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为秦连横,说赵(武)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张仪为秦连横¹,说(shuì)²赵(武)王曰:“弊邑(yì)秦王使³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bìn)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sù),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fèn)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miǎn)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hán)(dān)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译文:张仪为秦国推行连横主张,游说赵武王道:“敝国君王派我冒昧地给大王献上国书。大王统帅天下诸侯对抗秦国,(以致)秦军不敢向东出函谷关外已经十五年了。大王的威信传布于天下和山东六国。秦国非常恐惧而顺服,他们便修缮铠甲磨励兵器,整顿战车战马,苦练骑射,加紧耕作,聚积粮食,严守四面边疆,不敢轻举妄动,只恐大王有意责备他们的过错。现在秦国仰仗大王的威力,西面攻下巴、蜀,兼并汉中,东面收纳东、西两周,把象征天子的九鼎运移到西方,镇守白马渡口。秦国虽然地处僻远,但是心怀愤恨已经很久了。如今敝国秦王只有破铠甲钝兵器,驻扎在渑池,希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领番吾,与赵军于邯郸城下会战。希望在甲子之日和赵军会战,以仿效周武王伐纣的故事。秦王特派我将此事事先敬告大王陛下。
注释:¹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出自“诸子百家”中的纵横家,与“合纵”对应,也作连衡。是张仪提出的外交策略,也用来泛指结盟。²说:游说;用话劝说使人听自己的意见。³使:派遣。⁴收率:统率。⁵摈:排斥;弃绝。⁶辟远:荒僻辽远。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shì)¹苏秦之计。荧(yíng)(huò)²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gāo),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译文:大王听信合纵政策的原因,不过靠的是苏秦的计谋。苏秦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但是他阴谋翻复齐国却没有成功,自己反而白白地被车裂于齐国集市上。天下各诸侯国不可能结成联盟,已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楚国和秦国结为兄弟之邦,韩、魏两国臣服于秦,成为秦国东面的属国,齐国献出鱼盐之地,这是切断了赵国的右臂。一个被砍断了右臂的人还想要去与人搏斗,失去了同盟,孤立无援,要想没有危险,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秦国派出三路大军:一路把守午道,通知齐国让它派出大军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以东;一路驻扎在韩国成皋,指挥韩、魏之军,驻扎在魏国的河外;另一路军队驻扎在渑池。四国订立盟约:‘四国团结一致攻打赵国,灭掉赵后由四国瓜分赵国领土。’因此我不敢隐瞒真相,事先通知大王陛下。我私下为大王考虑,(大王)不如和秦王在渑池相会,互相见面以后亲自结为盟友。我请求秦王停兵不进攻赵国,希望大王急速决定计划。”
注释:¹恃:依赖,依靠。²荧惑:使迷惑。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绳池,割河间以事秦。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 huì)¹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pōu)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绳池,割河间以事秦。
译文:赵武王说:“先王在位的时候,奉阳君做相国,他为人专权跋扈,蒙蔽先王,独断朝政。而我深居宫中,不能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当先王丢下群臣离开人间的时候,寡人年纪还小,在位的时间不长,但内心却非常疑惑。与各诸侯订立合纵之盟抗拒秦国,根本不是治国安邦的长久之计。因此正想重新考虑,改变战略国策,向秦割地,对以前参加合纵的错误表示谢罪,希望与秦国友好。我正准备车马要到秦国去时,适逢您到来,使我能够领受教诲。”于是赵武王率领三百领战车到渑池去朝见秦惠王,并把河间之地献给秦国。
注释:¹蔽晦:指蒙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张仪为秦国推行连横主张,游说赵武王道:“敝国君王派我冒昧地给大王献上国书。大王统帅天下诸侯对抗秦国,(以致)秦军不敢向东出函谷关外已经十五年了。大王的威信传布于天下和山东六国。秦国非常恐惧而顺服,他们便修缮铠甲磨励兵器,整顿战车战马,苦练骑射,加紧耕作,聚积粮食,严守四面边疆,不敢轻举妄动,只恐大王有意责备他们的过错。现在秦国仰仗大王的威力,西面攻下巴、蜀,兼并汉中,东面收纳东、西两周,把象征天子的九鼎运移到西方,镇守白马渡口。秦国虽然地处僻远,但是心怀愤恨已经很久了。如今敝国秦王只有破铠甲钝兵器,驻扎在渑池,希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领番吾,与赵军于邯郸城下会战。希望在甲子之日和赵军会战,以仿效周武王伐纣的故事。秦王特派我将此事事先敬告大王陛下。

