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烈士¹击玉壶,壮心²惜暮(mù)³
译文:昔者烈士击玉壶而悲歌,以倾吐吐心之踌躇,而惜其暮年将至。
注释:¹烈士:壮士。²壮心:雄心。³暮年:垂暮之年,即老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¹(sì)²(lián)³
译文: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剑对舞秋月,硕慨高咏,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觉使人涕泪滂沱!
注释:¹涕:眼泪。²泗:鼻涕。³涟:流不断。两句意为:酒后在秋月下拔剑起舞;忽然内心愤慨,高歌泪下。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凤凰¹初下紫泥²诏,谒(yè)³帝称觞(shāng)登御筵(yán)
译文:想当年初接诏书之时,侍宴宫中,御筵上举杯朝贺。
注释:¹凤凰诏:据《十六国春秋》记载:后赵武帝石虎下诏时,坐在高台上,让木制的凤凰衔着诏书往下飞。后称皇帝的诏书为凤诏。²紫泥:甘肃武都县的一种紫色泥,性粘,古时用以封诏书。³谒:朝见。⁴称觞:举杯。⁵御筵:皇帝设的宴席。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yú)¹九重²万乘(shèng)³,谑(xuè)赤墀(chí)青琐
译文:颂扬万乘之主,九重之内,嘲弄王公权贵于赤墀之上。
注释:¹揄扬:赞扬。²九重:这里指皇帝居住的地方。³万乘主:这里指唐玄宗。⁴谑浪:戏谑不敬。⁵赤墀:皇宫中红色的台阶。⁶青琐:刻有连琐花纹并涂以青色的宫门。赤墀、青琐,指宫廷。⁷贤:指皇帝左右的大臣。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朝天¹数换飞龙马²,敕(chì)³珊瑚白玉鞭
译文:朝见天子曾屡换飞龙之马,手中挥舞着御赐珊瑚玉鞭。
注释:¹朝天:朝见皇帝。²飞龙马:古时皇帝有六个马厩,其中飞龙厩所养的都是上等好马。这里泛指宫中的良马。³敕赐:皇帝的赏赐。敕:皇帝的诏书。⁴珊瑚白玉鞭:用珊瑚、白玉装饰的马鞭。这里泛指华贵的马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世人不识东方朔¹,大隐²金门³是谪(zhé)
译文:我像东方朔一样,好像是天上的谪仙下凡,大隐于朝堂之内,而世人不识。
注释:¹东方朔:字曼倩,西汉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为人诙谐滑稽,善辞赋。后来关于他的传说很多。这里是以东方朔自喻。²大隐:旧时指隐居于朝廷。³金门:又名金马门,汉代宫门名。这里指朝廷。⁴谪仙:下凡的神仙。李白友人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李白很喜欢这个称呼,常用以自称。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西施宜笑复宜颦(pín),丑女效之徒累身。
译文:我又像西施一样笑颦皆宜,大得君王恩宠。而丑女们却东施效颦,愈学愈丑。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君王虽爱蛾眉¹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译文:当是之时,我的得意和高兴,而今日却不同了。君王虽仍爱蛾眉之好,但无奈宫中妒女谗毁。我即使是西施一般的美人,也无法在宫中立足了。
注释:¹蛾眉:古时称美女。这里是作者自比。

