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轧(yà)¹江楼²角一声,微阳³(liàn)落寒汀(tīng)
译文:江楼上响起了呜咽的号角声,残阳的余晖洒在寒冷的沙汀。
注释:¹呜轧:象声词,形容号角吹响时的声音。古时在城楼吹号角以报时。一作“呜咽”。²江楼:指黄州城楼。³微阳:黄昏时光线微弱的太阳。晋潘尼《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谷风散凝,微阳戒始。”。⁴潋潋:波光闪烁的样子。这里借指阳光。⁵汀:水边平地。
不用凭栏¹苦回首,故乡²七十五长亭³
译文:不必倚靠栏杆苦苦回头眺望,这里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
注释:¹凭栏 :身倚栏杆。²故乡:指长安。³长亭: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 十里长亭 ”。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此诗首句“呜轧江楼角一声”中的“一声”两字很有可玩味。本是暮角声声,断而复连,只写“一声”也就是第一声,这显然是强调它对诗中人影响很大。他一直高踞在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正出神的时候,忽然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这就写出一种“苦回首”的情态。象声词“呜轧”,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声雷的感觉。

  由于写“一声”就产生一个特殊的情节,与“吹角当城片月孤”一类写景抒情诗句同中有异。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情色彩,写出了望乡人的主观感受。

  暮色苍茫,最易牵惹乡思离情。诗人的故家在长安杜陵,长安在黄州西北。“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宋张舜民《卖花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正是西望景色。而三句却作转语说:“不用凭栏苦回首”,似是自我劝解,因为“故乡七十五长亭”,即使回首又怎么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这是否定的语势,实际上形成唱叹,起着强化诗情的作用。这首诗是宦游思乡之作,赞许者都异口同声地称引其末句。

  按唐时计量,黄州距长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通典》卷一八三),驿站恰合“七十五”之数(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但这里的数字垛积还别有妙处,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山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顿)方面看,由于运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声音的拗折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

  唐代有的诗人也喜堆垛数字,如骆宾王,却不免被讥为“算博士”。考其原因,是因为他运用的数字多是为了属对方便,过露痕迹,用得又太多太滥,也就容易惹人生厌。而此诗数字之设置,则是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是艺术上的别出心裁,所以驱使而让人没有察觉,真可夸口“虽‘算博士’何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9-1080
2、 张盛荣 王晓祥.古今怀乡思亲诗词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19
3、 丁敏翔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下).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536

ānchénglóu

 tángdài 

jiānglóujiǎoshēng wēiyángliànliànluòhántīng  (zuò  )
yòngpínglánhuíshǒu xiāngshíchángtí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楼上响起了呜咽的号角声,残阳的余晖洒在寒冷的沙汀。

不必倚靠栏杆苦苦回头眺望,这里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

注释

呜轧:象声词,形容号角吹响时的声音。古时在城楼吹号角以报时。一作“呜咽”。

江楼:指黄州城楼。

微阳:黄昏时光线微弱的太阳。晋潘尼《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谷风散凝,微阳戒始。”。

潋潋:波光闪烁的样子。这里借指阳光。

汀:水边平地。

凭栏 :身倚栏杆。

故乡:指长安。

长亭: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 十里长亭 ”。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创作背景

  这首宦游思乡的作品,是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杜牧在黄州城楼上思念远方家乡时所作。唐时每州都有一个郡名,“齐安”是黄州的郡名。杜牧于会昌(唐武宗年号,841—846年)初出守黄州。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隋唐五代诗词鉴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331
鉴赏

  此诗首句“呜轧江楼角一声”中的“一声”两字很有可玩味。本是暮角声声,断而复连,只写“一声”也就是第一声,这显然是强调它对诗中人影响很大。他一直高踞在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正出神的时候,忽然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这就写出一种“苦回首”的情态。象声词“呜轧”,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声雷的感觉。

  由于写“一声”就产生一个特殊的情节,与“吹角当城片月孤”一类写景抒情诗句同中有异。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情色彩,写出了望乡人的主观感受。

