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白山僧旧说名,早年持律晚尤精。客来旋摘新锄菜,打水亲烧折脚铛。
头白山僧旧说名,早年持律晚尤精。客来旋摘新锄菜,打水亲烧折脚铛。
钱澄之

钱澄之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钱澄之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钱澄之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 29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人间无阿童¹,犹唱水中龙²
译文:世上已经没有王濬,还听到有人传唱但畏水中龙。
注释:王濬:字士治,恢廓有大志,平吴有功。卒,葬柏谷山。¹阿童:王濬的小名。²水中龙:指王濬。
白草侵烟死,秋藜绕地红。
白草¹侵烟死,秋藜(lí)²绕地红。
译文:墓草被烟雾笼罩日益枯萎,秋藜经霜后颜色愈红。
注释:¹白草:草经霜而白。²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一作“黎”。
古书平黑石,神剑断青铜。
古书¹平黑石²,神剑断青铜。
译文:墓牌所刻的文字也模糊不清了,随葬的青铜剑因锈蚀而烂断。
注释:¹古书:指碑刻上的文字。²黑石:墓石。
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
耕势鱼鳞(lín)¹起,坟科²马鬣(liè)³
译文:墓地周边已渐成农田,坟冢已被马鬣般的荒草所封盖。
注释:¹鱼鳞:形容耕地连接排列之状。²坟科:坟上的土块。一作坟斜。³马鬣封:坟墓封土的一种形式。
菊花垂湿露,棘径卧干蓬。
菊花垂湿露,棘(jí)径卧干蓬。
译文:菊花在雨露多时会茂盛繁发下垂,干枯的蓬草倒伏在荆棘丛生的路上。
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松柏愁香涩(sè),南原¹几夜风!
译文:略带涩味的松柏之香,王濬已死于南原,没有了风光。
注释:¹南原:王濬的墓地所在。
此诗为怀古之作。率领水军草定东吴的王濬,虽然逝去多年,但他的功业一直为后世人们所传颂。诗人来到他的墓地,所见一片荒凉。寒烟之中,衰草发白枯死。荆棘丛生,藜草红得凄惨。墓碑上的字迹,随着岁月的侵蚀,早已模糊不清。想必当日殉葬的青铜宝剑,恐怕都已经断裂。农民开垦的耕地,一天天逼近墓地。在这马鬣形的土封,在荒野中显得那样突兀。周遭枯萎的菊花,丛生的荆棘,更增添了几分悲凉。在松柏的芳香中,它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3-64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晓妆初过¹,沉檀(tán)²轻注³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译文:晓妆只粗粗理过,唇边可还得点一抹沉檀色的红膏。含笑未唱,先露一尖花蕾般的舌尖,于是樱桃小口微张,流出了婉转如莺的清歌。
注释:¹晓妆初过:指早晨起床刚刚梳洗打扮完毕。晓:晓,早晨。²沈檀:即“沉檀”。沈,《醉翁琴趣》外篇作“浓”。沉,带有润泽的深绛色。檀:浅绛色。沉檀:一种妇女妆饰用的颜料,唐、宋时妇女闺妆多用它,或用于眉端之间,或用于口唇之上。³轻注:轻轻点画。注:这里是点的意思。⁴些儿个:当时方言,意谓少许,一点点。⁵丁香颗:这里指女人口内之牙。丁香:常绿乔木,又名“鸡舌香”,古时用以代指女人的舌头。颗:指牙。⁶清歌:清脆响亮的歌声。也指不用乐器伴奏的独唱。⁷引:使得。⁸樱桃破:指女人张开娇小红润的口。古人常用樱桃比喻女子口唇。破,张开。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罗袖裛(yì)残殷(yān)色可¹,杯深旋(xuán)被香醪(láo)(wò)²。绣床³斜凭娇无那,烂嚼(jiáo)红茸(róng),笑向檀郎⁷唾(tuò)
译文:到了场下的酒会,就又娇爽多了。小盅微啜似乎还不够过瘾,换过深口大杯拼醉,哪在意污湿罗衣?最传神的是,笑嚼着红嫩的草花,向心上人唾个不停。
注释:¹罗袖裛残殷色可:罗袖,质地较薄的丝衣的袖。裛:熏蒸,这里指香气。残:指香气消失殆尽。殷:深红色。可:意近“可可”,这里是模模糊糊、隐隐约约的意思。²杯深旋被香醪涴:杯深,指酒杯斟酒斟得很满,引申意谓酒喝得过量。旋,随即,很快地。香醪,美酒,醇酒。本是一种汁滓混合的醇酒,味甜。涴:沾污,污染。³绣床:铺着织绣的床,这里指歌女的床。⁴凭:倚靠,靠着。⁵娇无那:这里是形容娇娜无比,不能自主的样子。无那,犹言无限,非常之意。⁶烂嚼红茸:烂嚼,细嚼。嚼,用牙齿磨碎食物。红茸,即红绒,刺绣用的红色丝线。⁷檀郎:西晋文学人潘岳是个出名的美男子,小名檀奴,后世文人因以“檀郎”为妇女对夫婿或所爱的男子的美称。⁸唾:将口中含物吐出来。

