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春应尽,三江¹雁亦稀。
译文:江南万里,春光已过三江原野,大雁纷纷向北飞去。
注释:¹三江:指流经岳阳城外的沅江、澧(lǐ)江、湘江。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yǐng)¹归。
译文:汉水浩淼,无边无际,与天相连,老友归去,回到故乡郢地。
注释:¹郢城:春秋时楚国都城,即今湖北江陵一带。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yún)¹稻苗秀²,楚人菰(gū)³肥。
译文:郧国的天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我在北方将你牵挂,
注释:¹郧国:春秋时位于楚国附近的小国。²秀:庄稼开花。³菰米: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一称“雕胡米”。
悬知¹倚门望²,遥识老莱(lái)³
译文:常常倚门南望,好像远远地看到你穿着孝敬父母的老莱衣。
注释:¹悬知:遥知。²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归来。³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这里用此典告知游子应早日归家孝敬双亲。

  这首诗从眼前之春意阑珊联想到万里春尽、鸿雁北归、友人旅程渺远、故乡富饶、慈母望归等一系列内容,以送归为构思线索、以惜别为核心,内容是很清楚的,做到了含蓄而不隐晦,尽谢点染而又情思萧然。

  首联描写了万里大地春已去,雁也北归,而友人却要南去的景象。似乎与春暖北上的大雁不相和谐,但它写出了辽阔的高空景观,场面雄伟,是写空中。

  颔联是地上,水波辽阔的汉江连着天,这种景象给人带来物大人小的感觉,人处水上,有漂泊不定之意,故说“孤”客。全诗写得流畅,毫无生硬感。想象丰富,行笔自然,语气舒缓,用字考究。除了写景之外,一些字的力度颇大,感情也极其鲜明,如“尽”是春去夏来,“稀”是雁阵北飞,“广”是辽远阔大。

  颈联写了稻田的笔直,菰米收获,通过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联运用了老莱衣的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友人孝敬父母。

  综观全诗,既未明言送别之事,又无送别场景的刻意描绘,更无送别诗中所常见的诸如思念、忧伤、凄凉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出现。然而,诗人在送别时的复杂心绪——理解、担忧、伤感、劝勉等还是隐伏予作品之中,只要细心寻绎,便不难发现它。最后两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一写诗人,一写友人,活脱脱地反映出二人形象。

参考资料:
1、 范凤驰著.《新选唐诗精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第90页
2、 宋绪连 赵乃增 董维康主编.《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1227页

sòngyǒurénnánguī--wángwéi

wànchūnyīngjǐnsānjiāngyàn

liántiānhànshuǐ广guǎngyǐngchéngguī

yúnguódàomiáoxiùchǔrénféi

xuánzhīménwàngyáoshílǎolá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万里,春光已过三江原野,大雁纷纷向北飞去。

汉水浩淼,无边无际,与天相连,老友归去,回到故乡郢地。

郧国的天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我在北方将你牵挂,

常常倚门南望,好像远远地看到你穿着孝敬父母的老莱衣。

注释

三江:指流经岳阳城外的沅江、澧(lǐ)江、湘江。

郢城:春秋时楚国都城,即今湖北江陵一带。

郧国:春秋时位于楚国附近的小国。

秀:庄稼开花。

菰米: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一称“雕胡米”。

悬知:遥知。

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归来。

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这里用此典告知游子应早日归家孝敬双亲。

参考资料:
1、 萧统编 逮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169-175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96-306
3、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81-288
赏析

  这首诗从眼前之春意阑珊联想到万里春尽、鸿雁北归、友人旅程渺远、故乡富饶、慈母望归等一系列内容,以送归为构思线索、以惜别为核心,内容是很清楚的,做到了含蓄而不隐晦,尽谢点染而又情思萧然。

