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盈照溪水,掩敛(liǎn)¹下瑶台²
译文:梅花轻盈妩媚的姿态映照在溪水里,就好像仙女用衣袖遮面,严肃矜持地从瑶台上下来。
注释:¹掩敛:用衣袖遮面,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样子。²瑶台:美玉砌成的楼台,神话中神仙所居之地。
¹雪聊²相比,欺³春不逐来。
译文:梅花虽有些妒忌白雪,但在洁白无瑕上,姑且还可以让雪与自己相比;而对于艳丽的春光,却敢于超越它,绝不随顺于它之后。
注释:¹妒:嫉妒。²聊:姑且。³欺:超越。⁴逐:随着。
偶同雪客¹见,似为冻醪(láo)²开。
译文:梅花偶然间与诗人相见,就好像是为了诗人的饮酒赏花而开放。
注释:¹雪客:指诗人。²冻醪:冬天酿造,春天饮用的酒。
若在秦楼畔(pàn),堪为弄玉媒¹
译文:若是长在秦楼边的话,简直能作弄玉的媒人了。
注释:¹“若在”二句:秦楼、弄玉:《列仙传》记:“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吹箫作鸾凤之响,穆公文弄玉妻焉。日与楼上吹箫作风鸣,凤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堪:能。

  全诗紧紧围绕梅花的美去写,使梅花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这两句主要描写梅花的姿态优美。轻盈的梅花,映照着如碧的溪水,实景与倒影浑然一体,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为了进一步突出梅花的轻盈之美,作者又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梅花比成一群从瑶台翩然而降的仙女,舞姿曼妙,如惊鸿游龙,令人魄荡魂驰。“始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由于梅花太美了,所以雪花嫉妒,但却又不能同它相比;春天被欺,也不敢再迈动轻快的脚步。这两句从侧面烘托了梅花的美丽动人。“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当作者偶然同客人一起去观赏梅花时,他发现如斯艳丽的梅花仿佛是为了冬酿的酒而开,因为赏梅花,饮美酒乃人生之一大快事,故有“似为冻醪开”的遐想。

  最后两句“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假设梅花长在秦楼的旁边,它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美做弄玉的大媒人,而不会为他人所见笑的。这两句进一步突出梅花的美。

参考资料:
1、 胡可先.杜牧诗选:中华书局,2005:211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6-57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梅花轻盈妩媚的姿态映照在溪水里,就好像仙女用衣袖遮面,严肃矜持地从瑶台上下来。

梅花虽有些妒忌白雪,但在洁白无瑕上,姑且还可以让雪与自己相比;而对于艳丽的春光,却敢于超越它,绝不随顺于它之后。

梅花偶然间与诗人相见,就好像是为了诗人的饮酒赏花而开放。

若是长在秦楼边的话,简直能作弄玉的媒人了。

注释

掩敛:用衣袖遮面,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样子。

瑶台:美玉砌成的楼台,神话中神仙所居之地。

妒:嫉妒。

聊:姑且。

欺:超越。

逐:随着。

雪客:指诗人。

冻醪:冬天酿造,春天饮用的酒。

“若在”二句:秦楼、弄玉:《列仙传》记:“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吹箫作鸾凤之响,穆公文弄玉妻焉。日与楼上吹箫作风鸣,凤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堪:能。

赏析

  全诗紧紧围绕梅花的美去写,使梅花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这两句主要描写梅花的姿态优美。轻盈的梅花,映照着如碧的溪水,实景与倒影浑然一体,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为了进一步突出梅花的轻盈之美,作者又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梅花比成一群从瑶台翩然而降的仙女,舞姿曼妙,如惊鸿游龙,令人魄荡魂驰。“始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由于梅花太美了,所以雪花嫉妒,但却又不能同它相比;春天被欺,也不敢再迈动轻快的脚步。这两句从侧面烘托了梅花的美丽动人。“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当作者偶然同客人一起去观赏梅花时,他发现如斯艳丽的梅花仿佛是为了冬酿的酒而开,因为赏梅花,饮美酒乃人生之一大快事,故有“似为冻醪开”的遐想。

  最后两句“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假设梅花长在秦楼的旁边,它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美做弄玉的大媒人,而不会为他人所见笑的。这两句进一步突出梅花的美。

