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大历¹二年十月十九日,夔(kuí)府别驾²元持³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qí),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yǎn)¹⁰观公孙氏¹¹,舞剑器浑脱¹²,浏漓(lí)顿挫¹³,独出¹⁴冠时¹⁵,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¹⁶(jì)¹⁷外供奉舞女¹⁸,晓¹⁹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²⁰²¹,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²²锦衣²³,况²⁴²⁵白首²⁶,今兹²⁷弟子,亦非²⁸盛颜²⁹。既辨³⁰其由来³¹,知波澜³²莫二³³,抚事慷慨³⁴,聊为《剑器行》。昔者³⁵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shuò)³⁶常于邺(yè)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³⁷,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³⁸,即公孙可知矣³⁹
译文:唐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觉得舞姿矫健多变非常壮观, 就问她是向谁学习的?她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学生”。玄宗开元五年,我还年幼,记得在郾城看过公孙大娘跳《剑器》和《浑脱》舞,流畅飘逸而且节奏明朗,超群出众,当代第一,从皇宫内的宜春、梨园弟子 到宫外供奉的舞女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当年她服饰华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经不是年轻女子了。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渊源,看来她们师徒的舞技一脉相承,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姑且写了《剑器行》这首诗。 听说过去吴州人张旭,他擅长书写草书字帖,在邺县经常观看公孙大娘跳一种《西河剑器》舞,从此草书书法大有长进,豪放激扬,放荡不羁,由此可知公孙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注释:公孙大娘: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教坊舞伎。公孙是其姓,大娘是对年长妇人的敬称。弟子:徒弟,学生;公孙大娘弟子,即序中所说的李十二娘。剑器,古舞曲名,属健舞(武舞)之一,舞者为女子,作男子戎装,空手而舞。¹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766—779)。²别驾:官名,州刺史的佐吏。³元持:人名,生平不详。⁴临颍: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临颖县西北。⁵壮:用作动词,有赞赏、钦佩之意。⁶蔚跂:光彩焕发、姿态矫健的样子。⁷问其所师:问她的技艺是跟谁所学。师,学习。⁸开元五载:即公元717年。载,年。⁹童稚:年幼。开元五年杜甫6岁。¹⁰郾城:县名,即今河南省郾城县。¹¹公孙氏:即公孙大娘。¹²剑器浑脱:把剑器舞和浑脱舞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舞蹈。浑脱,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种健舞。¹³浏漓顿挫:流利畅酣而又曲折有致。浏漓,流利飘逸的样子。顿挫,形容舞蹈跌宕起伏,回旋曲折。¹⁴独出:特出,超群出众。¹⁵冠时:在当时数第一。¹⁶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指供奉宫廷的歌舞女艺人。高头,犹如说“前头”,指在皇帝跟前。宜春,即宜春院。宜春院与梨园是唐玄宗时宫内教授歌舞的处所。伎坊,也称教坊,是教练歌舞的机构。内人,宫中的女伎,也称“前头人”。¹⁷洎:及。¹⁸外供奉舞女:与内人相对而言,指不居宫中,随时应诏入宫表演的歌舞艺伎。一本无“舞女”二字。¹⁹晓:通晓。²⁰圣文神武皇帝:唐玄宗的尊号,开元二十七年(739)群臣所上。²¹初:初年。²²玉貌:美自如玉的容貌。²³锦衣:华美彩色的服饰。²⁴况:何况。²⁵余:我。²⁶白首:白头,指年老。²⁷兹:这个。²⁸非:不是。²⁹盛颜:指年轻时的容貌。³⁰辨:明白,弄清楚。³¹由来:指李十二娘舞艺的师承渊源。³²波澜:比喻事物的起伏变化,这里泛指舞蹈的意态节奏等艺术风格。³³莫二:没有两样。³⁴慷慨:情绪激昂,心情激动。³⁵昔者:从前。³⁶数:屡次,多次。³⁷西河剑器:剑器舞的一种。³⁸豪荡感激:指书法意态飞动,饱含着激情。感激,激动。³⁹即公孙可知矣:那么公孙大娘舞蹈艺术的高妙便可想而知了。即,则,那么。
昔有佳人¹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²
译文:从前有个漂亮女人,名叫公孙大娘,每当她跳起剑舞来,就要轰动四方。
注释:¹佳人:美人。²动四方:轰动四方。
观者如山¹色沮丧²,天地为之³久低昂
译文:观看人群多如山,心惊魄动脸变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荡。
注释:¹观者如山:形容观看的人多。²色沮丧,指因震惊而失色。³之:指公孙大娘的舞蹈。⁴低昂:一起一伏。表示震动。一说,低昂是偏义复词,取其“低”义。
¹如羿射九日落,矫²如群帝³(cān)龙翔。
译文:剑光璀灿夺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 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
注释:¹㸌:闪烁的样子。²矫:矫捷,形容动作有力而敏捷。³帝:天神。⁴骖,驾在车两旁的马,这里用作动词;骖龙,犹言驾着龙。
¹如雷霆收震怒,罢²如江海凝³清光。
译文: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收舞时平静,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注释:¹来:指开场。²罢:结束,指收场。³凝:凝聚,凝固,形容舞蹈结束时静止不动。
(jiàng)¹珠袖²两寂寞³,晚有弟子传芬芳
译文: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
注释:¹绛唇:大红的嘴唇,这里指青年时代的公孙大娘。²珠袖:饰有珍珠的衣袖,借指公孙大娘的舞姿。³寂寞,无声无息,两寂寞,是说人舞俱亡。⁴传,继承。⁵芬芳:香气,这里比喻舞艺美妙,不同凡俗。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临颍(yǐng)美人¹在白帝²,妙舞此曲神扬扬³
译文:临颍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无比神采飞扬。
注释:¹临颖美人:指李十二娘。²白帝,即白帝城。故址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城东白帝山上),这里指夔州城。³神扬扬:神彩飞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与余问答既有以¹,感时²抚事³增惋伤
译文:她和我谈论好久,关于剑舞的来由,我忆昔抚今,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
注释:¹既有以:即序文中所说“既辨其由来”之意。以,因由,原委。²时:时局。³事:指往事,即下文所言之事。⁴惋伤:怅恨悲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先帝¹侍女八千人²,公孙剑器初³第一。
译文:当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约有八千人,剑器舞姿数第一的,只有公孙大娘。
注释:¹先帝:指已故的唐玄宗。²八千人:极言人多,不一定是确数。³初:当初。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五十年间¹似反掌,风尘²(hòng)(dòng)³王室
译文:五十年的光阴,真好比翻一下手掌,连年战乱烽烟弥漫,朝政昏暗无常。
注释:¹五十年间:自杜甫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在郾城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到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在夔州见李十二娘舞剑器而写此诗,其间正好是年。²风尘:比喻战乱。³澒洞:弥漫无际。⁴昏:昏暗,比喻国运衰退。⁵王室:指朝廷。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译文:那些梨园子弟,一个个地烟消云散,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金粟(sù)堆前木已拱,瞿(qú)唐石城草萧瑟。
译文: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瞿塘峡白帝城一带,秋草萧瑟荒凉。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dài )(yán)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译文:玳弦琴瑟急促的乐曲,又一曲终了,明月初出乐极生悲,我心中惶惶。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老夫¹不知其所往,足茧²荒山转³愁疾
译文:我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 荒山里迈步艰难,越走就越觉凄伤。
注释:¹老夫:杜甫自指。不知其所往,不知道往哪里去,形容心情迷惘。²茧:通“研”,指脚掌因磨擦而生的厚皮,这里用作动词。³转,倒,反。⁴疾:快。

