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谁家起甲第¹,朱门大道边?
译文:哪一家盖起了豪华的宅第?红漆的大门开在大道旁边。
注释:¹甲第:古代皇帝赐给臣子的住宅有甲乙等级之分,甲第是赐给封侯者住的。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丰屋中栉(zhì)¹,高墙外回环。
译文:高大的房屋梳齿般排列,高高的围墙在外面曲折回环。
注释:¹栉比:像疏齿一样排列,多而密。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累累¹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译文:六七处堂屋一座挨着一座,梁栋和屋檐相互联接伸延。
注释:¹累累:一个接一个的样子。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一堂费百万,郁(yù)¹起青烟。
译文:造一座这样的堂屋费钱上百万,那郁郁勃勃的气象上凌云烟。
注释:¹郁郁:繁盛的样子。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洞房¹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译文:幽深的内室冬暖夏凉,即使严寒酷暑也不能侵犯。
注释:¹洞房:深邃的内室。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高堂虚且迥(jiǒng)¹,坐卧见南山。
译文:高大的堂屋宽敞亮爽,坐着、躺着,都可望到南山。
注释:¹虚且迥:空旷而且深远,宽敞高爽之意。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绕廊紫藤架,夹砌(qì)红药¹栏。
译文:环绕走廊的是紫藤的藤架,台阶两旁有红芍药的花栏。
注释:¹红药:即芍药花。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译文:攀下树枝来采摘樱桃,带着花去移栽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译文:主人在这所华屋中安坐,一连十几年都做着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xiǔ)¹
译文:厨房里有出不完的腐败肉,库房里有用不尽而绳串朽坏的钱。
注释:¹贯朽钱:钱积得很多,长期不用,以致串钱的绳子霉烂,故称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
谁能将¹我语,问尔骨肉间:
译文:啊,哪一个能传达我的意见,问一个问题,在你们一家人中间:
注释:¹将:传达的意思。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译文:难道社会上没有贫穷卑贱的人?怎么能忍心不去救济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如何奉一身,直¹欲保千年?
译文:为什么只图供养自己,就想保得住富贵千年?
注释:¹直:就。
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¹
译文:你可曾见到昔日马家的住宅,如今已成为废弃的奉诚园!
注释:¹奉诚园:原为唐司徒马燧旧宅,以豪奢著名。

  此诗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的第三首,一作《伤大宅》。诗人心系百姓的困苦,在诗中对豪门显贵的奢侈之风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身为朝廷大臣不思躬身节俭,却竞相攀比,广造豪宅,完全不顾人民的饥寒困苦,竟异想天开想“保千年”富贵。诗人对这些达官贵人极为愤慨,对其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全诗语言朴实,描写细腻。前半描绘宅第,简约明快;后半转入批判,直率尖锐。感情悲愤沉郁,最后六句的责问一气之下,极有力量。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62页

shāngzhái--bái

shuíjiājiǎzhūméndàobiān

fēngzhōngzhìgāoqiángwàihuíhuán

lèilèiliùtángdòngxiāngliányán

tángfèibǎiwànqīngyān

dòngfángwēnqiěqīnghánshǔnénggàn

gāotángqiějiǒngzuòjiànnánshān

ràolángténgjiàjiāhóngyàolán

pānzhīzhāiyīngtáodàihuādān

zhǔrénzhōngzuòshízàiwèiguān

chúyǒuchòubàiròuyǒuguànxiǔqián

shuínéngjiāngwèněrròujiān

qióngjiànzhěrěnjiùhán

fèngshēnzhíbǎoqiānnián

jiànjiāzháijīnzuòfèngchéngyuá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哪一家盖起了豪华的宅第?红漆的大门开在大道旁边。

高大的房屋梳齿般排列,高高的围墙在外面曲折回环。

六七处堂屋一座挨着一座,梁栋和屋檐相互联接伸延。

造一座这样的堂屋费钱上百万,那郁郁勃勃的气象上凌云烟。

幽深的内室冬暖夏凉,即使严寒酷暑也不能侵犯。

高大的堂屋宽敞亮爽,坐着、躺着,都可望到南山。

环绕走廊的是紫藤的藤架,台阶两旁有红芍药的花栏。

攀下树枝来采摘樱桃,带着花去移栽牡丹。

主人在这所华屋中安坐,一连十几年都做着大官。

厨房里有出不完的腐败肉,库房里有用不尽而绳串朽坏的钱。

啊,哪一个能传达我的意见,问一个问题,在你们一家人中间:

难道社会上没有贫穷卑贱的人?怎么能忍心不去救济饥寒。

为什么只图供养自己,就想保得住富贵千年?