大王听信合纵政策的原因,不过靠的是苏秦的计谋。苏秦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但是他阴谋翻复齐国却没有成功,自己反而白白地被车裂于齐国集市上。天下各诸侯国不可能结成联盟,已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楚国和秦国结为兄弟之邦,韩、魏两国臣服于秦,成为秦国东面的属国,齐国献出鱼盐之地,这是切断了赵国的右臂。一个被砍断了右臂的人还想要去与人搏斗,失去了同盟,孤立无援,要想没有危险,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秦国派出三路大军:一路把守午道,通知齐国让它派出大军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以东;一路驻扎在韩国成皋,指挥韩、魏之军,驻扎在魏国的河外;另一路军队驻扎在渑池。四国订立盟约:‘四国团结一致攻打赵国,灭掉赵后由四国瓜分赵国领土。’因此我不敢隐瞒真相,事先通知大王陛下。我私下为大王考虑,(大王)不如和秦王在渑池相会,互相见面以后亲自结为盟友。我请求秦王停兵不进攻赵国,希望大王急速决定计划。”

赵武王说:“先王在位的时候,奉阳君做相国,他为人专权跋扈,蒙蔽先王,独断朝政。而我深居宫中,不能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当先王丢下群臣离开人间的时候,寡人年纪还小,在位的时间不长,但内心却非常疑惑。与各诸侯订立合纵之盟抗拒秦国,根本不是治国安邦的长久之计。因此正想重新考虑,改变战略国策,向秦割地,对以前参加合纵的错误表示谢罪,希望与秦国友好。我正准备车马要到秦国去时,适逢您到来,使我能够领受教诲。”于是赵武王率领三百领战车到渑池去朝见秦惠王,并把河间之地献给秦国。

注释

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出自“诸子百家”中的纵横家,与“合纵”对应,也作连衡。是张仪提出的外交策略,也用来泛指结盟。

说:游说;用话劝说使人听自己的意见。

使:派遣。

收率:统率。

摈:排斥;弃绝。

辟远:荒僻辽远。

恃:依赖,依靠。

荧惑:使迷惑。

蔽晦:指蒙蔽。

刘向

刘向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 4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不避驱羸道路长,青山同喜惜年光。
不避驱羸(léi)¹道路长,青山同喜惜年光。
译文:朋友骑着瘦弱的马,不怕路途遥远,前来探望我,青山跟我一样欢喜,显现出妩媚的风姿以惜秋光。
注释:刘沧:山东人,生逢晚唐乱世,行卷投书,无人荐赏,四处漂泊。¹羸:这里指瘦弱的马。
灯前话旧阶草夜,月下醉吟溪树霜。
灯前话旧阶草夜,月下醉吟溪树霜。
译文:我们在灯前叙旧,夜色中灯光照耀着阶前的草地,我们在月下饮酒作诗,溪边树上都披了一层白霜。
落叶已经寒烧尽,衡门犹对古城荒。
落叶已经寒烧尽,衡门¹犹对古城荒。
译文:落叶已经枯萎,被燃烧殆尽,陋室仍对着古城,一片荒凉。
注释:¹衡门:简陋的屋舍。
此身未遂归休计,一半生涯寄岳阳。
此身未遂归休¹计,一半生涯寄岳阳。
译文:我想归隐却难以遂愿,半生漂泊,如今客居岳阳。
注释:¹归休:归家,归隐。
诗歌前四向写“喜”,后四向写“愁”。首联上向写友人不辞路远赶来探望诗人,紧扣诗题中的“友人至”,体现了两人真挚的友情;下向运用拟人手法,写青山与诗人一样欢喜,融情于物,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飯联承接“喜”宇具体展开,写诗人与友人在灯前叙旧,于月下醉吟,营造出一派友好和谐的气氛。颈联诗人似与友人倾诉愁肠,情感由喜转悲,故笔下之景也写得凄冷荒凉,枮叶燃尽,陋室空对古城,尽显诗人之落魄愁苦。尾联直抒胸應,诗人对友人倾诉自己半生漂泊,欲求返乡归隐而不得,只能客居岳阳,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与对友人到来的欣慰与感激。