  诗的开头八句是先写公孙大娘的舞蹈:很久以前有一个公孙大娘,她善舞剑器的名声传遍了四面八方。人山人海似的观众看她的舞蹈都惊讶失色,整个天地好像也在随着她的剑器舞而起伏低昂,无法恢复平静。“霍如羿射九日落”四句,或称为“四如句”,前人解释不一,这大体是描绘公孙舞蹈给杜甫留下的美好印象。羿射九日,可能是形容公孙手持红旗、火炬或剑器作旋转或滚翻式舞蹈动作,好象一个接一个的火球从高而下,满堂旋转;骖龙翔舞,是写公孙翩翩轻举,腾空飞翔;雷霆收怒,是形容舞蹈将近尾声,声势收敛;江海凝光,则写舞蹈完全停止,舞场内外肃静空阔,好象江海风平浪静,水光清澈的情景。

  “绛唇珠袖两寂寞”以下六句,突然转到公孙死后剑器舞的沉寂无闻,幸好晚年还有弟子继承了她的才艺。跟着写她的弟子临颍李十二娘在白帝城重舞剑器,还有公孙氏当年神采飞扬的气概。同李十二娘一席谈话,不仅知道她舞技的师传渊源,而且引起了自己抚今思昔的无限感慨。

  “先帝侍女八千人”以下六句,笔势又一转折,思想又回到五十年前。回忆开元初年,当时政治清明,国 势强盛,唐玄宗在日理万机之暇,亲自建立了教坊和梨园,亲选乐工,亲教法曲,促成了唐代歌舞艺术的空前繁荣,当时宫廷内和内外教坊的歌舞女乐就有八千人,而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又在八千人中“独出冠时”,号称第一。可是五十年历史变化多大啊!一场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的整个天下闹得风尘四起、天昏地黑。唐玄宗当年亲自挑选、亲自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梨园弟子、歌舞人材,也在这一场浩劫中烟消云散了,如今只有这个残存的教坊艺人李十二娘的舞姿,还在冬天残阳的余光里映出美丽而凄凉的影子。对曾经亲见开元盛世的文艺繁荣,曾经亲见公孙大娘《剑器舞》的老诗人杜甫说来,这是他晚年多么难得的精神安慰,可是又多么地令他黯然神伤啊!这一段是全诗的高潮。善于用最简短的几句话集中概括巨大的历史变化和广阔的社会内容,正是杜诗“沉郁顿挫”的表现。

