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湔裙罢,今日意钱回。
昨夜湔裙罢,今日意钱回。
粉墙正亚朱户,其外有铜街。
粉墙正亚朱户,其外有铜街。
百丈同心彩索,一寸双文画板,风飐绣旗开。
百丈同心彩索,一寸双文画板,风飐绣旗开。
低约腰间素,小摘鬓边牌。
低约腰间素,小摘鬓边牌。
翩然上,掠绿草,拂苍苔。
翩然上,掠绿草,拂苍苔。
粉裙欲起未起,弄影惜身材。
粉裙欲起未起,弄影惜身材。
忽趁临风回鹘,快作点波新燕,糁落一庭梅。
忽趁临风回鹘,快作点波新燕,糁落一庭梅。
向晚半轮玉,隐隐照遗钗。
向晚半轮玉,隐隐照遗钗。
陈维崧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15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
西陵¹²年少³,送客过长亭
译文:西陵的一位少年游侠,在长亭为他人饯行。
注释:¹西陵:汉代帝王陵墓大多在京城长安西北,故称西陵。²侠:侠客。³年少:年龄少小。年轻。⁴送客:送别宾客。⁵过长亭:走过长亭。有说‘短长亭’。即短亭和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舍,供行人休息或离人饯别之用。长亭:古时每十里所设供行人休憩的驿亭。
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青槐(huái)¹²两路³,白马如流星
译文:在那青槐夹道的驿路上,呈报紧急公文的信使骑着白马如同流星一样飞驰而过。
注释:¹青槐:今称国槐。蝶形花科槐属植物,喜光、耐旱、萌芽力强,可用作药材。²夹:夹道于。³两路:上行和下行两条道路。⁴流星:夜晚快速飞越天空的辉亮星体。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闻道¹羽书²急,单(chán)³井陉(xíng)
译文:听说这是一道来自边关的紧急军事文书,传来了匈奴侵扰井陉的消息。
注释:¹闻道:听说。²羽书:即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³单于: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始创于匈奴著名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后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⁴寇:寇犯。侵略。⁵井陉:位于河北山西交界的太行山上,在今河北井陉县。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乃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以路险难行著称。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气高¹²赴难³,谁顾燕山铭
译文:少年得知后浩气冲天赶赴危难,立志要像窦宪那样驱逐鞑虏,“刻石燕然”。
注释:¹气高:气节高尚。胸满气喘不平,义同息高。²轻:轻视。看轻。³赴难:赶赴危难或国难。⁴谁顾:谁人顾得上。顾,顾及,眷念。⁵燕山铭:又称燕然铭,即燕然山铭。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
众人耻贫贱,相与¹尚膏腴。
译文:世人都以贫贱为耻,都相互追逐荣华富贵。
注释:¹相与:相互。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tián)¹
译文: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
注释:¹畋渔:打猎和捕鱼。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
山泽情晦(huì)(míng)¹,归家暂闲居。
译文:山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段时间。
注释:¹晦暝:昏暗。
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满园植葵藿(huò)¹,绕屋树桑榆。
译文:满园里种满了葵与藿,桑树榆树绕屋而生。
注释:¹葵藿:指葵与藿,圴为菜名。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译文: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译文: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日与南山老,兀(wù)¹倾一壶。
译文: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
注释:¹兀然:突兀的样子。

