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元宵五日,灯山罢、寿筵张。喜盛集亲朋,争喧鼓吹,满泛壶觞。
过元宵五日,灯山罢、寿筵张。喜盛集亲朋,争喧鼓吹,满泛壶觞。
八仙共教童子,送蟠桃封寄与翁尝。甘比玉杯云液,冷如金碗冰浆。
八仙共教童子,送蟠桃封寄与翁尝。甘比玉杯云液,冷如金碗冰浆。
佳儿拜捧上高堂。擘破散奇香。恰半枚入口,身田温暖,腑脏清凉。
佳儿拜捧上高堂。擘破散奇香。恰半枚入口,身田温暖,腑脏清凉。
管取延年却老,转颜红发黑更瞳方。此去才周花甲,从头再数何妨。
管取延年却老,转颜红发黑更瞳方。此去才周花甲,从头再数何妨。
李昌祺

李昌祺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 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昔君叩门如啄木,深衣青纯帽方屋。
¹君叩门如啄木,深衣青纯帽方屋。
译文:昔日你如啄木般地扣门,穿着深青色衣衫,头戴的方屋帽又一派高古,深含隐逸之气。
注释:¹昔:从前;过去。
谓是诸生延入门,坐定徐言出公族。
谓是诸生延¹入门,坐定徐言²出公族。
译文:你说你是由我的学生介绍而来的,坐定后徐徐而言,才知道你出身王公贵族。
注释:¹延:邀请。²徐言:低声细语。 从容而言。
尔曹气味那有此,要是胸中期不俗。
尔曹气味那有此,要是胸中期不俗。
译文:你的衣着打扮与言谈举止上,让我料定你并非泛泛之辈,胸中定然有不俗之气。
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
坐州早识高与黄¹,诵二子句声琅(láng)(láng)²
译文:你在荆州就认识前辈诗人高荷和黄庭坚,吟诵起二人的诗句声音清脆。
注释:¹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²琅琅:象声词,指声音清脆。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后生好学果可畏¹,仆常倦谈殊²未详。
译文:后生勤奋好学果然让人敬服,而我常常谈论不多,还谈得简单粗略。
注释:¹畏:敬服。²殊:副词,犹、尚。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cān)¹诸方²
译文:学诗应当像刚刚开始学禅一样,没有领悟的时候就要广泛地琢磨各个方面加以理解。
注释:¹参:领悟,琢磨。²诸方:各地方,各方面。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一朝悟罢正法眼¹,信手拈出皆成章。
译文:有朝一日领悟了诗歌的要义,就可以信手拈来写出自己的诗来。
注释:¹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推篷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推篷四望水连空,一片蒲(pú)¹正饱风²
译文:推开篷顶望向四周,只见湖水与天相接,蒲草编织成的船帆正乘风鼓起。
注释:鉴湖:在今绍兴南郊,古跨山阴、会稽两县,以风景著称。¹蒲帆:用蒲草编织成的船帆。²饱风:指帆乘风鼓起的样子。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山际¹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译文:山的边际白云缭绕,云际明月高挂;突然杜鹃的悲啼声刺破夜空。
注释:¹际:边际。

  本诗作者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不加雕琢和粉饰,写其乘坐篷船夜过鉴湖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诗人用极淡的笔墨,写出了鉴湖极美的云水本色。

  首二句写在船中的诗人伸手推开篷顶四面一望,只见四野天水相连,茫茫无垠。自己乘坐的这只船设备简陋,那“饱风”的“蒲帆”推动着轻巧的船身飞速地前进着。“推篷”二字说明船身低矮,一伸手就能推开顶篷,动作情态活现;“蒲帆”二字说明船的设备简陋、船身轻巧;“饱风”二字把船帆拟人化,描绘帆承风鼓起的形象,可以想见船行速度极快。这三个词用得准确精当,十分传神。