参考资料:
1、 胡可先.杜牧诗选:中华书局,2005:211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6-57
创作背景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作者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这首诗约作于这个时期。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6-57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50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¹生道旁。
译文:金陵之南有一座送客的劳劳亭,亭边道旁长满了离离的野草。
注释:¹离离:草盛貌。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¹
译文:自古以来,别情不如长江东流之水,再加上此地的白杨悲风,更伤人情。
注释:¹悲风愁白杨:《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我乘素舸(gě)¹同康乐²,朗³咏清川飞夜霜。
译文:我像谢灵运一样缘流乘素舸,清霜之夜在长江的清流上朗咏。
注释:¹素舸:不加装饰的船。²康乐:即谢灵运,以其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³朗:声音清晰响亮。⁴川:指长江。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昔闻牛渚(zhǔ)¹吟五章²,今来何谢袁家郎³
译文:曾闻此日的袁虎在牛渚之下咏诗,被谢尚宠遇,而今我之诗才不在袁家郎之下。
注释:¹牛渚:即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矶。²五章:五首诗。³袁家郎:指袁宏,字虎。晋人。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苦竹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²归梦长。
译文:而今所遇唯有苦竹寒声动秋月而已,可惜没有知音,只好空船独宿寄情于归梦之中。
注释:¹苦竹:王云:竹有淡竹苦竹二种,其茎叶不异,其笋味有别,以其笋味之苦淡而名。²帘:指船窗帘。

láoláotíng--bái

jīnlíngláoláosòngtángmàncǎoshēngdàopáng

qíngjǐndōngliúshuǐbēifēngchóubáiyáng

chéngtóngkānglǎngyǒngqīngchuānfēishuāng

wénniúzhǔyínzhāngjīnláixièyuánjiāláng

zhúhánshēngdòngqiūyuè宿kōngliánguīmèngzhǎng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暮从碧山¹²,山月随人归。
译文: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直跟随着我归来。
注释:¹碧山:指终南山。²下:下山。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却顾¹所来径²,苍苍³横翠微
译文:回头望下山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注释:¹却顾:回头望。²所来径:下山的小路。³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⁴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相携(xié)¹²田家³,童稚(zhì)开荆(jīng)(fēi)
译文:偶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孩童急忙出来打开柴门。
注释:¹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²顾:到。³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⁴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绿竹入幽径,青萝¹拂行衣²
译文:走进竹林中的幽深小径,树枝上下垂的藤蔓拂着行人衣裳。
注释:¹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²行衣:行人的衣服。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欢言得所憩(qì),美酒聊共挥¹
译文: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注释:¹挥:举杯。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长歌吟松风¹,曲尽河星稀²
译文:长歌一曲松风和鸣,一曲唱罢已是星光稀微。
注释:¹松风:指古琴曲《风入松》。²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河星:一作“星河”。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我醉君复乐,陶然¹共忘机²
译文: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欣愉悦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注释:¹陶然:欢乐的样子。²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机:世俗的心机。

  中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山归途所见,中间四句写诗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见,末六句写两人饮酒交欢及诗人的感慨,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全诗都用赋体写成,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情飞扬,语言淳厚质朴,风格真率自然。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则可知。

  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

  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

  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

  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参考资料:
1、 沈熙乾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22-323 .

xiàzhōngnánshānguòshānrén宿zhìjiǔ

bái tángdài 

cóngshānxià shānyuèsuírénguī 
quèsuǒláijìng cāngcānghéngcuìwēi 
xiāngxiétiánjiā tóngzhìkāijīngfēi 
绿zhúyōujìng qīngluóxíng 
huānyánsuǒ měijiǔliáogònghuī 
chángyínsōngfēng jìnxīng 
zuìjūn táorángòngwàng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这是一首写羁旅之思的五言律诗。

  开头二句:“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这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悲伤满面、夜不能寐的行旅者。他忧思重重,满腹愁肠。却又不知如何排遣内心的苦闷,只是机械地用手敲着船舷。夜深了,繁露打湿了他的衣襟,他感到了深深的凉意,但却依然痛苦地伫立在船头。上一句,“扣舷”二字,不仅点出题中的“江行”,而且是以外在的动作显露内心的痛苦。下一句,“浩露”,即繁露。它暗示出时间已至深夜,而旅人待在船头的时间也已很久,因此衣襟都清凉起来。诗人以饱尝旅途风霜雨露的境况,映衬出心境的凄凉,这是以内在的感受来写内心痛苦的。

  第三、四句,是点明其痛苦的原因:“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前一句是对开头二句的总括。并且进一步说,在这孤舟远行的夜晚,处处都在触发着惹人伤感的情怀。这就形象地写出了自己那种无法诉说的苦情。关于如此难耐的原由,后一句接着说:因为自己的一颗心正与万里之外的那颗心相系着。这句诗妙在不是从单方面入手来写相思之情的。而是说,自己与亲人虽相隔万里,但却心心相印。因此,“远结万里心”比起单说“远思万里人”来,诗的意蕴就丰富得多,诗的韵味也更加深醇了。

