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
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
长路迂以远,关山杂豺虎。天荒虎不饥,旰人饲岩阻。
长路迂以远,关山杂豺虎。天荒虎不饥,旰人饲岩阻。
豺狼白昼出,诸村乱击鼓。嗟予皮发焦,骨断折腰膂。
豺狼白昼出,诸村乱击鼓。嗟予皮发焦,骨断折腰膂。
见人目先瞪,得食咽反吐。不堪充虎饿,虎亦弃不取。
见人目先瞪,得食咽反吐。不堪充虎饿,虎亦弃不取。
道旁见遗婴,怜拾置担釜。卖尽自家儿,反为他人抚。
道旁见遗婴,怜拾置担釜。卖尽自家儿,反为他人抚。
路妇有同伴,怜而与之乳。咽咽怀中声,咿咿口中语。
路妇有同伴,怜而与之乳。咽咽怀中声,咿咿口中语。
似欲呼爷娘,言笑令人楚。千里山海关,万里辽阳戍。
似欲呼爷娘,言笑令人楚。千里山海关,万里辽阳戍。
严城啮夜星,村镫照秋浒。长桥浮水面,风号浪偏怒。
严城啮夜星,村镫照秋浒。长桥浮水面,风号浪偏怒。
欲渡不敢撄,桥滑足无屦。前牵复后曳,一跌不复举。
欲渡不敢撄,桥滑足无屦。前牵复后曳,一跌不复举。
过桥歇古庙,聒耳闻乡语。妇人叙亲姻,男儿说门户。
过桥歇古庙,聒耳闻乡语。妇人叙亲姻,男儿说门户。
欢言夜不眠,似欲忘愁苦。未明复起行,霞光影踽踽。
欢言夜不眠,似欲忘愁苦。未明复起行,霞光影踽踽。
边墙渐以南,黄沙浩无宇。或云薛白衣,征辽从此去。
边墙渐以南,黄沙浩无宇。或云薛白衣,征辽从此去。
或云隋炀皇,高丽拜雄武。初到若夙经,艰辛更谈古。
或云隋炀皇,高丽拜雄武。初到若夙经,艰辛更谈古。
幸遇新主人,区脱与眠处。长犁开古迹,春田耕细雨。
幸遇新主人,区脱与眠处。长犁开古迹,春田耕细雨。
字牧马牛羊,斜阳谷量数。身安心转悲,天南渺何许。
字牧马牛羊,斜阳谷量数。身安心转悲,天南渺何许。
万事不可言,临风泪如注。
万事不可言,临风泪如注。

