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艳¹²且静(jìng),红衣³浅复深
译文:牡丹叶碧绿鲜艳,娴静文雅;牡丹的花瓣色彩时浅时深错落有致。
注释:¹绿艳:指碧绿鲜艳的叶子。²闲:通“娴”,文雅的样子。³红衣:指红色的牡丹花瓣。⁴浅复深:由浅到深。
花心愁欲断¹,春色岂(qǐ)知心²
译文:面临凋零,牡丹花却是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注释:¹愁欲断:形容伤心到极点。²心:牡丹花内心所想。

  这首诗前两句写牡丹娇艳可爱的丰姿和闲雅安静的气度,后两句写花欲凋谢时的愁怨,暗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这首诗以美人喻花,意境优美。含蓄蕴藉,余味悠长。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这两句先侧重写牡丹枝叶的状态和花的色彩。诗人以人写花,说碧绿鲜艳的牡丹叶,簇簇拥立,多像一个身着绿妆娴静文雅的少女;那色彩时浅时深错落有致的红色欲滴的花片,又像少女的衣裙。开首这两句,诗人把美人和牡丹融为一体,写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这两句是写“牡丹仙子”的内心世界,说花儿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因为牡丹花与春天同在,在美好的春天里,牡丹花娇嫩妩媚,姿容娟秀,清香万里,占尽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驻,谁也无法挽留,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与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会调零衰败,渐渐枯萎。因此,人们只知道欣赏春色,欣赏牡丹花的鲜艳,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这首诗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费苦心。以“绿艳”衬托“红衣”,使牡丹显得娇媚动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而让花儿自愁自哀自伤自叹,真是翻奇出新,别有一番情致。全诗把牡丹花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达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较好的咏物诗。

 

参考资料:
1、 张天定.花鸟诗词欣赏: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2-43

hóngdān

wángwéi tángdài 

绿yànxiánqiějìng hóngqiǎnshēn 
huāxīnchóuduàn chūnzhīxī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牡丹叶碧绿鲜艳,娴静文雅;牡丹的花瓣色彩时浅时深错落有致。

面临凋零,牡丹花却是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注释

绿艳:指碧绿鲜艳的叶子。

闲:通“娴”,文雅的样子。

红衣:指红色的牡丹花瓣。

浅复深:由浅到深。

愁欲断:形容伤心到极点。

心:牡丹花内心所想。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牡丹娇艳可爱的丰姿和闲雅安静的气度,后两句写花欲凋谢时的愁怨,暗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这首诗以美人喻花,意境优美。含蓄蕴藉,余味悠长。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这两句先侧重写牡丹枝叶的状态和花的色彩。诗人以人写花,说碧绿鲜艳的牡丹叶,簇簇拥立,多像一个身着绿妆娴静文雅的少女;那色彩时浅时深错落有致的红色欲滴的花片,又像少女的衣裙。开首这两句,诗人把美人和牡丹融为一体,写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这两句是写“牡丹仙子”的内心世界,说花儿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因为牡丹花与春天同在,在美好的春天里,牡丹花娇嫩妩媚,姿容娟秀,清香万里,占尽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驻,谁也无法挽留,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与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会调零衰败,渐渐枯萎。因此,人们只知道欣赏春色,欣赏牡丹花的鲜艳,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这首诗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费苦心。以“绿艳”衬托“红衣”,使牡丹显得娇媚动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而让花儿自愁自哀自伤自叹,真是翻奇出新,别有一番情致。全诗把牡丹花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达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较好的咏物诗。

 

