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自我从宦(huàn)¹,七年在长安²
译文:自从我做官,已经在长安呆了七年了。
注释:¹宦游:做官。白居易从二十八岁时考科举,开始走上入仕道路。²七年:从二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白居易均在长安先后参加进士、特科等考试。
所得唯元君,乃知定交难。
所得唯元君¹,乃知定交²难。
译文:所交到的朋友只有元稹一个,这才知道成为挚交有多艰难。
注释:¹元君:元稹。²定交:成为挚交。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山上苗¹?径寸无岁寒。
译文:难道没有小人物么?有却经不住一年一度的寒风。
注释:¹山上苗:比喻奸佞小人,以同利为朋。经不得风吹雨打。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岂无要津¹水?咫(zhǐ)尺有波澜。
译文:难道没有身居要职的大人物么?近在咫尺,但脸色说变就变。
注释:¹要津:比喻显要的地位,其本义指水陆冲要之地。
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
之子¹异于是,久要誓不谖(xuān)²
译文:元稹与他们的不同就是,即使经过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誓言。
注释:¹之子:这人,即元稹。²谖:忘记。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杆。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杆。
译文:像是没有波澜的古井之水,又像是秋天节节分明的竹杆。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¹
译文:我们结为好友已经满三年了。
注释:¹“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说结为好友,已满三年。岁阑,岁终。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译文:二人一起骑马赏花,也一起在雪中共饮。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衡门¹相逢迎,不具²带与冠。
译文:在家中迎接彼此,根本不需要穿戴发带与发冠。
注释:¹衡门:指代白居易长安居所。²具:穿戴。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译文:二人既可以在春日睡到太阳高照,也可以在秋夜畅聊到深夜。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不为¹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译文:二人交好不是因为一起登科,也不是因为同署官位。
注释:¹为:因为。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所合在方寸¹,心源¹无异端。
译文:只是因为二人心意相契合,内心深处没有异念杂想。
注释:¹方寸:指心。²心源:内心。

  这首诗通过写二人一同出游,一起饮酒,畅谈至深夜的经历,写出作者对元稹的欣赏之情,以及对他们友谊的珍惜之情。诗句短小精悍,情真意切。

  从这首诗可以见出,诗人在长安做官的这几年,在交友方面是有教训的,他曾真诚地想结交一些年相若道相近的同辈人,但在政治的风浪中很多人都放弃了自己的节操,也曾为了事业、前途而去攀附过一些达官贵人,但人家时不时地给脸色看。正是在诗人处于交友的怪圈时,元稹出现了。

  元稹是白居易最好的朋友之一,二人同登科,同署官,又有同样的文学观念,他们共同倡导了中唐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史称“元白”,是彼此一生的知己。这首诗写的就是作者与元稹的友情。唐诗中吟咏友情的诗很多,此诗当属其中佳作之一,诗中所谓“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的生活情状,是二人交游生活的生动描绘。只有相知甚深的朋友,才能如此不拘俗礼。这样的生活大有出世之感,充满了一种士大夫式的理想情致。在这样的描写之后,篇末突然一个简括的收笔,点出了二人友谊的实质:“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只有知心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这当是亘古不变的交友之道。

  “有节秋竹竿”是全诗的主旨。元稹在后来的和诗中,也拈出此句着笔。这是元白彼此对“孤且直”的赞许,也是元白为人处世做官的原则,足以说明元白的相同志趣及其在当时刚正不阿的处世态度。

参考资料:
1、 费如明选注.唐宋诗词赏析 白居易诗赏析:海南出版社,1997年09月第1版:第13页
2、 张黔,吕静平著.白居易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4:第35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从我做官,已经在长安呆了七年了。

