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相逢其食□,桃花开遍十三遭。此行若到玄都观,应被刘郎笑二毛。
记得相逢其食□,桃花开遍十三遭。此行若到玄都观,应被刘郎笑二毛。

sòngzhāngjìngzhōu--zhāng

xiāngféngshítáohuākāibiànshísānzāoxíngruòdàoxuándōuguānyīngbèiliúlángxiàoèrmáo

张弼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8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间¹兮,桑者²闲闲³兮,行与子还兮。
译文:在一片很大很大的桑园里,年轻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道唱着歌儿回家转。
注释:¹十亩之间:指郊外所受场圃之地。²桑者:采桑的人。³闲闲:宽闲、悠闲貌。⁴行:走。一说且,将要。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yì)¹兮,行与子逝²兮。
译文:在相邻一片很大的桑园里,漂亮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起说说笑笑往家转。
注释:¹泄泄:和乐的样子;一说人多的样子。²逝:返回;一说往。

  魏国地处北方,“其地陋隘而民贫俗俭”(朱熹语)。然而,华夏先民是勤劳而乐观的,《魏风·十亩之间)即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抒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

  夕阳西下,暮色欲上,牛羊归栏,炊烟渐起。夕阳斜晖,透过碧绿的桑叶照进一片宽大的桑园。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准备回家了。顿时,桑园里响起一片呼伴唤友的声音。人渐渐走远了,她们的说笑声和歌声却仿佛仍袅袅不绝地在桑园里回旋。这就是《十亩之间》展现的一幅桑园晚归图。

  以轻松的旋律,表达愉悦的心情,这是《魏风·十亩之间》最鲜明的审美特点。首先,这与语气词的恰当运用有关。全诗六句,重章复唱。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这就很自然地拖长了语调,表现出一种舒缓而轻松的心情。其次,更主要的是它与诗境表现的内容相关。诗章表现的是劳动结束后,姑娘们呼伴唤友相偕回家时的情景。因此,这“兮”字里,包含了紧张的劳动结束后轻松而舒缓的喘息;也包含了面对一天的劳动成果满意而愉快的感叹。诗句与诗境、语调与心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所谓动乎天机,不费雕刻。《诗经》的另一篇《周南·芣苢》,也主要写劳动的场景和感受。但由于它刻画的劳动场景不同,诗歌的旋律节奏和审美情调也不同。《周南·芣苢》写的是一群女子采摘车前子的劳动过程,它通过采摘动作的不断变化和收获成果的迅速增加,表现了姑娘们娴熟的采摘技能和欢快的劳动心情。在结构上,四字一句,隔句缀一“之”字,短促而有力,从而使全诗的节奏明快而紧凑。《魏风·十亩之间》与《周南·芣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并成为《诗经》中在艺术风格上最具可比性的两首劳动歌谣。前人评《魏风·十亩之间》“雅淡似陶”(陈继揆《读风臆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确写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前者充满了姑娘的轻松欢乐,后者则蕴含着陶公的闲适超然;前者明快,后者沉郁,貌似而神异。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13-214

shízhījiān

míng xiānqín 

shízhījiān sāngzhěxiánxián xíngxuán 
shízhīwài sāngzhě xíngshì 

黛薄红深,约掠绿鬟云腻。小鸳鸯,金翡翠,称人心。
(dài)薄红深¹,约掠²绿鬟(huán)云腻(nì)³。小鸳鸯,金翡翠,称人心。
注释:¹黛薄红深:眉黛色淡,胭脂红深,写面部打扮。²约掠:粗略地梳理。³腻:油光。这里指头发细柔而光润。。
锦鳞无处传幽意,海燕兰堂春又去,隔年书,千点泪,恨难任。
锦鳞¹无处传幽意,海燕²兰堂春又去,隔年书³,千点泪,恨难任
注释:¹锦鳞:鱼。以鳞代鱼,以鱼代书信。²海燕:即燕子,古人认为燕子产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海燕”。³隔年书:去年的书信。⁴恨难任:怨恨之情难以承受。
这首词写闺怨。上片写女子的美丽装束。下片写她的心意无法传给她所爱的人。她羡慕燕子双双来而又去,她却孤独一人,还是前一年的书信,因无法传寄,每看一遍,都要洒下几滴泪,不知洒了多少,实为情深意长。

