyángchù

táogēntáodāngshímíngyànfēngqiánróuyànziliúchūnzhùkōngqiáng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译文:贾谊年少有才,豪爽洒脱,乃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但最终壮志难酬真是让人觉得悲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胸罗文章¹兵百万,胆照²华国树千台³
译文:胸有锦绣文章,治国策略好像统军韬略。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建立众多的诸侯国。
注释:¹胸罗文章:指贾谊胸有锦绣文章。²胆照:肝胆相照。华国:即华夏,这里指汉王朝。³树千台:指建立众多的诸侯国。汉制设立“三台”,即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建立众多的诸侯国则势将设立“千台”。贾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势力。他在《治安策》中指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雄英无计倾圣主¹,高节终竟受疑猜。
译文:如此杰出的人物却并未赢得汉文帝的赏识,他的高洁大义反而被君主猜忌。
注释:¹圣主:借用古代称颂帝王的惯用语,这里指汉文帝。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千古同惜长沙傅¹,空白²汨罗³步尘埃。
译文:古往今来无数人痛惜贾谊的遭遇,徒然地说贾谊是步了屈原的后尘。
注释:¹长沙傅:指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的贾谊。²空白:徒然说。³汨罗:即汨罗江,在湖南省东北部。

  全诗56字,毛泽东建国后读史之作。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首联是总冒,概括了贾谊的一生。特别强调其年少多才、壮志未酬这两点。按,贾谊是西汉大政论家和大文学家,所著《过秦论》三篇,详尽分析秦王朝统一中国及其二世而亡的原因,为汉文帝提供政治改革的借鉴,其文气盛言宜,文采斐然,开千古史论之先河。《论积贮疏》指陈朝廷积贮不充,是不安定因素,强调驱民归农的重要性。贾谊写出这些传世的大作时,多大年纪呢?不过二十三岁。那样年轻,就有治国的才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廊庙才”)。真是人才难得。据载,贾谊为博士,汉文帝或有咨询,诸老博士欲语不能,而年纪最轻的他却能专对,所以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然而,当文帝二年(前178)贾谊将进一步被提拔“任公卿之位”时,却激起朝中大臣一致的反弹。参与攻讦贾谊的,有平定诸吕、拥立文帝的元老级重臣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问题就严重了。文帝不得不作出让步,贾谊终竟被贬谪到长沙,远离了政治中心,这是命运对他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文帝七年(前173)贾谊被召回长安,任命为文帝少子梁怀王太傅。不幸的是,在四年后(前169)的一天,梁怀王因朝见皇上,途中不幸坠马而死,这一场飞来的横祸,彻底终结了贾谊的政治生命,不到一年,他就在抑郁中悄无声息地死去。怎么不是“事堪哀”呢!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颔联上承“廊庙才”,展开铺叙。贾谊文章,在汉初为第一。除了前面提到的《过秦论》、《论积贮疏》外,在贾谊被召回长安的几年中,他又曾多次向王朝上疏,建言献策,写下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称《治安策》)。这篇长文一反“天下已安已治”之说,指出当时种种社会隐患,如不及时消除,则如“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随时可能转化为政治危机。毛泽东称其“胸罗文章”,并不指一般意义上的文才,而是说有经世致用之才。虽然并没有证据表明贾谊具有何等军事才能,但治国与用兵这两件事往往连类而及。“兵百万”一语的出处,来自西夏人语范仲淹:“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引《名臣传》)。当然,还有一种讲法,是说贾谊文章,当得起百万雄兵,相当于“一支笔当三千毛瑟枪”那个意思。“胆照华国树千台”,乍看不知所云。细读《陈政事疏》,方知所谓“树千台”,乃指疏中提出的“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意思是当时各大诸侯王势力膨胀已成隐患,分封更多的诸侯以削弱各大诸侯国的实权,才能巩固中央集权。汉制,封国设三台,“千台”乃极言分封诸侯国之多。毛泽东从巩固中央集权的角度出发,肯定贾谊“众建诸侯”的意见,是古人咏贾生的名篇中没有说过的话。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颈联上承“壮志未酬”,为贾生抱屈。上句说贾谊如此杰出,却并未赢得汉文帝的真赏。说句公道话,汉文帝对贾谊的破格任用,已算得上非常的恩典了,所以王安石有“谁道君王薄贾生”之慨。汉文帝有汉文帝的难处,一个皇帝要作出重大决定,势必听一听身边人和大臣的意见。《文选》李善注引应劭《风俗通》说,贾谊与邓通俱侍中同位,忠奸不能互容,邓通进谗,导致文帝对贾谊的疏远。所记虽不见于《史记》、《汉书》,当有一定根据。何况还有周勃、灌婴这样的耆旧重臣也站在对立面上,叫文帝怎么办才好呢。“受疑猜”,指当时反对派加给贾谊的两条罪名,一条是“专欲擅权”,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条是“纷乱诸事”,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尾联“千古同惜”指长时期以来,人们对贾谊命运的一致评价,表达了毛泽东对谗言佞臣的痛恨之情。在最后“空白汨罗步尘埃”一句中,毛泽东表达了他对贾谊之死的慨叹和惋惜,认为贾谊虽然在《吊屈原赋》中对屈原选择投江殉国的归宿表示不以为然,然而贾谊最终也没有超越屈原的愚忠,因梁怀王堕马之事而忧伤不止,终于忧郁过度而死,同于屈原的投江,还是步了屈原后尘。毛泽东在这里哀其超凡的才华徒然空耗殆尽。

