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先生达者流,谢却尚书百不忧。都人争惜大司马,先生喜得逍遥游。
海山先生达者流,谢却尚书百不忧。都人争惜大司马,先生喜得逍遥游。
君不见汉家贵盛称杨氏,四业五公照青史。未央出入剑履尊,一语回天山可徙。
君不见汉家贵盛称杨氏,四业五公照青史。未央出入剑履尊,一语回天山可徙。
当时气焰何矫矫,如今寂寞安足道。华阴山下司徒坟,石马荒凉满秋草。
当时气焰何矫矫,如今寂寞安足道。华阴山下司徒坟,石马荒凉满秋草。
海翁海翁从古然,四时之序恒推迁。未老身閒此真乐,急流勇退称高贤。
海翁海翁从古然,四时之序恒推迁。未老身閒此真乐,急流勇退称高贤。
穷亦不足悲,达亦不足喜。白日入地还上天,蛟龙能潜复能起。
穷亦不足悲,达亦不足喜。白日入地还上天,蛟龙能潜复能起。
挥手浮云且归去,莫向人间问前路。屐齿高跻岱岳峰,钓竿閒挂扶桑树。
挥手浮云且归去,莫向人间问前路。屐齿高跻岱岳峰,钓竿閒挂扶桑树。
扶桑海岸是君家,仙人常驻五云车。为予寄讯洪厓子,早晚相期凌紫霞。
扶桑海岸是君家,仙人常驻五云车。为予寄讯洪厓子,早晚相期凌紫霞。

zèngbiéwángxiānshēng--wángtíngxiāng

hǎishānxiānshēngzhěliúxièquèshàngshūbǎiyōudōurénzhēngxiānshēngxiāoyáoyóu

jūnjiànhànjiāguìshèngchēngyángshìgōngzhàoqīngshǐwèiyāngchūjiànzūnhuítiānshān

dāngshíyànjiǎojiǎojīnāndàohuáyīnshānxiàfénshíhuāngliángmǎnqiūcǎo

hǎiwēnghǎiwēngcóngránshízhīhéngtuīqiānwèilǎoshēnxiánzhēnliúyǒng退tuìchēnggāoxián

qióngbēibáiháishàngtiānjiāolóngnéngqiánnéng

huīshǒuyúnqiěguīxiàngrénjiānwènqián齿chǐgāodàiyuèfēngdiào竿gānxiánguàsāngshù

sānghǎiànshìjūnjiāxiānrénchángzhùyúnchēwèixùnhóngzizǎowǎnxiānglíngxiá

王廷相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 1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苍苍云松,落落绮皓。
苍苍云松,落落¹(qǐ)(hào)²
译文:苍劲入云的青松,落拓开朗的商山四皓。
注释:¹落落:豁达,开朗。²绮皓:即四皓,秦末汉初隐居的四名高士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因四人年皆八十余岁,须发皓白隐居在商山(又名地肺山、楚岫,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故号称“商山四皓”。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春风尔来为阿谁¹,蝴蝶忽然满芳草。
译文:和煦的春风啊你为谁吹来?翩翩的蝴蝶忽然飞满了芳草。
注释:¹阿谁:六朝、唐代口语,犹言谁。
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
秀眉为雪颜桃花¹,骨青髓(suǐ)绿²长美好。
译文:看老人秀眉银发满面春色,精气筋骨爽健长久美好。
注释:¹颜桃花:谓面容有青春之色。²骨青髓绿:即《黄庭内景经》所说的“骨青筋赤髓如为”,道家谓筋骨强健,精气老炼。
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
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
译文:自称是秦时避乱隐居的人,欢快地相互劝酒而不觉年老。
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
各守麋(mí)鹿志¹,耻随龙虎争²
译文:四人各守与山间麋鹿为友的栖隐之志,耻于参加官场上的权力之争。
注释:¹麋鹿志,即遢隐之志。糜鹿:鹿的一种,俗称四不像,生活于山野。古人常以与麋鹿为伴喻栖隐山林。²龙虎争:龙争虎斗,指官场上的权力解触。这里指刘邦和项羽之争。
欻起佐太子,汉王乃复惊。
(xū)¹起佐太子²,汉王³乃复惊。
译文:可是忽然间又出山去佐助太子,使汉朝皇帝感到吃惊。
注释:¹欻:忽然,突然。²太子:指吕后子汉惠帝刘盈。³汉王:指汉高祖刘邦。
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顾谓戚夫人¹,彼翁²羽翼³成。
译文:回头对戚夫人说:“那几位老翁啊,羽翼已经形成!”
注释:¹戚夫人:汉高祖宠妃,曾与高祖议立其子赵王如意为太子,被吕后断肢剜目投入茅厕内,呼为“人彘”。²彼翁:指四皓。³羽翼:辅佐力量。羽翼成,即势力已经形成。
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归来商山下,泛若¹云无情²
译文:功成之后又回到商山之下,好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来去无情!
注释:¹泛若:好象,泛,渗泛。²云无情:浮云飘来飘去无情。
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
举觞¹(lèi)²巢由³,洗耳何独清。
译文:共同举杯祭奠唐尧时代的巢父、许由,你们惧污洗耳,多么高洁自清!
注释:¹觞:酒杯。²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³巢由:巢父、许由,传说为唐尧时的两位隐士。⁴洗耳:这里运用了典故。尧召许由,欲将帝位传给他,许由不想听,就洗耳于颖水之滨。
浩歌望嵩岳,意气还相倾。
浩歌望嵩(sōng)岳,意气还相倾¹
译文:放声高歌,望着嵩岳那圣洁之地,你们的志趣情怀实让人倾慕钦敬!
注释:¹相倾:指意气相投。