  清代刘熙载论李白的诗说:“太白诗虽若升天乘云,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故放言实是法言。”(《艺概》卷二)所谓“不离本位”,就是指有一定的法度可寻,而不是任其横流,漫无边际。《玉壶吟》就是这样一首既有奔放的气势,又讲究法度的好诗。全诗充满着郁勃不平之气。按气韵脉络而论,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共四句,主要写愤激的外在表现。开头两句居高临下,入手擒题,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像东晋王敦那样,敲击玉壶,诵吟曹操的名篇《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壮心”、“暮年”三个词都从曹诗中来,说明李白渴望建功立业,这一点正与曹操相同。但他想到,曹操一生毕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自己却至今未展素志,不觉悲从中来,愤气郁结。三杯浊酒,已压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剑而起,先是对着秋月,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吟咏,最后眼泪夺眶而出,涕泗涟涟。“忽然”两字把诗人心头不可自已的愤激之情写得十分传神。四句一气倾泻,至此已是盛极难继。兵家有所谓“以正合,以奇胜”的说法。这四句正面书愤,可说是“以正合”,下面别开一途,以流转之势写往事回忆,可说是“以奇胜”。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两句,如异峰突起,境界顿变。诗人一扫悲愤抑郁之气,而极写当初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隆遇。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可施展抱负,因此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输写忠才。“揄扬”两句具体描写了他在朝廷上的作为。前一句说的是“尊主”,是赞颂皇帝,后一句说的是“卑臣”,是嘲弄权贵。“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形象地写出了他受皇帝宠信的不同寻常。“飞龙马”是皇宫内六厩之一飞龙厩中的宝马。唐制:学士初入,例借飞龙马。但“数换飞龙马”,又赐珊瑚“白玉鞭”,则是超出常例的。以上六句字字从得意处着笔。“凤凰”两句写平步青云,“揄扬”两句写宏图初展,“朝天”两句写备受宠渥。得意之态,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人骋足笔力,极写昔日的腾踔飞扬,正是为了衬托时下的冷落可悲,故以下便作跌势。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东方朔被汉武帝视作滑稽弄臣,内心很苦闷,曾作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滑稽列传》)后人有“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晋王康琚《反招隐诗》)之语。李白引东方朔以自喻,又以谪仙自命,实是出于无奈。从无限得意,到大隐金门,这骤然突变,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世人不识”两句,郁郁之气,寄于言外,与开头四句的悲愤情状遥相接应。以上八句为第二段,通过正反相照,诗人暗示了在京横遭毁诬、备受打击的不幸。忠愤节气,负而未伸,这也许就是诗人所以要击壶舞剑、高咏涕涟的原因。

  第三段四句写诗人自己坚贞傲岸的品格。“西施”两句是说自己执道若一,进退裕如,或笑或颦而处之皆宜,这种态度别人效之不得。辞气之间,隐隐流露出傲岸自信的个性特征。当然,诗人也很清楚他为什么不能施展宏图,因而对朝廷中那些妒贤害能之辈道:“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两句话用《离骚》旨趣,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有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的意思,蕴藉含蓄,寄慨遥深。

  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说:“气本尚壮,亦忌锐逸。”(《谈艺录》)书愤之作如果一味逞雄使气,像灌夫骂座一般,便会流于粗野褊急一路。李白这首诗豪气纵横而不失之粗野,悲愤难平而不流于褊急。开头四句入手紧,起势高,抒写胸中愤激之状而不作悲酸语,故壮浪恣纵,如高山瀑流,奔泻而出,至第四句顿笔收住,如截奔马,文气陡然腾跃而起。第五句以“初”字回旋兜转,笔饱墨酣,以昂扬的格调极写得意,方以为有风云际会、鱼水顾合之美,笔势又急转直下,用“大隐金门”等语暗写遭谗之意。最后以蛾眉见妒作结,点明进谗之人,方恃宠贵盛,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莫奈之何。诗笔擒纵结合,亦放亦收,波澜起伏,变化入神,文气浑灏流转,首尾呼应。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认为,一首好诗应该做到“气如良驷,驰而不轶”(《谈艺灵》)。李白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资料:
1、 吴汝煜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59-261 .

yín--bái

lièshìzhuàngxīnnián

sānbēijiànqiūyuèrángāoyǒnglián

fènghuángchūxiàzhàochēngshāngdēngyán

yángjiǔzhòngwànchéngzhǔxuèlàngchìchíqīngsuǒxián

cháotiānshùhuànfēilóngchìshānbáibiān

shìrénshídōngfāngshuòyǐnjīnménshìzhéxiān

西shīxiàopínchǒuxiàozhīlèishēn

jūnwángsuīàiéméihǎonàigōngzhōngshāré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昔者烈士击玉壶而悲歌,以倾吐吐心之踌躇,而惜其暮年将至。

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剑对舞秋月,硕慨高咏,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觉使人涕泪滂沱!

