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甘蝇¹,古之善²射者,彀(ɡòu)³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¹⁰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¹¹,而¹²¹³可言¹⁴射矣。”
译文:伏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只要他拉开弓,走兽便趴下,飞鸟就会落地。他有个弟子叫飞卫,飞卫向伏蝇学习射箭,技巧超过了他的老师。又有一个叫纪昌的人,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习不眨眼的本领,然后才能说学习射箭的事。”
注释:¹甘蝇: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²善:擅长,善于。³彀弓:张弓,拉开弓。彀:满。⁴伏:倒下,倒伏。⁵飞卫:古代传说中的善于射箭的人。⁶而:但是。⁷巧:本领。⁸过:超过 。⁹纪昌:古代传说中的善于射箭的人。¹⁰于:向。¹¹不瞬:不眨眼;瞬:眨眼。¹²而:表承接。¹³后:然后。¹⁴言:谈及。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纪昌归,偃(yǎn)¹其妻之机²下,以³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zì)而不瞬也。以告飞卫¹⁰,飞卫曰:“未也¹¹,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¹²如著,而后告我。”
译文:纪昌回家后,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对着上下不停移动的踏板练习。两年以后,即使锥尖碰着眼眶,他也不眨一下眼睛。他把这个本领告诉了飞卫,飞卫说:“不行,还必须学会看东西,然后才可以学射箭,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能像看显著的东西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注释:¹偃卧:仰卧。²机:这里专指织布机。³以:用。⁴承:这里是由下向上注视的意思。⁵牵挺:织布机的踏板。因其上下动作,故可练目不瞬。⁶虽:即使 。⁷锥末:锥尖。⁸倒:尖向下落下。⁹眦:眼角。靠近鼻子的为内眦,两翼的为外眦。¹⁰以告飞卫:把这件事告诉飞卫。¹¹未也:还不行啊。¹²微:微小(的东西)。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昌以牦(máo)¹悬虱于牖(yǒu)²,南面³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gàn)射之,贯¹⁰(shī)之心而悬不绝¹¹。以告飞卫。飞卫高蹈¹²(fǔ)¹³(yīng)¹⁴曰:“汝¹⁵¹⁶之矣!”
译文:于是纪昌用牛尾巴上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口,面朝南望这只虱子。十来天后,他所看到的虱子逐渐变大;到三年之后,大得像车轮一样。再看别的东西,就都成了丘陵和高山。于是他用燕国的牛角装饰的弓、楚国的蓬草做的箭去射那只虱子,正好穿透了虱子的心脏,而挂虱子的长毛却没有断。他又把这个本领报告了飞卫,飞卫高高地跳起来拍着胸脯说:“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本领了!”
注释:¹牦:牛尾巴上的毛。²牖:窗户。³南面:面朝南。⁴旬日:十日。⁵浸:渐渐。⁶以睹余物:用这种眼光看其他的事物。⁷ 乃:于是,就。⁸燕角之弧:燕国(燕地)牛角做的弓。弧,弓。朔应为“荆”,指楚国(楚地)。⁹簳:楚地蓬梗做的箭。¹⁰贯:穿透。¹¹绝:断。¹²高蹈:举足顿地,表喜悦。¹³拊:拍。¹⁴膺:胸。¹⁵汝:你。¹⁶得:掌握。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尅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shǐ)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hàn)¹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尅(kè)²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译文:纪昌完全学到飞卫的箭术之后,估摸着天下能够与自己匹敌的,不过飞卫一个人而已;就图谋杀死飞卫。一次,两人在郊野相遇,便张弓对射;半路上彼此的箭锋相互碰击,落到地上,却不扬起一点尘土。飞卫的箭先射完了。纪昌还剩下一支箭;发出后,飞卫用荆棘刺的尖端来抵御他的利箭,竟毫无差失。于是,两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扔掉手中的弓箭,在路上对拜起来,互相认为父子。他们在手臂上刻下标记,盟誓永远不把射箭的绝技告诉别人。
注释:¹扞:抵挡。²尅臂:割臂。尅: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伏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只要他拉开弓,走兽便趴下,飞鸟就会落地。他有个弟子叫飞卫,飞卫向伏蝇学习射箭,技巧超过了他的老师。又有一个叫纪昌的人,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习不眨眼的本领,然后才能说学习射箭的事。”

纪昌回家后,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对着上下不停移动的踏板练习。两年以后,即使锥尖碰着眼眶,他也不眨一下眼睛。他把这个本领告诉了飞卫,飞卫说:“不行,还必须学会看东西,然后才可以学射箭,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能像看显著的东西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于是纪昌用牛尾巴上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挂在窗口,面朝南望这只虱子。十来天后,他所看到的虱子逐渐变大;到三年之后,大得像车轮一样。再看别的东西,就都成了丘陵和高山。于是他用燕国的牛角装饰的弓、楚国的蓬草做的箭去射那只虱子,正好穿透了虱子的心脏,而挂虱子的长毛却没有断。他又把这个本领报告了飞卫,飞卫高高地跳起来拍着胸脯说:“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本领了!”

