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宜深藏,白雪乃寡和。和寡非所悲,衒玉徒取祸。
璞玉宜深藏,白雪乃寡和。和寡非所悲,衒玉徒取祸。
奈何刖足者,抱璞不知过。进非烈士忠,退耻愚夫懦。
奈何刖足者,抱璞不知过。进非烈士忠,退耻愚夫懦。
佣春匪利直,贩鬻欲自涴。山中一尺雪,且复掩扉卧。
佣春匪利直,贩鬻欲自涴。山中一尺雪,且复掩扉卧。
杨基

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 34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绿池芳草满¹晴波²,春色都从雨里过。
译文: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注释:¹满:指水满。²晴波:阳光下的水波。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qí)¹今日蝶来多。
译文:应该是农人家的花落尽了,所以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格外的多。
注释:¹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这首《春暮西园》诗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并有“明代诗人之冠”美誉的诗人高启的作品。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的语文试题中。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chūn西yuán

gāo míngdài 

绿chífāngcǎomǎnqíng chūndōucóngguò 
zhīshìrénjiāhuāluòjìn càijīndiéláiduō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定定¹住天涯²,依依向物华³
译文:久久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注释:¹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²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³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寒梅¹最堪恨²,常作去年花³
译文:寒梅最让人遗恨的是早占春意却又早早凋谢,常常被称为“去年花”。
注释:¹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²恨:怅恨,遗憾。³去年花:指早梅。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méi

shāngyǐn tángdài 

dìngdìngzhùtiān xiànghuá 
hánméizuìkānhèn chángzuòniánhuā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渡江天马¹南来,几人真是经纶(lún)²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³,可纶依旧。夷甫(fǔ)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rú)事、君知否。(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译文:自从高宗皇帝南渡之后,有几个人能真正称得上是治国的行家里手?中原沦陷区的父老乡亲期盼北伐,翘首眺望,南渡的士大夫们也慨叹山河破碎,国土沦陷,半壁河山至今依旧。而那些清谈家们面对大片国土丧失,何曾把收复失地、挽救危局、统一国家放在心上?算起来,我为平定金兵,戎马倥惚,已征战了万里之遥。横枪立马把金人赶走,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留名青史,这才是真正读书人的事业。韩元吉啊,你是否明白这一点呢?
注释:¹渡江天马:原指晋王室南渡,建立东晋,因晋代皇帝姓司马,故云天马,此指南宋王朝的建立。²经纶:原意为整理乱丝,引伸为处理政事,治理国家。³新亭风景:在今南京市南,三国时吴所建。此指南宋人们对河山废异的感慨。⁴夷甫:西晋宰相王衍的字。他专尚清淡,不论政事,终致亡国。⁵沉陆:也说陆沉,指中原沦丧。⁶平戎万里:指平定中原,统一国家。戎,指金兵。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况有文章山斗¹。对桐阴²、满庭清昼(zhòu)。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³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qián)坤事了,为先生寿。
译文:你的文章可以与韩愈齐名,被人视为泰山、北斗,你的家世尊贵显赫,门庭前的梧桐成荫,浓密清幽,一定会招来金凤凰。你生来就志在四方。今请看:若生逢其时,遭遇明主,你就回叱风云,显露头脚,大展身手。现在你虽然辞官在家,寄情于绿野堂的景色与平泉庄的草木,纵情于东山上的歌舞诗酒,但古代名相的志趣并未丢,为国捐躯的壮志也并未减。等到将来,有朝一日,你再出山重整社稷,收复中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之后,我再来为你举杯祝寿。
注释:¹山斗:泰山、北斗。²桐阴:韩元吉京师旧宅多种梧桐树,世称桐木韩家。元吉有《桐阴旧话》记其事。³绿野:唐宰相裴度退居洛阳,其别墅曰绿野堂。⁴平泉:唐宰相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名平泉庄。⁵东山:在今浙江省上虞县。东晋谢安寓居东山,常游赏山水,纵情歌酒。

  词一起两句如高山坠石,劈空而来,力贯全篇。《晋书》卷六《元帝纪》载:西晋亡,晋元帝司马睿偕西阳、汝南、南顿、彭城四王南渡,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做了皇帝。时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此借指宋高宗南渡。“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缕。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王安石《祭范颍州文》:“盖公之才,犹不尽试。肆其经纶,功孰与计?”南渡以来,朝廷中缺乏整顿乾坤的能手,以致偏安一隅,朝政腐败。此二句为全篇之冒,后面的议论抒情全由此而发。

  接“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连用两典:一见《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桓温率军北征,路经长安市东(古称霸上,即咸阳),“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中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此指金人统治下的中原人民。一见《世说新语·言语篇》:东晋初年,“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北宋沦亡,中原父老盼望北伐;南渡的士大夫们,感叹山河变异“可怜依旧”。这就是宋室南迁近六十年来的社会现实!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文征明《满江红》)。任何屈膝叩头的事都做得出来,只求保住自己的小朝廷皇位。宋孝宗初年还有些作为,后来又走上老路。