  第五、六句:“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诗人抒写了相思离别的情怀。上一句,“惜瑶草”江淹《别赋》有云:“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是说丈夫出外为官,闺中少妇自怜青春独处。“瑶草”,即香草,为少妇自喻。此处借用其意,以不无解嘲的语气说:我的深趣就在于怜惜妻子的青春独处。下一句,“鸣琴”,即琴。意思是说:今夜我要以琴声来寄托自己平日的怀抱,这或许能够排遣我内心的苦闷吧!这两句诗不仅注意对仗的工整,而且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惜瑶草”,是对前面诗意的承接;“寄鸣琴”,又开启了后面的诗意。

  最后两句:“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诗人通过展现一幅孤寂凄清的寒江月夜图,进一步表达羁旅苦情。“三奏月初上”,既点出题中的“月夜”,又写出反复弹奏鸣琴的情景。诗人原想借弹琴排遣苦闷的,无奈苦闷尚未消除,又见到了冉冉升起的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对孤身远客来说,又添了一层行役情思。也使原已悲苦的旅人,其苦情又向前推进了一层。然而,还不仅如此。诗人此时面对的是月色溶溶下的寂静空旷的令人生寒的大江。而诗人的心境,也好似这条凄凉寂寞的“寒江”。这儿的“深”字用得十分精当。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426-427页

