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超诸将,收图不取金。无双识韩信,画一付曹参。
相国超诸将,收图不取金。无双识韩信,画一付曹参。
名益图麟著,功将汗马深。如何灭秦佐,偏结故侯心。
名益图麟著,功将汗马深。如何灭秦佐,偏结故侯心。

yǒngxiāo--chénzishēng

xiāngguóchāozhūjiāngshōujīnshuāngshíhánxìnhuàcáocān

mínglínzhegōngjiānghànshēnmièqínzuǒpiānjiéhóuxīn

陈子升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7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雕鞍好为莺花住。占取东城南陌路。尽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
雕鞍(ān)¹好为莺(yīng)²住。占取东城南陌³路。尽教春思乱如云,莫南世情轻似(xù)
译文:骑马的时候总是为春日景物驻足。从开封城东闲逛到城南,任由春思迷乱如云,不理会那像飞絮一样无足轻重的人情世态。
注释:¹雕鞍:雕刻花纹的马鞍。借指坐骑。²莺花:莺啼花开,用以泛指春日景物。亦可喻指风月繁华。³东城南陌:北宋都城开封城东、城南极为繁闹。亦可泛指繁华所在。
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
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劝君频入醉乡¹来,此是无愁无恨处。
译文:从古至今人们经常被虚名耽误,但是宁可背弃虚名,也不能背弃自己。来饮酒沉醉吧朋友,这样才能摆脱忧愁和恨意啊。
注释:¹醉乡:王绩《醉乡记》:“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朔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兰烬(jìn)¹落,屏上暗红蕉²。闲梦江南梅熟日³,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yì)边桥。
译文:兰膏的灯花已经残落,屏风上的红蕉变得暗淡幽茫。闲来梦中又看到江南正是黄梅成熟的时光。夜晚的小船上吹着笛子,细雨儿正轻轻地作响,有人悄语在驿站小桥旁。
注释:¹兰烬:指烛的余烬。古人用泽兰炼油点灯,称兰膏。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²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莫辨。³梅熟日:指江南夏初黄梅时节,时阴雨连绵。⁴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⁵驿:馆驿。古代官吏住宿、换马之处。驿边有桥称驿桥。

  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

  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烬”,兰膏燃烧的余烬。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颜色也已显得暗淡,这正是入睡的时刻。这是一个寂寞的夜晚,隐约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经过这一铺垫,下面便转入了梦境的描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后三句进入梦境,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梦中的江南,情调清朗,色彩明丽,梅子正熟,风景绝佳。恰在这时,夜雨轻飘,船泊泽国,笛声悠扬;人语驿桥,春水碧波。这里,有景,有情,有色彩,有声音,还有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梦里梦外,都是夜景,但现实的夜如此凄清、冷寂,蕴涵着丝丝哀怨;而梦中江南的夜,却是那样欢乐、愉快、醉人。今昔对比,作者对江南故乡怀念的深情,隐约可见。

  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觉到听觉,构思新奇,意境清幽,动静兼备。全篇通过叙述一个轻柔恬美的梦境,描绘了江南初夏迷人的景致,亲切温和,意蕴无尽。

参考资料:
1、 徐庆宜选析.唐宋词三百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页
2、 唐圭璋,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10:42-43
3、 艾治平.花间词品读: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2:40-41

mèngjiāngnán ·lánjìnluò

huángsōng tángdài 

lánjìnluò píngshàngànhóngjiāo xiánmèngjiāngnánméishú chuánchuī   rén驿biānqiáo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
汉节东南,看驷马¹、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²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
译文:您带着皇家的使节到东南方去(福建在金陵的东南方),看您乘坐的四匹马拉的车子光彩满路,应该相信这是七闽大地还有福星要来到。能看到春天院子里的小草长出来、娇丽的秋阳长久地照在古老的榕树上我就心满意足了。要问在哪里才能看到我封侯拜相的记载,恐怕要到蓬莱仙岛去问那些仙人了。
注释:¹驷马: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²七闽:指远古时期生活在福建及毗邻地区的七个闽越部落,后因称福建为闽。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yíng)¹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jīng)(dào)²。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dài)类无根潦。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译文:想想还是好笑,现在我功未成人却已经老了,空有国恨家仇萦绕在胸。记得我已经远离朝廷十年了,早已厌倦了领兵打仗的那些事.像我们这种有抗金之志的人却不被人所用,那些空言金人不足患的又都是如浮萍一样随波逐流的家伙。我现在只想寻找一些好的词语来答谢您的新词,羞见那些拿着优厚的酬劳却不为国分忧的人。
注释:¹萦:围绕;缠绕。²旌纛:大旗。亦泛指旗帜。 犹尊驾。