  “金粟堆南木已拱”以下六句,是全诗的尾声。诗人接着上段深沉的感慨,说玄宗已死了六年,在他那金粟山上的陵墓上,树已够双手拱抱了。而自己这个玄宗时代的小臣,却流落在这个草木萧条的白帝城里。末了写别驾府宅里的盛筵,在又一曲急管繁弦的歌舞之后告终了,这时下弦月已经东出了,一种乐极哀来的情绪支配着诗人,他不禁四顾茫茫,百端交集,行不知所往,止不知所居,长满老茧的双足,拖着一个衰老久病的身躯,寒月荒山,踽踽独行。身世的悲凉,就不言而可知了。“转愁疾”三字,是说自己以茧足走山道本来很慢,但在心情沉重之时,却反而怪自己走得太快了。

  这首七言歌行自始至终并没有离开公孙大娘师徒和剑器舞,但是从全诗那雄浑的气势,从“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这样力透纸背的诗史之笔,又感到诗人的确是在通过歌舞的事,反映五十年来兴衰治乱的历史。王嗣总评这首诗说:“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氏,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不然,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杜诗祥注》引《杜臆》)这一段评语,分析全诗的层次、中心,说得相当中肯。但是,他说“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并不符合杜甫本来的思想,杜甫是十分重视和热爱艺术的。

  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既有“浏漓顿挫”的气势节奏,又有“豪荡感激”的感人力量,是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壮的杰作。开头八句,富丽而不浮艳,铺排而不呆板。“绛唇珠袖”以下,则随意境之开合,思潮之起伏,语言音节也随之顿挫变化。全诗既不失雄浑完整的美,用字造句又有浑括锤炼的功力。篇幅虽然不太长,包容却相当广大。从乐舞之今昔对比中见五十年的兴衰治乱,没有沉郁顿挫的笔力是写不出来的。

guāngōngsūnniángjiànxíng

 tángdài 

èrniánshíyuèshíjiǔ kuíbiéjiàyuánchízhái jiànlínyǐngshíèrniángjiàn zhuàngwèi wènsuǒshī yuē  gōngsūnniáng  kāiyuánzǎi shàngtóngzhì yǎnchéngguāngōngsūnshì jiànhúntuō liúdùncuò chūguànshí gāotóuchūnyuánèrfāngnèirénwàigòngfèng xiǎoshìzhě shèngwénshénhuángchū gōngsūnrénér màojǐn kuàngbáishǒu jīn fēishèngyán biànyóulái zhīlánèr shìkāngkǎi liáowéi jiànxíng  zhěrénzhāng shàncǎoshūtiè shuòchángxiànjiàngōngsūnniáng西jiàn cǎoshūzhǎngjìn háodànggǎn gōngsūnzhī 

yǒujiāréngōngsūnshì jiàndòngfāng 
guānzhěshānsàng tiānwéizhījiǔáng 
 羿shèjiǔluò jiǎoqúncānlóngxiáng 
láiléitíngshōuzhèn jiānghǎiníngqīngguāng 
jiàngchúnzhūxiùliǎng wǎnyǒuchuánfēnfāng 
línyǐngměirénzàibái miàoshényángyáng 
wènyǒu gǎnshíshìzēngwǎnshāng 
xiānshìqiānrén gōngsūnjiànchū 
shíniánjiānfǎnzhǎng fēngchénhòngdònghūnwángshì 
yuánsànyān yuè姿yìnghán 
jīnduīqiángǒng tángshíchéngcǎoxiāo 
dàiyánguǎnzhōng yuèāiláiyuèdōngchū 
lǎozhīsuǒwǎng jiǎnhuāngshānzhuǎnchóu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唐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觉得舞姿矫健多变非常壮观, 就问她是向谁学习的?她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学生”。玄宗开元五年,我还年幼,记得在郾城看过公孙大娘跳《剑器》和《浑脱》舞,流畅飘逸而且节奏明朗,超群出众,当代第一,从皇宫内的宜春、梨园弟子 到宫外供奉的舞女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当年她服饰华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经不是年轻女子了。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渊源,看来她们师徒的舞技一脉相承,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姑且写了《剑器行》这首诗。 听说过去吴州人张旭,他擅长书写草书字帖,在邺县经常观看公孙大娘跳一种《西河剑器》舞,从此草书书法大有长进,豪放激扬,放荡不羁,由此可知公孙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从前有个漂亮女人,名叫公孙大娘,每当她跳起剑舞来,就要轰动四方。

观看人群多如山,心惊魄动脸变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荡。

剑光璀灿夺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 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

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收舞时平静,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

