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拜为孝文园令,见上好仙,乃遂奏《大人赋》,其辞曰:
相如拜为孝文园令,见上好仙,乃遂奏《大人¹赋》,其辞曰:
译文:司马相如被拜为孝文园令,见皇上“好仙道”,于是就上奏了《大人赋》,这篇赋是:
注释:¹大人:喻天子。
世有大人兮,在于中州。宅弥万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兮,朅轻举而远游。乘绛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建格泽之长竿兮,总光耀之采旄。垂旬始以为幓兮,抴彗星而为髾。掉指桥以偃蹇兮,又旖旎以招摇。揽欃枪以为旌兮,靡屈虹以为绸。红杳渺以眩湣兮,猋风涌而云浮。驾应龙象舆之蠖略逶丽兮,骖赤螭青虬之蚴蟉蜿蜒。低卬夭蟜据以骄骜兮,诎折隆穷躩以连卷。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骧以孱颜。蛭踱輵辖容以委丽兮,蜩蟉偃篬怵彘以梁倚。纠蓼叫奡踏以艐路兮,蔑蒙踊跃腾而狂趡。莅飒卉翕熛至电过兮,焕然雾除,霍然云消。
世有大人兮,在于中州¹。宅弥万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²兮,朅(hé)³轻举而远游。乘绛幡(fān)之素蜺(ní)兮,载云气而上浮。建格泽之长竿兮,总光耀之采(máo)。垂旬始¹⁰以为幓(shēn)¹¹兮,抴(yè)¹²彗星而为髾(shāo)¹³。掉¹⁴指桥¹⁵以偃(yǎn)(jiǎn)¹⁶兮,又旖(yǐ)(nǐ)¹⁷以招摇¹⁸。揽¹⁹(chán)²⁰以为旌兮,靡屈²¹虹以为绸²²。红杳(yǎo)(miǎo)²³以眩(xuàn)(miàn)²⁴兮,猋(biāo)风涌而云浮²⁵。驾应龙²⁶象舆²⁷之蠖(huò)²⁸²⁹(wěi)³⁰兮,骖(cān)³¹赤螭(chī)³²青虬(qiú)³³之蚴(yòu)(liào)³⁴蜿蜒。低卬(áng)³⁵夭蟜(jiǎo)³⁶³⁷以骄骜³⁸兮,诎(qū)³⁹隆穷⁴⁰(jué)⁴¹以连卷⁴²。沛(xiù)(yì)⁴³赳螑(xiù)(yǐ)⁴⁴以佁(chì)(nǐ)⁴⁵兮,放散畔岸⁴⁶(xiāng)⁴⁷以孱(chán)⁴⁸。蛭(chì)(duó)⁴⁹(hè)⁵⁰容以委丽⁵¹兮,蜩(tiáo)(qiú)⁵²偃篬(qiāng)⁵³(chù)(chuò)⁵⁴以梁倚⁵⁵。纠蓼(liǎo)⁵⁶叫奡(ào)⁵⁷踏以艐(jiè)⁵⁸兮,蔑蒙⁵⁹踊跃腾而狂趡(cuǐ)⁶⁰。莅(lì)(sà)卉翕(xī)⁶¹(biāo)⁶²至电过兮,焕然雾除,霍然云消。
译文:世间有大人啊,生活在中州。住宅遍布万里啊,却只能短促停留。可怜人世窘迫艰难啊,何不轻飞去远游。跨上素霓般绛色旗啊,驾着云气向上浮。把格泽星竖作长竿啊,系住阳光成彩旄。垂挂旬始星作旗旒啊,再拉彗星装饰尾梢。挥动起来轻柔回翔啊,也自婀娜随风摇。天橇天枪二星作旌旗啊,挽曲彩虹把旗杆缠包。红光强烈眼花迷乱啊,暴风奔涌祥云狂飘。乘应龙象舆如尺蠖曲行啊,骑赤螭虬龙迂徐蜿蜒。俯仰屈伸纵恣奔驰啊,龙身隆起疾速向前。昂头伸颈摇身不行啊,放纵自恣翘首望天。摇目吐舌前后瞻顾啊,转头奔走高耸如梁。相引相呼喧嚣而去啊,飞虫般踊跃奔腾狂。飞奔追逐如火光闪电啊,突然雾散云消闪亮光。
注释:¹中州:中原,中国。²迫隘:窘迫艰难。³朅:通“盍”,何不。⁴幡:旗。⁵蜺:通“霓”,副虹。⁶格泽:星名。⁷总:系。⁸采:通“彩”。⁹旄:旌旗。¹⁰旬始:星名。¹¹幓:旗旒,旗下饰物。¹²抴:曳。¹³髾:燕尾,此指燕尾状饰物。¹⁴掉:摇动。¹⁵指桥:“随风指靡”,柔弱的样子。¹⁶偃蹇:夭矫的样子。¹⁷旖旎:婀娜。¹⁸招摇:飘动的样子。¹⁹揽:摘取。²⁰欃枪:星名,又名天欃、天枪。²¹靡屈:使降下弯曲。²²绸:缠裹物。²³杳渺:深远的样子。²⁴眩湣:眼花迷乱。²⁵猋风涌而云浮:指如猋风涌动,如祥云浮游,形容轻举之状。²⁶应龙:有翅膀的龙。²⁷象舆:太平盛世才出现的一种像车的精气。²⁸蠖:尺蠖虫。²⁹略:缓行。³⁰逶丽:通“逶迤”,弯弯曲曲。³¹骖:三马驾一车。此为驾乘意。³²螭:一种似龙的动物。³³虬:无角龙。³⁴蚴蟉:屈曲行进的样子。³⁵卬:高。³⁶夭蟜:曲伸的样子。³⁷据:直着颈。³⁸骄骜:纵恣奔驰。³⁹诎折:通“曲折”。⁴⁰隆穷:通“隆穹”,隆起的样子。⁴¹躩:疾行的样子。⁴²连卷:蜷曲的样子。卷:通“蜷”。⁴³沛艾:昂首摇动的样子。⁴⁴仡:举头。⁴⁵佁儗:停止不前。⁴⁶畔岸:自我放纵的样子。⁴⁷骧:举,抬头。⁴⁸孱颜:高峻的样子。⁴⁹蛭踱:忽进忽退的样子。⁵⁰輵辖:摇目吐舌。⁵¹容以逶丽:闲适地曲身。容,从容、安闲。⁵²蜩蟉:掉转头。⁵³偃篬:高耸的样子。⁵⁴怵彘:奔走。⁵⁵梁倚:如梁相倚。⁵⁶蓼:通“缭”,相引。⁵⁷叫奡:相呼;奡,通“嚣”。⁵⁸踏以艐路:踏上征途;艐,至。⁵⁹蔑蒙:通“蠛蠓”,一种小虫,性喜乱飞。⁶⁰狂趡:狂奔。⁶¹莅飒卉翕:飞奔相追逐。⁶²熛:火焰。