shēnchóuyǒurénzhì--liúcāng

léidàozhǎngqīngshāntóngniánguāngdēngqiánhuàjiùjiēcǎo

yuèxiàzuìyínshùshuāngluòjīnghánshāojǐnhéngményóuduìchénghuāng

shēnwèisuìguīxiūbànshēngyuèyáng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¹兮雁南归。
译文:秋风刮起,白云飘飞,草木枯黄大雁南归。
注释:¹黄落:变黄而枯落。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¹有秀²兮菊有芳,怀佳人³兮不能忘。
译文:兰花、菊花都无比秀美,散发着淡淡幽香,但是我思念美丽的人的心情却是难以忘怀的。
注释:¹兰、菊:这里比拟佳人。“兰有秀”与“菊有芳”,互文见义,意为兰和菊均有秀、有芳。²秀:此草本植物开花叫“秀”。这里比佳人颜色。芳:香气,比佳人香气。³佳人:这里指想求得的贤才。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¹楼船²兮济汾河³,横中流兮扬素波
译文: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行至中央激起白色的波浪。
注释:¹泛:浮。²楼船:上面建造楼的大船。泛楼船,即“乘楼船”的意思。³汾河:起源于山西宁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黄河。⁴中流:中央。⁵扬素波:激起白色波浪。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箫鼓鸣¹兮发²(zhào)³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译文:鼓瑟齐鸣船工唱起了歌,欢喜到极点的时候忧愁就无比繁多。
注释:¹鸣:发声,响。²发:引发,即“唱”。³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棹:船桨。这里代指船。⁴极:尽。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¹
译文:少壮的年华总是容易过去,渐渐衰老没有办法!
注释:¹奈老何:对老怎么办呢?

  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名作。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谓写“乐极哀来,惊心老至”,一谓“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求仙意, ‘怀佳人’句,一篇之骨”(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张玉谷又补充说:“以佳人为仙人,似近、乎凿。然帝之幸河东,祠后土,皆为求仙起见,必作是解,于时事始合,而章义亦前后一线穿去”。诗中求仙之意不明说,只以“怀佳人兮不能忘”一句暗点,意趣含蓄,妙在其中。

  全诗共有九句,可分作四层。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为第一层,点出季节时令特点。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故去的“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怀佳人句,一篇之骨...”明人谢榛以为,《秋风辞》之起句,出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四溟史话》】。仅从字面看,固然不错;但两者的境界和情韵,却颇为异趣。“大风起兮云飞扬”,苍莽辽阔,表现的是风云际会中崛起的雄主壮怀;“秋风起兮白云飞” ,则清新明丽,荡漾着中流泛舟,俯仰观赏的欢情,联系后句,其韵味更接近于《九歌.湘夫人》的“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为第二层,是作者的因景联想和中心情思,兰草的秀丽,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兰秋菊自有盛时,作者观赏的情趣和心态可以相见。接着作者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起对佳人的怀念,这种由物到人的移情,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常用的手法,如屈原《离骚》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怀佳人兮不能忘”里的“佳人”不仅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对事业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洁一样。

  也有观点认为武帝于把酒临风之际,怀念的心中“佳人”是指那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北方“佳人”李夫人。李夫人死于元狩年间,武帝思念不已,竟至于信少翁之说,夜致其形貌于宫,在隔帷伫望之中,唱出了“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 的迷茫之歌。而今七、八年过去,武帝还是不能忘怀于她,终于在秋日白云之下,又牵念起这位隔世伊人了。这两句化用《九歌》人神相殊之境,写武帝对“佳人” 的生死相望之思,确有鲁迅先生所说那种“缠绵流丽”的韵致。

  五、六、七句“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为第三层,是泛舟中流的生动描绘,诗情重又振起,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萧鼓鸣兮发棹歌”一句,正是武帝自作《秋风辞》放怀高歌的生动写照。其蹒跚的步履,朦胧的醉态和叩舷而歌额度自得之情,悠然可见。

  八、九句“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为第四层,是作者此次行幸河东,乐极哀来的深沉感慨。过分的欢乐之后,又带给人哀怨的心绪,青春难再,老之将至,因而不得不及时行乐了。这一描状自然景物后的思想归结,仍没有摆脱了古代骚人墨客的低沉情调。正象汉武帝本人一样,既有平南越、斥匈奴、兴太学、崇儒术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请方士,因横征暴敛至使“流民愈多,盗贼分行”的过错(见《汉书》卷四十六《石庆传》),所以这首《秋风辞》既有不少自然流畅,使人成诵难忘的秀句,又有叹息人生短暂的虚无色彩。