  首联描写了万里大地春已去,雁也北归,而友人却要南去的景象。似乎与春暖北上的大雁不相和谐,但它写出了辽阔的高空景观,场面雄伟,是写空中。

  颔联是地上,水波辽阔的汉江连着天,这种景象给人带来物大人小的感觉,人处水上,有漂泊不定之意,故说“孤”客。全诗写得流畅,毫无生硬感。想象丰富,行笔自然,语气舒缓,用字考究。除了写景之外,一些字的力度颇大,感情也极其鲜明,如“尽”是春去夏来,“稀”是雁阵北飞,“广”是辽远阔大。

  颈联写了稻田的笔直,菰米收获,通过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联运用了老莱衣的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友人孝敬父母。

  综观全诗,既未明言送别之事,又无送别场景的刻意描绘,更无送别诗中所常见的诸如思念、忧伤、凄凉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出现。然而,诗人在送别时的复杂心绪——理解、担忧、伤感、劝勉等还是隐伏予作品之中,只要细心寻绎,便不难发现它。最后两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一写诗人,一写友人,活脱脱地反映出二人形象。

参考资料:
1、 范凤驰著.《新选唐诗精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第90页
2、 宋绪连 赵乃增 董维康主编.《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1227页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被贬荆州长史后,特招孟浩然任荆州从事。孟浩然虽然渴望入仕,但已年近五十,再加上对官僚生活的不适应,江南的暮春时节,孟浩然辞职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诗送别。

参考资料:
1、 钱文辉.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09月第1版:第142页
2、 王辉斌.孟浩然研究论丛: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黄山书社,2011.09:第368页
3、 王辉斌主编.《孟浩然研究论丛》:黄山书社,2011年9月:第367页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4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本作一行书,殷勤道相忆。
本作一行书,殷(yīn)¹道相忆²
译文:原本要写一行字,表达我对你深切的思念。
注释:¹殷勤:情谊深厚。²相忆:相思;想念。
一行复一行,满纸情何极。
一行复一行,满纸情何极。
译文:写了一行又一行,写满一纸情未尽。
瑶台有黄鹤,为报青楼人。
瑶台¹有黄复,为报青楼人²
译文:玉砌的台上有黄鹤飞,它能带信慰问青楼人。
注释:¹瑶台:仙人居处,在昆仑山。²青楼人:指诗人思念的女子。
朱颜凋落尽,白发一何新。
朱颜¹凋落尽,白发一何新。
译文:年轻美好的面容已经老去,白发不断的长出来。
注释:¹朱颜:年轻美好的面容。
自知未应还,离居经三春。
自知未应还,离居¹经三春。
译文:我知道,归来无期,而分离已经三个春秋。
注释:¹居:一作“君”。
桃李今若为,当窗发光彩。
桃李今若为¹,当窗发光彩。
译文:故园的桃李现在开得怎么样了?它们应当正在窗前争奇斗艳吧。
注释:¹若为:如何。
莫使香风飘,留与红芳待。
莫使香风飘,留与红芳待。
译文:不要让那花香随风飘散,留住盛开的红花把我等待。