邪绝少阳而登太阴兮,与真人乎相求。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飞泉以正东。悉征灵圉而选之兮,部署众神于瑶光。使五帝先导兮,反太一而从陵阳。左玄冥而右含雷兮,前陆离而后潏湟。厮征北侨而役羡门兮,属岐伯使尚方。
邪绝¹少阳²而登太阴³兮,与真人乎相求。互折窈(yǎo)(tiǎo)以右转兮,横厉飞泉以正东。悉征灵圉(yǔ)而选之兮,部署众神于瑶光。使五帝¹⁰先导兮,反¹¹太一¹²而从陵阳。左玄冥¹⁴而右含雷¹⁵兮,前陆离¹⁶而后潏(yù)(huáng)¹⁷。厮¹⁸征北侨¹⁹而役羡门²⁰兮,属²¹岐伯²²使尚方²³
译文:斜穿东极登北极啊,与神仙¹³相聚在一堂。相携右转共探幽远啊,横渡飞泉在正东方。把所有仙人招来挑选啊,部署众神在北斗旁。派遣五帝在前开道啊,遣返太一侍从留陵阳。玄冥侍左含雷侍右啊,前有陆离后有濡湟。役使神仙羡门、征北侨啊,黄帝太医岐伯管药方。
注释:¹邪绝:斜渡;邪,通“斜”。²少阳:东方极地。³太阴:北方极地。⁴真人:仙人。⁵相求:相交游。⁶窈窕:指深邃的地方。⁷厉:涉水,渡。⁸灵圉:仙人名。⁹瑶光:北斗杓头第一星。¹⁰五帝:伏羲(太皞)、神农(炎帝)、黄帝、尧、舜。¹¹反:通“返”。¹²太一:天神名。¹³陵阳:陵阳子明,古仙人。¹⁴玄冥:一说水神,一说雨师。¹⁵含雷:一说是天上造化神,一说是水神。¹⁶陆离:神名。¹⁷潏湟:神名。¹⁸厮:役使。¹⁹征北侨:古仙人名。²⁰羡门:羡门高,古仙人。²¹属:通“嘱”,叫。²²岐伯:相传是黄帝的太医。²³尚方:主管方药。
祝融惊而跸御兮,清雰气而后行。屯余车其万乘兮,綷云盖而树华旗。使勾芒其将行兮,吾欲往乎南嬉。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纷湛湛其交错兮,杂遝胶葛以方驰。骚扰冲苁其相纷挐兮,滂濞泱轧洒以林离。攒罗列聚丛以茏茸兮,衍曼流烂坛以陆离。径入雷室之砰磷郁律兮,洞出鬼谷之崛礨嵬石褱。遍览八紘而观四荒兮,朅渡九江而越五河。
祝融¹惊而跸(bì)²御兮,清雰(fēn)³而后行。屯余车其万乘兮,綷(cuì)云盖而树华旗。使勾芒其将行兮,吾欲往乎南嬉。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纷湛湛其交错¹⁰兮,杂遝(tà)¹¹胶葛¹²以方驰。骚扰冲苁(sǒng)¹³其相纷挐(rú)¹⁴兮,滂濞(pì)¹⁵(yǎng)(yà)¹⁶洒以林离¹⁷。攒(zǎn)罗列聚¹⁸丛以茏(lóng)¹⁹兮,衍曼²⁰流烂²¹²²以陆离²³。径入雷室²⁴之砰磷郁律²⁵兮,洞²⁶出鬼谷²⁷之崛礨(lěi)(wéi)石褱(huái)²⁸。遍览八紘(hóng)²⁹而观四荒³⁰兮,朅(qiè)³¹渡九江³²而越五河³³
译文:火神祝融警戒清道啊,清除恶气后启程才宜。集合我的龙车上万辆啊,车篷如云扬起华丽旗。让木神勾芒奉命随行啊,我想到南方徜徉游嬉。历经尧墓在崇山啊,路过舜坟在九嶷。旗上飘带密集交错啊,众车并驱不整齐。扰攘冲撞牵扯纠结啊,车流弥漫遍布如云移。聚集罗列如草丛啊,连绵续进拥挤参差。直入幽深险恶的雷渊啊,通往鬼谷颠簸于地势高低。看遍四面八方极远之地啊,尽渡人境仙界大河小溪。
注释:¹祝融:传说是古帝高辛氏的火官,后为火神。²跸:清道。帝王出行,阻止行人。³雰气:恶气;雰,通“氛”。⁴綷:合,五采杂合。⁵勾芒:相传是古帝少皞氏的木官,后为木神。⁶嬉:嬉戏。⁷崇山:狄山。⁸九疑:九嶷山,又名苍梧山。相传虞舜葬此山。⁹湛湛:积厚的样子。¹⁰交错:交互。¹¹杂遝:众多而杂乱。¹²胶葛:驱驰。¹³冲苁:冲撞;苁,通“摐”,撞。¹⁴纷挐:牵扯,纠结。¹⁵滂濞:众盛的样子。¹⁶泱轧:弥漫。¹⁷林离:众盛的样子。¹⁸攒罗列聚:聚集排列。¹⁹茏茸:聚集的样子。²⁰衍曼:即“曼衍”,连绵不绝。²¹流烂:布散。²²坛:通“啴”,众多的样子。²³陆离:参差众盛貌。²⁴雷室:雷渊,神话中水名。²⁵砰磷、郁律:一说都是形容深峻,一说都是雷声。²⁶洞:通。²⁷鬼谷:众鬼所居之地。²⁸崛礨嵬石褱:不平的样子。²⁹八紘:八极,八方;紘,维。³⁰四荒:四方荒远之地。³¹朅:往。³²九江:一说指长江水系的九条河,一说指九江郡,在今江西长江边。³³五河:仙境中的五色(紫、碧、绛、青、黄)河。