想当年初接诏书之时,侍宴宫中,御筵上举杯朝贺。

颂扬万乘之主,九重之内,嘲弄王公权贵于赤墀之上。

朝见天子曾屡换飞龙之马,手中挥舞着御赐珊瑚玉鞭。

我像东方朔一样,好像是天上的谪仙下凡,大隐于朝堂之内,而世人不识。

我又像西施一样笑颦皆宜,大得君王恩宠。而丑女们却东施效颦,愈学愈丑。

当是之时,我的得意和高兴,而今日却不同了。君王虽仍爱蛾眉之好,但无奈宫中妒女谗毁。我即使是西施一般的美人,也无法在宫中立足了。

注释

烈士:壮士。

壮心:雄心。

暮年:垂暮之年,即老年。

涕:眼泪。

泗:鼻涕。

涟:流不断。两句意为:酒后在秋月下拔剑起舞;忽然内心愤慨,高歌泪下。

凤凰诏:据《十六国春秋》记载:后赵武帝石虎下诏时,坐在高台上,让木制的凤凰衔着诏书往下飞。后称皇帝的诏书为凤诏。

紫泥:甘肃武都县的一种紫色泥,性粘,古时用以封诏书。

谒:朝见。

称觞:举杯。

御筵:皇帝设的宴席。

揄扬:赞扬。

九重:这里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万乘主:这里指唐玄宗。

谑浪:戏谑不敬。

赤墀:皇宫中红色的台阶。

青琐:刻有连琐花纹并涂以青色的宫门。赤墀、青琐,指宫廷。

贤:指皇帝左右的大臣。

朝天:朝见皇帝。

飞龙马:古时皇帝有六个马厩,其中飞龙厩所养的都是上等好马。这里泛指宫中的良马。

敕赐:皇帝的赏赐。敕:皇帝的诏书。

珊瑚白玉鞭:用珊瑚、白玉装饰的马鞭。这里泛指华贵的马鞭。

东方朔:字曼倩,西汉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为人诙谐滑稽,善辞赋。后来关于他的传说很多。这里是以东方朔自喻。

大隐:旧时指隐居于朝廷。

金门:又名金马门,汉代宫门名。这里指朝廷。

谪仙:下凡的神仙。李白友人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李白很喜欢这个称呼,常用以自称。

蛾眉:古时称美女。这里是作者自比。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187-200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朱谏曰:“按《玉壶吟》者,以篇首二字以为题,白所自为之辞也。是供奉之时,被力士、贵记谗间,将求还山之日欤?”

参考资料:
1、 吴汝煜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59-261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250-253 .
鉴赏

