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云疏雨弄微和,北去金台路几多。地控中州连朔漠,天回北极拱星河。
淡云疏雨弄微和,北去金台路几多。地控中州连朔漠,天回北极拱星河。
陶山过雨青浮黛,沂水惊风白涌波。年少未应怜远别,临分不用唱离歌。
陶山过雨青浮黛,沂水惊风白涌波。年少未应怜远别,临分不用唱离歌。
李昌祺

李昌祺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 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璞明。玉璞明。小小杯柈翠袖擎。满将春色盛。仙珮鸣。玉珮鸣。雪月花中过洞庭。此时人独清。
金璞¹明。玉璞明。小小杯柈翠袖擎。满将春色盛。仙珮鸣。玉珮鸣。雪月花中过洞庭。此时人独清。
译文:那株养在瓷盘中的水仙,仿佛就是 一位亭亭玉立的凌波仙子,用翠袖高擎着金盏玉盏(黄 蕊与白瓣),盛满了迷人的春色。这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美丽仙子正在雪光月光的映照下飘行在四周开满鲜花的洞庭湖面,但见仙袂飘飘,环佩叮当作响。
注释:¹璞:未经雕琢的玉石,此喻水仙的花瓣和花蕊。罥:通“盘”。

  “金璞明,玉璞明,小小杯罥翠袖擎。满将春色盛。”“金璞”、“玉璞”写出了花蕊和花瓣的颜色和质地,两个“明”字,则表现出花蕊和花瓣的莹润和光泽。“满将春色盛”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感受。整个上片色彩鲜明,刻画生动逼真,形神俱出。

  “仙佩鸣,玉佩鸣,雪月花中过洞庭。”此三句进一步运用想象,动态地刻画出水仙的风姿。这三句所渲染出的画面神奇而美丽,令人心驰神往。

  “此时人独清。”此句既是言水仙,又是言词人有感于水仙临水而独立的清新脱俗而甘愿超凡出世、独守寂寞的人格追求。“人独清”是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式的人格境界。

  《吴山青·金璞明》咏物言志,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颇耐人寻味。两个“明”字和两个“鸣”字,谐音,又为全词增添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审美效果,读来颇感耳清目明。

shānqīng··jīnmíng--zhàojìn

jīnmíngmíngxiǎoxiǎobēibàncuìxiùqíngmǎnjiāngchūnshèngxiānpèimíngpèimíngxuěyuèhuāzhōngguòdòngtíngshírénqīng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qī)迟近百年。
译文:江山确实美好但这里不是我的故乡,我漂泊异乡暂栖于此已经将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¹听啼鹃。
译文:青山、屋舍、坟墓、田地、曲折的流水和家乡的相同,没有什么区别,但我不能忍受梦中醒来听到杜鹃凄苦的鸣叫声。
注释:¹梦觉:梦醒。
寒食时节,诗人与族中后辈祭扫先人之墓,不禁感慨系之。首句以三国时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曾何足以少留”语意,抒发故土之情。意谓此地虽富饶美丽,却非故乡,不免有漂泊离根之感。虞集家乡本在四川,自其父迁居江西,至今已有多年。面对葬于异乡的先人坟茔,故土之思就更加强烈了。富足的江南水乡,怎能隔断对蜀中故土的深切思念。每当清晨醒来,杜宇之啼声声萦耳,此种情怀更显得刻骨铭心。

zhìzhènggǎiyuánxīnhánshíshìzhūzhí

 yuándài 

jiāngshānxìnměifēi piāochíjìnbǎinián 
shānshètiántóngshuǐ kānmèngjuétīngjuān 
绥绥白狐,九尾庞庞。
(suí)¹白狐,九尾庞庞²
译文:缓缓走来的白狐狸,九条尾巴毛茸茸又粗又长。
注释:¹绥绥:舒行貌。²庞庞:粗大肥壮貌。
成于家室,我都攸昌。
成于家室,我都攸¹昌。
译文:大禹和涂山女结为连理,我们这里将永远发达兴旺!
注释:¹攸:语助词。