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奄息葱极泛滥水嬉兮,使灵娲鼓瑟而舞冯夷。时若薆薆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西望昆仑之轧芴洸忽兮,直径驰乎三危。排阊阖而入帝宫兮,载玉女而与之归。登阆风而遥集兮,亢乌腾而一止。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矐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经营¹炎火²而浮弱水³兮,杭浮渚而涉流沙。奄息葱极泛滥水嬉兮,使灵娲¹⁰鼓瑟而舞冯夷¹¹。时若薆(ài)¹²将混浊兮,召屏翳(yì)¹³诛风伯¹⁴而刑雨师¹⁵。西望昆仑¹⁶之轧(zhá)(wù)(guāng)¹⁷兮,直径驰乎三危¹⁸。排阊(chāng)(hé)¹⁹而入帝宫兮,载玉女²⁰而与之归。登阆(làng)²¹而遥集兮,亢²²乌腾²³而一止。低回²⁴阴山²⁵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²⁶?矐(hé)²⁷白首,戴胜²⁸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²⁹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³⁰万世不足以喜。
译文:历经炎火山渡过弱水河啊,横穿沙丘走过沙漠时。到葱岭休息游水嬉戏啊,女娲弹琴跳舞有冯夷。天时昏暗模糊不明啊,召天神诛杀风神雨师。西望昆仑看不分明啊,径直向仙山三危奔驰。推开天门进入天帝宫啊,载上天女一路相携。远登阆风山去歇息啊,如鸟高飞又齐下聚集。在阴山徘徊盘旋飞舞啊,我现在才见西王母容仪。满头白发戴首饰住山洞啊幸好有三足乌替她操持。若定要如此才长生不死啊,即使活万代何足悦怡。
注释:¹经营:经过,往来。²炎火:炎火山。³弱水:河水名。据《山海经·大荒西经》,山在昆仑山外,水在昆仑山下。⁴杭:通“航”,渡。⁵绝:横渡。⁶流沙:沙漠。⁷奄息:休息。⁸葱极:葱岭山顶。⁹泛滥:漂流。¹⁰灵娲:女娲。传说伏羲作琴,使女娲鼓之。¹¹冯夷:黄河水神河伯的姓名。¹²薆薆:通“暧暧”,昏暗的样子。¹³屏翳:《史记正义》:“天神使也”。¹⁴风伯:风神。¹⁵雨师:雨神。¹⁶昆仑:昆仑山,传说是天帝的下都。¹⁷轧芴洸忽:不分明的样子。¹⁸三危:仙山名。¹⁹阊阖:天门。²⁰玉女:神女,美女。²¹阆风:神山,传说在昆仑之颠。²²亢:高。²³腾,飞腾。²⁴低回:徘徊。²⁵阴山:传说在昆仑山西。²⁶西王母:传说中神女。²⁷矐然:白的样子。²⁸胜:玉胜,一种首饰。²⁹三足乌:传说是为西王母取食的鸟。³⁰济:渡。
回车朅来兮,绝道不周,会食幽都。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噍咀芝英兮叽琼华。僸侵浔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贯列缺之倒景兮,涉丰隆之滂沛。驰游道而循降兮,骛遗雾而远逝。迫区中之隘陕兮,舒节出乎北垠。遗屯骑于玄阙兮,轶先驱于寒门。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眩眠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乘虚无而上遐兮,超无有而独存。
回车¹(hé)²来兮,绝道不周³,会食幽都。呼吸沆(hàng)(xiè)兮餐朝霞,噍(jiào)芝英兮叽琼华。僸(yǐn)侵浔(xún)¹⁰而高纵兮,纷鸿涌¹¹而上厉¹²。贯¹³列缺¹⁴之倒景¹⁵兮,涉丰隆¹⁶之滂沛¹⁷。驰游道¹⁸而循¹⁹降兮,骛(wù)²⁰遗雾²¹而远逝。迫²²区中之隘(ài)²³兮,舒节²⁴出乎北垠(yín)²⁵。遗屯骑²⁶于玄阙(què)²⁷兮,轶²⁸先驱²⁹于寒门³⁰。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视眩眠³¹而无见兮,听惝(chǎng)³²而无闻。乘虚无而上遐兮,超无有而独存。
译文:何不回转车归来啊,路尽不周山会食极北山陵。呼吸露气吞食朝霞啊,咀嚼琼华和芝英。缓缓仰面高高腾跃啊,群龙攒动如波涛涌腾。穿过闪电下射光芒啊,冒着云神降滂沱大雨行。从远游道上长驱而下啊,迅速抛掉云雾远远奔。迫近狭隘的人世间啊,缓缓驶出从北极边垠。把屯骑官留在北极之山啊,把前导人留在北极之门。下看不见峥嵘大地啊,上看不见广阔高曼。眼睛眩花看不见啊,耳朵模糊听而不闻。凌空虚之境向上游啊,超脱有无独自长存。
注释:¹回车:转车。²朅:通“盍”,何不。³不周:不周山。传说在昆仑山东南。⁴幽都:极北之地,传说是日落处。⁵沆瀣:夜半气,露气。⁶噍咀:咀嚼。⁷叽:小吃。⁸琼华:玉英。⁹僸:仰望。¹⁰侵浔:渐进。¹¹鸿涌:波涛腾涌的样子。¹²厉:扬。¹³贯:通。¹⁴列缺:闪电。¹⁵倒景:下射光。¹⁶丰隆:云神。¹⁷滂沛:雨水盛。¹⁸游道:远游的路途。¹⁹循:长。²⁰骛:奔驰。²¹遗雾:把云雾抛在身后。²²迫:逼近。²³隘陕:狭隘。²⁴舒节:缓行。²⁵北垠:极北边际。²⁶屯骑:官名,管骑士。²⁷玄阙:北方的山。²⁸轶:通“遗”,留下。²⁹先驱:前导。³⁰寒门:北极之门。³¹眩眠:目不安的样子。³²惝恍:模糊不清的样子。