  清代刘熙载论李白的诗说:“太白诗虽若升天乘云,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故放言实是法言。”(《艺概》卷二)所谓“不离本位”,就是指有一定的法度可寻,而不是任其横流,漫无边际。《玉壶吟》就是这样一首既有奔放的气势,又讲究法度的好诗。全诗充满着郁勃不平之气。按气韵脉络而论,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共四句,主要写愤激的外在表现。开头两句居高临下,入手擒题,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像东晋王敦那样,敲击玉壶,诵吟曹操的名篇《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壮心”、“暮年”三个词都从曹诗中来,说明李白渴望建功立业,这一点正与曹操相同。但他想到,曹操一生毕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自己却至今未展素志,不觉悲从中来,愤气郁结。三杯浊酒,已压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剑而起,先是对着秋月,挥剑而舞,忽又高声吟咏,最后眼泪夺眶而出,涕泗涟涟。“忽然”两字把诗人心头不可自已的愤激之情写得十分传神。四句一气倾泻,至此已是盛极难继。兵家有所谓“以正合,以奇胜”的说法。这四句正面书愤,可说是“以正合”,下面别开一途,以流转之势写往事回忆,可说是“以奇胜”。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两句,如异峰突起,境界顿变。诗人一扫悲愤抑郁之气,而极写当初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隆遇。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可施展抱负,因此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输写忠才。“揄扬”两句具体描写了他在朝廷上的作为。前一句说的是“尊主”,是赞颂皇帝,后一句说的是“卑臣”,是嘲弄权贵。“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形象地写出了他受皇帝宠信的不同寻常。“飞龙马”是皇宫内六厩之一飞龙厩中的宝马。唐制:学士初入,例借飞龙马。但“数换飞龙马”,又赐珊瑚“白玉鞭”,则是超出常例的。以上六句字字从得意处着笔。“凤凰”两句写平步青云,“揄扬”两句写宏图初展,“朝天”两句写备受宠渥。得意之态,渲染得淋漓尽致。诗人骋足笔力,极写昔日的腾踔飞扬,正是为了衬托时下的冷落可悲,故以下便作跌势。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东方朔被汉武帝视作滑稽弄臣,内心很苦闷,曾作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滑稽列传》)后人有“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晋王康琚《反招隐诗》)之语。李白引东方朔以自喻,又以谪仙自命,实是出于无奈。从无限得意,到大隐金门,这骤然突变,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世人不识”两句,郁郁之气,寄于言外,与开头四句的悲愤情状遥相接应。以上八句为第二段,通过正反相照,诗人暗示了在京横遭毁诬、备受打击的不幸。忠愤节气,负而未伸,这也许就是诗人所以要击壶舞剑、高咏涕涟的原因。

  第三段四句写诗人自己坚贞傲岸的品格。“西施”两句是说自己执道若一,进退裕如,或笑或颦而处之皆宜,这种态度别人效之不得。辞气之间,隐隐流露出傲岸自信的个性特征。当然,诗人也很清楚他为什么不能施展宏图,因而对朝廷中那些妒贤害能之辈道:“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这两句话用《离骚》旨趣,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有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的意思,蕴藉含蓄,寄慨遥深。

  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说:“气本尚壮,亦忌锐逸。”(《谈艺录》)书愤之作如果一味逞雄使气,像灌夫骂座一般,便会流于粗野褊急一路。李白这首诗豪气纵横而不失之粗野,悲愤难平而不流于褊急。开头四句入手紧,起势高,抒写胸中愤激之状而不作悲酸语,故壮浪恣纵,如高山瀑流,奔泻而出,至第四句顿笔收住,如截奔马,文气陡然腾跃而起。第五句以“初”字回旋兜转,笔饱墨酣,以昂扬的格调极写得意,方以为有风云际会、鱼水顾合之美,笔势又急转直下,用“大隐金门”等语暗写遭谗之意。最后以蛾眉见妒作结,点明进谗之人,方恃宠贵盛,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莫奈之何。诗笔擒纵结合,亦放亦收,波澜起伏,变化入神,文气浑灏流转,首尾呼应。明代诗论家徐祯卿认为,一首好诗应该做到“气如良驷,驰而不轶”(《谈艺灵》)。李白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资料:
1、 吴汝煜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59-261 .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¹食铛²底焦饭,遗作郡主簿³,恒装一囊,每煮食,辄(zhé)(zhù)焦饭,归以遗(wèi)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¹⁰斗焦饭,未展¹¹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¹²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¹³山泽,皆¹⁴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译文: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掌管文书机要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藏起来,回家的时候就赠送给母亲。后来正值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主簿已经聚集收敛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于是就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大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挚的孝心的报答。
注释:¹好:喜欢、喜爱。²铛:铁锅。³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⁴恒:经常、常常。⁵嚢:口袋。⁶辄:就。⁷伫录:同“贮藏”,储存,收藏。⁸遗:送给,赠予。⁹值:正值。¹⁰数:几。¹¹未展:来不及。¹²于:在。¹³走:跑。¹⁴皆:都。