参考资料:
1、 张天定.花鸟诗词欣赏: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2-43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4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虎踞龙蹲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生。
虎踞(jù)龙蹲(dūn)¹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²生。
译文:乱石如虎踞龙蹲满地纵横,陨星的光芒渐灭雨痕渐生。
注释:¹虎踞龙蹲:形容怪石雄伟之状。此用以暗示有志于世的才士。²雨痕:雨点打在细砂、泥或粘土上形成的小浅坑,有时保留在沉积岩的层面上。
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
不须¹²(ài)³东西路,哭杀厨头阮(ruǎn)步兵
译文:不要把东西通道全都阻塞,会哭坏了那位厨头阮步兵!
注释:¹不须:不要。²并:同时。³碍:妨害,限阻。⁴阮步兵:即阮籍,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石点题。“虎踞龙蹲”既是写石,又是用典。以“龙蹲”代孔子,用“虎踞龙蹲”形容非常之人,才华之士,在唐人的作品中常可见到。如卢照邻《南阳公主集序》:“龙蹲东鲁,陈礼乐而救苍生;虎踞西秦,焚诗书以愚黔首。”李商隐在这里借以描绘石积于地,辨其姿态,如虎伏欲跃,如龙卧欲飞,以暗示有志于世的才士。而“纵复横”三字则陡转急下,尽写虎石翻仰、龙石横陈的一片散落凋零,紧扣题目中的“乱”字,点出才士失志受挫之意。联系到《易·乾卦》中的“云从龙,风从虎”,更令人有志士沦落之感。“星光渐减雨痕生”一句也为用典。古人以为,地上之石,本天上之星,故《黄石公》曰:“石者,星质也。”《左传》以“陨星”解释“陨石”,并且有“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此处以陨星紧扣题目中的“石”字,并以天落之星来暗示才士不凡,回应上句中的“虎踞龙蹲”。然而,星堕人间,光采渐渐泯灭;雨水浸渍,又留下了道道深痕。这是艰难世道、无情风雨刻下的印迹,这是历经沦贱艰虞的生活标识。这两句的含意有四层:一谓石乃陨星,本质不凡;二谓落地化石,星光泯灭,遭际不幸;三谓石形如龙似虎,雄姿依稀;四谓纵横散乱,风雨剥蚀,饱尝艰难;层层转进,于写石之中寄寓了诗人的坎坷不平之志。

  诗的后两句因石而寄慨。阮步兵(阮籍)生当魏晋鼎革之际,社会现实的混乱动荡,政治斗争的血腥杀戮,使他非但才志不得施展,而又时有生命之忧,内心痛苦万状。《晋书》记载,阮籍不与世事,酣饮为常(实亦借酒避祸)。闻步兵厨营人善酿酒,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又常醉意驾车,不由路径,至不可行处,便恸哭而返。李商隐此处就是用阮籍之事以抒发自己的穷途之悲。“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即是说,星落光灭,散乱纵横,又加以雨痕水渍,使人观此石便已有世事险恶、人生唯艰之痛,根本不用像阮籍一样驾车寻路、至行不通时方悲途穷。这样的表达方式,比直说自己有阮籍穷途之悲更沉痛,而且纤徐委婉,耐人寻味。纪昀评此诗,曾谓冠阮籍以“厨头”,语言“粗鄙”、“不佳”(见《李义山诗集辑评》)。其实,阮籍名为求官,实为求酒,至官之日,便与刘伶痛饮。酒乃厨头所酿,称他为“厨头”,是以讥讽的笔调写阮籍的无可奈何的悲哀,又是借阮籍为“厨头”抒发自己的才志不得其所的悲愤。这也是李商隐诗的语意曲折之处。

  想要真正理解像李商隐这样喜用僻典、情思幽微的诗人的作品,就要注意分辨那透过客观物象以传达主观情怀的信号。《乱石》一诗,各注家说法不一:或以为是讥刺令狐绹,或以为是愤怨仕途不通,或以为是痛恨小人蔽贤;但莫不以诗中之石为阻碍路途的劣物。此意均由题目中的“乱”字生出。但是,“乱”本形容石落散乱之态,并非指石本身;以陨星指小人,也不符合古典诗歌的表达习惯;诗曰“光渐灭”、“雨痕生”义分明寄同情于陨石。而且,如果是乱石挡路,诗人就不必说“不须并碍东西路”了。可见诗中写石并不从“挡路”着眼。正因为那弃置散落、风雨侵蚀的星石的形象已凝聚了多重才士失志受挫的含意,所以引起屡试不第、沉沦漂泊的诗人的共鸣。“不须”二字,尤见悲愤。