  此赋用骚体赋形式,汉大赋的手法,虚构夸张地铺叙“大人”游仙,对跨乘的各种龙想像描写得尤其生动形象。先写“大人”不满人生短促,人世艰难,于是驾云乘龙遨游仙界;然后分东南西北四方写遨游盛况,其中游西方见“西王母”几句通过仙人居住山谷形貌很瘦来劝诫求仙的;文末归于超脱有无,暗含对汉武帝好神仙之道的讽谏,同时流露了作者对于自己仕途进退的矛盾之情。全赋想象丰富,文字糜丽,蕴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

  纵观全文,此赋在结构、文句等方面拟则《远游》,但又有变异。

  在结构上,《远游》始述“悲时俗之迫陬兮,愿轻举而远游”,然后述游求仙,从故乡“南州”出发,历东、西、南、北,又“周流六漠”,加之“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下峥蝾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一段,最后归结到“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此赋袭用这一结构而先谓“世有大人兮……竭轻举而远游”,然后写“大人”从中州出发的东、南、西、北四方之游,文末袭《远游》“下峥嵘”四句而归结到“乘虚无而上假兮,超无友而独存”。

  在文句上,此赋造句于首尾袭用《远游》数句,但中间四游诸段则并不照抄,而是用辞赋家敷衍夸艳之笔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此赋应该是以《天子游猎赋》述游仙的“然后扬节而上浮,陵惊风,历骇飚,乘虚无,与神俱”数句为蓝本的,但因主旨不同而调整别构:“载云气而上浮”源自“扬节而上浮”;“焱风涌而云浮”源自“陵惊风,历骇飚”;“乘虚无而上假”源自“乘虚无”;“使五帝先导兮,反太一而后陵阳”以下一段源自“与神俱”。

  在内容上,此赋之旨则在于求仙不足为喜,以讽武帝求仙之谬,与《远游》抒发恋土之情和自我排遣的寄托之意存在根本的不同。

参考资料:
1、 李孝中,侯柯芳 注译.司马相如作品注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61-69
2、 方鸣 主编.一生最爱古诗词 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189-191
3、 李诚 主编.巴蜀文化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05月第1版:103-104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司马相如被拜为孝文园令,见皇上“好仙道”,于是就上奏了《大人赋》,这篇赋是:

世间有大人啊,生活在中州。住宅遍布万里啊,却只能短促停留。可怜人世窘迫艰难啊,何不轻飞去远游。跨上素霓般绛色旗啊,驾着云气向上浮。把格泽星竖作长竿啊,系住阳光成彩旄。垂挂旬始星作旗旒啊,再拉彗星装饰尾梢。挥动起来轻柔回翔啊,也自婀娜随风摇。天橇天枪二星作旌旗啊,挽曲彩虹把旗杆缠包。红光强烈眼花迷乱啊,暴风奔涌祥云狂飘。乘应龙象舆如尺蠖曲行啊,骑赤螭虬龙迂徐蜿蜒。俯仰屈伸纵恣奔驰啊,龙身隆起疾速向前。昂头伸颈摇身不行啊,放纵自恣翘首望天。摇目吐舌前后瞻顾啊,转头奔走高耸如梁。相引相呼喧嚣而去啊,飞虫般踊跃奔腾狂。飞奔追逐如火光闪电啊,突然雾散云消闪亮光。

斜穿东极登北极啊,与神仙¹³相聚在一堂。相携右转共探幽远啊,横渡飞泉在正东方。把所有仙人招来挑选啊,部署众神在北斗旁。派遣五帝在前开道啊,遣返太一侍从留陵阳。玄冥侍左含雷侍右啊,前有陆离后有濡湟。役使神仙羡门、征北侨啊,黄帝太医岐伯管药方。

火神祝融警戒清道啊,清除恶气后启程才宜。集合我的龙车上万辆啊,车篷如云扬起华丽旗。让木神勾芒奉命随行啊,我想到南方徜徉游嬉。历经尧墓在崇山啊,路过舜坟在九嶷。旗上飘带密集交错啊,众车并驱不整齐。扰攘冲撞牵扯纠结啊,车流弥漫遍布如云移。聚集罗列如草丛啊,连绵续进拥挤参差。直入幽深险恶的雷渊啊,通往鬼谷颠簸于地势高低。看遍四面八方极远之地啊,尽渡人境仙界大河小溪。

历经炎火山渡过弱水河啊,横穿沙丘走过沙漠时。到葱岭休息游水嬉戏啊,女娲弹琴跳舞有冯夷。天时昏暗模糊不明啊,召天神诛杀风神雨师。西望昆仑看不分明啊,径直向仙山三危奔驰。推开天门进入天帝宫啊,载上天女一路相携。远登阆风山去歇息啊,如鸟高飞又齐下聚集。在阴山徘徊盘旋飞舞啊,我现在才见西王母容仪。满头白发戴首饰住山洞啊幸好有三足乌替她操持。若定要如此才长生不死啊,即使活万代何足悦怡。

何不回转车归来啊,路尽不周山会食极北山陵。呼吸露气吞食朝霞啊,咀嚼琼华和芝英。缓缓仰面高高腾跃啊,群龙攒动如波涛涌腾。穿过闪电下射光芒啊,冒着云神降滂沱大雨行。从远游道上长驱而下啊,迅速抛掉云雾远远奔。迫近狭隘的人世间啊,缓缓驶出从北极边垠。把屯骑官留在北极之山啊,把前导人留在北极之门。下看不见峥嵘大地啊,上看不见广阔高曼。眼睛眩花看不见啊,耳朵模糊听而不闻。凌空虚之境向上游啊,超脱有无独自长存。