guōjiùmìng

liúqìng nánběicháo 

    jùnchén jiāzhìxiào hàoshíchēngjiāofàn zuòjùnzhǔ簿 héngzhuāngnáng měizhǔshí zhézhùjiāofàn guīwèi hòuzhísūnēnzéichūjùn yuánjūnbiàn便zhēng liǎnshùdǒujiāofàn wèizhǎnguījiā suìdàicóngjūn zhàn bài jūnrénkuìsàn táozǒushān jiēduō jiāofànhuó shírénwéichúnxiàozhībào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蓝桥¹春雪君归日²,秦岭³秋风我去时。
译文: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
注释:¹蓝桥:桥名。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蓝溪之上。相传其地有仙窟,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设有驿站。元九:唐代诗人元稹的别称。元排行第九,因以称之。²春雪君归日:元稹奉召还京时正逢下雪。³秦岭:山名。又名秦山、终南山,位于今陕西省境内。此处泛指商州道上的山岭,是白居易此行所经之地。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每到驿(yì)¹先下马,循(xún)墙绕柱觅(mì)君诗²
译文:每到达一个驿站我都要首先下马,沿墙绕柱东看西瞧寻找你的题诗。
注释:¹驿亭: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古时驿传有亭,故称。²“循墙”句:古人常常把自己的诗文题在旅途中的建筑物上,供人欣赏。所以白居易每到驿站,就急切地寻找好友的诗。

  元稹题在驿亭的那首诗说:“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玉帐”、“银区”说明他经过这里时正逢春雪,所以白居易的诗一开头就说:“蓝桥春雪君归日”。元稹西归长安,事在初春,小桃初放;白居易东去江州,时为八月,满目秋风,因此,第二句接上“秦岭秋风我去时”。白居易被贬江州,自长安经商州这一段,与元稹西归的道路是一致的。在蓝桥驿既然看到元稹的诗,后此沿途驿亭很多,还可能留有元稹的题咏,所以三、四句接着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表面上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居易和元稹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下的万顷波涛。

  元稹题在蓝桥驿的那首七律的结句说:“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那种得意的心情,简直呼之欲出。可是,好景不常,他正月刚回长安,三月就再一次远谪通州。所以,白居易诗第一句“蓝桥春雪君归日”,是在欢笑中含着眼泪。更令诗人难堪的是:正当他为元稹再一次远谪而难过的时候,他自己又被贬江州。那么,被秦岭秋风吹得飘零摇落的,又岂只是白居易一人而已,实际上,这秋风吹撼的,正是两位诗人共同的命运。春雪、秋风,西归、东去,道路往来,风尘仆仆,这道路,是一条悲剧的人生道路。“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诗人处处留心,循墙绕柱寻觅的,不仅是元稹的诗句,更是元稹的心,是两人共同的悲剧道路的轨迹。友情可贵,题咏可歌,共同的遭际,更是可泣。而这许多可歌可泣之事,诗中一句不说,只写了春去秋来,雪飞风紧,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升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正是“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一首诗总共才二十八个字,却容纳这么多丰富的感情,这是不容易的。关键在于遣词用字。如,写元稹当日奉召还京,着一“春”字、“归”字,喜悦自明;写诗人远谪江州,着一“秋”字、“去”字,悲戚立见。“春”字含着希望,“归”字藏着温暖,“秋”字透出悲凉,“去”字暗含斥逐。这几个字,既显得对仗工稳,体现了纪时叙事的妙用;又显得感情色彩鲜明,淋漓尽致地进行了抒情写意。尤其可贵的是,结尾处别开生面,以人物行动收篇,用细节刻画形象,取得了七言绝句往往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这种细节传神,主要表现在“循、绕、觅”三个字上。墙言“循”,表现出诗人是寸寸搜寻;柱言“绕”,表现出诗人是面面俱到;一个“觅”字,片言只字,无所遁形。三个动词连在一句,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本来不大的驿亭里转来转去,摩挲拂试,仔细辨认的动人情景。而且在七个字中三处使用动词,构成三个意群,吟诵起来,就显得诗句节奏短而急促,如繁弦急管并发,更衬出诗人匆忙、仓促的行动和急切的心情。通过这种传神的细节描绘和动作旋律的烘托,诗人的形象和内心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促使读者深深为他怀友思故的真情挚意所感动,激起读者对他遭逢贬谪、天涯沦落的无限同情。一个结句获得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更是这首小诗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赖汉屏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93-894