táohuāngxíng--zhèngxiè

shímàiérmàiláishèngshēnmángmángzhǎng

zhǎngyuǎnguānshāncháitiānhuānggànrényán

cháilángbáizhòuchūzhūcūnluànjiējiāoduànzhéyāo

jiànrénxiāndèngshíyànfǎnkānchōng饿è

dàopángjiànyīngliánshízhìdānmàijǐnjiāérfǎnwèirén

yǒutóngbànliánérzhīyànyàn怀huáizhōngshēngkǒuzhōng

shìniángyánxiàolìngrénchǔqiānshānhǎiguānwànliáoyángshù

yánchéngnièxīngcūndèngzhàoqiūzhǎngqiáoshuǐmiànfēnghàolàngpiān

gǎnyīngqiáohuáqiánqiānhòudiē

guòqiáoxiēmiàoguāěrwénxiāngrénqīnyīnnánérshuōmén

huānyánmiánshìwàngchóuwèimíngxíngxiáguāngyǐng

biānqiángjiànnánhuángshāhàohuòyúnxuēbáizhēngliáocóng

huòyúnsuíyánghuánggāobàixióngchūdàoruòjīngjiānxīngèngtán

xìngxīnzhǔréntuōmiánchùzhǎngkāichūntiángēng

niúyángxiéyángliàngshùshēnānxīnzhuǎnbēitiānnánmiǎo

wànshìyánlínfēnglèizhù

郑燮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山东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萧氏贤夫妇,茅家好弟兄。羽轮飙驾赴层城。高会尽仙卿。
萧氏贤夫妇¹,茅家好弟兄²。羽轮飙(biāo)³赴层城。高会尽仙卿。
译文:修道成仙的萧史与弄玉,是一对好夫妇;得道为仙的茅盈、茅固、茅衷,是茅家好兄弟。驾起羽轮和飙车,赶赴西王母所居的层城。这里举行盛大宴会,与会者全是仙界的贵官。
注释:¹萧氏贤夫妇:指萧史弄玉夫妇。²茅家好弟兄:指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相传轮齐成仙。³飙驾:御风而行的车。⁴层城:古神话中的地名。⁵高会:大宴会。
一曲云谣为寿。倒尽金壶碧酒。醺酣争撼白榆花。踏碎九光霞。
轮曲云谣¹为寿²。倒尽金壶碧酒。醺(xūn)(hān)争撼白榆³花。踏碎九光霞
译文:一曲云和之笛所奏的仙歌,为西王母祝寿。喝完了金壶里的美酒,酣醉的众仙争摇白榆花,踏碎了五光十色的云霞。
注释:¹云谣:即《白云谣》。²为寿:祝福。³白榆:树名,传说仙境中有白榆树。⁴九光霞:五彩缤纷的云霞。

shānduànyún··xiāoshìxián--liǔyǒng

xiāoshìxiánmáojiāhǎoxiōnglúnbiāojiàcéngchénggāohuìjǐnxiānqīng

yúnyáowèi寿shòudàojǐnjīnjiǔxūnhānzhēnghànbáihuāsuìjiǔguāngxiá

风拍波惊,露零秋觉,断绿衰红江上。艳拂潮妆,澹凝冰靥,别翻翠池花浪。过数点斜阳雨,啼绡粉痕冷。
风拍波惊,露零秋觉,断绿衰红¹江上。艳拂潮²妆,澹凝冰靥,别翻翠池花浪。过数点斜阳雨,啼绡粉痕冷。
注释:¹断绿衰红:一本作“断红衰白”。²潮:一本作“朝”。
宛相向。指汀洲、素云飞过,清麝洗、玉井晓霞佩响。寸藕折长丝,笑何郎、心似春荡。半掬微凉,听娇蝉、声度菱唱。伴鸳鸯秋梦,酒醒月斜轻帐。
宛相向¹。指汀洲、素云飞过,清麝洗、玉井晓霞佩响。寸藕折长丝,笑何郎、心似春荡²。半掬微凉,听娇蝉、声度菱唱³。伴鸳鸯秋梦,酒醒月斜轻帐。
注释:¹宛相向:一本以此三字作上片结句。²笑何郎、心似春荡:一本作“何郎心、似春风荡”。³听娇蝉、声度菱唱:一本作“娇蝉声、远度菱唱”。

  “法曲献仙音”,又名“越女镜心”、“献仙音”。陈旸《乐书》:“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钹、钟、磬之音。《献仙音》其一也。”又云:“圣朝法曲乐器,有琵琶、五弦筝、箜篌、笙笛、觱篥、方响、拍板,其曲所存,不过道调望瀛,小石献仙音而已。其余皆不复见矣。”《乐章集》、《清真集》并入“小石调”,《白石道人歌曲》入“大石调”。周、姜两家句豆大体相同。九十二字,前片八句三仄韵,后片九句五仄韵。前片结尾是以一去声字领下五言两句,后片结尾是以一去声字领下四言一句、六言一句,周、姜全同。