你可曾见到昔日马家的住宅,如今已成为废弃的奉诚园!

注释

甲第:古代皇帝赐给臣子的住宅有甲乙等级之分,甲第是赐给封侯者住的。

栉比:像疏齿一样排列,多而密。

累累:一个接一个的样子。

郁郁:繁盛的样子。

洞房:深邃的内室。

虚且迥:空旷而且深远,宽敞高爽之意。

红药:即芍药花。

贯朽钱:钱积得很多,长期不用,以致串钱的绳子霉烂,故称贯朽钱。

将:传达的意思。

直:就。

奉诚园:原为唐司徒马燧旧宅,以豪奢著名。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27-129
简析

  此诗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的第三首,一作《伤大宅》。诗人心系百姓的困苦,在诗中对豪门显贵的奢侈之风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身为朝廷大臣不思躬身节俭,却竞相攀比,广造豪宅,完全不顾人民的饥寒困苦,竟异想天开想“保千年”富贵。诗人对这些达官贵人极为愤慨,对其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全诗语言朴实,描写细腻。前半描绘宅第,简约明快;后半转入批判,直率尖锐。感情悲愤沉郁,最后六句的责问一气之下,极有力量。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62页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kuí)州处女发半华¹,四十五十²无夫家。
译文:夔州的处女头发都已经斑白了,四五十岁了还没有丈夫。
注释:¹半华:斑白,见得是老处女。²四十五十:是说有的四十岁,有的五十岁。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更遭丧乱嫁不售¹,一生抱恨长咨嗟(jiē)
译文:遭遇了丧乱更嫁不售去,一辈子只能留着遗憾而悲叹。
注释:¹嫁不售:即嫁不出去。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土风¹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²女出入。
译文:当地的风俗是男的坐享其成而女的立地侍候,男的在屋里当家,女的售入操劳。
注释:¹土风:当地风俗习惯。重男轻女,故男坐女立。²“应当门户”:一作“应门当户”。下即写妇女出入操劳的事情“应”:一作“男”。。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十犹八九¹负薪(xīn)归,卖薪得钱应供给²
译文:女子背着柴火回来是极为常见的,卖售去的钱要供给一家生活和缴纳税务。
注释:¹十犹八九:即十有八九,见得极普遍。²应供给:供给一家生活及缴纳苛捐杂税。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至老双鬟(huán)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译文:到老了仍然是双鬟垂到颈部的处女打扮,野花同银钗一起戴在头上。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筋力登危¹集市门²,死生射利³兼盐井。
译文:竭尽全力上山砍柴和去市场卖柴,为了谋取小利不顾生死,还要去盐井运盐。
注释:¹登危:是说登高山去打柴。²集市门:入市卖柴。³死生射利:不顾死生的去挣点钱。负薪之外,又负盐,所以说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biǎn)衣寒困石根¹
译文:她们终年劳累,面带泪痕,衣单体寒,困居在偏僻的山脚下。
注释:¹石根:犹山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若道巫山¹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²村?
译文:如果说巫山一带的女子天生粗丑,那么这里为什么会有昭君村?
注释:¹巫山:在长江边巫山县(今重庆巫山)境,属夔州。²昭君:王嫱字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后嫁匈奴。

  此诗写出了夔州妇女的勤劳困苦,表现了诗人对她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结句答问,正是深意所在。诗中通过对夔州一带重男轻女风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也是杜甫一贯的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反映。

  开头四句并非着意写夔州的生活习俗,而是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社会问题。《后汉书·周举传》指出当时的社会弊病是: “内积怨女,外有旷夫。”这在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社会同样存在。女子“上头”后一般至十六、七岁即出嫁,而夔州女已经头发半自,四五十岁了,仍然是找不到丈夫的老处女,原因是她们遭逢丧乱,男丁减员,女子嫁不出。夔州处女被安史之乱葬送了青春年华,所以抱恨终生,令人叹息。“堪咨嗟”,一作“长咨嗟”,用“堪”字是表现作者对夔州处女命运的哀怜和悲叹,而用“长”字则是夔州处女的自怨自悒。

  此诗的第二个层次,即“土风”以下二句,着重写男尊女卑、男逸女劳的当地风俗。女子同时肩负着男人和女人的两种义务,承受着心理和体力的双重折磨,却处在男人的附属地位上。