注释

大人:喻天子。

中州:中原,中国。

迫隘:窘迫艰难。

朅:通“盍”,何不。

幡:旗。

蜺:通“霓”,副虹。

格泽:星名。

总:系。

采:通“彩”。

旄:旌旗。

旬始:星名。

幓:旗旒,旗下饰物。

抴:曳。

髾:燕尾,此指燕尾状饰物。

掉:摇动。

指桥:“随风指靡”,柔弱的样子。

偃蹇:夭矫的样子。

旖旎:婀娜。

招摇:飘动的样子。

揽:摘取。

欃枪:星名,又名天欃、天枪。

靡屈:使降下弯曲。

绸:缠裹物。

杳渺:深远的样子。

眩湣:眼花迷乱。

猋风涌而云浮:指如猋风涌动,如祥云浮游,形容轻举之状。

应龙:有翅膀的龙。

象舆:太平盛世才出现的一种像车的精气。

蠖:尺蠖虫。

略:缓行。

逶丽:通“逶迤”,弯弯曲曲。

骖:三马驾一车。此为驾乘意。

螭:一种似龙的动物。

虬:无角龙。

蚴蟉:屈曲行进的样子。

卬:高。

夭蟜:曲伸的样子。

据:直着颈。

骄骜:纵恣奔驰。

诎折:通“曲折”。

隆穷:通“隆穹”,隆起的样子。

躩:疾行的样子。

连卷:蜷曲的样子。卷:通“蜷”。

沛艾:昂首摇动的样子。

仡:举头。

佁儗:停止不前。

畔岸:自我放纵的样子。

骧:举,抬头。

孱颜:高峻的样子。

蛭踱:忽进忽退的样子。

輵辖:摇目吐舌。

容以逶丽:闲适地曲身。容,从容、安闲。

蜩蟉:掉转头。

偃篬:高耸的样子。

怵彘:奔走。

梁倚:如梁相倚。

蓼:通“缭”,相引。

叫奡:相呼;奡,通“嚣”。

踏以艐路:踏上征途;艐,至。

蔑蒙:通“蠛蠓”,一种小虫,性喜乱飞。

狂趡:狂奔。

莅飒卉翕:飞奔相追逐。

熛:火焰。

邪绝:斜渡;邪,通“斜”。

少阳:东方极地。

太阴:北方极地。

真人:仙人。

相求:相交游。

窈窕:指深邃的地方。

厉:涉水,渡。

灵圉:仙人名。

瑶光:北斗杓头第一星。

五帝:伏羲(太皞)、神农(炎帝)、黄帝、尧、舜。

反:通“返”。

太一:天神名。

陵阳:陵阳子明,古仙人。

玄冥:一说水神,一说雨师。

含雷:一说是天上造化神,一说是水神。

陆离:神名。

潏湟:神名。

厮:役使。

征北侨:古仙人名。

羡门:羡门高,古仙人。

属:通“嘱”,叫。

岐伯:相传是黄帝的太医。

尚方:主管方药。

祝融:传说是古帝高辛氏的火官,后为火神。

跸:清道。帝王出行,阻止行人。

雰气:恶气;雰,通“氛”。

綷:合,五采杂合。

勾芒:相传是古帝少皞氏的木官,后为木神。

嬉:嬉戏。

崇山:狄山。

九疑:九嶷山,又名苍梧山。相传虞舜葬此山。

湛湛:积厚的样子。

交错:交互。

杂遝:众多而杂乱。

胶葛:驱驰。

冲苁:冲撞;苁,通“摐”,撞。

纷挐:牵扯,纠结。

滂濞:众盛的样子。

泱轧:弥漫。

林离:众盛的样子。

攒罗列聚:聚集排列。

茏茸:聚集的样子。

衍曼:即“曼衍”,连绵不绝。

流烂:布散。

坛:通“啴”,众多的样子。

陆离:参差众盛貌。

雷室:雷渊,神话中水名。

砰磷、郁律:一说都是形容深峻,一说都是雷声。

洞:通。

鬼谷:众鬼所居之地。

崛礨嵬石褱:不平的样子。

八紘:八极,八方;紘,维。

四荒:四方荒远之地。

朅:往。

九江:一说指长江水系的九条河,一说指九江郡,在今江西长江边。

五河:仙境中的五色(紫、碧、绛、青、黄)河。

经营:经过,往来。

炎火:炎火山。

弱水:河水名。据《山海经·大荒西经》,山在昆仑山外,水在昆仑山下。

杭:通“航”,渡。

绝:横渡。

流沙:沙漠。

奄息:休息。

葱极:葱岭山顶。

泛滥:漂流。

灵娲:女娲。传说伏羲作琴,使女娲鼓之。

冯夷:黄河水神河伯的姓名。

薆薆:通“暧暧”,昏暗的样子。

屏翳:《史记正义》:“天神使也”。

风伯:风神。

雨师:雨神。

昆仑:昆仑山,传说是天帝的下都。

轧芴洸忽:不分明的样子。

三危:仙山名。

阊阖:天门。

玉女:神女,美女。

阆风:神山,传说在昆仑之颠。

亢:高。

腾,飞腾。

低回:徘徊。

阴山:传说在昆仑山西。

西王母:传说中神女。

矐然:白的样子。

胜:玉胜,一种首饰。

三足乌:传说是为西王母取食的鸟。

济:渡。

回车:转车。

朅:通“盍”,何不。

不周:不周山。传说在昆仑山东南。

幽都:极北之地,传说是日落处。

沆瀣:夜半气,露气。

噍咀:咀嚼。

叽:小吃。

琼华:玉英。

僸:仰望。

侵浔:渐进。

鸿涌:波涛腾涌的样子。

厉:扬。

贯:通。

列缺:闪电。

倒景:下射光。

丰隆:云神。

滂沛:雨水盛。

游道:远游的路途。

循:长。

骛:奔驰。

遗雾:把云雾抛在身后。

迫:逼近。

隘陕:狭隘。

舒节:缓行。

北垠:极北边际。

屯骑:官名,管骑士。

玄阙:北方的山。

轶:通“遗”,留下。

先驱:前导。

寒门:北极之门。

眩眠:目不安的样子。

惝恍:模糊不清的样子。

创作背景

  此赋是司马相如任孝文园令时作,当时,作者见汉武帝“好仙道”,于是作《大人赋》以讽谏。

参考资料:
1、 华业编 著.赋赏.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年:66-68
赏析