参考资料:
1、 藏书网.七律·咏贾谊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
阴山¹千里横东西²,秋声浩浩鸣秋溪。
译文:天山自西向东延绵千里横亘于新疆中部,秋天的西风在溪涧寒气逼人。
注释:和(hè)人韵:这首诗用丘处机诗《自金山至阴山纪行》韵。丘处机诗见《长春真人西游记》。¹阴山:指天山,此处指西天山塔勒奇山。²横东西:指天山自西向东横亘于新疆中部。
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
猿猱(náo)鸿鹄(hú)不能过,天兵百万驰(chí)霜蹄。
译文:即使在这猿猱不可攀,鸿鹄不能越的高山之上,蒙古军队仍可以驰骋而过。
万倾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
万倾松风落松子,郁(yù)郁苍苍¹映流水。
译文:万顷松林在一阵风之后都落下了松子,而流水映着松林茂盛的样子。
注释:¹郁郁苍苍:茂盛的样子。
六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
六丁¹何事夸神威,天台²罗浮移到此。
译文:天兵天将不知为什么夸耀自已的神威,把天台山和罗浮山都移到了这里。
注释:¹六丁:天兵。²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属仙霞岭山脉的东支;山势挺拔,溪涧深切,林木葱郁,风景秀丽。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境内,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余座,风景秀丽,为道教名山。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
云霞掩翳(yì)¹山重重,峰峦突兀(wù)²何雄雄³
译文:云和霞遮蔽这重重群山,高耸的山峦显得气势威盛。
注释:¹翳:遮蔽。²突兀:高耸的样子。³雄雄:气势威盛的样子。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译文:自古以来就是阻隔西域的天险,使人们不能与中原相同。
细路萦纡斜复宜,山角摩天不盈尺。
细路萦(yíng)(yū)¹斜复宜,山角摩天不盈²尺。
译文:小路回旋曲折直的斜的都有,山顶快要直冲云霄却还是不够高。
注释:¹萦纡:回旋曲折的样子。²盈:满,足。
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译文:溪涧里风声萧萧,溪水寒冷无比,山上落满的花却没有人的身影。
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四十八桥¹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译文:四十八桥像一行雁阵横跨丛山之中,这壮观的景象真是非一般景致所能比。
注释:¹四十八桥:果子沟中所建桥数。元代以前,果子沟未通轮轳,谷中松林稠密,怪石嵯峨,道路曲折,急流奔泻。元世祖成吉思汗西征时,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命他的二太子察合台率部在此一带凿石开路,刊木为桥,建桥四十八座,从此打开了中原通向伊犁河流域的通道。
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
临高俯视千万仞¹,令人凛(lǐn)²生恐惶。
译文:在高处俯瞰感到极其高,高到会令人感到恐惧。
注释:¹千万仞:极写其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以周尺的七尺(一说尺)为一仞。²凛凛:恐惧的样子。
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
百里镜湖¹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
译文:水平如镜的赛里木湖在山顶上,傍晚也是雾气弥漫的气象。
注释:¹镜湖:此指水平如镜的赛里木湖。湖在今新疆博乐市西南,俗称三台海子。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30公里,四周群山环抱,雪峰倒影,景色清幽。
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
山南山北多幽绝¹,几派²飞泉练³千丈。
译文:果子沟中有许多泉水形成的瀑布落千丈,似白绢一般美丽。
注释:¹幽绝:极其深险的山谷。²派:水的支流。³练:白色的熟绢。
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
大河西注¹波无穷,千溪万壑(hè)皆会同。
译文:塔勒奇水浩浩荡荡向西部流去,所有的溪壑都将汇集在一起。
注释:¹大河西注:指塔勒奇水浩浩荡荡向西部流去。
君成绮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
君成绮(qǐ)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
译文:你的诗用语奇特,给本来就很神奇的天山景物增添了奇异色彩,使天神对此也无法发挥功力。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¹
译文:山峰高峻,月亮升在天空也被山尖挡住,到了四更天才能见到挂在中天的月亮。
注释:¹半埋雪:有一半埋在雪中。
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
遥思山外屯(tún)边兵,西风冷彻征衣¹铁。
译文:想那远在山外的戍边士兵,穿在身上的铠甲肯定早已冷透。
注释:¹征衣:铠甲,又称铁衣。