  《山人劝酒》是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编此诗入《奉曲歌辞》。诗咏商山四皓健拔如苍松,落拓不羁,仙风道骨,青春不老,春风和煦向他送暖,蝴蝶翩翩为之起舞。作品着重称颂四皓“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的高洁之志。尤其赞誉其以隐士的身份出山辅佐太子,安定了汉朝储皇之位。尔后功成身退,复归商山,毫不系情于官禄爵们,其高风亮节直可追步上古高士巢父、许由。这正符合李白一向所追求的“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园”的理想,所以在本篇对四皓表达了极高的敬慕之情。这和李白其他诗篇颂扬“千古高风”的鲁仲连、安期生等功成身退的名士一样,不过是以咏叹古人来抒写诗人自己的襟抱而已。其他评家以为本篇借四皓佐太子事来影射玄宗朝时事,就未免失之穿凿了。

  全诗可分为三段。“龙虎争”以上为第一段。写商山四皓的仪表风度及节操。“羽翼成”以上为第二段。写商山四皓力回高祖心意,稳固刘盈太子地位的成就。最后六句为第三段。用形象赞颂商山四皓归来的豪壮气概。情若白云,气若嵩岳,楷模巢、由,举觞浩歌。此诗表达“功成身退”的志向,亦是诗人李白一生的追求。

