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闻天下谈士¹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²,但愿一“韩荆(jīng)州。”何令人之景慕³,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pán)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yǐng)¹⁰脱而出,即其人焉。
译文:我李白听说天下一些谈论世事的人,聚集在一起时就会说:“人生不必封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为什么使人景仰爱慕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呢!难道不是因为您有周公的风度,躬行吐哺、握发接待贤者的美德,才使得海内豪杰俊才,都奔集到您的门下,一经接待,如登龙门,立刻名声身价大增,十倍于前吗?所以那些才能超群的读书人,都希望在君侯处获得美名,得到评价。君侯不因为自己的富贵而傲视他们,也不因为他们的寒贱而轻忽他们,那么在众多的宾客中定有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李白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注释:¹谈士:言谈之士。²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封侯。唐朝封爵已无万户侯之称,此处借指显贵。³景慕:敬仰爱慕。⁴周公:即姬旦,周文王子,周武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歧山县北),故称周公。⁵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见《史记·鲁世家》),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⁶龙门:在今山西河津西北黄河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传说江海大鱼能上此门者即化为龙。东汉李膺有高名,当时士人有受其接待者,名为登龙门。⁷龙盘凤逸:喻贤人在野或屈居下位。⁸收名定价:获取美名,奠定声望。⁹君侯:对尊贵者的敬称,尤指上级。¹⁰颖:指锥芒。颖脱而出,喻才士若获得机会,必能充分显示其才能。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白,陇(lǒng)西¹布衣²,流落楚、汉³。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chóu)(nǎng)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译文:我李白是陇西平民,流落在楚地汉水一带。十五岁爱好剑术,拜访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诗文有了成就,屡次拜谒朝廷高官。尽管我身高不满七尺,而心志超过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志节,讲道义。这是我从前的思想和行迹,怎敢不尽情地向您倾诉呢?
注释:¹陇西:古郡名,始置于秦,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李白自称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之后,李暠为陇西人。²布衣:平民。³楚汉:当时李白安家于安陆(今属湖北),往来于襄阳、江夏等地。⁴干:干谒,对人有所求而请见。⁵诸侯:此指地方长官。⁶历:普遍。⁷抵:拜谒,进见。⁸卿相:指中央朝廷高级官员。⁹畴曩:往日。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君侯制作¹(móu)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²造化³,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yī)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¹⁰¹¹,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¹²,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译文:君侯的功业堪比神明,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您的文章阐明了宇宙变化规律,学问探究了天道与人事的关系。希望君侯敞开胸怀,和颜接纳,不要因为我行长揖之礼晋见而拒绝我。假如能用盛大的宴席接待我,听任我纵情畅谈,那么我请以日试万言来测试,我将手不停笔,倚马可待。当今天下人以君侯为评论文章的主宰,权衡人物的权威,士人一经您的好评就成为德才兼备的佳士。君侯为什么吝惜庭阶前一尺见方的地方,不使我李白扬眉吐气,奋发昂扬于青云之上呢?