  继指责朝廷中一些大臣清谈误国:“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夷甫即王衍,西晋大臣,曾任宰相。“衍将死,顾而言曰:……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附王衍)。后桓温自江陵北伐,“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这里借桓温对王夷甫的批评,斥责南宋当权者使中原沦陷,不思恢复。

  通过上述种种有力的议论,于是指出:“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泛称之一。这里指金人。辛弃疾在带湖闲居,提出“平戎万里”这样严肃的政治问题,既是对韩南涧的期望,更表现出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对国事的关怀。

参考资料:
1、 鲁金波 .治国诗词殷鉴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7-12 .

shuǐlóngyín ·jiǎchénsuìshòu寿hánnánjiànshàngshū

xīn sòngdài 

jiāngtiānnánlái rénzhēnshìjīnglúnshǒu chángānlǎo xīntíngfēngjǐng liánjiù zhūrén shénzhōuchén cénghuíshǒu suànpíngróngwàn gōngmíngběnshì zhēnshì jūnzhīfǒu  (jūnzhīfǒuzuò gōngzhīfǒu )
kuàngyǒuwénzhāngshāndǒu duìtóngyīn mǎntíngqīngzhòu dāngniánduò érjīnshìkàn fēngyúnbēnzǒu 绿fēngyān píngquáncǎo dōngshānjiǔ dàinián zhěngdùnqiánkūnshǐliǎo wèixiānshēngshòu寿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¹城西南隅(yú)²,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yī)³登仙,尝黄鹤返憩(qì)于此,遂名楼。”事列¹⁰《神仙》¹¹之传,迹驾《述异》之志¹²。观其¹³耸构巍(wēi)¹⁴,高标巃(lóng)(zǒng)¹⁵,上倚河汉¹⁶,下临江流;重檐翼¹⁷馆,四闼(tà)¹⁸霞敞¹⁹;坐窥井邑(yì)²⁰,俯拍云烟:亦荆吴²¹形胜之²²²³也。何必濑(lài)乡九柱²⁴、东阳八咏²⁵,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译文:在鄂州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楼叫黄鹤楼。《图经》上说:“费祎成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事情记载在《神仙传》上,事迹保存在《述异记》上。观看黄鹤楼这座矗立着的楼宇,高大雄伟,高高耸立。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的翅膀一样高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黄鹤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最美的地方。没有必要去濑乡的老子祠,去东阳的八咏楼,这里就可以观赏景色、会集神仙了。
注释:¹州:指鄂州,指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²隅:角落。《图经》:记载某地风俗,物产,附有地图的书籍。³费祎:字文伟,三国时蜀汉大将军。⁴登仙:成仙。⁵尝: 曾经。⁶驾:骑。⁷憩:休息。⁸遂:于是,就。⁹以:用。¹⁰列:记载。¹¹《神仙》:即《神仙传》,晋代葛洪著,专记神仙故事。¹²《述异》之志:是《述异记》,南朝梁任昉著,多载志怪故事。¹³其:代词,指黄鹤楼。¹⁴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¹⁵巃嵸:高耸的样子。¹⁶河汉:银河。¹⁷翼:古代建筑的飞檐。¹⁸闼:门。¹⁹霞敞:高大宽敞。²⁰井邑:城乡。²¹荆吴:楚国和吴国,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²²之:的。²³最:最美的地方。²⁴濑乡九柱:指位于濑乡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数。²⁵东阳八咏:指南齐文学家沈约任东阳太守时所建八咏楼。楼原名元畅楼,沈约有《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称八咏诗,故称。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miǎn)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wēi)(yí)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¹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²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译文: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是河南的穆宁,他一上任就把政事治理得很好,一发出号召老百姓就十分拥护。有时在公务之余他来此小憩,有时他登车在此把客人送到很远的地方,他游览一定来这里,设宴也一定在这里。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朝中的文人想抒发感怀的时候,可以来此读到王粲的《登楼赋》,如果想寻找仙人的踪迹,来此可以找到荀叔伟驾鹤来临的地方。于是人们常常感叹说:“在荣华富贵之时,人们常常一起歌咏这雄伟的黄鹤楼,等到衰败的时候,看到黄鹤楼就常常感到物是人已非。”我奉命执笔,在这坚硬的石头上写下了这段文字。
注释:¹仲宣:汉文学家王粲(177—217年),善诗赋。所作《登楼赋》颇有名。²叔伟:荀叔伟,曾于黄鹤楼上见到仙人驾鹤而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时皇唐永泰元年¹,岁次大荒落²,月孟夏³,日庚寅也。
译文:时间是皇唐永泰元年,太岁纪年为大荒落,四月二十七日。
注释:¹永泰元年:即公元765年。永泰为唐代宗的年号。²大荒落:《尔雅》纪年,太岁运行到地支“巳”的方位。³孟夏:四月。庚寅:二十七日。

