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风疏,朱楼云卷,桂枝新剪轻黄。藕丝牵断,莲粉堕红房。
玉树风疏,朱楼云卷,桂枝新剪轻黄。藕丝牵断,莲粉堕红房。
此夜平分秋色,金波转、纨扇初凉。开罗幕、鹊炉微暖,香散楚天长。
此夜平分秋色,金波转、纨扇初凉。开罗幕、鹊炉微暖,香散楚天长。
玉颜寂寞处,双横翠袖,自整明珰。渐月华空馆,露滑银床。
玉颜寂寞处,双横翠袖,自整明珰。渐月华空馆,露滑银床。
破镜半衔云树,九秋恨、一概平量。又何待、霜凝画角,飞雁两三行。
破镜半衔云树,九秋恨、一概平量。又何待、霜凝画角,飞雁两三行。
李雯

李雯

(1608—1647)明末清初江南青浦人,字舒章。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满天星斗晓来收,万丈瑶台梦里游。
满天星斗晓¹来收,万丈瑶台²梦里游。
译文:满天的星斗到了拂晓时分都隐没了,我在梦中将那万丈瑶台游玩了个遍遍。
注释:¹晓:天刚亮。²瑶台: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物到岁寒偏耐看,一轩松竹不胜幽。
物到岁寒偏耐看,一轩松竹不胜幽。
译文:到了岁暮寒冬时总有许多耐看的事物,你看屋外的苍松和翠竹到这时才显示出了它们的独特之处。
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
(shuò)方三度重阳节¹,河曲²干旌(jīng)³岁岁忙。
注释:¹朔方三度重阳节:在宁夏过了三次重阳节。²河曲:黄河。³干旌:旌旗的一种。以五色鸟羽饰旗竿,树于车后,以为仪仗。
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
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¹功兼蹜(sù)²地方。
注释:¹太宰:官名。明朝为吏部尚书的别称。²蹜:形容小步快走。《万历朔方新志》作“缩”。
云外好呼南去雁,系书先为报江乡。
云外好呼南去雁,系书¹先为报江乡²
注释:¹系书: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²江乡:多江河的地方。多指江南水乡。

jiǔdēngqīngshuǐyíngchéng--zhīluán

shuòfāngsānzhòngyángjiégànjīngsuìsuìmáng

bìngānchénbáihuāyóusòngsāiyuánhuáng

zhōngchéngshūyǒuhuítiāntàizǎigōngjiānfāng

yúnwàihǎonányànshūxiānwèibàojiāngxiāng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残灯风灭炉烟¹冷,相伴唯孤影。判²教狼藉(jí)醉清樽(zūn)³,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译文: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孤单的影子。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大声质问苍天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
注释:¹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²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³清樽:酒器,借指清醇之酒。⁴醒眼:清醒之眼光。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难逢易散花间酒¹,饮罢空搔(sāo)²。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³
译文:为何能与知己畅饮的盛宴总是相逢难,离别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闲愁萦怀,难以派遣,我还是用美酒和梦乡来逃避它吧。但只怕醒来之后,满腔的愁思就会让我又一次来到酒杯的面前。
注释:¹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²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³樽前:酒樽之前。

  词首第一句以冷风、残烟、烛灰、孤影交织而成一幅孤寂凄凉的室内独居图景。“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惟孤影”,冷风吹灭了香炉中的残烟,燃尽的烛灰早已不再温热;陪伴他的,只有孤单的影子。他既是自感忧愁如此,漫漫长夜该如何打发。

  词的第二句写词人无法派遣忧愁,只能通过借酒来消愁。“判教狼藉醉清樽”,即是说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着醇酒来麻醉自己。“判教”、“狼藉”,都是决绝之语,感情色彩极为强烈,说明词人愁痛深入骨髓。否则他也不会大声质问苍天,问谁是这世间清醒不醉之人。“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辞-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句质问,似也点明了词人满腔郁闷忧愁的原因。

  词的第三句写借酒消愁、时光短暂。“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为何能与知己畅饮的盛宴总是相逢难、离别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空搔首”写出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对离别的无可奈何。

  词的尾句写出了虽然借酒消愁,但担心醒时又会继续喝酒的心理。“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既然闲愁萦怀,难以派遣,词人只能用美酒和梦乡来逃避它。但词人又害怕醒来之后,满腔的愁思就会让他又一次来到酒杯的面前。“总”字写出了词人的怀疑,“恐”字写出了词人的害怕和担心。

  全词迂回曲折,写出了词人从孤独到借酒销愁,再到对酒产生怀疑,心中担忧酒醒后又会继续喝酒逃避的心理活动,和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类似。