纪昌完全学到飞卫的箭术之后,估摸着天下能够与自己匹敌的,不过飞卫一个人而已;就图谋杀死飞卫。一次,两人在郊野相遇,便张弓对射;半路上彼此的箭锋相互碰击,落到地上,却不扬起一点尘土。飞卫的箭先射完了。纪昌还剩下一支箭;发出后,飞卫用荆棘刺的尖端来抵御他的利箭,竟毫无差失。于是,两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扔掉手中的弓箭,在路上对拜起来,互相认为父子。他们在手臂上刻下标记,盟誓永远不把射箭的绝技告诉别人。

注释

甘蝇: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

善:擅长,善于。

彀弓:张弓,拉开弓。彀:满。

伏:倒下,倒伏。

飞卫:古代传说中的善于射箭的人。

而:但是。

巧:本领。

过:超过 。

纪昌:古代传说中的善于射箭的人。

于:向。

不瞬:不眨眼;瞬:眨眼。

而:表承接。

后:然后。

言:谈及。

偃卧:仰卧。

机:这里专指织布机。

以:用。

承:这里是由下向上注视的意思。

牵挺:织布机的踏板。因其上下动作,故可练目不瞬。

虽:即使 。

锥末:锥尖。

倒:尖向下落下。

眦:眼角。靠近鼻子的为内眦,两翼的为外眦。

以告飞卫:把这件事告诉飞卫。

未也:还不行啊。

微:微小(的东西)。

牦:牛尾巴上的毛。

牖:窗户。

南面:面朝南。

旬日:十日。

浸:渐渐。

以睹余物:用这种眼光看其他的事物。

乃:于是,就。

燕角之弧:燕国(燕地)牛角做的弓。弧,弓。朔应为“荆”,指楚国(楚地)。

簳:楚地蓬梗做的箭。

贯:穿透。

绝:断。

高蹈:举足顿地,表喜悦。

拊:拍。

膺:胸。

汝:你。

得:掌握。

扞:抵挡。

尅臂:割臂。尅:割。

列子

列子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 1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译文:苍天覆盖着我,大地承载着我,天地生养了我是有意还是无意?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不然绝粒¹升天衢(qú)²,不然鸣珂(kē)³游帝都。
译文:要么辟谷升为神仙,要么佩戴鸣珂遨游帝都。
注释:¹绝粒:即为辟谷,不吃不喝,断绝饮食。²天衢:天空广阔,任意通行,如同广衢。刘勰《文心雕龙》:驭飞龙于天衢。衢:大路。³鸣珂:指居于高位。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¹一丈夫。
译文:怎么能没得到富贵还不离去,做一个只有意气的男人呢?
注释:¹昂藏:气度轩昂貌。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¹气志是良图。
译文:大丈夫啊大丈夫,生生世世追求志向精神才是深远的谋划啊。
注释:¹千生:生生世世。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piān)舟泛五湖¹
译文:请你看看数百年间发生的事情,像范蠡一样功成名就后五湖泛舟才是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
注释:¹五湖:暗指归隐之所,传闻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于五湖。
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长揖不拜。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极言:“宋无不道之君,无可吊之民;不幸母老子弱,权臣误国,用舍失宜,北朝用其叛将、叛臣,入其国都,毁其宗社。天祥相宋于再造之时,宋亡矣,天祥当速死,不当久生。 ”
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长揖不拜¹。左右强(qiǎng)²之,坚立不为动³。极言:“宋无不道之君,无可吊之民;不幸母老子弱,权臣误国,用舍失宜,北朝用其叛将、叛臣,入其国都,毁其宗社。天祥相宋于再造之时,宋亡矣,天祥当速死,不当久生。 ”
译文: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召唤文天祥到宫殿中。文天祥见了皇帝只拱手作揖而不跪拜。皇帝的侍臣强迫他跪下,他仍然坚定地站着,不屈服。他极力抗辩宋朝没有不循正道的国君,没有需要抚慰的人民;不幸谢太后年老而宋恭帝幼小,掌权的奸臣误害了国家,用人、行政措施不当,你们元人利用我朝的叛将、叛臣,攻入我朝的国都,毁灭我朝的国家。我文天祥在大宋危急而力图恢复兴盛的时候辅佐宋朝,宋朝灭亡了,我文天祥应当尽快就死,不应长久苟且偷生。
注释:¹揖不拜:只作揖,不跪拜。²强:强迫。³坚立不为动:坚定的站立,不屈服。⁴极言:极力抗辩。⁵不道:无道,做事不讲道理。”
上使谕之曰:“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天祥曰:“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又使谕之曰:“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天祥对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遂命之退。 明日有奏:“天祥不愿归附,当如其请,赐之死。”麦术丁力赞其决,遂可其奏。
¹使谕(yù)之曰:“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天祥曰:“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又使谕之曰:“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天祥对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遂命之退。 明日有奏:“天祥不愿归附,当如其请,赐之死。”麦术丁力赞其决,遂可其奏。
译文:元世祖派人告诉他说:“你用侍奉宋朝的忠心来侍奉我,就任用你当中书省宰相。”文天祥说:“我文天祥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灭亡了,只能死,不能偷生,希望一死就足够了。”元世祖又派人告诉他说:“你不做宰相,就做枢密使。”文天祥回答说:“除了一死以外,没有什么事可做了。”元世祖就命令他退下。第二天有大臣上奏说:“文天祥不愿意归顺服从,应当赐他死刑。”参知政事麦术丁极力赞成这个判决,元世祖就批准他们的奏议。