  暮色苍茫,最易牵惹乡思离情。诗人的故家在长安杜陵,长安在黄州西北。“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宋张舜民《卖花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正是西望景色。而三句却作转语说:“不用凭栏苦回首”,似是自我劝解,因为“故乡七十五长亭”,即使回首又怎么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这是否定的语势,实际上形成唱叹,起着强化诗情的作用。这首诗是宦游思乡之作,赞许者都异口同声地称引其末句。

  按唐时计量,黄州距长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通典》卷一八三),驿站恰合“七十五”之数(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但这里的数字垛积还别有妙处,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山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顿)方面看,由于运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声音的拗折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

  唐代有的诗人也喜堆垛数字,如骆宾王,却不免被讥为“算博士”。考其原因,是因为他运用的数字多是为了属对方便,过露痕迹,用得又太多太滥,也就容易惹人生厌。而此诗数字之设置,则是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是艺术上的别出心裁,所以驱使而让人没有察觉,真可夸口“虽‘算博士’何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9-1080
2、 张盛荣 王晓祥.古今怀乡思亲诗词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19
3、 丁敏翔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下).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536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50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建昌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
建昌江¹水县²门前,立马教³人唤渡船
译文:建昌江水流过县门前,立马江边,派人去喊渡船。
注释:¹建昌江:即修水。源出江西修水县西,东流入鄱阳湖。²县:即建昌县,唐代属洪州,今江西永修县。³教:使,令。⁴唤渡船:后人本白居易诗意,于此处修水岸边建唤渡亭,立石刻诗。
忽似往年归蔡渡,草风沙雨渭河边。
忽似往年归蔡渡¹,草风沙雨渭(wèi)河边。
译文:忽然感觉犹如往年回家,在蔡渡等船,风吹野草,雨打沙滩,我立马在渭河岸边。
注释:¹蔡渡:在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下邽镇),与作者故居渭村隔渭水相对,因汉代孝子蔡顺而得名。

  这首诗看似一幅淡墨勾染的风景画,其实是一首情思邈远的抒情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熔诗画于一炉。

  诗的一、二句是一幅“待渡图”:一江修水,横在县城边,城郭房舍,倒映在清清江水里,见其幽;渡船要教人唤,则行人稀少,见其静。读者通过这幅幽静的画面,可以看到立马踟蹰的江州司马待渡在水边。

  下文陡然接个“忽似”,领起三、四句,又推出另一幅似是而非的“待渡图”。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依然是一条江水,但这儿是渭水;依然是一个渡口,但这儿是蔡渡。所相似的地方,是微风吹拂着岸边的青草,如银似雪的细沙铺满滩头;而毛毛细雨,把画面渲染得一片迷蒙。无限往事,涌上诗人的心头;无限归思,交织在这两幅既相似又不相同的画图里。“草风沙雨”,色调凄迷,衬托出诗人幽独凄怆的心境。这种出言平淡而造境含蓄深远的诗风,正是白居易的独特风格。

  绝句规律,要转得出,结得好。第三句“忽似”一转,立见感情跳跃,从而导出了无限风情的第四句。这个“忽似”,妙在凌空而来,触景而及,推出了新的境界。而这种突然而来的新境界,又正说明诗人经常想着渭村。诗人经常梦魂萦绕,才产生了这突然的联想,让读者于无声处感受到他的所思所想。明代钟惺在《唐诗归》里赞许白居易的诗说:“看古人轻快诗,当另察其精神静深处……此乃白诗所由出,与其所以传之本也。”这诗从“轻快”中取得“静深”之妙,就靠巧妙的转句得到。

  这首诗前两句写等待渡河的场景,描绘出一幅“待渡图”。后两句写自己产生的联想,推出内心隐藏的思乡之情。这首诗出言平淡而造境含蓄深远。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8:114-115
2、 古志昂编著.古典诗词四百首鉴赏与古诗词创作入门 创新版: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06:93-94

