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轮谁碾就,千尺起,啸台东。记白傅堤边,庾公楼上,几度曾逢。
冰轮谁碾就,千尺起,啸台东。记白傅堤边,庾公楼上,几度曾逢。
今宵广寒高处,问嫦娥、环佩在何峰。天上银河珠斗,人间玉露金风。
今宵广寒高处,问嫦娥、环佩在何峰。天上银河珠斗,人间玉露金风。
听江楼鹤唳横空。人影立梧桐。有宫锦袍绯,纶巾头白,铁笛仙翁。
听江楼鹤唳横空。人影立梧桐。有宫锦袍绯,纶巾头白,铁笛仙翁。
欲乘明月飞去,过严城、下界打霜钟。醉卧三山绝顶,倒看万个长松。
欲乘明月飞去,过严城、下界打霜钟。醉卧三山绝顶,倒看万个长松。

lánhuāmànguònánzhōngqiūyǒngyuè--wěi

bīnglúnshuíniǎnjiùqiānchǐxiàotáidōngbáibiāngōnglóushàngcéngféng

jīnxiāo广guǎnghángāochùwènchángéhuánpèizàifēngtiānshàngyínzhūdòurénjiānjīnfēng

tīngjiānglóuhéngkōngrényǐngtóngyǒugōngjǐnpáofēilúnjīntóubáitiěxiānwēng

chéngmíngyuèfēiguòyánchéngxiàjièshuāngzhōngzuìsānshānjuédǐngdàokànwànzhǎngsōng

吴伟业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 23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míng)¹乃晦(huì)²,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译文:西北海的外面,赤水的北边,有一座章尾山。有一位神,长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浑身红色,眼睛竖着长,它闭上眼睛,天下就变成了黑夜;睁开眼睛,天下就成了白天。它不吃东西,不睡觉,也不呼吸,能请来风雨。它能照亮幽渺之地,这就是烛龙。
注释:¹瞑:闭眼。²晦:昏暗。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䏿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䏿(qǐ)¹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译文:钟山的山神,名叫烛阴,他睁开眼睛便是白昼,闭上眼睛便是黑夜,一吹气便是寒冬,一呼气便是炎夏,不喝水,不吃食物,不呼吸,一呼吸就生成风,身子有一千里长。这位烛阴神在无䏿国的东面。他长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浑身红色,居住在钟山下。
注释:¹无䏿:无䏿国。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孤雁不饮啄(zhuó)¹,飞鸣声念群。
译文:离群的孤雁既不饮水也不啄食,边飞边叫的声音里饱含对同群伙伴的思念。
注释:¹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¹
译文: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这天际孤雁?
注释:¹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望尽¹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译文:孤雁望断天涯,仿佛依稀看见伙伴们就在眼前;哀鸣不绝,好像愈发听到了同伴们的呼唤。
注释:¹望尽:望尽天际。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野鸦无意绪¹,鸣噪(zào)²³纷纷。
译文:野鸦完全不解孤雁的念群之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注释:¹意绪:心绪,念头。²鸣噪:野鸦啼叫。³自:自己。一作“亦”。

  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不饮啄”。写得孤雁有品骨。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着,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寄寓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

  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颈联“望尽怜犹见,哀多如更闻。”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怜”、“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怜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不停地唤,怜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从中体现出诗人流离失所,生活困苦,又没有亲人和朋友可以依靠的状态。“犹”和“更”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沉重的悲哀与伤痛。

  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坚持不懈。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

  全诗以孤雁象征自己。诗写的是孤雁,无一字涉及诗人自己。但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杜甫.金圣叹选批杜诗——四才子书.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3年:158
2、 张忠纲.杜甫诗选 插图版.北京:中华书局,2009:247
3、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修订版) 教学参考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1