  末二句写小船离湖岸已经不远了,岸边的山也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作者的视线之内。再一细看,“山际”白云缭绕,“云际”明月高挂;风吹云移,山峦起伏,月色时明时暗,天地晦明不定,如真如幻,鉴湖清幽多变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如箭的“蒲帆”继续飞驰,子规鸟的啼声刺破夜空,传人作者耳鼓。这迹象说明船距岸更近了,天也快亮了。作者循声仰视,原来子规鸟隐藏在白云深处,在朦胧的夜色中可闻而不可见。

  全诗多层次地勾画出鉴湖月夜扬帆的情景。“水连空”的湖面、“饱风”的“蒲帆”,起伏的群山、浮动的白云,出没于云海的明月以及云际传来的子规啼声,这一切构成一个“真中有幻、动中有静、寂处有音、冷处有神”的立体空间。整个画面形象犹如放电影,随着“蒲帆”的移动而变换,既有可触性,又有流动感。

  全诗二十八字中,“际”字和“白云”二字各两现。文字的复出,造成回环的声韵、轻快的节奏,从而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名篇 宋诗卷.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guòjiàn--dàibǐng

tuīpéngwàngshuǐliánkōngpiànfānzhèngbǎofēng

shānbáiyúnyúnyuèziguīshēngzàibáiyúnzhōng

弁彼鸒斯,归飞提提。民莫不穀,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
(pán)¹彼鸒(yù)²³,归飞提(shí)。民莫不穀(gǔ),我独于罹(lí)。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
译文:寒鸦拍打着翅膀多么快乐,成群结队飞回来多么安娴。天底下的人个个都交好运,唯独我自己深深陷于忧患。我不知道哪里得罪了苍天?更不晓得为什么罪大无边?我积郁在心里的深深忧伤,不知到底该如何得以排遗?
注释:¹弁:通“般”、通“昪”,快乐。²鸒:鸟名,形似乌鸦,小如鸽,腹下白,喜群飞,鸣声“呀呀”,又名雅乌。³斯:语气词,犹“啊”、“呀”。⁴提提:群鸟安闲翻飞的样子。⁵榖:美好。⁶罹:忧愁。⁷辜:罪过。⁸伊:是。⁹云:句首语气词。
踧踧周道,鞫为茂草。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
(cù)¹周道²,鞫(jū)³为茂草。我心忧伤,惄(nì)焉如捣。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疢(chèn)如疾首
译文:原本宽阔平坦的通衢大道,现如今早已阻断遍布荒草。我内心里禁住深深地忧伤,七上八下犹如舂杵不停捣。我在和衣而卧中长长叹息,岁月如此深忧更易催人老。我积郁在心里的深深忧伤,那深痛犹如刺痛我的头脑。
注释:¹踧踧:平坦的状态。²周道:大道、大路。³鞫:阻塞、充塞。⁴惄:忧伤。⁵假寐:不脱衣帽而卧。⁶永叹:长叹。⁷用:犹“而”。⁸疢:病,指内心忧痛烦热。⁹疾首:头疼。如:犹“而”。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维桑与梓¹,必恭敬止²。靡(mǐ)³(zhān)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lì)于里¹⁰?天之生我,我辰¹¹安在?
译文:看到父母亲种下的桑梓树,尚且必须恭恭敬敬立树前。哪个对父亲无不充满尊敬,哪个对母亲无不深深依恋!到如今却外不和皮毛相接,里也不和心腹血肉紧相连。老天爷你生我来到人世间,我什么时候才能时来运转?