  总结看来,首二句写秋景如画,三、四句以兰、菊起兴,融悲秋与怀人为一。以下各句写舟中宴饮,乐极生哀,而以人生易老的慨叹作结。

  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毫无直泻无余之感。在清丽如画的写景中,轻轻拨动怀想家人的思弦;于泛舟中流的欢乐饮宴,发为逸兴遄飞的放怀高歌;然后又急转直下,化作年华不再的幽幽叹息,将这位一代雄主的复杂情思,书写的曲折而又缠绵。沈德潜《古诗源》卷二:“《离骚》遗响。文中子谓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乎?”以“《离骚》遗响”观之,乃就文辞而言。沈德潜的评价非常切实。《秋风辞》之所以能以清新流丽之辞,与苍莽雄放的《大风歌》相敌并同流传百世,原因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 .古诗鉴赏辞典 (上)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 :175-177 .
2、 李争光编著 .历代奇词怪诗鉴赏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5 :113-114 .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¹,忽到黄鹤旧山头²。老年个中³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译文:细细算来十年宦海沉浮,人在十处度过十个中秋。旧梦未了今秋忽如新梦,飘然人到黄鹤旧时山头。老子今夜豪兴不浅,忽忆当年庾亮守鄂州,天教历史上的聚会重现,我辈今朝宴饮赏月在南楼。迢迢银河暗淡无光,独见一轮皓月当空浮。
注释:¹新梦:未曾料到之意。²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又名黄鹄山,今称蛇山,在湖北武昌西。传说仙人王年安曾乘黄鹤过此,因此为名。³个中:此中。⁴星汉:银河。这里指天上的星星。⁵玉镜:指月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敛秦¹烟,收楚雾,熨江²流。关河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bìn),空敝黑貂裘¹⁰。酾(shāi)¹¹问蟾(chán)¹²,肯去伴沧洲¹³
译文:江北烟散,江南雾收,江水平似白练滔滔东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依然照临一片清愁。月中嫦娥冷眼相看,当笑我白发东归,空损貂裘,壮志不酬。我今举杯邀明月,肯否与我结伴共去沧洲?
注释:¹秦、楚:分指古时秦国和楚国的所在地,秦北楚南,借指北地与南地。²熨江:此处形容江面平静。熨:烫平。江:指长江。³关河:山河。关:指关塞。⁴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指分裂。⁵南北依旧照清愁:南北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⁶妲娥:即嫦娥。⁷冷眼:对事物持冷静或冷淡的态度。⁸霜鬓:鬓发如霜,形容年老。空敝黑貂裘:用《战国策·秦策》的故事。苏秦游说秦王,十次上书均未被采纳,资用乏绝,所穿黑貂皮衣服也已破旧不堪,只好离秦返家。这里比喻作者理想未能实现。⁹空:徒然。¹⁰敝黑貂裘:形容奔走连年,潦倒郎当。敝:破烂。¹¹酾酒:斟酒。¹²蟾兔: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白兔。此指月亮。¹³沧洲:水边之地,隐者所居。此指故乡。

  词云:“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其实他是“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在《吴船录》中他确是“细数”过中秋的十处地点。想起以往十处中秋情景,就为此夕提供了一个对比的对象。此夕如何?“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新梦”,未曾料到,下以“忽到”照应,并传达了惊喜之情。“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故名。中间嵌以一个“旧”字,似有这样意味: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日他来仙地游,然则他也是仙矣,他之“新梦”、“忽到”,不也像乘黄鹤飘然而来吗?同时他写的《鄂州南楼》诗道:“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也有此意味。“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此地不仅是仙地,还留有历史遗迹。东晋庾亮镇守武昌时,曾在秋夜登上此处的南楼,与僚属吟咏谈笑,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世说新语·容止》)显然这里以庚亮作比,又是重演九百年前的南楼会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后人登临前人的旧地,除历史沧桑感外还会由仰慕而生出自豪感,古人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何况作者此时地位亦复与庾亮不相上下。所以他也说:“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因为“天无纤云”,月明星稀,更显出那轮明月(玉镜)的明亮,它的亮色掩住了一切背景,使得它就象悬浮于空际一样。这两句是对月色的描写,不仅写出了“月色甚奇”,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怡情。“玉镜独空浮”,他的神思全然贯注到这轮明月上了,“独”,既表示了月在天际的存在,也表示了月在他心中的存在,他也要跟月一道“浮”了。大凡如此月夜,人们凭高望月,每每会生出超凡脱俗之感,何况在这仙迹胜地呢。写到这里,可以回答:“今夕如何”,真是平生少遇啊!  