lánqiáo驿jiànyuánjiǔshī--bái

lánqiáochūnxuějūnguīqínlǐngqiūfēngshí

měidào驿tíngxiānxiàxúnqiángràozhùjūnshī

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翠盖红缨,道上往来忙。记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缕金裳。
清明¹天气醉游郎。莺(yīng)²儿狂³。燕儿狂。翠盖红缨(yīng),道上往来忙。儿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pèi),缕(lǚ)金裳。
译文:晴朗的天气陶醉了外出游玩的少年郎。黄鹂和燕子都肆意地飞舞。车马和行人在大道上往来匆忙。还记得我们在垂柳下相逢,戴着雕刻的玉佩,穿着整齐精致的衣裳。
注释:¹清明:清澈明朗。元稹《西县驿》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缭乱花。²莺:黄鹂的别称。³狂:作毫无拘束讲。⁴翠盖:装饰有翠羽的车盖,用来泛指华美的车辆。⁵红缨:用红色的丝线或绳子做的装饰,常为帽子。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què)¹,泪千行。
译文:春光还是以前的春光,桃花和李花依旧飘香,浅白深红的花争斗着自己新的妆颜。可我伤感那个爱惜花朵的人已经看不到了。我唱一首歌,留下数行的泪。
注释:¹阕:量词,歌曲或者词一首称之为一阕。

jiāngchéng ·qīngmíngtiānzuìyóuláng

qínguān sòngdài 

qīngmíngtiānzuìyóuláng yīngérkuáng yànérkuáng cuìgàihóngyīng dàoshàngwǎngláimáng xiāngféngchuíliǔxià diāopèi jīncháng 
chūnguāngháishìjiùchūnguāng táohuāxiāng huāxiāng qiǎnbáishēnhóng dòuxīnzhuāng chóuchànghuārénjiàn què lèiqiānháng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yàn)¹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²犹薄。溪奁(lián)³梳掠(lüè)。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xiāo)衬著。倚东风¹⁰,一笑嫣(yān)¹¹,转盼¹²万花¹³(xiū)¹⁴
译文:浓霜浸透了窗间的帷幕。现在正是云轻月冷,层冰未消的时候。梅花临水照镜。有人想涂抹胭脂,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在朦胧的月色笼罩下,寒梅依然是玉洁清瘦的本色。想象春风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
注释:¹雁霜:浓霜,严霜。雁,候鸟。春天北翔,秋季南飞,万里长行,所以又称为征雁。²嫩冰:薄冰。³溪奁:以溪水为镜。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梅花临水照镜,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言征雁临溪照影。⁴照:照镜。⁵梳掠:梳妆打扮。⁶艳妆:美丽的妆扮。⁷玉肌:谓月下寒梅如笼纱佳人依然玉洁清瘦本色。⁸更重重:写梅花瓣。⁹龙绡:即鲛绡,传说里海中鲛人所织的一种细洁名贵的纱。¹⁰倚东风:想象春风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¹¹嫣然:美丽貌。¹²转盼:眼波流转。¹³万花:同百花,万,虚数,言其多而已。¹⁴羞落:因羞惭而自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寂寞¹。家山²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³旧约。鳞(lín)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mì)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译文:寂寞。故乡在哪里?雪后的园林,水边的楼阁。虽然有瑶池以前的约定,但托谁捎去书信?粉蝶只懂得亲近桃柳,梅花开满了南枝却没有发现。只留下梅花在黄昏中,独自冷落伤感。
注释:¹寂寞:故乡何在,雪园水阁,梅花深感寂寞。²家山:家乡。言有归隐之心。³瑶池:传说为西王母居处。⁴鳞鸿:鱼雁。古诗词常以鱼雁代指书信。雁,典出与《汉书苏武传》。⁵仗:依仗。⁶只解:只知,只会。⁷开遍南枝:指梅。⁸但伤心:梅花于黄昏画角中,自伤冷落,无奈发出哀叹。

