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
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dàoqíngshíshǒu--zhèngxiè

lǎoshūshēngbáizhōngshuōhuángdàofēngduōhòubèigāozhōng

ménqiáncóngxióngshàngjīngshìlóngcháoshìluòchéngchūnmèngdàopéngménxiàngjiàoxiǎoxiǎoméngtóng

郑燮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山东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布衣何用揖王公,归向芦根濯软红。
布衣何用揖(yī)¹王公,归向芦根濯(zhuó)²软红。
译文:我一介平民,哪里需要向王公贵族拱手作揖,我要在湖边看芦苇飘荡,赏娇媚的红莲。
注释:¹揖:拱手行礼。²濯:洗涤、清洗。
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
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
译文:我自认为我的心中没有一件烦心的事,在湖边看见一条小鱼在层层的绿萍中跳出,跃出水面。

shàngyǒng ·

jiāngkuí sòngdài 

yòngwánggōng guīxiànggēnzhuóruǎnhóng 
juéxīnshì xiǎotiàochū绿píngzhōng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游人¹五陵(líng)²去,宝剑值千金³
译文: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
注释:¹游人:游子或旅客,此诗指的是朱大。²五陵:地点在长安,唐朝的时候是贵族聚居的地方。³值千金:形容剑之名贵。值:价值。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分手脱¹相赠,平生一片心。
译文: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注释:¹脱:解下。

  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京华之地,是游侠云集之处。“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无比珍贵,不可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但入诗时,诗人的著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固然可敬,但毕竟已成一种遗憾。“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情。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89-90页

sòngzhūqí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yóurénlíng bǎojiànzhíqiānjīn 
fēnshǒutuōxiāngzèng píngshēngpiànxīn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译文:远去的人,已不可见。只有白云悠悠,尚在山间缭绕。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译文:道路悠远,山重水复,何时能回?何时能见?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译文:但愿你还能活着,还能回来,你我还能再相见。

báiyúnyáo

míng xiānqín 

báiyúnzàitiān qiūlíngchū 
dàoyōuyuǎn shānchuānjiànzhī 
qiāng shàngnénglái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西施¹(màn)²(huàn)³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译文:乍一看她,好像是在越溪浣纱的美女西施,又宛如碧玉,媲美美人丽华。
注释:¹西施:春秋时越国绝色美女。²谩道:空说或莫说的意思。³浣:洗。⁴春纱:生丝织成的薄纱。⁵碧玉:南朝宋汝南王宠爱的美妾,出身微贱。这里用以借指乐伎。⁶丽华:美人名。一说丽华即“华丽”之意。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眉黛¹夺将(jiāng)²(xuān)³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译文:那深翠色的黛眉,使萱草相形失色;那火红的裙裾,让五月的石榴花嫉妒。
注释:¹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²夺将:从……夺得。³萱草:俗称金针菜、黄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古人以为种植此草,可以使人忘忧,因亦称“忘忧草”。⁴红裙:红色裙子,亦指美女。⁵妒杀:让……嫉妒而死。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新歌一曲令人艳¹,醉舞双草(móu)²(liǎn)³(bìn)斜。
译文:她善唱新歌,甜润的歌喉,美妙的旋律,令人艳羡不已;她醉而起舞,双草含情,云鬓微乱,娇媚之态令人心动神摇。
注释:¹艳:即艳羡。²双草:两颗眼珠。³敛:收束,这里指拢发的动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谁道五丝¹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²
译文:谁说那端午节避邪的五色丝线能救人性命,现在我的魂魄已被这位乐伎勾走,今日怕是要死在主人家里了!
注释:¹五丝:即五色丝,又叫“五色缕”“长命缕”“续命缕”。端午时人们以彩色丝线缠在手臂上,用以辟兵、辟鬼,延年益寿。²君家:设宴的主人家。

  唐诗中,固多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不朽篇章,然也不乏写上层士大夫宴饮、赠妓之作。这类作品,一般思想性不高,在艺术上却偶尔有可取之处。万楚的《五日观妓》,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一篇诗作。