  这首词在《词的》《古今诗余醉》《古今词统》中调下有题作“咏佳人口”;《历代诗余》中调下有题作“咏美人口”;《清绮轩词选》中调下有题作“美人口”。

  此词描写歌女的日常生活,曾是花间词人肆笔的主题。所谓“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欧阳炯《花间集序》),正是指的这种歌宴的生活情形。但西蜀词人对此泛泛描写的居多,极少关注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活动,因而缺少生机和活力。李煜的《一斛珠》在题材上与西蜀词人的描写似曾相识,但已有一些新变,注意表现歌女的动作特点和心理状态。

  词的上片,描写歌女为情人歌唱的情景。词人在描写中注意到了各个生活的细节,因此,歌女的演唱描写首先是从她的梳妆打扮开始的。“晓妆初过”,点明时间,其实也照应到了下片的“殷色可”,或者说预示着与情郎相会的时间不会短,不然也不会清晨化妆准备。“沈檀”一句,细致描绘出了歌女“点唇”的动作和情态,这个细节的抓取,不但能起到以点带面的描写效果,而且也开始了紧紧以“唇(口)”为中心的人物和情景刻画。“向人”一句少女情态妩媚动人,“一曲”句取白居易“樱桃樊素口”之喻,不但不见其俗,而愈发见其清新,同“丁香颗”相对,更见别致。整个描写,明喻、暗喻相搭配,动、静结合,又突出展示了歌女神态情貌的欢愉艳美,也从侧面衬喻出歌女的歌声是多么的迷人动听。

  词的下片描写歌女与情郎在一起欢会调笑的情态。刚才罗袖上的酒痕只是隐约订见,及至深杯大口时便旋即被弄脏了,“旋”字如画。此二句写尽宴会时的热闹兴奋和歌女酒醉时的骀荡恣意。“罗袖”一句先应上片、喻示了时间已经很久,而歌女因为内心的欢愉表现在容色上更加娇媚动人。在行动上,“杯深”一句恰到好处地把歌女因与情郎欢会而贪杯忘情的天真欢愉之情表现出来,为后面结尾三句做好了全部的铺垫。结尾三句表现歌女醉后的情态。地斜倚着华美的绣床,娇憨无比。把烂嚼的红茸,笑着吐向词人的心上人。其情态非常大胆放纵,也极其可爱娇艳。可见歌女恃宠撒娇的心中的得意。由于词人对这—情节的精细刻画,这样富有戏剧情翅的画面极其生动,美人声情笑貌之娇憨妖冶如在眼前。词人的语言仿佛给读者画出了一幅情人之间天真烂漫的欢笑调弄之景,人可见,动作可见,连神情娇态亦可见,实在传神之至。

  词人把歌女的音容笑貌,神情媚姿全都与“口”相联,对“口”的描写,笔笔都能点睛传神,不但十分细致、生动、准确地描绘出了一个美丽可爱的歌女的形象,而且使全片词结构整一,情趣盎然。

  总体来看,全词描绘歌女的艳情冶态,格调不是很高,但不能就此否定其在艺术上、技巧上的成功。而且,如果不是把这首词放在李煜的宫廷生活中去简单理解,应该说这是一首描写男欢女爱的十分成功的作品。