yuèjiāngxíng--quán

kòuxiánnéngmèihàoqīngjīn

shāngzhōuyuǎnjiéwànxīn

yōuxìngyáocǎo怀huáimíngqín

sānzòuyuèchūshàngliáohánjiāngshēn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君讳¹嘉,字万年,江夏²³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曾。祖父揖(yī),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有远量¹⁰,弱冠、俦(chóu)¹¹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¹²。常叹君温雅平旷¹³,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yì)
译文:已故孟君,讳名嘉,字万年,江夏郡鄂县人氏。曾祖父孟宗,因孝行而闻名,在吴国做官,为司空。祖父孟揖,晋惠帝元康年间做过庐陵太守。孟宗死后葬在武昌郡新阳县,子孙在那里安家,于是成为该县人氏。孟嘉君少年丧父,奉养母亲同二弟住在一起,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的第十女为妻,在家孝敬长辈,兄弟和睦,无人能使他们相互疏远,为此受到当地人的称赞。孟嘉君襟怀淡泊,语言简默,很有度量,二十岁时,已受到同辈人的敬佩。同郡的郭逊,以清高的节操而闻名,当时名声在孟嘉之上。他常赞叹孟嘉温文儒雅、平易旷达,认为自己不如孟嘉。郭逊的堂弟郭立,也是有才华有志向之人,他与孟嘉同时而名声相当,却常对孟嘉推许心服。因此孟嘉名冠卅里,声传京城。
注释:征西大将军:指桓温。孟嘉长期为桓温僚佐,最后任其长史。长史:大将军属官之一。府君:汉晋时尊称太守为府君,子孙对先父先祖亦称府君。孟嘉是陶渊明外祖父,故称孟府君。¹讳:避讳。死者名要避讳,所以提起名时要说讳某。²江夏:郡名,郡治在今境湖北安陆境。³鄂:从《晋书》《世说新语注》应作鄳(méng)。晋时江夏郡有鄳县无鄂县。鄳,今河南罗山县。⁴司曾:官名。李本作“司马”。⁵元康:晋惠帝年号(291—299年)。⁶新阳:从《世说新语注》应作阳新。阳新,三国吴所置,故城在今湖北阳新县西南六十里。《晋书·地理志》武昌郡下有阳新县。孟氏原籍鄳县,孟嘉实为阳新人。⁷长沙桓公陶侃:陶侃字士行,封长沙郡公。死后进位大司马,谥曰桓。⁸乡闾称之:曾本云“一作乡闾伟之”。⁹冲默:淡泊沉静。¹⁰远量:超俗的度量。¹¹俦类:朋辈。¹²君右:君之上,指在孟嘉以上。¹³温雅平旷:这是郭逊给孟嘉的品题。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麈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太傅河南褚裒,简穆有器识,时为豫章太守,出朝宗亮,正旦大会州府人士,率多时彦,君座次甚远。裒问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云:“在座,卿但自觅。”裒历观,遂指君谓亮曰:“将无是耶?”亮欣然而笑,喜裒之得君,奇君为裒之所得。乃益器焉。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
太尉颍(yǐng)川庾(yǔ)¹,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²,镇武昌,并领江州。辟(bì)³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麈(zhǔ)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¹⁰。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¹¹,故应尚德之举。太傅河南褚(chǔ)(póu)¹²,简穆¹³有器识,时为豫章太守,出朝宗亮¹⁴,正旦¹⁵大会州府人士,率多时彦¹⁶,君座次甚远。裒问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云:“在座,卿但自觅。”裒历观,遂指君谓亮曰:“将无¹⁷是耶?”亮欣然而笑,喜裒之得君,奇君为裒之所得。乃益器¹⁸焉。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qiáo)国桓温¹⁹参军。
译文:太尉庾亮是颍川人,他以皇帝舅父的身份和在国内的威望,受命辅佐朝政的重任,坐镇武昌,兼任江州刺史。他征召孟嘉为其所部庐陵郡的从事。一次孟嘉下郡回来,庾亮召见,问他下面风俗好坏。孟嘉回答说:“孟嘉不知道,待我回旅舍时当问问随从的小吏。”庾亮拿着拂麈掩口而笑。诸位从事离开后,庾亮叫来弟弟庾翼并对他说:“孟嘉毕竟是有盛德之人啊。”孟嘉告辞出来之后,自己除去其从事的官名,就步行还家;老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一派和悦。过了十多天,孟嘉被改任为劝学从事的官职。当时庾亮重视修建学校,选拔德高望重者为儒官,凭着孟嘉的名望和实才,所以符合这一重视道德修养的职务。太傅褚裒是河南人,他干练而温和,很有度量且有才识,当时他任豫章太守。一次他离开豫章来朝见庾亮,适逢正月初一庾亮大会州府人士,其中大多是贤俊名流之辈,孟嘉的座位离主座很远。诸裒问庾亮:“江州有位孟嘉,他在哪里?”庾亮说:“他在此,您只管自己寻找。”褚裒一一看过,于是指着孟嘉对庚亮说:“难道不是这人吗?”庾亮高兴地笑了,喜的是褚裒能认出孟嘉来,同时也为孟嘉能被褚裒认出来而感到惊奇,于是就更加器重孟嘉。孟嘉君被推举为秀才,又做过安西将军庾翼府的功曹,还做过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
注释:¹颍川庾亮:庾亮字元规,颍川人。晋成帝时,以帝舅身份当政。死后追赠太尉。²分陕之重:陕,地名,今河南陕县。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周公统治陕以东,召公统治陕以西。后世凡两大臣夹辅王室者,称为分陕重任。庾亮以征西将军、江荆豫三州刺史,总摄长江上游军政,与丞相王导共佐晋室,所以说受分陕之重。³辟:征聘。⁴部庐陵从事:委任庐陵郡从事。庐陵郡属江州。从事,官名。⁵还传:回到传舍。传舍,驿舍。⁶麈尾:麈,鹿类。以麈尾做成的拂麈叫做麈尾。当时贵族名士多手持此物。⁷盛德人:有道名流。⁸自除吏名:李本无“名”字。⁹版:授职,委任。¹⁰劝学从事:官名。¹¹望实:名望实才。¹²褚裒:字季野。曾为豫章太守,《晋书》有传。¹³简穆:简贵沉默。¹⁴出朝宗亮:朝宗,这句话是说离开豫章朝见庾亮。¹⁵正旦:元旦。¹⁶时彦:当代知名人士。¹⁷将无:岂不,难道不。晋人习语。¹⁸益器:越发器重。¹⁹桓温:字元子,谯国(今安徽怀远县)人。时为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
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左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座。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坠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咨议参军,时在座,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诏使人扶入。
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¹,参左毕集,四弟二甥(shēng)咸在座。时佐吏并著戎服²。有风吹君帽坠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³,为咨议参军,时在座,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¹⁰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诏使人扶入。
译文:孟嘉君为人和气而且正派,桓温非常看重他。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所部参佐官吏全都到齐,他的四弟二甥也都在坐。当时下属官员都穿着军装,一阵风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桓温目示左右及宾客不要讲话,以观孟嘉的举止。孟嘉开始并没在意,过了好一阵子起身上厕所去了,桓温叫人把帽子捡起还给孟嘉。廷尉太原人孙盛任谘议参军,当时在坐,桓温使人拿来纸笔,让他写文嘲笑孟嘉。文章写好后给桓温看,桓温把它放在孟嘉的坐处。孟嘉返回坐处,见嘲笑自己的文章后,便请求纸笔作答,丝毫不加考虑,文辞超众卓越,四座之人为之赞叹。奉命出使京城,被任命为尚书删定郎,他没有接受任命。晋穆帝司马耽闻其名,要在东堂亲自召见孟嘉,孟嘉以脚疾为借口推辞不去,说自己不能做拜见的礼节,皇帝还是下诏命人将他扶入东堂相见。