  “风拍”三句。开头两句对仗。此言深秋时节,江湖上生长着的荷花,被风浪摧打得叶断梗折、花瓣零落,一派萧瑟之景。“艳拂”三句,言放在室中的盆栽荷花却仍旧生气勃勃,红白莲花随着金风在水盆上起伏不停。以此与上三句的江湖上荷花作比,并切入题意。“过数点”两句,言随着夕阳的折射,空中飘来几点雨丝。此种意境与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异曲同工,都写出了秋天的气候变化。雨丝挂在红白莲花上,使词人觉得莲花也在为秋尽冬临而流泪悲哀。

  “宛相向”三句,述清晨莲花。言清晨,当玉井星坠向西边,彩霞从东方闪现之时,红白莲花随着微风发出飒飒的响声,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它们相对而玉立,仿佛两个娇女子在喁喁而语,并指点着说:“你看,你看,有一朵白云已经飞过了那远处小岛的上空。”“玉井”,即参星下四小星名。“寸藕”两句。言盆栽荷花的藕根虽短,但是如果折断它,那未其藕丝是抽扯不绝的,这就是“藕断丝连”啊。词人由此又联想到自己与爱人虽也是分隔两地,但心常思之也。“何郎”,即三国时的何逊,人称粉面何郎。这里借代词人自己。“半掬”两句。“掬”,离也。此言红白莲若即若连,似乎也感受到深秋的微凉,再听见寒蝉凄切,仿佛正在歌着《菱唱》曲,使寒意更加浓厚。“伴鸳鸯”两句,言盆栽的红白莲像鸳鸯般双宿水上,词人对花饮酒,自是一大雅事也。可是他偏不写饮酒,而是写酒醒后才发觉人已在床上,时候也不早了。这一曲笔,道出此词其实是词人的追忆之作也。

  全词以拟人手法,写活了红白双莲,并衬以词人自己的联想,写花即写人也。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¹。日出江花²红胜火³,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¹谙: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²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³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⁴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参考资料:
1、 谢克先.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赏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6.
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6-30

