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急营中忽夜惊,误将军出获胡兵。黄龙戍卒归无日,白马将军幸有名。
风急营中忽夜惊,误将军出获胡兵。黄龙戍卒归无日,白马将军幸有名。
李开先

李开先

(1502—1568)明山东章丘人,字伯华,号中麓。嘉靖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罢归,治田产,蓄声伎,家居近三十年。征歌度曲,为新声小令,诗歌豪放,尤工词曲,不循格律,诙谐调笑,信手放笔。自谓藏曲最富,有“词山曲海”之目。曾刻元乔梦符、张小山小令。作传奇《宝剑记》,又有《登坛记》,今佚。又有《词谑》、《闲居集》。 ▶ 3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只鸡¹胶牙糖,典衣²供瓣(bàn)³
译文:供品仅有一只鸡,仅有胶牙糖,仅有一瓣香,只因家中困顿,典当衣物度日。
注释:送灶:民俗,民间每年腊月二十三日要送灶神。即事:见事即兴而作。¹只鸡:一只鸡。以及后面的胶糖、瓣香、黄羊等均为送灶供品。饧,糖。²典衣:1896年10月鲁迅父亲周伯宜长期患病后逝世,家中由小康转入困顿,要靠“典衣”(典当衣物)来接续生活。³瓣香:焚香插入炉中,散似瓜瓣。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家中无长物¹,岂独少黄羊²
译文:家穷,没有值钱物品可当,祭供物品不丰,不是故意缺少黄羊作祭。
注释:¹长物:多余的值钱物品。²黄羊:黄色,无角,似獐鹿,西北青藏等地出产。一说祭黄羊可致富。

  前两句诗一方面揭穿了军阀们靠“请吃饭”玩弄阴谋诡计;一方面提出用胶牙糖粘嘴的事来,也是对灶神的无情嘲弄。这里,首句列出两件祭物,次句却有着深刻的寓意。“典衣供瓣香”,联系上句,瓣香、胶牙糖以及“只鸡”,原来俱是“典衣”的结果。它即反映出当时人民的贫困窘境;也揭示出封建迷信(敬神)与贫穷之间的尖锐矛盾。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这两句诗,以极其形象的事物生动地反映出当时农村破产,劳动人民家无隔宿之粮的惨淡情景。祭神,对被“神权”统治尚未觉醒的农民来说。是看成一件祸福攸关大事的;但是,典尽衣物,顶多也只能杀一只鸡,备一点胶牙糖,一些香烛,哪里还能买得起更贵重的黄羊。“岂独”二字,含意深沉,一方面表示在“家中无长物”的情况下,办不起黄羊来祭灶;另一方面也表示出不想靠祭灶来改变现状、也不可能改变现状的意思。

  这首诗虽简短,但却透视出当时中国农村破产、农民家徒四壁的一面生活侧影。通过庚子送灶这件看似极平常的事物,深刻地表现出封建迷信对劳动人民的危害,和作者对这一事物的鲜明态度。

  全诗四句语言浅显通俗,一二句只鸡、胶牙糖、瓣香看似平列,因皆出之以“典衣”,不仅使这十个字结联成体,具备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具有振起全诗的作用。三句是一直白,对上句是进一步的渲染和深化。第四句是整首的主脑,篇终见意,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看,这句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耐人寻索,韵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近现代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167-168页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译文:你骑着青骢马,沿着长满青草的小路,从秦地出发,一路远去。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译文:眼前的流水,宛如涌动着云梦楚地的晨意,身旁的山川,仿佛绵延着洞庭湖畔的春色。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译文:你的小船仿佛已经走到了三峡,凄清的猿叫声从四面传来将你包围。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译文:唉,你这一走,想再见我恐怕就很难了!

sòngrénháijīngzhōu--huángcéng

cǎosuícōngyōuyōutóngchūqín

shuǐchuányúnmèngxiǎoshānjiēdòngtíngchūn

fānyǐngliánsānxiáyuánshēngjìnlín

qīngménfēnshǒunánjiànlíngrén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译文: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的运动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译文:即使能预支五百争的新意作,到了一千争又觉得陈旧了。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李杜¹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译文:李白和杜甫的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但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注释:¹李杜:指李白、杜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江山代有才人出¹,各领风骚²数百年。
译文: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争。
注释:¹江山代有才人出: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²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诗叫做“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只眼¹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²漫雌(cí)³
译文: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错互见,深浅不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时也五花八门。这时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
注释:¹只眼:独到的见解,眼力出众。²艺苑:艺坛,艺术领域。³雌黄:即鸡冠石,黄赤色,可作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后用信口雌黄喻随口乱说。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译文:如果自己见识低下,就像矮人看戏似的,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对戏的好坏心中没有定数,只是随声附和罢了。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其二

