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云笼馀碧,窗前砌积残黄。秋声弄出秋无数,总是一凄凉。
天外云笼馀碧,窗前砌积残黄。秋声弄出秋无数,总是一凄凉。
好月欲邀谁看,乱风吹向人忙。江天黯淡催萧瑟,飞雁又河梁。
好月欲邀谁看,乱风吹向人忙。江天黯淡催萧瑟,飞雁又河梁。
沈宜修

沈宜修

(1590—1635)苏州府吴江人,字宛君。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 1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古榕高与碧霄参,正以中虚内美含。
古榕高与碧霄¹(cān),正以中虚内美²含。
译文:古老的榕树生长的和天一样高,美好淳香的果实正在它胸中孕育。
注释:¹碧霄:指青天、天空。²内美:内在的美好德性。
长为不材蒙讪诮,就中谁识有伽㑲。
长为不材蒙讪(shàn)(qiào)¹,就中谁识有伽㑲²
译文:可它的树干被看做是无用的木材受人们讥笑,人们却不知上好的香料迦㑲正产自其中。
注释:¹讪诮:讥笑嘲讽。²伽㑲:沉香。

zāngjiāngshàngǒuránzuòsān--quánwàng

rónggāoxiāocānzhèngzhōngnèiměihánzhǎngwèicáiméngshànqiàojiùzhōngshuíshíyǒujiā

山盘江上虬龙活,殿倚云中洞府深。
山盘江上虬(qiú)¹活,殿倚云中洞府深。
译文:坐落于群山之间的江水就像龙一样,宫殿就像坐落在云中深处一样。
注释:¹虬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龙。这里是用来比喻江水盘曲,卷曲的样子。
钦想真风杳何在,偃松乔柏共萧森。
钦想¹真风杳何在,偃(yǎn)²乔柏共萧森。
译文:我思慕的仙境究竟在何处呢?松树与柏树共同营造出一种萧瑟之感。
注释:¹钦想:怀念;思慕。²偃松:常绿小乔木,枝多,大枝伏于地面,末端向上斜。

fēngdōuguān··xiāndōuguān--zhōudūn

shānpánjiāngshàngqiúlónghuó殿diànyúnzhōngdòngshēn

qīnxiǎngzhēnfēngyǎozàiyǎnsōngqiáobǎigòngxiāosēn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风住尘香¹²已尽,日晚³(juàn)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yǔ)泪先流。
译文: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头流下来。
注释: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这首词为变格。¹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²花:一作“春”。³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⁴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⁵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⁶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闻说¹双溪²春尚好³,也拟(nǐ)泛轻舟。只恐双溪舴(zé)(měng),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注释:¹说:一作“道”。²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³尚好:一作“向好”。⁴拟:准备、打算。⁵轻舟:一作“扁舟”。⁶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1209-1211页 .

língchūn ·chūnwǎn

qīngzhào sòngdài 

fēngzhùchénxiānghuājìn wǎnjuànshūtóu shìrénfēishìshìxiū lèixiānliú 
wénshuōshuāngchūnshànghǎo fànqīngzhōu zhǐkǒngshuāngměngzhōu zàidòngduōchóu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南京犀(xī)(pǔ)¹,四月熟黄梅。
译文:成都有个犀浦镇,只是一个十分繁荣,富强的大镇。我正巧在四月路经此地,看到了这里美丽的景色。满树的黄梅已经成熟。
注释:¹犀浦道:属成都府,杜甫宅其地,治所在今郫县犀浦镇。安史之乱,唐玄宗避蜀,因定成都为南京,实未进驻。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zhàn)¹长江去,冥(míng)²细雨来。
译文:深而清的河水向长江流去,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
注释:¹湛湛:水深而清。²冥冥:昏暗。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茅茨(cí)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译文: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弥漫,田间有春水浇灌。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竟日蛟龙喜,盘涡(wō)¹与岸回。
译文: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
注释:¹盘涡:急水旋涡。

  此诗描写蜀中四月的情景,壮美与纤丽互见,宏观与微观俱陈。细雨迷蒙,密雾难开,春水盈野,一派浩渺,意境壮阔。

  诗中的“南京”是指现在的成都,“犀浦道”指唐代的犀浦县,现在四川郫县的犀浦镇就是当年犀浦县治所。

méi

 tángdài 

nánjīngdào yuèshúhuángméi 
zhànzhànchángjiāng míngmínglái 
máoshūshī湿 yúnnánkāi 
jìngjiāolóng pánànhuí 
落日孤烟过洞庭,黄陵祠畔白苹汀。
落日孤烟过洞庭,黄陵祠(cí)¹(pàn)白苹²(tīng)³
译文:落日时分,一叶小舟漂过洞庭,好似一缕孤烟浮动;只见黄陵祠畔是一片长满白苹的小洲。
注释:潇湘:潇,水清深的样子。潇湘就如说清清的湘水。因为湘水流入洞庭,所以古代潇湘洞庭往往混言不分。¹黄陵祠:祭祀舜的妃子娥皇、女英的黄陵庙,在洞庭湖南岸。²白苹:即白蘋,水中的一种浮草。³汀:水边平地,小洲。
欲知万里苍梧眼,泪尽君山一点青。
欲知万里苍梧¹眼,泪尽君山²一点青。
译文:想知道当日二妃是怎样长望苍梧,眼泪流尽的,就看那湖中君山,那青青的一点痕迹就是她们最后一滴泪所化。
注释:¹苍梧:即九嶷山,传说为舜死处和葬地。²君山:在洞庭湖偏北水域,相传为二妃居处。舜帝死,二妃面对湘江痛哭,眼泪滴在江边的竹子上,点点成斑。

xiāoxiāng--zhāngyuángàn

luòyānguòdòngtínghuánglíngpànbáipíngtīng

zhīwàncāngyǎnlèijǐnjūnshāndiǎnq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