jiāngnán

bái tángdài 

jiāngnánhǎo fēngjǐngjiùcéngān chūjiānghuāhóngshènghuǒ chūnláijiāngshuǐ绿lán néngjiāngnán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¹之江。
译文:吴王夫差出兵攻越,越王勾践带兵迎击。
注释:¹逆:迎战。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大夫种¹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²战。夫申胥³、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¹⁰。王不如设戎,约辞¹¹行成¹²,以喜其民,以广侈¹³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¹⁴也,将必宽然有伯¹⁵诸侯之心焉;既罢¹⁶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¹⁷,乃无有命矣。”
译文:大夫文种献计说:“吴越谁存谁亡,只看天意如何,用不着打仗了。伍子胥和华登练出来的吴国士兵,从来没打过败仗,只要有一人精于射箭,就会有百人拉起弓弦练习。我们很难战胜他啊。凡是谋划一件事情,必须预见到成功才实行,决不可轻易拼命。君王不如保全兵力,严守阵地,用谦卑的言辞向吴国求和,让吴民高兴,让吴王的野心一天天膨胀。我们可由此占卜天意,果真天弃吴国,吴人定会答应议和,不把我国放在眼里,而放心大胆去中原争霸。等他百姓疲惫了,再遇上天灾歉收,我们稳稳当当去收拾残局,吴国就失去上天的保佑了。”
注释:¹大夫种:即文种,越国大夫。²庸:用。³申胥:即伍子胥,封于申,故又称申胥。⁴华登:吴国大夫。⁵简服:训练。⁶挫:败。⁷决拾:射箭用具。⁸素:预先。⁹履:实行。¹⁰授命:拼命。¹¹约辞:委婉的言辞。¹²行成:求和。¹³广侈:扩张,使其生骄心。¹⁴不吾足:不把我们放在心上。¹⁵伯:通“霸”,称霸。¹⁶罢:通“疲”,疲劳。¹⁷烬:灰烬。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¹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²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³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¹⁰帅二三之老¹¹,亲委重罪,顿颡¹²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¹³兵,将残伐¹⁴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¹⁵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¹⁶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¹⁷以晐姓¹⁸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解¹⁹于王府。天王岂辱²⁰裁之?亦征诸侯²¹之礼也。’”
译文:越王同意了,派诸稽郢向吴求和,说:“敝国君主勾践,派遣小臣诸稽郢前来,不敢公然献上玉帛,在天王驾前行礼,只好冒昧的私下向天王左右的官员说:从前,越国不幸冒犯天王,天王亲自出动玉趾,本来打算灭我勾践,又宽恕了我。天王对我越国的恩德,真是让死人复活,让白骨生肌,我勾践既不敢忘记天降的灾祸,又怎敢忘记天王的厚赐呢?如今我勾践既因无德而重遭天祸,我们这些草野的鄙贱之人,又怎敢忘记天王的大德,只因边境的小怨而耿耿于怀,以至再次得罪天王的左右呢?勾践因此率领几个老臣,亲自承担重罪,在边境上叩着响头。天王未了解下情,勃然大怒,出兵讨伐。越国本来就是向天王称臣进贡的城邑啊,天王不用鞭子驱使它,却使您尊贵的将士们受屈,来执行讨伐,更使越国不安了。因此勾践请求盟约。今送来一个嫡生的女儿,在王宫拿着簸箕扫帚;还送来一个嫡生的儿子,捧着盘子和脸盆,随同侍卫们服侍天王。春秋两季,向天王的府库进贡,决不丝毫懈怠。天王又何必御驾亲征?这本是天子向诸侯征税之礼啊!
注释:¹诸稽郢:越国大人。²币:礼品。³下执事:供役使的人。⁴得罪:指勾践射伤吴王之父阖闾。⁵天王:对吴王夫差的尊称。⁶亲趋玉趾:亲劳大驾。⁷孤:舍弃。⁸繄:就是。⁹边陲:边境。¹⁰用:因此。¹¹老:老臣。¹²顿颡:叩头直至额触地。¹³属:会集。¹⁴残伐:杀伐。¹⁵鞭箠:鞭子。¹⁶寇令:抵御盗寇的命令。¹⁷箕帚:畚箕、笤帚。¹⁸晐姓:贡纳诸姓妇子到天子之宫。¹⁹解:同“懈”。²⁰辱:谦词。²¹征诸侯:向诸侯征税。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¹之,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殖²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³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译文:谚语说:‘狐狸埋下它,狐狸又扒出来,所以劳而无功。’如今天王既已扶植了越国,您的明智已传遍天下;倘又消灭它,天王岂不也是劳而无功吗?如何使四方的诸侯信服吴国呢?因此命我下臣把话儿说清楚,请天王就利和义两方面多加权衡吧!”
注释:¹搰:掘出。²封殖:培植。这是以草木自比。³刈:芟草。⁴实:信实。⁵秉:拿,执。⁶度:衡量。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夜鄜(fū)¹月,闺中²只独看(kān)
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注释:¹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²闺中:女子所住的地方。这里指作者的妻子。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遥怜¹小儿女,未解²忆长安。
译文: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注释:¹怜:想。²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香雾¹云鬟(huán)²湿,清辉玉臂寒。
译文:沾湿的云鬟散发着阵阵香雾,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注释:¹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²云鬟:指乌黑秀美的头发。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何时倚虚幌(huǎng)¹,双照²泪痕³干。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注释:¹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²双照:共照两人。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³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颔联是说,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前四句中,“怜”字和“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联之中。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长安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共忆长安的往事,已经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深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和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妻子为自己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香雾怜鬟湿,清辉玉臂寒。”颈联是说,蒙蒙雾气,也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怜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全诗诗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参考资料:
1、 李渗.杜甫诗集选.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412-413
2、 戴燕.历代诗词曲选注.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121-122

yuè

 tángdài 

jīnzhōuyuè guīzhōngzhǐkàn 
yáoliánxiǎoér wèijiěchángān 
xiāngyúnhuánshī湿 qīnghuīhán 
shíhuǎng shuāngzhàolèihéng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