  下阕仍写月色。“敛秦烟,收楚雾,熨江。”视野更开阔了。“秦”,泛指江北以外的地方,“楚”,指江汉一带。江北江南,长烟一空,皓月当空,月下的江流就象一匹熨平的白练,这景象又是多么柔美。“熨”字下得神奇,又十分生动,使人想起那种平滑之状,与苏轼“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当他神思飙举、游思漫疏之际,忽然清醒过来,面对现实:“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意分裂。眼下情况仍然是: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这“清愁”,既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也可以看作是当夜南北许多像作者这样满怀忧国之情的人的下样望月的人的。这两句是情绪的陡转,但也是有来路的。前面的“秦烟”、“楚雾”已暗示作者在放眼北南两方,就有可能产生河山之异的感触;起拍的“细数十年事”也有这样的内蕴,“十处过中秋”就有一处是在使金途中于睢阳过的,自在此时联想之中。注意句中的“依旧”,可指靖康之后,也可指自使金以后的八年。下面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姮娥“,即嫦娥。”空敝黑貂裘“,用苏秦事。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终无成而归“(见《战国策·秦策》)。貂裘敝,形容奔走不止,穷困僚倒。

  作者此时五十二岁,想起十多年间迁徙不定,“不胜漂泊之叹”(《吴船录》)。“归来”,指此次东归。这里借嫦娥嘲笑,抒发了自己华发已生、而功业无就的感慨,也流露出作者倦于风尘游官的心境。这与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同,而与辛弃疾的“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太常引·建康中秋》)异。辛词是主动问姮娥,向白发挑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进取精神。辛词作于淳熙元年,当为成大所知,只是因经历、心境不同,面对同样的中秋明月而产生了不同的情思。“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蟾兔”指月亮。“沧洲”,退隐之地,此指故乡。《吴船录》谓:“余以病丐骸骨,傥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此次东归他是打算退休的。

  写这首词的四年前他在桂林写的《中秋赋》有这样的话:“月亦随予而四方兮,不择地而婵娟。……知明年之何处兮,莞一笑而无眠。”那时心情是激动兴奋的,现在乘舟东下,鲈乡在望,心情自是不同。举酒邀月,结伴沧洲,写出了他的向往,写出了他的思想上的清静,前面时事、身世引起的忧虑不安消泯了,他又可以尽心尽情地赏月了。

  这首词的下阕也表现作者对国家分裂的哀怒,对岁月虚度的惋惜,统观全词,看来主要还是抒写自己赏月时的淋漓兴致和暂释官务的快慰。所以起笔便以“十处过中秋”起笔,又从神话、历史故事中生出丰富的想象,神气超怡,心胸高旷,以致后幅万里归来的痕乏也未影响它的情致。这首词的意境是豪放、阔大的,风格飘逸潇洒,语言流畅自如,可以看出它受到苏轼那首中秋同调词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06-1408页

shuǐdiàotóu··shùshíniánshì--fànchéng

shùshíniánshìshíchùguòzhōngqiūjīnniánxīnmèngdàohuángjiùshāntóulǎozizhōngqiǎnhuìtiānjiàozhòngjiànjīnnánlóuxīnghàndànjìngkōng

