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八十岁老庄家¹,几曾²见今年麦!又无颗粒又无柴³。三百日旱灾,二千里放开。偏俺这卧牛城,四下里忒(tuī)毒害
译文:八十岁的老农民,何曾见过今年这样的麦子!不但没有颗粒,而且连麦秆也没有。年灾闹了三百天,灾情蔓延二千里。特别是我这卧牛城一带,灾害尤其严重。
注释:北双调:宫调名。北曲常用宫调之一。胡十八:曲牌名。北曲属双调。¹庄家:农家,农民。²几曾:何曾,什么时候。³柴:柴草,此指麦秆。⁴“三百日”二句:写旱灾时间之久和地域之广。⁵卧牛城:本指北宋都城汴京,此借指临朐城。⁶忒毒害:太厉害,太严重。忒,方言,太。
八十岁老庄家,几曾见今年麦!又无颗粒又无柴。三百日旱灾,二千里放开。偏俺这卧牛城,四下里忒毒害。
不甫能¹大开镰,闪的个嘴着地。陪²了人工陪饭食,似这般忒痴,真个是罕希。急安排种豆儿,再着本还图利。
译文:好不容易才开镰刀收割,却弄得像嘴巴着地一样趴下了。请人帮忙不但赔了人工还赔了饭食,还这样痴心,实在是稀罕。赶紧安排在麦地里种豆子,希望有些收成。
注释:¹不甫能:才能够,好容易。²陪:通“赔”。
其二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间便开仓¹,里正²哥过堂,花户每比粮³。卖田宅无买的,典儿女陪不上。
译文:穿和吃倒不算太愁,最愁的是遭官儿们的棒打。五月中旬就开了仓,里长哥要过堂,按照户口册上的花户们,都要限期缴纳钱粮。穷人们卖田地住宅,没有人买;典去儿女,还是赔不上。
注释:¹“五月”句:刚到五月中官府就开仓征收税粮。五月半,阴历五月中旬,这时小麦刚成熟。²里正:即里长,相当后来的地保。³“花户”句:户口簿上有名的人要限期交足钱粮。花户,登录户口时,户称花户。每,同们。比,案验,即查究催逼。⁴典:典卖,抵押。
不甫能大开镰,闪的个嘴着地。陪了人工陪饭食,似这般忒痴,真个是罕希。急安排种豆儿,再着本还图利。
往常时收麦年,麦罢了是一俭¹。今年无麦又无钱,哭哀哀告天,那答儿²叫冤?但撞着里正哥,一万声可怜见。
译文:往年到了收麦的时节,麦子收割完了也是没多少收成。而今年更是没有麦子也没有钱,哭着向上天哀告,到哪里诉说冤屈呢?刚好碰到里长哥,叫了一万声可怜可怜吧。
注释:¹俭:歉收。²那答儿:何处,哪里。
其三
其三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花户每比粮。卖田宅无买的,典儿女陪不上。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花户每比粮。卖田宅无买的,典儿女陪不上。
其四
其四
往常时收麦年,麦罢了是一俭。今年无麦又无钱,哭哀哀告天,那答儿叫冤?但撞着里正哥,一万声可怜见。
往常时收麦年,麦罢了是一俭。今年无麦又无钱,哭哀哀告天,那答儿叫冤?但撞着里正哥,一万声可怜见。

  此曲由四首小令组成,写年灾之年,农民颗粒无收,还要遭受官府酷刑的惨状,揭露了社会的腐败,反映了农家的疾苦,流露出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全曲风格刚劲,语言本色,采用方言土语,虽质朴无华,却高度凝炼,是散曲中少有的现实主义佳作。