  “十有”以下八句是对夔州妇女日常生活的具体描写,也可以说是诗的第三个层次。这一层写得很有特色,八句之中两两交叉,分别写夔州女的劳动和妆束。她们十之八九要砍柴、卖柴,换的钱来养家糊口。女子既要维持家计,又要应付官府摊派,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老处女的肩上。接下去两句写她们的服饰,颇有画龙点睛之妙。杜甫写的是老处女,所以她们把头发挽成垂颈的双鬟。因为是处女,她们爱美的心思尚未泯灭,尽管头发已经半白了,上面却插着银钗和野花山叶等饰物。这些还只是作为铺垫,目的是写夔州处女的操劳之苦。滚西一带的集市在高处,她们背着柴草拼力爬高到市集上出卖。对于“死生射利兼盐井”句,意思是背盐只赚得蝇头微利,是贩私盐,是偷偷摸摸地贩卖私盐,这样“死生射利”四字才有着落。夔州女除了负薪,还得背盐。在唐代盐铁由国家专卖,贩私盐不允许,但可以多赚一点钱。她们冒着生命危险去贩卖一点私盐,并不是像大商人那样为了屯积居奇。杜甫把史书中的“乘时射利”和“豪贾射利”改为“死生射利”,正是为了说明背盐女子像获取猎物一样冒险挣钱。 “死生”二字是定性的, “射利”二字是绘形的。正因为负薪女挣扎在饥寒和死亡线上,所以她们备感生活的艰辛,挥泪度日。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酸的图画。

  最后二句是反诘语,用以照应全篇,意谓夔州处女老大嫁不出去,并不是因为她们长得粗丑,美貌动人的王昭君的故乡不就是在这一带吗?这里的“巫山”与宋玉《高唐赋》的巫山神女无直接关系,当指地名而言,但其中也包含着此地自古出美人的意思,从而增强了全诗的讥刺意味。

  此七言古诗,在现存杜诗中系一首颇为别致、耐人寻味的风土诗。诗以贫苦的劳动妇女为题材,其描绘当时夔州一带的农村妇女,乃具有典型之意义。杜甫对此不仅寄以深厚的同情,且在最后“若道巫山”二句中,尤针对封建统治者诬蔑劳动妇女为“鹿丑”的不实之词,理正词严地予以驳斥。此在全部古典诗歌史上乃是鲜见的。诗写土风,文字质朴。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28-229.
2、 胡大浚,王为群.杜甫诗歌研读[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8):336.
3、 蒋先伟.从杜甫《负薪行》谈古代夔州的民风习俗[J].杜甫研究学刊,2000(1):73-75.
4、 陶道恕.杜甫诗歌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3(10):400-404.
5、 卢国琛选注.杜甫诗醇[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1):288.
6、 海兵.杜甫诗全集祥注[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281-282.

xīnxíng

 tángdài 

kuízhōuchǔbànhuá shíshíjiā 
gèngzāosāngluànjiàshòu shēngbàohènchángjiē 
fēngzuònánshǐ使 yīngdāngménchū 
shíyóujiǔxīnguī màixīnqiányīnggōng 
zhìlǎoshuānghuánzhǐchuíjǐng huāshānyínchāibìng 
jīndēngwēishìmén shēngshèjiānyánjǐng 
miànzhuāngshǒushìhén biǎnhánkùnshígēn 
ruòdàoshānchǒu yǒuzhāojūncūn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机关¹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qīng)²性命!
译文:费尽心机耍弄聪明,反而算掉了自已性命。
注释:聪明累: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¹机关:心机、阴谋权术。²卿卿:语本《世说新语·惑溺》,后作夫妇、朋友间一种亲昵的称呼。这里指王熙凤。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¹
译文:生前弄权术致使心力交瘁,死后留牵挂还显现出性灵。
注释:¹死后性空灵:所依据的情节不详。从可以知道的基本事实来看,使王熙凤难以瞑目的事,最有可能是指她到死都牵挂着她的女儿贾巧姐的命运。“死后性灵”是迷信的说法。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性富人宁,终有个,性亡人散各奔腾¹
译文:原指望性庭富贵人口安宁,最终落个性破人亡各自逃生。
注释:¹奔腾:在这里是形容灾祸临头时,众人各自急急找生路的样子。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枉费了,意悬悬¹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译文:半辈子殚精竭力枉费心。好似那悠悠晃荡梦一场。
注释:¹意悬悬:时刻劳神,放不下心的精神状态。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忽喇(lǎ)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译文:好似是忽喇喇大厦倾塌了,好似是黑蒙蒙油干灯灭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译文:呀!一场欢喜忽然悲变痛。唉!世间祸福终归难断定!