  这首诗咏石而有穷途之悲,悲石之命运与己之不幸相同,悲石只为悲人。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3-104

luànshí--shāngyǐn

lóngdūnzònghéngxīngguāngjiànjiǎnhénshēng

bìngàidōng西shāchútóuruǎnbīng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红叶晚萧萧¹,长亭²酒一瓢(piáo)
译文:晚风中的红叶萧萧落下,长亭里痛饮下别酒一瓢。
注释:¹红叶晚萧萧:一作“南北断蓬飘”。²长亭:古时道路每十里设长亭,供行旅停息。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残云归太华¹,疏雨过²中条³
译文: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
注释:¹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²过:一作“落”。³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随山 一作:随关)
树色随山¹(jiǒng)²,河声入海³遥。(随山 一作:随关)
译文:苍莽的树色随城关远去,黄河呼啸流进遥远海洋。
注释:¹山:一作“关”。²迥:远。³海:一作“塞”。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帝乡¹明日到,犹自梦²渔樵(qiáo)
译文:明日里就要抵达都城中,我仍在做那渔人樵夫梦。
注释:¹帝乡:京都,指长安。²梦:向往。末两句一作“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此诗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此诗另一版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材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把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其中三、四两句,又出现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霁潼关驿亭》诗的颔联,完全相同,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身份。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48-1049

qiūquètóngguān驿lóu

hún tángdài 

hóngwǎnxiāoxiāo chángtíngjiǔpiáo 
cányúnguītàihuà shūguòzhōngtiáo 
shùsuíshānjiǒng shēnghǎiyáo  (suíshānzuō suíguān )
xiāngmíngdào yóumèngqiáo 
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
浅深红白宜¹相间²,先后仍须³次第
译文:幽谷种花,间隔栽种的花儿开得娇媚宜人,不分春夏四季。
注释:¹宜:应该。²相间:间隔栽种。³须:需要。⁴次第:依次。⁵栽:栽种。
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
我欲¹四时²(xié)酒去,莫教³一日不花开。
译文:我随时都要带着酒去那儿赏花,可不要让花儿有一天不开啊!
注释:¹欲:想要。²四时:四季。³教:使,让。
明招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明招山中人,高义无等伦¹
译文:隐居明招山中讲学的朱熹,品德高尚满世界无人能比。
注释:¹等伦:与之同等或同类。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恨子弗¹见之,一去五百春。
译文:遗憾是你没有机会见到他,因他他已经离开五百年了。
注释:¹弗:不。
我学如赘疣,未成先误身。
我学如赘(zhuì)(yóu)¹,未成先误身。
译文:我学他只是了解皮毛点滴,事业未成却先耽误了自己。
注释:¹赘疣:比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译文:耽误自己也无非个人不好,误导世人那可就不仁不义。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八月书空¹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²
译文:八月,结队南飞的鸿雁在空中不断写着“人”字和“一”字,我独自登上岳阳楼俯视晴朗天气下的洞庭湖。
注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城上,临洞庭湖东岸。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为观赏洞庭景色的胜地。¹书空:雁结队飞行,有时排成“人”字,有时排成“一”字,所以说雁在空中写字。²川:河流。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
水声轩帝¹钧天乐²,山色玉皇³香案烟。
译文:汹涌澎湃的波涛声像天帝演奏的钧天广乐,苍翠的山色在阳光中如玉皇香案的烟雾,隐约空濛。
注释:¹轩帝:华夏始祖黄帝轩辕氏。²钧天乐:钧天广乐的简称。是神话中天帝的音乐。比喻惊涛的天籁响声。³玉皇:道教称天帝曰玉皇大帝,简称玉帝、玉皇。⁴香案:置香炉的几案。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大舶(bó)¹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乐²边。
译文:一艘艘大商船,云帆相接,乘风破浪;几朵白云追逐着夕阳在黄昏中消失,引起我的吟咏。
注释:¹大舶:指大商船。²乐:乐诵,即赋诗。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qiǎn)我飘飘意欲仙。
译文:我深深感到东南再没有像这般美丽的形胜,使我身心舒展,飘飘然如神仙行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