临颍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无比神采飞扬。

她和我谈论好久,关于剑舞的来由,我忆昔抚今,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

当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约有八千人,剑器舞姿数第一的,只有公孙大娘。

五十年的光阴,真好比翻一下手掌,连年战乱烽烟弥漫,朝政昏暗无常。

那些梨园子弟,一个个地烟消云散,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瞿塘峡白帝城一带,秋草萧瑟荒凉。

玳弦琴瑟急促的乐曲,又一曲终了,明月初出乐极生悲,我心中惶惶。

我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 荒山里迈步艰难,越走就越觉凄伤。

注释

公孙大娘: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教坊舞伎。公孙是其姓,大娘是对年长妇人的敬称。弟子:徒弟,学生;公孙大娘弟子,即序中所说的李十二娘。剑器,古舞曲名,属健舞(武舞)之一,舞者为女子,作男子戎装,空手而舞。

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766—779)。

别驾:官名,州刺史的佐吏。

元持:人名,生平不详。

临颍: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临颖县西北。

壮:用作动词,有赞赏、钦佩之意。

蔚跂:光彩焕发、姿态矫健的样子。

问其所师:问她的技艺是跟谁所学。师,学习。

开元五载:即公元717年。载,年。

童稚:年幼。开元五年杜甫6岁。

郾城:县名,即今河南省郾城县。

公孙氏:即公孙大娘。

剑器浑脱:把剑器舞和浑脱舞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舞蹈。浑脱,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种健舞。

浏漓顿挫:流利畅酣而又曲折有致。浏漓,流利飘逸的样子。顿挫,形容舞蹈跌宕起伏,回旋曲折。

独出:特出,超群出众。

冠时:在当时数第一。

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指供奉宫廷的歌舞女艺人。高头,犹如说“前头”,指在皇帝跟前。宜春,即宜春院。宜春院与梨园是唐玄宗时宫内教授歌舞的处所。伎坊,也称教坊,是教练歌舞的机构。内人,宫中的女伎,也称“前头人”。

洎:及。

外供奉舞女:与内人相对而言,指不居宫中,随时应诏入宫表演的歌舞艺伎。一本无“舞女”二字。

晓:通晓。

圣文神武皇帝:唐玄宗的尊号,开元二十七年(739)群臣所上。

初:初年。

玉貌:美自如玉的容貌。

锦衣:华美彩色的服饰。

况:何况。

余:我。

白首:白头,指年老。

兹:这个。

非:不是。

盛颜:指年轻时的容貌。

辨:明白,弄清楚。

由来:指李十二娘舞艺的师承渊源。

波澜:比喻事物的起伏变化,这里泛指舞蹈的意态节奏等艺术风格。

莫二:没有两样。

慷慨:情绪激昂,心情激动。

昔者:从前。

数:屡次,多次。

西河剑器:剑器舞的一种。

豪荡感激:指书法意态飞动,饱含着激情。感激,激动。

即公孙可知矣:那么公孙大娘舞蹈艺术的高妙便可想而知了。即,则,那么。

佳人:美人。

动四方:轰动四方。

观者如山:形容观看的人多。

色沮丧,指因震惊而失色。

之:指公孙大娘的舞蹈。

低昂:一起一伏。表示震动。一说,低昂是偏义复词,取其“低”义。

㸌:闪烁的样子。

矫:矫捷,形容动作有力而敏捷。

帝:天神。

骖,驾在车两旁的马,这里用作动词;骖龙,犹言驾着龙。

来:指开场。

罢:结束,指收场。

凝:凝聚,凝固,形容舞蹈结束时静止不动。

绛唇:大红的嘴唇,这里指青年时代的公孙大娘。

珠袖:饰有珍珠的衣袖,借指公孙大娘的舞姿。

寂寞,无声无息,两寂寞,是说人舞俱亡。

传,继承。

芬芳:香气,这里比喻舞艺美妙,不同凡俗。

临颖美人:指李十二娘。

白帝,即白帝城。故址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城东白帝山上),这里指夔州城。

神扬扬:神彩飞扬。

既有以:即序文中所说“既辨其由来”之意。以,因由,原委。

时:时局。

事:指往事,即下文所言之事。

惋伤:怅恨悲伤。

先帝:指已故的唐玄宗。

八千人:极言人多,不一定是确数。

初:当初。

五十年间:自杜甫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在郾城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到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在夔州见李十二娘舞剑器而写此诗,其间正好是年。

风尘:比喻战乱。

澒洞:弥漫无际。

昏:昏暗,比喻国运衰退。

王室:指朝廷。

老夫:杜甫自指。不知其所往,不知道往哪里去,形容心情迷惘。

茧:通“研”,指脚掌因磨擦而生的厚皮,这里用作动词。

转,倒,反。

疾:快。

赏析

  诗的开头八句是先写公孙大娘的舞蹈:很久以前有一个公孙大娘,她善舞剑器的名声传遍了四面八方。人山人海似的观众看她的舞蹈都惊讶失色,整个天地好像也在随着她的剑器舞而起伏低昂,无法恢复平静。“霍如羿射九日落”四句,或称为“四如句”,前人解释不一,这大体是描绘公孙舞蹈给杜甫留下的美好印象。羿射九日,可能是形容公孙手持红旗、火炬或剑器作旋转或滚翻式舞蹈动作,好象一个接一个的火球从高而下,满堂旋转;骖龙翔舞,是写公孙翩翩轻举,腾空飞翔;雷霆收怒,是形容舞蹈将近尾声,声势收敛;江海凝光,则写舞蹈完全停止,舞场内外肃静空阔,好象江海风平浪静,水光清澈的情景。