jiǔquánzi··dàibáohóngshēn--xiòng

dàibáohóngshēnyuēlüè绿huányúnxiǎoyuānyāngjīnfěicuìchēngrénxīn

jǐnlínchùchuányōuhǎiyànlántángchūnyòuniánshūqiāndiǎnlèihènnánrèn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庭前甘菊¹移时晚²,青蕊(ruǐ)³重阳不堪摘。
译文:庭前的甘菊花因为移栽得晚,到重阳节时花蕊还是青的没有开花,不能摘来观赏。
注释:¹甘菊:又名真菊,家菊,花黄,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²移时晚:谓移植以晚矣,故花开迟,而不堪摘。³蕊:花心。⁴重阳:农历九月九日。⁵堪:能。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明日萧条¹醉尽醒²,残花烂(làn)(màn)³开何益?
译文:等到明天秋景萧瑟人们从酒醉中清醒了,你再开出些残花来有什么用呢?
注释:¹萧条:寂寥。²醉尽醒:意谓似醉似醒。³烂熳:散乱貌。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篱边野外多众芳¹,采撷(xié)²细琐升中堂³
译文:篱笆边的野地里开了许多杂花,人们将这些细碎琐屑的花采了摆在中堂中观赏。
注释:¹众芳:泛指细琐之野花。²采撷:摘取。³升中堂:花得登庙堂之上,而甘菊反失其时。中堂:诗中代指高位。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念兹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²缠风霜。
译文:感念你空长了大大的枝叶,只因根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为风霜所侵。
注释:¹兹:此。²失所:谓失其故所,结根失所,故前曰“空长”。

  这首诗中菊花意象应是诗人自况。

  诗先写“叹”的原因是“移时晚”。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菊花应在深秋开放,重阳节是赏菊的好时候。檐前的菊花因为移植的时间晚了,没能赶上在重阳佳节引万千人瞩目的环境中绽放。

  其后,“明日萧条醉尽醒”,没有了重阳佳节其乐融融的氛围,赏花人的兴致由浓转薄直至曲终人散,你开的再绚烂多姿也没有什么用。

  再写“众芳”被采撷,反衬甘菊不被用,更可叹。篱边的野花被精心采摘,甘菊因为生不逢时,即使花蕾缀满枝头,非但不再会有人驻足欣赏,而且将敌不过要与残酷风霜抗争的命运。诗人在诗作中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实为叹息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杜甫饱读诗书,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却始终壮志难酬。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磅礴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纵横交错,抽象的情感经验凝聚成菊花意象。“甘菊”有着极佳的药用价值,却不被人们所采摘,诗人满腹经纶,却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时晚”的结局,诗人与菊花有着相似的命运,菊花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

  这首诗的尾联“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看似在嗟叹菊花长的枝繁叶茂,却不能避免风雪寒霜的打击,实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不论现实多么黑暗,政治多么腐朽,社会多么凋敝,杜甫决不在它面前闭上眼睛,而是大胆地予以揭露,表示自己的态度,指出解决的途径。

  菊花的文化寓意与诗人的高尚情操相得益彰,菊花的顽强执著精神与诗人永不磨灭的意志交相辉映,而菊花的审美意蕴也正与诗人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相映成辉。