tiánjiāxìngshǒuèr--chǔguāng

zhòngrénchǐpínjiànxiāngshànggāoqínghàodàngsuǒzàitián

shānshíhuìmíngguījiāzànxiánmǎnyuánzhíkuíhuòràoshùsāng

qínquèzhīxiánxiángsuǒyuànzàiyōuyóuzhōuxiànxiāng

nánshānlǎoránqīng

大溪面。遥望绣羽冲烟,锦梭飞练。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大溪面。遥望绣羽¹冲烟,锦梭²飞练。桃花三十六陂(bēi)³,鲛(jiāo)宫睡起,娇雷乍转。
译文:滑翔在素白绸缎般的水面。三十六陂溶溶春水,荡动着红桃的花瓣,海底蛟宫的蛰龙,突然惊醒,大睁双眼,划船的号子惊雷般在空际盘旋。
注释:瑞龙吟:词牌名,又名“章台路”。以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为正体,三段一百三十三字,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另有三段一百三十三字,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八句九仄韵;三段一百三十二字,前两段各六句、三仄韵,后一段十七句九仄韵等变体。德清:县名,在今浙江省北部。竞渡:即龙舟竞赛,为江南一带风俗。¹绣羽:色彩鲜艳美丽的鸟羽,即飞翔的鸟类。词中特指旗帜。²锦梭:此指竞渡的彩船。³陂:池塘,塘岸。⁴鲛:同“蛟”,蛟龙,传说中的龙。⁵娇雷:形容鼓声、划船的号子声。
去如箭。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东风冷湿蛟腥,澹阴送昼。轻霏弄晚。
去如箭。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东风冷湿蛟腥,澹阴送昼。轻霏¹弄晚。
译文:真够迅捷啊。竞渡的船只飞快如箭,号令是彩旗挥舞,还有激荡水面的鼓点。素洁的波澜,冰雪般纷飞四溅。东风吹送蛟宫的腥气,湿漉漉地融入春寒,闲淡淡的烟霏抚摸着傍晚。
注释:¹霏:云气。
洲上青蘋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
洲上青蘋(pín)¹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²。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xié)³,连棹(zhào)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yè),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
译文:新生的青青苹草,长满沙洲汀岸,在这里玩耍斗草,没有人能够发现。但是,一想到屈原沉沙,心啊,就飞向很远很远。斜阳掀飞半边天幕,让晚霞落入一马平川,花枝儿更加妩媚,花影儿婆娑散乱。山峦如耸立的屏风,被红霞照得像条醉汉,拥挤的船只棹桨相连,从东岸直到流水的西畔。平静的溪水倒映出红色的栏杆,倒映着万千个红妆闪现出笑靥千万脂艳粉浓的馨香,不断向四周弥漫。傍晚,暝色稀疏,绣帘高卷。翠绿的涟漪轻盈,溪水素洁清浅,笙歌此伏彼飞,久久难以消散。折取柳枝插向屋檐,人却迟迟地不愿回还。是谁伴着黄昏暮色,让笛声吹出心中的幽怨。重重的阴云,把楼阁遮暗春季特有的小雨啊,轻轻地洒下一片。
注释:¹蘋: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亦称“田字草”“四叶菜”。²“怀沙”句:指屈原。《史记·屈原列传》载:“乃作《怀沙》之赋……遂自投汨罗以死。”³醉缬:因醉眼花,视线不清。⁴棹:大桨,代指船。⁵靥:脸上酒窝,代指女子。⁶铅香:脂粉的香气。⁷簪柳门:寒食风俗。插柳于屋门。⁸玉龙:喻指飞雪。又喻指笛。此篇喻指笛。⁹春霖:春雨。霖,连绵小雨。

  这首词写作者观看德清清明竞渡比赛,详细介绍了远望、近看龙舟竞赛的感受,岸上、舟中的情景与赛手、看客等人的种种心态,并将当时的气候特色作了点睛般的描述。此词写竞渡从正面、侧面反复渲染,设色鲜妍、形象生动;且按早晚时间顺序展开,从极热闹至曲终人散,款款道来,层次井然,读之有亲临其境之感,自是梦窗词清明词中最为完美的一幅风俗画。

  这首词一共分为三片。上片勾画龙舟竞渡的场面。开章就以如椽之笔勾出竞渡的画面,色彩鲜艳,从视觉上渲染了气氛的热烈。起拍“大溪面”三字,勾画出比赛场地的开阔。紧接着便进入比赛场景的描写与气氛的烘托。“桃花三十六陂”一韵,为赛事作了环境烘托,伺时再次点明是早春。“三十六陂”说明花开之广。“鲛宫睡起”既喻水波荡漾,又喻龙舟飞驰,“娇雷乍转”喻鼓声隆隆,号子声声,此从听觉渲染竞渡的热烈气氛。

  中片“去如箭”具体描写“竞渡”。“戏”“游”二字,均为动词,描写挥旗、擂鼓的热烈景观。“素澜雪溅”以“素”“雪”形容比赛时浪花的色彩,“澜”“溅”形容赛船时的激烈壮观。此韵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东风冷湿蛟腥”一韵。写赛事一直到傍晚,以景物渲染赛事结束。“东风冷湿蛟腥”一句,写早春的微风吹起水边冷而嘲湿的水气、腥气,“冷湿”从人的肌肤感觉写,“腥”从人的味觉来写,“澹阴”写天上有淡淡的云,时晴时阴,“轻霏”写水边有轻轻的云气萦绕,此又从视觉来写,“送昼”“弄晚”都写出了时间推移。“澹阴送昼”“轻霏弄晚”的“送”“弄”二字将云气拟人化了。此韵以景物描写创造了一个静谧、清冷的意境,与前面赛舟时的热闹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