  此词反映了词人寄情声乐,荡侈不羁的早期生活。据《诗话类编》云:“后主尝微行倡家,乘醉大书古壁:‘浅斟低啪,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传持风流教法。’”此风流倜傥的富贵闲人当时是不识得世间苦恼。故其前期作品,往往风流蕴藉,堂皇富艳。虽然多作绮靡之音有失人君之度。但是其艺术才能之高也是为世人所叹服的。李煜虽有愧于国,是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但不傀于才,是文学艺术史上一位出色的词人。

参考资料:
1、 羊春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28-130 .
2、 周仕慧 .李煜词赏读 .北京 :线装书局 ,2007 :3-6 .
3、 彭玉平 .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 :97-98 .

zhū ·xiǎozhuāngchūguò

 dài 

xiǎozhuāngchūguò chéntánqīngzhùxiēér xiàngrénwēidīngxiāng qīng zànyǐnyīngtáo 
luóxiùcányīn bēishēnxuánbèixiāngláo xiùchuángxiépíngjiāonuó lànjiáohóngróng xiàoxiàngtánlángtu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葡萄美酒夜光杯¹,欲²饮琵(pí)(pá)³马上催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注释:¹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²欲:将要。³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⁴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¹²莫笑,古来征战³几人回?
译文: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注释:¹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²君:你。³征战:打仗。

  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最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顺着前两句的诗意来看应当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论是在诗意还是诗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了,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傭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

  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75-376页

liángzhōu

wánghàn tángdài 

táoměijiǔguāngbēi yǐnshàngcuī 
zuìshāchǎngjūnxiào láizhēngzhànrénhuí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去年¹何时君别妾(qiè)?南园²绿草³飞蝴蝶。
译文:还记得我们去年什么时候分别的吗?那是南边花园绿草地上飞蝴蝶的时候——春天。
注释:¹去年:刚过去的一年。²南园:泛指园圃。³绿草:亦即春日之时。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今岁¹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²暗秦云³
译文:现在,你知道是什么季节了吗?冬天已经到了,西山顶的白雪在云层下更显幽暗。
注释:¹今岁:今年。²白雪:即寒冬之日。³秦云:秦地之云,此暗指思妇家在秦地。秦,泛指陕西,唐人诗中往往特指长安。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
玉关¹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²那可闻?
译文:玉门关离我这里有三千里地,我想给你寄封信,恐怕你也难得一见。
注释:¹玉关:即玉门关,汉朝故址在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移至今甘肃安西县双塔堡附近。汉代大将霍去病破月氏,开玉门关,自此成为中国与西域分界的关隘。²音书:音讯,书信。二句言音讯不通,存亡难知。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开头两句,是思妇对去年与丈夫离别时情景的追忆。这两句妙在不纯用叙述笔调,而采用思妇自问自答的写法,显得波峭有致。“南园”一句,因是化用晋代诗人张协“蝴蝶飞南园”(《杂诗十首》其八)的诗句,故“南园”可理解为某处的一所花园,未必实有所指。其时正当春天,南园里绿草如茵,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一对即将离别的夫妻,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尤其是看到那成双作对的蝴蝶,不禁触景生情,肝肠寸断。但这种哀伤情绪并未在字面上流露出来,诗人描绘的反而是一派明媚的春光,这正是王夫之在评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时所说的“以乐景写哀”(《姜斋诗话》卷上)的手法,从而把哀伤之情反衬得更为强烈。对这对夫妻家在何处、为何事离别、丈夫又去向何方等问题诗中均未作交代。这就给读者设置了悬念,也为引出下二句埋下了伏线。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中间两句,用的也是思妇自问自答的写法,写思妇在丈夫离家一年之后对他的怀念。但诗中并未正面倾诉离愁别恨,而是分别描绘了“西山白雪”与“暗秦云”两幅惨淡的画面,借景言情。“西山白雪”四字,看似景语,其实是借此点明丈夫离家的原因及其戍守之地。“暗秦云”三字,不仅点明了他们夫妻原来家居之地,同时也借思妇在家遥望云天之所见,来刻画她翘首期待之状以及悒郁愁苦之情。前两句留下的三点悬念,至第四句方才释然大白。这种写法,较之一开头便和盘托出,更耐人寻味,此诗构思布局之妙,于此可见。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末尾二句,写思妇与丈夫天各一方,难通音信。秦地距玉关达三千里之遥,欲传尺素,又无鱼雁。夫妻二人,一别经年,满腹相思,无由倾吐,这就使思妇更感痛苦万分。诗中,思妇的丈夫戍守之地为“西山”,并非“玉关”,思妇欲往“玉关”投寄“音书”,貌似南辕北辙,前后牴牾。其实这并非李白失之粗疏。盖“玉关”自汉代以来,即为汉族统治者与西北各少数民族政权经常发生战争之地,也是闺怨诗中思妇经常梦魂萦系之地。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子夜吴歌四首》其三亦云:“……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此类诗句,唐诗中不胜枚举。在这里,“玉关”并非实指,而是泛指征战戍守之地,“玉关”自然也包括其中。诗人之所以用“玉关”取代“西山”,很可能是出于修辞的需要。由于第四句已出现“西山”二字,故第五句换用“玉关”,以免重复。