  《聪明累》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此曲主要写王熙凤耍尽权谋机变,弄得贾府一败涂地,也害得自己落了个“悲辛”的凄惨下场。这支曲子,用语生动形象,大量采用比喻及迭词对句的形式,生动地描绘出了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情景。全曲语带讽刺,曲调哀怨,充满了悲伤气氛。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权人物。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从“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中,更识得她交通官府, 为所欲为的阶级本性。

  曲子开头的两句道出了王熙凤及其所代表的贵族阶级走向没落的必然命运。宋代黄庭坚《牧童》诗末两句云:“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这里的“机关用尽”,是讽刺那些不顾一切费心机、弄权术去追名逐利的达官显贵。王熙凤正是这一类耍尽阴谋机变,权欲、贪欲极度膨胀的剥削阶级人物。曲子这头两句,用嘲弄的口气,概括了贾府“女霸”王熙凤的为人和结局。

  王熙凤生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阴险毒辣,制造了许多罪恶,确是到了“心已碎” 的地步,但结果还是树倒猢狲散:“家亡人散各奔腾”。

  贾府的衰败,是封建地主阶级必然灭亡的封建社会“末世”所注定的。因此,无论王熙凤如何的“聪明”,如何的“机关算尽”,都不能支撑贾府这座即将倾塌的“大厦”,更不能挽救四大家族乃至整个封建地主阶级“似灯将尽”的历史命运。曲子唱出“一场欢喜忽悲辛”,即是王熙凤一生遭遇的总结,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末世”的挽词。

