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有矜秋意,空庭落小凉。晚花浓刺日,病叶堕先霜。
遂有矜秋意,空庭落小凉。晚花浓刺日,病叶堕先霜。
爽动宜雕鹗,骄腾问犬羊。郊原最愁寂,沥酒对苍茫。
爽动宜雕鹗,骄腾问犬羊。郊原最愁寂,沥酒对苍茫。
李雯

李雯

(1608—1647)明末清初江南青浦人,字舒章。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¹直上九万里。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注释:¹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假令¹风歇时下来,犹能簸(bǒ)²沧溟³水。
译文: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其力量之大仿似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注释:¹假令:假使,即使。²簸却:激起。³沧溟:大海。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闻 一作:见)
世人见我恒¹殊调²,闻余³大言皆冷笑。(闻 一作:见)
译文: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
注释:¹恒:常常。²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³余:我。⁴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宣父¹犹能畏后生,丈夫²未可轻年少。
译文: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
注释:¹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见《新唐书·礼乐志》。宋本“宣父”作“宣公”。²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全诗开篇激昂高调,前四句均以“大鹏”自比。“大鹏”这一意象经常在李白的作品中出现。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是自由的象征,李白深受其影响,故而李白的作品中永远有最浪漫的幻想,永远充满对权贵的傲视和对自由的追求。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李白在诗中第三、四句写到:“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即使大风停下来,大鹏落了下来,也会在江湖激起波澜。如果李白自比大鹏,那么李邕自然就是大鹏乘借的大风,李白在这里言明即使将来没有了李邕的相助,他也能在政坛造成非凡的影响。这种非凡的胆气不得不用一个“狂”字来总结。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

  其实历史上李邕本人亦是一个侠义豪迈、天纵英才的人物,而且对后辈多为照顾。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58-159

shàngyōng--bái

péngtóngfēngyáozhíshàngjiǔwàn

jiǎlìngfēngxiēshíxiàláiyóunéngquècāngmíngshuǐ

shìrénjiànhéngshūdiàowényánjiēlěngxiào

xuānyóunéngwèihòushēngzhàngwèiqīngniánshǎo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兰之猗(yī)¹猗,扬扬²其香。
译文: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
注释:猗兰操:蔡邕《琴操》说,孔子周游列国,诸侯不能用。孔子自卫返鲁,过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啃然叹息道:“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于是止车,援琴而歌,托兰为辞,自伤不逢时,作《猗兰操》。¹猗:盛美的样子。²扬扬:香气远闻的样子。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译文:人们不去采摘兰花并佩戴在身上,对兰花本身有什么损伤呢?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今天之旋¹,其曷(hé)为然。
译文:如今政局大变,为什么竟是这样呢!
注释:¹旋:指返回鲁国。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译文:日复一日啊年复一年,我依旧行走四方。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雪霜贸贸¹,荠²麦之茂。
译文:看到隆冬严寒时,荠麦却正开始茂盛地生长,一派生机盎然。
注释:¹贸贸:纷杂、混乱的样子。²荠:一二年生草本野生植物,冬寒始生,春暖开花。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gòu)¹
译文:既然荠麦能无畏寒冬,那么不利的环境对我又有什么影响呢?
注释:¹觏:遇见。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¹
译文:荠麦在寒冬生长茂盛的特性,是它所特有的。
注释:¹有:多,富裕。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¹
译文:君子在世间所遇到的困难,也是他所可以克服的。一个君子是能处于不利的环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注释:¹守:节操。

láncāo

hán tángdài 

lánzhī yángyángxiāng 
cǎiérpèi lánshāng 
jīntiānzhīxuán wéirán 
xíngfāng nián 
xuěshuāngmàomào màizhīmào 
 shāng ěrgòu 
màizhīmào màizhīyǒu 
jūnzhīshāng jūnzhīshǒu 
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従之戏,予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
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従之戏,予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
译文:庐山的五老峰前,白鹤古道的遗址仍留存着。
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长松荫庭,风日¹清美。
译文:茂盛的长松下荫凉的庭院,清风和煦,阳光正好。
注释:¹风日:风与日。指天气。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
译文:我时常独自游览,在山中没有遇见一个人。
谁欤棋者,户外屦二。
谁欤(yú)¹棋者,户外屦(jù)二。
译文:下棋的人到底是谁啊?在这室外对棋。
注释:¹欤:表示感叹,跟“啊”相同。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译文:不曾听见说话声,常听见落下棋子的声音。
纹枰坐对,谁究此味。
纹枰¹坐对,谁究此味。
译文:二人对坐下棋,谁能理解其中的滋味。
注释:¹纹枰:古代对围棋棋盘的别称。
空钩意钓,岂在鲂鲤。
空钩意钓,岂¹在鲂(fáng)鲤。
译文:用空的鱼钩钓鱼只是想感受垂钓乐趣,哪里是为了鲂鲤呢?
注释:¹岂:哪里。
小儿近道,剥啄信指。
小儿¹近道,剥啄信指。
译文:小孩近于棋道,心中笃实,随指而落。
注释:¹小儿:小孩,孩子。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译文:下棋获胜了,自然高兴;失败了,也是可以愉快自然的。
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译文:姑且就这样罢了,生活本应该悠闲自在。