  《胡十八·刈麦有感》是由四支小令组成的重头曲,写出了因遭受严重年灾而颗粒无收,加上官府的横征暴敛,农民“卖宅田”和“典儿女”的悲惨遭遇。

  第一支小令写年情的严重和受灾地区的广阔,农民所种的麦子颗粒无收。曲中开始以一个八十岁的老农之口以质朴的语言道出:“几曾见今年麦!又无颗粒又无柴。”大灾之年,粮食柴火,一点也无,何等凄惨。接着道出“三百日年灾,二千里放开”极言年日之长及地域之广,最后两句“偏俺这卧牛城,四十里忒毒害”,饱含着老农无尽的辛酸、怨怼和无奈。第二支小令写农民劳作的辛苦。即使麦子收成不好也得收,还得请人帮忙,这样又赔了人工和饭食。农民为了能收一些糊口的粮食,麦地里麦子收割之后赶紧又种下豆子,可以说为了活下去,已经想尽了办法。这里深切地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第三支小令写了官府不顾人民死活,催逼灾民交税,逼得农民典儿卖女的悲惨境况。写里正之类的乡官却还在那里加紧催租,逼得人们卖田宅儿女。“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穿和吃”并非真的“不索愁”,这样写,只是为了更突出“官棒”对农民的严重威胁。为什么农民们“愁的是遭官棒”,原来“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也就是说,“花户每”要过“比粮”这一关。而“花户每”要过“比粮”关,想免遭“官棒”的酷刑,只有“卖田宅”或“典儿女”,别的无路可走。苦只苦“花户每”既无田宅可卖,即使忍痛典了儿女,也还是“陪不上”,最终难逃“遭官棒”的可悲命运。第四支小令写农民的哭诉,跟往年相比,今年更惨,有一年不如一年之意。这是一幅年灾图,读者能够想象到饿得骨瘦如柴的农民站在里长前求情发愁的那种惨状,朴素、真实表现了社会的不合理:由于官僚地主的压迫勒索,人民已经无法生活下去。

  作者站在农民的立场,揭露了明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行,把天灾和人祸都展示出来了,充分表现了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是散曲中少有的现实主义之作。

参考资料:
1、 徐寒 主编.元曲鉴赏全新校勘图文珍藏版(下).北京:中国书店,2010:583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下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210-1211
3、 路 工.明代歌曲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2-3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八十岁的老农民,何曾见过今年这样的麦子!不但没有颗粒,而且连麦秆也没有。年灾闹了三百天,灾情蔓延二千里。特别是我这卧牛城一带,灾害尤其严重。

好不容易才开镰刀收割,却弄得像嘴巴着地一样趴下了。请人帮忙不但赔了人工还赔了饭食,还这样痴心,实在是稀罕。赶紧安排在麦地里种豆子,希望有些收成。

穿和吃倒不算太愁,最愁的是遭官儿们的棒打。五月中旬就开了仓,里长哥要过堂,按照户口册上的花户们,都要限期缴纳钱粮。穷人们卖田地住宅,没有人买;典去儿女,还是赔不上。

往年到了收麦的时节,麦子收割完了也是没多少收成。而今年更是没有麦子也没有钱,哭着向上天哀告,到哪里诉说冤屈呢?刚好碰到里长哥,叫了一万声可怜可怜吧。

注释

北双调:宫调名。北曲常用宫调之一。胡十八:曲牌名。北曲属双调。

庄家:农家,农民。

几曾:何曾,什么时候。

柴:柴草,此指麦秆。

“三百日”二句:写旱灾时间之久和地域之广。

卧牛城:本指北宋都城汴京,此借指临朐城。

忒毒害:太厉害,太严重。忒,方言,太。

不甫能:才能够,好容易。

陪:通“赔”。

“五月”句:刚到五月中官府就开仓征收税粮。五月半,阴历五月中旬,这时小麦刚成熟。

里正:即里长,相当后来的地保。

“花户”句:户口簿上有名的人要限期交足钱粮。花户,登录户口时,户称花户。每,同们。比,案验,即查究催逼。

典:典卖,抵押。

俭:歉收。

那答儿:何处,哪里。

创作背景

  冯惟敏于隆庆六年(1572)辞职回到故乡临朐以后,接触到农村的现实,亲眼看到了农民身受的痛苦,写下了不少反映农村灾难的作品。万历元年(1573)山东发生大旱,粮食歉收,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作者满怀同情,在这年的夏天写下此曲了记录了这一凄惨的情景。

参考资料:
1、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72
2、 徐寒 主编.元曲鉴赏全新校勘图文珍藏版(下).北京:中国书店,2010:583
赏析

  此曲由四首小令组成,写旱灾之年,农民颗粒无收,还要遭受官府酷刑的惨状,揭露了社会的腐败,反映了农家的疾苦,流露出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全曲风格刚劲,语言本色,采用方言土语,虽质朴无华,却高度凝炼,是散曲中少有的现实主义佳作。