  此文不到三百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而且极具文采。文章的开头两句,就点出黄鹤楼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西南角,使人一开始就对黄鹤楼有了明确的印象。“图经”以下五句,阐明黄鹤楼取名的由来。据《图经》载,黄鹤楼是因费祎登仙后,曾驾黄鹤回来在此处休息,于是定名的。后两句更旁征博弓卜提出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和南朝梁代任昉的《述异记》都记载了关于黄鹤的故事,以证明事实不虚,以增强黄鹤楼命名由来的说服力。仙人乘鹤,本属虚无,而作者却以无作有。这样就给这座楼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话传说,是为了突出这座楼不同寻常之处,它曾是神仙到过的地方,这样写也是为本文主旨服务,为下文伏笔。接下来几句写楼的外貌:“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一组对偶,刻画楼的整体形象。句中的“耸”和“高”、“巍峨”和“巃嵸”都是高的意思,重叠使用,铺陈楼的高大。“上倚河汉”写楼的顶端,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高:“下临江流”写楼的底部,进一步交代楼的地理位置,写出楼在江边,“重檐翼馆,四闼霞敞”这一组对偶句是对楼的建筑结构的具体描写。至此,作者对楼的外貌刻画,气势雄伟。“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组对偶句写登楼的感触,正因为黄鹤楼高入云天,又临大江,所以登楼可以远眺周围城市乡村,弯下腰可以拍击萦绕大楼的云气和烟雾。一个“坐”字,说明无意观景而周围景物尽收眼底“俯拍”二字,构思别致,而“云烟”既能“俯拍”,其身在高处可知:这两句虽未直言楼高,而一座直凌霄汉的高楼已历历如绘,登黄鹤楼如临仙境,于是作者发出“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的感叹。“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楼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

  以上几句对黄鹤楼景物的描写,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也有实有虚,行文变化多端,情趣盎然。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己经刻画尽致了,本可以收住,但他意犹未尽,为了确立这座名楼的特殊地位,他又列出“荆吴”以外的东阳的八咏楼和乡的老子祠来作陪衬,说明黄鹤楼能够代替这些楼观以“赏观时物”,“会集灵仙”,突出黄鹤楼的驾在价值。

  第二段,作者在介绍了这篇文章的促成者穆宁的本兼各职和籍里之后,接着“下车”二句是颂扬他的政绩,虽是谀词,但乃行文必不可免。以下“道迄”四句,指出黄鹤楼在当地所起的作用,是公余游览或举行宴会的好所在。其中“透迄退公”句与隔句“游必于是”相照应,“登车送远”句又照应隔句“宴必于是”(《文苑英华》本无此四字)。紧接“极长川”两句,是以穆宁的身分远望河山,触景生情,不免追念东汉末年因见王室衰微,登楼兴感而作《登楼赋》的王架;又因穆宁身在黄鹤楼,就很自然地想到当年曾在黄鹤楼上见到仙人驾鹤而至,进而宾主畅叙的荀叔伟。这两句是交代穆刺史兴感之曲,因而才有嘱咐阎泊理撰写这篇《黄鹤楼记》付刻碑石的行动,顺理成章,组合严密。这里,作者对穆宁思想活动的刻画也是真实的。穆宁作为一个高级地方长官和封建文人,在特定环境里有那么一些想法,是符合人物性格的。而后面四句发出有如当年丁令威化鹤归来的感叹,也就更合乎情理了。

  这篇《黄鹤楼记》文章虽短,却取材得当,层次分明,用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把黄鹤楼的概况包揽无遗,其中有掌故,有景物,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用这么短的篇幅包括丰富的内容,不失为一篇情辞并茂的好文章。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张培恒 .古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年 :1094-1097 .
2、 唐孝麟 .中国古代散文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 :350-351 .
3、 夏淳儗·《黄鹤楼记》论·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

huánglóu

yán tángdài 

    zhōuchéng西nán yǒuhuánglóuzhě  jīng yún  fèidēngxiān chángjiàhuángfǎn suìmínglóu  shìliè shénxiān zhīzhuàn cún shù zhīzhì guānsǒnggòuwēié gāobiāolóngzǒng shànghàn xiàlínjiāngliú chóngyánguǎn xiáchǎng zuòkuījǐng pāiyúnyān jīngxíngshèngzhīzuì làixiāngjiǔzhù dōngyángyǒng nǎishǎngguānshí huìlíngxiānzhězāi 

    shǐ使jiānshìshǐ huái西yōngshǐ使 jīngyuèmiǎnděngzhōutuánliànshǐ使 nángōngmíngníng xiàchēérluànshéngjiē hàoérshùzhèngníng huòwēituì退gōng huòdēngchēsòngyuǎn yóushì yànshì chángchuānzhīhàohào jiànzhòngshānzhīlěilěi wángshìzǎihuái怀 zhòngxuānzhīnéng xiānzōng jiāshūwěizhīfāngchén nǎikuìrányuē  huángláishí chéngguōzhībìngshì yún rénshìzhīfēi  yǒumìngchōuháo zhēnshí 

    shíhuángtángyǒngtàiyuánnián suìhuāngluò yuèmèngxià gēngyín 

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扬。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
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扬¹。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
注释:¹青扬:指女子眉目的美丽。
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
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
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铛。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铛。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