注释:¹制作:指文章著述。侔:相等,齐同。”²参:参与。³造化:自然的创造化育。⁴天人:天道和人道。⁵开张:开扩,舒展。⁶长揖:相见时拱手高举自上而下以为礼。⁷清谈:汉末魏晋以来,士人喜高谈阔论,或评议人物,或探究玄理,称为清谈。⁸倚马可待:喻文思敏捷。东晋时袁宏随同桓温北征,受命作露布文(檄文、捷书之类),他倚马前而作,手不辍笔,顷刻便成,而文极佳妙。⁹司命:原为神名,掌管人之寿命。此指判定文章优劣的权威。¹⁰权:秤锤。¹¹衡:秤杆。此指品评人物的权威。¹²惜阶前盈尺之地:意即不在堂前接见我。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昔王子师¹为豫州,未下车,即辟(bì)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²作冀州,甄(zhēn)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³,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xīn)、许莹(yíng)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xián)恩抚躬¹⁰,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¹¹。傥(tǎng)¹²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译文:从前王允任豫州剌史。尚未到任就征辟荀爽;到任之后又征辟孔融。山涛任冀州剌史,考查选拔了三十余人,有的任侍中,有的做尚书,这都是为前代所赞美的。君侯您也先荐举过严协律,进入朝廷担任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这班人,有的因为才干声名而得到您的了解,有的因品行清白而被您赏识。李白每每看到他们感恩戴德,抚躬自问,以忠义奋发自勉。李白也因此而感激,知道君侯对许多贤人赤诚相待,所以不归依他人,而愿把身心命运托付给国中才德至高的人。倘使君侯在急难之际,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自当献身效命。
注释:¹王子师:东汉王允字子师,灵帝时豫州刺史(治所在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征召荀爽(字慈明,汉末硕儒)、孔融(字文举,孔子之后,汉末名士)等为从事。全句原出西晋东海王司马越《与江统书》。²山涛:字巨源,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为翼州(今河北高邑西南)刺史时,搜访贤才,甄拔隐屈。³侍中、尚书:中央政府官名。⁴严协律:名不详。协律,协律郎,属太常寺,掌校正律吕。⁵秘书郎:属秘书省,掌管中央政府藏书。⁶崔宗之:李白好友,开元中入仕,曾为起居郎、尚书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右司郎中等职,与孟浩然、杜甫亦曾有交往。⁷房习祖:不详。⁸黎昕:曾为拾遗官,与王维有交往。⁹许莹:不详。¹⁰抚躬: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抚,拍。¹¹国士:国中杰出的人。¹²傥:同“倘”。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¹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yóu)²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³,则欲尘秽(huì)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chú)(ráo),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shàn)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¹⁰、卞¹¹之门。幸推下流¹²,大开奖饰¹³,惟君侯图之。
译文:而且,人不是尧舜,谁能十全十美?李白我在谋略策划方面,怎么能自负呢?至于写作,已经积累成卷轴,却想呈请君侯抽暇过目,只怕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倘蒙垂顾,愿意看看拙作,那么,请赐予纸笔,加上书写人员。然后回去打扫安静的小屋,誊抄呈上。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在薛烛、卞和的手中提高价值。但愿君侯推恩于身处下位的人,大开奖励之门。请君侯考虑我的要求吧!
注释:¹且:提起连词。²谟猷:谋画,谋略。³卷轴:古代帛书或纸书以轴卷束。⁴尘秽视听:请对方观看自己作品的谦语。雕⁵虫小技:西汉扬雄称作赋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见《法言·吾子》)。虫书、刻符为当时学童所习书体,纤巧难工。此处是作者自谦之词。⁶刍荛:割草为刍,打柴为荛,刍荛指草野之人。也是作者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⁷闲轩:静室。⁸青萍:宝剑名。⁹结绿:美玉名。¹⁰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见《越绝书外传·记宝剑》。¹¹卞:卞和,古代善“玉者,见《韩非子·和氏》。¹²下流:指地位低的人。¹³奖饰:奖励称誉。