  《胡十八·刈麦有感》是由四支小令组成的重头曲,写出了因遭受严重旱灾而颗粒无收,加上官府的横征暴敛,农民“卖宅田”和“典儿女”的悲惨遭遇。

  第一支小令写旱情的严重和受灾地区的广阔,农民所种的麦子颗粒无收。曲中开始以一个八十岁的老农之口以质朴的语言道出:“几曾见今年麦!又无颗粒又无柴。”大灾之年,粮食柴火,一点也无,何等凄惨。接着道出“三百日旱灾,二千里放开”极言旱日之长及地域之广,最后两句“偏俺这卧牛城,四十里忒毒害”,饱含着老农无尽的辛酸、怨怼和无奈。第二支小令写农民劳作的辛苦。即使麦子收成不好也得收,还得请人帮忙,这样又赔了人工和饭食。农民为了能收一些糊口的粮食,麦地里麦子收割之后赶紧又种下豆子,可以说为了活下去,已经想尽了办法。这里深切地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第三支小令写了官府不顾人民死活,催逼灾民交税,逼得农民典儿卖女的悲惨境况。写里正之类的乡官却还在那里加紧催租,逼得人们卖田宅儿女。“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穿和吃”并非真的“不索愁”,这样写,只是为了更突出“官棒”对农民的严重威胁。为什么农民们“愁的是遭官棒”,原来“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也就是说,“花户每”要过“比粮”这一关。而“花户每”要过“比粮”关,想免遭“官棒”的酷刑,只有“卖田宅”或“典儿女”,别的无路可走。苦只苦“花户每”既无田宅可卖,即使忍痛典了儿女,也还是“陪不上”,最终难逃“遭官棒”的可悲命运。第四支小令写农民的哭诉,跟往年相比,今年更惨,有一年不如一年之意。这是一幅旱灾图,读者能够想象到饿得骨瘦如柴的农民站在里长前求情发愁的那种惨状,朴素、真实表现了社会的不合理:由于官僚地主的压迫勒索,人民已经无法生活下去。

  作者站在农民的立场,揭露了明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行,把天灾和人祸都展示出来了,充分表现了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是散曲中少有的现实主义之作。

参考资料:
1、 徐寒 主编.元曲鉴赏全新校勘图文珍藏版(下).北京:中国书店,2010:583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下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210-1211
3、 路 工.明代歌曲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2-3
冯惟敏

冯惟敏

(1511—1590)明山东临朐人,字汝行,号海浮。冯惟重弟。嘉靖十六年举人。官保定通判。能诗文,尤工乐府。所著杂剧《梁状元不伏老》盛行于时。有《山堂词稿》、《击节余音》。 ▶ 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梦觉纱窗晓。残灯掩然空照。因思人事苦萦牵,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梦觉¹纱窗晓。残灯掩然²空照。因思人事苦萦(yínɡ)³,离愁别恨,因限何时了。
译文:一觉醒来,清晨的光线透过纱窗洒进房间,天已经亮了。快燃尽的灯火空自昏暗地燃着。因着想念那些人那些事,被牵绊着,离愁别恨笼罩在心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终了。
注释:¹觉:睡醒。²掩然:昏暗的样子。³萦牵:旋绕牵挂。
怜深定是心肠小。往往成烦恼。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长圆,春色易为老。
怜深¹定是心肠小。往往成烦恼。一生惆(chóu)(chàng)情多少。月不长圆,春色易为老。
译文:或许是因为我的心胸太小,容不下这样的情深爱恋,所以总是沉浸在烦恼之中。我惆怅这一生能有多少份情感,就像月亮并非总是圆满,春天也总会过去一样。
注释:¹怜深:爱怜深厚。

liángzhōulìngzhōnggōng--liǔyǒng

mèngjuéshāchuāngxiǎocándēngyǎnránkōngzhàoyīnrénshìyíngqiānchóubiéhènxiànshíleliánshēndìngshìxīnchángxiǎowǎngwǎngchéngfánnǎoshēngchóuchàngqíngduōshǎoyuèzhǎngyuánchūnwèilǎo

愁展翠罗衾,半是馀温半泪。不辨坠欢新恨,是人间滋味。
愁展翠罗衾(qīn)¹,半是馀(yú)²温半泪。不辨坠欢³新恨,是人间滋味
译文:在思愁中展开绿色的丝被,上面还留有爱人的体温和我的泪水。不能分辨这是往日的欢娱还是新生的离愁,但这一定是人世间的滋味。
注释:¹翠罗衾:绿色的丝织品制成的被子。²馀:即“余”的异体字。³坠欢:往日的欢乐。南朝宋鲍照诗云:坠欢岂更接,明爱邈难寻。⁴新恨:新产生的怅惘。⁵人间滋味:尘世的苦乐感受。
几年相守郁金堂,草草浑闲事。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
几年辨守¹郁金堂²,草草³浑闲事。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
译文:几年的夫妻生活,以前没有把这种温馨的日子当会事。当一个人独自走到树林下,望着远处车马扬起的飞尘,祈盼着爱人的回来。
注释:¹辨守:谓夫妻厮守。²郁金堂:郁金,一种珍贵的植物,可为香料。“郁金堂”,言堂中炷着郁金之香。³草草:匆忙仓促或指草率。⁴浑闲事:视为寻常事。⁵西风林下:秋风中的树林之下。⁶红尘:指马走时扬起的飞尘。这里代指纷扰的人世。

