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影俱宜水,飘香不辨风。
弄影俱宜水,飘香不辨风。
霓裳承舞处,长在月明中。
霓裳承舞处,长在月明中。

méihuāshuǐxiān--huángfāng

nòngyǐngshuǐpiāoxiāngbiànfēng

shangchéngchùzhǎngzàiyuèmíngzhōng

皇甫汸

皇甫汸

(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zhì)¹创物,能者²³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¹⁰矣。
译文:聪明有智慧的人创造事物,有能力的人来叙述,这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士人攻读诗书,各种工匠学习技艺,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汉朝、唐朝,一套体系都很完备了。因此作诗有了杜甫,写文章出现了韩愈,书法有了颜真卿,而作画则当推吴道子,虽然从古至今有许多审美的不同,但能够超过他们的几乎没有。
注释:吴道子: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代画家,有“画圣”之称。¹知者:同“智者”,聪明有智慧的人。²能者:有能力的人。³述:遵循。⁴百工:指各种工匠。⁵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⁶备:完备。⁷杜子美: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唐代诗人。⁸韩退之: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⁹颜鲁公: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封鲁国公,世称颜鲁公,唐代书法家。¹⁰毕:完。
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叔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书。
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xiàn)¹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²,得自然之数³,不差(chà)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叔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书。
译文:吴道子画人物,好似看着灯烛能描绘出影子,笔锋往来自如,笔势不拘一格,横竖笔画互相增减补充,这是得到了自然之法啊。他的画作传神逼真,在传统的画法中不乏新意,豪放的风格里不乏细腻,手法娴熟,可以称得上是游刃有余,古今只有他可以当此殊荣。我对于其他人的画作,不能肯定其作者的名字,但对于吴道子的画,一看就知道真伪。可惜存世的赝品太多,像史全叔收藏的这幅真品,我这辈子也不过见过一两次。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写。
注释:¹见:通“现”,出现。²乘除:本指数学上的乘法和除法,文中指各种笔法的相互作用、消长。³数:尺度。⁴毫末:动物细毛的尖端,表示细微。⁵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既合于法度、规律,又能表现出新的意趣情态,在豪放的风格之外寄寓着微妙的神理。⁶运斤成风: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文中用以比喻吴道子手法纯熟。⁷史全叔:作者好友,生平不详。

  本文首先指出艺术发展的规律,即“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意思是艺术经验是不断积累的结果,不是一个人独力能完成的。这种从发展看问题的观点是正确的。接着,文章指出无论学术文化还是百工技艺都是经过长期发展才完善的,杜诗、韩文、颜书、吴画均在前人基础上集大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古今之能事毕矣”。这个评论一直存在,无论是什么朝代仍不变,说明作者卓有识见。然后,文章分析了吴道子深厚的画功,用比喻手法生动地说明了他的画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最后,文章非常辩证地阐述了吴画的精髓,并指出好的艺术品有强烈鲜明的个性。作者还感叹当时吴画的真迹太少,所见多为假冒伪劣。

  这篇文章在创作艺术方面,本文主要采取了衬托和比喻的手法。以杜甫、韩愈、颜真卿所共知的笔法之精,更能衬托出吴道子笔法高超,堪称“画圣”。又以“游刃余地”和“运斤成风”的故事作比喻,生动地说明吴道子的绘画达到炉火纯青绝妙的境界,“盖古今一人而已”。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第十二卷 (重排版) :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7 第1版:第590-592页

shūdàohuàhòu

shì sòngdài 

    zhìzhěchuàng néngzhěshùyān fēirénérchéng jūnzhīxué bǎigōngzhī sāndàihànzhìtángérbèi shīzhìměi wénzhìhántuì退zhī shūzhìyángōng huàzhìdào érjīnzhībiàn tiānxiàzhīnéngshì 

    dàohuàrén dēngyǐng láishùnwǎng pángxiànchū héngxiépíngzhí xiāngchéngchú ránzhīshù chàháo chūxīnzhīzhōng miàoháofàngzhīwài suǒwèiyóurèn yùnjīnchéngfēng gàijīnrénér huà huònéngzhǔmíng zhìdào wàngérzhīzhēnwěi ránshìhǎnyǒuzhēnzhě shǐquánshūsuǒcáng píngshēnggàièrjiànér yuánfēngniánshíyuèshū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昨宵里恁(nèn)¹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²。小饮归来,初更过,醺(xūn)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³、闪闪灯摇曳(yè)
译文:昨夜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了,今夜又是如此。睡前独自饮酒,一直到初更时分才醉醺醺地归来。刚过中夜,又被惊醒,是为什么事呢?寒冷的天气,微风细细,吹动花格窗子,灯火摇曳不定。
注释:¹恁:如此,这样。²和衣睡: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觉。足见寂寞无聊之极。³疏窗:雕有花格的窗子。⁴摇曳:来回晃荡的样子。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空床展转¹重追想,云雨²梦、任攲(qī)³难继。寸心万绪,咫(zhǐ)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译文: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想要重温旧梦,却难以继续。心中无限情绪,情人却在万里之遥。这良辰美景,空有相思的情意,却没有相见的办法。
注释:¹展转:即“辗转”。²云雨:指男女欢合,出自宋玉《高唐赋》。³攲枕:斜倚枕头。攲,依靠。⁴咫尺千里:比喻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好像是远在千里之外一样。 咫,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本词通过描写羁旅者中宵酒醒的情景,抒写了词人的离愁和他对情人的相思。