  《吕氏春秋》说:“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辞曰:‘吾之娶,必有应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于是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于是娶涂山女。”此段引文系据《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转引,今本《吕氏春秋》失载。又《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亦有《涂山歌》,全诗为:“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亦有《涂山歌》,全诗为:“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于家室,我都攸昌。天人之际,於兹则行。”这两个版本文字较繁,是据《吕氏春秋》又加增补而成。《吴越春秋》中并说到涂山女的名字叫女娇。(《吴越春秋》:“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九尾者,王之证也。’于是涂山之人歌之。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夏禹娶亲之事,发生在治水过程中。《史记·河渠书》说:“禹抑洪水十三年。”《汉书·沟洫志》说:“禹湮洪水十三年。”关于这十三年中的情况,《史记·夏本纪》中有概括的介绍:“(大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但《尚书·益稷》记大禹的自述为:“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又《吕氏春秋》说:“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这两则材料都是说大禹只告了四天“婚假”,即“复往治水”。可见其婚娶是在治水期间。《史记》所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是不包括回家结婚这一次的。《孟子·滕文公上》说大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或许此“八年”是从新婚离家时算起;这样,大禹“三十未娶”,于三十岁这一年结婚时,在外治水已有五年的历史。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见《礼记·曲礼上》,但《仪礼·士冠礼》等说十九而冠),表示已成年,可以娶妻了。大禹至三十岁而未娶,已是晚婚的“大男”。《吕氏春秋》说他急于结婚是“恐时暮失嗣”,即担心年纪大了不能生育,无法传宗接代。他对女色并不贪恋,所以新婚才四天便重又离家去治水了。

  大禹的婚姻,据开头所引《吕氏春秋》中的资料,可见是很带有传奇性的。在走到涂山时,他预感到自己的婚事将会一帆风顺,所以说:“我娶亲,一定会有想嫁我的人。”正当其时,有一只长着九条尾巴的白色狐狸来到他面前。古代一般认为狐狸是瑞兽,是吉祥的征兆,因而他说“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意思是出现白狐,也就是象征衣裳也是白色的自己将迎来吉利的事。涂山当地的人,也从白色九尾狐的出现预感到把涂山的一位少女嫁给大禹,将会降福给涂山,于是便编了这首短歌吟唱。首句中的“绥绥”是描述狐狸的样子。前人对《诗经·卫风·有狐》的“有狐绥绥”之“绥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雌雄并行貌或独行求匹貌。《涂山歌》中之白狐既然有一定的象征性,当以独行寻求配偶的后一解释较为近是。次句以表示厚实、粗大的“庞庞”形容白狐的“九尾”。以上两句,是用具有象征和比喻意味的瑞兽白狐独行求匹的意象起兴,接着的后两句即转向关于大禹求偶的正题。古人所谓“女有家,男有室”(《左传·桓公十八年》),指男女的结婚成家。故“成于家室”,即指大禹同涂山当地的女子成婚。涂山人认为这件婚事意义深远,故结尾一句说“我都攸昌”。“都”,原指城邑,这里具体指涂山当地;后两句合起来的大意就是:大禹与涂山女子成亲会使当地繁荣昌盛。