  这首词上半片着重于写实,其中首句“愁展翠罗衾”是小词中常用的词语,比较直白。但接下来的“半是馀温半泪”写得就比较巧妙了。一方面写了女子自己留在罗衾上的馀温和泪痕,说明她整夜都在枕上流泪。另一方面描述的馀温也可以是回忆丈夫在家的温馨,更突出了下面的“半泪”,从以往的余温到现在的寂寞眼泪。于是这里有了一种时空的交混,而引出了下一句的“不辨坠欢新恨”,指新近离别的憾恨,往日欢乐的记忆增强了新近离别的憾恨,而新近离别的憾恨又格外令人怀念往日团聚的欢乐。苦与东互为因果,令人说不清到底是“欢”还是“恨”。妙就妙在“是人间滋味”一句,作者本来是在写思妇的哀怨,但无意之中就流露出自己的口吻,俨然一幅“偶开天眼觑红尘”的姿态。如果说前三句有“花间词”风味的话,那么这最后一句回归到作者《人间词》的本身上来了。

  词的下半片,更多的是在描述精神层次。“几年辨守郁金堂,草草浑闲事”点明了过去几年作者与爱人厮守在家中,自认为夫妻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的,所以并没有特别的珍惜,但没想到这种生活结束了。现在你离开我在外,我才体会到当年那些团聚的日子是多么珍贵难得。人,总是在思念过去和向往未来中,惟独不知道珍惜现在。“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两句结尾特妙:前达都是写女子的情,惟独这两句在写情的同时还描绘出一幅“景”的画面。画中思妇遥望着远方征尘中的一人一骑。因为有了“红尘”与“林下”的对比,列多的引申为忧愁烦恼的人世。“林下”可以是幽静的林下,也可能是古人说的“归隐林下”。作者写思妇站在林下,征人没入红尘,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本意。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1-24

hǎoshìjìn··chóuzhǎncuìluóqīn--wángguówéi

chóuzhǎncuìluóqīnbànshìwēnbànlèibiànzhuìhuānxīnhènshìrénjiānwèi

niánxiāngshǒujīntángcǎocǎohúnxiánshìxiàng西fēnglínxiàwànghóngchén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¹(duò)百花洲,香残燕子楼²。一团团、逐队成毬³。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qiǎn)(quǎn),说风流
译文:百花洲上柳絮像粉末随风飘落,燕子楼中杨花的芬香仍然残留。一团团的洁白柳絮互相追赶着结队成球。飘泊不定就像人那样命苦,难舍难分也没有用处,再不要说过去的风流!
注释:唐多令:唐多令,词牌名,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箜篌曲”,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¹粉:指柳絮的花粉。²燕子楼:典用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中唐代女子关盼盼居住燕子楼怀念旧情的事。后多用以泛说女子孤独悲愁。³逐对成球: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黏在一起。“球”谐音“逑”;逑,配偶。这句是双关语。⁴缱绻:缠绵,情好而难分。⁵风流:因柳絮随风飘流而用此词,说才华风度。小说中多称黛玉风流灵巧。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¹!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²
译文:草木好像也知道忧愁,这样年轻怎么就白了头。可叹这一生、谁舍弃了你谁又把你来收!跟着东风走,春光也不管,任凭你到处漂泊,怎忍心使你长久地逗留!
注释:¹谁舍谁收:以柳絮飘落无人收拾自比。²忍淹留: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归。

  全词以飘泊的柳絮自比,抒发了林黛玉寄人篱下感怀伤逝的悲苦之情。这首词以“粉堕’‘香残”开篇,借柳絮的飘零映射自身的漂泊;用柳絮的“逐对成毡”对应自身团自缠绵而伤心绝望的爱情。过片将愁生白发的郁闷移注给柳絮。移情于物的运用有力烘托了“我”的哀愁。结尾在“凭尔去,忍淹留”以及“谁舍谁收”的无奈叹息中道出了自身的凄惨结局及其周围人物的冷酷无情。自比柳絮,托物感怀,物我交融,意蕴浑厚。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两句均非实指其事,而是即景吟咏,但已将眼前的景和心中的情融合在一起了。《大清一统志》称:“百花洲在姑苏山上”,黛玉正是姑苏人。而燕子楼的典故又常被前代文人用来泛说女子的孤独悲愁,与黛玉以泪洗面的心境相合。因而这两句的自况之意十分明显,她 以“粉”、“香”暗指自己人格品质的洁白与芬芳,而以“坠”、“残”隐喻自己任凭命运簸弄的不幸。