  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

  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在创作上颇具个性。他在漫游荆州时,听说荆州长史韩朝宗喜欢推荐有才之士,便写了这封求荐的信。对于古人而言,尽管这样做也是正常的,但也总是有求于别人的事情。文气大体上总是以谦抑为好,就是说自己的优点,也应含蓄一点。然而李白这篇求荐书,却完全将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上,毫无掩饰地讲述自己的才华。把一篇求荐文章,写得文气纵横恣肆,气概凌云。这同样反映了李白纯真无邪的诗人气质,决不因求人而有半点委琐的私意、屈懦的鄙态。这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才华足以用世,而其用世之志,则在于忠义奋发、以报君国。故求韩荐己,同样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而想象韩如能荐己,同样是出于这一片公心。两片公心的相识,两位贤士的相与,这中间自然不必要有任何世俗的表现。这样,就将这封信写得极其光明磊落,内心无私,文风自然就能尽情地抒发。为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篇原本是世俗交际的文字,却犹如他的诗一样,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这里面所具有的,正是“天生我才必有用”那样的自信。

  《与韩荆州书》在写作艺术方面的特点是顿挫跌宕,起伏照应。由古及今,以古人喻韩朝宗达三四次之多。渐次道来,而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一些佳句流传至今,如“龙蟠凤逸”、“颖脱而出”、“扬眉吐气”等。典故使用也恰当得体,起到了激发韩朝宗的作用。

hánjīngzhōushū

bái tángdài 

    báiwéntiānxiàtánshìxiāngéryányuē  shēngyòngfēngwànhóu dànyuànshíhánjīngzhōu  lìngrénzhījǐng zhì yǒuzhōugōngzhīfēng gōngzhīshì shǐ使hǎinèiháojùn bēnzǒuérguīzhī dēnglóngmén shēngjiàshíbèi suǒlóngpánfèngzhīshì jiēshōumíngdìngjiàjūnhóu yuànjūnhóuguìérjiāozhī hánjiànérzhī sānqiānzhīzhōngyǒumáosuì shǐ使báiyǐngtuōérchū rényān 

    bái lǒng西 liúluòchǔ hàn shíhàojiànshù biàngānzhūhóu sānshíchéngwénzhāng qīngxiāng suīchángmǎnchǐ érxīnxióngwàn jiēwánggōngrén chóunǎngxīn āngǎnjìnjūnhóuzāi 

    jūnhóuzhìzuòmóushénmíng xíngdòngtiān cānzàohuà xuéjiūtiānrén xìngyuànkāizhāngxīnyán chángjiàn ruòjiēzhīgāoyàn zòngzhīqīngtán qǐngshìwànyán dài jīntiānxiàjūnhóuwéiwénzhāngzhīmìng rénzhīquánhéng jīngpǐn biàn便zuòjiāshì érjūnhóujiēqiányíngchǐzhī shǐ使báiyángméi ángqīngyún 

    wángshīwéizhōu wèixiàchē xúnmíng xiàchē yòukǒngwén shāntāozuòzhōu zhēnsānshírén huòwéishìzhōng shàngshū xiāndàisuǒměi érjūnhóujiànyánxié wéishūláng zhōngjiāncuīzōngzhī fáng xīn yíngzhī huòcáimíngjiànzhī huòqīngbáijiànshǎng báiměiguānxiánēngōng zhōngfèn gǎn zhījūnhóutuīchìxīnzhūxiánzhōng suǒguīrén éryuànwěishēnguóshì tǎngnànyǒuyòng gǎnxiàowēi 

    qiěrénfēiyáoshùn shuínéngjìnshàn báiyóuchóuhuà ānnéngjīn zhìzhìzuò chéngjuànzhóu chénhuìshìtīng kǒngdiāochóngxiǎo rén ruòguānchúráo qǐnggěizhǐ jiānzhīshūrén ránhòutuì退sǎoxiánxuān shànxiěchéngshàng shùqīngpíng jié绿 chángjiàxuē biànzhīmén xìngtuīxiàliú kāijiǎngshì wéijūnhóuzh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李白听说天下一些谈论世事的人,聚集在一起时就会说:“人生不必封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为什么使人景仰爱慕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呢!难道不是因为您有周公的风度,躬行吐哺、握发接待贤者的美德,才使得海内豪杰俊才,都奔集到您的门下,一经接待,如登龙门,立刻名声身价大增,十倍于前吗?所以那些才能超群的读书人,都希望在君侯处获得美名,得到评价。君侯不因为自己的富贵而傲视他们,也不因为他们的寒贱而轻忽他们,那么在众多的宾客中定有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李白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李白是陇西平民,流落在楚地汉水一带。十五岁爱好剑术,拜访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诗文有了成就,屡次拜谒朝廷高官。尽管我身高不满七尺,而心志超过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志节,讲道义。这是我从前的思想和行迹,怎敢不尽情地向您倾诉呢?

君侯的功业堪比神明,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您的文章阐明了宇宙变化规律,学问探究了天道与人事的关系。希望君侯敞开胸怀,和颜接纳,不要因为我行长揖之礼晋见而拒绝我。假如能用盛大的宴席接待我,听任我纵情畅谈,那么我请以日试万言来测试,我将手不停笔,倚马可待。当今天下人以君侯为评论文章的主宰,权衡人物的权威,士人一经您的好评就成为德才兼备的佳士。君侯为什么吝惜庭阶前一尺见方的地方,不使我李白扬眉吐气,奋发昂扬于青云之上呢?