yuǎnshíèrshǒu ·sān

bái tángdài 

běnzuòhángshū yīnqíndàoxiāng 
hángháng mǎnzhǐqíng 
yáotáiyǒuhuáng wèibàoqīnglóurén 
zhūyándiāoluòjìn báixīn 
zhīwèiyìnghuán jīngsānchūn 
táojīnruòwèi dāngchuāngguāngcǎi 
shǐ使xiāngfēngpiāo liúhóngfāngdài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将军作镇¹古汧(qiān)²,水腻(nì)³山春节气柔
译文:将军镇守着边远的古城汧州,水流清爽山色青葱春光柔柔。
注释:¹将军作镇:将军镇守。作:一作“坐”。²古汧州:唐属官内道,领汧源、汧阳两县。今为陕西千县。³水腻:水流细涓,滑润如油。⁴山春:山上有了春色。⁵节气柔:天气暖和。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清夜满城丝管¹散,行节不信是边头²
译文:夜气清和满城的歌舞刚散去,过路人不信这里是边镇尽头。
注释:¹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行节征行之节,即士卒。²边头:边疆;边地。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箭利弓调(tiáo)¹四镇²兵,蕃(fān)³不敢近东行
译文:西域四镇的战士调弓试箭,蕃人不敢靠近东边来侵犯。
注释:¹箭利弓调:使箭利把弓调。²四镇:唐时称龟兹、于阗、焉耆、疏勒为西域四镇。³蕃节:中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节的泛称。蕃,通“ 番 ”。⁴近东行:指相对于四镇东西两边来说的。西边为少数民族,东边为唐帝国。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沿边¹千里浑²无事³,唯见平安火入城。
译文:千里边防线上都平安无事,平安烽火一站站传入京城。
注释:¹沿边:靠近边境一带。²浑:全,全然。³无事:平安无事。⁴平安火: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这组诗共两首,其中第一首诗首句“将军作镇古汧州”,点明此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诗人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的荒凉,不再有边地的战火气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自是春水的柔美形态,和夏水的汹涌浩荡有别。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意。“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的无限春色。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清水秀;而明丽的春光,则正是“节气柔”的结果。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入夜以后的边镇,又是一番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美一词,只是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的赞扬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委婉。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其实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包括诗人自己。那种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第二首诗描绘的也是一派太平景象,但这太平景象不是平白无故来的,而是将士们长期英勇守边的结果。如果不是“箭利弓调四镇兵”,就难以实现“蕃人不敢近东行”,当然“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也就无从谈起。这就表现出了将士守卫边疆的功劳,表达了作者对守边将士的由衷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
1、 孙其芳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9-970

qióngbiānèrshǒu--yáo

jiāngjūnzuòzhènqiānzhōushuǐshānchūnjiéróu

qīngmǎnchéngguǎnsànxíngrénxìnshìbiāntóu

jiàngōngdiàozhènbīngfānréngǎnjìndōngxíng

沿yánbiānqiānhúnshìwéijiànpíngānhuǒchéng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望夷(yí)¹中鹿为马²,秦人半死长城³下。
译文:望夷宫里在指鹿为马,秦人多半死在长城脚下。
注释:¹望夷宫:秦国宫名,秦相赵高在此杀秦二世胡亥。²鹿为马:比喻长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里用来概指秦国政治的黑暗。³长城:这里用来指代秦国繁重的劳役。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避时¹不独商山翁(wēng)²,亦长桃源³种桃者。
译文:逃避乱世的不仅是商山四皓,也有桃花源里的种桃人家。
注释:¹避时:逃避乱世。²商山翁:指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老人.史称“商山四皓”。³桃源:代指桃花源。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此来种桃经几春¹,采花食实枝为薪(xīn)²
译文:到此地种桃度过了多少冬春,采桃花吃桃实桃枝可作柴薪。
注释:¹经几春:度过了多少冬春。²薪:柴火。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长父子无君臣。
译文:子孙在这里生活与世隔绝,虽有父子却不分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渔郎漾(yàng)¹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译文:渔郎荡着船不知远近,在桃花深处相见吃惊地彼此相问。
注释:¹漾舟:泛舟。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世上¹那知古长秦,山中²岂料今为晋。
译文:世上人怎记起古代有秦,山中人怎料到如今是晋。
注释:¹世上:指渔人。²山中:指桃源中人。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闻道长安¹吹战尘²,春风回首一沾巾。
译文:听说长安又吹起战尘,春风中回首往事泪下沾巾。
注释:¹长安:西汉的首都,这里泛指中原故国。²吹战尘:指发生战乱。西晋先是长“八王之乱”。随后是外族人侵,终至灭亡。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重华¹一去宁²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译文:虞舜一去怎能再得,天下纷纷又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
注释:¹重华:即舜,名重华,为传说中上古时代的贤君。²宁:岂。