  下片写岸上观龙舟竞渡的景况。“湖上青蘋生处”一韵,写洲渚岸边青蘋蔓生,不与春花争妍斗艳,却默默地怀念那投江而死的屈原。“怀沙人远”用屈原之事表达了江浙赛舟与吊祭屈原的关系,再则也表达了自己爱国之情。“残日半开”二韵承接中片的“送昼”“弄晚”,写舟赛后的景物;夕阳西下,遍野花影零乱;远处屏山,已看不分明;东西两岸,船只首尾相连。此景创造了一个静谧、迷濛的境界,与开头赛舟时的热闹景象又形成强烈对比。“阑干倒”句紧接“连棹”句而来。“千红妆靥”二句,从女子的打扮、众多,正衬出赛事的隆重。“傍暝疏帘卷”二韵,继写赛后之景与事。“簪柳门”写出当时的习俗,也是紧接“笙歌”句而有感而发。

  最后“犹自有”二韵,写龙舟赛毕,黄昏漫上,天气由白昼的“澹阴”骤然间变为“重云”层层,喑了楼阁,霎时又春雨纷纷,弥漫了天地之间。此结突兀,出人意料,本写清明竞渡之欢乐热闹,结尾却是凄凉、阴晦,以至玉笛“吹怨”了。此结含蓄委婉有不尽之意在不言中。暗暗地呼应了“怀沙人远”一句的深情。

  这首词在章法上采用双拽头法,即上、中两段的音律、句读完全相同。各片之间各有侧重而又紧密相连,上片写赛舟的热闹场面,中片写具体赛龙舟的情景,下片从赛舟后着笔,极力勾画“残日”“花影零乱”“疏帘”“黄昏吹怨”“重云暗阁”等阴晦、凄迷的境界,表达“怀沙人远”的伤吊之情。真正做到“以乐景写哀,以哀景为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M].北京:中国书店,2007.01:274-278

ruìlóngyín ·qīngqīngmíngjìng

wényīng sòngdài 

miàn yáowàngxiùchōngyān jǐnsuōfēiliàn táohuāsānshíliùbēi jiāogōngshuì jiāoléizhàzhuǎn 
jiàn cuīchènyóu lánxuějiàn dōngfēnglěngshī湿jiāoxīng dànyīnsòngzhòu qīngfēinòngwǎn 
zhōushàngqīngpínshēngchù dòuchūnguǎn huái怀shārényuǎn cánbànkāichuān huāyǐnglíngluàn shānpíngzuìxié liánzhàodōng西àn lángāndǎo qiānhóngzhuāng qiānxiāngduàn bàngmíngshūliánjuǎn cuìliánzhòujìng shēngwèisàn zānliǔménguīlǎn yóuyǒu lónghuánghūnchuīyuàn chóngyúnàn chūnlínpiàn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尘劳¹(jiǒng)²事非常,紧把³绳头做一场。
译文:摆脱尘念劳心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须拉紧绳子、俯下身子在事业上卖力气。
注释:¹尘劳:佛教徒谓世俗事务的烦恼。²迥脱:远离,指超脱。³紧把:紧紧握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译文: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

  该诗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从而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

  这是两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的格言诗。关于梅花,宋范成大《梅谱·前序》说:“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尤物”,这里指特别珍异的花卉,也就是说,梅是一种品质高出群芳的植物。可见,作者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这象征本身已包含某种哲理;倘再就其经受的“彻骨寒”与最终获得的“扑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则作为喻体的“梅花”,更寄寓着另一层深刻的道理。

  作者是佛门禅宗的一代高僧,他借此诗偈,表达对坚志修行得成果的决心,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这也是这两句诗极为有名,屡屡被人引用,从禅宗诗偈成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

shàngtángkāishìsòng

huángnièchánshī tángdài 

chénláojiǒngtuōshìfēicháng jǐnshéngtóuzuòcháng 
jīngfānhánchè zěnméihuāxiāng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这是一首很典型的羁旅诗。《归信吟》秉承诗人一贯的表现苦吟的诗风。前两句写远游在外的诗人一边洒泪,一边写信给远方的亲人;后两句写自己的魂也随着信一起回到万里之外的亲人身边。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以泪墨修家书已见思念之深,可“书去”自己的魂也一同随着去了,更见思念之苦。可以想象诗人在外漂泊的凄苦。苏轼在《读孟郊诗》中说:“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正道出了此诗的特点。一个“泪”字可见诗人心中凄苦之情,所以诗人是挥泪作墨。“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

guīxìnyín--mèngjiāo

lèiwèishūjiāngwànqīn

shūhúnránkōngsh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