注释:¹桑梓:古代桑、梓多植于住宅附近,后代遂为故乡的代称,见之自然思乡怀亲。²止:语气词。³靡:不。⁴瞻:尊敬、敬仰。⁵匪:不是。“靡……匪……”句,用两个否定副词表示更加肯定的意思。⁶依:依恋。⁷属:连属。⁸毛:犹表,古代裘衣毛在外。此两句毛、里,以裘为喻,指裘衣的里表。⁹罹:一作“离”,通“丽”,附着。¹⁰里:指衣服之里子。¹¹辰:时运。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假寐。
(wǎn)¹彼柳斯,鸣蜩(tiáo)²(huì)³,有漼(cuǐ)者渊,萑(huán)(pèi)(pèi)。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心之忧矣,不遑(huáng)假寐。
译文:池边垂柳如烟是那样浓绿,枝头的蝉儿嘶嘶鸣唱不已。河湾深几许自是不可见底,芦苇丛生蒹葭苍苍多茂密。我的心啊就像那小舟漂摇,茫茫然不知终将漂向哪里。我内心里禁不住地忧伤啊,竟没有片刻闲暇懒卧和衣。
注释:¹菀:茂密的样子。²蜩:蝉。³嚖嚖:蝉鸣的声音。⁴漼:水深的样子。⁵渊:深水潭。⁶萑苇:芦苇。⁷淠淠:茂盛的样子。⁸届:到、止。⁹不遑:无暇,顾不得。
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譬彼坏木,疾用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
鹿斯之奔,维¹足伎(qí)²。雉(zhì)³之朝雊(gòu),尚求其雌。譬彼坏木,疾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
译文:你看原野里的小鹿在奔跑,四只小腿是那样舒缓灵巧。漂亮的公野鸡清晨就鸣叫,还不是为招引心仪的雌鸟。我的心啊就像那病死的树,因为身染沉疴落尽了枝条。我内心里禁不住地忧伤啊,难道就没有个知心人明了!
注释:¹维:犹“其”。²伎伎:鹿急跑的样子。³雉:野鸡。⁴雊:雉鸣。⁵坏木:有病的树。⁶疾:病。⁷用:犹“而”。⁸宁:犹“乃”、犹“岂”,竟然、难道。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君子秉心,维其忍之。心之忧矣,涕既陨之。
¹彼投兔²,尚或先³之。行(háng)有死人,尚或墐(jìn)之。君子秉心,维其忍之。心之忧矣,涕既陨之。
译文:你看那兔儿自投进罗网里,还有好心人帮它解难脱灾。通衢大道上突然有人倒毙,还有好心人为他收尸掩埋。我的君王啊你所持的态度,竟是这样硬心肠使得出来。我内心里禁不住地忧伤啊,肝肠寸断珠泪双流落尘埃。
注释:¹相:看。²投兔:入网的兔子。³先:开、放。⁴行:路。⁵墐:掩埋。⁶秉心:犹言居心、用心。⁷维:犹“何”。⁸忍:残忍。⁹陨:落。
君子信谗,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君子信谗,如或酬(chóu)¹之。君子不惠,不舒²³之。伐木掎(jǐ)矣,析薪(chǐ)矣。舍彼有罪,予之佗(tuó)矣。
译文:我的君王啊偏听偏信谗言,就好像嗜饮美酒一样沉迷。我的君王对我不理又不睬,对谗言也不慢慢深究根底。伐树尚需支拄树冠防砸伤,劈柴尚需顺着纹理才容易。我的君王偏偏放掉有罪人,把罪囚的黑衣往我身上披。
注释:¹酬:劝酒。²舒:缓慢。³究:追究、考察。⁴掎:牵引。此句说,伐木要用绳子牵引着,把它慢慢放倒。⁵析薪:劈柴。⁶扡:顺着纹理劈开。⁷佗:加。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无逝我梁,无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莫高匪山,莫浚(jùn)¹匪泉。君子无易由²言,耳属³于垣。无逝我梁,无发我笱(gǒu)。我躬不阅¹⁰,遑¹¹(xù)¹²我后。
译文:没有比那座山更高的大山,也没有比那眼泉更深的泉。我的君王啊不要轻信谗言,要防隔墙有耳贴在墙壁边。不要到我捕鱼的梁坝上去,不要偷着打开我的鱼篓看。我现如今连自身都顾不上,哪还顾得上身后百事难缠!
注释:¹浚:深。²由:于。³属:连接。⁴垣:墙。⁵逝:借为“折”,拆毁。⁶梁:拦水捕鱼的堤坝,亦称鱼梁。⁷发:打开。⁸笱:捕鱼用的竹笼。⁹躬:自身。¹⁰阅:被收容。¹¹遑:闲暇。¹²恤:忧虑。