guān??bìngyǐn??--shì

jiěchángyóushānbáiguānguānzhōngrénjiēzhòuqǐnwénshēngsōngliúshuǐzhījiānxīnránzhīěrxuéránzhōngjiě

érziguònǎinéngzhědānshǒuzhāngzhōngcóngzhīzuòjìngwèiyàn

lǎofēngqiánbáizhǐ

zhǎngsōngyīntíngfēngqīngměi

shíyóuféngshì

shuízhěwàièr

wénrénshēngshíwénluòzi

wénpíngzuòduìshuíjiūwèi

kōnggōudiàozàifáng

xiǎoérjìndàozhuóxìnzhǐ

shèngxīnránbài

yōuzāiyóuzāiliáoěrěr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画桡(ráo)¹两两枕汀(tīng)沙,隔岸烟芜(wú)²一望赊(shē)³
译文:成双成对的精美画船静静地停泊在滩头沙边,远望对岸寒林衰草迷濛渺远。
注释:¹画桡:饰绘华美的船。桡,原谓桨,此指代船。²烟芜:笼罩着烟气的野草。³赊:语助词。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翡翠¹闲居眠藕叶,鹭(lù)(sī)别业²在芦花。
译文:翠鸟在碧绿荷叶上悠然酣睡,白鹭在芦花丛中悠闲栖息。
注释:¹翡翠:指翠鸟,羽毛青翠的水鸟。²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pèi)¹翩翩露酒家。
译文:溪边,淡淡的云层笼罩着渔家小屋迷茫一片,翩翩酒旗展露于荒村酒店。
注释:¹野旆:指荒村的酒旗。旆,旗。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可惜一绷(bēng)¹真水墨²,无人写得寄京华。
译文:只可惜这美如一幅绣成的水墨画卷的水村风光,没有人画出寄往京华的官场大院。
注释:¹绷:绣绷。此代指绣成的绣品。²水墨:水墨画。

  此诗以隐逸的田园生活入题,以“闲望”的姿态、心境,描绘“水村”的秀美景色。但题旨不在表现闲适情致。尾联二句,表现了诗人厌恶繁华尘俗、仕途名利的高洁情操,含而不露,韵味醇厚。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再写隔岸烟雾迷朦中的野草,远景和近景明暗配搭和谐,颇有朦胧感,也能紧扣题意,破题功夫相当老到。其实这一联写的还是孟浩然“移舟泊烟渚”那种意境,只是添上“画”,使色彩浓丽得多。

  颔联以翡翠鸟和鹭鸶的“闲”居来衬托自己的“闲”望,写的是静景。这一联很注意炼句,对仗工整,平淡质朴中含有工丽,因而显得自然生动。更重要的是,诗人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境界,以传达出悠闲的心情。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近,但王维用的是反衬,俞紫芝用的是正衬,自然是俞不及王。

  颈联又由近及远,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出句和第二句一样,富有朦胧感;对句则有杜牧“水村山郭叶旗风”的意境。