  第一、二句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

  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

  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此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其三

  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艺术主张的诗。指出文艺批评应提倡有独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个,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心口雌黄。马克思哲学认为,要做到独具慧眼,深刻地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一是必须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发展。

  前二句点出在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这时 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当然这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学养和阅历,成为“高人”。

  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戏作比,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对“艺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学力浅薄,不能“独具只眼”,那就只能“随人说短长”了,这种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行为作者是坚决反对的。

  这首诗继承以诗歌体裁论诗歌的传统,见解卓异,说理畅达。全诗看似佶手拈来、随手而出,但却具有极为精辟深刻的理论内涵。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中仙圣,在唐代即受到推崇,如韩愈在仕由逝世时才3岁,后来他熟读李杜诗篇,作有《调张籍》一诗,其中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等语,可谓敬佩得五体投地。而后世特别是明清两代,对李杜的崇拜更是前所未有,并且普遍地认为诗自唐以来诗道不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有人还提出从《诗经》以来每况愈下、自宋元以来无诗之论,这种看法在明清诗歌理论中占有主导地位。

  诗人开篇即总论概述了这一普遍现象,以李杜为代表指出了他们的诗作固然光耀千秋,流传万古,其崇高地位与普及程度已是脸炙人家传户诵。接下来却陡然转笔,尖锐地指出了这种情况带来的另外的弊端:熟极而流,不仅令人觉得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新意,而且还隐隐含有这一现象在某一程度上阻碍了后世诗人的创新之意,其见解之深刻,笔触之辛辣,思虑之周到,足以发人深省。前两句并非真足在贬低李杜,而是为下文略作铺垫而已,以下即转入主题的抒发。

lùnshīshǒu

zhào qīngdài 

mǎnyǎnshēngzhuǎnhuàjūn tiāngōngrénqiǎozhēngxīn 
zhībǎiniánxīn dàoleqiānniányòujuéchén 

shīpiānwànkǒuchuán zhìjīnjuéxīnxiān 
jiāngshāndàiyǒucáirénchū lǐngfēngsāoshùbǎinián 

zhīyǎnpíngzhǔzhāng fēnfēnyuànmànhuáng 
ǎirénkàncéngjiàn dōushìsuírénshuōduǎncháng 

shàoshíxuénányuán zhīdàogōngbànwèiquán 
dàolǎoshǐzhīfēi sānfēnrénshìfēntiān 

shījiěqióngrénwèikōng xiǎngyīnshīshàngcénggōng 
xióngxiàotānxīnshèn yàogōngshīyòuqióng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白雁(yàn)¹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²石边云,醉踏松根³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译文:成群的白色大雁好似秋天里飞起雪片,清冷的露珠使秋夜更凉。扫去石边的云雾,踏碎松下的月影,醉意正浓,在满天星斗之下睡入梦乡。
注释:¹白雁:白色的雁。雁多为黑色,白色的雁较为稀少。元代谢宗可有《咏白雁》诗。²却:除、去。³松根:松树根。

  白雁是深秋的象征。宋彭乘《墨客挥犀》:“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到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入夜了如何会“白雁乱飞”,曲作者没有讲,但同下半句的“秋似雪”必有关系。这里说“似雪”,是因为秋天满布着白霜;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足见白雁也会同乌鸦那样受到“霜满天”的惊扰。次句续写凉夜露水增重的秋景,依然是清凄的笔调,视点却从天空转移到地面。这样就为人物的出现腾出了环境。

  作者的出场是飘然而至的。“扫却石边云”,古人以为云出石中,故以“云根”作为山石的别名,这里无疑是指夜间岩壁旁近的雾气。作者袍角“扫却”了它们,那就几乎是擦着山石而疾行,也不怕擦碰跌绊,这其间已经透出了作者的酒意。下句“醉踏松根月”,则明明白白承认了自己的醉态。“松根月”是指地面靠近松树树根的月光,明月透过松树的荫盖,落到地上已是斑斑驳驳,作者专寻这样的“月”来“踏”,这就显出了他脚步的趔趄。这样的大醉急行,是很难坚持到底的。果然,他仰面朝天躺倒在地,起初还能瞥望“星斗满天”,随后便将外部世界什么也不放在心上,酣然高眠,“人睡也”。