  全诗八章,每章八句。首章以呼天自诉总起,先言“我独于罹”的忧伤和悲痛。作者以“弁彼鸒斯,归飞提提”的景象为反衬,以“民莫不谷,我独于罹”为对比,以“心之忧矣,云如之何”为感叹,充分揭示他内心沉重的忧怨之情。他无罪被逐,只有对天呼喊:“何辜于天?我罪伊何?”第二章就他放逐在外的所见景象,抒发自己内心的伤感。平坦大道上生满了杂乱的茂草,象征他平静的生活突然产生了祸端。他愤怼悲伤,“惄焉如捣”,卧不能寐,“疢如疾首”,并容颜早衰,诗句形象地展示出他忧怨交织的心情。第三章叙述他孝敬父母而反被父母放逐的悲哀。他虽然面对父母所栽的桑梓“必恭敬止”,对父母怀有恭敬孝顺之心,但和父母的关系是“不属于毛,不罹于里”,所以只有无奈地归咎于上天:“天之生我,我辰安在?”语言极其沉痛。第四、五两章又以在外所见,叙述自己苦无归依、心灰意懒的痛苦心情。“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有漼者渊,萑苇淠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自己却“譬彼舟流,不知所届”;“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多么欢畅而富有生机,而自己却“譬彼坏木,疾用无枝”。他孤苦一身,漂荡无依,其内心的痛苦忧伤,别人是无法理解的,更见逐子失亲的悲痛。第六章埋怨父亲残忍,不念亲子之情。他说,野兔投网还有人放走它,人死于道路还有人埋葬他,而父亲忍心放逐自己,只有使自己“涕既陨之”了。第七章指责父亲,揭示出了被逐的原因。他指出,“君子信谗”,不仅“不舒究之”,反而“如或酬之”,结果颠倒了是非、曲直,“舍彼有罪,予之佗矣”。于是,诗人的内心也由“忧”进而“怨”了起来。最后一章,进一步叙述自己被逐后的谨慎、小心而警戒的心情。他感到他的灾祸背景就像山泉那样高深难测,因而警惕自己“无易由言”。因为“耳属于垣”,会随时让坏人抓住把柄、进谗陷害。但这四句,又有些痛定思痛的意味,既求告人们不要再去触犯他,又心灰意懒地感到后事难卜、前途渺茫。这四句亦见于《邶风·谷风》,可能是当时习用之辞,是自己特殊境遇中复杂心情的比拟说法。由此可见,这首诗以“忧怨”为基调,对自己被逐后的悲痛心情,反覆倾吐,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表述和揭示,感情沉重,言词恳切,致使忧怨哀伤之情充满纸上,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时,采取了多样的艺术手法,或正面描述,或反面衬托,或即眼前之景以兴内心之情,或以客观事物的状态以比喻自己的处境。赋、比、兴交互使用,泣诉、忧思结合,内容丰富,感情深厚,给人以具体、形象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12-417

xiǎobiàn

míng xiānqín 

biàn  guīfēishíshí mín  tiān zuì xīnzhīyōu yúnzhī 

zhōudào wéimàocǎo xīnyōushāng yāndǎo jiǎmèiyǒngtàn wéiyōuyònglǎo xīnzhīyōu chènshǒu 

wéisāng gōngjìngzhǐ zhānfěi fěi zhǔmáo  tiānzhīshēng chénānzài 

liǔ míngtiáohuìhuì yǒucuǐzhěyuān huánwěipèipèi zhōuliú zhīsuǒjiè xīnzhīyōu huángjiǎmèi 