注释:¹龙山: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²戎服:军服。³太原孙盛:孙盛字安国,太原人,当时著名文士。⁴著坐处:放在嘉座上。⁵了不:讫不,竟不。⁶容思:需要构思。⁷除:授职。⁸尚书删定郎:官名。⁹不拜:不谢官,不就职。¹⁰萧穆皇帝:晋穆帝司马聃。在位年号为永和及升平(345—361年)。
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路由永兴。高阳许询,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适逢君过,叹曰:“都邑美士,吾尽识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州有孟嘉者,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使问君之从者。君谓其使曰:“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永,会(kuài)(jī)人,丧亡,君求赴义¹,路由永兴。高阳许询²,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³,适逢君过,叹曰:“都邑美士,吾尽识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州有孟嘉者,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使问君之从者。君谓其使曰:“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译文:孟嘉君曾经做过刺史谢永的别驾。谢永是会稽人,不幸去世,孟嘉请求前去吊丧,以尽往日下属之情,途经永兴县。高阳人许询,有俊才,辞去荣禄不愿做官,常常随心所欲,独来独往,此时正客居在永兴县界。一次他乘船到附近去,正遇孟嘉经过,他赞叹道:“都市中的优秀人物我全都认识,唯独不识此人。也只有中州的孟嘉,只闻其名未见其人,这难道不正是他吗?可是他又因何而至此地呢?”许询请人去向孟嘉的随从打听。孟嘉告诉来人说:“我本就打算前去拜访,现在我先去吊丧尽义,不久回头就到许先生那里去。”孟嘉返回时,于是就在许询处连住两夜,两人相互成为知音,彼此很是投机,像是多年的老友。
注释:¹赴义:汉晋时,对上司吊丧送葬,成为当然义务。所以吊丧称作赴义。²许询:高阳新城人,当时名士。³乘船近行:李本作“乘舡近行”。近行,在相近处行舟。⁴信宿:一宿叫宿,再宿叫信。
还至,转从事中郎,俄迁长史。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常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温从容谓君曰:“人不可无势,我乃能驾驭卿。”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还至,转从事中郎,俄迁长史。在朝¹(tuí)²,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常会神情独得³,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hān)宴,造夕乃归。温从容谓君曰:“人不可无势,我乃能驾驭卿。”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译文:孟嘉君回到桓温府后,转官为从事中郎,很快又升迁为长史。孟嘉在州府随顺和气,只是凭着自己的正直和顺而待人接物罢了。家中没有闲杂的客人来往,曾遇内心有所感触体悟,就超然驾车,直去龙山,顾影痛饮,至晚方归。桓温曾经和缓地对孟嘉说:“人不能没有权势,这样我才能驾驭您。”后来孟嘉因病在家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注释:¹朝:指刺史衙门。²隤然:顺随貌。³会神情独得:遇心上有特殊体会。⁴造夕:到了天晚。
始自总发,至于知命,行不苟合,言无夸衿,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旁若无人。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君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中散大夫贵阳罗含,赋之曰:“孟生善酣,不愆其意。”光禄大夫南阳刘耽,昔与君同在温府,渊明纵父太常夔尝问耽:“君若在,当已作公不?”答云:“此本是三司人。”为时所重如此。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也。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谨按采行事,撰为此传。惧或乖谬,有亏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战战兢兢若履深薄云尔。
始自总发,至于知命¹,行不苟合,言无夸衿(jīn),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hān)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²远寄³,旁若无人。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君嗜(shì)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中散大夫贵阳罗含,赋之曰:“孟生善酣,不愆(qiān)其意。”光禄大夫南阳刘耽,昔与君同在温府,渊明纵父太常夔(kuí)尝问耽(dān):“君若在,当已作公不?”答云:“此本是三司人。”为时所重如此。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也。凯风寒泉之思¹⁰,实钟¹¹(jué)¹²。谨按采行事,撰(zhuàn)为此传。惧或乖谬,有亏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战战兢(jīng)兢若履深薄¹³云尔。
译文:从儿童时代直到五十岁,孟嘉君行事从不苟且求合,言辞之中从不自我吹嘘,从未有过喜怒哀乐的表情。喜欢酣畅饮酒,即使过量仍言行不乱。至于放纵情怀、得其意趣之时,便心寄世外、恬适安然,旁若无人。桓温曾经问孟嘉:“酒有什么好处,而您如此嗜好它?”孟嘉笑着回答说:“明公您只是没得到酒中的意趣罢了。”桓温又问关于歌妓弹唱,为什么听起来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歌喉声乐呢?孟嘉回答说:“那是因为逐渐接近自然的缘故。”中散大夫桂阳人罗含,为孟嘉赋诗说:“孟嘉善饮酒,不失其本意。”光禄大夫南阳人刘耽,过去与孟嘉同在桓温府中供职,我的叔父太常卿陶夔曾经问刘耽:“孟嘉如还在世,是否可以做到三公的职位?”刘耽回答说:“他本来就应当是三公中的人物。”孟嘉就是如此被当时人所推重。我已故的母亲,是孟嘉君的第四个女儿。正如《诗经·凯风》“寒泉”之诗那样,对母亲的思念,充满我的内心。我谨慎地采录。考察孟嘉生平的行踪事迹,写成这篇传记。只恐有错误之处,而有损于大雅君于的德行。所以我战战兢兢,真像是临深渊,履薄冰啊。
注释:¹知命:五十岁。²融然:高朗貌。³远寄:寄心世外。远,曾本云“一作永”。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是说弦奏不如管奏,管奏不如人歌。⁵渐近自然:是说最自然的音乐是人的歌唱。⁶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县人。先为庾亮江夏从事,后为桓温征西户曹参军。⁷不愆其意:不失中心主旨。⁸作公:做到三公一类官。⁹三司:司徒、司马、司曾。即三公。¹⁰凯风寒泉之思:指思念母亲的心情。¹¹钟:集中于。¹²厥心:其心,这颗心。¹³若履深薄:像是临深渊履薄冰。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君清蹈衡门,则令闻孔昭;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¹,以及时也。”君清蹈衡(héng)²,则令闻³孔昭;振缨(yīng)公朝,则德音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
译文:赞⁹曰:孔子说:“提高道德修养,增进业务知识,是想及时为世所用。”君以高洁的情操隐居柴门之时,则美名远扬;出仕做官之时,则有口皆碑。天道悠远而人命短促,没能终成大业,多么可惜啊!仁者必定长寿,这话岂不是说错了么?
注释:¹孔子称进德修业:“进德修业”句见《易经·乾卦》,此卦相传孔子所作。²清蹈衡门:高隐之士出入柴门。³令闻:美名。⁴孔昭:甚显著。⁵振缨:振动冠上的缨带,指登仕当官,与弹冠之意相同。⁶德音:犹令闻也。⁷允:诚信。⁸道悠运促:天道悠久,人命短促。⁹仁者必寿:《论语·雍也》:“仁者寿。”有仁心的人必然长寿。