  “绛唇珠袖两寂寞”以下六句,突然转到公孙死后剑器舞的沉寂无闻,幸好晚年还有弟子继承了她的才艺。跟着写她的弟子临颍李十二娘在白帝城重舞剑器,还有公孙氏当年神采飞扬的气概。同李十二娘一席谈话,不仅知道她舞技的师传渊源,而且引起了自己抚今思昔的无限感慨。

  “先帝侍女八千人”以下六句,笔势又一转折,思想又回到五十年前。回忆开元初年,当时政治清明,国 势强盛,唐玄宗在日理万机之暇,亲自建立了教坊和梨园,亲选乐工,亲教法曲,促成了唐代歌舞艺术的空前繁荣,当时宫廷内和内外教坊的歌舞女乐就有八千人,而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又在八千人中“独出冠时”,号称第一。可是五十年历史变化多大啊!一场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的整个天下闹得风尘四起、天昏地黑。唐玄宗当年亲自挑选、亲自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梨园弟子、歌舞人材,也在这一场浩劫中烟消云散了,如今只有这个残存的教坊艺人李十二娘的舞姿,还在冬天残阳的余光里映出美丽而凄凉的影子。对曾经亲见开元盛世的文艺繁荣,曾经亲见公孙大娘《剑器舞》的老诗人杜甫说来,这是他晚年多么难得的精神安慰,可是又多么地令他黯然神伤啊!这一段是全诗的高潮。善于用最简短的几句话集中概括巨大的历史变化和广阔的社会内容,正是杜诗“沉郁顿挫”的表现。

  “金粟堆南木已拱”以下六句,是全诗的尾声。诗人接着上段深沉的感慨,说玄宗已死了六年,在他那金粟山上的陵墓上,树已够双手拱抱了。而自己这个玄宗时代的小臣,却流落在这个草木萧条的白帝城里。末了写别驾府宅里的盛筵,在又一曲急管繁弦的歌舞之后告终了,这时下弦月已经东出了,一种乐极哀来的情绪支配着诗人,他不禁四顾茫茫,百端交集,行不知所往,止不知所居,长满老茧的双足,拖着一个衰老久病的身躯,寒月荒山,踽踽独行。身世的悲凉,就不言而可知了。“转愁疾”三字,是说自己以茧足走山道本来很慢,但在心情沉重之时,却反而怪自己走得太快了。

  这首七言歌行自始至终并没有离开公孙大娘师徒和剑器舞,但是从全诗那雄浑的气势,从“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这样力透纸背的诗史之笔,又感到诗人的确是在通过歌舞的事,反映五十年来兴衰治乱的历史。王嗣总评这首诗说:“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氏,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不然,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杜诗祥注》引《杜臆》)这一段评语,分析全诗的层次、中心,说得相当中肯。但是,他说“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并不符合杜甫本来的思想,杜甫是十分重视和热爱艺术的。

  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既有“浏漓顿挫”的气势节奏,又有“豪荡感激”的感人力量,是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壮的杰作。开头八句,富丽而不浮艳,铺排而不呆板。“绛唇珠袖”以下,则随意境之开合,思潮之起伏,语言音节也随之顿挫变化。全诗既不失雄浑完整的美,用字造句又有浑括锤炼的功力。篇幅虽然不太长,包容却相当广大。从乐舞之今昔对比中见五十年的兴衰治乱,没有沉郁顿挫的笔力是写不出来的。

何为剑器舞

“剑器舞”是什么样的舞蹈呢?唐代的舞蹈分为健舞和软舞两大类,剑器舞属于健舞之类。晚唐郑嵎《津阳门诗》说:“公孙剑伎皆神奇”,自注说:“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司空图《剑器》诗说:“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可见这是一种女子穿着军装的舞蹈,舞起来,有一种雄健刚劲的姿势和浏漓顿挫的节奏。

总体评价

  诗序写得像散文诗,旨在说明目睹李十二娘舞姿,并闻其先师,触景生情,抚今思昔,记起童年观看公孙大娘之剑舞,赞叹其舞技高超,并以张旭见舞而书艺大有长进之故事点缀。

  诗开头八句,先写公孙大娘的舞技高超,如“羿射九日”,“骖龙飞翔”。接着“绛唇”六句,写公孙氏死后,剑舞沉寂,幸好晚年还有弟子承继。“先帝”六句笔锋一转,又写五十年前公孙氏是宫里八千舞女中首屈一指,然而安史之乱后,“宜春”、“梨园”的人才早已烟消云散了。如今只有残存的教坊艺人李十二娘。“金粟”六句是尾声,感慨身世悲凉。