jiànchāngjiāng--bái

jiànchāngjiāngshuǐxiànménqiánjiàorénhuànchuán

shìwǎngniánguīcàicǎofēngshāwèibiān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而薪恶劳。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婉彼姬姜,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葡萄,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与两髦。候红潮于玉颊,敬暖响于檀槽,忽累珠之妙唱,抽独茧之长缲;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庖丁鼓刀¹,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fǔ)²欲洁,火恶陈而薪(xīn)³恶劳。九蒸暴(pù)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áo)。尝项上之薪脔(luán),嚼霜前之两螯(áo);烂樱珠之煎蜜,滃(wěng)杏酪之蒸糕;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tāo)。婉彼姬姜,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áo),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葡萄,愿先生之耆(qí)寿,分余沥与两髦。候红潮于玉颊,敬暖响于檀槽,忽累珠之妙唱,抽独茧之长缲;闵(mǐn)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倒薪缸之雪乳,列百柂(lí)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láo)。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wù)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薪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译文:庖丁来操刀、易牙来烹调。烹调用的水要新鲜,镑碗等用具一定要洁净,柴火也要烧得恰到好处。有时候要把食物经过多次蒸煮后再晒干待用,有时则要在锅中慢慢地文火煎熬。吃肉只选小猪颈后部那一小块最好的肉,吃螃蟹只选霜冻前最肥美的螃蟹的两只大螯。把樱桃放在锅中煮烂煎成蜜,用杏仁浆蒸羔羊。蛤蜊要半熟时就着酒吃,蟹则要和着酒糟蒸,稍微生些吃。天下这些精美的食品,都是我这个老食客所喜欢的。筵席上来后,还要由端庄大方、艳如桃李的大国美女弹奏湘妃用过的玉瑟和尧帝的女儿用过的云璷傲。并请仙女萼绿华就着“郁轮袍”优美的曲子翩翩起舞。要用珍贵的南海玻璃杯斟上凉州的萄萄美酒。愿先生六十岁的高寿分享一些给我。喝酒红了两颊,却被乐器惊醒。忽然又听到落珠、抽丝般的绝妙歌唱。可怜手已经疲惫却很少休息,怀疑酒性燥烈却把它当成膏粱。倒一缸雪乳般的香茗,摆一艘装满百酒的酒船。大家的醉眼都欣赏潋滟的秋水,大家的骨头都被春醪酥醉了。美人的歌舞都解散了,先生才觉醒而离去。趁着(水)煮出松风的韵律,冒出蟹眼大小的气泡时,冲泡用兔毫盏盛的雪花茶。先生大笑着起身,顿觉海阔天空。
注释:¹鼓刀:摆弄刀子发出响声。宰杀牲畜时敲击其刀,使之发声。²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³薪:柴火。⁴暴:晒。⁵鏖:熬。⁶脔:小块肉。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树绕村庄,水满陂(bēi)¹。倚东风,豪兴徜(cháng)(yáng)²。小园几许,收尽春豪。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译文:绿树环绕着村庄,春水满池塘,迎着暖暖春风,安闲自在地来回漫步着。小小的院子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注释:¹陂塘:池塘。²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围墙 一作:苔墙)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yáng)¹青旗²,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围墙 一作:苔墙)
译文:越过围墙远望,隐约可见几间茅草房。溪水的小桥旁,青色的酒幌子在风中飞扬。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只见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注释:¹飏:飞扬,飘扬。²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豪,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唐、五代、北宋的词一般都是描写男女之情夫妇之爱,像这样用朴素的语言、轻快的格调描写农家风景的,可谓异类,与秦观的一贯词风也不大相同。词的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春豪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豪图。

  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

  开头两句,先从整个村庄着笔。这正是春天来到农家的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形象。它使人联想起孟浩然笔下的那个“绿树村边合”的农庄,平凡而优美。

  “倚东风,豪兴徜徉。”接下来的两句是说,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这两句,出现游春的主人公——词人自己。“东风”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和路线。这一切,都在下面的具体描写中得到体现。这两句写出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

  “小园几许,收尽春豪。有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这是说,小园虽小,却收尽春豪。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在信步徜徉的过程中,词人的目豪忽然被眼前一所色彩缤纷、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不知不觉停住了脚步。这鲜明的色彩,浓郁的香味,组成一幅春满小园的图画,显出绚丽多采而又充满生机。

  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豪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这几句也颇似辛弃疾《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词中:“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的意境。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其怡然自得情状。“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与上阕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豪。