从前王允任豫州剌史。尚未到任就征辟荀爽;到任之后又征辟孔融。山涛任冀州剌史,考查选拔了三十余人,有的任侍中,有的做尚书,这都是为前代所赞美的。君侯您也先荐举过严协律,进入朝廷担任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这班人,有的因为才干声名而得到您的了解,有的因品行清白而被您赏识。李白每每看到他们感恩戴德,抚躬自问,以忠义奋发自勉。李白也因此而感激,知道君侯对许多贤人赤诚相待,所以不归依他人,而愿把身心命运托付给国中才德至高的人。倘使君侯在急难之际,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自当献身效命。

而且,人不是尧舜,谁能十全十美?李白我在谋略策划方面,怎么能自负呢?至于写作,已经积累成卷轴,却想呈请君侯抽暇过目,只怕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倘蒙垂顾,愿意看看拙作,那么,请赐予纸笔,加上书写人员。然后回去打扫安静的小屋,誊抄呈上。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在薛烛、卞和的手中提高价值。但愿君侯推恩于身处下位的人,大开奖励之门。请君侯考虑我的要求吧!

注释

谈士:言谈之士。

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封侯。唐朝封爵已无万户侯之称,此处借指显贵。

景慕:敬仰爱慕。

周公:即姬旦,周文王子,周武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歧山县北),故称周公。

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见《史记·鲁世家》),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

龙门:在今山西河津西北黄河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传说江海大鱼能上此门者即化为龙。东汉李膺有高名,当时士人有受其接待者,名为登龙门。

龙盘凤逸:喻贤人在野或屈居下位。

收名定价:获取美名,奠定声望。

君侯:对尊贵者的敬称,尤指上级。

颖:指锥芒。颖脱而出,喻才士若获得机会,必能充分显示其才能。

陇西:古郡名,始置于秦,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李白自称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之后,李暠为陇西人。

布衣:平民。

楚汉:当时李白安家于安陆(今属湖北),往来于襄阳、江夏等地。

干:干谒,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诸侯:此指地方长官。

历:普遍。

抵:拜谒,进见。

卿相:指中央朝廷高级官员。

畴曩:往日。

制作:指文章著述。侔:相等,齐同。”

参:参与。

造化:自然的创造化育。

天人:天道和人道。

开张:开扩,舒展。

长揖:相见时拱手高举自上而下以为礼。

清谈:汉末魏晋以来,士人喜高谈阔论,或评议人物,或探究玄理,称为清谈。

倚马可待:喻文思敏捷。东晋时袁宏随同桓温北征,受命作露布文(檄文、捷书之类),他倚马前而作,手不辍笔,顷刻便成,而文极佳妙。

司命:原为神名,掌管人之寿命。此指判定文章优劣的权威。

权:秤锤。

衡:秤杆。此指品评人物的权威。

惜阶前盈尺之地:意即不在堂前接见我。

王子师:东汉王允字子师,灵帝时豫州刺史(治所在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征召荀爽(字慈明,汉末硕儒)、孔融(字文举,孔子之后,汉末名士)等为从事。全句原出西晋东海王司马越《与江统书》。

山涛:字巨源,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为翼州(今河北高邑西南)刺史时,搜访贤才,甄拔隐屈。

侍中、尚书:中央政府官名。

严协律:名不详。协律,协律郎,属太常寺,掌校正律吕。

秘书郎:属秘书省,掌管中央政府藏书。

崔宗之:李白好友,开元中入仕,曾为起居郎、尚书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右司郎中等职,与孟浩然、杜甫亦曾有交往。

房习祖:不详。

黎昕:曾为拾遗官,与王维有交往。

许莹:不详。

抚躬: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抚,拍。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

傥:同“倘”。

且:提起连词。

谟猷:谋画,谋略。

卷轴:古代帛书或纸书以轴卷束。

尘秽视听:请对方观看自己作品的谦语。雕

虫小技:西汉扬雄称作赋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见《法言·吾子》)。虫书、刻符为当时学童所习书体,纤巧难工。此处是作者自谦之词。

刍荛:割草为刍,打柴为荛,刍荛指草野之人。也是作者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

闲轩:静室。

青萍:宝剑名。

结绿:美玉名。

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见《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卞:卞和,古代善“玉者,见《韩非子·和氏》。

下流:指地位低的人。

奖饰:奖励称誉。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187-200
赏析

  荆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荆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