所交到的朋友只有元稹一个,这才知道成为挚交有多艰难。

难道没有小人物么?有却经不住一年一度的寒风。

难道没有身居要职的大人物么?近在咫尺,但脸色说变就变。

元稹与他们的不同就是,即使经过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誓言。

像是没有波澜的古井之水,又像是秋天节节分明的竹杆。

我们结为好友已经满三年了。

二人一起骑马赏花,也一起在雪中共饮。

在家中迎接彼此,根本不需要穿戴发带与发冠。

二人既可以在春日睡到太阳高照,也可以在秋夜畅聊到深夜。

二人交好不是因为一起登科,也不是因为同署官位。

只是因为二人心意相契合,内心深处没有异念杂想。

注释

宦游:做官。白居易从二十八岁时考科举,开始走上入仕道路。

七年:从二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白居易均在长安先后参加进士、特科等考试。

元君:元稹。

定交:成为挚交。

山上苗:比喻奸佞小人,以同利为朋。经不得风吹雨打。

要津:比喻显要的地位,其本义指水陆冲要之地。

之子:这人,即元稹。

谖:忘记。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说结为好友,已满三年。岁阑,岁终。

衡门:指代白居易长安居所。

具:穿戴。

为:因为。

方寸:指心。

心源:内心。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122-123
创作背景

  从《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题下作者原注知,这首诗约作于元和元年(806年)。元和元年元稹以左拾遗屡上疏论时事直言,被贬为河南县(今属洛阳),这首诗就写在这个时候。

参考资料:
1、 [唐]白居易著.白居易集:三晋出版社,2008.6:第12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二人一同出游,一起饮酒,畅谈至深夜的经历,写出作者对元稹的欣赏之情,以及对他们友谊的珍惜之情。诗句短小精悍,情真意切。

  从这首诗可以见出,诗人在长安做官的这几年,在交友方面是有教训的,他曾真诚地想结交一些年相若道相近的同辈人,但在政治的风浪中很多人都放弃了自己的节操,也曾为了事业、前途而去攀附过一些达官贵人,但人家时不时地给脸色看。正是在诗人处于交友的怪圈时,元稹出现了。

  元稹是白居易最好的朋友之一,二人同登科,同署官,又有同样的文学观念,他们共同倡导了中唐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史称“元白”,是彼此一生的知己。这首诗写的就是作者与元稹的友情。唐诗中吟咏友情的诗很多,此诗当属其中佳作之一,诗中所谓“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的生活情状,是二人交游生活的生动描绘。只有相知甚深的朋友,才能如此不拘俗礼。这样的生活大有出世之感,充满了一种士大夫式的理想情致。在这样的描写之后,篇末突然一个简括的收笔,点出了二人友谊的实质:“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只有知心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这当是亘古不变的交友之道。

  “有节秋竹竿”是全诗的主旨。元稹在后来的和诗中,也拈出此句着笔。这是元白彼此对“孤且直”的赞许,也是元白为人处世做官的原则,足以说明元白的相同志趣及其在当时刚正不阿的处世态度。

参考资料:
1、 费如明选注.唐宋诗词赏析 白居易诗赏析:海南出版社,1997年09月第1版:第13页
2、 张黔,吕静平著.白居易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4:第35页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射人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西山晴雪入新诗。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日射人间五色芝¹,鸳鸯宫瓦²碧参(cēn)(cī)。西山晴雪³入新诗。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注释:¹五色芝:即灵芝。能益精气、强筋骨,久食延寿,旧以为兆端之草。²鸳鸯宫瓦:宫瓦俯仰相次,故以鸳鸯名之。³西山晴雪:作者自注,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⁴三月火:指蒙古军队的烧杀劫掠。⁵江令:指南朝人江总,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此作者以江令自喻。

  金亡之后,词人重游故都,触景生情,咏词寄怀。

  上片追忆金朝往昔盛况。“日射云间”二句意谓昔日在阳光照耀下的皇宫生长着五色神芝,宫殿鸳鸯碧瓦,红墙参差,一片昌盛景象。“西山”句,回忆曾将“西山晴雪”写入新诗的旧事,借眼前之景写怀念旧君之情。