  全诗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见《剑器》而伤往事,抚事慷慨,大有时序不同,人事蹉跎之感。诗以咏李氏,而思公孙;咏公孙而思先帝,寄托作者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叹当今衰落之情。语言富丽而不浮艳,音节顿挫而多变。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2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奚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崇祯二年¹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yǎn)²。日晡(bū)³,至北固,舣(yǐ)江口。江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xùn)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江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奚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qí)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tián)¹⁰,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shā)¹¹眼翳(yì)¹²,翕(xī)然张口¹³,呵欠与笑嚏(tì)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译文:崇祯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经由镇江到兖州去。这天下午三四点左右,我抵达北固山,在江口靠岸停船。月光像从囊中倾泻出来似的,倒映于水中,江上波涛吞吐澎湃,江面露水蒸气弥漫,好像把天幕都喷染成了白色,我非常惊喜。船经过金山寺时都已经二鼓天了,路过龙王堂,进到大殿里,一切都是漆黑寂静的。树林里,从树缝里漏下皎洁的月光疏疏落落,像残雪一般。我喊小仆人把唱戏的戏服道具拿过来,在大殿中大张旗鼓地点上明亮的灯火,演唱韩蕲王金山以及长江大战等多个剧目的戏。锣鼓声喧嚣嘈杂,整个金山寺的人都起来观看。有个老和尚用手背揩拭着眼睛,看得目瞪口呆,呵欠声、欢笑声、打喷嚏声一起响起。他们慢慢定晴望过来,想看看我们是哪里的人,因何事情于何时到了这里,可是都不敢发问。剧目唱完后,天快要亮了,我们解开缆绳,渡江而去。金山寺的僧人们都跑到山脚下,久久地目送我们,不知道我们是人、是神怪、还是鬼魂。
注释:金山:在今江苏镇江西北,金山寺位于此处。¹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明毅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²兖:即兖州,在今山东西南部。³晡:古代的时刻名称,指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三点到五点。⁴北固:即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的长江边上,由前峰、中峰和后峰组成。⁵舣舟:船停靠岸边。⁶噀:喷水,喷吐。⁷漆静:漆黑寂静。⁸小奚:指小奴仆,未成年的仆人。⁹韩蕲王: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延安(今陕西绥德)人,两宋之际名将,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并称为“中兴四将”,死后被追封为蕲王。¹⁰喧阗:形容声音大而杂。¹¹摋:揉。¹²翳:眼翳,眼角膜上长出的一种妨碍视力的白斑。¹³翕然张口:张大嘴巴合不拢,形容目瞪口呆的样子。

  张岱是一位负奇才的杂家,他在戏曲方面造诣尤深,同时,他又是一位戏曲作家,可惜其戏曲作品未能流传下来。张岱写戏,不过是偶然为之,所谓“游戏词场”,但他酷爱戏曲艺术却是显而易见的。文章回忆了作者在崇祯二年(1629)路过镇江金山寺,兴致大发,即兴表演韩世忠抗金戏剧的故事。文中通过细致描写一位老僧的一连串动作,展现出了被惊醒的僧人们惊疑不定、惊喜交加的复杂情绪。全文语言流利畅达,刻画细腻传神。

  首先,是人的情绪非常之好,停舟江口,月光溶溶,江涛漭漭,因之才有“余大惊喜”之情绪。于是乘兴又开船游于江上,这个乘兴,当是忽发奇想的第一契机,时至二鼓,来到大殿前,景致又自不同:四围寂寂,月光如霰。这又是一个刺激,人的情绪更加兴奋。其次,也是更主要的,是由于金山寺这个特定的地方,古往今来,就是征伐麈战之处。油然间,作者想起了与京口有关的历代兴亡遗事:王濬楼船,旧垒神鸦,京江怒涛,金山战鼓,……当年韩世忠,梁红玉就是在这里以八千兵勇大败兀术金兵十万。因而,作者遂有“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之想。张岱在金山寺演的戏,名目不详,内容是很清楚的,后世京剧中有《战金山》,又叫《黄天荡》,都是取材《宋史》韩世忠本传及《说岳全传》,《双烈记》传奇的。张岱金山夜演的或即《双烈记》传奇的选出,亦未可知。

  当时作者是赴兖州途经镇江,参读《陶庵梦忆》卷四之《兖州阅武》中有“辛未三月,余至兖州”的话,可知此行历时不短。由此推测,作者大概是在游历访古。金山夜戏演的是武戏,到了兖州又有阅武之举,这隐约透露出作者这一时期对国力不支所感到的忧虑,联系明亡后他对故国的深沉怀念以及“披发入山”,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的气节,颇有助于了解张岱其人的思想。

