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纤断送荼蘼架,衣润笼香罢。鹧鸪啼处不开门,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
廉纤断送荼蘼架,衣润笼香罢。鹧鸪啼处不开门,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
艳阳惯被东风妒,吹雨无朝暮。丝丝只欲傍妆台,欲作一春红泪满金杯。
艳阳惯被东风妒,吹雨无朝暮。丝丝只欲傍妆台,欲作一春红泪满金杯。
李雯

李雯

(1608—1647)明末清初江南青浦人,字舒章。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将军发白马¹,旌节度黄河。
译文: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
注释:¹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箫鼓聒(guō)川岳,沧溟(míng)涌涛波。
译文: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壮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涛。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武安有振瓦¹,易水无寒歌²
译文:武安县有战事,战事浩大,把武安县的屋聒全都震落了,但战场上兵士气势昂扬,没有慷慨的悲歌。
注释:¹武安有振瓦: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史记》中记载:秦国伐魏,赵王令赵奢救魏,秦军驻军在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武安,在今河北武安。²易水无寒歌:这里运用荆轲的事。荆轲刺秦之前,与高渐离慷慨悲歌,高为之送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hé)(hū)(tuó)¹
译文:铁骑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马饮的水之多,能让滹沱河的水全部干涸。
注释:¹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扬兵猎月窟¹,转战略朝那²
译文:战争在最西部的月窟发起,后来又转战到朝那。
注释:¹月窟:月生之处,最西边。²略朝那:略,取的意思。朝那,是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倚剑登燕然¹,边烽列嵯(cuó)(é)
译文:倚剑登上燕然山,那里边峰嵯峨,战争频繁。
注释:¹燕然:燕然山,在今内蒙古境内。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¹多。
译文:万里之外十分萧条,唯有五原的耕作多。
注释:¹五原:郡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定边。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jí)¹金戈。
译文:希望能够一扫大漠对中原的威胁,能以武力制伏大漠的胡虏。
注释:¹戢:收藏兵器。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bái--bái

jiāngjūnbáijīngjiéhuáng

xiāoguāchuānyuècāngmíngyǒngtāo

ānyǒuzhènshuǐhán

tiěruòxuěshānyǐnliútuó

yángbīnglièyuèzhuǎnzhànlüècháo

jiàndēngyànránbiānfēngliècuóé

xiāotiáowànwàigēngzuòyuánduō

sǎoqīngbāojīn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前四句叙述辛大,后四句叙述自己。南方的辛居士,要回家乡去了。他空有“济川”之心,而没有发挥“调鼎”之用。信佛教而不出家的称为居士。“济川”,在这里也是求官的比喻。“调鼎”本来是宰相的职责,这里用来比喻做官。这两句诗,写得很堂皇,说穿了,只是说;他想求个一官半职,可是竟没有到手。有人把“济川心”讲做“救世济民的心”,未免抬得太高了。

  后半首说自己也是一个“忘机者”,家园也在汉水边上,因为听说你要回家去,所以从远地寄这首诗给你,以表慰问之情。“忘机者”是忘却了一切求名求利、勾心斗角的机心的人。这是高尚的比喻,事实上是指那些在功名道路上的失败者。《诗经·邶风》有一首诗,题名《式微》。有一个黎国的诸侯,失去了政权,寄居在卫国。他的臣子做了这首诗,劝他回去。“式微”的意义是很微贱。亡国之君,流落在外,是微贱之至的人。孟浩然说这首诗是“式微吟”,是鼓励辛大回家乡的意思。这个辛大,想必也是一位落第进士,和孟浩然一样的失意人物。所以这首送别诗,没有惜别之意,而表达了自己的式微之感,从而抒写了自己的乡愁。古典文学中用“式微”一词,相当于现在的“没落”。“式馓吟”就是“没落之歌”。