  上片写孤眠惊梦的情事,语极浑成,造境凄清。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开头二句从“今宵”联系到“昨宵”,说前一个夜里是这样和衣而睡,当天夜里又这样和衣而睡。连写两夜,而景况如一,从羁旅生活中选择“和衣睡”这样一个典型的细节,写尽了游子苦辛和孤眠滋味。两句纯用口语,几乎逐字重复,于次句着一“又”字,传达出一种因生活单调腻味而极不耐烦的情绪。

  “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三句倒插,写入睡之前,先喝过一阵闷酒。“小饮”,可见未尽兴,因为客中独酌毫无意趣可言。但一饮饮到“初更过”,又可见有许多愁闷待酒消遣,独饮虽无意兴,仍是醉醺醺归来。“醺醺醉”三字,既承上说明了何以和衣而睡的原因,又为下面写追寻梦境伏笔。

  “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用设问的语气,便加强了表情作用,使读者感到梦醒人的满腔幽怨。“霜天冷,风细细”是其肤觉感受;“闪闪灯摇曳”则是其视觉感受。

  过片撇开景语,继惊梦写孤眠寂寞的心情。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主人公此时展转反侧不能成眠,想要重温旧梦,而不复可得。“重追想”三字对上片所略过的情事作了补充,原来醉归后短暂的一觉中,他曾做上一个好梦,与情人同衾共枕、备极欢洽。此处作者用反衬手法,梦越好,越显得梦醒后的可悲。相思情切与好梦难继成了尖锐的矛盾。

  “寸心万绪,咫尺千里。”紧接两个对句就极写这种复杂的心绪,每一句中又有强烈对比:“寸心”对“万绪”写出其感情负荷之沉重难堪:“咫尺”对“千里”则表现出梦见而醒失之的无限惆怅。

  “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此处一气蝉联,谓彼此天各一方,空怀相思之情而无计相就,辜负如此良宵。所谓“好景良天”,也就是“良辰美景虚设”之省言。“彼此”二字读断,更能产生“人成各,今非昨”的意味。全词至此,由写一已的相思而牵连到对方同样难堪的处境,意蕴便更深入一层。“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两句意思对照,但只更换首尾二字,且于尾字用韵。由于数字相同,则更换的字特别是作韵脚的末一字大为突出,“有意”、“无计”的内心矛盾由此得到强调。结尾巧用重复修辞的手法,前后照应,层次丰富,而意境浑然,颇耐人寻味。

  全词通篇从睡前、睡梦、醒后几方面描述,有倒插、有伏笔、有补笔,前后照应;从一已相思写起,以彼此相思作结,飞扬灵动,层次清晰,清新质朴,凝炼生动。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327页
2、 桃花潭水著.柳永 情到真时自为词:哈尔滨出版社,2012.04:第82页
3、 王孝付著.白衣卿相 柳永: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12,:第95页
4、 曾大兴著.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03:第80页

luóménlìng··zuóxiāonènshuì--liǔyǒng

zuóxiāonènshuìjīnxiāoyòunènshuìxiǎoyǐnguīláichūgèngguòxūnxūnzuìzhōnghòushìháijīngshuāngtiānlěngfēngchùshūchuāngshǎnshǎndēngyáo

kōngchuángzhǎnzhuǎnzhòngzhuīxiǎngyúnmèngrènzhěnnáncùnxīnwànzhǐchǐqiānhǎojǐngliángtiānkōngyǒuxiāngliánwèiyǒuxiānglián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玉环¹妖血²无人扫,渔阳马³厌长安草。
注释:¹玉环:杨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人,幼时养在叔父杨玄珪家,735年(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740年(开元二十八)年,李隆基为了夺取她,先度她为女道士,住太真宫,改名太真。745年(天宝四年),李隆基正式册封她为贵妃。²妖血:女妖杨玉环的血。安禄山反,唐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六军将士认为是杨玉环与其兄杨国忠扰乱纲纪,停止不发,并诛杀杨国忠,玄宗无奈,只好赐死杨玉环。³渔阳马:指安禄山叛军从渔阳(今河北蓟县一带)造反的战马。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¹蜀中老。
注释:¹君王:指唐玄宗李隆基。这句是说,急奔万里的君王在蜀中忧伤衰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¹凛凛²英雄才。
注释:¹郭公:郭子仪,唐华州郑人。玄宗时,参加武举考试获异等,累迁朔方节度使。肃宗时,奋力平定安史之乱,功绩为中兴诸将之冠。²凛凛:使人敬畏的样子。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举旗为风偃¹为雨,洒扫九庙²无尘埃。
注释:¹偃(yǎn):仰卧,引申为倒下。这里指偃旗,即放倒军旗。²九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初立七庙。公元20年(王莽地皇元年)增为九庙,此后历朝皇帝皆立九庙祭祖。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元功高名¹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注释:¹元功高名:元,大。元功高名,即功大名高。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
水部¹胸中星斗文²,太师³笔下龙蛇字
注释:¹水部:指元结,安史之乱后期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参军,曾参加抗击史思明南侵而有战功,升任水部员外郎。²星斗文:谓元结的文章灿若星辰。³太师:指颜真卿,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他曾做过太子太师。安禄山反,颜真卿全力讨贼,河朔诸郡共推为盟主。⁴龙蛇字:谓颜真卿的书法飞动劲健。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¹,时有游人打碑²卖。
注释:¹弃不收:弃,舍去,抛开,这里指水流去。收,收取,收回。不收,谓水不回头。²打碑:指拓印碑帖。