鹿zhībēn wéi zhìzhīzhāogòu shàngqiú huài yòngzhī xīnzhīyōu nìngzhīzhī 

xiàngtóu shànghuòxiānzhī hángyǒurén shànghuòjìnzhī jūnbǐngxīn wéirěnzhī xīnzhīyōu yǔnzhī 

jūnxìnchán huòchóuzhī jūnhuì shūjiūzhī  xīnchǐ shěyǒuzuì zhītuó 

gāofěishān jùnfěiquán jūnyóuyán ěrzhǔyuán shìliáng gǒu gōngyuè huánghòu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积雨¹空林²烟火迟³,蒸藜(lí)炊黍(shǔ)饷东菑(zī)
译文: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注释:辋(wǎng)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¹积雨:久雨。²空林:疏林。³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⁴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⁵黍:谷物名,古时为主食。⁶饷东菑: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漠漠¹水田飞白鹭(lù),阴阴²夏木³(zhuàn)黄鹂
译文: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注释:¹漠漠:形容广阔无际。²阴阴:幽暗的样子。³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⁴啭:小鸟婉转的鸣叫。鸟的宛转啼声。⁵黄鹂:黄莺。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山中习静¹观朝(zhāo)槿(jǐn)²,松下清斋³折露葵
译文: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注释:¹习静:谓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幽静生活。²槿:植物名。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其花早开晚谢。故以此悟人生荣枯无常之理。³清斋:谓素食,长斋。⁴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野老¹与人争席罢²,海鸥³何事更相疑。
译文: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注释:¹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²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³海鸥:这里借海鸥喻人事。⁴何事:一作“何处”。

  《积雨辋川庄作》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优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菑: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泛指田亩。首联是说,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致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活动的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颔联是说,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看吧,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娴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的甜美。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婉转。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华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际开花,朝开暮谢,古人以为人生无常的象征。露葵:即绿葵,一种绿色蔬菜,可以煮来佐餐。颈联是说,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暮谢;在松下吃着蔬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蔬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寂寞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诗人在这里借用了《庄子·寓言》和《列子·黄帝》中的两个典故,快慰地宣称自己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致,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好;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深邃的意境和超迈的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89-90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72-174

wǎngchuānzhuāngzuò

wángwéi tángdài 

kōnglínyānhuǒchí zhēngchuīshǔxiǎngdōng 
shuǐtiánfēibái yīnyīnxiàzhuànhuáng 
shānzhōngjìngguānzhāojǐn槿 sōngxiàqīngzhāizhékuí 
lǎorénzhēng hǎiōushìgèngxiāng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客心¹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译文:游子之思像草木在萌芽,与春风一起摇曳。
注释:欧阳秀才:名辟,字晦夫,曾和弟简从梅尧臣学诗。秀才,这里用作读书应举的上人的泛称。游:兼含游历和游学两种意思,它可以长阅历,增见识,广交游,是封建社会读书人及第入仕之前常常要从事的一项活动。¹客心:旅人之情,游子之思。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¹梦。
译文:又像随落花飘飞,像在梦中飞到了西江。
注释:¹西江:长江下游西段,即题中的“江西”。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我家无梧桐¹,安可久留凤。
译文:我家没有梧桐树,怎能留住你这只凤凰呢?
注释:¹梧桐:传说凤凰是神鸟,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此喻欧阳秀才人品才干出众,非凡人可比。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凤巢在桂林,乌哺(bǔ)¹不得共。
译文:凤凰的巢就在那片遥远的桂树林,希望你不要与乌鸦同行。
注释:¹乌哺:旧说乌能反哺。此指乌鸦,喻平庸之辈。乌鸦凤凰品类不同,贤士小人不能共处。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无忘桂枝¹荣,举酒一以送。
译文:富贵之后不要忘记了我们,那就举起酒来算是给你送别。
注释:¹桂枝:旧称科举及第为“折桂”。《晋书·郄诜传》:“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这首诗前四句先从对方着笔,写门人欧阳秀才即将启程出游。后六句转到作者方面,正面写送别,仍然全用比喻,诗中用凤凰比喻欧阳秀才,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同时也是希望他以后能为朝廷建功立业。这首诗纯用比喻,语言素朴,精致细密,韵味悠长。这首诗分作两节。