  荆白的《与韩荆州书》在创作上颇具个性。他在漫游荆州时,听说荆州长史韩朝宗喜欢推荐有才之士,便写了这-求荐的信。对于古人而言,尽管这样做也是正常的,但也总是有求于别人的事情。文气大体上总是以谦抑为好,就是说自己的优点,也应含蓄一点。然而荆白这篇求荐书,为完全将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上,毫无掩饰地讲述自己的才华。把一篇求荐文章,写得文气纵横恣肆,气概凌云。这同样反映了荆白纯真无邪的诗人气质,决不因求人而有半点委琐的私意、屈懦的鄙态。这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才华足以用世,而其用世之志,则在于忠义奋发、以报君国。故求韩荐己,同样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而想象韩如能荐己,同样是出于这一片公心。两片公心的相识,两位贤士的相与,这中间自然不必要有我何世俗的表现。这样,就将这-信写得极其光明磊落,内心无私,文风自然就能尽情地抒发。为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篇原本是世俗交际的文字,为犹如他的诗一样,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这里面所具有的,正是“天生我才必有用”那样的自信。

  《与韩荆州书》在写作艺术方面的特点是顿挫跌宕,起伏照应。由古及今,以古人喻韩朝宗达三四次之多。渐次道来,而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一些佳句流传至今,如“龙蟠凤逸”、“颖脱而出”、“扬眉吐气”等。典故使用也恰当得体,起到了激发韩朝宗的作用。

创作背景

  《与韩荆州书》约作于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阳(今属湖北)。韩荆州,即韩朝宗,时任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使。李白抱负宏大,自称“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他不欲经由进士、明经等常规考试进入仕途,而企图一朝蒙受帝王赏识,获得重用。故广事干谒,投赠诗文,以表现才能,培养声名。作此文前,已多次上书和谒见地方长官,又曾入京谋求出路,未果。本文也是干谒之作,故极称韩朝宗善于识拔人才,希望获得接见和称誉。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
天宝年前勤政楼¹,每年三日作千秋²
译文:天宝年前的开元年间,玄宗下令修建了勤政楼,每一年的祝寿活动都会持续三天。
注释:¹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713~741年)所建,全称“勤政务本之楼”,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²千秋: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
译文:他命人对马厩的马进行舞蹈训练,让它们一听到音乐就要抬头起舞。
近得浔阳江上书,遥思李白更愁予。
近得浔阳江¹上书,遥思李白更愁予。
译文:近日得到了九江寄来的音书,遥遥地思念献吉更使我愁苦。
注释:献吉:李梦阳之字。¹浔阳江:指长江流经浔阳的一段。浔阳,古县名,今江西九江市。
天边魑魅窥人过,日暮鼋鼍傍客居。
天边魑(chī)(mèi)¹窥人过,日暮鼋(yuán)( tuó)²傍客居。
译文:朝里的奸党整日找人的过错,夜晚时各种丑类也傍人居住。
注释:¹魑魅:山妖鬼怪,此指朝中奸党。²鼋鼍:大鳖与鳄鱼,喻指凶恶的权贵。
鼓柁湘江应未得,买田阳羡定何如?
鼓柁(duò)¹湘江应未得,买田阳羡²定何如?
译文:泛舟襄江,恐怕难于实现,隐居家乡,不知怎么样?
注释:¹鼓柁:泛舟。²阳羡:古县名,即今江苏宜兴。后以买田阳羡指隐居田园。
他年淮水能相访,桐柏山中共结庐。
他年淮水能相访,桐柏山¹中共结庐。
译文:过些年如能到淮水相访,一起到桐柏山隐居结庐。
注释:¹桐柏山:在今河南省桐柏县西南。何景明家乡信阳位于桐柏山东南百余里。

  “近得浔阳江上书,遥思李白更愁予。”以太白譬梦阳,不仅因二者同姓,而且也以才德兼备而不见容于世相似。“愁予”一辞出自《楚辞·九歌》“目渺渺兮愁予”,大有“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怀李白》)的愁思。杜诗接下去有“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之句,言太白才高见嫉,被陷于小人。又于“魑魅”外想出个“鼋鼍”作对仗: “天边魑魅窥人过,日暮鼋鼍傍客居。”“鼋鼍”偏义于后者即鳄鱼,那可是扬子江上要吃人的怪物。引入“鼋鼍”,便与“浔阳江”更为贴切。这“鼋鼍”和“魑魅”,都是比喻李梦阳周围的恶势力。它们围住他、窥伺他,是决不肯放过他的。作者同意朋友在信中的说法,也是希望他提高警惕,不要大意,担忧之色溢于言表。