参考资料:
1、 王洪.中国文学宝库 唐诗精华分卷.北京市:朝华出版社,1991年:281-282页

shānrénquànjiǔ--bái

cāngcāngyúnsōngluòluòhào

chūnfēngěrláiwèiāshuídiéránmǎnfāngcǎo

xiùméishuāngxuěyántáohuāqīngsuǐ绿zhǎngměihǎo

chēngshìqínshíshìrénquànjiǔxiānghuānzhīlǎo

shǒu鹿zhìchǐsuílóngzhēng

chuāzuǒtàizihànwángnǎijīng

wèirénwēngchéng

guīláishāngshānxiàfànruòyúnqíng

shānglèicháoyóuěrqīng

hàowàngsōngyuèháixiāngqīng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洛阳三月飞胡沙¹,洛阳城中人怨嗟(jiē)
译文:暮春三月飞沙扬,安史胡儿太猖狂,城中百姓怨连天,哀号不绝断肝肠。
注释:¹飞胡沙:指洛阳陷入安禄山叛军之手。胡沙:胡尘,指安禄山叛军。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天津¹流水波赤血²,白骨相怨如乱麻。
译文:天津桥下血成河,赤波呜咽泪不干,郊外白骨垒成山。
注释:¹天津:桥名。天津桥,在县北四里。²波赤血:流水为血色染红,谓胡兵杀人之多。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shē)¹
译文:南隐东南我奔迁,岂料道路尽充塞。难坏沦落士一员。
注释:¹道路赊:道路长远。赊:远。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译文:直奔吴地避战乱,旭日东升曙光显,惊起鸟雀噪一片,开门扫除喜涟涟。
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
梧桐杨柳拂金井¹,来醉扶风豪士家。
译文:梧桐初发柳絮飞,雕饰华丽美井栏。好景如画人欢畅,醉卧扶风豪士衙。
注释:¹金井:井口有金属之饰者。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译文:天下奇士多直爽,与我意气投又羡,做人不以他人势,情谊深重可移山。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
作人不倚将军势¹,饮酒岂顾尚书期。
译文:香风欢愉客心暖,好客乡俗照胆肝。
注释:¹“作人”句:作人,为人。
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雕盘绮(qǐ)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译文:香风欢愉客心暖,好客乡俗照胆肝。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原尝春陵(líng)¹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译文:忽想战国养士人,原尝春陵四先贤,
注释:¹原尝春陵:指战国时四公子: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译文:真诚待士美名扬,堂中食客人数千。今日君效前人样,礼贤下士情意长。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¹
译文:我抚长剑谢主忙,
注释:¹“抚长剑”二句:咏自己才能非同一般。《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译文:脱帽欢笑表衷肠。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张良未逐赤(chì)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¹
译文:饮君美酒歌一曲,来日报恩效张良。
注释:¹“张良”二句:这里作者以张良自比,暗示自己的才智和抱负。

  此诗一开始,直写时事:“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这一年的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洛阳成了叛军的政治中心。洛城西南的天津桥下血流成河,洛城的郊野白骨如山。“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报国无门,空有一身匡世救国之心的诗人李白无奈只能奔往东南吴地以避战乱。

  就在这时,李白遇到了“扶风豪士”。“东方日出啼早鸦”以下十句,描写在豪士家饮宴的场景。这一段写得奇宕,就是叙事过程和描写场景有很大的跳跃与转换。经这一宕,转出一个明媚华美的境界,这是闲中着色:四句赞美环境,四句赞美主人,两句赞美盛筵。这些诗句并不意味着李白置国家兴亡于不顾而沉溺于个人安乐,而不过是即事即景的一段应酬之辞罢了。从章法上说,有了这段穿插,疾徐有致,变幻层出。

  李白并没有在酣乐中沉醉。铺叙过后,转入抒情:“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这里举出战国四公子,用以引发下面的自我抒怀。在战国那个动乱的时代,战国四公子各自蓄养了数千门客,其中不乏杰出人物。信陵君门客重义气,轻死生,以大智大勇协助信陵君成就了却秦救赵的奇勋,千秋万代,为人传诵。此时又逢罹乱,李白很想效法他们,报效国家。眼前这位扶风豪士虽然不能给李白提供立功报国的现实机会,但他“开心写意”以待李白,使李白顿生知遇之感,禁不住要将胸中事一吐为快。“明日报恩知是谁”一句极为自负,大意是说:我今天受了你的款待,明日定要干出一番事情来教你瞧瞧!诗人故意用了反诘语气,将下文引出:“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末段表明心迹,一片真诚。南朝陈代诗人江晖有句:“恐君不见信,抚剑一扬眉。”(《雨雪曲》)古乐府《艳歌行》有句:“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李白化用其语,以“三三七”的句法出之,“清水白石”比喻心地光明,“脱吾帽”四句益发烂漫,活画出诗人率真的天性。接着,以张良为喻。李白把张良的事迹倒转过来,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这两句的大意是:我之所以没有象张良那样随赤松子而去,是因为功业未成,国难当前,我更得报效于国家。耿耿此心,黄石公可以明鉴。