  这篇文章是陶渊明除《五柳先生传》外唯一一篇写人传记,不见载于正史,故为别传。文章重点讲述了“庾亮问风俗得失”、“率多时彦中鹤立鸡群”、“对皇帝不受任命不行拜礼”、“重阳龙山登高落帽”、“高阳许询雅相知得”、“神情独得顾景酣宴”、“渐进自然的丝竹人声”和“好酣饮逾多不乱的酒中趣”等充满清高傲世之情、自然风流之趣的故事,展示了孟嘉温雅平旷、冲默远量、行不苟合、言无夸衿、任怀得意、融然远寄的品质个性和清操美德,塑造了孟嘉风流倜傥、名冠州里、声流京邑、俦类咸敬、盛德名流的形象。

  在这篇传记中,作者重点讲述了几个代表事情,如庾亮赞嘉、褚裒识嘉、龙山落帽(孟嘉落帽)、龙山造饮、渐近自然等轶事。这些轶事足以展示孟嘉的名士风采和魏晋时代之风流。孟嘉就是很讲究“情”的名士。孟嘉家庭观念很重,这篇传记中记载:“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孟嘉主动辞官回家,步行归家会见父母兄弟,享受亲情伦理;且他十分重视曾经上下级关系,孟嘉曾为刺史谢永之别驾,谢丧亡,君求赴义,虽然汉晋之时,下属对上司吊丧送葬成为当然之义务,但他知道主次轻重。当名士许询半途邀请孟嘉时,孟嘉云:“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后来孟嘉在许询处连住两晚,“雅相知得,有若旧交”,首次相会便如同旧交。还有孟嘉有名的丝竹肉论,亦可称之为渐近自然论,也反映出孟嘉多情一面。这篇传记中记载: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这些关于孟嘉的丝竹肉论的记载,简洁有力,清新脱俗,一语中的。孟嘉也因此名垂千古。“渐近自然”的总结极其传神高深,若非对自然、自由之向往,则很难有此种传神总结。