参考资料:
1、 梦远.《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262页

měirén ·cándēngfēngmièyānlěng

lánxìng qīngdài 

cándēngfēngmièyānlěng xiāngbànwéiyǐng pànjiàolángzuìqīngzūn wéiwènshìjiánxǐngyǎnshìrén 
nánféngsànhuājiānjiǔ yǐnkōngsāoshǒu xiánchóuzǒngzuìláimián zhǐkǒngxǐngshíjiùdàozūnqián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昔游三峡¹见巫山,见画巫山²宛相似。
译文:当年游三峡时见过巫山,如今看见这幅屏风画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注释:¹三峡:今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三峡。具体所指,历代说法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²巫山:巫山县有巫山。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疑是天边十二峰¹,飞入君²家彩屏(píng)里。
译文:我心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飞进您家的屏风里边。
注释:¹十二峰:巫山山峰之尤著者,其初本无确指,后世也说法不一。²君:指元丹丘。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寒松萧瑟(sè)¹如有声,阳台²微茫如有情。
译文:寒松摇曳若有声,依稀可见的阳台如有深情。
注释:¹萧瑟:风声,多形容秋风。²阳台:今巫山县北有阳台山,盖因此而名。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锦衾(qīn)¹瑶席²何寂寂³,楚王神女徒盈盈
译文:棉衣瑶席多么寂寞,楚王和神女当年的热恋也是徒然。
注释:¹锦衾:锦制之被。²瑶席:用瑶草编织的卧席。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名。³寂寂:冷落寂静。⁴徒:空,徒然。⁵盈盈:美好的样子。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
高咫(zhǐ)¹,如千里,翠屏丹崖²(càn)如绮(qǐ)³
译文:小小屏风咫尺千里,青山红崖如同锦绣灿烂。
注释:¹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此形容距离短。高咫尺,如千里,谓画有咫尺千里之势也。²翠屏丹崖:屏,喻指山峰。翠屏: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均指画中景物。丹崖:绮丽的崖壁。³绮:华美的丝织物。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苍苍远树围荆(jīng)¹,历历²行舟泛³巴水
译文:琶苍远视掩映着荆门,巴水上的行舟历历可见。
注释:¹荆门:山名,位于巫山下流,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²历历:分明貌。³泛:飘流。⁴巴水:当泛指巴地所经之水,非专指巴江。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水石潺(chán)(yuán)¹万壑(hè)²分,烟光草色俱氛(fēn)(yūn)
译文:万壑间水漫石滩,烟光里草色新鲜。
注释:¹潺湲:水流貌。²壑:山谷。万壑分,万壑分流。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溪花笑日¹何年发²,江客³听猿几岁闻。
译文:日光下溪畔的山花是何年盛开,江客听猿始自哪年?
注释:¹笑日:向日而笑。²发:开放。³江客:江行之客。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使人对此心缅(miǎn)(miǎo)¹,疑入嵩丘梦彩云。
译文:令人在画前心胸高远,我真疑心自己是在梦中遇到了神仙。
注释:¹缅邈:思绪遥远的样子。

  此诗起笔四句,即以真形画,疑画为真,写出乍见巫山屏风时的感受。接下来,“如有声”、“如有情”,诗人由疑而入迷,竟从画中听出有声,见出有情;可是转眼间幻觉顿失——“徒盈盈”,眼前只是一片寂静——“何寂寂”,诗人复由迷而生疑;“高咫尺,如千里”,原来只是一幅画,并非实景,诗人又由迷而悟。

  然而,审美过程并没有到此为止,诗人进一步对画面作了仔细观照,“苍苍”以下六句,即随着诗人视线的转移,由远而近,从大到小,有层次地展现出画面景物。正是在这一凝神观照的过程中,由于画面的逼真,使诗人再一次心生幻觉,坠入迷境。把诗人审美过程中上述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感受及其变化,表现得如此真切生动,是本诗最显著的特色。

  此外,诗中对画面景物的再现,纯从实处着笔,但由于它是围绕诗人的审美心理感受及其变化为中心而展开的,因而既给人历历在目之感,又毫无呆板琐细之嫌,其中所隐含的美妙神话传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更能激起人们美好的情感联想。

参考资料:
1、 王启兴 张金海.唐代艺术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9-30

guānyuándānqiūzuòshānpíngfēng--bái

yóusānxiájiànshānjiànhuàshānwǎnxiāngshì

shìtiānbiānshíèrfēngfēijūnjiācǎipíng

hánsōngxiāoyǒushēngyángtáiwēimángyǒuqíng

jǐnqīnyáochǔwángshényíngyíng

gāozhǐchǐqiāncuìpíngdāncàn

cāngcāngyuǎnshùwéijīngménxíngzhōufànshuǐ

shuǐshíchányuánwànfēnyānguāngcǎofēnyūn

huāxiàoniánjiāngtīngyuánsuìwén

使shǐrénduìxīnmiǎnmiǎosōngqiūmèngcǎiyún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江枫¹渐老,汀(tīng)²半凋(diāo),满目败红衰翠。楚客³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zhēn)、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译文: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红气。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面对这傍晚景象,我悲伤怀抱,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注释:¹江枫:江边枫树。²汀蕙:沙汀上的葱草。³楚客:客居楚地的人。⁴登临:登山临水。⁵疏砧:稀疏继续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侭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mò)¹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²。侭(jǐn)无言、谁会³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译文:相思之人隔断在脉脉千里之外。两处思念情怀,相隔千山万水。雨停云散红空高远,望不尽远处十二座苍翠山峰。无言相诉,谁会登高望远抒发心中的情意?纵然写得千万种分离的痛苦情思,无奈谁能驾驭行云寄去我的相思情书?
注释:¹脉脉:含情不语貌。²翠峰十二:即巫山十二峰。³谁会:谁能理解。⁴归云:喻归思。