  尾联是隐居的诗人,劝诫那些可怜的身处“朱门务倾夺”中的人们,切莫“就中奔走费光阴”,自己多想画一幅《水村闲望》写意画,再题上这首诗送给他们。

shuǐcūnxiánwàng--zhī

huàráoliǎngliǎngzhěntīngshāànyānwàngshē

fěicuìxiánmiánǒubiézàihuā

yúndàndànpèipiānpiānjiǔjiā

běngzhēnshuǐrénxiějīnghuá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潜虬(qiú)媚幽姿¹,飞鸿响²远音³
译文:沉潜的龙,姿态是多么的幽闲多么的美妙啊!高飞的鸿鸟,声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传远啊!
注释:¹潜虬媚幽姿: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²响:发出。³远音:悠远的鸣声。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¹霄愧²云浮,栖(qī)³(zuò)渊沉
译文:愧不能像飞鸿那样飞上云霄以施展抱负,也无法像深潜水中的虬龙,隐退沉潜于川谷。
注释:¹薄:迫近,靠近。²愧:惭愧。³栖川:栖息水中。⁴怍:惭愧。⁵渊沉:指深潜水中的虬龙。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进德¹智所拙,退耕²力不任。
译文:我仕进修德,却智慧拙劣;我退隐耕田,却又力量无法胜任。
注释:¹进德:增进道德,这里指仕途上的进取。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xùn)(lù)¹反穷海,卧疴(kē)²对空林。
译文:为了追求俸禄,我来到这偏远的海边做官,兼又卧病在床,面对着光秃秃的树木。
注释:¹徇禄:追求禄位。²疴:病。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qīn)枕昧(mèi)节候¹,褰(qiān)²暂窥临。
译文:(每天)蒙著被子,睡著枕头,浑不知季节气候的变化。偶然间揭开窗帷,暂且登楼眺望。
注释:¹衾枕昧节候:卧病衾枕之间分不清季节变化。衾,大被。昧,昏暗。²褰开:揭开帷帘,打开窗子。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qū)(qīn)¹
译文:倾耳细听有那流水波动的声音,举目眺望有那巍峨高峻的山岭。
注释:¹岖嵚:山势险峻的样子。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初景革绪风¹,新阳改故阴²
译文:初春的阳光已经代替了残余的冬风,新来的阳气也更替了去冬的阴冷。
注释:¹初景革绪风: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²新阳改故阴: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池塘¹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译文:(不知不觉)池塘边已经长满了春草,园中柳条上的鸣禽也变了种类、换了声音。
注释:¹塘:堤岸。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qí)祁伤豳(bīn)¹,萋萋感楚吟。
译文:想起《出车》这首豳诗,真使我伤悲,想到《春草生兮萋萋》这首楚歌,更是让我感慨。
注释:¹祁祁伤豳歌:“采蘩祁祁”这首豳歌使我悲伤。祁祁,众多的样子。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索居¹易永久,离群²难处心³
译文:唉!独居的生活真容易让人觉得时间难捱、特别长久,而离开群体的处境也真是让人难以安心。
注释:¹索居:独居。²群:朋友。³处心:安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持操¹岂独古,无闷²³在今。
译文:坚持节操哪里仅仅是古人才做得到呢?所谓的“遯世无闷”今天在我的身上已经验证、实践了。
注释:¹持操:保持节操。²无闷:没有烦闷。³征:验证,证明。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他出任永嘉太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既不能像潜藏的虬那样安然退隐,又不可能像高飞的鸿那样声震四方,建功立业。第二层写他在病中临窗远眺。第三层写他的思归之情。

  前八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魏晋南朝时代权力斗争激烈,仕途风波险恶,因此士族文人既有进取之志,又有企羡隐逸之心,而诗人所面临的,却是两者俱无所得的困境。诗一开头即由此下笔:“潜虬”一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飞鸿”一句喻奋进高飞、声名动世的境界;下面两句说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自己都不能做到,深感惭傀。四句中,第三句紧接第二句,第四句远承第一句,诗意连贯而有变化。以上四句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自己的困境,但为何会这样,并未交代清楚,所以又有后四句把前四句加以落实。“进德”谓进取功业,施恩德于世人,与“飞鸿”一句相应。——但虽有此志,却是才智不及。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耿直守正,乃至受人陷害。“退耕”谓退隐田园,以耕作自资,与“潜虬”一句相应。——但徒怀此愿,却是力所未能。以谢氏的富有,当然谈不上“退耕力不任”的问题。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颇有退隐之心,只是为形势所格,无法实现。因为当时谢灵运如果拒绝赴任,就是公开表示与当权者对抗,极可能招致更大麻烦。下面进一步写自己于无奈中来到这偏僻的海隅,入冬后久卧病床,所对唯有萧索枯瑟之空林。全诗由虚入实,由远及近,气氛渐渐降到最低点。

  自“衾枕”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衾枕昧节候”紧承前一句”卧疴对空林”而来,写卧病中不知不觉,已是冬去春来,同时自然而然引出下旬“褰开暂窥临”。“暂”谓短时间,有抱病强起之意。“倾耳”、“举目”两句,写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极度喜爱。池塘水波轻拍,在倾耳细听之际,令人虑澄意解;远山参差耸立,于放眼遥望之中,使人心旷神怡。眼前是一派景色:“初景”即新春的阳光,正在革除“绪风”即残冬的余风,“新阳”即春代替了“故阴”即冬的统治。“初景”、“新阳”写出总体的感受,是虚笔,下面“池塘”、“园柳”两句,转为近景的具体描绘。“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诗中最著名的诗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的赞赏,甚至引出一些带有神秘性的传说。但也有人提出:这二句实在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夸耀的。究竟应如何看待,颇可稍加分析。