  孟嘉有着很好的才学修养和德行涵养,“龙山落帽”的故事家喻户晓,也为后人津津乐道。这篇传记记载: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行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咨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内容详实具体,细节描写生动有趣、栩栩如生,使读者身临其境,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孟嘉的魏晋名士风度。“了不容思,文辞超卓”此八字褒奖大大超过了《世说新语·识鉴》一六引《孟嘉别传》以及《晋书·桓温传》附《孟嘉传》两本书,生动表现了孟嘉的文思泉涌,才情卓绝。帽子被风吹落而不自觉,也许未能觉察到;也有可能孟嘉意识到自己失态,而佯装未知,呈现出一种魏晋姿态。但无论是哪种情形,读者感受出孟嘉心无杂尘,心中坦荡荡的名士风范。面对桓温的恶作剧式的不怀好意,孟嘉超然、冷静地面对突发情况,“冲默有远量”,淡泊沉静,富有度量,最终为自己赢得了不朽佳名。这段轶事在后代反响很大,后人遂用龙山落帽、孟嘉落帽、落帽参军等词语来称赞一个人的镇定自若,潇洒儒雅。后世文人也纷纷借用此典故来表现大将风度。如李白《九日龙山饮》:“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陈师道《后山诗话》:“孟嘉落帽,前世以为胜绝。”后代的吟咏无形中扩大了孟嘉的个人魅力。孟嘉的文章和人品道德是高度统一的。这篇传纪中记载,晋成帝时,庾亮以帝舅身份当政,他对其弟庾翼说,“孟嘉故是盛德人也”,评价极高。孟嘉“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诏使人扶入”,晋穆帝召见,孟嘉竟然辞绝,令人起敬。野心勃勃的桓温曾得意洋洋地对孟嘉说:“人不可无势,我乃能驾御卿。”但孟嘉作为桓温的参军,却终生未为桓温所用,助其篡逆。相同的是,陶渊明虽然先事桓玄,后事刘裕,两人都有篡逆之野心,但陶渊明及时醒悟,及早抽身,归隐山林。

  此文记载:太傅河南褚裒,简穆有器识,时为豫章太守,出朝宗亮。正旦大会州府人士,率多时彦,君在坐次甚远。裒问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云:“在坐,卿但自觅。”裒历观,遂指君谓亮曰:“将无是耶?”亮欣然而笑,喜裒之得君,奇君为裒之所得。乃益器焉。褚裒在人才济济的州府人士中,也能慧眼识才,可见孟嘉精神脱俗,气度不凡一面。这段内容,《世说新语》的记载和《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有出入。在鉴人过程中,褚裒“眄睐良久”,可谓用心良苦,最后根据“小异”辨出孟嘉。《晋书》所载和《世说新语》大同小异。三者都体现出孟嘉超凡脱群一面,但《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更能体现孟嘉与众人更大的不同之处,精神差距不是“小异”,在精神气质上是真正的鹤立鸡群。此外,孟嘉赴义吊谢永,经过永兴县界,适逢大名士许询,纳闷道:“都邑美士,吾尽识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州有孟嘉,将非是乎?”许询当时为大名士,看一眼就能估摸猜出其为孟嘉,实为不易。在这篇传纪中,孟嘉“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旁若无人”,至于放纵情怀、得其意趣之时,便心寄世外、恬适安然,旁若无人。陶渊明叔父陶夔曾经问光禄大夫刘耽,孟嘉若在世,是否可以做到三公位置?刘耽说,孟嘉本是三公中人。他被当时的人所推重,已是显而易见。