  有人认为该词作于1194年(绍熙五年),全词从梅花未开写到将落,使用了烘托手法,总体层次分明。

  “霜寒透幕”借用了晚唐诗人韩偓“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之意----北雁带来的霜气来,即使装有重重帘幕,也抵不住寒威的侵袭,何况兀立在荒山穷谷中的梅树,从而传达出冻梅所处的环境。

  接着写“梅方含蕊”时的气候,霜寒来袭,还没到坚冰难忍的时期,天上的白云似乎对冷冷清清的明月,具有同情心而予以遮护,教她保持纯洁的心灵,前途是大有可为的。“溪奁照梳掠”转进一层:不妨趁着这霜气还不十分严重,对着镜面般的清泉从容梳掠,作好“一笑嫣然”的准备。

  “含香”二句从“梳掠”时的心境,转到“艳妆”的浓抹,照应上一句“玉肌瘦弱”,暗示内心的凄苦,且力自护持,表现出“与物为春”的冰玉精神,“龙绡衬着”有《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的芳洁之意。静候“东风”的到来,便尔“一笑嫣然”,“转盼”间顿使“万花羞落”。

  下片以“寂寞”两字点睛,不禁让人想到当年的“突骑渡江”所为何事。梦里家山,何曾回去,即使把我移种园林楼阁间,亦只有顾影自怜、忍寒增恨而已。

  “雪后”二句是借用北宋高士林逋“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的诗意,暗示“富贵非吾愿”、“栖隐亦非所期”的微旨。紧接着“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显示隐约难达的衷情,正和《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消息相通,表现出自己是不甘寂寞的。

  “粉蝶”三句宕开,从“鳞鸿”六字的反面转进一层,致慨于狂蜂浪蝶,一味追逐目前的荣华,把大好收复中原的机会全都失掉了。“南枝向暖北枝寒”是句有名的咏梅诗句,这里借来暗示当时北方的起义军,倾心南向,时机一失,大事就不复可为的情境。

  结以“冷淡黄昏,数声画角”,惋惜贞姿方茂,便尔凋零,画角吹奏着《梅花落》的凄音,传达出一种悲苦的心境。“冷淡黄昏”四字,是从林逋的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七字中截取而来,与发端的“护月云轻”遥相激射。画角声中,再一凝想南来征雁,此情此景正自难堪。

ruìxiān ·méi

xīn sòngdài 

yànshuānghántòu zhèngyuèyúnqīng nènbīngyóubáo liánzhàoshūlüè xiǎnghánxiāngnòngfěn yànzhuāngnánxué shòuruò gèngchóngchóng lóngxiāochènzhe dōngfēng xiàoyānrán zhuǎnpànwànhuāxiūluò 
 jiāshānzài xuěhòuyuánlín shuǐbiānlóu yáochíjiùyuē línhóng鸿gèngzhàngshuítuō fěndiéérzhǐjiě xúntáoliǔ kāibiànnánzhīwèijué dànshāngxīn lěngluòhuánghūn shùshēnghuàjiǎo 
相思长相思,相思无限极。
相思长相思,相思无限极。
译文:相思总是长久,没有尽头的。
相思苦相思,相思损容色。
相思苦相思,相思损容思¹
译文:相思让人内心悲苦,相思让人容颜衰老。
注释:¹容思:容貌神思。
容色真可惜,相思不可彻。
容思真可惜,相思不可彻。
译文:容颜衰老真是让人怜惜,但相思之情却难以断绝。
日日长相思,相思肠断绝。
日日长相思,相思肠断绝。
译文:整日整日的相思,让人肝肠寸断。
肠断绝,泪还续,闲人莫作相思曲。
肠断绝,泪还续,闲人莫作相思曲。
译文:肝肠寸断,伤心泪仍流个不停,一般人真的不要作相思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