  曲子最后唱道:“叹人世,终难定!”这是作者的感叹,作者把王熙凤的悲剧结局和封建家族的没落,归之于人世祸福难定,却是作者局限性的反映。

  这支曲子,用语生动形象,很有特色。开头两句,语带嘲讽,突出王熙凤“弄权”的显著特点,以及她自食恶果的必然命运。作者还用迭词对句的形式,使要表达的思想更加鲜明。用“意悬悬”写出王熙凤费尽心力耍弄阴谋权术时的精神状态;用“荡悠悠”讽刺她到头来只是好梦一场。曲子更用“忽喇喇似大厦将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种发声传情的比喻,形象地描写出王熙凤命如油尽灯灭,她所代表的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情景。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五人者,盖当蓼(liǎo)洲周公¹激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²激贤士大夫请于当道³,即除魏阉(yān)废祠(cí)激址以葬激;且立石于其墓激门,以旌(jīng)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译文:(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本郡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就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
注释:¹蓼洲周公: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苏州)人。万历年间进士,曾官福州推官、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等职,因不满朝政,辞职归家。东林党人魏大中被逮,途经吴县时,周顺昌不避株连,曾招待过他。后周顺昌被捕遇害。崇祯年间,谥忠介。²郡:指吴郡,即今苏州市。³当道:执掌政权的人。⁴除逆阉废祠激址:谓清除魏忠贤生祠的旧址。除,修治,修整。逆阉,对魏忠贤的贬称。魏忠贤专权时,其党羽在各地为他建立生祠,事败后,这些祠堂均被废弃。⁵旌:表扬,赞扬。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夫五人激死,去¹今激墓²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激中,凡富贵激子,慷(kāng)(kǎi)得志激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yān)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激无闻者欤(yú)?独五人激皦(jiǎo)³,何也?
译文: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大凡富贵人家的子弟,意气豪放、志得意满的人,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太多了;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个人声名光荣显耀,为什么呢?
注释:¹去:距离。²墓:用作动词,即修墓。³皦皦:同“皎皎”,光洁,明亮。这里指显赫。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予犹记周公激被逮,在丙寅三月激望¹。吾社²激行为士先者³,为激声义,敛(liǎn)(zī)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tí)(jì)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chì)而仆激。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激私人毛一鹭(lù),公激逮所由使也;吴激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¹⁰,则噪(zào)而相逐¹¹。中丞匿(nì)于溷(hùn)(fān)¹²以免。既而以吴民激乱请于朝,按诛¹³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激傫(lěi)¹⁴在墓者也。
译文: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天启六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哭声震天动地。差役们按着剑柄上前,问:“在为谁悲痛?”大家不能再忍受了,把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职衔作应天府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周公被捕就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这位大中丞藏在厕所里才得以逃脱。不久,他以苏州人民发动暴乱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注释:¹丙寅三月激望:天启七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此处属于作者笔误,实际应为天启六年丙寅年。²吾社:指应社。³行为士先者:行为能够成为士人表率的人。⁴声义:伸张正义。⁵缇骑:穿桔红色衣服的朝廷护卫马队。明清逮治犯人也用缇骑,故后世用以称呼捕役。⁶堪:忍受。⁷抶而仆激:谓将其打倒在地。抶,击。仆,使仆倒。⁸“是时”句:这时做苏州巡抚的人是魏忠贤的党羽。按,即毛一鹭。大中丞,官职名。抚吴,做吴地的巡抚。魏激私人,魏忠贤的党徒。⁹其:指毛一鹭。¹⁰呵:呵斥、责骂。¹¹噪而相逐:大声吵嚷着追逐。¹²匿于溷藩:藏在厕所。溷,厕所。藩,篱、墙。¹³按诛:追究案情判定死罪。按,审查。¹⁴傫然:聚集的样子。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然五人激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激名而詈(lì)¹激,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激脰(dòu)²而函(hán)³,卒与尸合。故今激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译文:然而,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着中丞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了。砍下的头放在城头上,脸色一点也没改变。有位有名望的人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个人的头并用木匣装起来,最终与尸体合到了一起。所以现在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注释:¹詈:骂。²脰:颈项,头颅。³函激:用棺材收殓他们。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嗟乎!大阉(yān)¹激乱,缙(jìn)(shēn)²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激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³激间,素不闻诗书激训,激昂大义,蹈(dǎo)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jiǎo)(zhào)纷出,钩党激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激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zhū);大阉亦逡(qūn)畏义,非常激谋难于猝(cù)发,待圣人激出而投缳(huán)道路,不可谓非五人激力也。
译文:唉!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偌大的国家,能有几个人呢?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阉党不敢再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直到当今的皇上即位,(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注释:¹大阉:指魏忠贤。²缙绅:也作“搢绅”,指古代缙笏(将笏插于腰带)、垂绅(垂着衣带)的人,即士大夫。缙,同“搢”,插。绅,大带。³编伍:指平民。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⁴曷:同“何”。⁵矫诏:假托君命颁发的诏令。⁶钩党激捕:这里指搜捕东林党人。钩党,被指为有牵连的同党。⁷株治:株连惩治。⁸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⁹“非常”二句:非常激谋,指篡夺帝位的阴谋。猝发,突然发动。圣人:指崇祯皇帝朱由检。投缳道路:天启七年,崇祯即位,将魏忠贤放逐到凤阳去守陵,不久又派人去逮捕他。他得知消息后,畏罪吊死在路上。投缳,自缢。投,掷、扔。缳,绳圈,绞索。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由是观激,则今激高爵(jué)显位,一旦抵罪¹,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yáng)狂不知所激者²,其辱人贱行³,视五人激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pù)于朝廷,赠谥(shì)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dī)激上,凡四方激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激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yǒu)激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激,安能屈¹⁰豪杰激流,扼(è)腕墓道¹¹,发其志士激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激徒有其石也,而为激记,亦以明死生激大¹²,匹夫¹³激有重于社稷(jì)¹⁴也。
译文:由此看来,那么如今这些高官显贵们,一旦犯罪受罚,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也有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何处的,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因此周蓼洲先生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赠给他的谥号美好而光荣,在死后享受到荣耀;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座大坟墓,在大堤之上立碑刻名,所有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奴仆一样使唤他们,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注释:¹抵罪:因犯罪而受相应的惩罚。²“而又有”二句:还有剃发为僧,闭门索居,假装疯颠而不知下落的。³辱人贱行: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⁴暴:显露。⁵赠谥美显:指崇祯追赠周顺昌“忠介”的谥号。美显:美好荣耀。⁶加其土封:增修他们的坟墓。⁷百世激遇:百代的幸遇。⁸户牖:指家里。户,门。牖,窗。⁹隶使激:当作仆隶一样差使他们。隶,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¹⁰屈:使屈身,倾倒。¹¹扼腕墓道:用手握腕,表示情绪激动、振奋或惋惜。¹²明死生激大: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¹³匹夫:指平民,这里指五义士。¹⁴社稷:国家。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贤士大夫者,冏(jiǒng)¹因激吴公²,太史³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译文:几位有声望的士大夫是:太仆卿吴因之先生,太史文文起先生,姚孟长先生。
注释:¹冏卿:太仆卿,官职名。²因激吴公:吴默,字因激。³太史:指翰林院修撰。⁴文起文公:文震孟,字文起。⁵孟长姚公:姚希孟,字孟长。

  本文是为五位普通的平民百姓树碑立传的文字,探讨了生死价值这样重大的问题。全文以"义"为核心,成功地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三结合的表达方式。作者首先肯定五人之死是“激于义”,开篇抓住一个“义”字。五人是为义而生,为义而争,最后为义而献身。这就使读者联想起孟子的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以说,本文是对孟子名言的生动诠释。