  这首《涂山歌》的传奇性,从另一角度来审视,便具有一定的天人感应的神秘色彩。《吴越春秋》中的《涂山歌》所增补的句子中有“天人之际,于兹则行”二句,更是直接站出来表明九尾白狐与大禹婚事二者之间正是一种天人感应的关系。从科学的观点看,将社会人事同自然现象作简单的比附,这当然是荒唐的;但从人类社会的演进史来看,诸如此类的天人感应,正好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的思维幼稚的一面。读这样的诗,除了令人感受到时代的进步之外,也使读者如同成年人面对幼稚天真的儿童一般,可以领略到一份意想不到的轻松与喜悦。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924-926页
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忘集。
鄙夫¹²衰谢³,抱病昏忘集。
译文:我的身体逐渐衰老,身体多病,头脑又乱又健忘。
注释:录事:录事参军的省称,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唐六典》卷二六:太子左右卫率府有录事参军一人。¹鄙夫:杜甫自谦词。《东都赋》:“鄙夫寡识。”²行:行将。³衰谢:犹衰退。⁴忘:原作“妄”,校云:“一作忘”。
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译文:对于平常来往的人,十之八九已记不得。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
程侯¹晚相往,与语才杰立²
译文:程先生是我晚年相遇的人,交谈中显示出卓立的オ气。
注释:¹程侯:指程录事。²才杰立:才气卓立。
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
熏然¹耳目开²,颇觉聪明入。
译文:精辟的言论使我耳聪目明,觉得增加了许多聪明智慧。
注释:¹熏然:和顺貌。薰乃薰炙之意。²耳目开:耳聪目明。
千载得鲍叔,末契有所及。
千载得鲍叔¹,末契(qì)²有所及。
译文:您是千年之后再世的鲍叔牙,把宝贵的友谊及于我身。
注释:¹鲍叔:鲍叔牙。此以鲍叔比程录事。²末契:对人谦称自己的情谊。陆机《叹逝赋》:“托未契于后生。”
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
意钟¹老柏青,义动修蛇²(zhé)
译文:我们的情意持久,如同长青的老柏;我们的义气厚重,可使蛰伏的长蛇惊动。
注释:¹钟:全唐诗校:“一作中。”²修蛇:长蛇。《淮南子》:“封稀修蛇。”《易》:“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
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¹泣。
译文:如果您经常能与我相见,足可宽慰我这白发之人一颗痛苦的心。
注释:¹垂白:白发下垂。《前汉·杜钦传》:纪阳侯书,诚哀老姊垂白。注:自发下垂也。
告别无淹晷,百忧复相袭。
¹别无淹晷(guǐ)²,百忧复相袭。
译文:想到分别就在眼前,各种忧愁一齐袭上心头。
注释:¹告:全唐诗校:“一作生。”陆机诗序:“悼心告别。”²淹晷:滞留时刻。晷,日影。
内愧突不黔,庶羞以赒给。
内愧突不黔¹,庶羞以²(zhōu)³
译文:我感愧事务繁忙,来不及为您饯行,您却拿来许多佳肴替我设宴。
注释:¹突不黔:指烟囱尚未熏黑,无烹煮以待客。²羞以:全唐诗校:“一作明似。”³赒给:救济。
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
素丝¹(qiè)长鱼,碧酒²随玉粒³
译文:用洁白的丝绳提来长鱼,还带来碧酒和晶莹的白米。
注释:¹素丝:汉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宛转素丝绳。”²碧酒:色如碧玉的美酒。玉³粒:指米。社修可曰:《酒谱》:安期先生与神女会于圜丘,酣玄碧之酒。《战国策》:“粒米如玉。”沈约诗:玉粒晨炊,华烛夜炳。
途穷见交态,世梗悲路涩。
途穷见交态¹,世梗²悲路涩³
译文:途穷之际才能看清世态人情,世事梗塞啊感慨生路的艰难。
注释:¹交态:友情的深浅程度。《翟方进传》:“一贵一贱,乃见交态。”²世梗:世道梗阻。³路涩:路难行。潘尼诗,“世故尚未夷,崤函方路涩。”
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湿。
东风吹春冰,泱(yāng)¹后土²湿。
译文:眼下东风吹化了早春的残冰,江河宽广大地湿润。
注释:¹泱莽:昏暗不明貌。²后土:即大地。古时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
念君惜羽翮,既饱更思戢。
念君¹惜羽翮(hé),既饱更思戢(jí)²
译文:感念您如此珍惜自己的羽翼,温饱之后就要把它敛起。
注释:¹君:指程录事。²戢:收敛。
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
莫作翻云鹘(hú)¹,闻呼向禽急²
译文:不作那翻动云烟的猛鹘,一听到鸟鸣便急速地扑击。
注释:¹鹘: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猛禽。²闻呼向禽急:卢注:鹘闻人呼,则向禽而击。