  此赋用骚体赋形式,汉大赋的手法,虚构夸张地铺叙“大人”游仙,对跨乘的各种龙想像描写得尤其生动形象。先写“大人”不满人生短促,人世艰难,于是驾云乘龙遨游仙界;然后分东南西北四方写遨游盛况,其中游西方见“西王母”几句通过仙人居住山谷形貌很瘦来劝诫求仙的;文末归于超脱有无,暗含对汉武帝好神仙之道的讽谏,同时流露了作者对于自己仕途进退的矛盾之情。全赋想象丰富,文字糜丽,蕴含着丰富的道家思想。

  纵观全文,此赋在结构、文句等方面拟则《远游》,但又有变异。

  在结构上,《远游》始述“悲时俗之迫陬兮,愿轻举而远游”,然后述游求仙,从故乡“南州”出发,历东、西、南、北,又“周流六漠”,加之“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下峥蝾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一段,最后归结到“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此赋袭用这一结构而先谓“世有大人兮……竭轻举而远游”,然后写“大人”从中州出发的东、南、西、北四方之游,文末袭《远游》“下峥嵘”四句而归结到“乘虚无而上假兮,超无友而独存”。

  在文句上,此赋造句于首尾袭用《远游》数句,但中间四游诸段则并不照抄,而是用辞赋家敷衍夸艳之笔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此赋应该是以《天子游猎赋》述游仙的“然后扬节而上浮,陵惊风,历骇飚,乘虚无,与神俱”数句为蓝本的,但因主旨不同而调整别构:“载云气而上浮”源自“扬节而上浮”;“焱风涌而云浮”源自“陵惊风,历骇飚”;“乘虚无而上假”源自“乘虚无”;“使五帝先导兮,反太一而后陵阳”以下一段源自“与神俱”。

  在内容上,此赋之旨则在于求仙不足为喜,以讽武帝求仙之谬,与《远游》抒发恋土之情和自我排遣的寄托之意存在根本的不同。

参考资料:
1、 李孝中,侯柯芳 注译.司马相如作品注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61-69
2、 方鸣 主编.一生最爱古诗词 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189-191
3、 李诚 主编.巴蜀文化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05月第1版:103-104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 1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
(zhé)居履(lǚ)在陈¹,从者有温见²
译文:谪居龙场呵遇到孔子在陈绝粮般的困境,我的随从们都有不满的表现。
注释:¹在陈:语出《论语》“在陈绝粮”,后人以“在陈”作为绝粮的代称。²温见:温,不满、愤怒的样子。见,同现。意思是表现出不满。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山荒聊可田,钱(jiǎ)(bó)¹还易办。
译文:好在这到处的荒坡亦可开荒垦田,农具也还容易筹办。
注释:¹钱镈:古时的农具。
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
夷俗多火聊,仿习亦颇便。
译文:当地的农人多是刀耕火种,学习模仿也很方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译文:趁现在春天还没有过去,赶快种好这几亩田。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译文:难道仅仅是为吃口饱饭,待丰收了还要用它请客设宴。
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
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¹
译文:收割遗下的颗粒就留给乌雀吧,多余下来的粮食散发给穷困人家。
注释:¹发余羡:发,散发。余羡,多余的,富足的。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出耒(lěi)在明晨,山寒易霜霰(xiàn)¹
译文:明天早晨就的带着农具去垦荒,山间寒冷易结冰霜莫误了时光。
注释:¹霰:雪珠。如白居易《秦中呤》“夜深烟火灭,霰雪落纷纷”。
民以食为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都得解决吃饭问题。阳明先生来到龙场,就陷入缺粮少吃的困境,该诗描述的就是缺粮时向农人学习耕田的情景。但从该诗来看,并没有直接描写“学农”,而是通过学农,反映作者对农业的认识,对于“贫寡”的关注。这首诗充满了诗人不鄙夷农事的思想感情,是阳明居龙场诗中有较大现实主义成分的篇什。
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湿云¹不动溪桥冷。嫩(nèn)²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东香。
译文:潮湿的云彩凝滞不动,溪桥清冷,轻寒刚刚穿透东风的身影。桥下水发出长长的声响,河畔的梅枝正揉和着东光发出香气。
注释:¹湿云:天空中凝聚的浓云。²嫩寒:轻寒;微寒。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¹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译文:人爱花好似见了旧友,花与人比较起来该是俊秀清瘦。独自一人寂寞靠着那小小的栏杆,殊不知夜深正熬受着寒冷哩!
注释:¹莫:同寞,寂寞。

  上片写桥下东夜船上所观美景。开头两句,以仰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的一种压抑心境。“湿云不动”是指空间湿气呈现饱和状态,人感到胸闷,暗示着词人的抑郁心情。而“溪桥”又是清凉的,昭示着冷天的到来。“嫩寒”刚刚穿透东风留下身影。一个“透”字,突出了词人生活处境的严峻。词人把“湿云”、“溪桥”、“嫩寒”、“东风”全都人格化了。第三、四句以俯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由压抑到恬淡的心境: “桥下水声长”,写听觉;“一枝和东香”,写嗅觉。由听觉挪移到嗅觉,其间采用了跳跃和剪辑的手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便是河畔上、高楼旁的一棵梅花树。“和”字一出,全盘皆活了。东,本是不香的,只因花一枝揉和叠印在东儿上,花香、东香也就分不清了,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上面八种景物,构成四幅画面,声、形、色、味俱全,宛如过电影一般。

  下片写河畔高楼与河下船里的情思。第一、二句用互比的手法,正面描写船人想象中的佳人形象:“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是“人怜花”还是花怜人,是“花比人”还是人比花,全在词人的情感中:“旧”与“瘦”。这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两句侧面描写佳人的相思,实际也是东坡自己的情思:“莫凭小栏杆,夜深花正寒。”词人运用李后主《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的“独自莫凭栏”和“罗衾不耐五更寒”词句,不露痕迹,有点石成金之妙。