  头四句作者全翻新陶诗开篇,点明了陶花源的来历。陶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列举两件事:一是指鹿为马胡亥,二是修筑长城害民伤财。说明秦政昏暗朝纲乱,民心尽失,并独创“种桃者”,有桃源避世追求和平之意。

  “此来”四句写桃源与世隔绝,自由平等的社会生活。诗中“种桃经几春”、“采花食果枝为薪”说明桃源中人不论沧桑之变,远离尘嚣,超凡脱俗,过着淳朴自然的生活,情趣无穷。使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独创“虽有父子无君臣”之句,虽源于陶诗“秋熟靡王税”,但言出了桃源世界天高皇帝远,虽有血缘亲情,但没有封建等级制度,人人自由平等。

  “渔郎”四句概括《桃花源记》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渔人与桃源人的交流和叹。渔人荡舟迷航人桃源,彼此相为惊叹。“惊相问”“山中岂料今为晋”则出于《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不知秦汉,无论魏晋”诸语的缩写。“世上那知古有秦”是说世人不入桃源,故难知道暴秦无道的具体情况。此句并说明桃源中人自秦就隐居于此,在此居住了汉、魏、晋多个朝代不受王化,不管人世沧桑之变。

  最后四句作者借桃源人之口对天下战乱不息、朝代替换的感慨。经过秦末大乱的桃源人,听得如醉如痴,因而回首往事有同感于战乱之苦,悲泪泣下而沾巾,感叹像尧舜一样贤明的君主已不复出现了,桃源人只经过一次秦末之乱已不堪其苦,哪知天下改朝换代,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沧桑之变故的残酷现实。真是可叹可悲!此四句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乱世的厌恶与对和平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

  本篇故事新咏诗,与晋唐朝诗风格调有异,一是重整体脉络而不作具体描绘,二是叙述以议论出,语意出新取胜,虽诗晚出,然极富新意,体现了宋诗的特色。北宋王安石作《桃源行》,则自创新格,以议论为特点,浓缩陶渊明诗意,精炼词句,独造名句,运思谋篇上胜过了前人。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主编.宋诗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07:第125页
2、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主编.宋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7:第106页