  征夫怀归、思妇闺怨,是中国古典词歌中一个传统的题材。自《诗经》以来,作者代不乏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即如李白,此类作品亦自不少。《思边》这首小诗,在李白闺情诗中虽算不得出类拔萃之作,但在艺术上有如下两点颇可注意。第一,如上文所述,首二句叙别离之悲,中二句诉相思之苦,均不落言筌,须待读者细加咀嚼而后出,可谓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第二,全篇虽用思妇口吻,但“去年何时君别妾”二句是从丈夫一方着笔,“今岁何时妾忆君”二句是从自己一方着笔,这种对仗的句式从两方落笔的写法,既具整饬匀称之美,又见回环往复之致,与缠绵缱绻的诗情妙合无垠。末尾二句,出语虽稍嫌直露,但可使题旨表达得更为强烈醒豁,收结更为斩截有力,白璧微瑕,故未足深病。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76-977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612-616

biān--bái

niánshíjūnbiéqiènányuán绿cǎofēidié

jīnsuìshíqièjūn西shānbáixuěànqínyún

guānsānqiānyīnshūwén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门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业¹鳝面于²扬州小东门,日³杀鳝以千数。一婢(mǐn),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门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每焚,婢仓皇¹⁰出逃,为¹¹火所伤,困¹²¹³河滨¹⁴。夜深入睡,比¹⁵醒而痛减,伤尽愈¹⁶。视之,有河中污泥,敷(fū)于伤处,而周¹⁷有鳝之行迹¹⁸,始¹⁹知向²⁰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译文: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经营一家卖鳝鱼面的店铺,(他)每天要杀数千条鳝鱼。有一位女佣怜悯这些鳝鱼,每天夜晚偷一部分水缸里的鳝鱼,把它们从店铺后门扔回河里。像这样过了几年。 有一天,面条店里遭遇火灾,女佣慌忙逃离,被火烧伤,困在了河边。到深夜睡着了,等到醒来,发现不但疼痛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都好了。她仔细查看,发现有一些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上,而周围有鳝鱼游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放生的鳝鱼救了她。
注释:¹业:经营。²于:在。³日:每天。⁴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以:用。⁵婢:侍女,此指女佣。悯:怜悯。⁶投:扔。⁷之:它们。⁸诸:与“之于”同音(在文中用作代词兼介词)。⁹如是:像这样。¹⁰仓皇:惊慌。¹¹为:每。¹²困:困住。¹³于:介词。¹⁴河滨:河岸。¹⁵比:等到。¹⁶尽愈:全部好了。¹⁷周:四周。¹⁸行迹:爬行的痕迹。¹⁹始:才。²⁰向:从前,先前。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¹。及²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³于河。
译文:高怀中被这奇异的事感动,于是为此不再营业。等到拆除锅灶的时候,锅灶下面有一个洞,很多活的鳝鱼盘踞在里面,高怀中把它们全部放回河里。
注释:¹罢业:停止营业。²及:等到。³悉:全都。⁴纵:放。⁵之:它,指鳝。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