  李白七言歌行自由挥洒、不暇整饬,诗人的思想往往只包含在某些片断和句子中。《扶风豪士歌》以系念时事发端,以许国明志收束,这正是诗的本旨所在。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25-229
2、 薛天纬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49-151

fēngháoshì

bái tángdài 

luòyángsānyuèfēishā luòyángchéngzhōngrényuànjiē 
tiānjīnliúshuǐchìxuè báixiāngchēngluàn 
dōngbēnxiàngguó yúnsàidàoshē 
dōngfāngchūzǎo chéngménrénkāisǎoluòhuā 
tóngyángliǔjīnjǐng láizuìfēngháoshìjiā 
fēngháoshìtiānxià xiāngqīngshān 
zuòrénjiāngjūnshì yǐnjiǔshàngshū 
diāopánshíhuìzhòng zhàoxiāngfēngchuī 
yuánchángchūnlíngliùguóshí kāixīnxiějūnsuǒzhī 
tángzhōngyǒusānqiānshì míngbàoēnzhīshìshuí 
chángjiàn yángméi qīngshuǐbáishí 
tuōmào xiàngjūnxiào yǐnjūnjiǔ wèijūnyín 
zhāngliángwèizhúchìsōng qiáobiānhuángshízhīxīn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¹瓜洲²一水³间,钟山只隔数重(chóng)山。
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注释:¹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²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³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⁴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¹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注释:¹绿:吹绿。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京口瓜洲一水间”,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祐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人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因为:

  一、这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春风”实指皇恩。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二、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三、“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鉴于第一次罢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争的尖锐复杂,对于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产生更重的顾虑。变法图强,遐希稷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咏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变法遇到强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秀丽的钟山、恬静的山林,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这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王安石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8:第37-38页

chuánguāzhōu

wángānshí sòngdài 

jīngkǒuguāzhōushuǐjiàn zhōngshánzhǐshùchóngshān 
chūnfēngyòu绿jiāngnánàn míngyuèshízhàohuán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佳人自鞚(kòng)¹玉花骢(cōng),翩如惊燕蹋(tà)²飞龙³
译文:这位佳人驾驭玉花骢马,淡妆多态。她骑在骏马上,身段轻盈,恍如惊飞的春燕。飞龙骏马骄驰在进宫的大道上,宛若游龙。
注释:¹鞚:勒马的绳。玉花骢:唐玄宗的名马。²蹋:踏。³飞龙:特指唐代御厩中右膊印飞字、左项印龙形的马。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金鞭争道¹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²
译文:为了抢先进入明光宫,杨家豪奴,挥动金鞭与公主争道,致使公主惊下马来,宝钗堕地。
注释:¹金鞭争道:指杨家与广平公主争道西市门,杨家豪奴竟然挥鞭惊吓公主落马。²明光宫:汉代有明光殿,此处借指唐代宫殿。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宫中羯(jié)鼓催花柳¹,玉奴²弦索³花奴手。
译文:此时宫中正在演奏曾被附会为能催发杏柳开花的乐曲,贵妃亲自弹拨琵琶,汝阳王李琎在敲击羯鼓。在羯鼓争催的情况下,弦歌并起,舞姿柔曼,柳宠花娇。
注释:¹羯鼓催花柳:羯鼓,唐代由羯族传来的一种鼓,形如漆筒,音响急促高昂,故名羯鼓。²玉奴:杨贵妃的小名。³弦索:原指乐器上的弦,此指弦乐器。⁴花奴:汝阳王李琎的小名。李琏擅长演奏羯鼓,杨贵妃工弦索。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坐中八姨¹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译文:秦国夫人已经先期艳妆就座,打扮得非常娇贵。虢国夫人素妆淡雅,乘车缓缓而行,入宫以后马的步子放慢,惊尘不动。
注释:¹八姨:即杨贵妃的八姐秦国夫人。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明眸(móu)(hào)齿谁复见¹,只有丹青²余泪痕。
译文:这绝代的佳人,如今又在何处呢?她那明眸皓齿,除了画图之外,谁又曾见到过呢?当年的欢笑,似乎今天在丹青上只留下点点惨痛的泪痕了。
注释:¹明眸皓齿谁复见:此用杜甫《哀江头》“明眸皓齿今何在”诗意。“明眸皓齿”连同上句的“走马”与下句的“丹青”,都指虢国夫人。²丹青:丹和青是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图画。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¹路。
译文:人在世上,繁花如梦,俯仰之间,重滔覆辙者比比皆是。隋炀帝与陈叔宝一样国破家亡,身死人手,埋葬于吴公台下、雷塘路边。
注释:¹吴公台、雷塘:都在扬州。吴公台因陈将吴明彻得名。隋炀帝死后,初葬吴公台下,后来迁葬雷塘。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当时亦笑张丽华¹,不知门外韩擒(qín)²
译文:可是当年他却曾嘲笑过陈叔宝、张丽华一味享乐,不恤国事,不知道韩擒虎已经带领隋兵迫近宫门。
注释:¹张丽华: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宠妃,隋灭陈时,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被隋将韩擒虎俘获,随后被杀。²门外韩擒虎:韩擒虎是隋初开国功臣,灭陈时领军为先锋。