táoyuánxíng

wángānshí sòngdài 

wànggōngzhōng鹿wéi qínrénbànchángchéngxià 
shíshāngshānwēng yǒutáoyuánzhòngtáozhě 
láizhòngtáojīngchūn cǎihuāshíshízhīwéixīn 
érsūnshēngchángshì suīyǒujūnchén 
lángyàngzhōuyuǎnjìn huājiānxiāngjiànyīnxiāngwèn 
shìshàngzhīyǒuqín shānzhōngliàojīnwéijìn 
wéndàochángānchuīzhànchén chūnfēnghuíshǒuzhānjīn 
chónghuánìng tiānxiàfēnfēnjīngqín 
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
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
译文:喜欢自己这个像小蜗牛的不大的房舍,并且还能容纳燕子筑的窝巢让我不感到寂寞。
绿筠遗粉箨,红药绽香苞。
绿筠(yún)遗粉箨(tuò)¹,红药²绽香苞(bāo)
译文:绿色的竹皮上还遗留着笋壳,红芍药花绽开了它的香苞。
虎过遥知阱,鱼来且佐庖。
虎过遥知阱¹,鱼来且佐庖(páo)
译文:老虎经过这里远远地就知道有防御的陷阱,小鱼顺溪流而来且辅助厨房的菜肴。
慢行成酩酊,邻壁有松醪。
慢行成酩(mǐng)(dǐng),邻壁¹有松醪(láo)²
译文:散慢的步行成了醉酒的样子,邻居家还有饮不完的松 酒。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¹为楚造云梯²之械,成,将以攻宋³。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译文: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这类攻城的器械,造成后,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从鲁国出发,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郢都,见到了公输盘。
注释:¹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能造奇巧的器械,有人说他就是鲁班。²云梯:古代战争中攻城用的器械,因其高而称为云梯。³将以攻宋:准备用来攻打宋国。以,用来。将,准备。⁴子墨子:指墨翟(此字念“dí",;姓中念作“zhái")。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学生对墨子的尊称。后一个是当时对男子的称呼。⁵闻之:闻,听说。之,代指攻宋这件事。⁶起于鲁:起,起身,出发。于,从。⁷而:表顺承。⁸至于郢:至于,到达。郢,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在今天的湖北江陵。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盘曰:“夫子¹何命焉为²?”
译文: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注释:¹夫子:先生,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是公输盘对墨子的尊称。²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命,教导,告诫。焉为,两个字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¹²者,愿借子杀之³。”公输盘不说
译文:墨子先生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了他。”公输盘很不高兴。
注释:¹侮:欺侮。²臣:墨子的自我谦称(秦汉以前对一般人也可自称“臣”)。³愿借子杀之:希望借助你的力量去杀了他。愿,希望。借,凭借,依靠。⁴说:通“悦”,高兴,愉快。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¹。”
译文:墨子先生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注释:¹请献十金:请允许我奉送(你)十金(作为杀人的酬)。请,和下文“请说之”的“请”,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请允许我”。金:量词,先秦以二十两(银子)为一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盘曰:“吾义¹²不杀人。”
译文: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
注释:¹义:坚守道义。²固:坚决,从来。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子墨子起,再拜¹,曰:“请说之²。吾从北方闻子为梯³,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jīng)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zhèng),不可谓忠。争而不得¹⁰,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¹¹。”
译文:墨子先生起身,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你在制造云梯,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牺牲不足的人口而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的;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进行劝阻,不能说是忠君的;劝阻却没有成功,这不能称作坚持;你崇尚仁义不肯帮我杀死欺负我的一个人,却要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
注释:¹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的礼节。再:第二次。²请说之:请允许我解说这件事。说:解说。之:代词,代墨子下面要说的话。³吾从北方闻子为梯:我在北方听说您制造了云梯。为:做,造。⁴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之:提宾标志。⁵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荆国有的是土地而没有足够的人民。荆国:楚国的别称。有余于地:在土地方面有多。于:在……方面。⁶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意思是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而,表转折,却。⁷不可谓智:不可以说是聪明。⁸仁:对人亲善,友爱。⁹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却不对楚王进行劝谏。¹⁰不得:不能达到目的。¹¹知类:明白类推的道理。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
公输盘服。
公输盘服¹
译文:公输盘被说服了。
注释:¹服:信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¹?”
译文:墨子先生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停止计划呢?”
注释:¹然胡不已乎:但是为什么不停止(攻打宋国的计划)呢? 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译文: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这件事了。”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¹?”
译文: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注释:¹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见:引见。于王:状语后置语。王:指楚惠王。
公输盘曰:“诺。”
公输盘曰:“诺¹。”
译文:公输盘说:“好吧。”
注释:¹诺:好,表示同意。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¹,邻有敝舆(yú)²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³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kāng)(zāo)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译文: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件粗布衣服,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邻居只有粗劣饭食,却想要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注释:¹文轩:装饰华美的车。文:彩饰。轩:有篷的车。²敝舆:破车。³褐:粗布衣服。⁴粱肉:好饭好菜。⁵何若:什么样的。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译文:楚王回答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¹。荆有云梦²,犀³(sì)(mí)鹿满之,江汉之鱼鳖(biē)(yuán)(tuó)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zhì)兔鲋(fù)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jīng)有长松文梓(zǐ)(pián)楠豫章,宋无长木¹⁰,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¹¹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译文: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里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鳄鱼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却像人们所说的一样,是一个连野鸡、兔子、小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好像美食佳肴同糠糟相比。荆国有巨松、梓树、黄楩木、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是一个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的国家,这就像华丽的衣服与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派官吏进攻宋国,是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的。”
注释:¹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固定用法。²云梦:楚国的大泽,跨长江南北,也包括今天的洞庭湖、洪湖和白鹭湖等湖沼。³犀:雄性的犀牛。⁴兕:雌性的犀牛。⁵鼍:鳄鱼。⁶鲋鱼:一种像鲫鱼的小鱼。⁷文梓:梓树。文理明显细密,所以叫文梓。⁸楩:黄楩木。⁹豫章:樟树。这些都是名贵的木材。¹⁰长木:多余的木材。¹¹王吏:指楚王所派攻宋的官吏。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王曰:“善哉¹!虽然²,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译文:楚王说:“好啊!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注释:¹善哉:好呀。²虽然:虽然如此。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于是见¹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dié)²为械,公输盘九³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yǔ)有余。
译文:在这种情况下(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作城墙,用木片当作守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先生多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的方法用尽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
注释:¹见:召见。²牒:木片。³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⁴机变:巧妙的方式。⁵距:通“拒”,抵御。⁶尽:完。⁷守圉:守卫。圉: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盘诎¹,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译文:公输盘理屈,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说。”
注释:¹诎:通“屈”,意思是理屈,(办法)穷尽。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¹距我,吾不言。”
译文:墨子先生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注释:¹所以:用来……的方法。和现代汉语利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
楚王问其故。
楚王问其故。
译文:楚王问其中的缘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¹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²等三百人,已³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墨子先生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
注释:¹莫:没有谁。²禽滑厘:人名,魏国人。墨子学生。³已:已经。⁴寇:入侵。⁵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 ,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虽:即使。绝:尽。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楚王说:“好,我不攻打宋国了。”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译文: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下着雨,他到闾门去避雨,守闾门的人却不接纳他。所以说:“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