  这首诗简述了平定安史之乱的史实,展示了中兴碑雄奇瑰伟的特色,赞颂了中兴功臣们为护国安民而鏖战沙场的崇高精神。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诗作,既凭吊古人,发百年兴废之感慨;又自抒胸襟,表达了对元结、颜真卿无限景仰之情。

  此诗碑在浯溪东崖区,高、宽各110厘米,字大6至8厘米不等,行楷,姿媚遒劲可爱。其诗题、姓名、书者和年月都已经变得模糊而难以辨认。韩子苍疑此诗为秦观作(见《复斋漫录》),但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余游浯溪,观摩崖之侧有此诗刻石,前云:‘读中兴颂,张耒文潜’;后云:‘秦少游书’。”今石上尚隐约可见。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译文:在高高的田土上播种小麦,最终(会因为缺水)而难以长出麦穗。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译文:男儿(常年漂泊流浪)在他乡,又怎能不憔悴难当?
本篇是旅客怀乡的诗,用小麦不宜种在高田,比人不宜住在他乡。《古诗赏析》评:“他乡最易憔悴,说得极直捷,而其故却未说破,又极含蓄。”

míng liǎnghàn 

gāotiánzhòngxiǎomài zhōngjiǔchéngsuì 
nánérzàixiāng yānqiáocuì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wú)¹岸欲平²
译文:清晨的风催促我挂忱符,春天乘船在江面行驶,两岸长满绿草好像与整个堤岸相平。
注释:鸳湖:即鸳鸯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南。¹春芜:春天的草地。²岸欲平:即欲平岸。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长水塘¹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²
译文:长水塘下了三天的雨,菜花散发的脉脉清香在春风里一阵阵掠过整个秀州城。
注释:¹长水塘:位于浙江嘉兴之南,由杭州、海宁一带山区发源,注入鸳湖。²秀州城:即今浙江嘉兴市。吴越置秀州,治所在嘉兴。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首句的诗眼在一“催”字,是清晨湖上的晓风的催。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与诗题呼应,也交代了诗人自己所处的地点。他此时身在船上也许刚刚迈出船舱,如果不是清凉沁人的晓风,还不会这么早就挂帆起航。“催”字把景物和人物的关系传达出来了。第二句写湖景,描写舟行所见。“绿”字下得极好,和“涨”字结合在一起,给人丰富的色彩想象和运动感,那碧色的湖水仿佛就在眼前漾动,晃人的眼睛。水色苍翠,原野才能与之一色,“平”字也才更好落实。用色彩词代替名物词是古典诗词最具表现力的手法之一,这里是一个典型例证。

  后两句写天晴过后,片片油菜田冲击着诗人的乡情。“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这两句是全诗精粹所在。第三句承上启下,为末句作铺。诗人正由长水塘坐船到达嘉兴。路上春雨连绵,水势迅涨。可以想见雨过天晴之后,诗人从船舱中跨出来,那种新鲜、清爽的青春感受。这时他写下了最传神的一句,“菜花香过秀州城”。这一句全写感觉,然而容量也最大,写出了诗人对家乡最独特的那种感受。诗人没有写其他的鲜花,却把那带着泥土芳香的油菜花味突现出来。这花味把诗人浓厚的乡情全唤起来了,像醇酒一样令他陶醉其中。在一片菜花清香中诗人驶过了秀州城。这个“过”字既是船过,也是香过,更是情过,里面蕴含多少联想,引发出多少新的体验,足可令读者作无穷的想象和深思。

  前两句,写的是风,是船,是春水、春草,却令读者感到,诗人心中也已晓风拂拂,风帆满满,春潮洋溢,碧草茸茸。后两句,使人想到朴素的民歌。歌手直抒胸臆,不加雕饰,如同童子直言,随口而出,歌声中充满了儿童一般的真诚与坦率,单纯稚拙而又有趣。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近代.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080
2、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868

xiǎoguòyuān

zhāshènxíng qīngdài 

xiǎofēngcuīguàfānxíng 绿zhǎngchūnànpíng 
chángshuǐtángnánsān càihuāxiāngguòxiùzhōuc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