  这首七言古诗四句一转韵,从不同侧面渲染阴山的高峻艰险,壮丽雄奇。既有鸟瞰式全景,亦有局部之景,但都显得气势非凡,郁勃阳刚之力。而突出阴山之“天险阻西域”,“令人凛凛生恐惶”,乃意在衬托“天兵百万”之军威,表现元军西征之锐气,人与自然相映生辉。此诗明显受李白《蜀道难》之影响,但词意时有重复,艺术锤炼尚欠火候。全诗感情豪放,诗笔纵恣;诗中大量使用夸张、想象、比喻、对比使诗表情达意绘声绘色、生动形象。

  此诗在作法上首先是写境雄阔。如写山之雄浑则“阴山千里”“万顷松风”;写山之髙峻则“山角摩天”“泉练千丈”;写人、神之威则“天兵百万”、“六丁”移山;写水势之盛则“百里镜湖”“千溪万壑”。诗人以如椽巨笔任意挥洒,将阴山的雄奇之景写得瑰伟崇高,震人心魄。

  其次是描写铺张扬厉。全诗三十二句,韵脚四句一转,在诗人笔下,阴山的山、谷、路、风、水、树、桥、瀑、湖、霞、猿、鸿、花、月、雪、人等各种景物无不任意驱遣,令人目不暇接,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西域天山的神奇风采。另外,诗中除了大量使用夸张、想象、比喻、对比的语言以突出其形象性外,还大量运用“郁郁”“苍苍”“重重”“雄雄”“萧萧”“凛凛”等叠音词,不仅表情达意绘声绘色、生动形象,而且吟咏之间节奏感强,抑扬顿挫,富于音乐感。