  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篇头三句,乃登高所见。“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曰“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了,整个画面呈现红和绿两种时比色。不是鲜红嫩绿,而是黯淡、憔悴的红和绿。 “败红”和“衰翠”是对应上文的“江枫”和“汀蕙”:请注意不是已老和全凋,而是“渐老”和“半凋”;所以还残留一些凄凄惨惨的红和稀稀疏疏的绿,“渐”和“半”意味正老、正凋,还将不断地老下去、凋下去。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红气。”这是一幅大笔渲染、满画面的深秋枫黄图,秋色极浓。在写足秋色之后,睹此浓浓秋色的抒情主人公出现了,并点明了“暮秋”季节。“楚客”两句,引用宋玉《九辩》悲秋之意,柳永曾宦游于荆襄一带古代楚地,故这里自称为“楚客”;“登临”补出了上文之秋景是他登高所目见,并暗示主题。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写所闻。深秋万物衰败,已让人心生哀愁,何况在这“满目败红衰翠”之中,耳中又闻这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磁杵之声,在残阳中回荡呢?古代妇女,在秋红到来时,便以磋杵杵捣,制寒衣以送漂泊在外之人。所以在异地漂泊的行人,听闻捣衣声便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寓长期漂泊,“伤怀念远”。“暮秋”是秋红将尽,“残阳”则是一日将尽,都是“晚景”。对景难排,因此下文就直接道出“伤怀念远”的主旨。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浓重的秋声秋色深深地触动诗人的离情,接着“对晚景”三字,承上文的所见所闻,启下文的“伤怀念远”,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新愁旧恨相继”,此刻先后涌上心头,这愁恨又是多么的浓重。

  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脉脉”,化用《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其字当作“哌哌”,相视之貌。(“脉”,繁体“作哌”,形近而误。)相视,就是我与她互相对望,也就是她怀念我,我也怀念她,因此接着才会有二、三句。“两处风情”,从“脉脉”来;“万重烟水”,从“千里”来。细针密线,丝丝人扣。“念两处风情”紧扣“脉脉”,“万重烟水”与“千里”呼应,绘出词人与伊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两相怀念的情状。一个“念”字,令作者怀人之情顿生层澜。

  “雨歇红高,望断翠峰十二。”“雨歇”一句,不但写出登临时红气的实况,而且点出是风吹雨打才使红败翠衰,补暮秋雨后之状,秋雨初停,红高山青,而怀人之情让这雨后晴景引逗得愈加郁厄,将山峰望穿亦难消解。“望断”句既是写实,又是寓意。就写实方面说,是讲雨收云散,红高气朗,极目所见,惟有山岭重叠连绵不断。就寓意方面说,则是讲那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由于云散雨收,此时也看不见了。“望断翠峰十二”,也是徒然。巫山有十二峰,诗人常在诗中使用李唐神女的传说。词人在这里暗中抒发了对情人的思念,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乃是红仙般的一流人物。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深进一层。“凭高”之意,无人可会,只能默然无语。以“尽”字至“无言”之上,表达了词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无人能解,也无法自诉,使得作品的情感更显深进。“无言”、“谁会”更是紧扣上阕“脉脉人千里”,表达了词人无人与说的心情。无人与说,只好把书信寄予千里之人,然而“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既无人与说又千里难寄,词人的苦闷愈加深重了。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结尾两句再深进两层。第一层,既然此刻此处无人可诉,无人能会此情此意,那么这“离肠万种”,就只有写之寄于词中。第二层,可是即使写下思念,又如何才能送至她手呢?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在柔情百转中倾吐而出,增强了感染力。“归云”,此处意为无乘归去之云的人托付鸿信。

  此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词的上片,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8页
2、 钱鸿英著.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33页
3、 钱鸿英著.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34页
4、 姜钧编.宋词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05:第13页

suànmàn ·jiāngfēngjiànlǎo

liǔyǒng sòngdài 

jiāngfēngjiànlǎo tīnghuìbàndiāo mǎnbàihóngshuāicuì chǔdēnglín zhèngshìqiūtiān yǐnshūzhēn duàncányáng duìwǎnjǐng shānghuái怀niànyuǎn xīnchóujiùhènxiāng 
rénqiān niànliǎngchùfēngqíng wànchóngyānshuǐ xiētiāngāo wàngduàncuìfēngshíèr jǐnyán shuíhuìpínggāo zòngxiě chángwànzhǒng nàiguīyúnshu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