  《公输》(《公输》为后人添加的,取的是文章的前两个字)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在这篇文章里,墨子对战争的性质看得是比较清楚的。他能明确指出楚攻宋之不义,因而他不辞辛劳,长途跋涉赶到楚国都城,以实际行动去制止战争的发生。正因为墨子站在正义一边,所以自始至终,都以主动进攻的姿态向公输盘及其主子楚王进行了无可调和的斗争,而且理直气壮,义正辞严。要想制止这场战争的发生,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然而墨子终于制止了这场战争。这固然同墨子的机智善辩颇有关系,但更重要的却在于他能够针对敌方的要害展开攻势。首先,他从道义上击败敌人。墨子至楚后,公输盘问他为何而来,他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先是使得公输盘“不说(悦)”,继而逼出“吾义固不杀人。”但公输盘只知道杀一人谓之不义,却不知兴师攻宋杀更多的人,是更大的不义。所以墨子接着指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把公输盘说得哑口无言。在十分狼狈的情况下,公输盘不得不把责任转嫁到楚王身上。墨子见楚王,同样采取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从道义上谴责楚攻宋之不义。他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此人“必为有窃疾矣”。因此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为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也不得不诺诺称是。公输盘的“义不杀少而杀众”和楚王以富窃贫,在道义上都是站不住的,因而他们理屈词穷,弄得尴尬不堪。从而说明对于强大而又顽固之敌,只是在道义上攻破它还远远不够,与此同时,还必须在实力上同敌人较量,并压倒它,才有可能迫使侵略者放弃勃勃野心。墨子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他“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这虽然只停留于近乎纸上谈兵,却是一次战术上的较量,大大灭了公输盘仗恃云梯之械攻宋的嚣张气焰。公输盘虽被挫败,但侵宋之心仍然不死。直到墨子说出即使杀掉他,“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之时,在实力的对抗之下,才使公输盘和楚王死了攻宋之心。