liǎnqínyānshōuchǔyùnjiāngliúguānnánběijiùzhàoqīngchóuxiǎngjiànhéngélěngyǎnyīngxiàoguīláishuāngbìnkōnghēidiāoqiúshāijiǔwènchánkěnbàncāngzhōu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故事¹,三江²看潮,实³无潮看。午后喧(xuān)曰:“今年暗涨(zhǎng)(cháo)。”岁岁如之。
译文:旧例,在三江镇看潮,其实没有潮水可以看。午后有人盛传道:“今年是暗涨潮!”年年像这样。
注释:¹故事:旧例,旧俗。²三江:俗名三江口,在绍兴市东北40里浮山北麓。³实:实际上。⁴喧传:喧闹流传。⁵岁岁:年年。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庚辰¹八月,吊朱恒岳少师²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³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chuán)往,章侯、世培踵(zhǒng)
译文:庚辰年八月,(我)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师,与陈章侯、祁世培坐在一桌。忽然,海塘上有人高叫看潮了,我迅速前往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注释:¹庚辰:明崇祯十三年(1640)。²吊朱恒岳少师:朱恒岳即朱燮元(1566-1638),字衡岳(一作恒岳),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大理评事、四川左布政使、兵部尚书等,因有功,加少保。崇祯中进少师。死在官任上,谥号襄毅。吊,祭奠死者。³陈章侯、祁世培: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晚号悔迟。浙江诸暨人。明清之际著名画家。祁世培,字海槎。两人均是作者的朋友。⁴海塘:堤岸。⁵遄:急速。⁶踵至:接踵而至,跟着到。踵,脚后跟。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¹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bò)²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cù)³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biān)之,万首镞(zú),无敢后先。再近,则飓(jù)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bì),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bó),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¹⁰卷而右,龟山¹¹一挡,轰怒非常,炝(qiàng)碎龙湫(qiū)¹²,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¹³始定。
译文:站在塘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奔腾而来,一直到塘上。渐渐靠近了一点,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如同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飞迸。潮水越来越近,喷出水沫溅起水花,涌起的潮水像百万头雄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百万头雪狮攒聚在一起,没有一头不争先恐后的。再近些,潮头像飓风一样逼来,水势将要拍打着岸而上。看的人惊慌后退,跑着躲避到岸下。潮到塘上,尽力一撞,水花冲击射开,溅起几丈高,地面都被打湿了。潮水旋转着向右而去,被龟山挡住了,轰隆隆十分愤怒,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雪白的浪花在半空中飞舞。看了让人惊吓眩目,坐了好一会儿,脸色才镇定下来。
注释:¹海宁:浙江属县,南临杭州湾,是观潮胜地。²擘翼:张开翅膀。³蹴起:蹦跳。⁴鞭:用鞭子打。⁵镞镞:同“簇簇”,攒(cuán)聚之貌。形容浪头聚集涌动的样子。⁶势:水势。⁷辟易:惊退。辟:同“避”,躲避。⁸礴:通“薄”,逼迫。这里有撞击的意思。⁹著:同“着”,穿着(读zhuó)。¹⁰旋:立刻,马上。¹¹龟山:即白洋山,又名乌风山,在绍兴西北50里,滨海。¹²炮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龙湫:雁荡山瀑布。¹³颜:脸色,面色。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kān)、赭(zhě)¹两山漱(shù)²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³
译文:先辈说:“浙江的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注释:¹龛、赭:龛山在萧山东南,赭山在海宁西南,二山对峙,扼钱塘江入海口。²漱激:冲刷激荡。³何耶:为什么呢。何,疑问代词“为什么”,耶,语气助词,相当于“吗”“呢”。

文章思路

写大潮水。很有层次,是作者感觉中的层次:首先是,视觉由远渐近。先是“潮头一线”,起得平实,此其一。稍近,则“隐隐露白”,渐渐增加了形容:“喧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此其二。再近,则“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喧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此其三。很明显,作者采取层层推进的办法,用墨越来越浓,形容语越来越密。到了第四层次,作者笔锋一转,从潮水转到“飓风逼之”。

写作特点
学习本文运用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以及描写观者的表现来烘托白洋潮的写作方法。掌握文中字词,熟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首先,文章从三个方面的效果来写飓风。先是观者退避,这是从行为效果上表现潮水。接着写到潮水使人“着面皆湿”,这是从观潮者的感觉效果上表现潮水。再后是观潮者“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这是从观潮者的心理效果上表现潮水。这样的潮水,已经是很惊人的了;文章在强度上,在手段上,已经做足了。但是,作家又留下了一笔:推想,在白洋山以外,还可能更为壮观。文章已经结束了,而读者的想象却没有结束。这就叫做回味,留下余音。