参考资料:
1、 施蛰存《唐诗百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84页

dōuxiàsòngxīnzhīè--mènghàorán

nánguóxīnshìyánguījiùzhúlínwèiféngdiàodǐngyòngyǒuchuānxīn

wàngzhětiányuánzàihànyīnyīnjūnxiāngyáoshìwēiyín

独坐南楼佳兴新,青山绿水共为邻。
独坐南楼佳兴¹新,青山绿水共为邻。
译文:独自坐在南楼,南楼一片美好新奇的景象。青山绿水与南楼相伴。
注释:李嘉祐:天宝年间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贬为江阴令。¹佳兴:指雅兴。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共偏照渡江人。
译文:遥望分隔的浦岫,斜洒的光线照在渡江的人身上。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译文:悠闲地与欧鸟相伴,无事便独自一人带上钓竿闲坐垂钓。
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只忆帝京¹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译文:只是想到帝京遥远不可及,萧瑟秋风下抚着琴,泪水便沾湿了巾。
注释:¹帝京:指帝都,京都。

wǎndēngjiānglóuyǒu怀huái--jiāyòu

zuònánlóujiāxìngxīnqīngshān绿shuǐgòngwèilínshuǎngyáofēnxiùxiéguāngpiānzhàojiāngrénxīnxiánōuniǎoshíxiāngjìnshìjiǎn竿gānqīnzhǐjīngdàoqiūqínnòngzhānjīn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晓迎秋露(lù)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¹
译文:一支初绽的紫薇在秋露里迎接晨光,而不是在早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注释:¹上春:早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桃李无言¹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²
译文:无言的桃花、李花现在不知道在何处,只有紫薇花向着寒冷的秋风,笑对那些争着在艳阳春天开放的花朵了。
注释:¹桃李无言:意谓桃李不说话,不夸耀自己。²艳阳人:指在艳阳春天里开的花。

  紫薇夏季开花,开谢相续,花期长达三、四月之久。杜牧这首诗即围绕紫薇花花期长的特点着笔,赞美紫薇花不争春的谦逊品格。

  “晓迎秋露一枝新”,首句写紫薇花开花季节时令。秋天的早晨,紫薇花迎着秋天的寒露开出一枝枝新鲜的花朵。一个“迎”字,赋予紫薇花以人的精神,它不怕秋寒,迎着寒露开放,为人间装点秋天的景色。

  “不占园中最上春”,春天时节,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而紫薇花不与百花争春,它夏季开花,一直开到秋末。诗人在这里赞美紫薇花不与百花争春的谦逊品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意谓桃花李花开得鲜艳靓丽,引得人人们纷纷前来观赏,以致树下踩出了小路。杜牧在这首中用此典故,却一反其念,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和开花时间之长,极有新意。诗人虽写紫薇但在此诗中一字不提紫薇,使读者在惊奇之中,享受到紫薇的美丽的质感。现在秋天到了,秋风萧瑟,无言的桃花、李花,不知今在何处,只有紫薇花向着寒冷的秋风,笑对那些争着在艳阳春天开放的花朵了。诗人寄情于物,在赞美紫薇花的谦逊品格时,也赞美了具有谦逊美德的人。

  诗人虽写紫薇但在此诗中一字不提紫薇,使读者在惊奇之中,享受到紫薇的美丽的质感。充分感觉到紫薇不与群花争春,淡雅高洁的风骨和一枝独秀的品格。所谓“反常”必须以“合道”为前题,方能构成奇趣。这首被人们誉为咏紫薇诗中的佳作,由于设想入奇,扩大了诗的张力和戏剧效果,使人玩味不已。

参考资料:
1、 麻守中.历代题画类诗鉴赏宝典: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130-131
2、 炎继明.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医药文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85-86

wēihuā

 tángdài 

xiǎoyíngqiūzhīxīn zhànyuánzhōngzuìshàngchūn 
táoyányòuzài xiàngfēngpiānxiàoyànyángrén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冷晕(yùn)¹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译文:清冷的月光侵蚀着快要燃尽的蜡烛,雨声在幽深的竹林中作响。
注释: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秋斋独宿:韦应物的诗作。¹冷晕:借“晕”代月。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译文:夜雨阵阵鸟儿难耐不时惨声叫,枝头湿寒难以入睡。

wéizhōuèrshíshǒushíqiūzhāi宿--zhàobǐngwén

lěngyūnqīncánzhúshēngzàishēnzhújīngniǎoshímínghánzhīchéng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