  阻止这场战争的不是道义,而是墨子的智慧,在绝对失败的情况下,楚王放弃攻打宋国。

  这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从写作特点来看,本文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凸显人物性格。当墨子到楚国见到公输盘,经过道义上的一番谴责之后,公输盘“服”了。它似乎意味着矛盾得以解决。其实不然。当墨子指出:你既然“服”了,何以不停止攻宋呢?这么一问,公输盘却把责任转嫁于楚王。这既说明他口是心非,又引出了与楚王的新矛盾。为解决它,墨子去见楚王,从道义上把楚王驳得体无完肤,致使楚王称“善”。看来矛盾该是解决了。其实不然。楚王同公输盘一样,只不过是耍了个花招罢了。他在称“善”之后用“虽然”二字一转,又把责任推到公输盘身上,说什么“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这样一来,矛盾就更加复杂化了。又是与楚王的矛盾,又是与公输盘的矛盾,二者错综交织在一起。面对这样顽固而又狡诈的敌人,如果还采取先前那种从道义上揭露的办法对付他们,显然是不能奏效的。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一矛盾,既是摆在墨子面前的一个十分艰巨的课题,也是读者想要急切知道的。出自墨子的机智多谋,来了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既然楚王和公输盘都仗恃云梯这一攻城之械来攻宋,就需要把云梯这个迷信予以彻底摧毁。于是墨子便在战术上与公输盘来一次较量。较量的结果,公输盘彻底失败,屈服了。然而,矛盾非但没有解决,且向纵深发展。公输盘在黔驴技穷的情况下,竟想下毒手把墨子这个劲敌杀掉,妄图扫清攻宋道路上的障碍。但是这一阴谋不但未能得逞,反被墨子一眼看穿进而一针见血地当面揭露。墨子还严正告诉他们:“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最后在实力的对比和威慑之下,楚王才被迫说出“善哉!吾请无攻宋矣”的话来。矛盾终于得以解决。试看故事是多么曲折生动!矛盾冲突犹如波浪起伏,滚滚向前推进。

  再者,作者还善于运用类比说理,进行层层推理。墨子见公输盘和楚王,都不是直陈其事,开宗明义,而是先作比喻,然后进行逻辑推理,使之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就大大增强了说服力,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而尤为突出者,是作者运用比喻之妙。诸如墨子见到公输盘后,公输盘问他有何见教,他并不正面直答来意,而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他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意在一下子把对方的注意力引到这件事上,迫使对方对这件事立即表示态度,说出意见,亦即使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出的话来。可是公输盘偏偏不说,只是表示不高兴。公输盘不说,当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只好再来个火上加油,“请献十金”。这意味着要拿金钱贿赂收买他,让他去干杀人的勾当。这下子公输盘可沉不住气了,便脱口说出“吾义固不杀人”。墨子之所以使他不高兴,继而又激怒他,无非是让他说出这句话来,然后再予以批驳。墨子见楚王,则是另一番气象。一开头就作比说:“今有人于此”如此这般。他不用“倘若”“假如”等假设字样,好像是讲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使对方不致发生错觉,能够听得进去,然后让对方说出自己要他说出的话来。墨子连用了三个比喻,然后问楚王:“此为何若人?”楚王很痛快地回答说:“必为有窃疾矣。”既然回答得痛快,那就毫无必要再用激将的办法进一步逼问了。但读者完全可以想像,假如楚王也像公输盘那样吞吞吐吐的话,墨子将会用别的办法使他说出自己要他说的话的。可见,墨子是根据不同对象的表现,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总之,要他们说话,要他们说出自己想要他们说的话。不说话,不行;说了话,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也不作罢。只要他们说了话,事情就好办了,就可以抓其把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墨子就是用这种引鱼上钩、先发制人的办法,进行说理的,自始至终都以主动进攻的姿态出现,使对方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文章之所以富有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同这种说理方法密不可分的。

参考资料:
1、 李建华.《公输》论辩技巧: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