注释:¹上:指元世祖忽必。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¹,孟曰取义²;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shù)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译文:文天祥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表白,挂在衣带中。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市区时,气概神色自然,态度从容,观看的人像墙一样团团围住。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做完了。”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到达时文天祥却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注释:¹成仁:成全仁义。²孟曰取义:《孟子·告子上》中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取义:即要义。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lái)¹,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译文:天马从西方极远之处来到,经过了沙漠之地。众多的少数民族和外国都降服了。
注释:¹徕:与“来”相通。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出泉水¹,虎脊两²,化服鬼³
译文:天马出自水中,长有双脊,皮毛颜色像老虎一样。天马能变化,如同鬼神那样灵异。
注释:¹出泉水:汉人以为千里马是龙种,所以几次获得骏马,都说是出自水中。²虎脊两:指马有双脊梁,皮毛颜色如同老虎。³化服鬼:指天马能任意变化,如同鬼神。
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徕,历无草¹,径千里,循(xún)²东道。
译文:天马穿越千里,迅速越过无草的区域,在辰年来到东方。
注释:¹无草:这里指没有草、不生长草的地方。²循:顺着,沿着。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徕,执徐¹时,将摇举²,谁与期?
译文:将驾着天马,高飞到遥远的地方,无可限期。
注释:¹执徐:指日期。太岁在辰曰执徐。这里是说天马在辰年来到。²将摇举:将奋翅高飞。
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开远门,竦(sǒng)¹予身,逝昆仑。
译文:天马既来,开通了上远方之门,可以上昆仑山去会神仙了。
注释:¹竦:同“耸”,高高地飞跃。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天马徕,龙之媒¹,游阊(chānɡ)(hé)²,观玉台³
译文:天马既来,龙也将来,可以乘着龙登天门,去观赏天帝住的地方了。
注释:¹龙之媒:这里是说天马是神龙的同类,现在天马已经到来,龙就一定会来了。后人因此把骏马称为“龙媒”。²阊阖:天门。³玉台:天帝居住的地方。

tiānèrshǒu··èr--liúchè

tiānláicóng西shèliúshājiǔ

tiānláichūquánshuǐliǎnghuàruòguǐ

tiānláicǎojìngqiānxúndōngdào

tiānláizhíshíjiāngyáoshuí

tiānláikāiyuǎnménsǒngshēnshìkūnlún

tiānláilóngzhīméiyóuchāngguāntái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lán)¹之西,巷陌(mò)凄凉,与江左²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què),以纾(shū)³客怀。
译文:我居住在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街巷荒凉少人,与江左不同。只有柳树,在大街两旁轻轻飘拂,让人怜惜。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客居在外的感受。
注释:¹赤阑桥:红色栏杆的桥。²江左:泛指江南。³纾:消除、抒发。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空城晓角¹,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cè)²。看尽鹅黄³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译文:拂晓,冷清的城中响起凄凉的音乐声。那声音被风一吹,传到垂柳依依的街头巷口。我独自骑在马上,只着一件到单衣裳,感觉有阵阵寒气袭来。看遍路旁垂柳的鹅黄嫩绿,都如同在江南时见过那样的熟悉。
注释:¹晓角:早晨的号角声。²恻恻:凄寒。³鹅黄:形容柳芽初绽,叶色嫩黄。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正岑(cén)¹,明朝又寒食。强携(xié)酒、小桥²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译文:正在孤单之间,明天偏偏又是寒食节。我也如往常带上一壶酒,来到小桥近处恋人的住处。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
注释:¹岑寂:寂静。²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合肥情人。

  宋光宗赵惇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合肥,这首词就是这年春天在合肥写的。

  如小序所说,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是“以纾客怀”,可是,通篇都是写景,作者寄居异乡的惆怅,伤时感世的愁绪,尽在不言之中。