  苏轼这首《虢国夫人夜游图》和杜甫的《丽人行》在题材和主旨上一脉相承,含有一定的讽谕意义。

  诗的起四句为第一段,渲染虢国夫人恃宠骄肆。前两句所描绘的形象,正是图中虢国夫人形象的再现。作者写这位佳人,驾驭玉花骢马,淡妆多态。她骑在骏马上,身段轻盈,恍如惊飞的春燕。骏马骄驰在进宫的大道上,宛若游龙。美人名马,相互辉映;神采飞动,容光艳丽。《明皇杂录》记载:虢国夫人出入宫廷,常乘紫骢,使小黄门为御者。画和诗所绘写的都有所据。“金鞭争道”两句,写虢国夫人的骄纵,和杨家炙手可热的气焰。作者用“金鞭争道宝钗落”这句,再现了图中的情景。为了抢先进入明光宫,杨家豪奴,挥动金鞭与公主争道,致使公主惊下马来,宝钗堕地。据史载,某年正月十五日,杨家五宅夜游,与广平公主争道西市门,结果公主受惊落马。诗所写的,正是画意所在。

  诗的第二段是“宫中羯鼓催花柳”以下六句,写虢国夫人入宫和宫中的情事。此时宫中正作“羯鼓催花”之戏,贵妃亲自弹拨琵琶,汝阳王李琏在敲击羯鼓。在羯鼓争催的情况下,弦歌并起,舞姿柔曼,柳宠花娇。秦国夫人已经先期艳妆就座,打扮得非常娇贵。虢国夫人乘车缓缓而行,惊尘不动,素妆淡雅。入宫以后马的步子是放慢了。其是珠光宝气,人影衣香,花团锦簇,在不夜的宫廷里,一派欢乐情景,纷呈纸上。诗中叙玉奴和八姨作为衬映,而“自鞚玉花骢”的佳人,才是主体。画图是入神之画,诗是传神之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作者写诗至此,于欢情笑意中,陡作警醒之笔。作者说:这绝代的佳人,如今又在何处呢?她那明眸皓齿,除了画图之外,谁又曾见到过呢?当年的欢笑,似乎今天在丹青上只留下点点惨痛的泪痕了。陡转两句,笔力千钧。

  第三段是最后四句,紧承前文,作者在观图感叹之后,更对历史上一些回环往复的旧事,致以深沉的感慨。诗说:“吴公台下雷塘路,人间俯仰成今古。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历史上的隋炀帝,当年也曾嘲笑过陈叔宝、张丽华一味享乐,不恤国事,不知道韩擒虎已经带领隋兵迫近宫门。可是他后来也步陈叔宝的后尘,俯仰之间,身死人手,国破家亡,繁华成为尘土。言外之意,是说唐明皇、杨玉环、虢国夫人等,又重蹈了隋炀帝的覆辙。“吴公台下雷塘路”,葬埋了隋朝风流天子;“马嵬坡下泥土中”,也不仅仅只是留下杨玉环的血污,她的三姨虢国夫人也在那里被杀掉了。荒淫享乐者的下场,千古以来,如出一辙。昙花一现的恩宠,换来的仅仅是一幅供人凭吊的图画。

  全诗着意鲜明,前两段十句,全以画意为诗,笔墨酣畅。“明眸皓齿”两句转入主题,作轻微的感叹。末段四句,揭示意图,语意新警,亦讽亦慨,而千古恨事亦在其中,如此题图,大笔淋漓,有如史论,引人深思。

参考资料:
1、 马祖熙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30-433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译文: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耐寒唯有东篱(lí)菊,金粟(sù)¹初开晓更清。
译文: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注释:¹金粟:黄色的花蕊。

  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用霜降之时,芭蕉的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

  整诗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

yǒng

bái tángdài 

xīnshuāngzhuóqīng jiāoxīnzhébàiqīng 
nàihánwéiyǒudōng jīnchūkāixiǎogèngq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