mǎnjiānghóng ·hànjiédōngnán

xīn sòngdài 

hànjiédōngnán kàn guānghuázhōudào xìnshì mǐnháiyǒu xīngláidào tíngcǎoshēngxīn róngyīndòngqiūguānghǎo wènzhī chùzhuójūnhóu péngláidǎo 
háixiào rénjīnlǎo kōngyǒuhèn yínghuái怀bào jiāngshízài yànchíjīngdào huòluòcáisuǒyòng chúdàilèigēnlǎo dànsōu hǎoxièxīn xiūqióngbào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秋色¹满秦川²,登临³(wèi)边。
译文:秋天的美景布满秦川,来到渭水边观览风景。
注释:¹秋色:指秋天的景色。²秦川:泛指今陕西、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带。³登临:登山临水。也泛指游览。⁴渭水:黄河的最大支流。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残阳¹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译文: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
注释:¹残阳:指将落的太阳;夕阳,西沉的太阳;被东西遮住的太阳。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极浦(pǔ)¹阳明月,孤帆没远烟²
译文:遥远的水滨上悬挂着一轮明月,一叶小舟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间。
注释:¹极浦:遥远的水滨。²远烟:远处的云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¹贤。
译文:渔人都已经老了,还有谁能像太公一样贤明呢?
注释:¹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一夜满林星月白¹,亦无云气²亦无雷(léi)
译文:整个晚上,林子里都洒满了星月的辉光;天上没有一丝云,也没听见有雷震响。
注释:¹星月白:指星星与月亮的光照得很亮。²云气:云雾,雾气。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平明¹忽见溪(xī)流急,知是他山²落雨来。
译文:天亮时出门,忽然见到溪水流得分外地湍急;因此上,我知道别的山曾经下过大雨,水宛转流到这个地方。
注释:¹平明:天刚亮时。²他山:别处的山。

  永嘉四灵都喜欢描写山水形胜,又善于捕捉生活中一两件小事,用轻动灵快的笔墨描写出来,惹人喜爱。这首小诗,写夏天山中夜雨,全用虚写,道人所未道,正是四灵诗中的妙作,在趣味上颇类杨万里的绝句。

  前两句写山间的夜晚,星月皎洁,无云无雷,紧扣一个“晴”字下笔。这是写雨前之景。后两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星月白”,“ 亦无云气亦无雷”相照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雨来”互为因果,前者为果,后者为因。这是写雨后之景。显然,此诗在结构安排上是别出心裁的,写雨,不写雨中之景、雨本身,而由雨前之景一下子切换至雨后之景,跳跃性大,采用的颇似现代电影蒙太奇的剪辑手法,令人眼目为之一新。

  诗的前两句写雨前之景,后两句摹雨后之景,而下雨的过程也即雨本身则略而不写,看似与写雨无关,实却无不关涉一个“雨”字。诗人写雨前之景,强调昨夜天气晴朗,实言此山无雨。后两句写雨后之景,突出“忽见溪流急”,并以之推知“他山落雨来”,原来是他山之阵雨注入溪中,形成了“溪流急”的景象。清代刘熙载云:“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翁诗写山雨,正是采用了“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之法,且达到了“睹影知竿”之效,堪称咏雨妙作。

  诗题是“山雨”,偏不从雨入手,反过来,从题外擒入,极力写天晴。诗说整整一夜,月光照着林间,星星在天上闪烁。诗把晴写得很足,还加以“一夜”字,强调整个晚上都是如此,可诗人还嫌不足,进一步说,这一夜不但星月灿烂,连一丝云都没有,也没听见雷声。这第二句,补足第一句,分别从视觉及听觉上写,把晚晴说得很死,不容转圜。三、四句却突然一变,说天明时,见到溪中流水湍急,因此知道这座山以外的山曾经下过一场大雨。这两句也写得很肯定,与上两句组成一对矛盾,出人意表,诗人惊喜的心情,强烈地表达了出来。诗写雨,不通过正面写,没一句说雨如何,已奇;前两句非但不写雨,反而写晴,更奇。妙在诗描述的不单单是普通的雨,完全是山中的雨,更使人感到奇。如果是在平地上,诗人晚上便会见到远处的乌云、闪电;因为是山中,只能见到自己头顶上一块天,见不到山外的山,所以诗得以放笔写晴,得以在第二天清晨的溪水上做文章,把极其矛盾的两组景象统一在一首小诗中。永嘉四灵的诗巧就巧在这种出人意表的构思上,同时在景物中贯注了浓厚的生活情趣。

  翁卷的《山雨》,不仅描写了此山星白月朗,他山一霎雨过的奇异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惊异的感情。而这情又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寓于景中,在跳动的景物描写之中含蓄地抒写了出来。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 第1212-1213页

shān

wēngjuàn sòngdài 

mǎnlínxīngyuèbái yúnléi 
píngmíngjiànliú zhīshìshānluò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