  后四句承上意转,进一步希望朋友作最坏的打算。看来问题还不太严重,最多是丢官归里。不过也不那么简单,还未能马上急流勇退。因为“魑魅”、 “鼋鼍”在逼近,在窥伺,欲速不达,只能步步为营,且守且退。“鼓柁襄江应未得,买田阳羡定何如?”襄江流经襄阳,那是汉代隐逸汉阴丈人、庞德公,唐代田园山水诗宗孟浩然居住过的地方。阳羡是会稽的一块好地方,苏东坡词云:“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诗中“鼓柁襄江”、“买田阳羡”皆指归田。“应未得”、“定何如”亦互文,都是尚不能付诸实践之意。但诗人相信这一天会成事实,因李梦阳实际上是开封人,何景明系信阳人,两地距淮河、桐柏山不远,所以诗的结尾道:“他年淮水能相访,桐柏山中共结庐。”这个结尾表明作者也已厌倦官场黑暗,意欲退隐,不仅是为明哲保身,也是为远世全节的考虑。友人一旦丢官,交游定当锐减,而何大复本人坚定表示愿与卜邻,正是从道义上给朋友以支持。

  全诗两句一意,极为疏朗。如纯从技巧角度而言,中两联上下句均似有犯复之嫌。试将颔联“天边魑魅窥人过,日暮鼋鼍傍客居”,与杜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比较,前句两句十四字只一意,后两句十字具两意,其意象疏密之别显然。但从全诗着眼,则情真意挚,一气贯注,实不拘拘格律,不当以字句之工拙计优劣。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著.宋元明清诗词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02:291
少年曾侍汉梁王,濯锦江边醉几场。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少年曾侍汉梁王,濯(zhuó)锦江边醉几场。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归几马蹄香。
译文:曾经我也侍奉那汉梁王,在锦江边上大醉过几回。虽然已是春天,但穿着春衫坐在石头上仍觉寒冷。骑着马儿在归去的途中踩踏了路上的春花,马蹄上也留下了花儿的香气。
当初酒盏宁辞满,今日闲愁不易当。暗想胜游还似梦,芙蓉城下水茫茫。
当初酒盏(zhǎn)¹宁辞满,今日闲愁不易当。暗想胜游²还似梦,芙蓉城³下水茫茫。
译文:当时不觉酒是什么稀罕之物,想要醉几次就醉几次。今日的忧愁却不知如何去消解。去想曾经年月,周游天地,就像一场梦。在这开满芙蓉的成都城下,烟水茫茫分辨不清。
注释:¹酒盏:小酒杯。²胜游:快意的游览。³芙蓉城:现在的成都。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万里家山¹一梦中,吴音²渐已变儿童。
译文:万里之外故乡的山川像是在梦里,久住这里的孩子也已习惯说吴语了。
注释:秀州:今浙江省嘉兴市。乡僧:苏轼的同乡僧人。文长老:文及长老,报本禅院的方丈。¹万里家山:苏轼是四川人,当时来到万里之外的浙中,所以这样说。²吴音:江浙一带的乡音。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每逢蜀叟(sǒu)¹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译文:每当自己与文长老作整日的长谈,便好像看到家乡的峨嵋山上浓郁得要融入天空的翠色。
注释:¹蜀叟:指文及长老。峨眉:四川峨眉山。苏轼为四川眉山人,所以诗中每每出现“峨眉”的字样,亦表现对家乡风物的眷恋。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师已忘言¹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译文:师父您已达到忘言境界是真正有道行的人,而我除了吟诗作文没有任何作为。
注释:¹忘言:默喻所悟妙意,不必再用语言说明。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明年采药天台¹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译文:明年我要到天台山采药去,更想将诗句题满浙东的大地。
注释:¹天台:浙江省天台山,当时是佛教圣地。