  短短五句,将人物的旷放超豪,表现得入木三分。五句中分插了“雪”、“露”、“云”、“月”、“星”五个关于天象的名词,或实指,或虚影,颇见巧妙。五句中无不在层层状写露天的夜景,却以人物我行我素的行动超脱待之,显示了旷达的高怀。以起首的“白雁乱飞”与结末的“人睡也”作一对照,更能见出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以“秋居”为题目,而写的是醉后的露宿,这就明显带有“以天地为屋宇,万物于我何与哉”的旷达意味,由此亦可见作者以此为豪、以此为快的情趣。

  秋天年复一年来到人间,面目都是一样的,而到了诗人笔下,它却千变万化。吴西逸这首《清江引·秋居》清淡雅洁、宁静淡泊,像没有人间烟火味的仙界,这是一位隐君子的精神追求。曲子的整个色调是洁白晶莹的。白雁飞过,虽是秋天但让人感觉在下雪。在这支小令中,作者突出了对意象的细节描写,来体现自由自在的田园乐趣。该诗表达了作者追求远离污浊的尘世,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保持高雅的情操。

参考资料:
1、 素芹注释,元曲三百首注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02,第184页

qīngjiāngyǐn··qiū--西

báiyànluànfēiqiūshìxuěqīngshēngliángsǎoquèshíbiānyúnzuìsōnggēnyuèxīngdòumǎntiānrénshuì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
金陵古会府¹,南渡旧陪京。
译文:建康古时的大都会,宋高宗南渡时的陪都。
注释:¹会府:都会。
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
山势犹盘礴(bó)¹,江流已变更。
译文:四周群山依旧,山势磅礴,而江流却以改变,已非往昔。
注释:¹盘礴:也写作盘薄,据持牢固的样子。
健儿徙幽土,新鬼哭台城。
健儿势幽土¹,新鬼哭台城²
译文:曾经居于城中的人偏徒幽土,含冤的鬼魂竟哭于往日繁华的台城。
注释:¹幽土:即远土。²城:又名苑城,故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畔,晋成帝曾于其地筑建康宫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译文:只有这一片清溪上的月亮,还情偏于我这远来的客人。

  这首诗是诗人被俘后路过建康(今南京)所作。前六句主要写了建康的历史地位、变化以及人民的不幸。最后两句对月抒怀,表达祖国河山为外敌所占的无奈和沉痛。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点明建康地位的诗句,很有王勃《滕王阁序》的开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意味。不过这两句并非在泛泛地介绍建康的历史,而是把它放在“会府”、“陪京”的位置上,使之越发显示出同国家兴亡的关系来,并进而说明作者所以一入建康便感慨系之的原因。同时,句中的一个“旧”字,还仿佛表示:陪京之事,已为陈迹,只可追抚,不得而再了。

  “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继言建康的变化。山势既然盘礴,江流也当依旧,这才是生活的真实,因为改朝换代并不能使山河改观。然而,国家变了,人事变了,作者的感情也变了,所以在诗人看来山势依旧,而江流已非,这种用艺术的真实“破坏”生活的真实而成的句子,古人叫做“无理语”。“无理语”有极强的表现力,清人贺裳称之为“无理而妙”(《皱水轩词签》),并说:“理实未尝碍诗之妙······但是千理多一曲折耳”(吴乔《围炉诗话》引)。之所似能够“多一曲折”,是由于感情的作用;反过来又因为有了这一曲折,感情被表达得更集中、更突出了。

  “健儿徙幽土,新鬼哭台城。”则是说这里最大的变化是这里的人。元人入主中原后,宋朝的忠臣良将非迁即死。“健儿”、“新鬼”包括了忠于宋室的一切人;“徙幽土”、“哭台城”则是他们最可能有的归宿。本应居于城中的人偏徙幽土,含冤的鬼魂竟哭于往日繁华的台城,这里叙写的是建康的现实,也泣诉了作者的情怀。从写法上看,中间四句采用两两相对的形式:三、五句真事直写,朴素、有力;四、六句虚事实描,强烈、感人。

  “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写对月伤怀。大约是山河供愁、人事催泪,所以当不堪回首的时候,作者只能掉头去看“清溪月”。也只有这月“偏于客有情”。有何情,作者不说,但从亡国以后的陪京“月”,同被俘以后解送北上的“客”的联系中不难得出答案。这里,诗篇以欲言又止的姿态刹尾,是有意留给以广阔的想象天地。无言的结果,可能敌得过万语千言。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363-136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