  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结构方面上节片完垒对称,组成两副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在艺术创新上,是自有其特色的。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豪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全词下笔轾灵,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如此风格情调在秦观的词中并不多见,但崭然一出便别开一番天地,对后代词曲在题材和意境的开拓方面有较大影响。

参考资料:
1、 任犀然编 .宋词三百首:彩图版 :万卷出版公司 ,2006年 :136 .

xíngxiāng ·shùràocūnzhuāng

qínguān sòngdài 

shùràocūnzhuāng shuǐmǎnbēitáng dōngfēng háoxìngchángyáng xiǎoyuán shōujìnchūnguāng yǒutáohuāhóng huābái càihuāhuáng 
yuǎnyuǎnwéiqiáng yǐnyǐnmáotáng yángqīng liúshuǐqiáopáng ǒuránchéngxìng guòdōnggāng zhèngyīngér yànér diéérmáng  (wéiqiángzuò táiqiáng )
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
木落风高万壑(hè)¹哀,山川纵目一登台。
译文:登上高台,纵目四望,远处的高山,风在高处刮着,树叶凋零,千山万壑一片衰败。
注释:¹万壑: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连天鸿雁来。
夕阳满地渔樵(qiáo)散,秋水连天鸿雁来。
译文:夕阳的余晖洒在地上,渔人和樵夫都已归家;秋水与长天连成一片,鸿雁从远处飞来了。
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
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zūn)(léi)¹
译文:无情的白发淹没了流逝的岁月,多情的黄花映照酒杯,我只有借酒浇灭愁绪。
注释:¹樽罍:酒杯。
西园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西园¹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译文:西园荒芜,曹氏父子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
注释:¹西园:位于河北临漳,为三国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陈琳等文士在此吟诗宴游。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奴 一作:姝)
昔有霍(huò)¹奴,姓冯名子都。(奴 一作:姝)
译文:以前有个霍家的奴才,叫冯子都。
注释:¹霍家:指西汉大将军霍光之家。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依倚(yǐ)将军势,调笑酒家胡¹
译文:他不过是狗仗人势的豪门恶奴,依倚着霍家的将军势力,调笑一位卖酒的少数民族女子。
注释:¹酒家胡:指卖酒的少数民族女子,因两汉通西域以来,西域人有居内地经商者。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lú)¹
译文:胡姬今倚十五岁,正是美貌俏丽的倚纪。倚轻的胡姬独自守垆卖酒,在明媚春光的映衬下益显艳丽动人:
注释:¹独当垆:指独自守垆卖酒。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rú)
译文:你看她,内穿一件长襟衣衫,腰系两条对称的连理罗带,外罩一件袖子宽大、绣着象征男妇合欢图案的短袄,显出她那婀娜多姿的曲线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头上蓝田¹玉,耳后大秦珠。
译文:再看她头上,戴着著名的蓝田所产美玉做的首饰,发簪两端挂着两串西域大秦国产的宝珠,一直下垂到耳后,流光溢彩而又具有民族特色。
注释:¹蓝田:地名,在长安东南三十里。蓝田古代以出产美玉出名。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两鬟(huán)何窈(yǎo)(tiǎo),一世良所无。
译文:她那高高地挽着的两个环形发髻更是美不胜言,简直连整个世间都很罕见。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译文:甭说她整个人品的美好价值无法估量,单说这两个窈窕的发髻,恐怕也要价值千万。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不意¹金吾子²,娉(pīng)³过我庐。
译文:没有想到有不测风云降临。执金吾的豪奴为调戏胡姬而做出婉容和色的样子前来酒店拜访。
注释:¹不意:没有料想到。²金吾子:即执金吾,是汉代掌管京师治安的禁卫军长官。这里是语含讽意的“敬称”。³娉婷:形容姿态美好,这里指豪奴为调戏胡姬而做出婉容和色的样子前来酒店拜访。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爚 一作:耀)
银鞍何煜(yù)(yuè),翠盖¹²(chí)(chú)。(爚 一作:耀)
译文:你看他派头十足,驾着车马而来,银色的马鞍光彩闪耀,车盖上饰有翠羽的马车停留在酒店门前,徘徊地等着他。
注释:¹翠盖:代指饰有翠羽的马车。²空:等待,停留。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译文:他一进酒店,便径直走近胡姬,向她要上等美酒,胡姬便提着丝绳系的玉壶来给他斟酒;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就我求珍肴(yáo),金盘脍(kuài)鲤鱼。
译文:一会儿他又走近胡姬向她要上品菜肴,胡姬便用讲究的金盘盛了鲤鱼肉片送给他。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jū)
译文:他赠胡姬一面青铜镜,又送上一件红罗衣要与胡姬欢好。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
不惜红罗裂¹,何论轻贱躯。
译文:若要赠镜结裾,将不惜裂裾来对待,若想侮辱身体,将怎样对待就不消说了!
注释:¹裂:裁剪的意思。古人从织机上把满一匹的布帛裁剪下来叫“裂”。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译文:你们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爱娶新妇;而我们女子却是看重旧情,忠于前夫的。
人生有新旧,贵贱不相逾。
人生有新旧,贵贱不相逾。
译文:我坚持从一而终,决不以新易故,又岂能弃贱攀贵而超越门第等级呢!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多谢¹金吾子,私爱²徒区区³
译文:我非常感谢官人您这番好意,让您白白地为我付出这般殷勤厚爱的单相思,真是对不起!”
注释:¹多谢:一语双关,表面是感谢,骨子却含“谢绝”意。²私爱:即单相思。³区区:意谓拳拳之心,恳挚之意。