xiùzhōubàoběnchányuànxiāngsēngwénzhǎnglǎofāngzhàng--shì

wànjiāshānmèngzhōngyīnjiànbiànértóng

měiféngshǔsǒutánzhōng便biànjuééméicuìsǎokōng

shīwàngyánzhēnyǒudàochúsōubǎigōng

míngniáncǎiyàotiāntáigèngshīmǎnzhèdōng

桂棹悠悠分浪稳,烟幕层峦,绿水连天远。赢得锦囊诗句满,兴来豪饮挥金碗。
桂棹¹悠悠分浪稳,烟幕层峦,绿水连天远。赢得锦囊²诗句满,兴来豪饮挥金碗³
译文:船儿分开波浪悠悠前行,烟雾缭绕中群山连绵,湖水缓缓流淌与天相接。游赏中想到许多好诗句,投满了锦囊,兴致高时,端着碗开怀畅饮。
注释:¹桂棹:指船。²锦囊:唐诗人李贺出游时,携一锦囊,当想到好诗句时,即刻写好投入囊中。³挥金碗:形容豪饮的狂态。
飞絮撩人花照眼,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翠竹谁家门可款?舣舟闲上斜阳岸。
飞絮撩人花照眼,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翠竹谁家门可款¹?舣(yǐ)²闲上斜阳岸。
译文:漫天飞舞的柳絮扑打在游人身上,五两岸繁华让人眼花撩换。天空辽阔,微风吹拂,燕子在“卷”着“晴丝”的碧蓝的天空下飞翔。已是夕阳西下,那绿竹掩映的人家,谁家可以款待我呢?停船上岸,叩门拜访人家。
注释:¹款:敲打,扣。²舣舟:停船靠岸。舣:使船靠岸。

  本词描写泛舟兰溪的闲情逸致,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山川风物的热爱。本词有和婉优美的意境,朴素平易的语言,轻捷明快的节奏,读之颇觉轻松,回味又觉恬淡温馨。

  开头一句说,船儿分开波浪,平平稳稳地前进,用“桂”修饰“棹”,说明这是一只装修精美、小巧玲珑的游艇;“悠悠”,说明船儿走得不紧不慢,反衬出船上人悠闲自在的情景。“烟幕层峦,绿水连天远。”这是词人在船上看到的景物,烟雾缭绕中群山起伏连绵,湖上荡漾的绿水一望无际,一直伸向远远的“天边”。风光美好,景色宜人,词人心旷神怡,不免诗兴大作,“赢得锦囊诗句满,兴来豪饮挥金碗。”美好景致的感染,使他灵感顿至,得到了不少优美的诗句。“赢得”,获得、得到;“满”,极言其多。创作的收获,使他得意之极,于是挥动“金碗”,开怀畅饮。“挥”字生动地写出饮酒时踌躇满志,兴高采烈的神态。诗句盛满“锦囊”,不免有些夸张,但这种夸张手法用得恰当,“莫不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也。”(《文心雕龙夸饰》),所以读起来自然贴切,绝不会感到“言过其实”。

  过片之后,继续写景,同时表达词人的感受,曲折回环,极其细密。“飞絮撩人花照眼”,“撩”字和“照”字,把漫天飞舞的柳絮和五彩缤纷的花朵写活了。本来,“撩人”也罢,“照眼”也罢,是人的主观感觉,此句中的“人”,反而变成了被动者,“飞絮”和“花”反而成了“使动者”,似这样构思奇特、新颖的句子,可谓神来之笔。“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两句,进一步写出天晴朗、风和日丽的时令特征,辽阔的天空,细微的云丝,本是静境描写,但有微风吹拂,燕子飞舞,又使静中有动,“外”字分明地勾勒出景物的层次,放眼望去,燕子是在“卷”着“晴丝”的碧蓝的天下飞翔的,因此才说是“燕外”这两句用字恰到好处,颇见功力。另一方面,也说明词人观察细致,因此能用了了数字,绘出符合生活真实的画面。 “翠竹谁家门可款?舣舟闲上斜阳岸。”一边观赏风景,一边饮酒赋诗,可知时间过得很快,夕阳西下,该回去了,遥望岸上,于是他想到,那绿竹掩映的人家,谁家可以款待我呢?想必那其中有他的熟人和亲友住居的处所,大概他已经考虑成熟,于是驱舟上岸。

  尾句与首句相呼应,从内容来说,叙述完了整个游程。由小船“分浪稳”起,到小船在“斜阳”中泊岸止,这样写就人的审美心理看,顺乎常情,且使全词上下贯通为浑然一体,结构更臻完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