文章层次
一 介绍看潮的故事
二 介绍看潮的原因
三 介绍看潮的经过
四 提出对白洋潮的疑问

结尾
⒈以疑问句结尾语气比较强烈,内容与开头的“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形成对比,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白洋潮的壮美的赞叹之情,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探索原因。
⒉白洋潮中作者多次从观潮者的角度来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这样写的作用是从侧面衬托出白洋潮的声势和力量,使人喧闻其声,喧见其行。
3.本文与周密的《观潮》都是写浙江之潮,他们在写作内容方面有何不同?
本文只记叙了作者在白洋村海塘观潮全过程,但是并没有对“海军演习”和“吴儿弄潮”进行描写。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¹,焉²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pì)之如医³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注释:¹所自起:从那里产生。²焉:表示承接。相当于“则”、“于是”。³医:医师。⁴攻:治。⁵然:那样。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¹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²。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³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¹⁰,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¹¹爱其身¹²,不爱人¹³,故贼人¹⁴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¹⁵、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¹⁶,不爱异家¹⁷,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¹⁸,具此而已矣¹⁹
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什么缘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也是这样。盗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盗别人家而自得利益。贼只爱自身而不爱他人。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而自得利益。这是什么原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的缘故啊!即使是大夫互相侵扰其家,诸侯互相攻打其国也是这样的。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扰乱他人的家而使自家得利。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的国家,所以攻打别国而使自己国家得利。天下混乱的事,全都在这里了。
注释:¹当:同“尝”,尝试。²起不相爱:起源于互不相爱。³故:所以、于是。⁴亏:损害。⁵慈:慈爱。⁶是何也:这是什么缘故。⁷亦然:也一样。⁸盗:窃贼。⁹其室:自己家。¹⁰异室:异室,别人家。¹¹贼:强盗。¹²其身:自身。¹³不爱人:不爱别人之身。¹⁴贼人:伤害他人。贼,作动词。¹⁵相乱家:互相侵扰别人的家。¹⁶其家:自己的家。¹⁷异家:别人的家。¹⁸乱物:乱事。¹⁹具此而已矣:都具备在这里了。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¹使天下兼相爱²,爱人若爱其身³,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译文:细察它们的起因,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
注释:¹若:如果。²兼相爱:互相关爱。³若爱其身:如同爱护自己身体一样。⁴犹:还、仍然。⁵视:看待。⁶恶施不孝:从何去行不孝。恶,同“何”。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¹不禁恶²而劝³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译文: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的“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
注释:¹恶得:怎得、怎么能。²禁恶:禁止互相憎恶。³劝:鼓励。⁴交相恶:互相憎恨。交:互相。

jiānài

 xiānqín 

    shèngrénzhìtiānxiàwéishìzhě zhīluànzhīsuǒ yānnéngzhìzhī zhīluànzhīsuǒ néngzhì zhīzhīgōngrénzhīzhěrán zhīzhīsuǒ yānnénggōngzhī zhīzhīsuǒ nénggōng zhìluànzhěrán zhīluànzhīsuǒ yānnéngzhìzhī zhīluànzhīsuǒ néngzhì 

    shèngrénzhìtiānxiàwéishìzhě cháluànzhīsuǒ dāngcháluàn xiāngài chénzhīxiàojūn suǒwèiluàn ài ài kuīér ài àixiōng kuīxiōngér chénài àijūn kuījūnér suǒwèiluàn suīzhī xiōngzhī jūnzhīchén tiānxiàzhīsuǒwèiluàn ài ài kuīér xiōngài ài kuīér jūnài àichén kuīchénér shì jiēxiāngài suīzhìtiānxiàzhīwéidàozéizhě rán dàoàishì àishì qièshìshì zéiàishēn àirén zéirénshēn  jiēxiāngài suīzhìzhīxiāngluànjiā zhūhóuzhīxiānggōngguózhě rán àijiā àijiā luànjiājiā zhūhóuàiguó àiguó gōngguóguó tiānxiàzhīluàn ér 

    chá jiēxiāngài ruòshǐ使tiānxiàjiānxiāngài àirénruòàishēn yóuyǒuxiàozhě shìxiōngjūnruòshēn shīxiào yóuyǒuzhě shìchénruòshēn shī xiàoyǒu yóuyǒudàozéi shìrénzhīshìruòshì shuíqiè shìrénshēnruòshēn shuízéi dàozéiyǒu yóuyǒuzhīxiāngluànjiā zhūhóuzhīxiānggōngguózhě shìrénjiāruòjiā shuíluàn shìrénguóruòguó shuígōng zhīxiāngluànjiā zhūhóuzhīxiānggōngguózhěyǒu ruòshǐ使tiānxiàjiānxiāngài guóguóxiānggōng jiājiāxiāngluàn dàozéiyǒu jūnchénjiēnéngxiào ruòtiānxiàzhì 

    shèngrénzhìtiānxiàwéishìzhě jìnérquànài tiānxiàjiānxiāngàizhì jiāoxiāngluàn yuēquànàirénzhě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