yàn

 tángdài 

yànyǐnzhuó fēimíngshēngniànqún 
shuíliánpiànyǐng xiāngshīwànchóngyún 
wàngjìnyóujiàn āiduōgèngwén 
 míngzàofēnfēn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中庭晒服玩¹,忽见故乡履²
译文:在庭院中晾晒服饰器用等,忽然看见从故乡拿来的鞋子。
注释:¹服玩:服饰器用玩好之物。²履:鞋。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¹
译文:曾经赠予我的人是谁啊,是邻居家的美丽少女。
注释:¹婵娟子:美貌女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译文:想起了她送于我时的话,用这双鞋子象征我们爱情的始终。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永愿如履(lǚ)(qí)¹,双行复双止。
译文:可我永远希望我们能够像鞋上的鞋带,一起同行永不分离。
注释:¹履綦:指鞋上的带子。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自吾谪(zhé)¹江郡,漂荡三千里。
译文:自从我贬谪到江郡,漂泊不定远离家乡已经三千里。
注释:¹谪:因罪过而被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译文:只是为了怀念曾经的恋人,将其一同带到此处。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今朝一惆(chóu)(chàng),反覆看未已¹
译文:再次见到这双鞋心中怅惘,翻翻覆覆看了许多遍也没有停止。
注释:¹未已:没有停止。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译文:你送我的鞋子还是成双成对,但是我们却不再能够像这般结伴而行。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可嗟(jiē)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译文:我端详着鞋子不住的叹息,鞋子本是那样的精致。
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
况经梅雨来,色黯(àn)花草死。
译文:然而梅雨过后,色彩暗淡绣着的花草也枯萎了。

gǎnqíng--bái

zhōngtíngshàiwánjiànxiāngzèngzhěshuídōnglínchánjuānzi

yīnzèngshíyòngjiézhōngshǐyǒngyuànshuāngxíngshuāngzhǐ

zhéjiāngjùnpiàodàngsānqiānwèigǎnzhǎngqíngrénxiétóngdào

jīncháochóuchàngfǎnkànwèirénzhǐyóushuāngcéngxiāngshì

jiējǐnbiǎoxiùwèikuàngjīngméiláiànhuācǎo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pán)¹作。
注释:五律:即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每首八句。¹蟠龙:在延安城东北七十多里,是一个古镇。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秋风西¹河上,大野²³苍穹
译文:秋风瑟瑟,轻轻从河面上吹过,目之所及的无边原野渐渐与天地融为一体。
注释:¹西:通“渡”,过的意思。²大野:一望无际的原野。³入:溶进。⁴苍穹:即苍天。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佳令¹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译文:中秋佳节随着前方归来的人一起到来,夜空中明月傍着如霞似锦的晚云,脱颖而出。
注释:¹佳令:美好的节令,这里指中秋节。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故里鸿音绝¹,妻儿信未通。
译文:家里的音信已经彻底断绝了,妻子儿女的书信也无法收到。
注释:¹鸿音绝:音信已断绝。鸿即大雁,《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¹
译文:广大人民都翘首以盼,渴望听到胜利佳音,边城奏响凯歌之日,正是人民额手相庆之时。
注释:¹凯歌奏边城:1947年8月,西北野战军在陕北取得沙家店战役胜利;九月中旬,又收复青化砭、蟠龙等城镇。

  全诗遣词造句通俗清新,写景抒情错落有致、起伏迭宕,于平淡中见雄奇,于温婉中见豪放。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使人联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这是只有用水墨画才能画出的陕北黄土高原秋天的晚上。走在黄土高原上,犹如一履平地,只有当眼前突然横亘一道沟壑时,才意识到自己是置身在海拔上千米的地球隆起处。一年一度秋风劲。这样的秋日晨昏,在这黄土地上不知已重复了多少万年了;在这秦塞古渠之畔,也不知上演过多少场城头换旗的悲喜剧了。而人民解放战争在这里拉开了大幕。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两句写中秋夜的月色。上句说佳令即中秋的到来,嵌入“随人”二字,耐人寻味。中秋佳节是同什么人一起来到的呢?“随人”的人何指呢?联系诗题,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从前方归来的人,即带来喜讯的人。佳节获佳音,自是喜上加喜。“秋月扬明辉”,特别是中秋节,民间主要的节俗是赏月。天气很重要。天气不好,中秋夜不见月的情形也是有的。而这个中秋,天公作美——天气晴明,虽然有一点云彩,月色却好。“明月傍云生”,又加一重喜悦。这两句严格说来虽属呼应对,但对得很流畅,颇有流水对的意味。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两句写中秋夜的两地相思,辞若有憾。上句中的“故里”,与其说是作者的故乡湖南,不如说是革命摇篮延安。这时的延安,还在敌军手中。那里有很多父老乡亲,虽然音信不通,但他们一定在苦盼着红军的归来。下句中的“妻儿”,不必指作者自己的“妻儿”,因为在转战陕北期间,她们实际上是跟随在作者身边的。当然,也不排除作者和她们会有暂时分离的情况发生。但总的说来,“妻儿信未通”更多的是代同志立言,代下级立言。换言之,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不局限于作者个人。这一联在对仗上,出句的“鸿音”与对句的“信”意思犯复,不考究,这是一时兴到,不计工拙,不必苛求。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两句写捷报传来,使人们感到团圆为期不远。上句由中秋节祈盼团圆的节俗,为所有思念亲人的同志们写心,“满宇”云云,也可以说将普天下人包举在内。这一句写得很好,使人联想到唐宋诗词名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等等。下句即末句紧扣诗题,写“喜闻捷报”,是曲终奏雅,联系上句,其言外之意是:同志们与家人的团圆,人民军队与老乡们的团圆,应该为期不远!