  明代大奸臣、大宦官魏忠贤无恶不作,杀害了许多正直之士。东林党人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苏州市民旗帜鲜明地站在东林党人一边,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正义。五人是苏州市民的优秀代表。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墨,叙述了五人的动人事迹,歌颂了平民英雄的高尚品质。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大义凛然,惊天地,泣鬼神!语言简练生动,铿锵有力。

  作者为了突出五人的英雄行为,运用对比的手法加以表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在阉党横行天下,炙手可热之时,多数人采取了苟且偷安的做法,甚至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而五人面对阉党的淫威,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应该说,一般的老百姓对阉党的倒行逆施可以不管,因为他们不在其位。但五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境界投入到对阉党的斗争中去,并且慷慨赴死,义无反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而那些身在政位,吃民膏、喝民血的“缙绅”,却在阉党的淫威下屈服了,变节了。作者问道:“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这一问,多少缙绅无地自容?“十年浩劫”期间,林彪、“四人帮”专横跋扈,“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志新,一个普通女干部,坚持真理,宁死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也有许多人投靠“四人帮”,出卖良心,出卖人格。历史是如此惊人地相似。

  张溥认为:“大阉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作者认识到了平民百姓的作用,这是非常可贵的。读此段,读者可能会联想到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所写的句子:“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样的文章都是用心,不,是用生命写成的。张溥若知三百年后有一鲁迅君执匕首般的笔尖写慷慨之情,不知作何感想?

  第五段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本段夹叙夹议,反复对比,将文章的中心升华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作者将“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与五人的嘉节懿行比照论述,从而提出“轻重固何如哉”的问题让读者思考。接着,作者把五人的英勇就义与假设五人寿终正寝作对比,从而揭示出“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一富有进步性的观点。读者至此,是否联想到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那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五人之死,重于泰山,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

  第六段也用对比手法,但以“由是观之”领头,表明它与第五段不是机械的并列关系,而是由此及彼、层层深入的关系。“是”是一个指代词,指代第五段所论述的事实。从第五段所论述的事实看来,仗义而死与苟且偷生,其社会意义判若霄壤。作者以饱含讽刺的笔墨,揭露了“今之高爵显位”为了苟全性命而表现出来的种种“辱人贱行”,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种种“辱人贱行”,和“五人之死”相比,“轻重固何如哉”?苟且偷生,轻如鸿毛;仗义而死,重于泰山。这自然是作者希望得到的回答。

  在作了如上对比之后,作者又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五人”之死所产生的另一种社会效果。从正面说,由于“五人”“发愤一击”、“蹈死不顾”而挫败了浊乱天下的邪恶势力,因而“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从反面说,“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应该指出:这不仅是就“五人”死后所得的光荣方面说的,而且是就“五人”之死在“四方之士”“豪杰之流”的精神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方面说的。“四方之士”“过而拜且泣”,“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不正表现了对“五人”同情、仰慕乃至向他们学习的崇高感情吗?而号召人们向“五人”学习,继续跟阉党余孽作斗争,正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这篇文章题为《五人墓碑记》,歌颂“五人”当然是它的主要内容。但社会是复杂的,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要孤立地歌颂“五人”,就很难着笔。张溥在这篇文章中,与“五人”相对比,不仅指斥了阉党,还暴露批判了“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和“缙绅”“高爵显位”等等;与“五人”相映衬,不仅赞美了周顺昌,还肯定了“郡之贤士大夫”。正是由于有了这一系列的对比和映衬,才充实了歌颂“五人”的思想内容,加强了歌颂“五人”的艺术力量。