  全词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比喻与通感的笔调,生动描绘了泗水上的冬夜东景,烘托了两种相思,一样情怀。只说“人怜花似旧”,不说花怜人全新;只说“夜深花正寒”,不说夜深人正寒。这种隐喻之笔,是词人描写佳人惯用的手法,值得借鉴。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年,第1316-1318页

mán··湿shīyúndòngqiáolěng--zhūshūzhēn

湿shīyúndòngqiáolěngnènhánchūtòudōngfēngyǐngqiáoxiàshuǐshēngzhǎngzhīyuèxiāng

rénliánhuāshìjiùhuārényīngshòupíngxiǎolángànshēnhuāzhènghán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回看巴路¹在云间,寒食²离家麦(mài)³还。
译文:回头看巴山的道路隐没在白云里边,我寒食离开家乡麦熟才回来。
注释:¹巴路:巴山小路。巴,古国名,在今川东、鄂西一带。²寒食:寒食节,指三月。³麦熟:小麦成熟,指五月。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日暮(mù)数峰青似染(rǎn)¹,商人说是汝州²山。
译文: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像是染过一样的山峰。听人说这就是汝州的山。
注释:¹染:点染,书画着色用墨。²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

  这首是一首纪行诗。第一句是回望来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只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蜒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和遥想,但这时充溢在诗人心中的,已经是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了。所以第二句紧接着瞻望前路,计算归期。王建家居颍川,离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寒食离家麦熟还”,这句平平道出,看似只是客观地交待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实则此行往返路程的遥远,路上的辛苦劳顿,盼归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节景物的变化,都隐然见于诗外。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三、四两句转写前路所见景物。“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两句淡淡写出,徐徐收住,只说行途所见所闻,对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却自有一番韵外之致,一种悠然不尽的远调。

  单从写景角度说,用洗炼明快之笔画出在薄暮朦胧背景上凸现的几座轮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确实也富有美感和新鲜感。甚至通过“数峰青似染”就展现出天气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这几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丽身姿。但它的妙处似乎主要不在写景,而在于微妙地传递出旅人在当时特定情况下一种难以言传的心境。

  这个特定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归程即将结束,已经行近离家最近的一个大站头汝州了。这样一个站头,对盼归心切的旅人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对它的出现自然特别关注。正在遥望前路之际,忽见数峰似染,引人瞩目,不免问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则不经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刻在诗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而作者没有费力地去刻画当时的心境,只淡淡着笔,将所见所闻轻轻托出,而自然构成富于含蕴的意境和令人神远的风调。

  纪行诗自然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单纯由于写出了优美的景色,而是由于在写景中传出诗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片心绪。这种由景物与心境的契合神会所构成的风调美,常常是纪行诗(特别是小诗)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奥秘。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776-777
2、 乐云.湖北辞书出版社:唐宋诗鉴赏全典,2011:371
3、 刘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7-378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qīn)¹一半,拥透帘残月。
译文:窗外吹来五更的寒风,这寒冷的造成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刻。独自孤眠,秋夜冰冷的被子多出了一半,我拥着被子坐起来,望着窗外的残月回忆往昔。
注释:¹秋衾:秋夜冰凉的被子。
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争教¹剩泪不成冰?好处²便轻别。拟把³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译文:怎么能使清泪不长流至结冰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把离别的事放在心上。这因离别而感伤的心绪,还是留到天亮以后再去想吧。
注释:¹争教:怎教,怎么才能。²好处:欢合情浓之时。³拟把:打算把。

  该篇是纳兰的一首简短小词。上片写相思,似乎是在同忆中找寻往昔的欢乐,又像是在怀念妻子,在她离去后产生了伤感之情,词意扑朔迷离,耐人寻味,有着重情重义之感,也有迷惘哀伤的纠结。

  开头便直言了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竹帘之外传来五更的寒风,在这清秋寒冷的早晨实在让人难以消受。这首词写与妻子乍离之后的伤感,写得如此直白动人,只怕是纳兰的内心真的是无法再忍耐下去了,爱情对于他来说是精神的一种很大寄托,但当他所依赖的爱情一份一份都离他而去的时候,再坚强的人,只怕也会难以承受了。

  词一开始便颇有自怨多情之意。不过语言虽然直白粗浅,但是却真挚感人。越是直白简洁,便越是入情至深。而后接下去便说道:“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独自孤眠,秋夜冷冰冰的被子因多出了一半,而晓寒难耐,于是拥被对着帘外的残月。夜半孤枕难眠,只能望着明月去回忆往昔,但可惜,月亮似乎也知道他的心事,窗外所对的只是一轮残月而已。

  欢乐和幸福都是短暂的,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长长久久、永不变更的、纳兰而今只剩下独自一人,孤独无依,现在对着窗外的残月,更是加重了这种孤独感,纳兰自然是情难以自禁,泪流满面。

  故而下片便写道“争教清泪不成冰”,自然承接了上片的情绪,没有什么过渡,也没有任何的引申,依然是简单的描述,将心情的糟糕写得入木三分。直白的描述有时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纳兰将人生苦短、情短苦多的情感纠葛写得让人无法不去动情。

  想起往日的种种,而今自己独自一人赏月,只能清泪长流,空白凝噎,这句中的“成冰”更是写出清冷孤寂的意味了。泪流至结成冰,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哀愁,纳兰的孤独和寂寞,在卢氏离去后便更加明显,但凡卢氏之前用过的衣物、住过的楼阁,对纳兰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所以,纳兰才会说“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纳兰自己也知道,面对这样铺天盖地的哀伤,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把离别之事放在心上,这离愁别绪待到天亮以后再去想吧。

  如此哀伤,似真非真,似幻非幻,极富浪漫色彩。在词的最后,纳兰从回忆中抽身,回归现实,他知道现今已经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了,与其在回忆中痛苦挣扎,不如转身睡去,让梦境和睡眠赶走孤寂和寂寞。

  全词写痛苦写得淋漓尽致,既然相爱的人总有一天会因为生老病死种种原因而分开,那当初为何还要用情那么深,以至于到如今还难以消解遗忘。这恐怕是所有有情人的困惑和疑问,纳兰在这首词的最后做了解答。既然相爱,就去爱,一旦当爱不起的时候,便是再后悔也无用了。