参考资料:
1、 夏征农 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514

tàntíngqiángānhuā

 tángdài 

tíngqiángānshíwǎn qīngruǐchóngyángkānzhāi 
míngxiāotiáozuìjìnxǐng cánhuālànmànkāi 
biānwàiduōzhòngfāng cǎixiésuǒshēngzhōngtáng 
niànkōngzhǎngzhī jiégēnshīsuǒchánfēngshuāng 
匹马驱驱,摇征辔、溪边谷畔。望斜日西照,渐沈山半。两两栖禽归去急,对人相并声相唤。似笑我、独自向长途,离魂乱。
匹马驱驱,摇征辔¹、溪边谷畔(pàn)。望斜日西照,渐沈(chén)²山半³。两两栖(qī)归去急,对人相并声相唤。似笑我、独自向长途,离魂乱。
译文:我骑着马,牵着缰绳,在小溪边山谷畔独自前行。放眼望去,只见西下的夕阳渐渐沉到了半山腰。成双成对的飞鸟急匆匆飞走,在人前互相呼唤着。它们好似在嘲笑我,这个时候还独自走在漫长的路途中,而我离家在外,心里惶惑不安。
注释:¹征辔:远行之马的缰绳。²沈:同“沉”。现在通常写作沉。³山半:半山腰。⁴栖禽:栖木类鸟具有适于栖息在高处树木上的双足鸟。
中心事,多伤感。人是宿,前村馆。想鸳衾今夜,共他谁暖。惟有枕前相思泪,背灯弹了依前满。怎忘得、香阁共伊时,嫌更短。
中心事,多伤感。人是¹宿,前村馆。想鸳(yuān)(qīn)²今夜,共他谁暖。惟有枕前相思泪,背灯弹了依前满³。怎忘得、香阁共伊时,嫌更短。
译文:心里想的事,大多是伤感的。我在前面村庄的驿馆里住宿。想今夜那鸳鸯被,不知道谁会与她一起睡。唯有在枕前默默流泪,背对着灯,擦掉眼泪,又立刻涌了出来。怎么能忘记,与你一起在芳香的闺阁里,还嫌夜晚太短。
注释:¹是:在。²鸳衾:绣有鸳鸯的被子。³满:满眼泪水。⁴更:夜晚。

mǎnjiānghóngzhī··xiāndiào--liǔyǒng

yáozhēngpèibiānpànwàngxié西zhàojiànshěnshānbànliǎngliǎngqínguīduìrénxiāngbìngshēngxiānghuànshìxiàoxiàngzhǎnghúnluànzhōngxīnshìduōshānggǎnrénshì宿qiáncūnguǎnxiǎngyuānqīnjīngòngshuínuǎnwéiyǒuzhěnqiánxiānglèibèidēngdànleqiánmǎnzěnwàngxiānggòngshíxiángèngduǎn

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
蔓草¹蔽极野²,兰芝结孤根。
译文:蔓生的野草遮蔽了原野,兰花和灵芝在幽远的地方独自扎根。
注释:¹蔓草:蔓生的野草。²极野:远野。
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众音¹何其繁,伯牙²独不喧。
译文:世俗的琴声何其繁杂,俞伯牙一个人独不喧闹。
注释:¹众音:指一般世俗的声音。²伯牙: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俞伯牙,他和钟子期是“高山流水”的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终身不再弹琴。《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
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¹
译文:伯牙弹出的音山流水,意境如此音深,全天下的人都无法听懂。
注释:¹分:分别。
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钟期¹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译文:钟子期一听见伯牙的琴中之音,音山流水的佳话就千秋流传了。
注释:¹钟期:指钟子期。
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
尔其保静节¹,薄俗²³云云
译文:我劝你不要在意世俗的纷扰,让那些奸邪小人自己说去吧,自己保持自己的静洁节操就够了。
注释:¹保静节:保持静洁节操。²薄俗:流俗。³徒:徒然。⁴云云:纷纷纭纭。

shìmèngjiāo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màncǎo lánzhījiégēn 
zhòngyīnfán xuān 
dāngshígāoshēn shìnéngfēn 
zhōngjiànzhī shānshuǐqiānqiūwén 
ěrbǎojìngjié yúny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