参考资料:
1、 五人墓碑记.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16]
2、 《五人墓碑记》赏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2-20]
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没洛阳。王师败绩,关门不守。车驾幸蜀,途次马嵬驿,六军不发,赐贵妃自尽,然后驾行。次骆谷,上登高下马,望秦川,遥辞陵庙,再拜,呜咽流涕,左右皆泣。谓力士曰:“吾听九龄之言,不到于此。”乃命中使往韶州,以太牢祭之。因上马索长笛,吹笛,曲成,潸然流涕,伫立久之。时有司旋录成谱,及銮驾至成都,乃进此谱,请名曲。帝谓:“吾因思九龄,亦别有意,可名此曲为《谪仙怨》。”其旨属马嵬之事。厥后以乱离隔绝,有人自西川传得者,无由知,但呼为《剑南神曲》。其音怨切,诸曲莫比。大历中,江南人盛为此曲。随州刺史刘长卿左迁睦州司马,祖筵之内,长卿遂撰其词。吹之为曲,意颇自得。盖亦不知本事。余既备知,聊因暇日撰其辞,复命乐工唱之,用广其不知者。其词曰:
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反,陷没洛阳。王师败绩,关门不守。车驾幸蜀¹,途次²马嵬(wéi)驿³,六军不发,赐贵妃自尽,然后驾行。次骆谷,上登高下马,望秦川,遥辞陵庙,再拜,呜咽流涕,左右皆泣。谓力士曰:“吾听九龄之言,不到于此。”乃命中使往韶(sháo)州,以太牢(jì)之。因上马索长笛,吹笛,曲成,潸(shān)然流涕(tì),伫(zhù)立久之。时有司¹⁰录成谱,及銮(luán)¹¹至成都,乃进此谱,请名曲¹²。帝谓:“吾因思九龄,亦别有意,可名此曲为《谪仙怨》。”其旨属马嵬之事。厥(jué)¹³以乱离隔绝,有人自西川传得者,无由知,但呼为《剑南神曲》。其音怨切,诸曲莫比。大历中,江南人盛为此曲。随州刺史刘长卿¹⁴左迁睦(mù)州司马,祖筵¹⁵之内,长卿遂撰(zhuàn)其词。吹之为曲,意颇自得。盖亦不知本事¹⁶。余既备知,聊因暇(xiá)日撰(zhuàn)其辞,复命乐工唱之,用广其不知者¹⁷。其词曰:
译文: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正月,安禄山反叛,攻陷了洛阳,朝廷大军战败,潼关失守。皇帝的车架逃往蜀地,途径马嵬坡的时候,进军不走了,胁迫皇帝赐死杨贵妃,然后才继续前行。行进到骆谷的时候,皇帝下马登上高处,向北望着长安一带,遥遥地向祖宗宗庙辞别,再三拜别,痛哭流涕,左右随从尽皆哭泣。对高力士说:“朕当初要是听从张九龄的,何至于此!”于是派出使者前往韶州(张九龄故地),按皇室宗礼祭奠他。而后要来长笛,吹奏了一曲,潸然泪流,站了很久。当时有专门的人员不久就把这首曲子记下来了,于是等皇帝车没到了成都,把这曲子献上,并请皇帝为这支曲子命名。皇帝说:“我因为思念张九龄,或许还有别的意思,可以将这首曲子命名为‘谪仙怨’。”主要意思是说马嵬坡的事。后来因为战乱隔绝了,有人从西川流传得到这首曲子,却不知道来由,只是叫做“剑南神曲”。这曲子幽怨凄婉,没有能比得过的。大历年间,这首曲子更是在江南人之间广为流传。随州刺史刘长卿贬官到睦州司马的时候,在祭祖的筵席上,刘长卿为这曲子撰写词,吹而奏之,洋洋得意。原来也不知道这首曲子的来历。我既然知道,姑且趁着闲暇的时候为这曲写词,名乐工反复练习,用来广为宣传,使不知道这件事的人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这首词是:
注释:广谪仙怨:词牌名,也叫“谪仙怨”“剑南神曲”,全词四十八字,上下片各二十四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¹幸蜀:皇帝到四川去,其实此行是逃难,因为“安史之乱”发生了,唐玄宗已经无法住在长安了。幸,指皇帝到达某地。²次:驻扎。³马嵬驿,也叫马嵬坡,位于今陕西兴平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⁴六军:唐时禁军称六军。⁵发:进发。⁶上:皇上。⁷九龄:即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后因唐玄宗的昏聩,朝政被奸臣李林甫把持,终于被罢相。⁸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时所上的祭品,专指皇室祭祀。⁹有司:专门管某事的机构或人,此处指主管音乐的机关。¹⁰旋:不久。¹¹銮驾:皇帝的车驾。¹²请名曲:请皇帝为这支曲子命名。¹³厥后:其后,后来。¹⁴刘长卿:(709年—789年),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¹⁵祖筵:祭祖的筵席。¹⁶本事:这件事的来历。¹⁷用广其不知者:用来广为宣传,使不知道这件事的人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胡尘犯阙冲关,金辂提携玉颜。云雨此时萧散,君王何日归还?
胡尘¹犯阙²冲关,金辂(lù)³提携玉颜。云雨此时萧散,君王何日归还?
译文:安禄山起兵叛乱进犯朝廷攻打边关,士兵从帝王的车辇上拖走了杨贵妃。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此刻便烟消云散。唐明皇什么时候能够返回长安?
注释:¹胡尘:指安禄山的军队进犯长安的征尘。胡,胡人,安禄山,本姓康,字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粟特族,故称。²阙:皇宫。犯,侵犯、进犯。³金辂:饰金之车,帝王之车。⁴提携:指军土把贵妃从车中拖出带走。⁵玉颜:指杨贵妃。⁶云雨:化用宋玉《高唐赋序》言楚王梦与神女相会事。神女自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因称男女欢合为“云雨”。这里指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
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é)¹犹自弯弯²
译文:日日夜夜悔恨不已,伤心欲绝,回首过去看着大好的万里江山。唐玄宗独自望着天边那如钩的新月,仿佛又看到了昔日杨贵妃那美丽的容颜。
注释:¹蛾眉:也作娥眉,指妇女如蛾须那样细长弯曲的美丽眉毛,这里指像蛾眉那样的一弯初月。同时暗指贵妃升天,独自一人生活在天上。²弯弯:河流弯曲处,这里指女人含情的双目。