  看起来,这一联诗(特别是前一句)确实很平常,毫无锤炼之功,所写景色亦并无特别之处.但应该注意到,它很好地表现了初春之特征及诗人当时的心情。池塘周围(尤其是向阳处)的草,因为得池水滋润,又有坡地挡住寒风,故复苏得早,生长得快,其青青之色也特别的鲜嫩,有欣欣向荣的生气。但它委实太平常,一般人都注意不到。谢灵运久病初起,这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景色突然触动了他,使之感受到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于是很自然地得到这一清新之句。“园柳变鸣禽”,写柳枝上已有刚刚迁徙来的鸟儿在鸣叫,这同样是细微而不易察觉的变化。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以及忧郁的心情在春的节律中发生的振荡。再有,宋初诗坛,以谢灵运其人为代表,有一种追求佳句的风气,而通常的佳句,都以反复雕琢、精于刻画取胜。在这样的风气中,此种自然生动而富有韵味的诗句,更显得特出。总之,放在特定的文学环境和具体的诗篇之中来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确不失为佳句,单独抽出来加以评论,就没有多少意义了。从全诗来看,写到这里,情绪渐渐转向开朗欣喜的暖色调。

  第二层是全诗最精彩的部份。诗人在病榻上度过了一个冬天,现已是初春时节了。他凭窗而坐,倾耳细听远处波涛拍岸之声;举目远望群山起伏之影。而近处所见的景致则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从冬去春回的众多景象中选择了一个细小而典型的镜头:不知不觉间楼外枯草瑟瑟的池塘里竟然春草繁生了;小园垂柳丛中禽鸟鸣声也已变换。正是从池塘小园的变化中,久病的诗人突然意识到,外面已是一派浓郁的春意。这里写景,有声有色,远近交错,充满了蓬勃生气。“池塘”二句为历来诗论家交口赞赏。它的妙处就在于自然清新,不假绳削。

  最后六句为第三层。开头两句由登楼观春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绪又转向感伤。“祁祁伤豳歌”的“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一篇,诗中有“采蘩祁祁”等描写春景之句。“伤豳歌”,按照《毛诗序》《诗谱》等传统的解释,《七月》是周公在遭受流言、出居东都以避谗害时作的,谢灵运用此典故,带有暗喻的意思。“萋萋感楚吟”的“楚吟”,指《楚辞·招隐士》一篇,其中有“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所谓“感楚吟”,是说有感于隐士的生活。这两句回复到第一层的内容,但并非单纯的重复,而是表示要从困窘的处境中摆脱出来,决心走隐居的道路。接着“索居”“离群”两句,写隐居生活令人难以接受的一面,意思是:离群索居的生活,使人容易感到岁月漫长,枯索无味,难以安心。这两句从诗意上说,是指一般人的想法,并非说自己。但在潜在心理上,这种被否定的想法,也隐约透露了他自己的某种疑虑。谢灵运出身华胄,为世人所重,且骄纵自负,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对于他确非易事。但不管怎祥,他归隐的决心已下。全诗结束两句说:“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无闷”语出《周易·乾卦》,意谓大德之人,避世而无所烦忧。这两句意思是:坚持节操岂止古人能够做到,《周易》所谓“遁世无闷”在今人身上同样可以得到征验!这样,诗的情绪便从进退维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以高亢的声调收结全篇。也就在这大约半年之后,谢灵运终于称疾辞职,归隐到始宁的祖居。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或是比兴,用虬和鸿的进退得所来说明自己进退失据;或是直抒胸臆,诉说独居异乡的孤苦;或是以景写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抑郁。

  此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这里有孤芳自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的志趣等等,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活动的过程。诗中写景部分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密切,并且成为诗中情绪变化的枢纽。对景物的描绘,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而这正是他能够开创山水诗一派的条件。只是,语言过于深奥、句式缺少变化,因求对仗而造成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诗歌的发展来纠正。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637-640
2、 河边拙.读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中文自学指导,1994,02.

dēngchíshànglóu

xièlíngyùn nánběicháo 

qiánqiúmèiyōu姿 fēihóng鸿xiǎngyuǎnyīn 
xiāokuìyún chuānzuòyuānchén 
jìnzhìsuǒzhuō tuì退gēngrèn 
xùnfǎnqiónghǎi duìkōnglín 
qīnzhěnmèijiéhòu qiānkāizànkuīlín 
qīngěrlínglán tiàoqīn 
chūjǐngfēng xīnyánggǎiyīn 
chítángshēngchūncǎo yuánliǔbiànmíngqín 
shāngbīn gǎnchǔyín 
suǒyǒngjiǔ qúnnánchǔxīn 
chícāo mènzhēngzàij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