sòngchéngshìháixiāng--

xíngshuāixièbàobìnghūnwàngchángshíwǎngháirénshíshí

chénghóuwǎnxiāngcáijiéxūnráněrkāijuécōngmíng

qiānzàibàoshūyǒusuǒzhōnglǎobǎiqīngdòngxiūshézhé

ruòrénshùjiànwèichuíbáigàobiéyānguǐbǎiyōuxiāng

nèikuìqiánshùxiūzhōugěiqièzhǎngjiǔsuí

qióngjiànjiāotàishìgěngbēidōngfēngchuīchūnbīngyāngmǎnghòu湿shī

niànjūnbǎogèngzuòfānyúnwénxiàngqín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韦司马,即韦爱。公元501年(齐东昏侯永元三年)春正月,萧衍为征东将军,从襄阳兴师讨伐东昏侯,留弟冠军将军萧伟行雍州(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州府事,以壮武将军韦爱为其司马,带襄阳令。时齐兴太守颜僧都等据郡反,爱沉敏有谋,率众千余人,与僧都等战于始平郡南,大破之。公元502年(梁天监元年),进号辅国将军,寻除宁蜀太守,与益州刺史邓元起西上袭刘季连,行至公安,道病卒(见《梁书·韦爱传》)。此诗当作于公元501年韦爱为雍州司马时。

  张玉谷说:“此送别后还家写意之诗,非送别时作也。”(《古诗赏析》)全诗三十句,可言为五个段落,每段六句。第一段写江边话别时难舍难言的情景。第二段写韦爱乘舟离去,作者登楼远望时的心情。第三段写送归路上的感受。第四段写到家所见情景。第五段写辗转思念、夜不成寐的苦况。可谓层次言明,结构谨严。

  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就是成功地运用了“顶真格”。所谓“顶真格”,就是以上句的末几字(词语或句子)做下句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读来抑扬顿挫,缠绵不绝。亦称“联珠格”。这里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几乎句句“联珠”的,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宋元时更流行为一种带游戏性的文体,如《中原音韵》载《越调·小桃红》:“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一种是段与段之间“联珠”的,这首诗就是这样。全诗五段,每段最后几字与下段最前几字相同或稍有变化,如第二段结尾“汹汹浪隐舟”与第三段开头“隐舟邈已远”,第四段结尾“竹里见萤飞”与第五段“萤飞飞不息”,首尾两字完全相同;而第一段结尾“萧萧行帆举”与第二段开头“举帆越中流”,第三段结尾“知予衔泪返”与第四段开头“衔泪心依依”,首尾两三字则错综变化。运用“顶真格”,将全诗很自然地言为五个段落,每段都是六句,而且一段一换韵,平仄韵相间,又每段首句入韵。这样,从形式上看,非常整齐谨严,从声律上讲,读来反复顿挫,蝉联不断,大有缠绵悱恻,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妙,恰切地反映了主人公依恋难舍、思念不已的感情。所以沈德潜说:“每于顿挫处,蝉联而下,一往情深。”(《古诗源》卷十三)

  另一个艺术特色,就是叠字的运用。全诗共用了六组叠字,都恰到好处。如“悯悯言手毕,萧萧行帆举”,将风催舟发主客不忍离别的情景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出来。这或许是化用了梁简文帝萧纲《伤离新体诗》的“凄凄隐去棹,悯悯怆还途”诗意。“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连绵起伏的山峦隐没了落日的光辉,也挡住了送行者的视线,友人乘坐的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忽隐忽现,这既写出了旅途的艰险,又细微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心和关切。离情别景,宛然在目。“依依”,思恋之貌,“暧暧”,昏昧之貌,而这“暧暧”的薄暮景象,与那“依依”的离情别绪交织在一起,更加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量。

sòngwéibié--xùn

sòngbiélínzhǔzhēngrénqián

yánsuīfánzhōng

mǐnmǐnfēnshǒuxiāoxiāoxíngfān

fānyuèzhōngliúwàngbiéshànggāolóu

nánzhīyuànzijiéběifēngchóu

shānxiōngxiōnglàngyǐnzhōu

yǐnzhōumiǎoyuǎnpáihuáiluòwǎn

guībìngjiàbēnbiéguǎnkōngyánjuǎn

xiǎngziliǎnméizhīxiánlèifǎn

xiánlèixīnbáoxíngrén

àiàitánggǎngpéngményǎnfēi

liánzhōngkànyuèyǐngzhújiànyíngfēi

yíngfēifēichóukōngzhuǎn

běichuāngdàozhǎngdiànnánlínwénzhī

zhìchénzhòngchénzhǎngt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