参考资料:
1、 方鸣主编.一生最爱古诗词 下册: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7:第647页

hǎoshìjìn··liánwàigèngfēng--lánxìng

liánwàigèngfēngxiāoshòuxiǎohánshíjiégāngshèngqiūqīnbànyōngtòuliáncányuè

zhēngjiàoqīnglèichéngbīnghǎochù便biànqīngbiéshāngqíngdàixiǎohánzhòngshuō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病酒¹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yīng)²。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译文:醉酒后的心情。那黄莺的叫声唤起心中无限愁思,听得烦闷,却又无可奈何。转眼又是一年,光阴荏苒,时不我待,连花柳之物都因时序惊心。
注释:¹病酒:醉酒。²流莺:流莺亦作“ 流鸎 ”。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天涯翠巘(yǎn)¹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yǐ)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译文:望尽天涯,青翠的山峰重重叠叠,要经历多少长亭短亭。疲倦了就倚着东风,任凭它将我带入梦中,飞回到我的家中。
注释:¹翠巘:青翠的山峰。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他喝了闷酒,醉得有些近乎病态(“病酒”即醉酒,俗谓“醉酒如病”);黄莺鸟的叫声,本来是悦耳动听的,所以博得了“流莺”的雅号,杜甫也有“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可是对这首词中的主人公来说,却只能“唤愁无限”,听得心烦,却又无法封住那流莺的嘴巴,真是无可奈何(“可奈”即“怎奈”、“无可奈”)!主人公的愁从何而来?细细想来,既不是源于病酒,也不是因为流莺。伤春?倒有些相似。你看,“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光阴荏苒,逝者如斯,转眼“又是一年”!春光如许,年复一年,时不我待,触景生情,感到时序惊心,慨叹流年暗换,从而“愁”上心头,“春愁过却病”,美其名曰“伤春”,有何不可?“伤春”一词,不知被古人用过多少次,其实,春本无可伤,可伤者往往是与春一样美好的事物。

  总结一下古人的生活经验,春天的本身虽无可“伤”,但它却往往是人们感慨伤怀的诱发物。王昌龄《闺怨》诗说:“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少妇本无愁,所以欢欢喜喜地打扮好。但她一旦登上了层楼,看到了那一派迎风飘舞的柳丝,于是愁从中来,——她想到了远在他乡“觅封侯”的“夫婿”。最好的春光,应该与自己的爱人共赏,一旦“共赏”不可得,便触景生情,对景怀人,这就是所谓“伤春”了。唐人还有这样的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对于一个没有心事的人而言,黄莺的叫声是动听的,但是对思妇而言,它阻碍自己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所以不惜“打起黄莺儿”。看来,春天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古人从这里选取题材,抒发感情,不知写下了多少诗词!黄简的这首词,也是这样。当他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巘,心中暗数着那根本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但天涯各一方,现实的现象不可能,绝望之下,只得象希望于梦中与家人相会。“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是这首词中最关键的句子,也是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钥匙,况蕙风评说:“此等语非深于词不能道,所谓词心也。”(《蕙风词话》)“天涯”一句,是触景生情的诱发点。

  上片的流莺、花柳,皆眼前身边之景,对于词境皆止于描述而没有开拓意义,“天涯”一句却既融入了上片诸景,又高瞻远瞩,意象博大,更重要的是它开拓出了“长亭短亭”一境,遂使全词豁然开朗,转出了一片新天地,这是一个成功的过片。“长亭短亭”句接踵“天涯”句而来,是词中主人公望尽天涯的直接所得,是揭示全词情感实质的关键处。“长亭”、“短亭”皆系行人休止之所,后来它就成了天涯羁旅、游子思归的象征。显然,这一句揭示了全词的抒情实质:乡关之思。读到这里,读者才能省悟到,上片所写的“病酒心情”以及流莺唤愁等等,都是主人公内心的乡关之思的外部流露,决不仅仅是因为春天即将逝去而感伤。结拍的“倦倚东风”三句,都是在思归而不能归的情况下的思想活动。实际上的“归”既不可能,只得寄希望于梦,在梦中“飞到”故乡的“银屏”,与亲人团聚,这自然是“好梦”了。虽是梦,也给人以希望和安慰。这三句把思归的心情作了更深一层的抒发。至此,全词所曲曲折折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凸现出来了。

  作者黄简本是建安(今属福建)人,长期隐居于吴郡光福山,乡关之思,自然深切,至于能把这种感情抒写得如此婉曲缠绵,确实是“非深于词不能道”的。

  黄简的词流传至今的,只有三首,皆精于修辞,如《眼儿媚》:“打窗风雨,逼帘烟月,种种关心。”《玉楼春》:“妆成挼镜问春风,比似庭花谁解语?”炼字炼句的功夫十分到家,竟似“妙手偶得之”。这首词中,则有“花惊寒食,柳认清明”。这两句的妙处,首先是如况蕙风所说:“属对绝工”。这两句都是同样的“主谓宾”句式结构,花对柳,是植物性名词相对,“惊”和“认”两个动词相对,“寒食”和“清明”两个表节气的名词相对,分明而严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字“认”字,把一春郁闷,不觉时光飞逝,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精当极富表现力的动词,不经几番锤炼,是无论如何得不到的,确实是这首词的“词眼”。乍见而“惊”,由“惊”而“认”,细细辨认之后,于是乎确认寒食清明已到,从而想到祖茔在焉的故乡,乡关之思油然而生,“泪眼问花花不语”的情态就出现了。作者选定寒食清明这种时节,也是不无考虑的。

  如上所说,这是一个祭扫祖茔的时节,最容易勾起异乡人的乡关之思;同时,这也是一个“断魂”的时刻,往往是雾雨其蒙,雨痕,泪痕,冷冷清清。这种大家约定的、公认的气氛,对全词所要表达的那种比较低沉的乡关之思,自然起到一种烘托、浸染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匠意所在。当然,这首词的艺术精华,并不止于这两句(其整体结构上的匠心独妙之处,已略如上述),但这两句乃“词眼”所在,确实为此词生色不少,因此也就获得了后人的格外垂青。“词眼”所在,确实为此词生色不少,因此也就获得了后人的格外垂青。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