  “一团团,逐对成球”,既是写眼前柳絮粘连飘飞的实景,又语带双关,暗示出自己渴求和珍视的爱情。宝、黛二人情投意合,以心相知的爱情给黛玉以慰藉,但也带来了无穷的烦恼和痛苦。他们的爱情没有得到家庭统治者的认可,缺乏稳固的现实基础,随时都有被牺牲的可能。这与漂泊无定的柳絮多么相似。想到这些, 黛玉不禁发出“飘泊亦如人命薄,团缱绻,说风流”的悲叹。这表面上象是说柳絮命薄,随风飘流,实际上却是自叹命薄,担心情好虽难分,心事总成团。

  下片的自伤之意就更浓了。黛玉曾自称“草木之人”,而此处则承接上片嗟叹命薄的愁苦之情径说:“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看似写杨柳草木之质也知愁,当美好春光即将结束的时候,白茫茫的柳絮挂满树冠,犹如愁白了头;而诗行后面却透露出自伤青春终将逝去的哀怨之情。她感到自己和柳絮一样无法逆料最终的结局,因而“叹今生、谁舍谁收!”柳絮飘坠, 无人收拾自比。如果说飘流无依的不幸已经苦不堪言,那么,与知己的生离死别则将更会令人心碎。

  “嫁与东风春不管”,既是说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光不管;更是担忧自己将来不知被命运抛向何处,而知己无法过问。试想其时其境,相知无力保护所爱,也只能“凭尔去,忍淹留”而已。这种被强逼着割舍所爱的悲剧该是很凄惨的。

  雪芹为黛玉拟的这首词以物我合一的手法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而又浑然无迹,表现出精美的艺术技巧。无怪乎“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果然好的。”

参考资料:
1、 孙映达主编,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05月第1版,第625页

tángduōlìng ·liǔ

cáoxuěqín qīngdài 

fěnduòbǎihuāzhōu xiāngcányànlóu tuántuán zhúduìchéngqiú piāorénmìng kōngqiǎnquǎn shuōfēngliú 
cǎozhīchóu sháohuájìngbáitóu tànjīnshēng shuíshěshuíshōu jiàdōngfēngchūnguǎn píngěr rěnyānliú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mì)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
译文:你最近已经懂得按律写诗,也会摊开书本坐在桌前看书了。
注释:宗武:杜甫次子。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náng)
译文:你应该试着吟诵像张衡《四愁诗》那样的古诗,而不要羡慕谢玄玩香囊一类的嬉戏。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假日¹从时青,明年共我长。
译文:只有休息的日子才能偶尔饮一次酒,明年你就长得和我一般高了。
注释:¹假日:休假的日子。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译文:你这个年龄应该饱读诗书,辞章之学的妙处,你似乎已经领悟了。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译文:十五岁的年纪,正是男儿立志向学的时候,孔子三千弟子。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译文:只有曾参、子夏、子游这样学得通达的人,才能登堂入室。

yòushìzōng

 tángdài 

xīnzhī tānshūjiěmǎnchuáng 
shìyínqīngàn xiànluónáng 
jiǎcóngshíyǐn míngniángòngcháng 
yīngbǎojīngshù àiwénzhāng 
shínánérzhì sānqiānxíng 
céngcānyóuxià zhěshēngtáng 
自古东南第一山,于今无异玉门关。
自古东南第一山,于今无异玉门关。
译文:过去这都梁山是东南第一山,但现在却和塞外玉门关无异。
乱云衰草苍茫外,赤县神州指顾间。
乱云衰草苍茫外,赤县神州¹指顾间。
译文:苍茫天地到处都是乱云衰草,中原大地就在这附近。
注释:¹赤县神州:对中国、汉地九州的别称。
击楫何人酬壮志,凭栏终日惨愁颜。
击楫(jí)¹何人酬壮志,凭栏终日惨愁颜。
译文:我就像那中流击楫的祖逖那样空怀壮志,整日倚靠栏杆满面愁容。
注释:¹击楫:亦作“ 击檝 ”。 指晋祖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拍击船桨,立誓收复中原的故事。后亦用为颂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之典。
中原父老应遗恨,只见旃车岁往还。
中原父老应遗恨¹,只见旃车岁往还。
译文:中原父老到死都会感到悔恨吧,年年盼望王师收复中原,却只见来使车驾往返这里。
注释:¹遗恨:到死还感到悔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