  这首五律在抒情上很节制,喜不形于色,最能体现一个统帅的大度、雅量和信心。全诗起承转合分明,首联秋高气爽,是起;颔联中秋见月,是承;颈联言若有憾,是转;尾联实深喜之,是合。虽然作者自谦对五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但所有的好诗都在告诉他怎样写,因此,才会有这样一首道地的五律。

参考资料:
1、 杨胜群.且行“秦塞”漫吟哦——毛泽东《五律·喜闻捷报》臆说[M].党的文献,1997(1):40-42.

 ·wénjiébào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jiǔniánzhōngqiūyùnshàng wén西běizhànjūnshōupánlóngzuò 

qiūfēngshàng cāngqióng 
jiālìngsuírénzhì míngyuèbàngyúnshēng 
hóng鸿yīnjué érxìnwèitōng 
mǎnpínqiáowàng kǎizòubiānchéng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章台路¹。还见褪(tuì)粉梅梢,试花²桃树。愔(yīn)³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译文:繁华的长街上,还能见到将谢的梅花挂在枝头,含苞欲放的桃花已长满一树。街巷里青楼寂无人声,只有那忙着修巢的燕子,又重新回到去年的旧处。
注释:¹章台路:章台,台名。秦昭王曾于咸阳造章台,台前有街,故称章台街或章台路,其地繁华,妓馆林立,后人因以章台代指妓女聚居之地。²试花:形容刚开花。³愔愔:幽静的样子。⁴坊陌:一作坊曲,意与章台路相近。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黯凝伫(zhù)。因念个人痴小,乍(zhà)窥门户¹。侵晨浅约宫黄²,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译文:我沮丧地凝神伫立,寻思那位玲珑娇小的旧情人。那日清晨初见时,她恰好倚门观望。她前额头上抹着淡淡的宫黄,扬起彩袖来遮挡晨风,嘴里发出银铃般的笑语。
注释:¹乍窥门户:宋人称妓院为门户人家,此有倚门卖笑之意。²浅约宫黄:又称约黄,古代妇女涂黄色脂粉于额上作妆饰,故称额黄。宫中所用者为最上,故称宫黄。约,指涂抹时约束使之像月之意。故浅约宫黄即轻涂宫黄,细细按抹之意。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前度刘郎¹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²,声价如故。吟笺(jiān)赋笔,犹记燕台句³。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xù)
译文:如今我故地重游,访问她原来的邻里和同时歌舞的姐妹,只有从前的秋娘,她的声价依然如故。我如今再吟词作赋,还清楚地记得她对我的爱慕。可惜伊人不见,还有谁伴我在花园纵情畅饮,到城东漫步?欢情旧事都已随着天边飞逝的孤雁远去。满怀兴致回来有意探春,却尽是离情别绪、感人伤怀。官道旁的柳树低垂着金黄色的枝条,仿佛在为我叹惜。我骑马归来时天色已晚,春雨绵绵,纤纤雨丝打湿了衣襟,落满了池塘。那令人伤怀断肠的院落啊,风吹柳絮,满院狼藉,那门帘上也落满了随风飘飞的柳絮。
注释:¹前度刘郎: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此处词人以刘郎自比。²旧家秋娘:这里泛指歌伎舞女。³《燕台》句:指唐李商隐《燕台四首》。⁴露饮:梁简文帝《六根忏文》:“风禅露饮”,此借用字面,指露天而饮,极言其欢纵。⁵东城闲步:用杜牧与旧爱张好好事。⁶官柳低金缕:柳丝低拂之意。官柳,指官府在官道上所植杨柳。金缕,喻指柳条。