  该词专咏唐玄宗凄然念旧的情怀。上片以叙述笔法写安禄山反叛,进犯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仓皇出京,贵妃身亡,云雨恩断;玄宗入蜀,归来无期。下片专咏玄宗在蜀中的凄婉怀旧之情。全词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含蓄蕴藉,情调凄然极具抒情色彩,韵味深长神情毕现。

  上片写安禄山反,进犯长安。唐玄宗驾车携妃西逃,六军不发要挟玄宗赐死杨贵妃之事。

  首句写安禄山反,进犯长安。犹白居易《长恨歌》“九重城阙烟尘生”意。次句写玄宗携同贵妃,车驾幸蜀,犹《长恨歌》“千乘万骑西南行”意。起两句用赋体,叙事简炼。“云雨”二句,分写贵妃和玄宗的命运。云散雨收,玄宗和贵妃的爱情生活也就结束了。语意比《长恨歌》“宛转蛾眉马前死”来得含蓄蕴藉,具有抒情色彩。“君王”句,故意设问,中有寓意。玄宗晚年昏庸,不接受张九龄等有远见的大臣劝谏,把军事大权交到野心勃勃的胡将安禄山手里,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玄宗逃到西蜀,命太子李亨监国。李亨擅自登基为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从此失去权力,受制于肃宗、张后。“何日归还”四字,微讽纤悲,既不满玄宗所为,复致惋伤之意。

  下片写爱美人不爱江山误国的唐玄宗在蜀中的忧怨之情。

  首二句“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写玄宗在蜀中的怨恨,可比之《长恨歌》的“蜀山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回首长安,山河阻隔,朝思暮忆,长恨无期。无论是在入蜀途中,在蜀地的行宫,还是在回京时候,经历千山万山,总是触景伤心,对已逝的妃子无限思念。两句语言精炼流畅,重复“恨”字“山”字,具有特殊的音乐美,展现出感人的诗的境界。试与曼声吟哦,自觉心魄摇曳。最后二句“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是词人想象之辞,唐玄宗凄然念旧的神情毕现。该词说看到天边的初月弯弯便想起妃子的蛾眉了。两句融情入景,增添了哀怨的气氛。

  此词语言简朴动人,情景相融一体,虽满篇哀怨之意,但却琅琅上口,精炼流畅、耐人回味。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主编.《唐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06:第19-20页
2、 唐圭璋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 五代 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09:第34页
3、 周汝昌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第28页
董生唯巧笑,子都信美目。
董生¹唯巧笑,子都²信美目。
译文:他像董贤一样拥有美好的笑容,像子都一样长着漂亮的眼睛。
注释:¹董生:汉哀帝刘欣宠臣。²子都:古代十大美男之一,春秋郑国(今河南新郑)人,郑桓公之孙。为郑国公族大夫,春秋第一美男,武艺高超,因相貌英俊,深得郑庄公宠爱。
百万市一言,千金买相逐。
百万市一言,千金买相逐。
译文:愿意用千金百万买他的一句话、买追求他的资格啊!
不道参差菜,谁论窈窕淑。
不道参(cēn)(cī)菜,谁论窈(yǎo)(tiǎo)淑。
译文:既然知道有如此美貌少年,谁又会去追寻窈窕淑女呢?
愿言捧绣被,来就越人宿。
愿言¹捧绣被,来就越人宿。
译文:真希望有一天能为他盖上绣有彩色花纹的衾被,像越人船夫和鄂君一样同宿。
注释:¹愿言:思念殷切的样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