  下片转写现实。“焦土”二句,写蒙古军烧杀掠抢,社稷倾覆,故都化为焦土,而花枝树木不知人事之悲,依然年复一年自开自落,物是人非,愈感悲痛。最后以亡国入隋的江令自喻,自己已沦为异国臣民,在亡国后又独自重游故都,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全篇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写世事变迁,寓黍离之悲,是血泪和流的国难实录,语极痛切,情极感人。

huànshā··shèrénjiānzhī--yuánhǎowèn

shèrénjiānzhīyuānyānggōngcānchà西shānqíngxuěxīnshījiāojīngsānyuèhuǒcánhuāyóuwànniánzhīniánjiānglìngláishí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万帐穹(qióng)¹人醉,星影摇摇欲坠(zhuì),归梦隔狼河²,又被河声搅(jiǎo)碎。还睡、还睡,解道³醒来无味。
译文:寂寞独处,不停地饮酒,竟至沉醉。颓卧帐中,抬头仰望,只见满天繁星摇曳,仿佛就要从天空飞坠而下。狼河阻隔,回家的梦,被那河水滔滔之声搅的粉碎。闭上眼睛,让梦境延续吧,我知道,梦醒之时,更加百无聊赖。
注释:¹穹庐:圆形的毡帐。²狼河:白狼河,即今大凌河,在辽宁省西部。³解道:知道。

  歌词以穹庐、星影两个不同的物象,于宇宙间两个不同方位为展现背景,并以睡梦和睡醒两种不同的状态通过人物的切身体验,揭示情思。布景与说情,阔大而深长。

  王国维论诗词之辨,既曾提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亦曾提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

  尘世中总有着夜阑独醒的人,带着断崖独坐的寂寥。就算塞外景物奇绝,扈从圣驾的风光,也抵不了心底对故园的冀盼。

  诺瓦利斯说,诗是对家园的无限怀想。容若这阙词是再贴切不过的注解。其实不止是容若,离乡之绪、故园之思简直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思维定式,脑袋里面的主旋律。切肤痛楚让文人骚客们创作出这样“生离死别”、这样震撼人心的意境。

  那时候的人还太弱小,缺乏驰骋的能力,要出行就得将自己和行李一样层层打包。离别因此是重大的。一路上关山阻隔,离自己的温暖小屋越来越远,一路上昼行夜停风餐露宿,前途却茫茫无尽,不晓得哪天才能到目的地,也可能随时被不可预期的困难和危险击倒。

  在种种焦虑不安中意识到自身在天地面前如此渺小。这种惶恐不是现在坐着飞机和火车,满世界溜达的人可以想象的。归梦隔狼河,却被河声搅碎的痛苦,在一日穿行几个国家的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值一提。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2、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mènglìng ·wànzhàngqióngrénzuì

lánxìng qīngdài 

wànzhàngqióngrénzuì xīngyǐngyáoyáozhuì guīmèngláng yòubèishēngjiǎosuì háishuì háishuì jiědàoxǐngláiwèi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
满城社雨¹,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²芳径³。旧垒(lěi)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檐(yán),还是差池不定。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xù)。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¹⁰。不住¹¹呢喃(nán)¹²交讯¹³,又惹得、莺儿闲听¹⁴。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¹⁵前双暝(míng)¹⁶
注释:¹社雨:春社和秋社时节下的雨。此处指春社时节下的雨。春社,古时一般在立春、立秋后不久两次祭祀土神,春祭称为“春社”,秋祭称为“秋社”。²红楼:旧指闺秀女子的居处。³芳径:芳,此处指花卉。径,小路。芳径,花间小道。⁴旧垒:旧,陈旧,过时,与“新”相对。垒,堆砌物,此处借指燕巢。旧垒,此处当解为“旧燕巢”。⁵商量:谋划或讨论事情。⁶雕檐:雕有图案的精美屋檐或门窗。⁷差池:参差不齐。⁸省:明白,醒悟。⁹丝魂絮影:丝,此处谓柳丝,絮,此处谓柳絮。¹⁰落红残粉:落红,我国古代诗词常用来指落花。残粉,我国古代诗词常指凋谢之花。¹¹不住:不停地,没完没了地。¹²呢喃:一指燕鸣声。¹³交讯:交,相互交往、连接。讯,讯息,消息。交讯:互相传达消息。¹⁴闲听:听得悠闲、惬意。¹⁵阑:栅栏一类的遮栏物。¹⁶双暝:暝,原意为日暮,天黑。这里通“眠”,“睡”的意思。双暝,“双眠”的意思。