  孟嘉“常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喝酒随性而为,造饮龙山。顾景酣宴,饮酒助兴,虽如此,但逾多不乱。但孟嘉虽事桓温,为人处世有自己的原则立场。《容斋随笔》之容斋五笔评价:孟嘉为人夷旷冲默,名冠州里,称盛德人。仕于温府,历征西参军、从事、中郎、长史,在朝陨然仗正,必不效郗超辈轻与温合。然自度终不得善其去,故放志酒中,如龙山落帽,岂为不自觉哉!温至云:“人不可以无势,我乃能驾驭卿。”老贼于是见其肺肝矣!嘉虽得全于酒,幸以考终,然财享年五十一,盖酒为之累也。陶渊明实其外孙,伤其“道悠运促”,悲夫!孟嘉不为桓温所用,只能借酒浇愁,幸以全身。但身体最终为酒所累而早逝,极其可惜。“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外祖父早逝,陶渊明感到无比痛惜,质疑“仁者必寿”是欺骗人的假话。这篇传记中评价孟嘉“清蹈衡门,则令问孔昭;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他以高洁的情操隐居柴门之时,美名远扬;出仕为官,有口皆碑。孟嘉隐则隐,仕则仕,都声名远扬,威名远播。孟嘉的名士本色给了外孙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

  陶渊明单为孟嘉作传,足见其外祖父在他心目中之重要地位;通过对孟嘉魏晋风流轶事的生动追溯,言说己志,“写心”写意,向读者昭示出“孟嘉即我,我即孟嘉”的身份。

  这篇传记中每一个小故事都洋溢着孟嘉的风度翩翩,作者对传主身在官场能坚守“行不苟合,言无夸衿”的清操美德给予高度评价,“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的情怀其实是陶渊明所仰慕的,桓温问孟嘉,孟嘉答曰“渐进自然”的性情同样也是陶渊明所追求的,从这些笔墨中不难看出陶渊明在表现孟嘉操守品行时所流露出来的爱好趣向。他评价孟嘉“始自总发,至于知命,行不苟合,言无夸矜”,他对外祖父的崇拜也表明了他向魏晋风流的致敬和礼赞。这篇文章体现了家族传承在陶渊明身上所打下的烙印,也揭示了陶渊明与魏晋风流的渊源和继承。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81-288
2、 方盛汉.陶渊明与魏晋风流———从 《孟府君传》说起.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0)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孤负 一作:忘了;虚负 一作:误了)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¹共谁论²?花下销魂³,月下销魂。(孤负 一作:忘了;虚负 一作:误了)
译文: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纵然有欢畅愉悦的心情又能跟谁共享?花下也黯然神伤,月下也黯然神伤。
注释: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玉簟秋”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¹赏心乐事: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²论:说。³销魂:黯然神伤。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愁聚眉峰尽日颦(pín)¹,千点啼痕²,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译文:相思生愁整日都皱着眉,脸上留下千点泪痕,万点泪痕。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着天色云霞,走路时想念你啊,坐着时也是想念你!
注释:¹颦:皱眉。²啼痕:泪痕。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是明代词人、一代文豪唐寅,即唐伯虎以女子口吻所作的一首闺怨词。这首词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诵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唐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上片首句,即以重重门关横亘在画面上,它阻断了内外的联系,隔绝了春天,从而表明思妇对红尘的自觉放弃,对所思之人的忠贞挚爱。以下五句,似乎是思妇的内心独白,但更像“画外音”,是对“深闭门”情节的议论。“深闭门”是思妇的特定行为:她藏于深闺,将一切都关在门外,正见其相思凄楚之难堪。这空间的阻隔,既无情地拉开着恋者的距离,而空间的阻隔又必然在一次次“雨打梨花”、春来春去中加重其往昔曾经有过的“赏心乐事”的失落感;至若青春年华也就无可挽回地在花前月下神伤徘徊之间被残酷地空耗去。时间在空间中流逝,空间的凝滞、间距的未能缩却花开花落,人生便在等待中渐渐消逝。

  下片正面描写为情感而自我封闭状态中思妇的形象,通过皱眉洒泪、看天看云、行行坐坐几个连续动作,表达其坐卧不安的无边相思。

  活过之物终将凋零,只可在“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中,“愁聚眉峰尽日颦”。上片的“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是无处不令人回思往时的温馨;下片的“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则写尽朝暮之间无时不在翘首企盼所恋者的归来,重续欢情。作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诚无愧其“才子”之誉称。

  历代诗人、词人笔下“闺怨”之作多不胜数,愈是习见的题材愈难出新意,从而所贵也尤在能别具心裁。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 等.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255-256
2、 赵秀亭 冯统一 选注.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元明清词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76

jiǎnméi ·huāshēnmén

tángyín míngdài 

huāshēnmén qīngchūn qīngchūn shǎngxīnshìgòngshuílùn huāxiàxiāohún yuèxiàxiāohún  (zuò wàngle zuò le )
chóuméifēngjìnpín qiāndiǎnhén wàndiǎnhén xiǎokàntiānkànyún xíngjūn zuòj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