  这首词,正如周济所云:“不过桃花人面,旧曲翻新耳。”(《宋四家词选》)孟棨《本事诗·情感》记崔护于清明在长安城南村庄艳遇故事,作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再结合周邦彦的身世和政治生涯来看,词中的“刘郎”当系以自己比刘禹锡而言。刘禹锡是唐代顺宗时的革新派人物,后遭贬放,又曾返京师。写有《再游玄都观绝句》,诗云:“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周邦彦倾向新政,曾为宋神宗所赏识,后神宗逝世,高太后听政,任用司马光等,周邦彦外出为庐州教授,羁旅荆江,游宦溧水。直至哲宗亲政,罢黜旧党,周邦彦才得返都。但在当时执政的新党实已变质,他的抱负仍然不得抒展,所以这首词当是暗寓这些情节的。

  此词,字面上的重见桃花、重访故人,有“还见”、“重道”之喜,但只见“定巢燕子,归来何处”“旧家秋娘,身价如故”,自己则“探春尽是,伤离意绪”。空来空去,落得“断肠院落,一帘风絮”。此词,大开大合,起句突而又平。又其云在“章台路”上,不写眼前所见,却说“还见”云云,梅桃坊陌,寂静如故,燕子飞来,归巢旧处,全系写景,但以“还见”贯之,人之来,人之为怀旧而来,人之徘徊踯躅,都从字里行间露出,景中含情,情更浓烈,可见此词的沉郁处。中片本为双拽头,字句与上片同。以“黯凝伫”之人的痴立沉思写起,不写他所访求之人在与不在,而只“因念”云云,表面上描绘其昔时情态笑貌,实则追想从前的交游欢乐,但不明说,实是词的顿挫之处。下片则铺开来写,加深描绘“前度刘郎”“旧家秋娘”,一则“事与孤鸿去”,一则“声价如故”,对照写来,顿挫生姿。“燕台句”写空有才名,而今只留记诵。“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清游何在?真是沉郁之至。一结以“飞雨”、“风絮”,景中含情,沉郁而又空灵。这首词以“探春尽是,伤离情绪”为主旨,直贯全篇。从时间上说,是以今昔情节对比写来。上片之“章台路”、“坊陌人家”均写今日之景。中片之“因念个人痴小”云云都是写昔人的情况。今日之景是实写,昔日之人是虚拟。一实一虚,空灵深厚。“还见”字犹有过去的影子。“因念”字徒留今天的想象,又是今中有昔,昔中有今。下片则今昔情事交织写来,“前度刘郎重到”有今有昔。“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则是昔日有者,今日有存有亡。“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东城闲步。”又是昔日之事,而今日看来,一切皆“事与孤鸿去”。最后又写念日情况,是在“官柳低金缕”的风光中,“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有今而无昔。今之惆怅和昔之游乐成一鲜明对照。词在时间上就是这样似断似续,伤春意绪却是联绵不断。词又是一起写景,一结写景。一起静景,一结动景。花柳风光中人具有无限惆怅,是以美景衬托出感伤,所以极为深厚。加以章法上的实写、虚写、虚实穿插进行,显出变化多端,使这首词极为沉郁顿挫而得到词中之三昧。

ruìlóngyín ·shíchūnjǐng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zhāngtái háijiàntuìfěnméishāo shìhuātáoshù yīnyīnfāngrénjiā dìngcháoyàn guīláijiùchù 
ànníngzhù yīnniànrénchīxiǎo zhàkuīmén qīnchénqiǎnyuēgōnghuáng zhàngfēngyìngxiù yíngyíngxiào 
qiánliúlángchóngdào fǎng访línxún tóngshí wéiyǒujiùjiāqiūniáng shēngjià yínjiān yóuyàntái zhīshuíbàn míngyuányǐn dōngchéngxián shìhóng鸿 tànchūnjīnshì shāng guānliǔjīn guīwǎn xiānxiānchítángfēi duànchángyuànluò lián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