  这是一首咏燕之作。燕子作为春天的信使,美丽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赏爱,所以咏燕之作代不乏人,《诗.邶风.燕燕》,南宋词人史达祖的《双双燕》词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特别清拨之作。张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显然汲取了我国古代咏燕诗词的文化底蕴,尤其可以看出他对史达祖《双双燕》词在艺术构思上的某些传承。不过,作为清代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一流文学宗师,张惠言始终不屑于拾前人牙慧,始终欲有创立和开辟,他的朋友鲍桂星就说他:“独念君生晚近时,慨然为举世不为之学,每举一艺,辄欲与古之第一流者相角,而不屑稍贬以从俗”(《受经堂汇稿序》)。所以,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虽有汲取,但多新变,展示更多的是他独立不偶的心性以及别出心裁的艺术追思,且又传达出他游踪漂泊而又寂寞孤苦的人生遭际。

  农历一月底二月初的“春社”时节,“满城”均下着淅淅沥沥的春雨,那沥沥雨丝与潇潇雨声唤起一双燕子无家可归的“新恨”,因为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年年迁移的侯鸟燕子,又要开始新的漂泊。然而,此时此刻,燕子还不知道家在何方。春天的花朵还是那样灿烂,春天的杨柳还是那么葱翠,它们重重叠叠隔断了通向闺中思妇居住的“红楼”小径。燕子隐隐约约还记得去年砌下的旧巢,但又不能确认。燕子打量了多少屋檐雕龙描凤的殷实之家,想找出去年旧巢,但它们最终还是飞来飞去,迟疑彷徨,找不到一个栖息或再筑新巢的地方。谁人能够了解燕子春去秋来那年年岁岁都萦绕在心头如“丝魂絮影”般的漂泊与孤独的心境?那漂泊与孤寂的燕子呵,前身理应是那一片片凋谢飘零的“落红残粉”。燕子迟疑彷徨,但它们相濡以沫,态度亲昵。它们不停地呢喃,似乎在交换着意见,又似乎在互倾衷肠。它们恩爱的关关鸣声,又让黄莺鸟听得那么专注。燕子虽然恩爱,但它们栖移不定的漂泊生涯,毕竟比不上那日日在水池画栏傍双栖双眠的鸳鸯来得宁静、温馨。

  张惠言出生于常州武进县一个世代为儒然科考不彰的清寒家庭,四岁时父亲就病卒,其母将他含辛茹苦教养而成。惠言回忆其早年孤苦生活时描述道:“一日,暮归,无以为夕餮,各不食而寝。迟明,惠言饿不能起。先妣曰:‘儿不惯饿惫也?吾与尔姊尔弟,时时如此也!’惠言泣,先妣亦泣”(《茗柯文编.先妣事略》)。从十四岁开始就外出教授为生,其间两次在安徽歙县金榜家设帐授徒,泄留时间最为长久。二十六岁至三十九岁时又七上京师应进士试。在张惠言四十二岁的生命历程里,约四分之三的时间身居异乡,为糊口而漂泊四方。所以惠言一生饱尝抛妻离子的别离之苦,也屡受寂寞孤苦的煎熬。此词就借咏燕,委婉且淋漓尽致地抒写他身处异乡时那种寂寞难耐的孤苦感,那种漂泊四方时压抑在心头的感伤,那种茕茕孓立时对亲人与故乡不可遏止的思念。词中“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等语,既是惠言对浪迹天涯燕子的拟人化描摹,更是他此时此刻孤苦、感伤、思念且又有几分怨懑心态的真实反映。张惠言《双双燕》词所反映出来的苦寒人生遭遇,既是他个人的,又是传统社会中诸多为生计、为功名奔走四方、萍飘天涯的“寒士”们孤苦生涯的真切写照。

shuāngshuāngyàn··mǎnchéngshè--zhānghuìyán

mǎnchéngshèyòuhuànjiāniánxīnhènhuāqīngliǔzhòngduànhónglóufāngjìngjiùlěishuíjiācéngshígèngshēngzhǔrénxiāngwènshāngliàngduōshǎodiāoyánháishìchàchídìngshuíshěngniánchūnjìngzhíshùdàojīnniánhúnyǐngqiánshēnyīngshìpiànluòhóngcánfěnzhùnenánjiāoxùnyòuyīngérxiántīngshūchíshàngyuānyānglánqiánshuāngmíng