  张岱为文,似无意于感人,然每每于寻常细寓的娓媚道来中,洋溢着深沉的情感,无论欢愉愁苦,都令人心驰神往,抚玩无厌。他特别善于点染,常常是在片言只语中传神入化。此则中写江上景物笔调十分别致:“月光倒囊入水”的“囊”字,“噀天为白”的“噀”字,都是神来之笔,颇耐寻味。特别是写老僧夜起看戏的一段,更令人叹为观止。写得一老僧活脱脱如在目前,一寺僧人便尽在眼底了,是谓一笔作百十笔用也。读张岱文,须特别注目于类似的筋节窍髓,其妙处每每在此。

参考资料:
1、 汤高才主编 沈伟麟 吉明周副主编.历代小品大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06:689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译文:人生四十岁还没有到完全衰老的时候,而我却因为愁思增添了许多白发。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¹
译文:可为何水边的白鹭,没有这些许愁绪头上也有白色垂丝呢?
注释:¹垂丝:白发下垂,这里是说白鹭头上白色羽毛。

bái

bái tángdài 

rénshēngshíwèiquánshuāi wèichóuduōbáichuí 
shuǐbiānshuāngbái chóutóushàngchuí 
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用韵者凡六人,亦复重赋。
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¹,用韵者凡六人,亦复重赋。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杏花天》等。双调,上片九句,押四仄韵,四十九字;下片十句,押四仄韵,五十一字,共一百字。¹追和赤壁词:即步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夷甫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五亩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
离骚(sāo)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¹。夷(yí)(fǔ)²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³。五亩(mǔ)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
译文:饮美酒,读《离用》。堪笑人生在世,还有什么更令人得意的事呢?那西晋名士王衍,清雅直立,像玉壁一般,却只顾清谈,最后被敌人杀害,空余遗恨。我退隐的这一带地方,田园烟雾苍苍,山丘清寒碧碧,居住其中,闲适无比。可到了将近岁末的时候,我却还是忧风忧雪。我感慨地追忆那东晋的名臣谢安,虽壮志凌云,却被贬西州而病逝。
注释:¹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人生佳处,但能读《离骚》饮酒,不需他物。《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²夷甫:即王衍,字夷甫。据《晋书·王衍传》中载,王衍虽位居宰辅却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³岩岩玉壁:东晋名士王衍,人称“岩岩清峙,壁立千仞”。⁴五亩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词人借描绘岁寒翠竹以自比。寒玉:喻寒竹;风雪:喻忧患。⁵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引谢安故事。谢安为东晋名臣,文武兼备,有天下之志,淝水大捷后乘胜追击,一度收复河南失地。然终因位高风大招人忌,被迫出镇广陵,不问朝政。太元十年,谢安扶病舆入西州,不久病逝。
我梦卜筑萧闲,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块垒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胜日神交,悠然得意,遗恨无毫发。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年月。
我梦卜筑(zhù)萧闲¹,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块垒(lěi)²胸中冰与炭³,一酌(zhuó)春风都灭。胜日神交,悠然得意,遗恨无毫发。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年月。
译文:我梦想着,建起我的萧闲堂别墅,岩桂的幽香香飘十里。胸中的种种不平之气,都随着一杯酒,无踪无迹。天睛日暖的日子里,和友人们相聚,悠然自得,意气风发,不再有一丝一毫的遗恨。当初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他们曾在兰亭把酒吟诗,这种心情,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啊,王羲之又何必在《兰亭集序》中记什么“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呢?
注释:¹卜筑萧闲:词人在镇阳别墅筑有萧闲堂,故自号为萧闲老人。²块磊:垒块,胸中不平的样子。³冰与炭:冰炭一冷一热,不能同器,喻水火中骚乱不宁。⁴神交:慕名而没见过面的交往。⁵永和: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

  这首词的上片,间接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官场的厌倦,为下片抒发隐居避世的生活志趣作铺垫。开头三句,说人生最得意事,无如饮酒读《离骚》。“痛”字,“笑”字,相排而出,奠定了激越旷放的基本情调。“夷甫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与“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词人引用王衍与谢安两个历史人物,表现了矛盾的心理情绪。他对王衍的回避现实祖尚浮虚有所不满,对谢安的赍志以殁深表同情和怨愤。但是谢安所以不能施展才识,乃时势所限,朝廷中的倾轧排挤,使他不得不激流勇退。词人徘徊在出世与人世、积极与消极的边缘,他选择的正是他所不满的人生道路。饮酒读《离骚》,是消化内心块垒的手段,而隐居避世,则是词人引领以望的平安归宿。“岁晚忧风雪”是词人有感于现实的忧患意识,这既是现实的折映,又有历史的借鉴。这种对家山的怀想,置于两个历史人物的中间,仿佛是压抑不住的潜意识,也正反映了词人徘徊歧路的精神状态。