  全诗感情豪放,诗笔纵恣,写景气象万千,有飞动之势,显示出诗人阔大的胸怀和张扬的诗歌个性。

参考资料:
1、 余正松.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04:354-355

guòyīnshānrényùn

chǔcái yuándài 

yīnshānqiānhéngdōng西 qiūshēnghàohàomíngqiū 
yuánnáohóng鸿néngguò tiānbīngbǎiwànchíshuāng 
wànqīngsōngfēngluòsōng cāngcāngyìngliúshuǐ 
liùdīngshìkuāshénwēi tiāntáiluódào 
yúnxiáyǎnshānchóngchóng fēngluánxióngxióng 
láitiānxiǎn西 rényānzhōngyuántōng 
yíngxié shānjiǎotiānyíngchǐ 
fēngxiāoxiāoshuǐhán huāluòkōngshānrényǐng 
shíqiáohéngyànháng shèngyóuguānzhēnfēicháng 
língāoshìqiānwànrèn lìngrénlǐnlǐnshēngkǒnghuáng 
bǎijìngshāndǐngshàng dànyúnyānxiàng 
shānnánshānběiduōyōujué pàifēiquánliànqiānzhàng 
西zhùqióng qiānwànjiēhuìtóng 
jūnchéngzhuàngdàn zàosuōshǒushéngōng 
shāngāogēngcáiyuè yuèshānfēngbànmáixuě 
yáoshānwàitúnbiānbīng 西fēnglěngchèzhēngtiě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朝云漠(mò)¹散轻丝²。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tí),九街泥重³,门外燕飞迟
译文:一个狭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春天,但春意并不浓。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两人在如此凄风冷雨的艰难情况下相会,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连接着阁楼,那是两人约会的处所。但是两人都是冒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他们抱恨而别。门外的花柳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艰难的飞行。
注释:¹漠漠:迷蒙广远的样子。²轻丝:细雨。柳泣花啼:细雨绵绵不断,雨水流下柳花,犹如哭泣落泪。³九街泥重:街巷泥泞不堪。九街:九陌、九衢,指京师街巷。⁴燕飞迟:燕子羽翼被雨水打湿了,飞行艰难。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小桥 一作:小楼)
而今丽日明金屋¹,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²,幽恨³两人知。(小桥 一作:小楼)
译文:现在风和日丽,金屋藏娇;桃花在春风中明艳美丽,摇曳多姿,他们现在在这美好的春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历凄风苦雨。回忆起来,那时的小桥冲雨,反倒有别一番滋味。眼前这无忧的无虑生活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的意味深长。
注释:¹金屋:华丽的屋子。²冲雨:冒雨。³幽恨:藏在心底的愁怨。

  北宋初期的词是《花间》与《尊前》的继续。《花间》、《尊前》式的小令,至晏几道已臻绝诣。柳永、张先在传统的小令之外,又创造了许多长词慢调。柳永新歌,风靡海内,连名满天下的苏轼也甚是羡慕“柳七郎风味”(《与鲜于子骏书》)。但其美中不足之处,乃未能输景于情,情景交融,使得万象皆活,致使其所选情景均并列单页画幅。究其缘故,盖因情景二者之间无“事”可以联系。这是柳词创作的一大缺陷。周邦彦“集大成”,其关键处就在于,能在抒情写景之际,渗入一个第三因素,即述事。因此,周词创作便补救了柳词之不足。读这首小令,必须首先明确这一点。

  这首令词写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话中“而今”二字联系起来,使前后两个故事─亦即两种境界形成鲜明对照,进而重温第一个故事,产生无穷韵味。

  上片所写乍看好像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这是当时的活动环境: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并不浓艳,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这是门外所见景色。“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门外

  所见这般景色,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此时,故事尚未说完。故事的要点还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说出来,那就是: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小楼”应接“楼阁”,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雨”照应上片的“泣”、“啼”、“重”、“迟”,点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点明,因为怀恨而别,在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这是第一个故事。

  下片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这是第二个故事,说他们现在已正式同居:金屋藏娇。但这个故事只用十个字来记述:“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这十个字,既正面说眼前的故事,谓风和日丽,桃花明艳,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不似当时”,这是比较的结果,指出眼前无忧无虑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怀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

  弄清楚前后两个故事的关系,了解其曲折的过程,对于词作所创造的意境,也就能有具体感受。这首词用笔很经济,但所造景象却耐人深思。仿佛山水画中的人物:一顶箬笠底下两撇胡子,就算一个渔翁;在艺术的想象力上未受训练的,是看不出所以然的。这是周邦彦艺术创造的成功之处。

shàoniányóu ·zhāoyúnsànqīng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zhāoyúnsànqīng lóudànchūn姿 liǔhuā jiǔjiēchóng ménwàiyànfēichí 
érjīnmíngjīn chūnzàitáozhī dāngshí xiǎoqiáochōng yōuhènliǎngrénzhī  (xiǎoqiáozuò xiǎolóu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