许国虽坚鬓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
许国¹虽坚鬓(bìn)²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
译文:报国之志虽坚定,但岁月不留情,如今头发已斑白,在山的这一边想象着长安的终南山。
注释:¹许国:谓将一身奉献给国家,报效国家。²鬓:鬓角。
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
(gē)¹上马嗟(jiē)心在,穿堑(qiàn)²环城笑虏(lǔ)(chán)³
译文:拿起干戈翻身上马的雄心壮志仍在,敌人并不可怕,他们穿凿护城河围在城外以为防守,可见敌人实孱弱胆小。
注释:¹横戈:把戈横拿着。多指作战。²穿堑:穿越护城河和壕沟。³孱:软弱。
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
日暮¹风烟传陇上²,秋高刁斗³落云间。
译文:日暮黄昏之际,站在城楼上看见一片秋风,一片云烟,一直笼罩到陇山之上,直到陇内的长安。身在瞿塘,心在长安的曲江,两地相隔万里,秋风吹起的云烟把两地接成一片。
注释:¹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²陇上:指今陕北、甘肃及其以西一带地方。³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又名“金柝”、“焦斗”。铜质,有柄,能容一斗。体呈盆形,下有三足细柄向上曲,柄首常作成兽头型,口部带流。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译文:关中父老遗民一定很悲哀,因为祖国的军队就在这里,可是几十年过去了,王师为什么从未出关收复失地呢?
报国之志报国之志虽坚定,但岁月不留情。如今头发已斑白,在山的这一边想象着长安的终南山。拿起干戈翻身上马的雄心壮志仍在,敌人并不可怕,他们穿凿护南河围在南外以为防守,可见敌人实孱弱胆小。日暮黄昏之际,站在南楼上看见一片秋风,一片云烟,一直笼罩到陇山之上,直到陇内的长安。杜甫曾有诗说:“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身在瞿塘,心在长安的曲江,两地相隔万里,秋风吹起的云烟把两地接成一片。放翁诗也受有杜甫影响,用风烟表示两地的相连,国家土地是完整的。下一句的“刁斗”是铁器,白天用以为炊,夜间击以巡逻。秋夜天高气爽,刁斗之声直传天上,表示有军队在这里驻军。下一句“三秦父老应惆怅”,“三秦”指关中陕西,秦亡之时,项羽分封诸侯,咸阳附近共封了三个王,所以关中咸阳、长安附近即被称为三素。这句是说关中父老遗民一定很悲哀,因为祖国的军队就在这里,可是几十年过去了,王师为什么从未出关收复失地呢?他是设身处地替沦陷区的人设想,他想要统一中原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南宋名家词选讲》

guānzhǎngānchéng--yóu

guósuījiānbìnbānshānnánjīngsuìwàngnánshān

héngshàngjiēxīnzài穿chuānqiànhuánchéngxiàocàn

fēngyānchuánlǒngshàngqiūgāodiāodòuluòyúnjiān

sānqínlǎoyīngchóuchàngjiànwángshīchūsànguān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霜草¹苍苍²虫切切³,村南村北行人绝
译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注释:¹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²苍苍:灰白色。³切切:虫叫声。⁴绝:绝迹。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前门 一作:门前)
¹出前门望野田²,月明荞(qiáo)³花如雪。(前门 一作:门前)
译文: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远处田野,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
注释:¹独:单独,一个人。²野田:田野。³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后两句描绘出乡村之夜的美景。诗人通过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独寂寞的心情。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前门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诗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参考资料:
1、 李万龙.古典诗歌鉴赏规律:甘肃教育出版社,2005年:44-45

cūn

bái tángdài 

shuāngcǎocāngcāngchóngqièqiè cūnnáncūnběixíngrénjué 
chūqiánménwàngtián yuèmíngqiáomàihuāxuě  (qiánménzuò ménqián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