  前四句先从对方着笔,写门人欧阳秀才即将启程出游。诗中用了两个比喻。首句的“客”即指在汴京作客的欧阳秀才。春风一吹,草木都开始萌芽,欧阳秀才心中也像草木发芽一样,产生了出游的愿望。“忽与春风动”点出时间。“忽”字、“动”字下得特别精当。春天的花草树木,往往头一天看还光秃秃的,第二天却忽然绽出颗颗新芽来了。“动”字不仅是说萌芽的发生,还指它在春风吹拂下不断成长;它一经萌芽,不久就要长出枝叶,开出鲜花。出游的念头也是如此,它一经产生,就不断滋长,变得愈来愈强烈。所以第三句用“又随”二字紧接转入下文。由荫芽而开花,花又被风吹落,飞向天空,欧阳秀才的心,又随着落花,飞向西江。古典诗词写落花,常常带着感伤的情调,这首诗写其飞举飘扬,却充满生机。“西江梦”指想象中即将开始的江西游历生活。梦境是变幻莫测、飘忽无定的;既可以梦见过去,也可以梦见未来。用“梦”形容游历生活,可以引起无穷联想:使人联想到欧阳秀才去江西后的行踪不定,生活的丰富多样、难以预测,使人联想到他醒里梦里对此日客居京中这段生活——包括作者这次送别在内——的回忆;既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包含着对过去的深长怀念,情致绵邈,意味无穷,造语之妙,已臻绝致。这四句比喻新颖贴切,把欧阳秀才游江西之事,完全变成生动的形象描绘,可见作者的才思和艺术创造力。

  下面六句转到作者方面,正面写送别,仍然全用比喻。诗中用凤凰比喻欧阳秀才,是说他才华出众,非常人可比,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同时也是希望他以后能为朝廷建功立业。“家无梧桐”既是诗人自谦,也是对门人的勉励,愿他振翅高飞,奋力进取。门人即将远行,作老师的对他将来的一切非常关心,下面两句就是对他的谆谆嘱咐。这首诗“凤巢”两句即暗用其意,是要欧阳秀才去江西以后,善自择居,慎于交友,不要同卑俗之人居处和往来;同时也是奖誉欧阳秀才,说他今后前程远大,绝非“乌哺”辈所能相比。这是作者的临别赠言。结尾紧接“桂林”,举酒相送,以功名相期,补足送别之意。《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称科举及第为“折桂”。“无忘桂枝荣”,就是要欧阳秀才不要放弃科举;举酒相送既是送别,也是祝愿他异日科举及第,不负所学,施展平生的抱负。在科举时代,一般读书人要跻身仕列,只有应试及第一途,所以作者以此作结,郑重叮咛,表达了对门人的殷切期待。

  古代诗歌运用比喻手法的很多,但像这首十句的五言古诗,通篇从头到尾全都采用比喻的,却不多见。这正是此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比喻可以使诗含蓄蕴藉,更富形象性,增添诗情画意。该篇绝无华丽秾艳语,精致细密,韵味悠长,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撰写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 :111-112

sòngménrénōuyángxiùcáiyóujiāng西--méiyáochén

xīnméngchūnfēngdòng

yòusuíluòhuāfēizuò西jiāngmèng

jiātóngānjiǔliúfèng

fèngcháozàiguìlíngòng

wàngguìzhīróngjiǔsò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