  羽林郎,汉代所置官名,是皇家禁卫军军官。诗中描写的却是一位卖酒的胡姬,义正词严而又委婉得体地拒绝了一位权贵家奴的调戏,谱写了一曲反抗强暴凌辱的赞歌。题为“羽林郎”,可能是以乐府旧题咏新事。

  这首诗在立意、结构和描写手法上,与《陌上桑》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女子之美,同样采用了铺陈夸张手法;写反抗强暴,同样采取了巧妙的斗争艺术;结尾同样是喜剧性的戛然而止。但《陌上桑》更多的是用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这首诗则侧重于正面描绘和语言铺排。前者描写使君的垂涎,主要通过人物语言,用第三者的叙述;这首诗刻画豪奴的调戏,则是用一连串的人物动作,即“过我”、“就我”、“贻我”、“结我”,妙在全从胡姬眼中写出。太守用语言调戏,豪奴用动作调戏,各自符合具体身份。罗敷反抗污辱是以盛赞自己的丈夫来压倒对方,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胡姬反抗调戏则是强调新故不易,贵贱不逾,辞婉意严,所谓“绵里藏针”、“以柔克刚”。罗敷在使君眼中已是“专城居”的贵妇人;而胡姬在“金吾子”眼中始终都是“当垆”的“酒家胡”。因而这首诗更具有鲜明的颇具讽刺意味的对比:“家奴”本不过是条看家狗,却混充高贵的“金吾子”招摇撞骗,这本身就够卑鄙之极了;而“酒家胡”虽然地位低贱,但是终究不必仰人鼻息过生活,在“高贵者”面前又凛然坚持“贵贱不相逾”,这本身就够高贵的了。于是,尊者之卑,卑者之尊,“高贵”与“卑贱”在冲突中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完成了戏剧性的转化,给读者以回味无穷的深思和启迪。

línláng

xīnyánnián liǎnghàn 

yǒuhuòjiā xìngféngmíng  (zuò shū )
jiāngjūnshì tiáoxiàojiǔjiā 
niánshí chūndāng 
chángliándài guǎng广xiùhuān 
tóushànglántián ěrhòuqínzhū 
liǎnghuányǎotiǎo shìliángsuǒ 
huánbǎiwàn liǎnghuánqiānwàn 
jīn pīngtíngguò 
yínānyuè cuìgàikōngchíchú  (yuèzuò yào耀 )
jiùqiúqīngjiǔ shéng 
jiùqiúzhēnyáo jīnpánkuài 
qīngtóngjìng jiéhóngluó 
hóngluóliè lùnqīngjiàn 
nánéràihòu zhòngqián 
rénshēngyǒuxīnjiù guìjiànxiāng 
duōxièjīn à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