  此诗首先写乐伎的美妙动人。“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一落笔便别有风情。在越溪边浣纱的西施,是古来公认的美女。诗人刚刚提到西施,又用“谩道”二字将她撇过一边。这样,既触发起了以美人比美人的联想,又顺势转到了眼前这位美女的身上。但仍不直说而故作迂曲。诗人让西施、碧玉、丽华三个美女一路上迤逦行来,借传统形象比拟所要描写的对象,省却了许多笔墨,却使描写对象轻易地步入了美人的行列之中。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两句采用了一种十分独特的夸张而兼拟人的表现方法。上句用了表示动作的“夺将”,下句用了表示情感的“妒杀”,从而分别赋予眉黛、萱草、红裙、榴花以生命,极尽对眉黛、红裙渲染之能事。萱草和石榴都是诗人眼前景物。况端午时节,萱草正绿,榴花正红,又都切合所写时令。随手拈来,为美人写照,既见巧思,又极自然。

  写罢形貌之后,又接写歌舞:“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草敛鬓斜。”写出观赏者对乐伎的艳羡,并点出“双草”,更使乐伎形象光彩照人,充分渲染了其勾魂摄魄的力量。

  以上四句对乐伎的描绘,从对形貌的静态描绘开始,进而在动态中加以刻画,写她的歌舞。一静一动,由形及神,展示了乐伎的色艺俱佳。

  最后诗人深情激动地说:“谁道五丝能续命,却知今日死君家。”“死君家”与“彩丝线”密切关合,奇巧而自然,充分见出诗人动情之深。

  此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秾艳流丽,光彩照人,是以诗写人的成功之作。特别“眉黛”二句表现手法独特,富有艺术个性,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01-404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见善,修然¹必以自存²也;见不善,愀(qiǎo)³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⁴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zāi)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yú)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译文: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拿它来对照自己;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恐惧地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坚定不移地爱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像有灾祸一样似地厌恶自己。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人。所以君子尊重老师,亲近朋友,而极端痛恨那些谄媚自己的贼人。追求好的德行永远不满足,受到劝告能够警惕,这样即使不想进步,可能吗?小人则与此相反,自己极其昏乱,却还憎恨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自己极其无能,却要别人说自己贤能;自己的心地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恨别人指出其罪恶;对阿谀奉承自己的就亲近,对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就疏远,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这样的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么?
注释:¹修然:整饬的样子。²存:察,审查。³愀然:忧惧的样子。⁴介然:坚固的样子。⁵菑然:意思是如同有灾害在身。菑,同“灾“。⁶贼:害。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¹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yú)。是是、非非²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³,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译文:用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教导,用善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顺应;用不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阿谀。肯定正确的(言行)、否定错误的(言行)叫做明智,否定正确的(言行),肯定错误的(言行)叫做愚蠢。中伤贤良叫做谗毁,陷害贤良叫做残害。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做正直。偷窃财物叫做盗窃,隐瞒自己的行为叫做欺诈,轻易乱说叫做荒诞,取舍没有个定规叫做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的叫做大贼。
注释:¹和:附和,响应。²是是、非非:意思是能辨别是非。是,正确的。非,错误的。这里的第一个“是”和“非”作动词用,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意思。³谗:用言语陷害人、攻击人。⁴趣舍:取舍。趣,通“取”。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志意¹²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³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译文: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明,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所役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身体劳累而心安理得的事,就做它;利益少而道义多的事,就做它;侍奉昏乱的君主而显贵,不如侍奉陷于困境的君主而顺行道义。所以优秀的农夫不因为遭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优秀的商人不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有志操和学问的人不因为贫穷困厄而怠慢道义。
注释:¹志意:志向。²修:荀子书中常用语,表示修正、修炼、美好。³传:古书所传之言。先秦典籍中常用“传曰“表示引用古代的话。⁴乱君:大国暴乱之君。⁵穷君:小国窘迫之君。⁶顺:顺利。这里指顺行道义。⁷折阅:亏损出售。折,亏损。阅,卖。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kuǐ)步而不休,跛(bǒ)(biē)千里;累土而不辍(chuò),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dú),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bǒ)(biē)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译文:那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走十天也就能达到了。所以一步半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到千里之外;堆积泥土不中断,土山终究能堆成;塞住那水源,开通那沟渠,那么长江黄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骏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骏马之间那样大呢?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六匹骏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荡的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决不会很远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