  下片正面抒写归隐之志和超脱之乐。换头借梦生发,一苇飞渡,由京都到镇阳别墅,也等于由现实到理想。桂花飘香,酒浇垒块,知己相聚,清谈赋诗,人生如此,可谓毫发无遗恨,这是作者所勾画的暮年行乐图。“块垒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这两句词说胸中杂有相矛盾的喜惧之情,不平之气,遇酒都归于消灭,无喜亦无忧。结句回到诸公相聚唱和的背景上来。胜日神交,古今同致,王羲之《兰亭集序》又何必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呢。

  词的前、中、后三处,提及三个东晋名士,虽非咏史,却得园林借景之妙。词上下两片,情绪相逆相生。上片悲慨今古,郁怒清深;下片矫首遐观,入于旷达自适之境。其实胸中垒块并未浇灭,不过用理智的醉意暂时驱遣,强令忘却,故旷达中时露悲凉。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2249-2250页

niànjiāo ·huánhòuzhūgōngjiànzhuīchìyòngyùnzhěfánliùrénchóng

càisōngnián sòngdài 

huánhòu zhūgōngjiànzhuīchì yòngyùnzhěfánliùrén chóng 

sāotòngyǐn xiàorénshēngjiāchù néngxiāo dāngniánchéngshì kōngxiǎngyányán cāngyān qiūhán suìwǎnyōufēngxuě 西zhōubìng zhìjīnbēigǎnqiánjié 
mèngzhùxiāoxián juéláiyánguì shíyōuxiāng kuàilěixiōngzhōngbīngtàn zhuóchūnfēngmiè shèngshénjiāo yōurán hènháo jīntóngzhì yǒngniányuè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叶公¹子高²好龙,钩³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kuī)¹⁰头于牖(yǒu)¹¹,施(yì)¹²尾于堂¹³。 叶公见之,弃而还(xuán)¹⁴,失其魂魄,五色无主¹⁵。是¹⁶叶公非好¹⁷龙也,好夫¹⁸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屋子内外都雕刻着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叶公的住所,龙头搭在窗台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被吓的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注释:¹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⁷,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²子高:叶公的字。³钩:衣服上的带钩。⁴写:画。⁵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⁶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通“纹”。以:在。⁸闻:听说。⁹下之:来到叶公的住处。¹⁰窥: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¹¹牖:窗户。¹²施:延伸,同“拖”。¹³堂:厅堂。¹⁴还走:转身就跑。还,通“旋”。走:逃跑。¹⁵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¹⁶是:由此看来。¹⁷好:喜欢。¹⁸夫:这,那。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以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但历史上的叶公却不以这样的人。

  叶公最著名的功劳以他不以怨报德,果断率兵平定了白公胜的叛乱,从而稳定了楚国政权。之后,为了楚国的长治久安,把职位让给别人,这一让贤之举,被专家们评为不迷权贵、深明大义。

  叶公沈诸梁,字子高,被楚昭王封为叶邑尹而始姓叶。叶公生于楚国王室之家,其曾祖父以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秦国出兵击退吴军后,楚昭王把沈诸梁封到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的叶邑为尹。沈诸梁受到了楚国朝野及四境诸侯的敬重,时年24岁。

  经考古发掘证实,他主持叶政期间,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组织民众修筑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当地数十万亩农田得以灌溉,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至今,叶公修筑的东陂、西陂遗址保存尚好,以叶公治水的历史见证。

  史学专家安国楼博士称,叶公确实有画龙的爱好,但龙以神化了的动物,不可能下降叶宅,“叶公好龙”折射出叶公所在地和所处时代龙文化的丰厚内涵。专家们还指出,汉代刘向描写的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汉代儒家思想走向独尊的地位后,对楚道之风等其他学派的贬斥。

  根据《周礼》规制,叶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叶公的后裔为纪念祖上之德与祖居之地,部分改沈为叶,以为叶姓之源。因此,叶公沈诸梁又以世界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滨的叶公墓前,来自海内外的叶姓子孙纷纷回乡祭祖,已成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观。

少年费白日,歌笑矜朱颜。
少年费白日,歌笑矜朱颜。
译文:我少年时代浪费了不少时光,自认为朱颜常在,高歌欢笑空度日。
不知忽已老,喜见春风还。
不知忽已老,喜见春风还。
译文:不知不觉发现忽然已经衰老,今天见到你来,又感觉春风回来了。
惜别且为欢,裴回桃李间。
惜别且为欢,裴回桃李间。
译文:想到马上要分别,心里难过,且多饮几杯吧,我们徘徊在桃李花间。
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山。
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山。
译文:看着花儿饮美酒,听着鸟鸣飞临晴山。
向晚竹林寂,无人空闭关。
向晚竹林寂,无人空闭关¹
译文:到了晚上竹林一片空寂,却正是闭关的好时间。
注释:¹闭关:犹闭门也,江淹《恨赋》:“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jiànxiàoshūshūyún--bái

shǎoniánfèibáixiàojīnzhūyán

zhīlǎojiànchūnfēnghái

biéqiěwèihuānpéihuítáojiān

kànhuāyǐnměijiǔtīngniǎolínqíngshān

xiàngwǎnzhúlínrénkōngg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