  上片首二句先写“巷陌凄凉”。作者写作这首词的历史时期,合肥离南宋的边防线不是太远,是所谓“边城”。“空城”写出城内萧条冷落;“晓角”增添了气氛的悲凉。“马上单衣寒恻恻”,写“巷陌”中的人物,也就是作者自己在异乡边地的感受。“看尽”两句又转入写景,眼前的柳色“鹅黄嫩绿”,和江南十分相似,“都是江南旧相识”,流露出淡淡的思乡情绪。

  过片“正岑寂”三字,承上启下,由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但这里毕竟不是故乡,如“小序”所说,“与江左异”,因此才有“岑寂”之感。“正”字引出下文,转写寒食时节。“强携酒”句的“强”字,写出满怀愁绪,本来已无心访人饮酒,但适逢佳节,只好“强携酒,小桥宅”,去找情侣过节,无非是敷衍应景。“怕”字又一转,写作者对春天的留恋,本来无心赏春,而当“梨花落尽”时,眼前会“尽成秋色”,那是会更添惆怅的。结尾三句,紧承上句,叙写“春”将逝去,当“燕燕飞来”之时,就只有一池绿水了。惋惜春光逝去,在写春景中反映边城的凄凉,作者意在排解愁绪,实际上却不自觉地流露出无限烦恼,家国隐恨。

  全词意境凄清冷隽,造句朴素自然,用语清新质朴,绝无矫柔造作的痕迹。本词以写景为主,情在景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词的“境界”时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姜夔这首《淡黄柳》是“有我之境”。在柳色春景的描写中,作者的万般愁绪,无限哀怨之情,也就巧妙自然,不着痕迹地表现出来。

dànhuángliǔ ·kōngchéngxiǎojiǎo

jiāngkuí sòngdài 

féinánchéngchìlánqiáozhī西 xiàngliáng jiāngzuǒ wéiliǔjiādào lián yīnquè shūhuái怀 
kōngchéngxiǎojiǎo chuīchuíyáng shàngdānhán kànjìnéhuángnèn绿 dōushìjiāngnánjiùxiāngshí 
zhèngcén míngzhāoyòuhánshí qiǎngxiéjiǔ xiǎoqiáozhái huāluòjìnchéngqiū yānyānfēilái wènchūnzài wéiyǒuchítáng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野馆¹萧条晚,凭轩(xuān)²对竹扉(fēi)³
译文:野外的客舍傍晚时分格外萧条冷寂,倚着堂前栏杆透过竹门向远处观望。
注释:¹野馆:即山馆,指余靖在曲江的乡居。²凭轩:轩,堂前的栏杆。凭轩,依凭着栏杆。³竹扉:扉,门扇。竹扉,以竹编成的门扇。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译文:树木萧瑟蕴藏着深秋的景色,家禽在夕阳西下时纷纷归来。
远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
远岫(xiù)¹穿云翠,畬(shē)²得雨肥。
译文:远处的山峰从云中穿出更显葱翠,烧过草木的田野雨后更加肥沃。
注释:¹远岫:岫,峰峦。远岫,远处的山峦。²畬田:畲,火耕。畬田,焚烧草木,以灰肥田。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渊明¹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译文:陶渊明隐居在田园时是谁送来美酒?我却只有那绕墙的残菊陪伴左右。
注释:¹渊明:即陶潜(365—427年),东晋时代的伟大诗人。

  作者乡居曲江的末期时,经过几年的冷静思索,余靖对田园生活渐能适应,心情也已大大平和下来。该诗描写秋日傍晚的山村景色,塑造出一个悠闲自得的作者形象,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着孤独惆怅之情。

  一开头,诗人就把读者带进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画里,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还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也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

  诗人凭轩远眺,摄入眼底的是“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的景象,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寻巢,映衬了他内心的悲哀。这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五六两句,“穿云翠”是美丽而生动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这是用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中间这两联,颔联以哀景写哀情,是衬托的写法;而颈联以乐景写哀情,是反衬的写法。诗中生动地再现了山馆山园老而不衰的秋景,平淡而精工,深得陶潜、谢朓及王维、孟浩然诗派的旨趣。诗人以闲旷之目,托高远之思,一切深沉的思考,都蕴藏于无言的远眺之中。

  尾联抒写诗人的孤独之情。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可诗人在寂寞凄清的山馆,却没有人来嘘寒问暖,只有残菊陪伴着他。诗人自比陶潜,而境况更差,也更孤寂。余靖,有陶潜王维田园诗的遗韵,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孤独惆怅之情。尾联抒写诗人孤独之情。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如今,诗人在寂寞凄清的山馆,又有谁来嘘寒问暖呢?只有残菊陪伴着自己。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